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

最新体育教学论文(精选15篇)

发布时间:2023-05-18 17:21:2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5篇《最新体育教学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最新体育教学论文》相关的范文。

篇1:体育教学论文

现如今,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各大高校也逐渐重视其体育教学质量。并且,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们不单单只是对学生进行义务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加大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个人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本文就重点对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进行了探究分析。

1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

体育课是学生们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中一门必修的课程之一,更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早期的五四运动使其,我国领导人毛主席就提出了体育强国的政治思想,因此人们对于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各大学校也开始意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有效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还能对我国民族的壮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兴趣爱好,还是品质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现。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切实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此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型发展。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加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必要条件,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有着重大的意义。并且,学生们正处于成长中的阶段,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为了能够保证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辨别这个世界中的好与坏,美与丑。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科学的思想引导和培育,这也正是思想教育与培养的基本内容。

现如今,无论是从国内的发展形势,还是从国外的发展形势来说,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我国当前发展性质来看,人们对于现代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相关的经济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我国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阶段。而在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分配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等方面也逐渐向着多元化方向而发展。此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也在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些思想活动、行为上的变化也恰恰加大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体育工作者更应该着重思考如何做好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与培养工作。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思想道德认知只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教育和指导才会逐渐完善起来。所以,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影响的问题,这也是学校教学的最终结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形成核心能力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意识,能顾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品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变化飞速的今天,更是对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对传统体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2 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的主要内容

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学生们的能力、态度、情绪、意志等特征将会迅速被暴露出来。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展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理想看待成功和失败的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和尝试,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积极的克服一切心理障碍,逐步增强自信心,不断弥足自身存在的不足,更好的展示出自己的优点,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即使在面临挫折的情况下,也可以沉着冷静的对待,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

一般来说,体育教学存在着形态化的特点,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们通常都是以个人或是群体的形式参加。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之间将会相互切磋、合作等等。而在这种情况喜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直接、更加频繁起来,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社会课堂氛围。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充分满足了学生对于进入社会的心理需要。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利用这一特征,尽最大限度的'为学生们模拟社会环境,让学生们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更好的与他人之间进行接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真实的学习体验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3 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的优势

3.1 教育条件有利。体育工作者必须清楚认知的一点问题是,体育教学并不是要对学生进行强迫性的教育,而是要让课程内容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更够自发、主动的参与到其中,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确保思想道路教育与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每一门学科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体育也自然如此,它不仅仅是一项体力运动,更是一种充分美学的运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们要引导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到体育中蕴含的美感。尽可能的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户外运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所产生的美,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接受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其次,教师也要通过采取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就为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打下了非常有利的基础。

3.2 教育方式轻松。教育的方式决定教育的效果。体育课内容丰富,涉及多种身体动作,掌握技术动作时需要教师不停的指导、反馈和纠正,所以师生之间联系很紧密。在运动体验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氛围轻松,很容易拉近师生的距离,以便师生之间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体育教学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敬业精神以外,还要有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相比其他理论课说教式的讲授,体育教学的方式显得灵活轻松。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易遭到学生抵触。还可通过开展多种游戏教学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它是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的、长期的教育活动,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桂霞.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人生观 、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1(9).

[2]景风东,石强.论体育赛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功效 [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1).

[3]陈运雄.体育课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2008(S2).

[4]温淑涛,叶 翔.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课中的作用及实施 [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篇2: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对策建议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也是国民体育素质培育与提高的根本途径,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重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部分,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

1、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新课标的指导性不够,影响体育教学的导向性

新课标是一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各界人士各抒己见,有的又加以演绎,而且里面所涉及到的内客,多宏观,少具体,有指导性的、可操作的、可借鉴的具体案例太少,新课标的指导性还不够,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导向性。

1。2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程度还不够,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程度还不够,体育学科意识还不够强,学科差异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对体育课改所投入的精力远不能满足目前体育学科的发展,在各科课程改革全面推行过程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推行最容易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导致“走过场”的局面,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2]。

1。3对体育课改所投入的财力不足,导致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缓慢

一方面,资金短缺,投入不够。学校每年用于修建场地,购买体育设施、器材的资金还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没有得到与工作量相匹配的待遇,这使其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这些问题导致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缓慢。

1。4教师自身素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广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课程意识,成为实施课标的一个瓶颈。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还不很了解,缺乏全面深入的学习;对诸多理念领会不到位,掌握得不扎实,认识得不够清晰,造成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理解;对课标新理念把握的“度”不够准,在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惑和疑虑,出现“矫枉过止”的现象。同时又因为他们工作量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课标进行深入学习、理解和研究,从而导致自身素质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广。

1。5应试教育干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正常进行

长期以来,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升学率,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教师、学生对教育本质含义的认识,曲解了学校体育的功能。中考中的体育加试也落入了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怪圈中,导致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轻视,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支持乏力。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素质教育很难落实,而“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从而干扰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常进行。

2、初中体育教学的对策建议

2。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更新学校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学研究,从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为学校体育的根本指导思想,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研究符合学校教学实际条件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在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应有针对性、实效性,紧密联系各学校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体育教师也应该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由“主体”地位向“主导”作用转变,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都能得全面协调发展。

2。2加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建设

从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衔接的角度,从系统性来说,建议按照名称和内容,重新整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名称,并对其中的一些描述加以明晰,加快建立“地方体育课程指导方案”,尽快在国家课程标准和一线教师之间搭起过渡性的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符合教师需求的具有指导价值的配套参考材料,把理想的、宏观的思路与指导性意见变成体育教学中观的、微观的、具体的、可操作的东西,尤其评价方面应尽快给出操作性较强的参考意见。

2。3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要加强学校领导尤其是学校一把手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明确办学指导思想,重视体育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应该关注、关心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对新增加的工作量给予适当考虑,建立合理的工资绩效评价制度。在获奖评优、职称评定、津贴福利发放上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激发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2。4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培训工作

对于广大体育教师来说,首先要增加体育课程意识,坚持不盲从,不保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从事体育学科的实验,克服惯性思维影响认识的误区和操作时的偏差。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被表面的纷杂所迷惑,就能领会新课标精神,明确改革方向。坚信无论体育课程管理的形式怎么变,体育的学科特性不会变;无论体育课程的目标领域(维度)怎么变,其教育的基本目标和理念不会变;无论学段的划分怎么变,体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会变;无论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怎样变,体育教学要有用、要有乐趣的原则不变。其次,要加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提高体育教师参与课改的能力。

