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查报告 >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28 08:40:2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要: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新版多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

我局近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政协彝政协办【200x】13号文件(《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

掌握情况

在接县政协《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组织人员开会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精神及时拟发了《关于填报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通知》至各乡(镇)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实填报《××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计表》,在各文化站填报的统计报表收讫后,我局就统计报表的数据又作了逐一认真的反馈落实,并对数据显示的情况结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分析研究后,大体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和我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属文化站产权站舍2个,共600㎡,且建设不合要求,均建于乡政府院坝内;在建5个站舍,面积1500㎡;其余8个乡(镇)均无站舍。各站共有藏书12000余册;工作人员共3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中级职称人员4名);村文化室全县共17个,房舍面积257㎡,兼职人员13名,藏书20580册;近三年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共约197.88万元(县级以上部门投入170.48万元,乡村自筹27.4万元,大部分资金用于站舍建设);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约1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5118人次(其中乡镇65场次,参加活动13809人次;村61场次,参加活动11309人次);各乡(镇)共有篮球场199块(学校186块),乒乓桌208张(学校200张);电视已覆盖2898个村民小组(覆盖率达98%以上),覆盖农户86565户(覆盖率为68%以上);乡村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调查报告《开展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工作报告》。

二、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镇)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镇)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从我局本次调研收集的经费数据显示来看,近三年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除工作人员工资外,只有8个乡投入有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资金为197.88万元,其中站舍建设150万元为国家扩大内需而投入的,20.48万元为上级各主管部门投入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27.4万元为乡(镇)自筹用于文体活动的开展、站舍建设等支出的。其余7各乡(镇)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为零。由于经费的投入较少,客观上就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文体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以及文化站多数人员综合素质的偏低。

三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建设一支稳定而有综合素质的文化站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我局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28名,40岁以下的3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群众系列15名含中级职称人员4名,非群文系列人员8名),工勤人员15名。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来看文化站队伍建设还过得去,但是据我局了解能独立承担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员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员是长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员的进出与业务主管部门是脱节的,客观上就造成了各乡(镇)政府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文化站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由于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核心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

四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通过调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经费、站舍、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各文化站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除少数几个站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工作有一定业务工作要做以外,多数站人员主要是服务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从农村文化建设统计表显示的有关业务工作统计数据来看,现有图书的文化站7个,总藏书量仅12000余册,而且能流通阅读的图书不多;村级有17个文化室,藏书20580余册,但是由于管理人员是兼职,加之村一级各项工作也繁杂,所以造成文化室的开放不正常。各乡(镇)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

农的调研报告 篇二

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讲政策、抓落实、比发展”的工作要求,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和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三问三解惠民生”主题实践活动,在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配合下,本人对我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鱼塘村地处仓上镇的西北部,与旬阳县棕溪镇武王相邻,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18户,857人,22名共产党员,耕地1000余亩。由于长期的劳务输出,人口大批外迁,拒不完全统计,目前常年在家的仅81户,130人,且70%以上的人为50岁以上的老人。

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1、村级经济薄弱。鱼塘村经济来源主要靠劳务输出和烤烟,经济基础较差。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来源,村级积累基本为零,在加上前几年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外债几十万。

2、常驻人员老弱严重。村内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或因为子女入学到集镇和县城租房或买房居住,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3、致富手段相对单一。村民收入主要是外出打工、烤烟等产业,而烤烟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靠天收。2011年因为连阴雨导致很多农户的烟叶烂在烟地,损失惨重。

4、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近几年来鱼塘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公路、通讯、饮水、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各组之间的道路有的还是土路,影响群众通行,并且位于山沟里,农产品的外运受到严重的影响;四个村民小组在吃水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四组尤为严重,很多村民依旧是老式的浅井水。

5、贫困户发展难。在了解情况中发现四个村民小组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种表现:一是家庭人口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二是家庭劳动力少,文化水平低。三是就业、从业门路窄,本身没有一定的技能,导致非农就业比例低,并且一部分的贫困户多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把经济来源限制在农田收入上。

6、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7、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活动难开展,党员大会都难以执行。

