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办学经验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12-15 07:01:1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规模集中办学调研报告

整合教育资源实行规模集中办学

华坪县政协主席—雷玉菊

尊敬的罗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市政协常委:

整合并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创办集中办学模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解决当前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办学效益不高、学生接受教育不均衡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华坪县政协于2014年1月对全县“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4月底对华坪县中小学集中办学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根据市政协常委会的安排,刚才听了市教育局的汇报和市政协xxx委关于丽江市民族贫困地区集中办学情况的汇报和调研报告。我就华坪县集中办学情况作个简要发言,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华坪县中小学基本情况及集中办学现状

(一)基本情况

华坪县现有初级中学9所,在校生6090人,教职工530人;农村小学校79所,在校学生12631人,教职工1057人。

(二)集中办学现状

华坪自2014年开展中小学规模集中办学以来,共争取中央排危资金2434.8万元,省级1012万元,市级299万元,县级配套投入7588万元,排除中小学危房74275㎡,新建中小学校舍137618㎡,并以此为契机对全县中小学小点进行了 - 1 -

适度撤并,并在巩固入学率、降低辍学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历经7年,共撤并中小学校点192所,目前,全县初级中学已由2014年的13所撤并为9所,小学从2014年的259所撤并为79所。计划在今年9月将兴泉镇、石龙坝乡、通达乡中学集中到荣将集中办学,下一步华坪县拟将永兴、船房、新庄三所中学并入中心中学和县民族中学集中办学,撤并后,华坪将仅保留3所初级中学。

二、规模集中办学的共识及成效

华坪规模集中办学改变了一师一校、点多面广、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教育教学硬件、师资利用率低、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没有出现影响适龄儿童的入学、学生辍学等现象,还打造了像永兴民族小学、通达丁王民族小学、中心楠木完小等一批寄宿制、勤工俭学的示范学校。

通过调研、视察和座谈走访,各方面人士对华坪县已经进行的小学集中办学的成效作了充分的肯定,对即将进行的部分中学集中办学的前景作了较积极的估价,对全县中小学教育集中办学形成了很好的共识。

(一(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通过规模集中办学,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合理布局,逐步缩小了城乡、山区和坝区学校的差距,让学生享受了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接受了同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机会。

(二)有利于教师安心工作和规范学校管理。规模集中办学,不仅是校点的撤并,学生的集中,而且自然地解决了

很多教师想从山区调往坝区,从坝区调往城镇的需求,同时增加了教师间相互交流沟通和学习的机会,教师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相对改善,身心健康、家庭团结和睦得到进一步保障。同时推动了学校管理模式走向现代管理模式。

(三)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实行集中办学后,办学规模扩大,投资相对集中,发展有规划、投入有重点,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钻研业务,专业水平将会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将会得到提升;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得到整合,音体美等课程全面落实,学生的独立思考、生活自理能力、思想观念等综合素质将会得到全面发展。

(四)有利于减轻家长监管负担,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规模集中办学后,每周一至周五均由学校负责孩子衣食住行、功课辅导、安全、卫生等,大大地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监管负担,而且还极大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校方面,由于学生数量增加,部分校舍和活动场地显得窄小,学校环境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后勤、医疗、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跟不上,教师既要做好教学工作,又要承担保育员、炊事员和安全护理员的工作责任,感到压力很大。

二是学生方面,由于离家远要在学校食宿,虽然国家每月对寄宿生都有一定补助,但经济困难的家庭还是感到压力较大,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带来了学习上的顾虑,由于离家远,周末、节假日往返学校的交通费开支

增大,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困难家庭学生辍学。

三是家长反映,除了经济开支增大以外,对低龄子女住校就读很不放心,对小孩从家里到学校往返途中的安全感到担忧。

四、建议及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臵教育资源作为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根据国家、省关于均衡教育发展政策的要求和华坪县教育实际,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力度,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规模集中办学的科学规划和实施工作,妥善处理好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促进规模集中办学工作健康发展。