2。5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采取多渠道筹集体育教育经费

加大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增长率是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前提。学校体育经费是学校教育经费的一部分,只有学校教育经费增加,方能使学校体育经费得到相应的增加。要转变观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集体育经费,利用学校的优势,协调各种力量,群策群力,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改善中学的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

3、结论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更新知识,改变教学观,树立人才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课程价值观,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家宏,王维群,陆阿明,江苏省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3(6):73—75。1。

[2]周君华,原丽英,解毅飞等。中国东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比较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2):4—9。

篇3: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即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上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了教学过程。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怎样教正确、讲明白呢?就一节课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技术动作要正确、规范,讲解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之听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教正确、讲明白的教学目标,并非轻而易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技术动作的结构机理,能完成规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

1熟悉教材

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邻年级同类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个学段同类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说要把握教材的纵横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学进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准确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实行宏观控制。在这个基础上安排一切课的教学内容,就容易做到重点突出难度度适当,讲授内容也容易贴切得体。例如,二年级一节跳远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安排的;①复习跳单、双圈练习;②教学跳远的落地方法;③教学全程技术(三至五步助跑);④在一区域内踏跳。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说明教师熟悉二年级跳远教材内容和要求,同时明确二年级的跳远教材是由一年级立定跳远(落地技术)和跳单、双圈(单跳双落技术)演而成的。教师的教学意图也很明确,通过二年级跳远教学,形成急行跳远技术的基本雏型,为顺利地过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区内踏跳(三年级教学内容),铺平了道路,同时为小学阶段学习和提高跳远技术奠定了基础。

2了解学生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素质不仅和运动能力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性别和发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忆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下降阶段。而快速增长阶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说明在一定年龄或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增长较快或者成绩提高较快,上升幅度较大。通过调查,在13岁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动作频率快和反应速度较快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技巧、游戏等等,以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与其相关的运动能力。了解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共同的特征,还要掌握这班学生的某些特殊情况,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性和实际水平,采取最佳教学方案,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3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说明动作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以及总结、评价等诸多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钻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材,课型、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地灵活安排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生理反应、情绪变化,及时捕捉反馈信息,采取措施随时调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4技术规范、讲解正确

技术动作的示范,并不在于跑得快、跳得远,能完成惊险动作,而是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完成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视觉表象的规范动作。同样,讲解不是照本宣科,也不需要过细的剖析技术机理,更不能夸夸其谈,而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知识经验,将讲解内容预先加工成学生听得懂好理解的制成品。小学阶段是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时期,因此,讲解示范要成为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一般地说低年级要多示范,多模仿,讲解内容要简洁要直观。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讲解的内容要逐渐递增,知识面也要相应地拓宽。讲解示范都力求准确地把握最佳时机和最佳位置,这样才能产生最佳效应。

5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以轻松愉快的游戏、舞蹈、徒手操等,形成群体活动的环境。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作为小学低年级教材是非常受儿童喜爱一种活动形式,它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基本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让孩子们从兴趣出发,培养特长生。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如“冲过火力网”,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过程,学生不知不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篇4:体育教学论文

1大专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和其它的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体育教学对于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场地的需求量较高。但是有些大专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是其它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场地狭小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们得不到充足的锻炼,体育教学也会逐渐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2大专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专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保证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包括竞争意识、实践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具体来说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

2.1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的社会必将呈现出一定的知识性和竞争性。对大专院校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其能够更好地接受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可见,进行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在步入社会的时候可以成为一个有竞争意识,同时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人才。可以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且,自身的进取心和拼搏能力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2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专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来进行不同的体育教学。这种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传授的知识也比较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针对现如今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大专体育教学课程采用了变化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表现在体育课堂中,在其它的科目的教学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有所体现。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3对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是其宝贵的财富,无论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还是步入社会之后,这种能力有助于提升个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能力。在大专的体育教学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比赛,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设置体育游戏和竞赛,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对自身组织能力进行锻炼,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4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现如今,想要在社会的某个领域发挥自身的价值,处于优势地位,都取决于兴趣和爱好。体育教学完全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如果学生能够经常参加体育比赛和表演,必然会丰富其业余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兴趣爱好,体育教师需要对体育项目的内涵以及实际的训练规则进行分解处理,学生们每一个环节都掌握了,才能够从总体上增强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促进其精神的满足。

2.5对学生反应能力的培养

当大专院校的学生走入社会之后,如果反应能力较强,则其成功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尤其是学生们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反应能力和其处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大专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很多教学环节都会对这一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包括教师在教授篮球传球以及进攻的技巧时,需要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和反映,用较短的时间赢得更多的机会。可见,学生们可以从体育教学中发现自己反应能力的不足,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大专体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3.1学习技术能力的训练

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3.2丰富拓展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的设计几项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3.3增加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的田径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3.4加强体育学教学理论素养

大专院校体育教学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应当把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体育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加以理解。此外,还应当重视体育教学技能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时所应具备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而形成较高的教学能力,这些课程主要有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科研与方法等。

4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知,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增强学生基本体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加强。体育教学要和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要相结合,避免出现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无法适应的现象。另外,大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其实践能力要求比较突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除了该文介绍的几种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这也是促进体育教育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途径。

篇5: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当前小学体育新课程的理念,对小学体育课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需求和注重发展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策略学习兴趣主体地位个体差异多元评价

体育教学策略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它作为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无论是教学理论的深化,还是对教学实践变革都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景而采用的有效教学措施、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本文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作以下探讨,以求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过分偏重于知识技能等认知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不同的需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缺乏关注,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体育新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游戏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易模仿等心理特点,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重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实际进行恰当地改编,把一些内容改编成学生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这样,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1.2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活动兴趣

教学中正确的激励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乐于接受新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信心倍增,提高学生新的学习动力。合理运用语言、非言语性的激励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2.1正确运用语言激励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用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做得非常好,老师很喜欢”,“大家来看某某人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间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1.2.2运用非言语的激励

