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

多角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2-27 15:53:5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多角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何立新克州二中

摘要: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特征、本质要求和战略安排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深刻理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并且担当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责任。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青年担当

为了让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笔者结合高中新教材必修四的教学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认同;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激发青年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热情。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这一科学概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概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时,包含“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系统深刻的论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理论。正如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党基于中国国情、基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基本原理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体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就要没有止境。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必将指导中国人民最终夺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它的特征包括: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它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14亿人口的国情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方针政策首先面对也无法回避的一个基本现实,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论法的具体运用。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难,也必然会产生更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它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也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不仅仅是"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发展观和联系观看,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使得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近十年来,经过接续奋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次的二十大报告中,又一次鲜明地提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期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因此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党一以贯之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党一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始终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主义新时代,解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尊重自然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的现代建设要把高度的建设热情与科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绝不能走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错路,而是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各项行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人类作出积极贡献,走一条更加全面、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共性,更有自己的个性,中国式的现化化必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日前在伦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的现代化反映了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的智慧、文明和历史,也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历史上,一些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对他国剥削、压迫和殖民的基础上。中国的发展不是通过剥削他国,中国通过发展自己实现现代化,同时帮助他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依靠殖民侵略来实现的,未来也不会走称霸扩张的道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为了人类未来、人民福祉,要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必须牢牢把握的原则

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告诉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要全面看问题。但同时,又要注意区分主次,着重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其他三个坚持,这体现全面性。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现代化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党的领导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因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五个坚持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汇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带领人民应对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夺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胜利。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没有自身特殊利益”“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因此,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品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论和价值论。历史唯物主义有一个根本性的命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历史主体论问题上的回答。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实践证明,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必将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认为: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事业发展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所以,在中国式现代推进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恪守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恢宏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必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抓住发展关涉的重大问题,如何形成发展的动力?关键一招仍要依靠深化改革开放。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未来“两步走”战略目标实施中,由追求经济发展的总量与速度向追求经济发展的结构与质量的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科技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能源结构、贸易结构等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水平开放为重要动力,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世界格局有新的调整,经济全球化有新变数。国内国际存在各种风险与挑战。由于每一矛盾的性质与状况不尽相同,所以斗争的内容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同新冠疫情斗争;同腐败现象斗争;同逆全球化思潮斗争;同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斗争。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斗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党不断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报告在原有的“两个务必”基础上增加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的统一,是建立实现在“第一个百年奋斗”基础上,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内涵的丰富。从历史看,原来“三步走”战略目标均提前顺利完成,从现实看,尽管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稳定的,仍然能保持中高速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坚持科技兴国,人才强化战略,一定有把握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担当

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青年创造价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人生舞台,青年只有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的进程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培养拼搏精神和奋斗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做出自己应有贡献,同时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回首百年,无论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忠贞初心始终未变,持续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正如二十大报告最后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二十大报告)

2.《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哲学意蕴》2020.3.5云岭先锋

3.《“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哲学意蕴》河南财经政治大学副校长

4.《“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长沙理工大学邹兴平

5.《读懂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蕴》富平改革2022.10.12陕西

6.《伟大斗争的哲学解读》郝永平黄相怀2017.9.29福建人

word该篇DOC格式多角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范文,共有520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多角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下载
多角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