三、应对措施

1、认真贯彻各级党委政府精神,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协调新一届两委班子关系,加强班子的凝聚力;深入各家各户,及时了解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并配合村两委班子给予合理解决,保证小的矛盾不出村,大的矛盾不出镇,从而切实搞好农作稳定工作;为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每个月至少组织党员收看远程教育一次、召开民主生活会一次,通过不断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各方面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2、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村公路及时维修和清扫,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保持交通畅通,物资运输安全便利。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好通往太平山旅游风景区的公路。

3、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重点做好烤烟产业的发展,力争全面完成政府下达的650亩、120000斤烟叶的任务。同时,积极争取镇政府政策和信用社资金的支持,大力发展鸵鸟和生猪的养殖,力争郑荣平的养猪场实现现代化和生猪存栏量100头,招商引资项目鸵鸟养殖落户我村。

4、“两费”收缴摆脱落后局面。农作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两费”收缴工作一直是鱼塘村的大难题。20xx年度必须提前准备,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力争实现两个收费项目的100%缴纳。

5、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由于鱼塘村人口大量外迁(人常年在外地,没有办法联系),计划生育三查率一直达不到政府的要求。20xx年度前两个季度的三查率和手续率仍然不够理想,今后加强宣传,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联系外出人员,力争实现三查率达到95%。

6、民主法治进步。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实现无赌无盗,无斗殴等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秩序良好,和谐守信的社会环境。

7、倡导文明新风。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守法纪、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建立图书室,文娱活动室,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开展全程便民代理等服务进组入户,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8、搞好双创工作。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成立环境督导队,使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户户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美化。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同时深入发动群众,形成建设合力也非常重要。作为选派干部,首先团结好村支两委成员;其次深入宣传到农户;再次与全村农户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调动全体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户关心鱼塘村、建设鱼塘村、美化鱼塘村。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篇三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区,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十一黄金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北大山村一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四 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个人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同步实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工程。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只有在农村基层加强法治文化的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篇五

1.机构行政化

中国农村现阶段教育主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之和与教师之比是1:1,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课,后面就有一个领导在监视着。人多,机构就多,部门就多。不管理是不作为,换句话说,管理管理,不管就没人“理”。管理了,事务就多,文件就多,会议就多。很多学校安排了专门参加会议、领取各种文件通知的专职驻城办事人员。有人统计了一下,教师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达标、验收。两个一半,这样算起来,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说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的事。领导是什么?不教书,不育人,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想生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教好书,指哪干哪;二是要有个领导做保护人,潜规则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书不难,多学习,多交流。不被“育”就难了,那么多的领导在监视你。所以巨大的压力之下教师大多也分为两类:一是“老黄牛”,别“思想”;二是“奴隶化”,想方设法变成“主子”。这样算来,教师队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庞大的,“钢架”的,而且“后劲十足”的教育管理机构,还能融下多少“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呢?教育管理部门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发文,培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按章办事,按文办事,办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学行政化

教学行政化表现为:一是为“分”教;二是为了“作业”,上面布置下来的课题要完成,条条框框要完成,上传下达传递给学生。三是庞大的作业量,庞大的班级学额,庞大的课时数,教师能应付就高手了。还什么“自主”呀,都“自主”就闹翻了天了。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篇六

新农村建设旌旗攒动,是当今我县的一道风景。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1月9日--11月19日,我们利用到农村宣讲贯彻中央六中全会和省、市第九次党代表会精神之际,就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研。通过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与村干部和群众就农村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客观存在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照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存在不少的差距。一是文化落后导致农民失去自信。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信息更新加速的今天,一些农民因缺少知识,精神空虚、麻木,不思进取,很难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勤劳致富,存在严重的“软懒散”和“等靠要”愚昧思想,对发展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缺乏信心。二是农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正在逐渐萎缩。文化室、图书室、广播室、篮球场形同虚设,没有被用来开展文化活动,严重阻碍了农村群众文化的正常开展。三是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很多农民反映,几年也看不上一场电影,庙会唱戏也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陈旧内容,电视里的节目又远离农民,与其跟着凑热闹,还不如自己找乐趣。四是陈规陋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桎梏。人情费逐年上涨,“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传统价值观根深蒂固。在调查中,不少基层干部告诉我们,给农民送点文化并不难,难得是让文化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从而改变农民的旧思想、旧观念,新农村建设才会有盼头。