教师在上课时体现的仪表美、体态美所产生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是一种无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的方法,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1.3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往和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想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师生才会成朋友。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和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这种没有情感的教学往往使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逐步下降。新体育课程特别强调教学中关注和尊重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去引导他们学习,注重与他们的情感交流,这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时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布鲁纳说过:“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应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机会,只有那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的教学,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课内学习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课外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新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多强调自己的指导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高的要求,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会遭受挫折或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促使每一节课学生都受益;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与学习成绩评价等方面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改革,从而使每位学生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体现了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2.1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

从健康角度看,每一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新体育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

体育新课程更加倡导对体育学习“弱者”的关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强者”和“弱者”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中。

2.2注重发展性评价

评价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在以往的体育学习评价中,体育教学评价过多地强调体育的功效性,注重于运动成绩的评价,体育教师往往是根据全国或省市的某一统一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这种评价往往对体育成绩好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心,这就造成这些学生高人一等,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新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身体素质测评,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考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素质培养和评价。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改变教师包办评价状况,增加学生自评、他评、过程性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教师在具体的评价中采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全面、科学的,评价中就应该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材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季浏主编,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4]王众思主编,体验新课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8.

篇6:体育教学论文

中职体育教学要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开展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上,而应培养学生具有强健体魄及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能应对生产、服务一线高强度的工作,并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因此,中职体育教学应适应当前教学形势发展与要求,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带有职业特点内容的教学改革。

一、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校自身的性质要求体育教学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专业知识能力、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状态。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体育技能的教学上,必须围绕着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体育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使体育教学成为学生的专业知识转化成职业能力的倍增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在激烈竞争的岗位或职业转换中脱颖而出。

(二)行业对从业人员提出职业体能要求需要中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企业员工能否正常地开展工作,身体是前提和保障。企业员工能否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身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很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中职毕业生时,更多的是从企业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来考虑,除了对专业技能和熟练程度提出要求外,也对招聘人员的职业体能素质提出比较具体的要求。如航运要求游泳技能,电力要求攀爬能力,机械工程类要求身体力量等。可见,中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体能素质,因此,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和健身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加迫切,特别是采用与职业相关的实用体育技能和健身手段的教学就显得尤为紧迫,这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改革的方向。

(三)社会发展要求中职体育教学必须改革创新。社会适应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适应力最重要的就是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适应,学生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涉及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体育教育就要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上起到作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但是学生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走向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不能仅传授体育技能,而应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配合、协作、沟通的能力,有意识进行挫折教育和抗压练习,增强适应能力,其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培养组织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改变以前老师传授、学生学习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往、沟通、交流。再次,加强和创新开展体育活动,在多种形式、内容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语言、动作、行动、眼色、表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在相互学习、合作、竞争气氛中建立友好关系,增强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体育教学要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所作为。

二、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原则

(一)坚持安全、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中职体育教学要坚持安全、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使学生体质、体育能力、体育意识、身心健康都得到健康发展。在这个原则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特点,把所学习专业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知识和规范的技能,进行科学的训练和锻炼,形成良好的个性,并能始终贯穿于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从事职业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无论推行何种教学的改革创新,都要求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联系并结合当前实际的原则。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强调基本动作和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育,重在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能力上,并掌握一些预防职业病的常识和体育训练项目。其次,要解决当前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改革体育教学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体育教材,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开发拓展性教学,使学生的职业体能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意识地学习带有职业内容的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自己职业能力得到培养,更加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

三、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一)开展针对性教学。现代社会职业虽然门类繁多,分工也比较精细。但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强健体魄和能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长跑和克服障碍的训练,磨炼他们的意志,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以后能很快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环境,符合体力和脑力的要求。同时,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对他们进行和职业相应的体育教学,开展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重点发展相关的身体素质。例如,汽修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某项工作可能要下蹲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要确保站立起来不头晕,在体育教学中,就应有针对性选择杠铃练习下肢力量和一些静力性力量练习,一些跳跃性的练习,增强下肢和腰部力量。机电专业要求具有一定的攀爬能力,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身体力量以及四肢协调能力,在教材方面选择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内容,如推举杠铃、爬杆的练习。会计专业要求学生心灵手巧,因为会计专业学生基本是女生,我们可以安排跳单绳或集体跳绳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如果我们不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去考虑和安排课程,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像机电专业学生去练习推举杠铃、爬杆,会计专业学生既排斥练习,又收不到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完成就无从谈起。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

(二)开展拓展性教学。中职学校的专业学习,除了对技能有特定要求,也比较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安排一些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首先,做好游戏课的开展,它是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专门设计一堂体育游戏课,也可穿插于一节课之间,如老鹰抓小鸡这个经典的游戏,母鸡要保护,小鸡要抱团,离开这个团队意味着失去,里面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做好一些集体项目的教学开展,如篮球、足球、排球、拔河等集体项目,都是能很好地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运动,像篮球项目,除了五人制的,我们还可以开展三人制的,让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去感受集体项目的魅力。再次,可以开展模仿与职业技能相似的一些练习,也可以设定与工作现场相似的场景进行教学,如在操场上设定场地,用杠铃代替轮胎进行拆轮胎练习,让学生拆杠铃片,并搬运一段距离的练习。

(三)开展职业保健教育,进行保护运动训练。人的健康是人的最大财富,企业员工能否正常地开展工作,身体是前提和保障,企业员工能否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身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职业能力得到发挥的一个保障和助推器。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会对人体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平时在工作中不懂得防护,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引起一些慢性职业病。因此,开展职业保健教育,应作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重要课程,使学生懂得职业保健知识,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保健,知道怎么去预防和保健,如经常坐着工作的人,时间长了,腰椎、颈椎都会出现问题,那么预防保健知识就会让学生懂得职业病的危害,懂得去预防,如坐的时间久了,可以起来伸伸腰,做一些牵拉性的练习,在平时要形成习惯坚持做一些腰部的练习,增强腰椎、颈椎的肌肉力量,并安排一些牵拉性的练习,使得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得到增强,能起到良好的预防和保健作用。健康的身体无疑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助推器,中职体育教学应重点安排职业保健的内容,并开展相关的预防职业病的一些教学练习,使学生懂得和掌握一些预防职业病的保健知识,认识到一些职业病的危害,并进行自我保健和预防,从而大大减少不良行为对身体的危害,提高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效率,进而促进他们职业能力的提高,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总之,中职体育教学只有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融入相关职业岗位要求去改革、探索、创新,才能使体育教学更加切合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也使学生在身体素质、能力、保健方面都得到提高,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运动保健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邓泽民,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袁龙。论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发展[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28.

