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个人文档 > 民情日记 >

王家村民情日记(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4-12-17 07:20:0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来自王家村民情日记

5月8日 星期日 阴天

十堰日报社“三万”活动工作组带着铺盖行李进驻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转眼两个多月了。来的时候,报社党委把我们召集到一起,提出了很高要求,一定要达到“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的目标。这段时间,虽然没有给农民谋到什么实惠,可是我们受到的教育实在太深刻了,改变了我们过去在机关的很多想法和看法,其中就有三个“完全没想到”。

没想到农村发展变化这么快

按照必须完成“十个一”的规定动作要求,要联系一户特困户。村党支部书记易敏想了想说,就定村里的王朝祥那一户吧,老两口都六七十岁了,抱养的一个女儿远嫁竹溪,算是最困难的一户。沿着到户的水泥路缓缓上了一个小坡就到了王朝祥家。三间正屋,两间偏厦都搪得雪白。进门一望,横梁上挂了一大趟子腊肉,有的已黢黑,不知是哪一年的。堂屋大桌子上放了一大簸箕小麦,靠墙根是一蛇皮袋子包谷糁。我们到灶屋转了转,吃的自来水,烧的省柴灶,灶后4个大瓦缸一字摆开,揭开缸盖一看,里面都装着满满的小麦,怕有上千斤,两年都吃不完。和主人聊了聊,他们都享受着低保。

王朝祥是王家村四组少数几户住平房户之一。这个小组不几年就陆续有31户盖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水泥路、自来水、电、网线通到家家户户。看病有合作医疗,老弱病残有低保。谈起这几年农村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新变化,三组农民老汉王明忠说,如今我们这里老百姓的生活比过去地主老财强十倍都不止,说罢哈哈大笑。

没想到干部群众关系这么好

我们工作组把这次“三万”活动的重点放在“访民情、增感情”上。到4月21日,已走访了全村100%的农户。走访座谈中,我们摸清现状,征求意见,了解愿望。边座谈,边宣讲政策,边传递信息,边解答疑难。农民群众纷纷表现出对干部进村入户的感激之情。4月12日,我们和易敏一起走访农户张定罗家,张定罗的老婆给我们一人打碗糖茶。座谈罢,张定罗一家子跟着我们一起到农户陈志兴家。陈志兴家谈罢,张定罗、陈志兴两家子又跟着我们一起走访徐纪元家。

临转回来,陈志兴的老婆、儿子媳妇拦在路上死拉活拉我们到他家吃午饭不可,好险把易敏的衣裳都扯坏了。

在王家村,我们所走访的农户,都对乡村干部赞不绝口。乡党委副书记王磊长年住在这个村,家家户户大大小小都和他亲热。村民代表张克玉说,我们的村干部处处为老百姓着想,舍得出力贡献大,公路硬化、引水到户、房屋涂白,每年都要为群众办几件实事。而易敏却说,不是我个人好,而是党的惠民政策好,我不过是贯彻落实罢了,再就是制度好,村上经济都是乡经管站管理,群众信得过,我们也行得端过得硬。

没想到党在农村的形象这么伟大

通过心连心的交流,王家村的群众也给我们反映了些问题和困难。经过梳理,我们选择热点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办实事。

王家村是个库区村,位于茅塔水库右岸的四组有个滑坡体,去年夏季下大雨山体坍塌,把组长周思贤的楼房埋了半截子。易敏一声招呼,全组男女老少都来帮忙抢险。这次我们去后,村民纷纷反映要修一条水渠分水减灾,保护滑坡体下十几户村民安全。我们认为这个事是个急事。4月8日清早,我们到市国土资源局找到局长乔冰汇报情况,乔局长立马打电话到茅箭区国土资源分局。旋即我们回到村上,就见茅箭国土分局龚副局长、周科长等3人已经来了,正去山上勘察,真是雷厉风行!

