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5 08:16:1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蔬菜产业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蔬菜产业调研工作报告

蔬菜产业调研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我成立了蔬菜产业调研组,从8月18日至9月12日,先后到太和、香龙、码头、小沔等14个镇街和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

一、合川蔬菜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蔬菜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主要副食品,其市场需求量大、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广,是许多地方农民致富首选的短、平、快项目之一,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宜发展蔬菜,其生产需要有一定的资源条件:其一,因为蔬菜对水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一定的水源保证;其二,因为蔬菜量大且要求新鲜,需要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其三,不同蔬菜对土壤的适应性不同,加之其耕作要求较高,需要较好的土壤肥料条件,最好是壤土;其四,蔬菜种类多,技术性强,投入也较大,因此需要一定的蔬菜管理和技术条件,其中包括种植者对蔬菜先进技术接受的程度等方面;其五,从产业化角度来讲,还必须要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和一定的特色优势产品为基础。对照蔬菜业发展的五个必要条件,我市蔬菜产业发化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

1.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合川市是重庆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县级农业大市,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万公顷,总人口152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合川对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川及中北一带具有承上启下的强劲辐射作用,有较强的接纳能力,是城乡交换和货物周转的轴心。

2.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合川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襄渝铁路、国道212线横穿境内,渝合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合川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加之乡镇公路形成网络,蔬菜产地的交通也十分方便,这为蔬菜产品的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便捷的交通,开明开放的环境,使合川具有强劲的中心辐射功能和多维接纳能力。

3.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合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耕地海拔主要在200-400米之间,年降雨量在1100-1400毫米之间,年均日照1316小时,年均气温18.1℃,≥10℃的有效积温5903℃,无霜期331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良好自然气候条件,产地生态环境较好,产地尚处于自然状态,生存环境几十年无变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产地无污染,能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4.有良好的土壤和丰富的水利资源条件:土壤多以沙溪庙组母质发育而成,土质肥沃,热量丰富;加之三江汇流,76条溪河交错其间,有成片的江河冲击坝地6万多亩沙壤土,非常适合蔬菜种植。且水源丰富,灌溉方便,水利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目前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5万亩。

5.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西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为我市蔬菜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对发展出口蔬菜也有科学合理的建议;我市与重庆市农科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6.良好的种植技术基础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合川是历史上有名的农业大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3万余亩,年产蔬菜46万吨,是重庆市的重要蔬菜基地县之一,有相当的生产技术和种植规模,其中合川丝瓜、瓠瓜、冬瓜、南瓜、糯玉米、萝卜、藠头、大头菜、胡萝卜、榨菜、莴笋等瓜菜类和根茎菜类极具特色优势。近几年来,合川市组织专门力量、加大了抓全市蔬菜产业的'力度,我们在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多的经验

二、合川蔬菜产业发化展的市场基础

从总体上来看,人们的消费理念大多遵循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的发展规律,目前正行成一股“绿色消费”、“绿色需求”的热潮,以“绿色食品”为对象的蔬菜业酝酿着巨大的商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国将在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农产品贸易,迫使各国将按照比较利益原则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引起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些工业化国家由于土地资源价格、劳动力成本等机会成本上千而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市场,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价值也相对较低,因此我国的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生产正由解决温饱、满足量的需要向在保证总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上转变,蔬菜作为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多糖、有机酸和芳香类物质的特殊商品,对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增进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蔬菜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可谓“一是三餐不吃饭可以,不吃菜不行”;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蔬菜的商品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蔬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第2篇】蔬菜产业的调研报告

导语: 从全镇的龙头企业看,基本上都是龙头+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路子,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是共同的,可以说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小编精心准备了蔬菜产业 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xx镇及蔬菜加工产业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市东北部19公里处,面积112。62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1。4万户,人口4。34万。耕地面积9。6万亩。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立足本镇产业优势,不断培强农业龙头,大力推进农业三化进程,全镇瓜、菜、果面积达到5万多亩。

我镇共有蔬菜加工企业2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主导产业为蔬菜冷藏加工,年产量2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业年产量3。5万吨。企业年销售收入21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12000万元。企业安置就业人员4500人,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700人。年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规模以上企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产品主要出口国家为日本、韩国、德国。