篇7:体育教学的论文

有关体育教学的论文

摘要:

简要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关键词:

信息技术;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1、引言

初中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教学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加快,但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尤其是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仍然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教学方法方面,都未能与当今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及教育发展的趋势相适应,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初中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个摆在相关体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较高的学习兴趣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仅限于对知识的讲授以及动作技能的示范,而忽略学习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促进作用。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呈现丰富的图片、影像以及课件的方式来对体育知识进行有效分析与讲解,有效地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学生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并乐在其中,这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对一些难度较大且不好讲解的体育动作技能,将信息技术引入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的辅助基础上,通过视频教程的播放更为清楚、直观地看到体育动作技能的全过程,在有效提升其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起到了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提升体育能力的效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初中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存在不足,对一些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动作技术学习起来也显得较为吃力。信息技术能够将一连串复杂的动作进行分解,并可以以反复播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视觉表现与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对各项运动技能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

3、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效果不佳判断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效率的高低是由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效果来决定的,并非信息技术的单方面运用成效。而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即是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教学手段与工具,以体育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将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进行结合,并达到一定教学成效。但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多媒体的应用并未与体育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进行有效融合,应用较为孤立,大大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功效的发挥。教学设施不健全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先进设备的支持。然而不健全的教学设施成为当前影响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未能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为体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或者认为体育教学只需要有操场就够了,不需要应用到信息技术。另外,部分偏远山区学校由于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购置必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甚至没有设置体育课程,大大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初中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初中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我国初中体育教师广泛存在业务素质较低的问题。其一,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职位是由非专业人士或兼职人士担任的,虽然该部分人士工作扎实,但在知识结构及动作技能的专业性上还是有所欠缺,未能满足当代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学习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二,部分年纪较大的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甚至是排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水平的提升。

4、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加强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学习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此,要想让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就应当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方面,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在学生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巩固,以不断提升其自学能力。建立健全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对没有开设体育课程或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偏远山区学校,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将体育课程纳入其教学体系中,并通过政府的各项补助措施的颁布,将多媒体设备及技术引入体育教学课堂中,实现多媒体的资源共享,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先进设备及技术的辅助下,加深对体育知识及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其次,对于发达地区在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上也不可忽视,应积极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应的体育教学视频及课件,以从听觉、视觉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初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初中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主体,是体育教学的灵魂人物。因此,加强初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首先,学校加大对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并对教师进行多媒体培训,以让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为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展开提供必要保障。其次,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体育教学技能及知识的学习,不断总结自己及他人的教学经验,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5、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促进作用,教师要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就务必要以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教学内容为重要依据,有针对性地展开体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将信息技术有效引入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增强体育课堂的丰富性与生动性,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篇8:体育教学的论文

体育教学的论文

一、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新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发展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后进生的进步,不仅要提高这些学生的体育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促使他们形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一)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鼓励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都有表现欲望,他们期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教师或者同学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例如,学生在学习垫上健身动作时,为了让学生产生“我的动作很优美”的意识,教师要及时地给予他们合理中肯的评价,学生的心理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在探究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会更加投入。

(二)确定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的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对各个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他们的兴趣爱好,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并且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时间,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学有所获,并保持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二、注重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讲授—练习—发现—引导—问题等有效方式,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物、插图、模型、标本等教具,还可以运用幻灯、投影仪、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使抽象的体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可以将一些体育界的信息、历史故事,以及体育与养生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开拓他们的视野,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运动技术,还能扩大知识面,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改革的思路和意义,并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落实。

(一)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角色的重大转变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千篇 一律的教学,最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为了考试合格而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也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新课程改革改革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和考核办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观,做好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

首先,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规划、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其次,在活动或任务进行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建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认知规律得到充分的尊重后,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体育教学目标也会顺利实现。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脚踏实地,远离浮躁,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正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S1).

[2]王君亚.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矫正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3]巧巨辉.浅论体育教师的素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4]杜炳辉.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有效教学[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5(4).

篇9: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之所以要不断创新,是由于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落后都不利于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进一步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中的乐趣,提高对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的积极主动性,以更加热情的态度和健康的体魄投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去,对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理念。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高校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完善,以科学有效的理念引导大学生。例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不但要重视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还要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爱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

3.推动整体教学效果的增强。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和体育事业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推动整体教学效果的增强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创新和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健康快速发展,推动整体教学积极稳定发展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的几点建议

1.提高体育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比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引起所有高校的重视,体育教学在整个高校教学中仍占据较小的比重,这容易造成大学生忽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并降低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所以,必须全面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比重,增加体育教学时间和加大体育教学考核标准,促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在学习中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精神来完成体育教学的要求。

2.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如今随着人们对体育的重视,已经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潮,并且全民运动的理念已经被写在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纲要中,这也进一步体现了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更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终身体育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大学生养成长期的体育习惯;另一方面,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是关于人体健康和体育技能方面的教学,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知识,为大学生能够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完善高校体育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目前一些高校的体育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成为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可以适当加大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逐步完善和更新相关的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引进一些智能化、科技化的运动设备,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例如,运动检测器的引进可以用来检测大学生的身体情况和运动情况,为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数,还可以根据这一检测指标来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体育教学方案。

4.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引导者,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实施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明显不如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这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入发展。因此,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刻不容缓。首先,高校要提高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定期开展体育教学交流活动,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将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落到实处。其次,要提倡高校体育教师的再学习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组织教师参加体育学习的再教育活动,或者深入到健身俱乐部等体育活动中心了解现代人们的体育运动理念和方式,进一步丰富自身知识系统。

三、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程,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与方法,不断探索和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需求。大学体育是高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大学生以后进行体育运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树立起科学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体质,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体育教学体系。