王家村的老百姓把这样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谋福的干部称之谓“党”。二组村民刘金昌说,过去上面总是向百姓“要”这税那费,给不起就牵羊赶猪,甚至上房揭瓦,搞得很对立。现在上面不是“给”就是“投”,这补贴那补贴,这投资那保障,党的政策真是“两个哑巴睡一头——好得没话说”,再不好好搞,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像刘金昌这样赞党爱党、颂扬党的好政策的,在王家村走访座谈中听到的可以说是“众口一词”。这个当今农村的新变化,使我们倍感精神振奋,也使我们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工作组在积极为村上帮办几件实事后,还将帮村上理清思路,谋求更大发展。

(作者系十堰日报社正县级退休干部潘承田)

第二篇:来自廖家村民情日记

3月8日星期三晴

参加完“全市万名干部进万家入万户”会议后,我就在思索扶贫部门,特别是我这样一个刚到市扶贫办工作仅半个月的新兵应该如何作为。经充分酝酿,我办确定了4名优秀年轻同志分别进驻茅箭区茅塔乡廖家村、岩屋村,东城开发区枧槽村、胡家村。我与他们进行了集中谈话,讲明了工作纪律和工作要求,也算是个战前动员吧,大家愉快接受了工作任务。

问村情

8日一大早,我和进驻茅塔乡的两名同志出发了,本以为城郊的村很快就会到达,结果并不然。由于“五茅路”正在改造扩建,我们一路颠簸前行,有些路段,同志们还要下车步行。一个半小时后,终于到达廖家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卿早已在村委会等候迎接。简单寒喧后,我就与村委会一班人聊起了村情。王明卿对村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廖家村总面积16.89平方公里,4个村民小组,223户738人,耕地面积480亩,其中水田360亩,山场面积2.3万亩。这里民风纯朴,生态完好,植被茂盛,是市、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旅游扶贫试点村。2014年被列为全市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对接村,2014年被列为市扶贫办对口帮扶村,2014年5月,被省环保厅命名为“2014年度省级生态村”。近年来,廖家村发展反季节蔬菜、庭院经济和林特产业,建沼气池205口,硬化通组通户公路7.5公里,新修通村组水泥路10公里。如今的廖家村人更亲、路更畅、树更绿、水更清、村更美,每逢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

最后,王明卿动情地说:“我们廖家村农民房子宽敞明亮,农牧业兴旺,村民劳务赚钱忙,生活环境大变样,感谢扶贫感谢党。”听完王明卿介绍,我为廖家村近年来发生的变化感到欣喜,也为扶贫开发给廖家村带来的变化感到高兴,同时深感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

访民意

下午1点,在村干部指引下,我们到了三组村民金汉梅家。这是一幢刚刚竣工的两层楼,面积有220平方米左右。金汉梅家属于重组家庭,男方带来两个孩

子,全家有6口人,去年还挤在旧土坯房里。当听村书记说我们是市里来的工作队时,她很高兴和我促膝拉起了家常。她说,过去家里经济比较困难,近几年,党的农村政策落实得好,加上市里派来的工作队和乡、村扶持,我发展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现在每年可收益2万元左右。从她饱经风霜的脸上,我看到了她生活的艰辛和沧桑,也看到了她们家未来的希望。我鼓励她,只要勤劳,今后的日子会更红火。

在农家乐业主王清家,我与他算起了经济账,得知他一年靠开办农家乐能增收2万多元,儿子在外打工,一年下来也能挣回一二万元,一家人生活有滋有味,我也感到放心了。

在老党员廖修荣家,1931年出生的老王向我讲述了红色茅塔过去的光辉历史。回想当时王树声率中原突围部队转战鄂西北、创建根据地的艰苦岁月,我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的群众不愧是英雄的人民。走在廖家村通村水泥路上,看到每家每户通过村庄整治发生了较大变化,房屋美化了,院落硬化了,庭园绿化了,家家户户还修建了沼气池,一股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谋发展

原本打算还要走访几户人家,随行的同志告诉我还要召开一个村班子、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于是我就赶回村委会。

