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

微课程学习心得(精选14篇)

发布时间:2023-12-27 17:28:5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4篇《微课程学习心得》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微课程学习心得》相关的范文。

微课程学习心得(精选14篇)

篇1:微课程学习心得

活动最后一天的上午,培训竟然为我们呈上了更为精彩的“大餐”。

第一时段交给李老师。

首先李老师以给外孙拍照为例,给我们讲解拍照的秘密,看着李老师为小外孙拍的那些照片,并制作的简短视频。让我们感觉特别温暖,那么多有爱的镜头,真是一门艺术!李老师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让大家在以后也能拍出这样有故事的照片。

接着李老师介绍了自己个人从事研究的整个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研究的那份挚爱、执着。一个人能够如此坚持地做一件事,一走就是这么多年,这种精神太让人感动,特别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又与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了“三小”研究、高质量学习、微课程等,现在已经走向全国,轰轰烈烈,让人不由得就心生敬畏。李老师对微课程的梳理和开发又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其中结合泰迪的故事开发的7个微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解读,以此来告诫我们要研究一件事,就要把它研究透。让我们明确接下来的个人成果开发就要这样,真正把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建构,直至开发成为成果、策略。

最后李老师对没有来得及点评规划图的老师提出要求,回去用录屏技术讲解自己的系统图,然后发给李老师,他再来进行点评,我们的学习也将转为网络。对这次参加培训的39位老师,计划跟踪三年,约定三年后再看成果和变化。听着这些,心里对明天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跟随李老师,把研究做到深入。我的计划就是从自己开始,先研究自己,然后再影响别人。

第二时段z老师主持,进行了一个简短的结业典礼。

39位老师在雷老师的主持下,一个个走向雷老师和李老师,结果他们亲手递过来的结业证书,开心地合影,因为接下来研究的路还很长,所以为我们的学习画上了完美的省略号……

第三个时段雷斌老师送上的最后精彩。

结业典礼后,李老师去向另一个培训地点,我们以为没有多少内容了吧。没想到慢条斯理的雷老师又开始了精彩讲解。

在录像微课程制作时,雷老师已经进行了最佳实践萃取技术,今天他又讲解了两个工具。一个是碎片化技术,一个是引导追问技术。雷老师的讲解风格是娓娓道来,我们听得真是津津有味。他举的例子那么形象,比如在教师进教室前发现纪律不好现象描述中,提取可操作性的策略:站门口――眼睛环视全场――凝视――走过去――拍拍肩(敲敲桌)。这是雷老师一直强调的表征要有画面感,让人看完就知道如何操作。接着再听评课例子中,采用碎片化方式萃取教学技术的过程,雷老师提供了几个关键词:抓关键、能操作、有画面感。在这个例子中,雷老师让我们明确了教学过程中什么样的是方法、什么样的是流程、什么样的是工具。同时雷老师布置了一篇作业,从一篇案例中,萃取出教学方法、流程和工具。好好找一篇案例研究研究,掌握这种萃取的技术,为接下来的研究积累经验。

雷老师介绍的第二个技术就是引导追问技术。雷老师通过与张清义同学的对话,引出了引导追问的几个步骤:第一提出问题。在情境描述中提出问题,在这个描述过程中要注意有画面感。第二是分析原因。这个过程中要至少问三个“是这样吗?”第三是已采取的措施。这个过程至少要有三个追问:可以吗?复杂吗?能推广吗?第四是效果。第五是风险和预防。一般情况下在开发微课程时,只做前四项就可以了。

在这四个步骤中,我最明显的问题是描述情境不简练,不生动,画面感不强。这可能跟概括有关系,总是平淡地描述,没有关注过画面感。另外对于这追问的技术以前也不知道应用,总感觉直接分析一个原因就够了,看来这还是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当雷老师要结束讲座的时候,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要求他再讲一个。于是雷老师在很短的几分钟内介绍了十字因果图,从不同维度来分析同一个问题的案例。最后在我们还没来及回味中结束了讲解。雷老师的这两个技术对于我们接下来要开发的录像微课程,将会有很大的作用,让我们彻底明白了面对一个问题时该如何分析、如何描述。

最后一个上午的学习就这样结束了,匆匆的,但让我们收获满满的。五天来的学习精彩不断,离别时,真有一丝感伤的情愫在心里。但离别意味着我们的实践也将开始,我们将把这次学习的东西,渗透到研究中,为明天的分享和相聚积累素材和成果。