(二)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会同各乡镇、财政和相关部门,共同就家庭比较贫困,上学又比较远的学生数量,做一个准确统计,建议政府对这类学生提高财政对其生活困难的补助标准、适当补助交通费用,确保贫困山区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进得来、留得住、学习得好。同时鼓励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继续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做好捐资助学工作,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另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有条件支持子女上学读书,通过政府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学生家庭支持一点,学校通过勤工俭学帮补一点,

齐心协力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三)对规模相对较大,学生较多的学校,优先考虑解决保育员、安保人员、炊事员、校医不足的问题。对其他学校根据条件逐步给予解决,解除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四)切实加强各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积极解决部分学校食堂开办难的问题,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让学生吃得放心,学得安心。

(五)强化师资,加强管理,提升质量。没有优秀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一要创新补充机制,大力推行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制。二要创新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三要创新培训机制,加大教师知识更新力度。

(六)合理利用好因校点撤并后闲臵的学校校舍,避免因管理不善或处臵不当,导致国有资产的毁损和流失。

(七)对新建校舍要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和质量监督管理要求把好质量关,确保校舍工程不出质量问题。

以上发言如不恰当指出,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广电大学办学状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进一步推动xx远程教育的发展,近期,省政府研究室对xx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省电大)的办学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建立广播电视大学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项创举

1978年2月6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亲自批准了当时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决定创办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为构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远程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已形成学科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面向基层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在教学方面,构建起一个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956所州(市)级分校、1875个县级工作站和3000多个教学班(点)组成的,遍及全国城乡的集教学、管理与支持服务系统于一体的远程教育体系;在师资方面,建立起一支由8.5万名教学、管理、技术和科研人员组成的教职员工队伍;在办学条件方面,积累了固定资产238亿元,搭建起覆盖全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技术支持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累计为全社会培养高等教育毕业生600多万人,培训非学历教育人才4000多万人次,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校长300多万人次,并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提供了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电大创建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办学的成功实践,电大已成为国家公共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公共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xx广播电视大学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xx广播电视大学建校29年来,形成了人网(省校、分校、工作站教学管理系统)、天网(数字化卫星电视教育网)、地网(计算机宽带网和双向视频传输网)三网合一,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多维平台和功能完备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初步构建了求学者不受时空限制,以方便的时间、地点和个人喜爱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举办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已向社会输送了20余万名毕业生,非学历教育培训200万余人(次)。到2014年底,我省电大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为社会尤其是基层,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其中高等学历毕业生已经超过20万人,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累计超过200万人次。特别是1999年至2014年的7年间,在实施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中,全省电大开放教育累计招生近11万人,相当于同期我省成人高校招生总数的32.7%,成为xx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翼。

伴随改革开放的30年,省电大对开放式的远程教育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建设我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探索了适应不同人员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新模式。长期以来,省电大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山区的办学方针,努力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在职学习的不同需求。全省在校生中,有超过3/4的学生来自基层,超过90%的学生是21岁以上的在职人员,还有专门面向残疾人及其他高等教育弱势群体的教育班(点)。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初步形成了具有xx特色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探索了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多层次远程教育的新路子。省电大注重多种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搭建起天地网结合、三级互动的平台,营造了方便、灵活、开放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了由以广播电视手段为主向以网络技术手段为主的教育技术转变。利用多种媒体技术的开放教育已成为我省电大教学的主流和方向,电大系统也成为xx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目前,我省电大形成了以省校为龙头,36所州市和行业分校、66个县级工作站、111个教学点为基地,覆盖全省城乡的三级办学系统网络。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设了适合xx农村、山区、边疆、民族地区急需的种植类、养殖类、管理类及符合当地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为调整省内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弥补全省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加快xx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开展多层次远程教育方面走出了新的路子。