说起村里发展大计,大家兴致特别高,你一言我一语,头头是道,我一边聆听,一边认真做笔记。梳理大家意见和我一天来所见所闻,我和大家共同认为廖家村今后的发展定位是:一是发展农家休闲旅游。由于廖家村离城区较近,自然环境优美,过去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应该继续鼓励有发展愿望的农户适量发展农家乐。二是发展茶叶产业。目前廖家村已建成茶园700多亩,马上就可见效。但是由于是村集体经营,缺乏活力。我当时就给竹山县圣水茶叶公司联系,请他们实地考察,引进市场机制,商谈合作开发事宜。明天我还要安排专人与圣水公司具体联系,把廖家村茶叶产业发展好,经营好,出效益。三是建设新农村。过去由于是试点示范,加上扶持有限,只在3个院落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今后要不断探索推广,在居住比较集中的村落进行村庄整治。

快7点了,一天的工作收获颇丰,住在较远的乡亲们还要赶回家,我只好依

依不舍和他们一一作别。我相信廖家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作者系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袁新云)

第三篇:民情日记王勋桃

民情日记——将家访进行到底

马田中学王勋桃

2014年9月23日星期六阴有小雨

这个双休日,我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开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家访活动,上午学校组织了全校性的家长会,我班63名学生家长到了49名(七年级114班),家长会开的还算成功。其中有几名比较特殊的学生家长未到,按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打算走访这几家。 初接新班,大家都感到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大家逐渐熟悉起来,心中彼此怀有亲切之情,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所以相处融洽、愉快。

邝雄耀,自控能力较差,不分场合,口到手到。搞破坏,打架惹事,上课从不听讲,天天有学生或老师告状??我先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接着是声色俱厉的批评,均无济于事,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我一次次苦心策划的转化计划都宣告失败。这次家长会他家长也没参加。于是,我准备首先就走访他家。经了解家长会他一直没告诉父母,父母每天都要去赶集卖糍粑。家里就这一个小孩,对于他,父母也伤透了脑筋,家里本来有两个男孩,大儿子10岁溺水身亡,剩下这个孩子家长坦诚是娇惯了,现在想管管不好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

我想起了陶行知一段故事: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土块砸同班的同学,当即制止并要他放学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于是,陶行知掏出一块糖 1

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王友惊疑地接过糖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送给你的,因为我当时叫你不再打人,你立即住手了。”王友更疑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果,塞到王友的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他们,是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很正直,所以应该奖励你。”王友感动极了,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吧!我错了,我不该砸自己的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我明白,我在教育管理学生中失败,是因为我缺少了陶行知先生的糖果——对学生的宽容和善诱。

邝雄耀父母每天下午都要在家做糍粑,父母平常也会要他帮帮忙,于是,我从这事入手,夸奖他懂事,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也附和着我说:“我儿子帮我做事是把好手”。老师和父母都表扬他了,他低着头不好意思地红了脸,看得出他心里很高兴。我认为这时候是教育他的最佳时机,我结合他的最近在学校的表现,首先肯定了他有了点进步,我说:“其实你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你心里一直在要求自己进步,但在老师和父母眼里,你太顽皮。虽然你存在很多不好的习惯,但我相信你有决心有能力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邝雄耀,老师非常信任你,你能做到吗?”

“我能!”邝雄耀声音虽然不大,但却是掷地有声,脸上写满了感激之情。

趁机我也对他的父母提出了几个要求,“我希望你们不要一味对

孩子进行责备和打骂,这样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同孩子多进行交流,还要积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放学后首先让他完成作业,然后再帮家里干点儿活。”邝雄耀的父母也说了很多,话语中流露出对孩子关心不够的愧疚,并希望我以后多和他们联系,共同帮助他进步。临走的时候我特意交待邝雄耀记住今天对老师的承诺。

走出邝雄耀的家门,我的心中一股暖流在涌动,心情放松了很多,一路上,邝雄耀那充满感激与信心的眼神不断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从他的眼神中我坚信这次家访一定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定会让他改变很多。

