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唐雎不辱使命语文教案【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9-29 03:20:2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唐雎不辱使命语文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唐雎不辱使命语文教案【精品多篇】

唐雎不辱使命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

4、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本章知识网络:

知识点:

一、导入

由《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入

二、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ǘ)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四、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大意

第一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重点字词,

使:派遣 以:用,拿,把,介词

易:交换 其:加重语气,一定

加惠:给予恩惠 大:大片土地,形容词作名词

虽:转折连词,即使 然:代词,这样

于:从 弗:不

使:派遣,动词 使:出使 ,动词 于:到

2、品读第一段对话,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交代背景(环境),秦王想“以大易小”,安陵君不从,于是唐雎临危出使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盛气凌人、蛮横、欺诈)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清醒、不悲不亢)

评析: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

步,质疑及交流。 篇二

讲解1:前面我们说过,这是一篇描写强弱斗争的文章,刚才在自读时,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中有表现秦国强大而安陵弱小的语句呢?

[参考答案]

①秦国“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②“秦王不悦”,于是“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解释为“因此,于是”;秦王不高兴,安陵就要派使臣去,可见安陵之弱。

③秦王嬴政当时尚未统一六国,却在文中自称“天子”,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见秦国之强。(前两点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第三点教师可做些点拨)

这个思考题的回答要求引用原文,教师可适当点拨。回答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两节的`内容,包括字词的意思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中,教师应重点点出“安陵君其许寡人”“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这两句话,组织同学们讨论,掌握意义。

讲解2:秦国强大而安陵弱小,秦王嬴政又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显然,战争已经一触即发。如果打仗,弱小的安陵绝不是强秦的对手,所以出使秦国的唐雎的表现就成了关键。这时,唐雎有哪两个表现呢?请依据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唐雎先是说了一段话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秦王嬴政,而后“挺剑而起”,做出动作。

第三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落,作者在这里进行了精细的描写,同时,这一节也是情节发生逆转的关键段落,在学生对这一节有了比较清楚的整体感受以后,请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后让学生对这一部分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这里应重点解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和“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这两句的意义,以及“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苍鹰击于殿上”的意思。同时,由于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了解不多,教师可补充有关古代著名刺客的知识。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后练习二,围绕“不辱”二字展开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去年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曾轰动一时,刺客刺秦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多方演绎。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历史上一个类似刺秦的故事。下面请大家自读一下这篇出自《战国策·魏策》的历史短篇。

二、学生活动:

1、自读后,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其他学生判断其读音、句读是否有误。

2、齐读。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四人一组,教师轮流指导)

4、请学生复述故事大意。(其他学生从语气、语态、是否流畅、描述是否准确生动等方面进行评价

5、分组讨论出场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揣摩其语气)

三、教师小结:

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之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使秦王折服,终不辱使命,这种勇气和胆识是难能可贵的。而秦王正是在这份胆识的威慑下败下阵来。

四、人物分析(板书)

(傲慢无礼)秦使→安陵君(委婉坚决)

(不卑不亢)唐雎→秦王(骄纵、虚伪、阴险——“不说”、“怫然怒”

色厉内荏、前倨后恭——“色挠”)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战国策》、文中典故的资料。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3、自由结组,编成课本剧,课上展演。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二项作业完成情况,抽查字词解释。

二、资料搜索:

1、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战国策》(结合注释了解)

2、战国时期的“士”及以养士三千著称的“战国四公子”

3、文中三刺客的故事及历史上其他著名刺客的故事

注:1、《战国策》又名《十二国策》,记录了上至春秋、下至秦灭六国约二百三四十年的历史,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史书。(学生只要能了解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鲜明性格这一写作特点即可。)

2、以上三方面资料大部分由学生讲述,教师适当补充。

三、学生课本剧展言:

注:通过演出旨在考察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的能力,亦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四、作业:1、课后练习四、本课同步

2、预习《核舟记》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情节性、故事性很强的自读课文。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从文章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这一写作特点入手分析,并组织学生通过排演课本剧的方式,达到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和把握。

从学生活动来看,他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很高。且对唐雎这样的历史人物,尤其又是在矛盾冲突如此激烈的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他们非常感兴趣。因此,投入排演课本剧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他们基本把握住了人物鲜明的性格。通过揣摩秦王与唐雎的性格反差,达到对课文主题的把握。

一部分学生还通过课下资料的搜集,找到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文学常识。如有的学生搜集到了课文中三刺客的详细资料,甚至还有的找到了一些其他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刺客资料。有的学生则搜集了有关课文出处的资料。这对教学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资料检索能力的锻炼,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唐雎不辱使命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重点文言字词;

2、借助注释和工具疏通文意。

3、体会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重点文言字词;

2、借助注释和工具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体会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导入

由电影《我的一九—九》中着名外交家顾维均的故事?引出他"不辱使命",然后,列举众多"不辱使命"的外交者,如硕相如、鲁仲连、周恩来等,以引出唐雎和课题。

2、简介作者,释题

《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着作整理编辑而成。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唐雎()怫然()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休祲()缟素()色挠()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你是如何评价唐雎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