二、近年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特点及措施

1、近几年来,随着**镇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也势如破竹,2001年出现了三家农业龙头企业同日开工奠基的大好局面,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使我镇的农业龙头企业由2000年的2家合资企业发展到今天的22家,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由我镇的产业特点带来的。我们**镇现有10万亩耕地,其中瓜菜面积就达4。5万亩,如此之大的产业规模,为龙头企业的加工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我们**镇的蔬菜不仅是货源丰富,而且品质优良,其中不少品种已经获得了绿色认证。可以说,我们**镇的蔬菜生产带起了龙头企业的加速发展,同时龙头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我镇的蔬菜生产。从我镇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看具有以下几年特点:

1、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规模效益,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招来相应的客商,办起相关的企业。

2、我镇的龙头企业都是冲着我镇的蔬菜产业而来的。

3、随着蔬菜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龙头企业的发展与产业化规模的发展息息相关。

2、龙头、基地、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完善情况

因为在我们镇企业与农户搞的是订单生产,就是说无论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生产原料,在生产之前都是先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销售一条龙服务。如:盛源食品公司、富连京食品公司、泰华食品公司等在我镇都是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生产所用的种子都是从国外原装进口的,为了使当地农民掌握其种植技术,他们在向农户放种之前后,再跟踪农户到田间指导,直至农户彻底掌握其生产技术为止。其中泰华食品有限公司为了达到推广示范的目的,建起了120亩土地的泰华绿色农场,从国外进口的品种在农场试种成功之后再向农户推广,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龙头+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共带起我镇27个蔬菜生产专业村,2000多农户加入到企业的生产中来。不仅如此,这些龙头企业的兴起,也吸收了我镇剩余劳动力就业,安康农产品有限公司,常年从事蒜米生产,加工蒜米是一种比较费工的活,老少皆宜,单是为该企业从事蒜米加工的人员就有近千人,为他们增收开辟了新的门路,单是从事加工生产,全镇平均每年就要从龙头企业挣得加工费500多万元。

3、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为吸引更多的外资,建起更多的龙头企业,我们**镇以党委、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招商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落户我镇的所有龙头企业的有关手续都是由镇里派专车专人帮助办理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只要企业落户我镇一切手续我们办的承诺。对于税收、土地等方面除了国家政策规定必须缴纳的,其余的镇里一概不收,严禁以各种形式到企业揩油。在金融方面,有的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资金不足的困难,我们知道后,镇党委、政府及时出面帮助协商贷款,以解燃眉之急,为了切实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率先实行了向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如韩国独资企业韩昌(xx)食品有限公司,由于韩国老板初来水土不服,又不能语言交流,我们及时为他配备了空调、饮水机等设施,使他深受感动,企业追加投资150万美元。

三、龙头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目前龙头企业的发展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就是资金不足。由于资金不足,许多龙头企业吃不饱,往往是出口合同已经签订,也有充足的货源,但就是资金不足不能立即组织好货源,往往要耽误出口时间,受到外方的惩罚。资金不足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规模,由于资金不足,许多龙头企业该上的项目不敢上,资金不足也限制了企业的创汇能力。

2、社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氛围不浓,合力不强。主要是产业部门对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目标定位,办法不灵,路子不多,服务不够,传统农业的惯性仍然在起作用。社会各方大部分也是认为农业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低,在农业领域研究的少、涉足的少。

3、部分龙头企业机制僵化,步履维艰。大部分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比较松散。牪糠至头企业资源配置匮乏,缺乏生产资金,缺乏生产基地,缺乏生产技术人员,生产要素的配置极端不平衡,导致对产业的拉动力极其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4、部分龙头企业市场狭窄,链条脆弱。龙头企业是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载体,但多数龙头企业注重基地建设,发展生产的手段多,开拓市场的方法少。可以说,各企业的销售市场都不宽泛,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滞后,渠道单一,效益不高。

四、对蔬菜加工产业的建议

一是要创新龙头企业的发展机制。要引进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龙头企业中成功的经营机制,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适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机制、营销机制,完善企业各项制度革新,带动产业迅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调动各个层次积极性,扬起龙头企业巨首,真正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产权利益上形成共同体,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对个别政企合一的公司要进行清理整顿,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相应的龙头公司。

二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把拓展农产品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着重发挥民间力量,建立乡、村农产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做到乡镇有营销公司,村有营销专班,组有营销大户,户有营销能人,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