家访的第二家,我想到了另一个未参加家长会的学生家庭——李晓蔓家。早就了解她家很困难,在一排排门庭气派的新院落间,李晓蔓家的那一间低矮砖瓦平房那么扎眼。走进屋内,见李晓蔓正在忙着做饭,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很惊喜。他爸爸是个残疾人正在替别人理发,我们环顾房内,不免又添几分心酸,在这座屋内感受不到现代化气息,桌上的那台25英寸的电视此时显得那么高档。没有女人(李晓蔓妈妈在她一岁多时就已去世了)收拾的房间有几分凌乱,我们几个老师夸奖孩子的懂事。听到老师们的表扬,李晓蔓父亲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亏了两个女儿都懂事,要不我真有点顶不住了。我20多岁时右腿被小火车压断,加之她妈妈也多年精神病,每当我心灰意冷时,总是两个女儿安慰我,学习空余帮我干家务,大女儿去年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其实他大女儿也是我的学生)。也多亏村里和学校对我

们的照顾。”说着说着,这位饱经风霜的硬汉子声音哽咽了。我们安慰他一番,带着几分心酸离开了她家。

家访第三家——刘善财家,因为我刚接手这个班,许多情况都不了解。在李晓蔓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刘善财的外公家。在与他外公的交谈中得知,这个孩子原本很不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写作水平、朗读能力以及其他课外活动表现都很好,性格活泼开朗。就因为父母在外地打工,最开始将孩子带在外面读书,因为来不及照顾三年级时转回来,不到一学期又转出去,在外地读书的一年中父母离异,没办法又转回来了。就这么一折腾,孩子的成绩下降了,原本活泼的性格变得内向了。现在母亲依然在外面打工,刘善财就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了。外公外婆叹息把孩子耽误了、姨妈姨夫虽生活在一起却无能为力,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了无助,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一句话:看在这个孩子可怜的份上,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教育他,帮助他!

我答应了。的确,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应该不是问题,但留守儿童的教育却成了大问题。

接下来,我们还走了好几家,相同的节目不断上演,可各剧有各剧的情节和高潮。家访结束后,我感慨良多,深受启发:

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家访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通过家访,教师同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我们教师改进教学工

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我们做教育工作的,必须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意义。

2、家访要及时进行。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在学生的问题刚露出头的时候,抓住时机及时展开调查,以利于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学生取得进步、学生情绪反常、学生生病都要及时进行家访,这样取得的效果往往比滞后解决要有效益多。

3、家访应该有准备的进行。

教师应该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意想不到的情况,要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在家访前,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想好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最好在心底打下一个腹稿,到时可以侃侃而谈,既可以体现教师对工作的负责,也体现教师的品位和档次,对家长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家长的倾听也会认真的。

4、 家访不是“告状”。

根据人的心理因素,愿意听到佳音的人占95%以上。因此,教师家访时候,不要把与家长商讨共同教育孩子的好事情演变为“告状”,这样容易导致家长打骂惩罚孩子,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极力不满,形成抵触对抗情绪。如果多次这样做,还会引起家长的厌烦和不满,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家访中一定要注意到,要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在文明民主的融洽的气氛中探讨中进行,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正的关心自己的成长。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增

强进步的信心。

5、要注意反馈和总结。

教师家访后,要注意学生的思想的变动,了解的信息,检验家访的效果。同时对家访及时记录,有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成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6、教师加强本身修养。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师德和事业心,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7、教师对单亲的学生,要多给他们的爱,让他们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在爱的天空中享受人间的真情。

8、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让教育深入人心,教育不是学校“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共同出谋划策。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多么的重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振兴民族,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更是任重道远。

第四篇:来自王家山的民情日记

4月21日 星期四晴

今天早上八点半,我和区驻方滩乡王家山村工作队员、村干部约好一道去7组走访名叫李显秀的大娘,李大娘今年74岁,是这次南水北调的移民户,去之前,了解到李大娘老伴过世多年,儿女在外打工,长期一人在家生活,我和工作队其他成员商量,买了点粮油等慰问品看望下老人家。

来到李大娘家,当我们说明来意时,她异常高兴。因为,区里明确要求:有移民的工作队,要把移民工作作为“三万”的首要任务,确保今年8月底移民全部搬进新房。所以,作为工作队长的我,重点以这次搬迁建房为切入点,和李大娘拉家常时,虽然李大娘年事已高,但身体还算硬朗,耳朵不背,说话清楚,聊的比较顺畅。

