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21:20:1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

小学德育论文 篇一

一、摸清情况,分析原因

首先要了解学生过去学习情况,包括学习习惯、纪律情况,有无偏科现象等。其次,摸清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了解家长的职业、文化、经济及对子女的期望水平等。然后,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因其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正当有益的兴趣爱好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起重要作用,只要摸清了这些情况,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应转化的措施。

二、把握契机、树立信心

高明的教师必须端正对后进生的认识,分析其个体差异,发掘其闪光点,激发他们转化的内部动因。满足其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因为后进生落后的原因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在他们教学的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的喜悦。一次次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进取的决心和能力。所以在后进生的转变过程中,为他们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是十分必要的。

我班学生杨光,学习成绩较差,平日沉默寡言,对集体和同学漠不关心,但乒乓求打的很好。一次,学校组织乒乓球赛,我给他报了名并动员他参赛,结果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又趁热动员他参加市里举行的乒乓球比赛,结果取得了单打第二的好成绩。借这个形势我召开班会,表扬他为集体荣誉顽强拼搏的精神,全班同学也向他祝贺。从此,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积极参加学校班组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成绩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了明显提高。

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苏霍姆林斯基感叹:“从我手中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我想,老师之所以对那些“与众不同”的学生有深刻印象,也许是因为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具有丰富的情感经验以及付出了缕缕真情。试想:洒出融融师爱,换来迟开“花朵”的健康成长,是何等欣慰,何等难忘。

上届我班有个学生是双差生,绰号是“说谎专家”说谎时脸色不变,心不跳,作业经常不做……经了解,他母亲去世,父亲务农,心情不好,有气就往孩子身上撒,这个孩子经常挨打,挨骂,成绩不好,经常又挨老师的批评,我抓住了他的病根是缺“爱”。后来,他病时我给他倒水喂药,课余拉他谈心等,他渐渐地把我当成了她最知心的朋友,我要求他别说谎,好好学习等,都逐步变了过来,现已是班上信得过的班干部。

四、循序渐进、体验成功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好“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偏爱后进生。”对后进生实行“五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巡视辅导优先,板演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鼓励优先。尽力使其循序渐进得到发展,从无知到有知,从知少到知多,日积月累逐步掌握各种知识。同时,教师应予以后进生“偏爱”,给他们提出适度的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问题,例如在作业练习的训练题组设计时,强调“低起点,小台阶,缓坡度”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又分为必做和选做,让优生“吃饱吃好”,后进生“消化”好跟上队伍。学生经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后,就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如此反复“拾级而上”,其学习成绩会提高,若不顾学生实际,提出过高目标,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的。

五、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由于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绝不是“不蹴而就”的,因此后进生在进步过程中,常会出现反复,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明天就做不到。所以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作为施教者,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转变过程中的反复性,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根治病态,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工作,丝毫不能有那种通过一席情真意切的谈话,即可出现奇迹的幻想,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精神准备,抱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态度,耐心的扶持后进生进步。

六、多方协调、通力合作

后进生的教育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科任教师、同学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合力,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会更有效。

1、家庭力量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传统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老师要经常主动地联系家长,互通情况,商量办法,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助其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改善家庭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2、社会力量

社会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兴趣、爱好、个性、特殊才能的发展,但不排除因教育渠道,内容多样而混杂一些消极因素,从而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就需教师有意识的鼓励较差儿童主动接触环境,参与现实,并应适当的给予指导,培养孩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敢于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从而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

3、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作为教师,最主要的是建设一个团结友爱、进步的班集体和真诚无私的良好人际(同学)关系,只有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用集体的爱治愈后进生心灵上的创伤,才有可能消除后进生的对立心理,使之扬起学习、生活的风帆。