农村文化处于这样的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民表现于文化上的种种沮丧和自卑,根源在于职业自信和身份自信的失落,对改变农村面貌缺乏信心。二是乡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方面的冲击,农民熟悉的文化种类和文化活动方式渐行渐远,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逐渐冷淡。三是单调、乏味的农村文化生活,让农村陈规陋习的代代相传钻了空子。有的村民空余时间不是凑在一起谈论东家长西家短,就是打扑克、耍麻将,甚至聚众赌博等等。可想而知,这种文化熏陶滋养下的农民何能树雄心立大志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由此可见,忽视农村文化建设,不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不仅精神失去支柱,智力失去支持,经济难以发展,社会稳定存在隐患,而且久而久之,农村这个弱势文化区域,就会被其他文化同化、吞噬,就会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前进中瞬间飘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重塑农民这个新主体,用新文化冲击旧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强大动力。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自觉创新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取得真正成效,必须突出一个“新”字,就是要有新招式、新做派、新气象、新风格。这就要求农村文化必须自觉创新,努力找准契合点,不断打造新亮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农村文化的自觉创新。

一是把农民致富奔小康作为实现文化自觉创新的原动力。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要主动适应广大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文化需求,在重建农民精神世界、满足农民群众娱乐需求的同时,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农村群众从活动中学到更多的致富本领,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把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农村文化自觉创新的最佳切入点。我县农村有着极其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有的甚至就“活”在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特色文化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实现农村文化创新,群众最容易接受,也最乐于参与。

三是以队伍建设推动农村文化的自觉创新。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农民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制定好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要切合实际,制定农村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全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增加一批文化娱乐设施。应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增加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新农村文化建设家园工程,力争镇镇建有综合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要把集科技、图书、阅览、健身、展览、文化培训、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建设成为农民群众接触文化资源、享受文化权益的最直接载体,达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位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要创作一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要发挥文联、文化等部门的专业特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切体会新农村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精心描绘绚丽多采的农村生活,多创作一些适合农民口味,可以激励人、鼓舞人、奋发向上的优秀作品。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业余作者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鼓励他们继续乡土文学的创作,用先进文化陶冶农民情操,激发农民的主人公意识。

四是要定期组织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活动。在继续搞好“三下乡”活动的基础上,利用“文化联动”搞活农村舞台。每年举办一次以“大地欢歌”为主题的农村文化艺术节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展示风采,交流技艺的平台。同时,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倡导他们读书用书、学文化、学先进实用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不断在农民群众中刮起“文化风暴”。

五是要倡导文明新风的评选活动。大力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评选文明卫生户、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和睦家庭等活动,增加群众参与意识和创建意识,丰富农民的精神境界,净化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以此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施“三五”战略,建设一流强县发挥文化应有的作用。

农的调研报告 篇七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到底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对此我们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省县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情况进行了比较祥尽地调查。

一、县域基本情况

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现为全国产棉大县、粮食生产基地县、十大重点渔业经济联系县、林业工作先进县和全省蔬菜、速生林面积最大的县。全县辖20个乡镇,444个行政村场,14.5万个农户,59万农业人口,102万亩耕地。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已初具雏型。