李大娘,现在住的是土房,正房53.46平方米,附属房3平方米,根据南水北调房屋补偿政策:土木房屋正房384元、附属房屋210元,李大娘拿到的补偿金不到3万元。如果单靠补偿金,她就是按照这次统一设计的砖房单体一层,资金都有很大缺口。好在,她说自己的五个儿女都支持盖两层房,并在资金上扶持,这样我们就放心了。

从大娘家出来,我们又来到王家山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点。在南水北调移民搬迁中,王家山涉及74户297人要重新建房,其中24户迁到区内的黄龙集镇安置区,其他的50户将集中安置在村里的安置点。

因是区建设局长的缘故,上个月,区里让我具体抓全区六个移民安置点的规划、建设指导任务,王家山又是我具体负责驻村的点,所以工作的优势也出来了。截止到今天,王家山移民安置点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宅基地平整验收,安置点用电安装到位,宅基地开始放线,建房施工通道已打通,用水管网设施建设正式启动。这对我们工作队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步。因为,这为移民建房奠定了条件。

趁着一股热劲,我们工作队和村干部一道对近期的群众走访和移民安置工作交流了看法。通过近段时间的努力,工作基本理顺,但对有些问题,我还不踏实,静下心来思考。

关于移民建房安置问题:

1、王家山农户想移民建房的迫切愿望需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在工作中,绝大多数农户都表达了借南水北调移民的契机,搬出这穷山沟。因为,王家山交通不便,山高沟深,土地贫瘠,全村除打工经济外,农民没有拿得起的致富产业,大家迫切想走出大山,寻找新生活。因此,在移民搬迁工作中,没有纳入搬迁范围的农户多次要求想从深山沟里搬到山外,安置点在本村的农户要求安置到离城区近的黄龙安置点。对于农户表达他们想要尽快过好生活的愿望,我和工作队员达成共识,要多理解群众,学会换位思考的同时,多与群众宣传移民政策,多走访农户倾听意见,通过感情投资和政策透明,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

2、移民补偿金盖不起新房的情况反映不可回避,要积极宣传政府的扶持政策,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这次移民安置,我们建设局按照区里提出的把移民安置点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民城市化生活示范村、aaaa级旅游景点示范村和现代农业示范村的要求,在安置点房屋建设上,我们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外观风格,楼层也分别设计了一层、二层、三层三种单体结构,供村民根据自家实际情况,决定房型选择。但我们在做王家山集中安置点50户移民安置工作过程中发现,随着砖、钢材、沙石等原材料及人工建房成本的飞涨,原来住土房的农户想靠移民补偿金来新建砖房是难以实现的。参照2014年区内的柏林、黄龙等城郊乡镇新农村农户建房全包工造价标准(包括室内水电通达,门窗齐全,厕所、厨房正常使用等),以每平方米为收费单位:一层860元、二层710元、三层700元,按照图纸设计每层99.6平方米计算,移民户盖一层需资金8.6万元、盖两层需14万、三层需21万元。全村移民,每户房屋补偿金在2.2万元-11万元之间,从这个程度上讲,移民难以盖起新房。但从现实情况看,可通过宣传,引导群众用三种途径解决:

一是家庭有常年在外打工,用打工收入盖二、三层楼基本没有问题,事实上,全村74户移民户,其中有一半户有青年在外打工,并通过抽签确定了建房楼层结构。二是建房资金缺口大,无来源的或近期无法解决的,计划盖三层的,引导移民改盖两层;缺口资金小的,通过帮助移民算账,用国家后期移民扶持补助金、移民建房困难补助费,区政府考虑物件上涨因素的移民补助政策和奖励政策,每年发放的计划生育补助资金等来填补;

三是资金只能盖一层的移民,为了群众今后的生活,还是要引导盖俩层。王家山处于偏远山村,交通不便,建房成本无形增加了很多,但我们通过努力,和建筑商多次谈判,达成比照城郊的黄龙、柏林等地农户建房标准。即便这样,若