篇10: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1传统采茶舞的特点

采茶舞是从繁重的茶事活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文体艺术形式,是茶文化兴盛的标志之一。其最早兴起于唐朝时期,以茶文化为基础,将软舞与健舞相融合而形成的特色舞蹈。采茶舞在民间流传盛广,三门石马采茶舞、广西壮族采茶舞以及杭州茶乡采茶舞都是我国传统采茶舞的优秀典范。采茶舞的服饰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不同角色的演员的服饰着装不同,所选用的道具也有所差异,其伴奏主要是以传统的二胡、笛子和唢呐为主。而采茶舞的背景乐则是朗朗上口的采茶调,富于变化的采茶调也是采茶舞的一大亮点。同时,采茶舞大多是以扇子花、矮子步和水袖的形式呈现出来,于一动一静中将采茶舞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1.1艺术性

扇子花、矮子步和水袖是采茶舞的艺术核心,其中所凝聚的艺术内涵自然是不言而喻。丰富多样的扇子花为采茶舞的表演增添了别样风采,形式不一的扇子花表演手法也极大地拓宽了采茶舞的创作思路。矮子步是采茶舞最基本的步法,虎背熊腰下蹲前后转的舞步,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将采茶舞中的地域文化阐释得酣畅淋漓,给人一种丑中赏美的艺术感。而水袖是采茶舞的艺术精华,轻盈的袖筒随着表演者的舞姿上下飘动,翩若惊鸿,动如凤过,长袖挥舞之间尽显采茶舞的飘逸灵动之美。另外,采茶舞作为民间传统舞蹈的优秀组成部分,其在产生之初就被注入了传统舞蹈的艺术精粹,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风格构成都在无形被打上了艺术化的烙印。例如,江西赣南的采茶舞中的单水袖元素、粤北采茶戏中的三角班以及黄梅采茶戏中的方言腔调都是从传统舞蹈文化中汲取而形成的。

1.2生活性

艺术源于生活,采茶舞大多是以民间故事为原型而进行创作的,其反映的是百姓的生活常态,内容也是以日常琐事为主。采茶舞的语言形式、舞步动作以及道具布景都是从大众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而,采茶舞自其形成之时便浸染上了生活的气息。例如,采茶舞声腔中夹杂着的“啊”、“呀”、“哟”、“呦”、“嗨”是从生活化的口语中提取而来的。此外,采茶舞也汲取了乡土韵味因子,声腔中的“三腔一调”、衬词中的方言文化与主奏乐器中的“勾筒”都在无意中诠释了采茶舞的生活化特性。总而言之,采茶舞作为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究其本质,采茶舞的任何表演艺术形式都是对生活的阐释,因此其所渐染的生活化气息极为浓郁。

1.3多样性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跨度较大。不同地区孕育不同的地域文化,而采茶舞作为传统艺术形式而存在,在不同区域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形成了现在百花齐放流派繁多的采茶舞艺术格局。就地域因素而言采茶舞分为江西采茶舞、闽西采茶舞、阳新采茶舞、粤北采茶舞以及桂南采茶舞等多种形式,而且每一采茶舞的表演特征以及展现手法又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鲜明的差异性。例如,江西采茶舞中的十字步、黄梅采茶舞中的黄梅调以及阳新采茶舞中的花灯,都是在不同地域文化中应运而生的特色元素,也构成了我国传统采茶舞异彩纷呈的多元化局面。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的传统采茶舞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引入了现代舞蹈元素,为采茶舞的发展注入了个性化因子,将会极大地推动传统采茶舞向多样化迈进。

2传统采茶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传统采茶舞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一支,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潜藏着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历经千年而未衰竭的茶文化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里陷入了被遗忘冷落的境地,并且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断层危机。一旦采茶舞作为必修课程被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那么就意味着茶文化也被注入到了高校的文化氛围之中,茶文化也会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同时,采茶舞中的茶文化精神也会在青春盎然的高校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推动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向全面系统化迈进。

2.1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采茶舞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是在茶文化的导向作用下而形成。所以采茶舞中渗透着浓浓的茶文化元素,而茶文化的精神理念对于触动高校体育文化教学活动课程的多样化发展大有裨益。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对于体育教学持一种不重视甚至忽略的态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以草草了事的姿态对待体育课程,进而导致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步入了僵化的局面。而采茶舞中所寄寓的“天人合一”茶文化思想内涵将会以耳濡目染的形式对师生进行春风化雨般地鼓舞,使其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积极参与到采茶舞的体育活动中,进而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以球类运动或者简单的健身操与瑜伽训练为主,课程的设置较为单一,学生只能被动地选择。但是,采茶舞走进高校体育课堂,也就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使其能在主动的学习中感知采茶舞的体育魅力。

2.2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中,茶文化也愈发深厚。然而,大浪淘沙中传承至今的茶文化,却在无人问津中渐渐凋零。年轻人都沉迷于快餐文化的追捧中,崇洋媚外情绪的滋生也使得其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归属感。而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以采茶舞的形式引入茶文化将会极大地促进茶文化在高校的弘扬。高校将采茶舞作为体育课程,学生则可以通过对采茶舞的学习来了解茶文化的基础知识,然后在循序渐进地过程中构建茶文化知识结构框架,并以一传十、十传百的形式将茶文化进行广泛传播。总之,高校将采茶舞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将会使茶文化的传承之路更加顺畅。

3传统采茶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探讨

3.1透过采茶舞将茶文化精神内涵融入体育教学

虽然当前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尝试引入了采茶舞这一元素,但是由于茶文化内涵的缺失抑制了采茶舞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进而导致高校的采茶舞教学活动停留于浅尝辄止的表面状态。所以,高校在利用传统采茶舞重新构建体育教学框架时,应该结合其茶文化内涵,对采茶舞中的文化艺术元素进行深入挖掘。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应该主动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对茶文化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从中提炼茶文化精神主旨,并逐渐融入到采茶舞的教学过程中,以健康向上的积极姿态进行采茶舞教学,使学生在刚柔并济的舞蹈中感受采茶舞的多重美。然后,高校教师也应该将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赋予到采茶舞中,以婀娜多姿的舞步与形象生动的艺术表演征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采茶舞好感,促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中。