【第3篇】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设施蔬菜产业现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沙坡头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4.56万亩,占全市20.83万亩的70%,占全区84.5万亩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特色品种为主的日光温室示范基地66个,小拱棚瓜菜示范基地6个,建成沙漠日光温室1200座、0.2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65万吨,产值达到9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设施蔬菜的收入达2204元,占沙坡头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4%,主产区设施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设施蔬菜不仅成为农民投资回收最快、效益最为明显的支柱产业,而且解决了3.6万余人的就业,有效带动了流通、运输、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日光温室以冬春一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种栽培模式为主,面积分别占30%、40%和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茬西瓜两种栽培模式为主。品种布局上,番茄占50%,茄子占10%,辣椒占15%,黄瓜占5%,瓜类占10%,设施园艺及其它占10%,产品的外销量占90%以上。制订推广了12项提质增效措施,平衡施肥、无土育苗、小气候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co2气肥、反光幕、新型覆盖材料、阴阳棚及热风炉等技术开始示范使用。

二、存在问题

1、流通体系不够健全。一是没有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交易在园区内直接进行,相互压价时有发生。二是缺乏流通销售龙头企业,现有的流通企业经济实力、带动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对市场调节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科技力量不足,技术服务滞后。现有市、镇(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50多人,不仅断档老化、总量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专业不对口,真正的内行更不多,指导千家万户和几万座大棚的生产,不仅力不从心,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地区间、农户间的生产水平很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日光温室的产量和效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标准化监控机制不完善,品牌保护意识不强。超市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测不够严格,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价位优势得不到体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时有发生,病虫害重治轻防、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现象比较普遍,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亟待提高。在销售上虽然一再强调统一包装,但部分运销企业为节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废旧包装箱的现象仍有发生;在蔬菜畅销时,部分农户对产品不分类,以次充好,对“沙坡头”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响。

4、种苗生产销售管理有待加强。个别种苗公司引进的蔬菜新品种不按程序严格进行试验示范就批量生产销售,造成部分品种稳定性差,品性下降;有的种苗公司有销售过期苗,病苗的现象;有的种苗公司技术力量薄弱,售后服务不及时。

5、基础设施不够配套,部分园区生产条件较差。一是老灌区设施蔬菜园区现有电路普遍为单相电,无法满足卷帘机三相用电需求,影响了农民投资安装使用卷帘机的积极性。二是沙漠农业园区大棚保温性能差,冬季棚内平均温度比老灌区低2—3℃,外界温度零下14℃时,棚内温度普遍不到10℃,不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需求,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就会造成严重冻害;同时,风沙危害较重。

三、几点建议

1、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一是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内引外联,尽早建设集蔬菜展销、检测、收购、保鲜、加工、交易、外销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辐射面广的国家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沙坡头蔬菜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组织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整合有关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扶持现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民经纪人,通过联合、重组,形成流通集团或大型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2、多策并举,强化技术服务。一是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市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面向区内外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产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促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对农民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技术操作水平和市场经济观念,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充分发挥种苗公司技术力量的作用,通过销售种苗,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报务。四是加大聘用山东农民技术员的力度,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

3、强化监控,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保护。 一是把好蔬菜生产环节关,坚决堵住农药残留。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强化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农民认真汲取青岛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训,积极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二是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现有的产地(田头)市场要建立健全检测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要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抽检,积极探索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三是继续实施统一品牌、分级包装、统一标识和对包装箱进行适当补助的措施, 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把“沙坡头”蔬菜打造成宁夏、中国的名牌农产品。

4、狠抓种苗质量和供应管理。严格程序,规范品种引进。所有种苗公司引进的新品种必须按照有关法规严格进行试验、示范,经有关部门评审鉴定,登记备案后方可推广。加大对种苗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向农户销售过期苗和弱病苗的现象。建立奖惩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对种苗质量高,技术服务好的企业,应给予相关项目优先申报及政策扶持;对育苗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种苗公司应限期整改或劝其退出种苗市场。

5、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园区供电线路改造,为提质增效提供基本保证。二是加强沙漠园区科研攻关,通过增设保温裙、防寒沟、双膜覆盖,增温火墙(炉)等,千方百计提高大棚保温性能;加快造林绿化,草、灌、乔和草方格相结合,在园区外围和主干路两侧建设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

