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负赶路人,航天事业有我
——关于中国航天的征文
中国航天事业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中国古代的“嫦娥奔月”的登月幻想起就开始孕育了现代航天技术的萌芽,1961年4月,“东方1号”飞船载着前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行了108分钟的太空飞行,首次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到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第一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这是继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40多年后,中国首次圆满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三号成功升入太空;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飞上太空。翟志刚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神舟八号发射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个小型空间站,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顺利进入太空,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神舟十二号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并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批太空访客;神舟十三号于2021年10月16日发射,2022年4月16日返回,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出征,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神舟十四号任务意义特殊,可以形容为是一次圆梦之旅。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这意味着历经30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即将迎来空间站建成时刻,完成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奋力追梦的人之所以让人崇敬,因为梦想往往就是奋斗的同名词,梦想的味道往往就是奋斗的味道。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想。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奋力拼搏、接续奋斗,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为空间站梦想铺展了一节节向上攀登的台阶。
从神舟一号一飞冲天到神舟五号让国人圆梦太空,从首次出舱行走到空间站建造19个月11次发射,五星红旗民参军冉冉飘扬在空间站。一个个民参军历史性的瞬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付出的不懈努力以及中国科技的硬实力,为我国的大国地位不断攀升做出了巨大贡献民参军。
正是由于“航天精神”的存在,让每一个人都投身于航天事业,不断追求技术和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为国争光,为人类贡献,在人类史上写下光荣的一页。航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它的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13亿人口的艰苦奋斗。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神舟十三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就,中国用行动证明,中国有能力征服太空,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神舟十三号飞船上天,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中国人的自豪感,以前的中国贫穷落后,而今天的中国,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奋起直追,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用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续写新的辉煌。因此,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深怀爱国之情的同时,也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