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打造传统文化高地,助力篁墩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04 16:43:5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好范文网的会员“领先龙龙”为你整理了这篇“打造传统文化高地,助力篁墩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经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共同商定,将《讲好篁墩故事,打响中国文化高地品牌》《关于深化推进篁墩村历史风貌整治和文化传承保护的建议》提案办理协商,确定为2021年度区政协重点协商议题。自5月初调研活动启动以来,在主席会议的领导下,区政协精心制定了调研方案,成立了由区政协提案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相关界别委员、部分文史作者以及提案承办单位屯光镇、区文旅体局等负责同志组成的调研组,在分管副主席傅颖兵的带领下,通过组织学习、听取介绍、调研视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对篁墩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进行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篁墩资源优势及发展机遇

篁墩村,位于中心城区屯溪的东大门,面积约9平方公里,共6个村民小组,548户1336人。篁墩建村距今近2000年历史,这里是徽州宗族圣地,素有“洛闽溯本”、“程朱阙里”、“东南邹鲁”之称,被誉为“徽州文化第一村”,2016年入选第二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

(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汉晋唐宋直至元明清,众多大姓豪族自中原、苏浙向徽州移民,都先在篁墩落脚,再由篁墩往外迁徙。民谚“寻根寻根,寻到篁墩”正是此意。关于篁墩的地理位置,明万历四十年(1612)成书的《程朱阙里志》这样描述:黄墩之地,“天马列其前,石壁拥其右,古关辅其左。大河前绕,重山后镇,居然一隩区也。”这里山、水、田、园、道路与关隘,天造地设,布局合理,俨然是一方风水宝地。今天,篁墩居徽州心脏地带,是黄山市中心城区的东大门和重要水口,是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门户之地、涵养之地。

(二)文化地位十分崇高。“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篁墩是程朱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和新安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祖居地,是中国三大“阙里”(“山东曲阜孔圣阙里、婺源蚺城文公阙里、徽州篁墩程朱阙里”)之一,阙里是孔子居住的地方,后人用“程朱阙里”喻指篁墩,可见篁墩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篁墩也是宗族移民史中的重要标识地,“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福建石壁村,中有徽州古篁墩”,其在在我国诸多宗族移民心中的地位非比寻常。

(三)发展机遇十分难得。受社会变迁、文革破坏、城镇化浪潮冲击的影响,篁墩大量历史文化建筑都先后毁坏倾塌,尽管被誉为“徽州文化第一村”,但辉煌难寻、芳华不再。2020年8月,时任安徽省省长李国英对《关于建立程朱阙里历史文化景区的建议》作出重要批示并批转黄山市办理,其后王翠凤副省长等各级地方领导均前往调研,市、区高度重视篁墩传承发展,篁墩村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今年9月份召开的市第七次党代会,鲜明提出建设“五个之城”,特别是提出“屯溪区要强化集散和服务功能,建设美丽时尚高品质现代都市区”,更是让篁墩进入发展快车道,迎来门口的机遇。去年以来,我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篁墩村进行风貌整治和规划建设,篁墩正以崛起姿态再一次引起世人关注。

二、保护传承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篁墩的文化挖掘保护工作,大多由热心村民、乡贤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自发开展,而且重点集中在几个姓氏文化方面。去年11月,在市区两级的重视支持下,篁墩村启动风貌整治工作,主要包括沿街风貌整治、街巷肌理修复、牌坊宗祠恢复、服务设施配套等内容。

(一)高度重视,营造良好氛围

篁墩村风貌整治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属地屯光镇高度重视,成立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镇人大主席驻点负责,安排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镇村干部集中办公,召开工作推进会,逐户上门走访,广泛宣传开展风貌整治的重要意义,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结合总体要求和群众意愿及时修订整治方案。成立“五老”理事工作组,带动广大党员群众理解支持风貌整治工作,及时调处工作过程中的矛盾纠纷。

(二)推进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完成沿屯光大道、街巷和牌坊周边54户房屋外立面整治,无偿拆除违建、边棚、偏房等1800余平方米,新建规整700余平方米,腾出公共空间和绿地近1000平方米。“洛闽溯本”牌坊恢复重建完工,三夫子祠遗址基本建成,完成游客中心和东、西广场停车场建设,打造街口“三凤楼”木牌坊、沿街木质阁楼长廊、九曲河沿河步道、程氏统宗祠前荷花塘、路边小公园等节点10余个,有效提升居住环境和村庄品质。