3.2结合现代舞蹈艺术元素对采茶舞进行创新性改编

传统采茶舞饱含了我国传统文化因子的艺术内涵,但是在百花争艳的时代里,一成不变的传统事物只能被扔进如风的记忆里。所以,传统采茶舞要想在开放性的社会里寻求一丝立足之地,则必须以潮流时尚元素为基础,对其进行创新性改编,否则将会被历史的黄沙所覆盖掩埋。因而,高校在引入传统采茶舞时可以结合现代舞的艺术元素对其进行突破性改编,以自由多变的形式,对传统采茶舞的表演手法与艺术形式进行不同层次地改编设计。例如,高校的采茶舞教学可以利用爵士舞的步伐、华尔兹的舞姿以及嘻哈舞的风格对采茶舞进行适度改编,从而满足大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追求目标。而不是僵硬地将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并以刻板的方式进行教学,除了徒增学生的负担外,更是压制了学生对于采茶舞的喜爱之情。当然,高校也可以聘请专业舞蹈演员对采茶舞进行改编,从而使之与高校学生学习境地相适应。

3.3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采茶舞的`教学方式

传统采茶舞对于高校学生的体育课堂而言,犹如一阵清风吹皱了平静的湖面。传统采茶舞作为一种民间化因子被加入到高校的体育课堂中,也就意味着其所指向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采茶舞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应该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学经验,以学生对于采茶舞的认知度为出发点,不断优化采茶舞的教学方式。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同专业舞蹈教师的联系,并就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探讨性交流,从中总结优秀的采茶舞教学经验,并在实践中逐步改进采茶舞的教学方式。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采茶舞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从而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推动采茶舞教学向现代体育教育之路迈进。

篇11: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枯燥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注重体育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在教学中大多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缺乏了解。高校教学十分重视就业,由于体育教学与就业的关系不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重视程度不高,无法充分的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是阻碍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创新的主要因素。此外,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多数是学生从小到大接触过的,而且教师在教学方法中也多采用相似的方法,教学内容的空洞和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2、教学计划缺失,教学方法有限

高校体育教师不受就业压力的影响,而且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较为随意,主观性较强。在教学计划中通常注重教学目标、教学考核,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严重忽视。此外,体育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到大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仍然固守成规,缺乏必要的新意,这必然会对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最终导致体育课无法达到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作用。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评价失衡

我国体育教学以室外课为主,室内课为辅,但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室内课几乎没有,单纯室外教授,室外课受环境影响较大,加之教师重视不高,所以遇到天气变故就会取消体育课。这种单一教学模式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无法接受完整的体育教学,通常在期末测试时应付考试,导致体育教学达不到真正的目的。此外,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多以期末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育素质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参加体育课只是为了取得成绩,身心素质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策略

1、坚持人本思想,丰富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树立人本思想,将人文精神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体育教学自身就具备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让本应愉悦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闹,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人本思想的树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中的乐趣,这样才能够在体育学习中锻炼自己的身心素质。体育教学多为室外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外的环境,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情景表演,音乐舞蹈等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既得到了身体上的锻炼,又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单纯的成绩考评无法衡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起不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反而会对教师的教学造成阻碍。因此,高校应该开展多元的评价方式,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节课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不要只局限在专业技能方面,对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他人,团结协作等都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并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最终的考评结果中。多元教学评价的开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以及体育训练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的评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体育教学虽然与就业的关系不大,但是作为教师教学反思是基本的素养,教师只有积极的反思才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才能够根据学生上节课的表现情况,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从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重点,因此在课后教师要时刻反思:利用何种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利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如何将学生的积极主动、乐观快乐兼顾到一起;如何将体育教学的目标更加高效的完成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要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开始,不断的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完善体育评价体系,丰富评价内容,加强教学反思,这样的教学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够达到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篇12: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体育教学工作在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受到了较为显著的重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从而达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文主要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的运用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为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教学;作用分析

所谓的体育游戏就是通过相关分离从游戏项目中独立出来的学科之一,其基本内容包括走、跳、跑、投等,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规则进行创造和改变的形体动作活动之一,属于游戏的一种。[1]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该种游戏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由于其来源于游戏,具有易行性、趣味性、集体性、竞争性、社会性等优势,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阶段性学习活动中,并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体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对教学参与者的重视。[2]

一、激发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都是通过徒手操、慢跑等形式引导学生热身,这些方法虽然有着实效、安全的优势,但是,难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并把普通的徒手操、跑步等运动融入到游戏过程中,让小学生在愉快玩耍过程中达到热身的效果。[3]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改编将慢步改成学生喜欢参与的追逐跑游戏,让小学生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达到运动全身的效果,还能够保证其学习兴趣能够得以提升,活跃体育教学氛围,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二、更好地导入新课内容

学习属于循序渐进的活动,所有人在与新事物接触过程中要能够顺利度过适应期,体育学习也是这样。为了能够保证体育教学活动达到目的的要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能够做好铺垫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掌握新的技能。若在铺垫过程中使用游戏来加以替代,则就能够让他们在轻松语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相关技能,保证之后的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4]例如,小学体育教师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掌握篮球运动中的运球技巧,可以组织他们参与到“运西瓜”活动中,让小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将篮球作为西瓜进行运动。在游戏中不仅能够保证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还能够更加熟悉和了解球性,从而保证后期的运球学习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这种游戏导入教学法为新内容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消除学生存在的抵制情绪

在很多小学生意识里,体育课程就是炎炎烈日下的机械做操、枯燥跑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近较为深刻地遗留在学生的内心,从而导致他们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进一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尽早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体育教师在开课之前可以通过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趣,并将教学内容更好地和教学设计融为一体,让小学生在游戏比赛中体会体育情趣。[5]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随机将学生分为两组,并让他们都参与跳远、跳高比赛中,并对一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技能指导,通过系统的练习之后这一组学生的比赛成绩肯定要明显高于未接受指导的一组,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3]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减少学生存在的抵触情绪,从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四、通过举一反三来发挥学习迁移作用

所谓的学习迁移就是表示一种学习活动对其他学习活动产生的影响。学习迁移有着较广的范围,小学生凡是经过学习得到的态度、知识、技能、行为方式都能够在具体的条件下实现迁移。[6]为正负两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做到合理安排、认真分析以及科学运用,保证迁移所具有的积极性得到发挥,降低出现负迁移的可能性。由于体育技能学习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要能够更加灵活科学地使用迁移规律,促进他们的体育技能得到提升,并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体育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兴趣导入阶段通过辅助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保证这种辅助游戏的内容形式和教学内容类似,小学生在这种游戏技能之后,就能够将其转移到学习活动中。[7]例如小学生在参与到青蛙跳荷叶游戏中对跳跃动作加以模仿,就能够掌握关于跳远的相关技能。[8]

五、结语

体育游戏在我国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对体育游戏的合理应用,就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其学习兴趣,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进一步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9]让小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游戏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实现自我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珂.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S2:294-296.