【第4篇】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导语: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小编精心准备了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街、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发展的优势

1。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一般冬季气温低于10℃,夏季高于22℃,春秋两季多在10℃—22℃之间,非常适合蔬菜的种植与生长。同时,我市原为一隅洪荒之地,西纳九澧之水,东连八百里洞庭,千古沉河堆积成洲,土壤十分肥沃,是种植蔬菜的最佳壤土。

2。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3。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本市市场需求来看,我市50%以上的市场都存在蔬菜缺口,需外调40%以上的蔬菜才能满足需求,仅我市一中食堂每年就从澧县购菜7。5万公斤以上,特别是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大部分需从外地调入。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世界年人均蔬菜占有量102公斤,日消费量为0。28公斤,远未达到世界营养学会推荐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特别是目前人们消费理念大多遵循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的发展规律,正形成一股“绿色消费”的热潮。 “绿色食品”的主要对象蔬菜蕴涵着巨大商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国农产品将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贸易,迫使各国将按比较利益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引起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蔬菜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工业化国家因土地资源价格、劳动力等机会成本而不得不放弃部分市场,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价值较低,因此,我国蔬菜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市水陆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离金罗火车站仅30公里,水运直通洞庭湖和长江,便于蔬菜的外运外销。

4。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今年,全市种植蔬菜5万多亩,占全市农作物的9%,占经济作物的16%,成为仅次于水稻、油菜的第三大农作物。今年蔬菜总产量预计可达1。5亿公斤,总产值将超过2亿元, 将占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与20xx年相比,面积增加了一倍,总产量将扩大一倍,产值将增加1。3倍。在总量增长的同时,蔬菜上市品种日益丰富,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大类,10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生产基地。如白衣的藠头、新洲的辣椒、**街的萝卜等已声名远扬,成为我市蔬菜产业的知名品牌。

2。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从20xx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20xx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4。营销体系建设加快,中介组织稳步发展。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以零售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集散点为一体的蔬菜市场网络逐步形成。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吸纳团体和个人会员1071多个,培养营销大户10多户,年交易量达2万吨,年成交额5000万元左右。今年,全市从事蔬菜营销的达120多人,外销蔬菜0。5万多吨,蔬菜营销队伍和中介组织在蔬菜销售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出售的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要大力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化。二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 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注重培养科技骨干,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设好1万亩根茎菜、1万亩菌类蔬菜、1万亩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名优蔬菜品种,使我市的蔬菜种植由特色产品向优质产品、相对集中向区域化转变。二是大力引进新技术。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产环节堵住农药残留。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要建立完善监测体系。蔬菜市场要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对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

5。要完善蔬菜产业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要指导建立蔬菜行业协会、蔬菜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与外地销售网络接轨的专业组织,在信息咨询、规范经营、协调价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强村、强企、能人的作用,创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工商部门要及时审批颁发营业执照,在收费上给予适当的照顾;税务部门对新办的中介组织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要选拔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担当蔬菜销售经纪人,对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农民组成的销售网络。二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蔬菜营销协会,设立蔬菜信息中心,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各蔬菜基地要在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信息发布点。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使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能够做到有效衔接。三是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建设一个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中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同时,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各地农贸市场,逐步形成一个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交易市场为基础,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第5篇】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导语: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是中国南部蔬菜生产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蔬菜产业在价值规律驱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迅猛发展,在新一轮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蔬菜产业已成为种植业的主导产业。蔬菜生产的作用已从过去解决城乡居民“菜篮子”向解决农民“钱袋子”转变,并成为当前农民增加种植业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广东区域资源优势,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扶持。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设施蔬菜产业现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沙坡头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4.56万亩,占全市20.83万亩的70%,占全区84.5万亩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特色品种为主的日光温室示范基地66个,小拱棚瓜菜示范基地6个,建成沙漠日光温室1200座、0.2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65万吨,产值达到9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设施蔬菜的收入达2204元,占沙坡头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4%,主产区设施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设施蔬菜不仅成为农民投资回收最快、效益最为明显的支柱产业,而且解决了3.6万余人的就业,有效带动了流通、运输、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日光温室以冬春一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种栽培模式为主,面积分别占30%、40%和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茬西瓜两种栽培模式为主。品种布局上,番茄占50%,茄子占10%,辣椒占15%,黄瓜占5%,瓜类占10%,设施园艺及其它占10%,产品的外销量占90%以上。制订推广了12项提质增效措施,平衡施肥、无土育苗、小气候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co2气肥、反光幕、新型覆盖材料、阴阳棚及热风炉等技术开始示范使用。