篇2:微课程学习心得

微课程学习心得

下午,李老师继续对每一个人的个人规划进行点评,每一个人的现场点评都有摄影专家李龙老师进行录像。

已经准备好的老师去排队等候点评,更多的人是在忙碌自己的任务。因为晚上的汇报展示,每组要选出感觉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汇报,所以我们极力想做好自己的`那一份作业。我制作的小组简报,因为需要有大量的照片,在搜集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麻烦,需要去不同的人那里去领取,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有点后悔,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提前规划,需要哪类的照片应该自己拍摄,这样在最后的制作中就不至于这么手忙脚乱的了。最后,我们组的技术总监z老师决定晚上就展示单和仁老师的摄影专题片,他让我赶紧制作自己的个人规划系统图,别误了让李老师点评。

于是不善绘图、写字又不太好的我开始了我的个人规划。简单在草稿纸上进行了构思,只能大笔一挥开始写了。全写完后,让我们组的海报专家王虹叶老师帮我“美了美”,系统图就出炉了,特开心!

那天下午,每个人都在忙碌,不用任何人组织,小组内有交流的,也有自己在思考的,还有在录像区等待李老师点评的,大家都那么投入,又那么有序。直到天都黑了,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厨房的师傅把饭菜早已摆放好了,没有一个人关注要去吃饭。最后,班长不得不吆喝大家,停下来去吃饭,晚上7点汇报展示正式开始。

当时的情境定格在了我脑海中,是什么样的学习有这么大的魅力,以至于几天的学习每晚都深夜才睡,每次饭点都需要工作人员N遍电话才去吃――这应该不仅仅是微课程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专家的人格魅力,是这群人的共同追求。

这个下午,大家都希望时间能够慢一点,让我们再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完善,能够呈现出最美的作品。

篇3:微课程学习心得

下午,李老师继续对每一个人的个人规划进行点评,每一个人的现场点评都有摄影专家李龙老师进行录像。

已经准备好的老师去排队等候点评,更多的人是在忙碌自己的任务。因为晚上的汇报展示,每组要选出感觉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汇报,所以我们极力想做好自己的那一份作业。我制作的小组简报,因为需要有大量的照片,在搜集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麻烦,需要去不同的人那里去领取,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有点后悔,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提前规划,需要哪类的照片应该自己拍摄,这样在最后的制作中就不至于这么手忙脚乱的了。最后,我们组的技术总监z老师决定晚上就展示单和仁老师的摄影专题片,他让我赶紧制作自己的个人规划系统图,别误了让李老师点评。

于是不善绘图、写字又不太好的我开始了我的个人规划。简单在草稿纸上进行了构思,只能大笔一挥开始写了。全写完后,让我们组的海报专家王虹叶老师帮我“美了美”,系统图就出炉了,特开心!

那天下午,每个人都在忙碌,不用任何人组织,小组内有交流的,也有自己在思考的,还有在录像区等待李老师点评的,大家都那么投入,又那么有序。直到天都黑了,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厨房的师傅把饭菜早已摆放好了(那天下午由于学习的教室有活动,我们的学习地点就转移到吃饭的那个厅里的,他们摆放的饭菜就在那个厅的后面四桌),没有一个人关注要去吃饭。最后,班长不得不吆喝大家,停下来去吃饭,晚上7点汇报展示正式开始。

当时的情境定格在了我脑海中,是什么样的学习有这么大的魅力,以至于几天的学习每晚都深夜才睡,每次饭点都需要工作人员N遍电话才去吃――这应该不仅仅是微课程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专家的人格魅力,是这群人的共同追求……

这个下午,大家都希望时间能够慢一点,让我们再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完善,能够呈现出最美的作品……

篇4:微课程学习心得

“将理论倒过来讲”当然是比较理想的做法,但是不是很复杂?

李玉平:单从操作来看,难度并不大,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还以合作学习为例,现在有两个问题:怎么有效互动?怎么体现学习过程?这看起来很复杂,过去常常是请专家办讲座,现在用微课程则不同了,可播放一集《四色笔》,5分钟的学习也许就让教师有了思路。(《四色笔》简介:学生准备黑、绿、蓝三支笔:自己写作业用黑色笔,同伴互相修改使用绿色笔,自己再修改时用蓝色笔,最后教师使用红色笔点评或批改。)

因为字迹颜色不同,所以能看到互动的过程,也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在这个策略的实践过程中,合作理论不知不觉地嵌入了实践。

《中国教师报》:我们总是强调,要想办法让教师脱离“被动”,主动参与教研和培训,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微课程在这方面有什么突破?