转化后进生工作中,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创设各种优良条件,促使学生通过自觉的思想斗争,纠正不良品行,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思想,不良习惯。在转化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转化后进生是一门爱的科学,又是一门爱的艺术,不但要遵循爱的规律,而且要讲究爱的方法。如果进入“溺爱、偏爱、以严代爱”等爱的误区,就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是“迟开的花朵”,他们不是不可救药,而是需要我们对症下药。作为老师,我们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心、欣赏之心,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和指导“顽石”般的学生。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积极想办法,做工作,以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以更大的向心力去吸引他们,后进生这一朵朵迟开的花一定会开放得绚烂多姿。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篇二

班级就像是一台大戏,班主任老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要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就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扮演着慈母、严父、良师、朋友等种植煌慕巧

爱是教育的基础―做学生们的慈母、严父

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让学生在学校有 家 的感觉,在老师的身上感觉到父母的慈爱和严厉是我最初的工作思路。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用细心的呵护去感化孩子们,当然也要用规定去约束他们。每接一个班级,我首先都要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

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亚待纠正的弱点;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因而要搞好班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帮助他们树立威信,二是要给予细致的指点,三是要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尽快形成合力。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是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粗及从集体,服从命令 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www.haoword.com(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 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的良好班风班貌。

平等是发展的桥梁―做学生们的朋友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但是要想让班级工作有序地落实开展,还要尽心营造朋友般的平等和谐的关系,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信任才有发展。

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年龄相对偏小的班级,学生们虽然挺聪明,但是和别的班级相比总是在各个方面落后一些,入学三年来一直缺乏凝聚力和自信心。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我决定首先从体育竞赛入手,我带领班里的运动员进行了一个月的晨练,在运动会上,大家刻苦拼搏,夺得了年组的第一。成绩使全班同学欣喜若狂。看出了自身蕴藏的潜力,很快在班级内掀起了一阵体育锻炼的热潮。

我趁热打铁,带领学生刻苦练习,先后又获得了学期长绳比赛、短绳比赛一九 长跑比赛三项年组第一名,这近似神话一样的转变,极大地振奋了班级士气,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了。学生们更在活动中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勤奋是成功的基础。

此后,我充分利用一切活动,挖掘班级的各方面人才,促进学生能力、兴趣的发展。我在校艺术节前夕专门编写了一个校园题材的短剧《秘密会议》。我还选拔了一些具有唱歌才能的女生,亲自带领她们排练歌伴舞―台湾校园歌曲《小草》。艺术节上,这一男一女两队组合一经推出,立即反应强烈,好评如潮,这两个节目也前后几次在不同场合表演,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一次演出的成功,使班级的名声大震。不仅推出了一批 小明星 ,也极大地影响了班级其他同学,于是越来越多具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脱颖而出。我就更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条件:此后的合唱节上,师生共同演唱《让世界充满爱》,成为压轴节目;艺术节上,上演课本剧《晏子使楚》,歌舞《同一首歌》、这些高质量的演出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认可。

多少年来,我执教的班级里每一次升旗演讲都是由我亲自撰写、指导;

班里每学期的板报都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合作;我和学生们一起锻炼,一起活动 在共同参与中,班级所有成员被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全班每一个同学都为有我这样个和他们共同成长的大朋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做学生们的良师

班主任的威信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我想尽一切办法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把握教育的契机,达到 润物无声 的境界。运用习作培养学生能力,熏陶学生情感就是我几年来的创新所得。

当学生的作文达到一定水平后,我开始练习让学生写诗。班里许多同学由写作之初的迷惘,诞生作品的欣喜,再到后来的自信与成熟,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学生也体会到了 诗其实并不神秘,它来自于我们眼中,它来自于我们心底 。

小学德育论文 篇三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而社会对于人才的发展需求也要求学校必须注意德育教育工作。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初级阶段,德育的实效性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施行,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育曾经越来越遭到广阔教育同仁的注重,新教改更是把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学教学作为我国教学方案的初始阶段,其对学生早期潜认识的培育至关重要。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育,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性展开教学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本人的教学办法,把培育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的,实在地做到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分离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经历,谈谈对小学教学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些战略。