(一)农产品结构日趋合理,规模扩大。全县已形成优质水稻、优质棉花、优质油菜、特色蔬菜和高效速生林、特种水产养殖、土鸡养殖、草食动物养殖等8个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产业。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53%,稳定地超过了种植业;农产品优质品种、特色品种的比重达到了85%以上。种植业方面,水稻复种面积达到117万亩,常年产稻谷51.5万吨。棉花种植稳定在35万亩,常年产籽棉210万担,棉花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三、第一。油菜常年种植40万亩,年产油菜籽5万吨。蔬菜生产方面,常年复种30万亩,总产蔬菜80万吨,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特别是芥菜成片种植面积10万亩,是全国集中生产面积最大的县。全县有11万亩7种蔬菜的22种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畜牧生产方面,我县已成为全国牲猪、家禽生产基地县和全省草食动物发展基地县。常年发展生猪120万头、家禽1600万羽、肉牛和肉羊12万头。水产生产方面,有养殖水面25万亩,年出水水产品11.6万吨,产量居全省首位,20年纳入了全国虾蟹优势产业带。尤其是近几年特种养殖发展迅猛,珍珠蚌吊养达到了3.5万亩、3500万只,黄鳝、才鱼等养殖网箱达到30万口,河蟹放养达9.2万亩、1800万只,大口鲶等名优鱼专养、套养达5万亩。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逐年增加,水平提升。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100多家,其中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形成了棉花、蔬菜、粮食、板材四大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在棉花加工方面,已发展轧花厂48家、纺织企业40家、纱锭41.7万锭,年可加工籽棉200万担,年产各类纱线4.7万吨、巾被1万吨,生产能力全省第一。在蔬菜加工方面,已形成以插旗菜业、华凯、康田、田丰、雄风等规模企业为龙头,以40多家中小型加工企业为依托,精加工和粗加工相互配套的加工体系,年加工量60万吨,占全县蔬菜产量的70%以上。在粮食加工方面,已形成95家小型企业和银波米业、兴华啤酒、华泰米业等一批规模企业,年可加工稻谷10万吨。板材加工方面,华信人造板有限公司总投资达1.5亿元,年加工量达20万方。

(三)农业品牌初步形成,市场活跃。目前,“湘妃”毛巾、“漂亮宝贝”巾被、“雄峰”藠头、“同兴”和“万理石”花岗石等产品畅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兴华”啤酒已成为湘鄂边啤酒市场的主导产品,20年成为了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插旗芥菜、护城黄白菜苔、豆角、潘家大辣椒、洞庭雪藕、马涧西瓜、“芙蓉”鱼块、“蝴蝶”鱼排、东湖源水产品、洞庭黄鳝、洞庭岛王鸽、洞庭银波精米等畅销省内外。有30多种农产品在国家、省、市有关评比中获奖,“华凯”牌鱼制品等3个农产品商标被评为著名商标,湘妃毛巾等2个农产品被评为名牌产品,芦苇笋等3个农产品被评为有机食品,洞庭银波米被评为绿色食品。农产品品牌凸现,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活跃。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县城农产品专业市场为龙头,中心集镇集贸市场为主体,乡村墟场和众多的路边市场为依托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市场建成总面积已达45万平方米,触角延伸到了武汉、长沙、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在营销主体培育上,我县近年已组建各类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运销协会220多个,全县参与农产品流通的人员已达120多人。与此同时,农产品经纪交易、信息咨询、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迅速发展,全县参与农产品流通的物流企业已达17家,信息咨询企业14家。去年,全县农产品集散和交易量达到80万吨。

(四)农业生产投入不断增加,条件改善。一是政策性资金投入增加。近5年来,国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建整扶贫、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途径,已向我县投资2亿多元,极大地支持了我县农业生产。二是信贷资金投入增加。我县农村信用社自20年以来的小额农贷资金累放已达到10亿元,年均近2亿元,在全县农业生产直接投入中的比重已达到45%以上。三是民间资金投入增加。据统计,到20年底,全县有500多名下岗职工和机关干部投身农业开发,为农业生产已累计聚集资金8000多万元。四是工商资金投入增加。近几年先后引进了农业招商项目110多个,引资总额达7亿元。因为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有效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近几年来共投入12亿元,对长江、藕池河、河和洞庭湖进行了重点治理,堤垸防洪保安和农田抗灾保收能力大大增强。改造了78个村的中低产田15.9万亩,并通过衬砌渠道、新建机埠、修砂石路、渠系配套、添置农业机械等多种方式,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此外,还加大了扶贫开发和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有效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二、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近三年来,全县农村信用社累放各类贷款7.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累放49570万元,占贷款投放总额的71.1%,较好地支持了县域“三农”经济的发展。连续四年被县政府授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信贷投放贡献奖”,特别是去年,我们通过调整投放方向,重点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支持了季节性农业生产。去年,累计发放农户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6800多户,金额达23431万元,有力支持了季节性农业生产,在保证辖内农户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基本上解决了农民子女就学方面的资金困难。