李玉平:微课程只是在做一些尝试:

第一,主动嵌入。微课程化整为零,每集虽然只一个小点,但结构完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学习,选择实践。

山东省临沂市实验小学的傅会然老师分享经验时曾这样说:“微课程《心情管理园》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过去我关注孩子能力的发展比较多,看了《心情管理园》后,我开始有意关注孩子的心情。半年下来,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对待不良情绪,情商得到了明显提升,自信心更强了。(《心情管理园》简介:选择“高兴”“孤独”“难过”“愉快”“想打人”等表示情绪的词汇,再准备一些袋子,将这些词分别贴在袋子上,将他们布置到“心情管理园”中,孩子们有什么心情,便将自己的姓名放到什么袋子中,这样教师、同学可以提前关注。)

第二,引领实践。微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策略水到渠成,虽然只有5分钟,但引发的思考并不少。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校把它引入教研活动。比如学校组织“合作学习中,怎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大家提出的多是“奖励分数”“语言激励”“随机发言”等策略,思维局限在教师教的行为改善的层面。这时播放一集微课程《我能不合作吗》,就能给大家一个新的思维视角。于是,大家开始思考除了教师的教,还有同伴的作用、自我的调整等角度。视角宽了,研讨自然会深入。用微课程引领,简单方便,而且信息衰减少。(《我能不合作吗》简介:因为弱者跟不上的问题,教师收到小组组员的信,进而研究4种交流文化——话语霸权、冷嘲热讽、极端集体主义、畏惧害怕,进而研究安全的合作环境。)

关于微课程学习心得分享

微课程诞生时间不长,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师个人成长的方式,还是作为一种培训方式,为什么会受到众多一线教师和教研部门的热捧?它与之前传统的教研培训方式有何本质区别?

李玉平: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从教研员到教研室主任,再到现在的专业研究者,在“被培训者”与“培训者”的转换与循环中,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体验:一般以为“理念”决定“行为”,只要理念转变了,行为自然会跟进。所以培训课程的结构大多是这样的:背景——现实存在的问题,改革的迫切性;理论——新课程的理论体系、结构等;操作——基于理论的案例、操作办法。

这从表面上看顺理成章,但现实却复杂得多:每位教师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它从宏观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众多专家的理论,一下子进入教师头脑中,与原有的“系统”对接时,会经历一个选择、分析、淘汰、嵌入的过程。处理不好,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都“吸收”,于是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像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最终找不到自己;另一种是索性将自己屏蔽起来,“刀枪不入”。

其实,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漫长的路。大家对“合作学习”都认同,但是合作学习中遇到的以下问题却不一定能处理好: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学生讨论没有深度、教学时间不够、学生矛盾与冲突增加……这些问题如小草一样不断生长,一个问题刚刚解决,另一个新问题又来了。当这些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时,教师往往还会回到老路上。

微课程则换了一个角度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理论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在对它们的层层剖析、梳理中,将新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浸入教师已有的系统中,并不知不觉地开始影响其行为——所谓“将理论倒过来讲”。

刘静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已成为每个人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人学习的特点,对培训者的培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操作性强——成人更需要的是有效的、现实的操作方法;基于已有——嵌入成人已形成的风格或习惯,而不是覆盖,另起一套;选择性强——能有多元的自主选择权,而非强制性的灌输。用这样的标准来看,微课程显然更适合现在的学习。

微课程学习心得分享

在这个明媚的周六,我来到烟台市毓璜顶小学学习,内心激动。终于见到了黎加厚教授,这位在微课程领域贡献卓越的老先生。

黎加厚教授就《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发展》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报告。微课程与传统教材相辅相成,但忌照本宣科,也不是课件和说教的结合。黎教授反复强调:微课程在于创意,创意是灵魂。微课程有老师个人魅力、幽默、智慧的体现,它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黎教授从选题、设计、制作三方面讲解微课的制作要领。制作方法有:手机摄像、PPT+批注,计算机+写字板,ipad等。其中,Camtasia studio 的画面变焦(放大与缩小)、降噪等是非常实用高效的。

微课程丰富了课堂组织方式,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打造高质量微课程的观念。黎教授播放了淄博、深圳、江苏等地的精品微课。沙画中国梦,三位数相乘等精美微课,让人大开眼界。