1、根据课文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学生自己翻译课文。

教师强调以下重点字词:

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希望;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通"措",放置;请广于君扩大;

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违背;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交换;

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乎曾经;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脚;与臣而将四矣成为四个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穿丧服;挺剑而起拔

2、学生翻译全文,全班交流。

四、达标提升

1、按注音填空正确的字

(1)唐睢不rǔ____使命(2)秦王fú___然怒

(3)免冠徒xiǎn____(4)以头qiāng____地

(5)休jìn____降于天(6)天下gǎo___素

(7)秦王色náo____(8)huì____星袭月

(9)好收吾骨zhàng___江边(10)天上宫què____

(11)三年jī____旅客(12)低qǐ____户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3)岂直五百里哉!()()

(4)长跪而谢之曰()

3、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D、秦王不悦。

4、填空。

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奏国的使命。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___;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要离之刺庆忌也,____。

教后感:

步,延伸思考。 篇五

思考、讨论: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面对不良风气,面对歹徒,应当怎样有勇有谋地斗争?当国家有难,比如在台湾的问题上有人挑起战争;比如说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之时,你应当怎样做?答题时教师注意点到为止,不要上纲上线或偏离课文。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设想。

1、以“说”为主学习课文。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主要教学过程通读——说读——评读。

4、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战国策》。

(师先提问,生答后再小结。)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简述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通读——说内容。

1、生齐读课文,教师听音。(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雎(jū)、怫(fú)、跣(xiǎn)、抢(qiāng)、祲(jìn)、缟(gǎo)、傀(guī)、挠(náo)。

3、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加惠(给予恩惠。)

(2)怫然(盛怒的样子。)

(3)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

(4)抢地(撞地。抢,碰、撞。)

(5)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6)色挠(指变了脸色。挠,屈服。)

(7)谢(道歉。)

(8)谕(明白,懂得。)

4、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课文。(学生散读,老师巡视。)

5、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能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生思考后师提问。)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在准确的前提下,能复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生稍作准备后回答。)

(三)说读——说译文。

1、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读一段课文,每读一句,学生就跟着集体杂然地翻译文句。

3、学生仿效老师的方式分组译读课文。

4、教师从二、三段中找出几个难句请学生口头翻译。如: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5、学生杂然地再读课文。

(四)评读——说意味。

1、学生演读课文。

(1)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

(2)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3)演读地点设在讲台。

(4)要求饰演者能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能融入角色中。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3)“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宁死不屈。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请学生回答。)

3、教师评点。(教师评点的原则,是以鼓励、夸赞为主,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回答中的不当之处。)

4、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附:板书设计

说明:

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应着重了解人物性格,注意人物性格的反衬作用。所以,本方案的教学角度拟为:说读——以说为主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具体操作步骤是通读——说读——评读。

设想能让学生在读、说中了解人物性格,锻炼学生的复述、翻译、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设想能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饰演中,把握人物性格,并学习唐雎的那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设想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具体语句的分析,了解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电影《我的一九一九》中着名外交家顾维均的故事,引出他“不辱使命”,然后,列举众多“不辱使命”的外交者,如商相如、鲁仲连、周恩来等,以引出唐雄和课题。

二、简介作者,释题

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着作整理编辑而成。

2、辱:辱没。

三、教师范读课文

解决以下字音:

唐雎、怫然、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祲、缟素、色挠

四、读课文,初步把握以下问题。

1、你是如何评价唐雎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带,学生跟读第一段。

2、采用老师讲述为主的方法,疏通以下字词。

安陵君其许寡人

大王加惠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秦王不说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

③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

③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④请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4、学生齐读第一段。

六、学习课文第二段

1、男生齐读第二段。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

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

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

3、讨论以下问题:

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

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④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引人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女生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三段。

3、师生互相提问,弄懂重点词句的意义。

秦王怫然怒

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乎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怀怒未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4、指名口译全段,教师予以订正和评价。

5、思考以下问题:

①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③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④“若上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⑤讨论:唐雎说,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呢?

6、学生齐读第三段。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散读第四段,然后迅速笔译第四段。教师巡堂,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3、思考讨论: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

明确: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软弱了,“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明了他的外强中好、色厉内在的内心世界。

4、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侧面刻画了唐难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1、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夸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搞素。

排比:夫专诸刺王僚也……苍鹰击于殿上

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体现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五、布置作业

唐雎不辱使命语文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3.学习文章的写法。

4.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述、解释、翻译、朗读、积累。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末年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通读──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雎()怫()跣()抢()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3、学习文章的写法。

4、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述、解释、翻译、朗读、积累。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末年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通读──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雎()怫()跣()抢()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唐雎不辱使命语文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唐雎不辱使命语文教案【精品多篇】范文,共有883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语文教案【精品多篇】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语文教案【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