二是保证了镇村两级财政正常运转。去年,我们以各种方式对镇村两级财政投放资金近600万元,确保了镇村两级财政正常运转。

三是支持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年,全县信用社累计为新南棉业有限公司、田丰菜业、铭泰米业等4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投放支持贷款3700多万元,占总投放的13.2%。

四是支持了银企洽谈会的签约项目。去年,我们在岳阳市银企洽谈会上共签约企业8家,签约金额2160万元。年内,共向8家企业发放贷款1740万元,履约率达80.6%。

五是配合政府发展经济。去年11月至12月,针对收购市场疲软,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先后为10家轧花厂贷款20万元,成功启动粮、棉收购市场,有效缓解了棉花收购与销售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年为执行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结合省市人民银行信贷管理精神和市联社调控季度信贷计划的要求,我联社20年的信贷计划确定为净投放2亿元,做到重点优先发放小额农贷和中小企业贷款。截至4月底,我县信用社已发放贷款19697万元,其中“二小”贷款12212万元,占62%。

三、当前支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我们农村信用社作了一些积极的工作,但是也还存在许多问题:

㈠支农资金组织难。由于竞争激烈,对在农信社存款歧视性政策从心理上未完全消除,农信社组织存款难,对公存款占比低,整个存款市场份额不高。截止2008年4月底,我县农信社存款90190万元,不到全县存款总量的%,这与农信社支农贷款占全县90%以上严重不对称。说明农村资金仍在大量外流,支农资金补给不足。20年我县联社的信贷计划只有2亿元,到目前为止,已大大突破了季度控制计划,还有很多需要支持的客户,没有办法完全解决,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㈡不良资产盘活难。盘活不良资产,对于农信社增强资金实力,改善经营状况,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些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村组集体及其他贷户拖欠农信社贷款,逃债现象严重,一部分农民依法借贷,依约还贷的信用意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极个别农村经济组织的贷款,村委换届后,“本届不理上届事”,依约还贷就成了空话,农信社不良资产盘活困难重重。

㈢涉农贷款风险补偿难。农业目前仍然是弱质产业,涉农贷款风险大,营销成本高,没有担保,也没有政策性和商业性风险补偿渠道,由此产生的风险由农信社承担,使农信社在涉农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上很不对称。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后劲。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几项措施

要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农信社应积极开辟路径,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发展规模型、加工型、科技型、品牌型、生态型和外向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增值效益、质量效益、市场效益和综合效益。

(一)拓宽思路,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延伸工作。其核心就是:延伸贷款对象,也就是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的对象由过去的种、养农户延伸到从事或服务于第一、二、三产业的所有农户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使更多的农民受益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让更多的农信社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做大;扩大授信额度,也就是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高授信额度从过去的3万元扩大到5万元,对种、养、加等特色大户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其最高贷款额度甚至可以提高到30-50万元,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信用农户的大额资金需求;延长使用期限,根据农户贷款用途、生产经营周期、还款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允许贷款跨年度使用。

(二)突出重点,做好信贷资金的有效投放。一是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建立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库,研究确定支持其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措施,大胆创新贴近于本地产业化经营的信贷产品,满足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支持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突出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三是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四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信贷资金的注入,大力推进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抗灾能力建设,加大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病险水库排险加固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支持推进乡村城镇化。通过信贷政策扶持,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在小城镇建房落户。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建立起支撑小城镇的产业群体。

(三)抓好典型,促进农村经济工作以点带面。通过支持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涉农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带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发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和主渠道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农村信用社要坚持做到“三个全面”:即全面调查、全面建档和全面支持。全面调查是指农信社应对辖内所有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企业的现状,包括行业、产业形势,企业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贷款需求及满足情况等。全面建档即对中小企业全面建立经济档案,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申请和有关管理办法进行评级授信。全面支持是指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其在农信社是否有贷款,都应一视同仁,积极支持。

(四)政府扶持,齐心协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市、县、乡各级政府必须通过有效手段,帮助农村信用社组织存款,加强诚信建设,化解不良资产,增强农信社的资金实力,通过农信社用活本地的存量资金,推动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在防范农信社信贷风险的前提下,采取组织农信社与企业洽谈会等形式达到社企双赢。此外还应充分尊重农信社的自主权,不强迫农信社发放风险贷款。通过建立涉农贷款保险制度,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涉农贷款提供保险业务。尤其重要的是,应把农信社当做企业来办。要像关心重点企业、关心骨干企业一样给予关心与支持。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八