对于微课程的评价,黎教授提出他的观点。高质量的微课程符合聚集、简明、技术和创新四个特点。聚集即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简明即微课程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抓住学生注意力黄金时段,简明扼要。技术即针对不同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恰当地运用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流畅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创新即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报告中黎教授还提到幕课、有的、百度云管家、信息反馈板、学习单等,这些新鲜词汇和技术冲击我的思想。科技这么发达,不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改变自己的观念,势必会被淘汰。

相关文章

篇5:微课程学习心得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上周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习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篇6:微课程学习心得

我的性格应该算是外向的了,但是在陌生人面前依然有点内向,有点不太会快速与人沟通交流。所以在开始破冰之旅中,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打破内心的界限,站在人群中好不适应这种彼此认识的方式,一瞬间有点想逃离的感觉,好在混在人群中不是太显眼,感觉真有点滥竽充数……

随着雷老师指挥大家做马兰花开的游戏,分成了小组后,我慢慢适应了这种氛围,我们小组的四个人也开始了愉快的'交流。在广东的单老师提议下,我们小组取了个“和谐队”的队名,我们的口号是“齐心协力,凝聚合力”,我们队的logo是我们四个人的手画在一起,每只手上都签了我们的名字,四种颜色,很漂亮。我们的队歌是“团结就是力量”。结果我们获得了最佳展示奖,开心地忘记了羞涩,跟孩子一样地“耶”了起来……最后各组进行了分工,分配了各种专家:摄影专家、摄像专家、海报专家、作家、技术专家、学习委员,我们组的董伟老师因为是技术专家和学习委员,所以把队长就分配给了我,呵呵,我这个组长好当,基本都是各类专家各负其责即可。

构建自己的系统很难

李老师通过与张清义校长的对话,引领我们寻找自己的系统,给自己的研究定一个方向。同时还给了我们一个寻找系统的流程模板:定方向、做系统、找方法、录课程。当李老师分析这个过程时,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听明白了,可是在思考自己研究方向的时候,仍然有一点一头雾水的感觉。我想了好多,在教学管理方面做过的内容,但是想到接下来的研究需要去实施,现在我已不分管教学管理了,更多的时间是在支教,也就意味着我更多的时间面对的是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我想到了研究我自己的教学,梳理自己的教学成果,然后用自己的研究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想着这些似乎很简单,可是真要画出这个系统图,依然很有困难,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切入合适……

就这样冥思苦想中,上午结束时只画了个草图,让雷斌老师指导,雷老师的点评说选择的有点宽泛,可以只选择其中的导入做,可以分为导入几法和导入原则两个方面来研究和规划。下午再接着修改,心里感觉不是太明白,好像不知道怎么去思考和定位……

篇7:微课程学习心得

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李玉平老师、雷斌老师都已经让我们感受到这些专家跟原来学习见到的专家有所不同。不管是培训形式还是培训内容,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不同的研究文化,跟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听讲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听刘静波校长讲高质量学习工具,更是给了我不同的感受。刘校长讲了不到两个小时的课,是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我们面对的经验和故事,形象的讲解、典型的事例,让我们这些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研伴听了都感觉很受益,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认真的学习、努力研究自己教学经验,争取能够从最深处来审视我们的研究。

刘校长讲的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问题,让我一惊。在我的教学中,我也会用小红花、小标志或者记录等内容,来激励学生,我总希望用这些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但从来没想过,当我们的评价这么注重外在形式时,已经远远离开了问题的本质。

当前概念、转错这样的措词进入到课堂中,刘校长的介绍给了我们非同一般的认识。刘校长认为:“课堂落脚点是学习,应该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当我们一次次听经验报告时,听完了,热血沸腾,可是回去以后怎么做呢?做法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所面对的情况不会完全一样。从理论过渡到实践,中间需要有一个环节就叫技术。报告中讲的知识经验,经验背后有理论,但是需要变成技术,才能被听者所吸纳。所以高质量学习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理论变成技术;如何把实践经验变成技术。从微课程里面就可以看到你的技术,不能举一反三就是因为缺少技术。”开场白这段话,让我们知道了,经验、理论背后竟然还有技术,第一次听说,所以触动很大。

刘校长接着讲了两个原则,一个是转错原则,一个是转化原则。关于学生的错误原因分析中,介绍了前概念和举例;转化原则中,一个KISS原则解读深刻:保持让简单到愚蠢的人都能够理解——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更需要教学技术的支持。

其中前概念从字面上看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已有经验,转化原则也并不陌生,但对于刘校长这样的解读我第一次听到,非常形象、具体、深刻,让我们真正弄明白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这两个问题对于数学课的设计与教学来说太重要,所以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线数学老师来说,更是感受颇深。在以后设计课的过程中,在这两个问题上可以有更深度的思考,从而形成更科学的设计思路。