(三)挖掘内涵,保护文化遗存

一是修建村史馆。2017年9月10日,篁墩村史馆建成对外开放,成为屯溪区首家村史馆,占地面积180平方米。村史馆展陈分为篁墩村史、徽州百姓之根、程朱理学之根、中华太极之根、世界程氏之根、篁墩历史文物六部分。二是编纂《篁墩村志》。共计4余万字,详细记录篁墩村历史变迁、大事纪要、自然物候、民俗文化等,为篁墩徽学、儒学以及姓氏文化传承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三是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篁墩现有文物点10处,其中市保单位3处:古延寿桥、乐泉桥、六合桥;不可移动文物7处:程氏宗祠遗址、方继善宅等,所有文物点由镇建档记录,定期巡查。

三、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篁墩村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最主要的是文化遗存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和传承,经济与文化耦合度低,联动发展不足,产业特色不明显。

(一)古村落保护利用规划滞后。当前,村庄旅游规划初稿虽形成,还需进一步研究论证与落实性修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也相对滞后,对古村落整体空间布局、产业设置、文化遗存保护等缺乏专业指导,未能做到“一村一规”“多规合一”,古村落保护支持政策和机制也不够健全完善,保护传承主题不明晰、重点不突出。

(二)文化遗存挖掘不够。对古村落所包含的宗族迁徙的脉络、历史文化内涵、姓氏文化特色、宗族祭祀文化、特色乡风民俗等挖掘不够,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思考不深,制约了千年古村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聚热效应。

(三)村民主体意识不强。风貌整治、项目建设中,一些村民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淡薄,破坏古民居的院落格局、环境空间、风貌肌理的情况时有发生。群众主人翁意识缺乏,参与积极性不高,对环境整治持观望态度,不愿尽投工投劳等义务,在涉及房屋规整、土地征用等切身利益问题上,部分村民漫天要价,导致项目推进困难。

(四)经济发展后劲乏力。村里没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除一部分村民依托城郊优势获取劳务收入外,传统农业依然是篁墩村的主打产业,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旅融合上大做文章尚未破题,产业转型依然任重道远。

(五)保护开发机制不健全。目前,仅以政府牵头开展了村庄风貌整治工作,侧重外观整治和景观恢复,主要工作仅以联村镇干部和村里主要负责人承担,没有成立区镇村三级强力的工作专班,保护开发的氛围和机制尚未形成,难以带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保护开发未形成合力。

四、下一步工作对策和建议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今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南平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详细了解了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他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篁墩作为“程朱阙里”,最大的竞争力、影响力在于文化,新时代推进篁墩焕发生机,核心抓手、关键切入点在于文化重塑,让厚重的篁墩文化走出典籍,走进寻常生活,以人们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推广开来,服务于当今发展。

(一)组建专班,全力投入篁墩建设。定位于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村,从区、镇两级抽调精干力量,统一组织,协调推进篁墩村建设。确定一名区级领导作为篁墩村开发建设总牵头,屯光镇、文旅体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投资促进局、国投集团、规划编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参与实施,建立顺畅高效的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篁墩村开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避免目前存在的分兵作战、信息不畅、责任边界不清等弊端。要强化组织领导,做好统筹谋划,汇聚各方力量久久为功,切实凝聚促进篁墩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精准规划,科学保护开发建设。要以崇敬之心对待篁墩历史,切实增强保护开发意识。一是提高认识。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徽州文脉传承工程,全面整理和系统保护徽州各类文化遗存”;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发掘篁墩程朱阙里文化,让珍贵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要提高对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区文旅专项规划中予以更明确的细化、实化,为下一步工作明确方向、路径、方法。二是完善档案信息。深入开展村落调查,加强传统建筑、文化遗存、典故传说等调查挖掘,健全保护名录资料信息,建立专业数据库。三是编制保护方案。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编制科学、系统、完善的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方案,突出历史风貌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做到规范科学、简明易懂。要在尊重古村原有风貌、历史肌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村里的山丘、空房、文化遗存等资源,合理规划布点项目,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项目建设能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四是修缮恢复实物。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老人和远离家乡但有家乡情怀的宗族亲人,收集一些历史记忆和典故,将一些老地名、老街巷的名称予以恢复并挂牌明示。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该村其他遗存以及村落风貌、人文景观等,要逐渐恢复、保护。五是打造标志性景观。对篁墩水口周边土地进行统一规整或集中流转,建设太极文化公园,沿河布展篁墩名人石像,打造网红打卡点,将篁墩打造为“徽州水口”,和新安江及两岸青山、屯溪南溪南古村、屯溪老街、黎阳in巷等一道,形成黄山市核心区域的人文生态旅游圈。