为全面掌握我镇农村文化大院情况,为地方政府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提供参考资料,我镇党委宣传委员会同文化站从2016年3月15日—3月20日对辖区内26个行政村一社区的文化大院建设情况做了细致调研,调查研究表明我镇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还在发展之中,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解决。

一、农村文化场所现状

1、文化场所的形成

我镇各村组的文化场所形成情况基本一致:最初,各村组的群众文化活动没有固定的地点和内容,大多是村内文艺爱好者牵头,左邻右舍参与,亲属朋友当观众的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时间久了,经常组织活动的村民的家就成了开展文化活动的固定场所,政府逐步完善村部建设后,村部便成了文化娱乐的主场所,通过村领导的统一组织,逐渐发展成农村文化场所。

2、文化场所的基础设施

在我镇26个行政村,一个社区中,文化场所都设在村部,村部实际上是开会学习、科技培训、文体活动的综合场所。文体设施极为有限,向上争取资金购进的硬件设施只能满足文化场所的最基本需求,能争取到资金的村数量有限,如由知村2015年争取 元购置了 等简单的设备。松岭村 年争取资金 元购机了办公桌椅,为村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文艺活动的基本场所。体育健身场所也不能满足体育活动的需要,在26个行政村,一个社区中,仅 村、村有规范的篮球场地, 村, 村有羽毛球场地。原本学校可以作为村民体育健身的活动场所,集中办学后,学校这块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也随之消失。

实践证明,农民群众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期盼的,但由于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群众娱乐的需要,制约了农村文化大院的发展。

3、文化场所的资金筹措

由于向上争取困难,文化活动场所的资金多半都是文艺爱好者自筹的。如 村老年协会文艺活动所需的音箱和服装都是参与者自筹的。 出于对文艺的爱好,自费购买唢呐、锣鼓等乐器。村集体在各种节日的活动中也会补助一点。

4、文化场所的活动情况

各村组的文化活动场所活动主要在“两节”及“三。八”、老人节等节日期间举办。农村文化活动,也由最初的唱歌、跳舞,发展到文艺表演、读书看报、剪纸、运动健身等多种形式。如 村文化场所的活动中,组织了文艺表演、知识竞赛、体育比赛。 村每年“三。八”节都组织全村妇女进行文艺演出,自编自演 , 村组织歌舞娱乐,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农闲时节,文艺骨干也为村民表演节目,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农村文化场所的作用

1、引导群众走上健康向上的生活道路

农村农忙时间不足一年的三分之一,文化场所形成之前,大量的农闲季节农民朋友无事可做,白天打麻将打扑克,晚上看电视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农村文化场所的建成把村民凝集在一起开展文艺、体育、科技、图书等各种活动,形成一个农民活动中心,村民风气正了,人心齐了,打麻将的没了,想致富要致富的人多了。

2、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民对文化需求的程度也越来越高。适应这种形势,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也不再是单纯地唱歌、扭大秧歌,他们不时把现代舞、街舞搬上自娱自乐的舞台;演唱形式也多种多样,体育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如城山子村组织“台球、羽毛球、短跑、拔河”等体育比赛。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在满足了群众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

3、化解了干群矛盾

在文化场所的活动中,基层党组织因势利导,把各项工作与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号召力和办事成效大大提高。村里的党员干部也因为经常参加文化活动场所的活动,为活动场所的建设奉献了很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爱戴,过去积累的干群矛盾也逐步化解。

三、加强农村文化场所建设的建议和启示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必须要加强农村文化场所建设,一是要切实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要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农村文化的内容形式。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要以农村文化场所建设为支点,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一是要利用文化场所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文化建场所设中积极组织和引导,远离不健康思想。二是以农村文化建设场所为载体,狠抓农村思想建设、文化阵地建设。三是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大力推动,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文化场所的建设要有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并积极组织和引导,推广典型,才能在活动场所掀起文化建场所设的热潮。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新版多篇范文,共有1725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新版多篇下载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