刘校长跟邻家男孩子一样,显得年轻并有活力,特别是他对教学的研究那么深刻,让我这个一线数学老师不由得开始崇拜他。找到了他的微信号,加为好友,期待着能够多向刘校长学习。

篇8:微课程学习心得

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微”型化。从最古老的微型计算机到时下最流行的微博,从微电影到微信微杂志等等一系列的“微”样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已成为每个人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了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邀请了李玉平老——师为大家进行了《微课程做有想法的人》的专题讲座。李玉平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在讲座中理论联系实际,从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这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让老师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同时也给如何做一个研究型老师指明了方向。为了提高大家对微课程的深入认识和积极投入研究创作,科研处高玉英主任在校本培训中又再次简要的介绍了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使各位教师受益匪浅同时也积极的投入到了微课程的.研究中,相信我校将迎来一个学习的新时代!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篇7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因此,我很珍惜这次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习徐长青老师关于“微课程、翻转课堂”的专题报告。在听了两节数学观摩课及讲座之后,我真的是感受颇深,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报告开始,徐老师先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微课?他用“全新的视角”、“深度的追问”、“破碎化处理”三个词精准地诠释出微课的特点。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究竟什么是微课,徐老师又用五年级学生向我们进行了课例展示,一共展示了五节微课,虽然每一节课都微小短暂,但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手趣》一课,徐老师用学生熟悉的手指和植树问题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这个一直令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再如《审题训练》一节,徐老师用具体地题目,教学生如何审题,让学生明白仅仅读题是不够的,要把眼前的文字放进脑子里,也就是深度阅读,这对学生将受益终生。除此之外,徐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理解》、微视课例、微课研究等。

徐老师用一个个生动形象地课例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微课,让原本对“微课程”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我充分领略了微课的魅力。后来,徐老师又用“勾股定理”作为课例向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翻转课堂,通俗的说就是把我们的假设证明出来。精彩地课例之后,徐老师又向我们做了关于“微课:让我们改变”的讲座。徐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设计微课程的注意事项,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设计微课程,最后,徐老师又针对微课的设计给我们提出了8条宝贵的建议,包括:

1、对象是学生,要时刻谨记;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东西;5、给学生提示性信息;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配合;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等等。每一条建议对我们来说都十分有用,需要在日后的应用中细细琢磨。

印象最深的是徐老师说的那句:“要时刻谨记你的对象是学生,要把陌生的知识放到熟悉的环境中去学习,把熟悉的知识放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运用。”是啊,我们讲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真正有所学,让旧知识在新知识中提高优势,新知识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应用,使学生乐学,爱学!

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篇9:微课程学习心得

本期本组的组内研究课从第五周开始到第九周已圆满结束。本次的研究课活动有如下特点:

1、组内教师都能认真对待组内教师人人课前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能认真钻研教材、教艺,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结合本班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上,大家能将学习的新课程的理念,洋思的经验,结合本期本组的微型课题研究来组织教学,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另外,大家都能尽量调好课,去听课,课后积极参与评课,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2、能体现本组的微型课题的研究——培养学习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能相机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如生字的掌握,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学生提出的疑问等,教师能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教学的针对性强。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们能站在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大胆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保持良好坐姿(读书姿势、写字姿势)的习惯,边读边思边勾画批注的习惯等的培养。

4、学洋思,见行动能努力将洋思的经验——“先学后教”,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如当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有关语句来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教师在其中起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真正的是教师进课堂是组织学生学,而不在是去讲。教学过程完全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自得的过程。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研究生团队跟黎老师一起去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参加“闵行区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展评”活动。依我的理解,微课程就是用几分钟的时间把一个知识点给讲清楚。黎老师说,不论是用ppt,手写板,微视频,还是用微音频,这些都只是一个技术载体,真正重要的还是老师自己的教授技巧,专业素养!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讲,我就喜欢录制视频的讲师声音洪亮,语言干脆幽默,逻辑清晰,讲授时能做很好的引导和提示。

在展示一等奖的作品时,数学《年月日》这个微课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她在版面设计中加入一个黑板,这样能对视频里的教学点做个很好的提示。而且她整体的风格都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真实需求,我们在做微课程时也要认真考虑孩子在特定阶段的需求。还有一个“闵行中学的可汗学院”的录课宝系统,让我很是惊讶,还在培训阶段,他们俨然超越别人走在教育的前列了!