三是探索了有效保障远程教育质量,适合于xx教学特点的新机制。经过多年实践,我省电大形成了适合xx特点的“12345混合型教学模式”和“一个中心三个加强的闭环控制教学管理模式”,作为全国电大系统的亮点之一,这些模式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省电大还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完善了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使用、学生考试、评分标准等“五统一”的教学管理,建立起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支持服务、教管系统运作等一体化运行的新机制,为保证实施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作出了积极努力。

三、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的资源进行远程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为电大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要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既体现了党中央对远程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充分展示出远程教育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确立的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在庆祝电大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全国人大陈至立副委员长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中;在发展继续教育中;在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中;在面向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的四大重要作用。这些都为电大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教育部门的发展计划为电大明确了工作方向。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2014—2014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的《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也被列为部里的重大课题。在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第一次提出了要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现代远程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社区居民教育,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此外,国家的《终身学习法》也正在加紧起草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我国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制框架。随着这些重要法律和政策的出台,必将推进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大学将更多地发挥平台作用,展示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的发展。

第三,人力资源强省的建设给电大提出了新的要求。xx人口的整体素质,原本就比全国平均水平底得多,而教育发展水平又相对偏低。要把沉重的低素质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然而,2014年的统计表明,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4.6%,而同期全国为23%。与其他省份相比,浙江是38%,江苏是37%,山西是24%。与上海、北京都达到70%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我省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基础相对薄弱,要改变这种现状,建设人力资源强省,除了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外,大力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无疑是xx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四,电大的教学手段具有其他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的结合产物,有着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可比拟的特色和优势:一是覆盖面广,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学习;二是方便迅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三是成本较低,能使更多的人上得起大学;四是涉及面广,服务对象无所不包;五是资源共享,可有效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尽量满足大众求知需求;六是技术先进,可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总之,xx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正在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不同地点、不同需要的人们,在任何时候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深受广大基层学员的欢迎。

四、xx广播电视大学目前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省电大的运行现状不容乐观,生存问题已经突显,进一步发展难度更大。

(一)电大系统的完整性受到影响。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大潮中,我省地方高校为整合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了重组和拆并,省内电大的州市级分校(除保山分校外),均被并入地方高校,这些分校有的变成了地方高校附属建制的学校;大部份成为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处的一个内设科室;有些甚至被取消了建制,整个电大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这在全国电大44所省级电大中是绝无仅有的。由于的不健全,系统办学功能被严重削弱乃至缺失,电大向下延伸办学遇到很大困难。

(二)电大办学的自主权没有落实。近些年来,很多普通专科学校纷纷升格为本科院校,普通高校所办的网络学院、新成立民办高校和中专升格为专科的学校,均具有本专科学历文凭发证权。相比之下,具有30年办学历史的广播电视大学,至今仍然没有办学自主权,没有发放本科学历证书和向学生授予学士学位的权力。电大教育在有些地区实际上已被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边缘化,电大文凭在一些地方招考中也得不到承认。

1986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发改委三部委曾联合发文,批准电大在从事成人教育的同时,可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开始了顺应世界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的“双模式”办学探索。但2014年,省电大受国家教育部有关电大办学政策调整的影响和限制,停止了招收有20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2014年起又停止了招收有7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学校失去了办学的重要支撑,这不仅使大量的优秀师资人才及教学资源闲置和浪费,波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电大的可持续发展和办学特色优势的有效发挥。

(三)电大教育的主业务竞争加剧。电大招生与省内外高校函授教育、夜大等成人教育、网络学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xx电大自2014年秋季起,开放教育的生源出现较大滑坡,招生规模及在册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在籍学生人数从最高峰2014年的近12万人下滑到目前的58215人,3年时间就减少了6万人,减幅达50%。

(四)电大财源的主收入大幅下滑。受办学规模大幅下滑的影响,省电大办学收入也在大幅度下降。全年事业费收入从最多的2014年实际收入6325万元,减少到2014年的预算收入只有2527万元,3年时间就减少3798万元,减幅达60%。

五、加强我省电大办学条件的几点建议

利用广播电视大学这一良好的平台,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这是国家的战略举措,也是国际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我省电大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急需采取措施,迅速加以改变。通过调研,我们初步提出三点建议:

(1)结合优先发展教育的新形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我省电大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同时,建设新的办学系统。建议由省政府研究室、省教育厅、省电大组成课题组,认真调研,拿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办法。

(2)结合构建终生学习教育体系的新目标,进一步改革创新,激活办学机制,结合xx电大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重建xx电大的办学系统,使我省电大真正成为一所具有独立办学资格,具有办学自主权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帮助解决电大的办学自主权问题。

(3)结合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电大在我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骨干作用,赋予电大对全省终身教育实施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建议以电大系统为依托,成立xx省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为全省群众的终身教育提供系统、完善的服务和管理。同时,对各州市终身教育服务中心的建设给予指导。

第三篇:广电大学办学状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进一步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近期,省政府研究室对**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省电大)的办学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建立广播电视大学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项创举

1978年2月6日,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亲自批准了当时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决定创办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为构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远程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已形成学科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面向基层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在教学方面,构建起一个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956所州(市)级分校、1875个县级工作站和3000多个教学班(点)组成的,遍及全国城乡的集教学、管理与支持服务系统于一体的远程教育体系;在师资方面,建立起一支由8.5万名教学、管理、技术和科研人员组成的教职员工队伍;在办学条件方面,积累了固定资产238亿元,搭建起覆盖全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技术支持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累计为全社会培养高等教育毕业生600多万人,培训非学历教育人才4000多万人次,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校长300多万人次,并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提供了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电大创建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办学的成功实践,电大已成为国家公共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公共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广播电视大学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广播电视大学建校29年来,形成了人网(省校、分校、工作站教学管理系统)、天网(数字化卫星电视教育网)、地网(计算机宽带网和双向视频传输网)三网合一,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多维平台和功能完备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初步构建了求学者不受时空限制,以方便的时间、地点和个人喜爱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举办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已向社会输送了20余万名毕业生,非学历教育培训200万余人(次)。到2014年底,我省电大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为社会尤其是基层,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其中高等学历毕业生已经超过20万人,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累计超过200万人次。特别是1999年至2014年的7年间,在实施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中,全省电大开放教育累计招生近11万人,相当于同期我省成人高校招生总数的32.7%,成为**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翼。

伴随改革开放的30年,省电大对开放式的远程教育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建设我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探索了适应不同人员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新模式。长期以来,省电大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山区的办学方针,努力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在职学习的不同需求。全省在校生中,有超过3/4的学生来自基层,超过90%的学生是21岁以上的在职人员,还有专门面向残疾人及其他高等教育弱势群体的教育班(点)。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探索了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多层次远程教育的新路子。省电大注重多种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搭建起天地网结合、三级互动的平台,营造了方便、灵活、开放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了由以广播电视手段为主向以网络技术手段为主的教育技术转变。利用多种媒体技术的开放教育已成为我省电大教学的主流和方向,电大系统也成为**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目前,我省电大形成了以省校为龙头,36所州市和行业分校、66个县级工作站、111个教学点为基地,覆盖全省城乡的三级办学系统网络。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设了适合**农村、山区、边疆、民族地区急需的种植类、养殖类、管理类及符合当地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为调整省内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弥补全省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开展多层次远程教育方面走出了新的路子。

三是探索了有效保障远程教育质量,适合于**教学特点的新机制。经过多年实践,我省电大形成了适合**特点的“12345混合型教学模式”和“一个中心三个加强的闭环控制教学管理模式”,作为全国电大系统的亮点之一,这些模式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省电大还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完善了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使用、学生考试、评分标准等“五统一”的教学管理,建立起教学过程控制、学习

第四篇:关于农村集中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集中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分散办学的格局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农村教育非常薄弱。为了彻底扭转全县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2014年3月方山县委、政府提出了“抓基础,调结构,办寄宿,抓质量”的教育改革思路,把创办寄宿学校作为发展农村教育的战略举措。经过7年的发展,真正实现了规模办学,彻底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农村集中办学的成果