农户单独建一层(单价860元),约需8.6万元,若盖两层(单价710元),需资金约14.2万元。这样一(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来,相当于加第二层只花了5.6万元。当时,有人私下建议,提出困难户可否采取联建,三户或两户公用一个宅基地,这样对于建一层的移民可直接节省1.5万元资金,但这样没有政策依据,不利移民将来生活提高,考虑后就不再提。我想,这些特别困难的移民户,可否考虑可否采取部门帮建、民政特困救助等约定办法化解。

3、移民户长期进城居住不愿在安置点建房的问题处理。有一个叫闵道清的移民户,一家四口人,几年前进城打工,已在红卫街办购买商品房,并办理了相关房产证。其本人表示不愿在王家山安置点建新房,只想拿回自己在村里移民房屋的补偿款。和闵道清类似的情况,还有好几户移民,也在城里定居多年,并购买房屋,均表示不要村里宅基地。我在想,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达成既符合政策,又让移民满意,还不给今后工作留下隐患。这还需要我们发展庭院经济

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难点,事关中线工程建设的成败、移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从现实来看,移民安置预期与客观现实存在差距,有限投资与移民利益存在矛盾,建房规划与具体操作也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我们驻村工作队要认真倾听移民心声,及时掌握移民动态,耐心做好移民思想工作,切实解决移民合理诉求,和移民交朋友,视移民为亲人,就能做好 移民迁建安置工作。

关于王家山包括移民在内的村民未来致富的思考:王家山平均海拔600米,属高寒气候,山地坡地多,大都不适宜农作物生产,种粮产量不高。一直以来,全村250户,1015人。全村500劳力,有400在外长期打工,劳务经济成为村里主要支撑,加上虽父母进城学生,村里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和留守妇女一共不到500人。如今,制约全村发展的问题主要是交通和产业。2、王家山人过去进城要摆渡到黄方公路乘车进城,或直接绕4公里山路走到黄龙镇进城,现在经过争取,通往山外的4公里道路正在铺毛路面,届时,村里人出行就不难了。二是需要培育农民致富产业。前几年,村里发展了300多亩柑橘,但因高寒气候,树基本冻死完了。这些年,村民除了种麦、种玉米,小部分朝阳地收点油菜,就没有其它产业项目了。要让包括移民在内的村民早日致富,根据村上经济发展现状,和前阶段的调研走访,我想和村干部开个会,重点从三方面做好致富产业项目:一是借鉴白马山高山气候特点,邀请专家论证,发展高山绿色有机茶园300亩,

找到一个村民、移民长远的致富门路。二是发展土鸡养殖,通过奖励引导办法,培育农户每年出栏土鸡上万只,形成卖鸡、卖土鸡蛋的副业致富格局。三是南水北调蓄水,水位线上来后,组织年轻劳力户发展网箱养鱼,形成渔业富民产业,这项工作要早谋划。四是从长远生态与经济效益出发,在村里打造千亩杉树经济林带,并在100亩板栗林地的基础上在适度扩大,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致富。接到电话,下午要在黄龙开移民推进会,匆匆赶回。明天早上再进村里,确定长期居住在城里移民户的建房选址问题。

(作者系张湾区建设局长 刘刚)

第五篇:县政协副主席王治国的民情日记

4月18日 晴 星期一

今早匆匆吃罢早餐,八时许,我到办公室阅处完有关文件,向政协办公室负责人通报近期工作日程,衔接相关事项后便驱车上官渡。车过上庸镇余家垭子,路况逐差起来,因为此段正在改造,近60公里的路程,经过一路颠簸,到官渡集镇已是11时许。顾不上喝水,就向新街村跛锣山进发。

在烟地里见到烟农张体成,他正汗流浃背地忙着起烟垄,准备栽植烟苗。今年53岁的张体成,个子长得不很高,但很结实。说到种植烤烟闯出致富路,张体成把切身体会一股脑儿倒了出来。

“说实在的,种烟确实很辛苦,从整地施肥、起垄盖膜到采收烘烤,需要下很大的力气。但是我不怕吃苦,而且我管烟比管庄稼细心得多。”