黎老师针对各个学校提交的微课程作品,给了有关微课程制作的15条建议:

1:时刻注意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

3: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

5:有提示性的'信息

6:微课程是整体教学中的一个元素,注意整体的设计

7:有恰当的提问

8:结束时,有一个总结

9:用字幕的方式做适当的补充

10:让孩子养成在学习单的指导下看视频的习惯

11: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与相关的信息资源联系起来

12:开始一门课程时,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13:让学生了解主讲老师的信息,激起对老师的好感

14:借鉴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理念、策略

15: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

由于我前两天也做了这方面的研究,所以对这几个观点很是认同。我这还不能算是微课程,因为少了很多元素,只是录制了几个简短的教学视频。我在录制这个微视频时,就会考虑到是给5年级孩子看的,所以在配音时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操作上减慢速度,做个清晰的步骤引导,在最后设置一个简单恰当的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但同时,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录制微视频时,我一直在操作,却没有留给孩子一个思考的空间;没有做导学单,引导孩子们学习等等。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微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路还很长,我们一起慢慢探索。

篇10:微课程学习心得

暑假里,读了《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一书,我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适合现在教学的新教学法。我真切地感受“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个个新的理念清晰地冲击着我的视野,微课程研究真的是一种学习的新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翻转课堂我理解的是改变教学模式,从单向的讲授,改为通过在课堂上发现问题与小组同学互动,启动孩子们思考与讨论所学,结果孩子们对学习内容了解的正确率提高一倍。以往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 “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在课堂上;但往往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以前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来应用于师生互动、孩子们互动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的传授了。不善于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尤其是不擅长问题引导。老师常常习惯主宰课堂,好像自己不讲学生就学不会似的,教师往往用自己与学生的互动去取代生生互动,使协作探究流于形式。当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往往不去引导学生“质疑-阐释”,而是忙于指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

书中有很多事实证明,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这次的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更便捷和容易,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吸收内化”,也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里。课堂上,孩子们之间的互助教学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使学习正确率增加一倍。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以前,知识内化的过程都是放在教室外,那时候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容易因没有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

但如果把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学习成效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翻转课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我们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习!孩子们在家里借助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进行学习,课堂成了孩子们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地方。以往传统的课堂,孩子们先在课上学习知识,再在课下巩固、消化知识。由于有的学生课下偷懒,没能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导致了困惑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成为了学困生。而翻转课堂的好处就在于教师利用微视频来传授知识,帮助孩子们学习。

微视频可以随时暂停、倒退、重复、快进,适合孩子们个性化学习。以前,我们认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而翻转课堂则打破了这种说法。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工作要在孩子们学习之前完成。老师要做出适合孩子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孩子们学习的微视频。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功夫。

微课程教学法就是意味着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课上将不能演教案,而应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指导者。课堂上,除了课前检测外,教师还应设计进阶作业,让学生思考,协作探究,进行展示质疑,还要进行相应的评价。而这种课堂模式也是自课程改革以来,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 “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篇11:微课程学习心得

最近,学校组织大家进展了两次微课程的学习,《思维导图》和《读书策略》,通过学习,感觉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感觉用思维导图上数学课,耳目一新。它不仅能将各种零散的知识出对应的关键词,抓住重点,融会贯穿成为一个系统,清晰了知识构造,便于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还能清晰表达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

这样学生不需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展加工、分析和。记住一幅图画比记住一长段文字快得多!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空间智能。使学习充满趣味。

总体感觉:好玩、有用、又帮助理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次,对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熏陶和启迪。众所周知,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宏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开展他们安康的个性。

因自身一直从事数学教学,虽熟知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其详细的方式方法的指导,知道的就微乎其微了。

通过短暂的微课程学习,使我知道了如大人给予有效的好书指导、并通过图书室、开展读书会、欣赏原著电影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自觉进展课内外阅读。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因此,我很珍惜这次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习徐长青老师关于“微课程、翻转课堂”的专题报告。在听了两节数学观摩课及讲座之后,我真的是感受颇深,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报告开始,徐老师先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微课?他用“全新的视角”、“深度的追问”、“破碎化处理”三个词精准地诠释出微课的特点。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终究什么是微课,徐老师又用五年级学生向我们进展了课例展示,一共展示了五节微课,虽然每一节课都微小短暂,但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手趣》一课,徐老师用学生熟悉的手指和植树问题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这个一直令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再如《审题训练》一节,徐老师用详细地题目,教学生如何审题,让学生明白仅仅读题是不够的,要把眼前的文字放进脑子里,也就是深度阅读,这对学生将受益终生。除此之外,徐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理解》、微视课例、微课研究等。

