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浙江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2-11-26 16:39:4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浙江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是指在县域开发区(园区)整合空间范围内,通过山海协作共建机制,招引大企业大项目,打造绿色产业集群,构建扩大税源和促进就业增收的发展平台。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是贯彻落实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举措和加快推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完成26县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全覆盖,总面积达到98.7平方公里,2022年前三季度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投资200亿元以上。浙江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正备受各界的关注,我们觉得有必要对浙江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内涵、意义、经验、启示等做一个精要而又系统的梳理。

一、浙江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内涵

“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是指在县域开发区(园区)整合空间范围内,通过山海协作共建机制,招引大企业大项目,打造绿色产业集群,构建扩大税源和促进就业增收的发展平台。是与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形成两翼齐飞、资源共享,进一步激发山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是以县域内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形成的产业集聚平台。确切地说,特色生态产业平台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单元,也不是地域开发过程中的“区”,有别于工业园区、旅游园区等概念;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更不是简单的“加”,单纯的产业或者功能叠加,并不是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的本质。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是以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基础,来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生态系统,以此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载体。

从特征内涵上看,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具备四个特征: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总的来说,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是一个重点发展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载体。

从特色生态产业平台与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关系来看,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紧密联系。

概念关联性:从概念上看,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关注的是“产业平台”的实体概念,而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关注的是“产业平台”的功能性概念。但是两者在概念的外延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产业平台”的概念在产业集聚、经济创新等方面的功能性拓展。

本质同根性:本质都是实现要素在空间的自由流动,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地方产业特色,促进内源化发展。而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也是强调要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通过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目标一致性:目标都是通过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可以看成浙江省顶配版的特色生态产业平台。两者的建设都将对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城乡均衡发展产生重大的意义。从目标上讲,两者具有一致性。

功能趋同性:从功能上看,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与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都将在浙江经济转型过程中扮演重大角色。通过生态产业的集聚优势,促进内需的扩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两者都能有效破除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二、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一)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理论基础

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了经典的论述(惠宁,2005)。产业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合作中的竞争角度(Stamer,2002)、创新环境角度(Lundva11,2009)、经济增长角度(Martin &Ottaviano,1999),资本市场角度(阮建青等,2011)等来分析产业集群。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产业集群理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分工协作理论,到马歇尔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再到后来的产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等。

从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的特点来看,正是基于某一特色产业的优势才得以推进实施,它的理论基石是产业集群理论。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往往是通过一个主导产业为载体,通过强链补链,完善产业链来实现产业集聚和社会发展。从本质上说,产业集聚理论为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提供了规范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解释。

(二)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

山区26县是指衢州、丽水所辖的县(市、区),淳安、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武义、磐安、三门、天台、仙居等26个山区县。山区26县的土地面积约占浙江省的45%,人口接近全省的24%,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要实现共同富裕,山区26县的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和加快实现城镇化显得尤为重要。

浙江的民富基础相对其他省份更加扎实,位列全国第三,但是省内的差距仍然较大,按照22年1-9月的统计数据,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7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4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区是最低地区的1.43倍。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山区26县需要建立高质量产业和产业平台。给予单独的产业优惠政策。沿着这一思路,浙江省政府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1〕5号)、《关于支持山区26县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提升发展的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21〕216号)、《浙江省山海协作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山区26县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导则的通知》(浙山海办〔2021〕4号)等一系列文件,支持26县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切实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重点产业不突出;人才引进困难,科技创新缺乏等问题

从宏观层面来看,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的建设与目前所提出的“农民市民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等大战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些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特色生态产业平台”这个“抓手”去推进,“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的建设又有这些大战略的“保驾护航”。通过这样一种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产业发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同时,浙江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的建设还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首先,浙江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发展日趋成熟,己经累积了一些实践经验。其次,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并非行政意义上的“工业区”,推广过程无行政障碍。更为重要的是,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的发展具有土地要素保障与财政支持。尤其对于基层比较关心的财政资金支持和土地指标支持,执行“先行奖补”政策,通过先行注入资金和土地指标给各地方政府一针强心剂,把特色生态平台滚动起来发展。强化了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导向,探索推进战略留白用地制度,统筹安排每县(市、区)不超过1500亩建设用地规划指标;针对符合条件的重大产业项目提前预支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从财政支持来看,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创建完成奖励4000万元,申报完成即先行拨付60%。这样的政策保障体系,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26县申报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不额外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切实地增强了在全国推广的可能性。

三、短板和不足

(一)工业发展水平不高

除了淳安水饮料、永嘉泵阀、龙游碳基纸基新材料、天台轨道交通及汽车零部件、青田高端不锈钢、遂昌金属制品之外,其他山区县主导产业产值均未突破百亿元。比如缙云特色生态产业平台三大主导产业合计只有50余亿元。平台能级依旧偏弱,山区26县超过100亿元产值的开发区平台仅10个,个别平台只有10亿元产值,离打造战略高能级平台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企业产业层次不足

主导产业层次依旧不高,发展质效相对落后,龙头领军企业数量不多。山区26县亩均效益约15万元/亩,远低于全省26.3万元/亩的平均水平。比如同样是木制品行业,庆元县亩均税收就仅为安吉县的五分之一。山区26县上市公司数量仅占全省的7.7%,尚有8个县没有上市企业。

(三)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2021年,26县中仅有8个县规上工业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仅为全省平均的30%。全省47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26县仅有41家,其中缙云5家,缙云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内只有1家。

四、政策建议

(一)一统多动,上下互通

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的建设耗时、耗力,政府应扮演好引导者角色,统领全局,招商引资,合理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组织等加入到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过程中,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同时要赋予这些企业、组织足够的自由度,破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制度性障碍,保障组织发展的科学性。要处理好省级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一方统筹,多方联动”的方式,实现上下互通,由下而上反映问题,由上而下传达政策,保障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合理布局,有序推进

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的建设着眼于“特”。关键在于能否发掘地方产业特色,能否通过招商引资将企业的发展与地方产业特色相结合。因此如何深化央企与山区26县尤其是重点山区县一对一结对合作,推动省属国企、知名浙商企业加大对山区26县投资力度,将成为特色生态产业平台能否成为经济发展引擎的关键。同时,为了保障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及时发现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依据问题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性支持和发展空间支持。为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三)多重标准,科学考评

从目前对于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的相关考评体系来看,己经较为完善和完整,但是考评标准过于单一。大体上要求到2025年每个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到120万元/亩;26县人均GDP超过全省平均的7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要求。将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纳入山海协作结对双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将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列入山海协作和省对山区26县考核评价体系,对考核评价达标的平台继续兑现下一轮扶持政策,对未达标的予以通报,并实行优惠政策和奖励冻结。建议在后续的评价中,可以针对特色生态产业平台设置更多样的考评奖励,通过多重标准的设置,更为科学地对特色生态产业平台进行年度考核和奖励。

(四)政策优化,保驾护航

目前对于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政策支持主要着眼于土地和财政两个方面,这是平台建设最为关键的着力点。同时,各部门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探索政策支持的可能性,诸如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内育外引、统计指标体系、创新能力建设等等。这些机制的引入都将为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的建设保驾护航,确保不仅能建成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更能建好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五)浙江经验,全国推广

浙江的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为浙江“两个先行”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开创了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可以在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推广到全国。各地区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开展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的推进工作。这对于中国生态工业发展、产城融合、社会经济转型都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word该篇DOC格式浙江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范文,共有454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浙江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下载
浙江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