存在问题

1、流通体系不够健全。一是没有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交易在园区内直接进行,相互压价时有发生。二是缺乏流通销售龙头企业,现有的流通企业经济实力、带动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对市场调节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科技力量不足,技术服务滞后。现有市、镇(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50多人,不仅断档老化、总量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专业不对口,真正的内行更不多,指导千家万户和几万座大棚的生产,不仅力不从心,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地区间、农户间的生产水平很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日光温室的产量和效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标准化监控机制不完善,品牌保护意识不强。超市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测不够严格,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价位优势得不到体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时有发生,病虫害重治轻防、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现象比较普遍,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亟待提高。在销售上虽然一再强调统一包装,但部分运销企业为节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废旧包装箱的现象仍有发生;在蔬菜畅销时,部分农户对产品不分类,以次充好,对“沙坡头”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响。

4、种苗生产销售管理有待加强。个别种苗公司引进的蔬菜新品种不按程序严格进行试验示范就批量生产销售,造成部分品种稳定性差,品性下降;有的种苗公司有销售过期苗,病苗的现象;有的种苗公司技术力量薄弱,售后服务不及时。

5、基础设施不够配套,部分园区生产条件较差。一是老灌区设施蔬菜园区现有电路普遍为单相电,无法满足卷帘机三相用电需求,影响了农民投资安装使用卷帘机的积极性。二是沙漠农业园区大棚保温性能差,冬季棚内平均温度比老灌区低2—3℃,外界温度零下14℃时,棚内温度普遍不到10℃,不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需求,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就会造成严重冻害;同时,风沙危害较重。

几点建议

1、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一是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内引外联,尽早建设集蔬菜展销、检测、收购、保鲜、加工、交易、外销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辐射面广的国家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沙坡头蔬菜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组织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整合有关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扶持现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民经纪人,通过联合、重组,形成流通集团或大型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2、多策并举,强化技术服务。一是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市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面向区内外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产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促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对农民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技术操作水平和市场经济观念,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充分发挥种苗公司技术力量的作用,通过销售种苗,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报务。四是加大聘用山东农民技术员的力度,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

3、强化监控,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保护。 一是把好蔬菜生产环节关,坚决堵住农药残留。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强化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农民认真汲取青岛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训,积极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二是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现有的产地(田头)市场要建立健全检测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要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抽检,积极探索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三是继续实施统一品牌、分级包装、统一标识和对包装箱进行适当补助的措施, 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把“沙坡头”蔬菜打造成宁夏、中国的名牌农产品。

4、狠抓种苗质量和供应管理。严格程序,规范品种引进。所有种苗公司引进的新品种必须按照有关法规严格进行试验、示范,经有关部门评审鉴定,登记备案后方可推广。加大对种苗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向农户销售过期苗和弱病苗的现象。建立奖惩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对种苗质量高,技术服务好的企业,应给予相关项目优先申报及政策扶持;对育苗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种苗公司应限期整改或劝其退出种苗市场。

5、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园区供电线路改造,为提质增效提供基本保证。二是加强沙漠园区科研攻关,通过增设保温裙、防寒沟、双膜覆盖,增温火墙(炉)等,千方百计提高大棚保温性能;加快造林绿化,草、灌、乔和草方格相结合,在园区外围和主干路两侧建设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

2022年广东省蔬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种植面积达130.7万hm2,种植效益也较往年有较大提高,生产区域布局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总产量占全省的38%,但仍存在价格波动大、技术人员紧缺、基地不稳定等问题.从蔬菜生产、区域分布、进出口、市场供给、价格动态等方面,对广东省2022年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做出具体分析,并建议在制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强蔬菜产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构建蔬菜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科技研发实力,完善蔬菜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加工流通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化生产水平,促进广东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6篇】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我成立了蔬菜产业调研组,从8月18日至9月12日,先后到太和、香龙、码头、小沔等14个镇街和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