徐老师用一个个生动形象地课例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微课,让原本对“微课程”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我充分领略了微课的魅力。后来,徐老师又用“勾股定理”作为课例向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翻转课堂,通俗的说就是把我们的假设证明出来。精彩地课例之后,徐老师又向我们做了关于“微课:让我们改变”的讲座。徐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设计微课程的考前须知,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设计微课程,最后,徐老师又针对微课的设计给我们提出了8条珍贵的.建议,包括:

1、对象是学生,要时刻谨记;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东西;

5、给学生提示性信息;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配合;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

8、每一个微课程完毕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等等。每一条建议对我们来说都十分有用,需要在日后的应用中细细琢磨。

印象最深的是徐老师说的那句:“要时刻谨记你的对象是学生,要把陌生的知识放到熟悉的环境中去学习,把熟悉的知识放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运用。”是啊,我们讲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真正有所学,让旧知识在新知识中提高优势,新知识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应用,使学生乐学,爱学!

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鼓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缺乏,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学习,让我认识到微课程在我们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帮助。微课程课件的制作非常方便,它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只要有数码相机或触屏手机,都能够拍摄微课;微课程的题材非常的丰富,一个知识点就可以成为一段微课的内容;微课程的制作也非常的简单,软件非常的多,这些软件的操作方法简单易学,初学者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能够学会并掌握它们。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设计一般通过PPT、手写板、手机录音视频、录音等手段完成,由构造、画面、文字、语言组成。

在培训中提到了微课程设计中应注意方面和操作方法,以生动案例给我们剖析了微课程设计的操作流程与应考前须知。我感触比拟深的是微课程设计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这些多样化的提问策略简单易操作,效果明显,而且每一个微课程完毕都要有一个简短总结,概括性强、针对性突出。在微课程设计中还要求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是很容易、很简单的内容,设计中要巧妙使用“暂停”,合理引领孩子的思维,到达最正确学习效果。在微课程设计中师生可以同台进展,实现真正的共同探究学习策略。

微课程引领教室变革。只有通过教室教学的构造性变革才能发挥微课的真正价值。传统教室“先教后练”,即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课外练习的教学构造,要变革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构造,即研讨、练习、辅导,到布置预习、预习指导、知识预习。微课就是用来支持学生的知识预习。教师要开发好微课程,首先要选取好教学内容,并把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其次要进展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充满趣味地进展学习;最后必须亲自动手制作课程,借助PPT、手写板、微视频、微音频等信息化手段来进展课程开发。

篇12:微课程的学习心得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最近的网上学习,更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这次的微课设计学习,就是对我的一次“头脑风暴”。它能更好的让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教室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通过对于微课的学习和体验,我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有很多重要意义:

1. 微课是一种浓缩型课程,时间简短,知识点明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难点或者技能,并且可以反复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学习时间充足,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 因为微课时间十分简短,在10分钟以内,并且主题明确,只有一个,可以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不易分神。

3. 互联网发展是大趋势,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快速崛起,网上学习、手机学习或许会成为日后的主流学习方式,而微课正是适应了这种改革趋势,走在发展前沿。

4. 微课程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们可以自定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安排学习内容,自己搜索,自主检测,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5. 微课时间的简短催促和鼓励教学者在设计和呈现微课时学会简洁。

总之:通过最近的不断学习,自己的收获非常丰富,再接下去的学习中一定会再接再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成绩。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

篇13:微课程的学习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市教科研人员“微课程”培训,聆听了黎加厚教授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整体设计》的专题报告,受益匪浅。

一、培训形式新颖,印象深刻

培训课程安排科学、紧凑、合理,它不同于传统的说教式、经验传授式培训,也区别于普通的录像播放、案例演示型的网络课程。整个学习过程,学员们五—六人分组而坐,时而观看视频、时而倾听讲解、时而小组讨论,还要合作完成相关作业。两天的培训紧张又充实,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快速变化的世界,催促教育方式的改变

你知道吗?2010年互联网上的信息数量接近1百万亿亿,这超过了人类过去五千年信息的总和。

你知道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大约每2年翻一番,当大学生学习到第三年时,他们在第一年所学习到的东西有一半已经过时。

你知道吗?2010年最需求的10种工作岗位在2004年还根本不存在。

年青一代急需掌握全球化经济时代新技能,作为教师,有三种技能必须教给学生:

1.我们需要教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2. 我们需要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学生全球交流。3.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自我导向学习。

黎教授用了一个简短的PPT《你知道吗?》向老师们展示了我们所身处的快速变化的世界,以及我们不得不随之改变的教育方式。

三、翻转课堂,你准备好了吗?