第一, 教师队伍得到优化。一是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改善。集中办学后,科学用人机制发挥了效用。选拔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科任教师。二是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均为100%。三是教师培训得到加强。通过集中教学研究,邀请各级名师专家指导讲座,城乡结队帮扶等。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二,学校管理体现特色。实行集中办学后,各学校因地制宜地创新了学校特色管理模式,寄宿制学校通过特色德育引领,靠特色环境熏陶,靠特色教育吸引,靠特色办学发展,增强了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第三,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创办寄宿制学校后,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克服了复式教学顾此失彼的弊端,实行单科教学,开全开足所有科目,教研活动有声有色,专业特长得到发挥,学生视野得到拓宽,知识更加扎实,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第四,义务教育彰显公平。实行集中办学后,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缩短了城与乡、校与校之间教育差距,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保证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一是学生寄宿后,在生活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洗漱、穿衣、整理用品,学会了与同学和谐相处与交往,生活自理、交往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孩子寄宿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妇女劳动力。三是撤并学校以后,农民不必再为改善办学条件集资和投工投劳,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第六,新农村建设得到深化。寄宿制小学的创办和移民并村的同步实施,特别是学生进入寄宿制小学所在的乡镇读书,带动了家庭向沿川乡镇的迁移和聚集,有效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陈旧,盲目使用多媒体设施设备、以应试教育为主。 学校教师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图书、报刊、杂志资料严重不足,现存图书陈旧,借阅率很低。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有的教师一节课不在黑板子上板书一个字,纯属“为用而用”,并非“需用而用”。

思想观念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迫于家长社会对升学率的需求与高分的认可,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所有学校不得不表面上喊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只能以应试教育为主;各校对艺术、体育、安全教育课不重视。

(二)现行的编制标准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不足,这些学校班级人数一般在30——40人左右,按1:21,标准只能配备的1.5人要把该班级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承担起来,法体现单班单科教学;炊事人员按1:50的比例配备,不仅是人员不足而且“厨艺”很难讲“技术”二字;没有专职的教辅人员,造成学校图书、仪器等资源难以合理利用。

(三)、农村教师的待遇低,社会环境差,队伍不稳定

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奖金、福利更是少的可怜,工资总额远低于富裕地区工资水平。受区位的影响,特别是非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农村学校,各方面的条件落后,工作生活环境差。受“进城热”的影响,许多农村教师上班之日起就不能安心工作,想方设法拉关系、走后门进县城。

(四)后勤服务条件跟不上发展的需求

没有校医、学生医疗室和医疗设施设备。接送学生成为家长的负担,因为乡村沟道不通客运车辆,学校没有校车,大部分家长只能使用无牌证三轮、摩托车接送学生,安全隐患极大。食宿条件差,住宿、就餐人均占地面积少;玩耍设施设备几乎没有。

三、几点建议:

(一)、均衡调配教师资源,完善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需求,增加、均衡教职工编制,均衡配备教师,取消复式教学,全部实行单班单科教学。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设施设备,端正教育理念,开全开足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结合实际需要优先倾斜、足额配备农村学校所需教职工,认真落实国家政策,确保农村教师工资和国家规定各类福利待遇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结合实际设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殊的岗位津贴,根据山区的边远程度,兑现山区补助。

(二)、设立校内医疗机构,配备设施和专业医生、护士。

针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寄宿”的特殊性,涉及到学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医疗卫生工作至关重要,所以结农村医疗改革设立医疗所,配备专业医生和护士各一名、相关配套设备。

(三)、充实后勤生活设施设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舒心环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游戏和锻炼条件。

对于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学生而言,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场所,于小学生从心理、生理特点讲,更需要的是玩耍,所以一定要充实后勤生活设施设备。