一、合川蔬菜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蔬菜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主要副食品,其市场需求量大、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广,是许多地方农民致富首选的短、平、快项目之一,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宜发展蔬菜,其生产需要有一定的资源条件:其一,因为蔬菜对水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一定的水源保证;其二,因为蔬菜量大且要求新鲜,需要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其三,不同蔬菜对土壤的适应性不同,加之其耕作要求较高,需要较好的土壤肥料条件,最好是壤土;其四,蔬菜种类多,技术性强,投入也较大,因此需要一定的蔬菜管理和技术条件,其中包括种植者对蔬菜先进技术接受的程度等方面;其五,从产业化角度来讲,还必须要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和一定的特色优势产品为基础。对照蔬菜业发展的五个必要条件,我市蔬菜产业发化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

1.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合川市是重庆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县级农业大市,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万公顷,总人口152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合川对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川及中北一带具有承上启下的强劲辐射作用,有较强的接纳能力,是城乡交换和货物周转的轴心。

2.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合川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襄渝铁路、国道212线横穿境内,渝合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合川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加之乡镇公路形成网络,蔬菜产地的交通也十分方便,这为蔬菜产品的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便捷的交通,开明开放的环境,使合川具有强劲的中心辐射功能和多维接纳能力。

3.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合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耕地海拔主要在200-400米之间,年降雨量在1100-1400毫米之间,年均日照1316小时,年均气温18.1℃,≥10℃的有效积温5903℃,无霜期331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良好自然气候条件,产地生态环境较好,产地尚处于自然状态,生存环境几十年无变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产地无污染,能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4.有良好的土壤和丰富的水利资源条件:土壤多以沙溪庙组母质发育而成,土质肥沃,热量丰富;加之三江汇流,76条溪河交错其间,有成片的江河冲击坝地6万多亩沙壤土,非常适合蔬菜种植。且水源丰富,灌溉方便,水利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目前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5万亩。

5.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西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为我市蔬菜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对发展出口蔬菜也有科学合理的建议;我市与重庆市农科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6.良好的种植技术基础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合川是历史上有名的农业大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3万余亩,年产蔬菜46万吨,是重庆市的重要蔬菜基地县之一,有相当的生产技术和种植规模,其中合川丝瓜、瓠瓜、冬瓜、南瓜、糯玉米、萝卜、藠头、大头菜、胡萝卜、榨菜、莴笋等瓜菜类和根茎菜类极具特色优势。近几年来,合川市组织专门力量、加大了抓全市蔬菜产业的力度,我们在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多的经验

二、合川蔬菜产业发化展的市场基础

从总体上来看,人们的消费理念大多遵循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的发展规律,目前正行成一股“绿色消费”、“绿色需求”的热潮,以“绿色食品”为对象的蔬菜业酝酿着巨大的商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国将在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农产品贸易,迫使各国将按照比较利益原则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引起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些工业化国家由于土地资源价格、劳动力成本等机会成本上千而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市场,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价值也相对较低,因此我国的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生产正由解决温饱、满足量的需要向在保证总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上转变,蔬菜作为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多糖、有机酸和芳香类物质的特殊商品,对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增进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蔬菜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可谓“一是三餐不吃饭可以,不吃菜不行”;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蔬菜的商品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蔬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第7篇】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我成立了蔬菜产业调研组,从8月18日至9月12日,先后到太和、香龙、码头、小沔等14个镇街和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

合川蔬菜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蔬菜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主要副食品,其市场需求量大、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广,是许多地方农民致富首选的短、平、快项目之一,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宜发展蔬菜,其生产需要有一定的资源条件:其一,因为蔬菜对水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一定的水源保证;其二,因为蔬菜量大且要求新鲜,需要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其三,不同蔬菜对土壤的适应性不同,加之其耕作要求较高,需要较好的土壤肥料条件,最好是壤土;其四,蔬菜种类多,技术性强,投入也较大,因此需要一定的蔬菜管理和技术条件,其中包括种植者对蔬菜先进技术接受的程度等方面;其五,从产业化角度来讲,还必须要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和一定的特色优势产品为基础。对照蔬菜业发展的五个必要条件,我市蔬菜产业发化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

1.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合川市是重庆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县级农业大市,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万公顷,总人口152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合川对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川及中北一带具有承上启下的强劲辐射作用,有较强的接纳能力,是城乡交换和货物周转的轴心。