[2]陈月荣.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xx,07:236-237.

[3]刘保华.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xx,15:115-116.

[4]张杨.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xx,01:190.

[5]刘海军.浅析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学周刊,20xx,35:189.

[6]郁佳园.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xx,26:204.

[7]徐琼.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xx,03:268-270.

[8]孙寅超.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25:66-67.

[9]蔡锦勇.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xx,16:163.

篇13: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对于新时代下的体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从赏识教育的角度进行合适的处理,以免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体育教学与赏识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赏识教育;应用研究

引言:

教学与赏识教育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主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进行具体的开展。作为体育老师,在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要对学生做好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辅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1.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小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应用赏识教育时要紧密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否则不但不能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感知和注意力方面上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较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意志特点上来看,小学生身体生长较快,他们精力充沛而且活泼好动,所以自制力不强,在体育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其身心发展特点恰当引导并实施赏识教育。从性格特点上来看,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实现的,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盲目将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而应该一视同仁地实施赏识教育。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依旧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由于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所以给教师带来许多难题。因此,为了便于管理和学生的安全,所以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内容变得死板,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这就让小学体育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让这些正处于童年的孩子们失去了儿时的快乐。导致小学生从小就开始讨厌上体育课,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本来应该是学生最“生龙活虎”的时候,但是却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问的互动较少,教师为了便于实施教学活动和管理,缺乏多种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应用,因此小学生从教师身上得不到较多的关爱和赏识,这会导致小学生缺乏自信。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挑选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有必要将赏识教育实施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所特有的性格、情绪、意志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恰当的时机予以肯定和赏识,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学过程更好的进行。

2.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足

2.1教育形式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学的重点发生了偏移,教师只是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力度不够,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刻的认知,只注重表面形式,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监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将赏识教育进行真正的实施,也无法有效落实。

2.2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方法不能过于单一,传统的说教模式在当今的学生个性化发展下很难有长远的应用。目前,我国小学生个性明显,如果在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方式,只是通过说教或者是指责来进行,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学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造成得赏识教育失败。因而,为了保障赏识教育的有效性,在方法上有待提高。

3.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体育老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关爱

体育老师是整个教学的执行者,也是赏识教育的实施者。因此为了保障赏识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以及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体育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感情,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进而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的帮助。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过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第一种方式是针对个体进行谈话沟通,第二种方式是问卷调查。通过谈话沟通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真实度较高。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着缺点。很多学生更注重个人隐私,因而会对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些排斥,逐渐与教师产生心理隔膜,赏识教育工作很难施展。而第二种方法问卷调查,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个人隐私,但是都是由于学生个人的回答,所以在真实性上略有降低。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老师应该结合实际的班级情况制定相应地了解方案,为赏识教育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增进师生感情的同时,使教学工作效率最大化。

3.2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打造乐观,团结向上的班风

体育老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的指导与辅助,来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对于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个性优点,不要对学生进行斥责,或者做出一些伤学生自尊心的事情。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名学生不仅贪玩,叛逆心理极其严重,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我并没有直接点名批评,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提醒。下课后我主动与该学生进行面谈,发现该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充分的了解学生情感所需。这名学生逐渐感受到了体育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主动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取得了较好的赏识效果。同时在班级中要不断的增加相应的学生之间交流活动,例如在苏教版的体育教学中,在进行第1课的学习时,目标为在徒手做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课堂中,就可以尽可能多的组织同学们开展集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在集体进行交流活动之中,逐渐的渗透赏识教育,教育学生之间要互敬互爱,懂得关心。例如可以在实际中增加趣味田径等活动,对于活动场地的要求较低,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不需要专业的田径训练场地,空地、水泥地、操场等场地都可以成为趣味田径体育教学活动的范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安排适宜的活动内容。教育部门所引进的趣味田径教学活动还具备一定的观赏性,降低了其竞技难度,活动形式较为丰富,教学教具较为新颖,学生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相加油打气也切实实现了赏识教育良好的教学成果。

4.结束语

作为体育老师应积极探寻如何将赏识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赏识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亲密、互信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14: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一、小学体育足球教学实际问题

(一)足球教学没有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近年来广受推崇,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活跃在足球场上,但是当他们一旦真正进入体育运动学校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足球专项学习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足球技术的提高和单一、大运动量训练,导致对足球兴趣下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足球教学活动都没有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将足球运动的教学活动与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等同对待,让足球运动教学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没有考虑到小学生没有基础的实际情况,小学生一下子面对强度极大的足球运动训练,身体受不了、心理上也接受不了,导致足球教学效果较差,长期得不到优势化的发展,导致足球技能的提升也变成了难题。

(二)足球教学没有发挥特有的魅力。足球运动有着独特的魅力,足球是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它体现了体育运动中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它的速度、节奏、运动、力量和线条的舒展给了参与者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美是力量之美、速度之美、心灵之美被赋予了一种精神———竞争的精神,这种足球精神应该是足球魅力的核心部分。受它的启发,我们看到了激情和技术并沉迷于狂喜的状态。足球的这些魅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却没有体现出来:第一,教师组织了过多的技术训练与耐力训练,没有挖掘出足球运动的竞争魅力;第二,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对足球竞赛活动的危险性采取了绝对规避的解决办法,导致课堂上参与的足球竞赛机会特别少,自然就影响了足球魅力的发挥。