一、肯定目的,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普通很喜欢集体活动,教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由于个人缘由损伤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我们能够经过各种行为标准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活动中,如学校展开的拔河竞赛,让学生逐渐培育起了集体荣誉感,晓得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取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表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标准本人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树立在学校实在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经过日常行为标准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性相顺应的德育标准放入其中,理论证明,将德育的请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详细的斗争目的,能够鼓励全班学生向着目的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本人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经过集体的力气培育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遭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办法。

二、强抓常规,施行德育教育

学校生活,请求孩子们树立严厉的集体和时间观念,恪守学校纪律。小学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假如不经过重复锻炼,也不一定做到。因而从开学起,教员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答复问题、尊崇师长、团结同窗等等,都做了明白的请求,然后,进行重复锻炼,对做得好的同窗给予褒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窗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诲人不倦,屡次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由于错了一次而批判,应真诚地鼓舞他们树立自信心去做好。

三、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员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教材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本人的见地,经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通知我们的内容归结出来,学生经过本人的讨论能够很容易控制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能够养成认真细致的优秀习。各学科都可发掘爱国主义教育要素。小学生在道德学问的了解上是从比拟浅薄的、外表的了解逐渐过渡到比拟准确的、实质的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了解常常是浅薄的、外表的,详细性很大,概括程度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络生活实践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论。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干使学生既晓得为什么去做,还晓得怎样去做。要让学生分离本身进行比拟,确立明白的导行目的,构建课堂多维交往构造,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能够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愿望,经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互相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员能够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经过纵向比拟:看本人能否比以行进步,或者横向比拟: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本人是不是和他人做得一样好,在比拟中,逐渐进步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褒扬为主,强化德育教育

爱听褒扬是儿童心理特性,褒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要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作连锁反响。例如:上课了,大局部同窗在喧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假如泛泛批判,收效甚微,假如点名批判,他人常常同病相怜;假使从乱糟糟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窗进行褒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次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褒扬有批判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判。我常用褒扬某个学生道德质量、思想行为上的积极要素去影响和克制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要素,寓批判于褒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到达扬长避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树立德育典范

小学生模拟性很强,教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厉请求本人,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请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请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言语;请求学生要保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增强家庭德育教育

能够展开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构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树立教员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员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普遍展开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领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厚多彩。经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树立家庭教育联络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间隔,亲密了家校关系,构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进步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德育是做人的基本”。要进步德育的实效性必需树立新观念,必需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必需面向全体,必需抓德育活动,必需立足课堂,必需锲而不舍,确保德育内容的落实。只要这样,才干最大限度地进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四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模板

摘 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我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快速转型的新时期,新形势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

小学德育 问题 策略

本文在分析了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

1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1)来自社会的一些不利因素。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转型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大众传媒、网络等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传播了暴力、黄色、赌、毒等负面信息,对小学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大众传媒无处不在,对人们的冲击强烈而直观;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有限,缺少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虽然大众传媒和网络带来的主要是正面影响,但其消极的一面绝对不能忽视。又如,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混乱、贫富悬殊、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2)来自家庭的一些负面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父母在孩子思想道德的形成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今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导致父母、爷爷奶奶,以及姥姥姥爷过分疼爱,在家里往往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对孩子的溺爱,降低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导致孩子吃得了甜吃不了苦,听得进表扬听不进批评,促进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想法和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小学的德育工作。另外,家长的不良表现,也对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3)传统德育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传统德育教育中非常纯真、单一的思想道德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4)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依靠“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僵硬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德育知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用说将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言行;另一方面,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主要依靠品德这门课程,没有同其他教育环节形成有效的合力。德育的孤立状态,不能有效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不能整合整个教育活动,难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新形势下改善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

(1)紧跟社会发展,适时更新德育内容。

更新德育内容,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在小学德育内容上,要着重强调主体价值观,既要引导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又要尊重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下出现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另外对世界范围内的价值体系也应有所体现。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始终贯彻的主线。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关心、关爱、尊重、宽容、公平、公正、平等、诚信、团结、合作、集体、责任等价值观念。