1、开发自身资源,充分利用寄宿制小学现有的图书室、阅览室、科技室、电视播放室等阵地,因地制宜,创办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组织学生读书、看电视、唱歌,举办演讲、跳绳、拔河、文艺表演、诗歌朗诵等比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避免学生厌校、厌学现象发生。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定期召开家长大会,吸收家长意见和建议,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逐步更换、添置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结合实际,逐步提高学生伙食标准。方山县北武当镇中心校

2014年5月25日

第五篇:关于调整精英学校办学体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调整精英学校办学体制的调研报告

一、精英学校目前现状

精英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目前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生。(幼儿园已单列,单门独院)

1、学生人数

小学共5个年级(三年级缺),有196人。

初中共3个年级有300人。

高中共3个年级有800人。

全校共计中小学生1296人。

2、教师人数

小学10人,初中20人,高中40人,职工10人,全校共有教师80人。

3、收费情况

精英学校学年收费约441.2万元(其中:(1)学杂费小学36.2万,初中86.4万,高中275.4万共计398万(2)住宿费按600人计算约31.2万(3)资料、补课等收费约12万)

4、开支情况

(1)教师工资一年约开支205万元(其中小学20万,初中50万、高中120万、职工15万)

(2)其它开支

学校一学年其它开支约188万元(其中:水电18万,教师养老保险60万,抄本资料20万,教师培训5万、招生费用15万,办公

费用30万,生活招待费用10万,学生学杂费减免30万)

精英学校一学年初步核算可获利润:441.2–393=48.2万元。

二、精英学校调整后的办学体制

精英学校调整为“民助公办”性质的学校,实行教育系统承包,签约20年。撤销高中,创办小学、初中一贯制的一流学校。

1、必要性

一方面:目前,一是城区人口不断增多(小区建设扩展、经营人口增多、项目引进、工业区建设),学生就学压力增大(农庄小学、实验小学学生近3000人,班额达80多人,一初突破4000人,班额达90人),二是家长、社会对基础教育的优质资源的需求日趋强烈(过去二中办初中就是典型例子),现在人们在窗口学校附近购房、租房陪读现象较普遍,三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需要均衡发展,城区学校均有提升办学品位的责任和义务,以满足人们读书的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精英学校教育资源闲置,有着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2、可行性

一是精英学校现有校园面积近50亩,教室55个,可容纳学生3000多人,办公室7个,功能室7个,学生宿舍楼2栋,可容纳1100人,学生食堂可容纳700人同时就餐,教工宿舍可容纳40人,体育设施较为齐全。

二是,目前精英学校教师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学校管理难以到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难、招生难、巩固难,致使学校无吸引力。学

校体制改革是必然趋势。

三是精英学校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地处开发区,教师、学生生活较为方便。小区开发,外来居住人口不断增多。

四是改制后,教育局可整合教育资源,配齐配足教师,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办学水平,满足中小学生就读需求。

五是改制后,精英学校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1)较好解决了人们读书的需求。

(2)实行“民助公办”较好取得经济效益。

(3)充分利用城区现有教育资源,避免学校建设重复投入。

三、调整后的精英学校设想

1、办学规模:调整后精英学校保留小学、初中,实行九年一贯制,小学控制在600人左右,即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每班50人,初中控制在1800人左右,即三个年级每个年级12个班,每班50人。调整后可分两期实施,前期小学各年级实行单班教学,初中各年级规模减半。后期根据形势发展扩大规模。

2、干部配备:教育局主持,面向全县或社会,公开选聘校长,由校在全县公办教师中组阁校级领导、中层干部。

3、教师配备:按省委职工编制标准,选调小学教师28人,初中教师108人,按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分期分批调整到位。教师来源可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公开选拔,部分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社会影响大、学科带头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也可从当年高中签约的来孝昌资教老师中培养使用,

好范文网推荐更多范文:

规范办学行为,促进素质教育调研报告

小学办学行为规范情况的督导调研报告

西乡县飞凤中学办学方向调研报告

民办学校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办事处关于集中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word该篇DOC格式办学经验调研报告范文,共有1349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办学经验调研报告下载
办学经验调研报告.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