2.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合川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襄渝铁路、国道212线横穿境内,渝合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合川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加之乡镇公路形成网络,蔬菜产地的交通也十分方便,这为蔬菜产品的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便捷的交通,开明开放的环境,使合川具有强劲的中心辐射功能和多维接纳能力。

3.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合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耕地海拔主要在200-400米之间,年降雨量在1100-1400毫米之间,年均日照1316小时,年均气温18.1℃,≥10℃的有效积温5903℃,无霜期331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良好自然气候条件,产地生态环境较好,产地尚处于自然状态,生存环境几十年无变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产地无污染,能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4.有良好的土壤和丰富的水利资源条件:土壤多以沙溪庙组母质发育而成,土质肥沃,热量丰富;加之三江汇流,76条溪河交错其间,有成片的江河冲击坝地6万多亩沙壤土,非常适合蔬菜种植。且水源丰富,灌溉方便,水利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目前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5万亩。

5.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西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为我市蔬菜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对发展出口蔬菜也有科学合理的建议;我市与重庆市农科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6.良好的种植技术基础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合川是历史上有名的农业大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3万余亩,年产蔬菜46万吨,是重庆市的重要蔬菜基地县之一,有相当的生产技术和种植规模,其中合川丝瓜、瓠瓜、冬瓜、南瓜、糯玉米、萝卜、藠头、大头菜、胡萝卜、榨菜、莴笋等瓜菜类和根茎菜类极具特色优势。近几年来,合川市组织专门力量、加大了抓全市蔬菜产业的力度,我们在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多的经验。

【第8篇】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蔬菜产业大有可为

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_____街、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发展的优势

1.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一般冬季气温低于10℃,夏季高于22℃,春秋两季多在10℃—22℃之间,非常适合蔬菜的种植与生长。同时,我市原为一隅洪荒之地,西纳九澧之水,东连八百里洞庭,千古沉河堆积成洲,土壤十分肥沃,是种植蔬菜的最佳壤土。

2.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3.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本市市场需求来看,我市50%以上的市场都存在蔬菜缺口,需外调40%以上的蔬菜才能满足需求,仅我市一中食堂每年就从澧县购菜7.5万公斤以上,特别是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大部分需从外地调入。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世界年人均蔬菜占有量102公斤,日消费量为0.28公斤,远未达到世界营养学会推荐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特别是目前人们消费理念大多遵循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的发展规律,正形成一股“绿色消费”的热潮。 “绿色食品”的主要对象蔬菜蕴涵着巨大商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国农产品将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贸易,迫使各国将按比较利益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引起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蔬菜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工业化国家因土地资源价格、劳动力等机会成本而不得不放弃部分市场,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价值较低,因此,我国蔬菜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市水陆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离金罗火车站仅30公里,水运直通洞庭湖和长江,便于蔬菜的外运外销。

4.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今年,全市种植蔬菜5万多亩,占全市农作物的9%,占经济作物的16%,成为仅次于水稻、油菜的第三大农作物。今年蔬菜总产量预计可达1.5亿公斤,总产值将超过2亿元, 将占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与20xx年相比,面积增加了一倍,总产量将扩大一倍,产值将增加1.3倍。在总量增长的同时,蔬菜上市品种日益丰富,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大类,10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生产基地。如白衣的藠头、新洲的辣椒、_____街的萝卜等已声名远扬,成为我市蔬菜产业的知名品牌。

2.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从20xx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20xx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4.营销体系建设加快,中介组织稳步发展。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以零售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集散点为一体的蔬菜市场网络逐步形成。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吸纳团体和个人会员1071多个,培养营销大户10多户,年交易量达2万吨,年成交额5000万元左右。今年,全市从事蔬菜营销的达120多人,外销蔬菜0.5万多吨,蔬菜营销队伍和中介组织在蔬菜销售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 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出售的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要大力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化。二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 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注重培养科技骨干,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设好1万亩根茎菜、1万亩菌类蔬菜、1万亩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名优蔬菜品种,使我市的蔬菜种植由特色产品向优质产品、相对集中向区域化转变。二是大力引进新技术。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产环节堵住农药残留。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要建立完善监测体系。蔬菜市场要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对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蔬菜产业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蔬菜产业调研报告多篇范文,共有2244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多篇下载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