(2)探索新的德育模式。

①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教学。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小学德育教育应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思想品质的形成规律,以正面疏导为主,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试着以伙伴、参谋的身份出现,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自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②整合教育资源,整体规划德育工作。改变品德教育的单一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建立全校、全员教育模式。学校应明确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在制定总体德育教育计划的同时,注意德育在其他教学活动、教育环节的融入、渗透情况,重视德育教学成果。③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法,是指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束缚,结合社会生活,结合大自然,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通过对新模式、新方法、新资源的利用,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丰富性、多彩性。下面就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方法,作简单介绍。

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具有形象化、立体化的视听系统,可以巧妙地结合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要素,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拉近学生与事物的距离,减少隔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既可以将教学内容作成课件的形式进行授课,也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如《妈妈再爱我一次》、《鲁冰花》、《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等。第二,采用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是指以小组为活动主体,以单个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以小组或班级为范围进行讨论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探究,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品德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与别人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实地教学。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博物馆等形式进行思想品德上的教育。

(3)采取措施,减少来自社会及家庭的负面影响。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的能力,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加以抵制,对网络、电视等进行合理有度的使用。另外,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德育体系。

(4)提高教师教师修养,以身作则。

作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示范作用。因此,提高教师修养,以身作则,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结语

小学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要构建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德育体系,减少来自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适时更新德育内容,采用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效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篇五

小学德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这一观点旨在阐明生活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核心是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做到:

一、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

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相比较而言,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有比成人更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是我们不能漠视的。因此,教师应树立与学生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二、做德育课程的开发者

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小学,主要向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内容的初步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社会常识教育。教师是课程的最直接的实施者,是教

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家庭背景。新课标指出:“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不是师生课程活动的指挥棒,其本身就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者的主体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在统筹安排好德育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发现和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校和教师关注的事情。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生活中,以至整个人类社会,让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地球增强道德意识,学校应以“五爱”为目的,以“五心”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蓝本,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造就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的合作过程应是愉快的,应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过程。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负担,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是传播知识、生产知识的部门,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

识,还要注意吸取来自各方面的新知识,拓展文化底蕴,了解教育要求,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师要置身于学习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诊断、研究和解决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就感。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收集学生信息,并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成为与学生双向互动的促进者,与学生同时得到提高。总之,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能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感与价值体验,并感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心灵成长的愉悦。最终我们的德育课程也才能潜移默化,达到学生自我约束和分辨的目的!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篇六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现在大多数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过于重视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只顾提高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厌倦语文课,也就发挥不了德育的目的。

2.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所以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行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3.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1.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以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与教师的'感情统一,促使小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地展示,这样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德育的开展,使小学生有效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吸收品德教育。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可以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品德教育。

3.课外阅读中融入德育。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在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把德育融入到课外阅读中,不仅可以丰富语文内容,还可以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课程中,还应该安排各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总之,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语文基础知识和德育完美结合,促使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促使小学生的特长得到全面发展,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达到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目的。

小学德育论文 篇七

摘要: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斜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师德意识和修养。

关键词:

刍议;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三、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四、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

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

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四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五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小学教师就应像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叶,在点点滴滴中体现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篇八

为了解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状况,笔者自编《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班主任教师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德育工作的总体评价和具体实施情况(包括关于班级管理制度、家委会产生方式、班会课的开设情况、主题班会的内容、班主任教研活动、班主任科研课题类型、德育工作反思形式、对学生教育与引导的方式)。

调查对象为天津市785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实际统计时剔除了未填写社会人口统计信息的问卷)。其中,城市教师409名、农村教师372名(缺失值为4);男教师108名、女教师668名(缺失值为9);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的教师181名、4~6年的99名、7~10年的120名、11年以上的373名(缺失值为12);具有区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教师212名、无此荣誉称号的教师563名(缺失值为10)。