(三)“三牌同打”,明确文化重塑路径。篁墩历史虽然悠久,但现今遗存下来的古迹不多。如何重塑篁墩的辉煌,我们认为要紧紧围绕“程朱阙里”、“洛闽溯本”和徽文化,用文化引领产业,重点表现篁墩村独特的文化张力,让其具有更强辨识度和不可替代性。一是打好名人牌。篁墩有程颢、程颐、朱熹、江永、戴震、程灵冼、汪华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要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名人故事,凸显名人效应。二是打好姓氏牌。姓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资源,要充分发挥姓氏文化在解读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标记历史上人口迁移、反映时代文化特征、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收集族谱、梳理脉络、研究整理姓氏源流图等,让更多姓氏后裔来到村中后能了解自己姓氏脉络传承历史;适时建设姓氏展陈馆(或广场),在此基础上形成姓氏文创产品,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三是打好寻根牌。篁墩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人文故事,至今每年都有众多来自国内外的徽州后人回篁墩“寻根问祖”。可在村水口处建设大型树根根雕门,凸显寻根主题,做到引人入胜。通过碑林、石刻等形式,展示姓氏宗族文化和家规家训文化,建设寻根文化体验区。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互联网技术,阐释篁墩根祖文化,满足年轻一代对寻根文化的认知。

(四)讲好故事,打造传统文化高地。一是编撰篁墩故事专著。篁墩作为古徽州的宗族圣地和徽文化的发祥地,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其宗族文化可以说是徽州文化的精妙缩影。直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篁墩还有保存完整的世忠庙、程朱阙里牌坊、程氏统宗祠及众多名人先祖古墓。历史上诸多名人也曾在此留下丰富遗迹,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精心谋划和编撰出版《中国传统文化高地——篁墩的故事》。二是丰富宣传形式。深入挖掘篁墩历史典故和传说,在编好故事、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加大主流媒体宣传力度,同时,要借助互联网、微信、抖音等现代科技新媒体展示传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做好篁墩文化保护利用宣传,讲好篁墩故事、发出篁墩声音。三是建设篁墩名人馆。要树立“以村为馆,馆中有馆”的建设理念,建好名人馆、程朱理学馆、姓氏展陈馆等,更新丰富馆内展陈,利用声光电等新科技沉浸式体验篁墩发展历程、历史记忆、变迁过程,打造程朱阙里研学基地。要立足丰厚的徽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代融合,使传统文化不断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五)创新机制,确立村民主体地位。一是加强政策设计。根据国家四部委《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指导意见》,尽早出台《篁墩传统古村落保护实施办法》。二是村“两委”率先垂范。在风貌整治、项目建设中要始终当好表率,难事急事干在前头,引导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在落实重点工作中要态度坚决,在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重大项目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向村民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做到信息公开,广泛征询居民意见,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让大家广泛参与村庄建设发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三是调动村民积极性。要强化群众引导,建立健全多方协商机制,动员广大群众参与保护开发。引入资金,成立篁墩保护开发投资公司,村民可用古民居、自留地等参股其中,统一分红,特别是率先吸纳支持政府风貌整治和项目建设的村民参股,形成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利益导向机制;村级成立篁墩村开发保护管理的自治组织,对村中的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宗亲联谊活动安排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村民和众多后裔也可自发组织宗亲联谊会,增强归属感,提升吸引力。同时,充分利用乡规民约,营造村民广泛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鼓励村民增收。鼓励村民通过提供民宿、餐饮服务,提供编修族谱、宗族祭祀服务,通过开发姓氏文化旅游纪念品等方式增加收益。

(六)争取支持,合力助推乡村振兴。一是争取上级支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徽省委省政府和黄山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黄山市拟建国家徽学研究院,要积极争取研究院落户篁墩。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列入黄山市屯溪区示范数字乡村建设工程项目,用于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争取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污水治理、农村数字化示范村建设、市百千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各类资金。三是做强文旅产业。争取纳入国家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并依托宗族文化打造姓氏文化特色小镇,征集篁墩旅游吉祥物和旅游logo,以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产业振兴。发展篁竹产业,将姓氏文化中的家规祖训、名人画像、名人故事,乃至诗词格言等制作成竹雕工艺品等纪念品出售。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形成“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元化开展旅游宣传和营销。四是争取民间资本的投入。一方面通过宗族文化影响,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争取篁墩姓氏后裔为家乡的发展出力献策;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引力度,将篁墩宣传出去,招引具有文化和资金实力的文旅企业来投资。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村庄环境整治,持续巩固提升村庄风貌及周边环境。正确处理好古村落保护与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完善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区发改委、文旅体局、财政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沟通联系,共享信息资源,整合项目资金,形成支持合力,助力篁墩乡村振兴。

word该篇DOC格式“打造传统文化高地,助力篁墩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范文,共有605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打造传统文化高地,助力篁墩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下载
“打造传统文化高地,助力篁墩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