1、对于“翻转课堂”的启迪

(1)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是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颠倒教室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

(2)翻转教师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事实上,目前教师里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很难落到实处。而颠倒教师做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了“因材施教”。

(3)翻转教师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传统教室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是接收者,学生总体上是被动地学习。而在颠倒教室里,学生是主动的自主学习,教师是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2、微课程设计--21世纪教师技能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微课程制作的建议:时刻注意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有提示性的信息;微课程是整体教学中的一个元素,注意整体的设计;有恰当的提问;结束时,有一个总结;用字幕的方式做适当的补充;让孩子养成在学习单的指导下看视频的习惯;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与相关的信息资源联系起来;开始一门课程时,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主讲老师的信息,激起对老师的好感;借鉴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理念、策略;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

3、翻转课堂中师生角色转变

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是: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帮助者;

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学技能:(1)微课程设计;(2)学习单设计;(3)根据学习反馈实时调整教学;(4)课堂教学组织技巧

翻转课堂中学生角色是:主动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遇到学习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和同学求助,无错误积累;

学生是基于理解的学习。

4、翻转课堂需要学习分析系统的支持

学习分析系统:实时反馈学生信息,清晰呈现全体学生的学习地图,帮助教师为学生度身定制教学。

5、数字化教育环境中,教学方式转变的四项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Progressive):小步子-不停步-朝前走(微变革)

(2)目的性原则(Objective):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个性化)

(3)适切性原则(Relevance):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结合本校、本学科、不同教师、学生的差异性)

(4)变革性原则(Transform):创新性、对旧的教学模式的扬弃和颠覆。

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这次的培训学习虽然告一段落了,但我觉得这才是开始,还有许多新理念、新技术等着我去了解、去探索。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满足教研工作的需求。感谢这次培训,感谢黎加厚教授,它让我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激发了我内心再学习的欲望!

篇14:微课程的学习心得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

微课程学习心得:看花容易绣花难

雷老师的录像微课程《借人表扬》真好,小事件的描述亲切、形象,渗透的方法和理念讲述的也是那么自然。看了之后感觉这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就是描述出过程,找出方法提取出理念就OK了。于是就开始冥思苦想教学中的小案例,在那么紧张的时间内,脑袋似乎不转圈了,竟然不知道写什么好。最终选择了写一写我们班的一个调皮孩子跃洋的'事情。

第一次写完,让雷老师指导,才发现写的事例太普通了,事件还不是一个,显得有点散,不如集中写其中一个。于是我又选择了其中的一件,这才取了个形象的题目“聘助手”,修改完后让李玉平老师看,李老师又给提了其中的策略问题。在介绍事件的过程中要渗透策略,把形成的约定写一写,会更有针对性。于是又形成了不知道几稿了……

根据进度 ,在学习结束时,每个人要制作出几集微课程,其中包括PPT技术做的、录像的、录屏的,还有其他方式的,这些能够根据自己的个人梳理的系统来做最好。看着身边的研伴都去录像了,我让李老师点评完后也想去录,可是一看那个摄像头,我就有点打怵,对着镜头有点恐惧感,不能做到自如地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怕自己完成不了任务,第二天晚上终于录了。面对李龙老师的镜头,录了第一遍我简直有点不知所措,结果词不达意,于是又录了第二遍――还是不能如雷斌老师讲的“用平常话、平常语气去讲,像谈话或者聊天的方式”……

录完了回来,老半天感觉心里有点点懊恼,这么简单的讲故事方式,我怎么就不能自如地去讲呢?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学生、面对老师得说多少话啊,讲故事也应该是随口拈来啊,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干,在不同场合下讲话机会也很多,可是面对镜头似乎就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不自然,平常普通的话在那一瞬间似乎也都变成了没有生命活力的书稿……

看着雷斌老师那么自然的讲述,感觉很简单,当自己去叙说时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想,可能是缺乏锻炼吧,还是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这样的一个氛围――接下来,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多写写这种方法类微课程,自己多录录找找感觉,录的多了感觉可能会越来越好,期待能在不断实践中长进。

word该篇DOC格式微课程学习心得(精选14篇)范文,共有2013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微课程学习心得(精选14篇)下载
微课程学习心得(精选14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