一、中小学班主任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

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的要素依次为:了解班级学生(97.1%)、转化后进生(92.2%)、处理偶发事件(90.9%)、沟通家长(90.0%)、开展班级活动(89.5%)、设置班级管理岗位(89.3%)、制定班规(88.9%)、沟通科任教师(86.7%)、创新德育方法与途径(82.2%)、开展德育科研(72.6%)。可见,中小学班主任最为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依次是:了解班级学生、掌握德育方法(如,转化后进生、处理偶发事件)和沟通学生家长。这符合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

二、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总体评价

1、班主任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力

调查数据认为,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非常大的占51.8%,比较大的占28.4%,基本有影响力的占10.1%,不太有影响力的占6.6%,没有影响力的占3.2%。可见,近九成多中小学班主任认为自己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影响力的自我评价存在极其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44.40,p<0.001)和学段差异(X2=21.31,p<0.001),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5.17,p<0.05)。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工作1~3年、7~10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普通班主任。

2、对德育工作岗位的认同感

班主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工作认同感如下:完全认同的占66.7%,大部分认同的占17.9%,基本认同的占13.1%,大部分不认同的占1.4%,完全不认同的占0.9%。可见,近七成的中小学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也有近三成的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认同感较低。

3、班主任实施德育的自觉性

调查结果表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中小学班主任教师有意识地实施德育的情况如下:完全可以的占76.4%,大部分时候可以的占15.6%,有时可以的占14.1%,完全不可以的占1.0%。可见,七成多的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实施德育。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有意识地实施德育存在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19.66,p<0.001)和学段差异(X2=7.66,p<0.01)。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班主任有意识地实施班级德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工作年限为1~3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教师有意识地实施班级德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教师。

4、对班级德育工作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非常满意的占47.6%,比较满意的占24.2%,基本满意的占13.4%,不太满意的占10.0%,非常不满意的占4.6%。可见,七成多中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持满意态度。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满意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34.45,p<0.001)和学段差异(X2=14.37,p<0.001),优秀和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4.12,p<0.05)。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工作年限为1~3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班主任。

三、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情况

中小学班主任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关于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家委会产生的方式、班会课的召开情况、主题班会的内容、班主任教师的教研活动情况、班主任教育科研课题类型及论文发表、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

1、关于班级管理制度

在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方面,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定的占88.2%,班主任制定的占8.5%,学生制定的占2.3%,其他占1.0%。在班干部任用模式方面,固定式与轮流式相结合的占72.9%,轮换式占17.4%,固定式占8.6%,其他占1.5%。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在班干部任用模式上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X2=4.45,p<0.05)。可见,随着学段升高,中小学班干部任用模式倾向于采取固定式与轮流式相结合的方式。

2、班级家委会产生方式

中小学班级家委会产生方式依次是:由学生家长自荐的占39.1%,选举产生的占27.4%,由班主任指定的占26.3%,其他占6.5%。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级家委会产生的方式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16.67,p<0.001)。与农村家长相比,城市学生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意识更强,多采取自荐方式参与班级事务。

3、班会课的开设情况

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规章的形式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班会是专门分配给班主任的教育时段。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每周都上班会课的占79.7%,偶尔上的占18.8%,经常占用的占1.5%。可见,近20%左右的中小学不能上齐班会课。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会课开设情况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X2=10.47,p<0.01)和学校类型差异(X2=7.072,p<0.01)。可见,随着学段的升高,每周上班会课的比例却在下降,小学高于初中学段;农村学校每周上班会课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4、主题班会内容

主题班会是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德育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主题班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德育类、智育类、体育类和劳动类。显然,中小学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以德育为先。调查结果显示,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德育类的占97.3%,智育类的占78.9%,劳动类的占56.3%,体育类的占42.2%。可见,德育类内容是主题班会活动的核心,其次是智育,再次是劳动教育和体育。

数据表明,中小学主题班会劳动类活动内容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X2=16.07,p<0.001)、学校类型差异(X2=4.81,p<0.05)和工作年限差异(X2=20.37,p<0.001)。劳动类班会活动内容小学显著高于中学;农村学校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数据表明,中小学主题班会体育类内容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差异(X2=14.56,p<0.001)。随着学段升高,体育类班会活动内容逐渐减少,小学显著高于初中。

