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学校工作总结 >

学校招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10-16 13:51:4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为了全面系统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撰写本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促进了我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良好互动。2021年,学校继续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酒泉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提高就业和升学质量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本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就业总体情况:

(一)就业人数和就业率

2021年,毕业学生数498人,就业学生数484人,就业率97%;直接就业人数91人,直接就业率100%;对口就业学生数 76人,对口就业率为83.5%。在就业学生中,进入各级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学生人数为85人,占直接就业学生的比例为93.4%;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为393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79%。

(二)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

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0人;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6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85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3%。

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81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89%;到异地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0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

就业渠道情况: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81人,占就业学生数的89%;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0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

(三)专业大类就业情况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划分的专业类别标准,我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专业:

农林渔业类:毕业生数6人,就业人数6人,对口就业人数1人,对口就业率16.7%;

财经商贸类:毕业生数36人,就业人数36人,对口就业人数4人,对口就业率11.1%;

旅游服务类:毕业生数115人,就业人数110人,对口就业人数23人,对口就业率20%;

土木水利类:毕业生数46人,就业人数44人,对口就业人数11人,对口就业率23.9%;

加工制造类:毕业生数89人,就业人数86人,对口就业人数19人,对口就业率21.3%;

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数8人,就业人数8人,对口就业人数0人,对口就业率0%;

教育类:毕业生数83人,就业人数83人,对口就业人数3人,对口就业率3.6%;

信息技术类:毕业生数74人,就业人数73人,对口就业人数12人,对口就业率16%;

从专业分类看,对口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农林渔业类,对口就业率50%;其次是教育类,对口就业率24.8%;第三是加工制造类,对口就业率23.5%;第四是土木水利类,对口就业率12.2%;然后依次为技术信息类、财经商贸类、旅游管理类和艺术类。

二、就业质量基本情况

1.签订就业合同情况

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学生中,有54人签订1—3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的59.3%;有44人签订1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的48.3%;有10人签订1-2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的11%。

2.毕业生就业起薪情况

2021年直接就业学生中有60人起薪介于2001元至3000元(含)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的65.9%;有31人起薪高于3000元,占直接就业学生的34.1%。数据表明,起薪介于2001元至3000元人数所占比重最大。

3.毕业生享有劳动保险情况

2021年,直接就业学生中享有三险的人数为10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11%。

4.毕业生获得资格证书情况

2021年学校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218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43.8%。

三、就业满意度情况

通过对2021直接就业学生91人的调查了解,比较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生人数为83人,满意度为91%,无法评估4人。

四、结论与建议

(一)通过对本次调研结果的整理合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并且大多数从事技术类岗位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整体比较满意。

2.毕业生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评价较高。

3.企业对旅游服务类专业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并且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相关岗位的工资水平对中职毕业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我校学生就业前景较好。

4.我校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成效显著,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二)存在的问题

我校现行的教学工作安排可能仍存在如下不足:

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不高、工作不够稳定、就业岗位低端等方面,具体列举如下:

1.专业对口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就业的最大资本或优势就是专业特长和动手操作能力。从实际情况看,2021中,对口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农林渔业类、教育类、加工制造类和土木水利类,其他类就业基本专业不对口。

2.从就业的区域看,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81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89%;到异地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0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中职毕业生一般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较多,由于受地方经济整体实力的影响,本地就业学生工资待遇低,大多数学生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3.工作稳定性较差,工作稳定性不高。一些就业学生试习期一到就换工作单位,很大一部分就业学生在初次就业企业工作时间不足一年,有的就业学生甚至一年内换了几个就业单位,频繁跳槽时有发生。很多毕业生做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得的报酬低,多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

4.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知识等培养不够。课程体系中还缺少与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有效整合,与企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5.校企合作的开展有助于学校实训教学与企业操作技能培养的衔接,但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

(三)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环境、政策措施、学校培养和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

1.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目前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重视高学历文凭、轻视技术劳动的现象仍比较严重,中职生生源整体水平低,毕业生质量有待提高。学生就业多数在企业一线,这些企业普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离家又远,生活习惯差异大,加之中职学生就业年龄相对较小,吃苦耐劳精神差,导致学生就业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学校在培养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整体规划欠缺指导。在升学和就业两条腿走路的过程中,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升学学生数以后将有继续增加趋势。二是职业学校教育与现代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滞后与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技能教育质量不高、效益低下。

三是学生适应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刚刚离校,马上就步入跟岗或顶岗工作,大多对这种突变的事物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加之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技能不过硬、心理承受能力差、竞争意识淡薄、社会人际关系不会处理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全新的工作、生活要求。所以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生存适应能力教育亟待提高。

3.家庭或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自身看不起职业教育或所从事的技术工作。选择职校本为无奈之举,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也不关心自己的就业前景,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优化调整对策

1.优化教学方案,夯实基本技能,强化专业技能,重视岗位技能。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转化为实践技能为主,围绕着各类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构建教学主体内容,贴近行业发展的实际生产一线的实际。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动手的能力。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贯穿于课程中,打破原来学科式的课程体系,形成以任务引领性课程为主体的具有酒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各行业的岗位需求出发,按照工作的逻辑体系设计课程。

专业技能可采取专项实验的方式,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以完成任务、形成成果为目标,建立“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统一、基础和发展的统一、专业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岗位技能则通过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进行培养。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2.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诚实守责。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调研中企业普遍认为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除应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尤其看重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善于沟通的能力和专业知识面。

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将这些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训、实践每一环节。并将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有机结合,提高职业技能考证合格率。课程设置要涵盖职业标准,改变传统的课程与考证相分离的现象,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

word该篇DOC格式学校招生工作总结范文,共有369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学校招生工作总结下载
学校招生工作总结.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