“刚开始,缺乏种植知识和烘烤技术,后来便积极参加县、镇两级烤烟技术培训班,和烟技人员经常沟通交流,并不断总结经验,终于掌握了要领。”

“我们这里有不少村民外出打工,我的两个弟弟也在外面当包工头,弟弟也动员我加入。我想:我们有的是山地,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靠种植和养殖同样能致富。”“2014年种烟20亩,收入31800元,2014、2014年、2014年收入5万多,去年种植烤烟30亩,因天气差、病虫害等基本保本。今年发展40亩,只要天气好,预计收入不会少于10万元。”

“6年来,我种植烤烟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因种烟业绩突出,已经连续两年得到政府的奖励,不仅在村里是种烟大户,在镇里也是排在前列,我的房子、家用电器都是靠种烟后才有的,所以我不会放弃种植烤烟,我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过得更殷实。”

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利用积累的资金搞养殖,去年他除烤烟外,其它收入近3万元。更令人赞叹的是他一家子的勤劳。我衷心祝愿他一年更比一年好。

告别张体成,来到徐定明家,徐定明曾任新街村村支部书记,今年57岁。从他家门口目举远望,只见一排排整齐划一、新颖别致的徽派民居镶嵌在青山绿水间。谈起移民与非移民的差别, 徐定明更多的是感慨:“没想到,他们(移民)这辈子真能享上好福气,交通便利,沼气、自来水一应俱全,道路全部硬化,美化也在进行,我打心眼里羡慕!”

徐定明对我说:“虽然这一片不是移民,没有享受到优惠待遇,但是这里的群众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近20户人家已有13户盖起新楼房。”环视徐定明小院四周,在绿树红花映衬、微风轻拂下,黑瓦白墙若隐若现,勤劳的群众有的在进行墙体装饰,有的在修筑院间路,有的正在备耕……好一幅充满生机的热土。

“我觉得移民更应该向非移民学习”,我心里默默地念着。

走出跛锣山,我来到家竹园移民安置点,这里是潘口水电站移民安置点之一,也接纳了部分龙背湾电站库区移民。为了能让移民们住得安心和舒心,村里除了帮他们挑选最佳的建房用地外,还调剂出生产用地,统一分配给移民。村党支部书记刘顺波介绍:“移民安居以来,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支两委积极做好安民工程,指导选举产生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鼓励移民参与村集体事务,为本村的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加强沟通,建立不定期走访制度,及时了解移民的生活、生产现状,让他们能真正融入新街村这个大家庭中。”

我仔细察看了移民在当地分得的水田、旱地,并深入到移民家中,详细询问移民家庭人口、田土分配、生产生活等情况。移民刘金学说:“村民们十分友好,一点都没有把我们当外乡人看待。不管是住房条件还是收入都不错。”移民陈贤德笑逐颜开地说:“我们来这里已经习惯了,我们安心在这里生活”。在一号场平安置点,勤劳的移民群众正在门前栽植树木,我向他们询问当地群众相处是否融洽,移民刘成明说:“我们很融洽,有事大家互相帮忙”。

在影响区王永学家,向他询问了新房选址、移民政策是否满意,王永学夫妇满脸笑容地说:“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这个地方,现在我们最大的希望是早点把房子建起……”随行的镇长伍盛国答复说:“你放心,你的事就是党委、政府的事,我们始终会善待移民、尊重移民、关心移民、帮助移民。”“镇干部带着热情、饱含真情、倾注感情,视你们为亲人,你们一定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我连忙补充说。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夜晚寂静的山村。

通过走访,总的感到群众对党的政策落实情况比较满意,村里生产发展,民风淳朴,和谐安宁。对群众提出的添置农耕机、整修烤烟炉、改善耕地质量等愿望,一定想方设法协调解决。(王治国)

阅读此文后还关注了以下范文:

虢王镇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活动汇报

市政协副秘书长王勇来自鲍花村民情日记

学习蓝书记、王市长《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民情日记 民情调研

民情日记

word该篇DOC格式王家村民情日记(精选多篇)范文,共有1183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王家村民情日记(精选多篇)下载
王家村民情日记(精选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