二、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依循学生特点。

1.避免重复训练。小学生不喜欢重复性的训练活动,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避免重复训练的设计,最好能够通过多种手段来组织足球技能训练。例如:教学“颠球”技术的时候,为了避免重复训练,教师一共设计了四层训练内容。第一层,对于初学者进行徒手做无球模仿颠球练习。第二层,用脚颠带绳的球或装在网兜里面的球。第三层,两人一组合作练习,一人拿带绳球辅助,另一同学练习颠球,拿球同学观察并纠正动作,二人交换反复进行。第四层,有技术基础之后,进行两人一组进行颠球接力竞赛活动。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足球训练从初级到高级训练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的安排,同时采用独立训练和集体竞争的方式来进行训练活动的组织,避免重复的活动引得学生有厌学心理。

2.遵循由易到难。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吸引兴趣开始,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能力。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技术动作,有必要激发、诱导和直观的教学,坚持说话的本质,多练习,少说话,多踢原则。除了在指导教师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外,还要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示范,正确的行动是最生动、直观的教学演示,它可以真正通过视觉感知动作要领让学生形成技术动作的初步概念,然后反复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技巧。一般技术动作单一演示容易,如踢、运、停动作。教师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努力中逐步适应。更复杂的运动和在实践中的进攻和防守技术,示范往往不能充分显示结构过程和行动的关键细节,这就需要使用一些助剂,如:黑板、图片、视频和课件,通过技术动作的间接形象的视觉感受,促使学生足球技术的提升。

(二)挖掘足球魅力。

1.挖掘足球技术足球技术的提升要深入挖掘,让学生能够针对技术提升来进行针对性的提升。例如:在进行“8人传球”的教学的过程中,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足球传球技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深入挖掘技术要点,教师要设计试炼、竞赛、评价的教学模式。首先,讲解8人传球游戏的方法、规则和比赛的记分办法;把学生分成8人一组,在指定的场地上进行试练。其次,组织学生分组比赛,挑战记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最终教师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再次组织学生完成游戏“开火车”传球接力游戏,要求学生排成四路横队,每人两手侧平举当一节车厢,由排头同学拿球钻圈,到排头把球回传到排头,排头第二位同学出来接应,再钻圈依此类推,到这堆同学全部完成一次为止,时间短为胜。在进行这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游戏竞赛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传接球需要注意的动作要点,考虑到怎样更好地用脚内侧传球,提升传球的准确率就需要控制脚的力度等。这样的挖掘技术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解更为直接,效果更为理想。

2.创建和谐关系体育足球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和谐的教学关系,以此来展现足球运动的魅力。在训练过程中,使用“不错”、“可以”、“好”、“无畏”、“勇敢”等鼓励语言。要多鼓励,少批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表扬要适当,要重视启蒙,既要肯定结果,又要指出缺点,要正确地批评错误,并及时指出并改正。对于进步较慢的学习者应热心帮助,加强辅导,根据训练水平,分阶段培养战术思维和足球比赛技能,提高学生的训练技能。最后,教练员要善于在竞赛活动过程中稳定学生的情绪,保证学生正确看待竞争活动,胜不骄败不馁,能够拥有正确的体育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优化措施要依循学生特点,挖掘足球魅力,让足球运动能够在小学课堂上生根发芽,确保足球运动在小学就树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军玲.增强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4,(06).

[2]孙金华.小学体育课足球教学之我见———快乐小足球[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

[3]鲁莽.小学生足球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改革对策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

篇15: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作为体育老师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享受体育教学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体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快乐体育”为基础,“终身体育”为目标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价值。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教学既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间进行情感互动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的好坏,会对学生的情绪状态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果。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如果教师可以跟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成为好朋友,那么他们就会喜欢上老师,同时也会喜欢上老师所教的课,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反之,如果师生间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非常严肃刻板,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惧怕老师的心理,更严重的还可能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走到学生中间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要处处为学生着想,关心和爱护他们,用慈善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首先,教师要用和善的语言、温和的态度,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从而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碰到问题或出现差错时,要用和蔼可亲的语气与态度,从内心思想上去理解和支持,关心和鼓励他们,引导他们鼓起直面难题的勇气,怀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

二、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从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体育课堂仍然千篇 一律,即: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之后做出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周而复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长此以往,体育课堂将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生命力,学生也逐渐丧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实践证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因此,教师要采用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投篮”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碰到篮板得一分、碰到篮筐得两分、投进篮筐得三分”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投篮要领,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再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谜语:两手用力撑,两脚用力蹬,团身能滚球,展体是雄鹰。让学生猜一下这是什么动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再如,在教学“4×100米接力跑”时,教师可以有意安排实力有点差距但是相差不大的两组学生进行比赛,结果不出学生所料,稍微强一点的队伍取得了胜利,此时教师对学生们说:“那你们相不相信,只要我跟输的这一组队员谈一会话,他们就能赢?”学生们纷纷表示不可能,结果当老师把接棒的技巧告诉这一队的队员之后,他们真的赢得了比赛。学生们的疑惑感越来越强,纷纷猜测其中的原因,并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了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技能,拓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合理利用体育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体育游戏和其它游戏活动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与教育意义,它不仅有着锻炼游戏者身体素质的效果,同时还对游戏者的智力启发具有积极的影响,促进游戏者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体育游戏已经成了最佳的选择。例如,在体育准备活动中引入游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报数字、反方向运动、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口令做运动等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快速进入准备状态。如,在教学球类运动之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击鼓传花”、“人手一球”等游戏活动,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传球方式,促使学生进行各种肢体活动,并快速有序的分发运动器材。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小猫钓鱼、龙传球、支援前线、换物赛跑等游戏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在教学小学“双脚连续向前跳”的教学内容,改为“龟兔赛跑”的游戏活动,事先让学生自己制作小兔子的头饰和乌龟的背壳,然后在课堂上带上这些自制头饰,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让学生开始“龟兔赛跑”的游戏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在不知不觉中牢牢掌握了“双脚连续跳”的技术要领,而且有效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做人的道理。可见,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辛苦而获取的快乐体验,才是最宝贵和最持久的,才能使学生真正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同时,教师要以新理念为教学指导,不断探索和发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育规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22-123.

[2]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10-211.

[3]蒋丽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03):90-91.

[4]林彩霞.论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20xx(04):156-157.

word该篇DOC格式最新体育教学论文(精选15篇)范文,共有3752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最新体育教学论文(精选15篇)下载
最新体育教学论文(精选15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