5、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

调查数据显示,学校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根本没有教研活动的占0.6%,每学期有1~2次的占29.1%,每学期3~4次的占27.6%,每周1次或1次以上的占42.7%。可见,只有四成多的中小学每周开展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与频繁的学科教学活动相比,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时间明显不足。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教研活动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25.30,p<0.001),农村学校班主任教研活动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6、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反思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坚持德育反思有助于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总体上,中小学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为:与其他班主任交流占87.4%,观摩其他班主任占81.4%,分析典型个案占77.3%,阅读教育资料61.9%,写班级日志占46.9%,整理学生成长档案占36.9%。可见,交流、观摩、个案分析与专业阅读是班主任教师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而多数中小学班主任教师不擅长通过撰写班级日志和整理学生成长档案来反思德育工作。目前,中小学班主任撰写班级日志和整理学生成长档案的工作量较大,一边从事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担任班主任,往往不堪重负。

7、教育科研课题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是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主要途径。总体上中小学班主任所参与的教育科研课题类型中学科教学研究占70.9%,班主任工作研究占66.5%。可见,参与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科研课题的比例略低于学科教学类课题。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科研课题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2.45,p<0.05)、学段差异(X2=3.09,p<0.01)和工作年限差异(X2=15.18,p<0.01),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9.88,p<0.01)。在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科研课题方面,城市学校显著高于农村学校,小学班主任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7~10年和11年以上的班主任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4~6年的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更多地承担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科研课题。

8、德育论文发表情况

论文撰写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近1~2年发表班主任德育工作方面论文0篇的占22.8%、1~2篇的占44.1%、3~6篇的占27.3%、7篇以上的占5.8%。可见,中小学班主任的科研意识显著增强,八成左右的教师将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提炼成论文进行发表。

数据表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论文发表方面,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66.95,p<0.001)。可见,优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具有更强的科研能力。

9、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

德育引导的方法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关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依次为:谈心占95.4%、讨论及辩论占66.3%、讲故事占59.8%、各种阅读活动占50.1%、参观及实践活动占42.6%、游戏活动占39.3%、影视欣赏占37.0%、角色表演占35.2%、其他占4.3%。可见,以谈心为主的说服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的最主要方式,然而德育效果较好的体验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则运用不足。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引导之讨论及辩论法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X2=8.88,p<0.01)和工作年限差异(X2=12.68,p<0.01)。小学班主任教师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11年以上的班主任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工作低于11的班主任。

参考资料

[1] 黄正平。保障班主任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体会[J]。人民教育,20xx(18)。

[2]龚耀南。师范生德育能力的现状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6)。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篇九

一、把握小学生的心理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在教育过程中“以心为本”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从实际出发,找到问题的缘由,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比如,学生之间闹矛盾,作为班主任不能从主观意识上去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来判断谁对谁错,不能有偏袒心理,要让学生讲清楚前因后果,然后指出双方的不对之处,让他们互相向对方道歉,不要让其中一方感到委屈。

二、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时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心理变化、学习困惑等问题。针对每一个同学,要研究其性格特点、个人爱好与专长,关心他们的家庭环境,适当地去跟他们聊天谈心,也可以通过其身边的朋友来全面了解他们的性格,从而能因材施教,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班主任要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以“亲”为主,以“勤”为辅。当学生思想或行为出现异常的时候,要及时与学生谈心,帮助他解决困惑;当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树立坚定的意志与信心;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用爱驱走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努力学习。要带好学生,班主任的“勤”也必不可少。对待班级工作,班主任应该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勤观察,勤思考,勤交流,勤学习。无论上课还是课外时间,班主任要时常观察学生的行为动向,分析他们心理变化,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要勤思考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以便防患于未然。最后,在多变的时代中,要想跟上时代潮流,班主任自己必须勤学习以适应变化的社会,做到与时俱进。

三、调整德育目标

班主任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确调整德育目标,既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要培养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向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小学生的风险意识,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找到自信。小学班主任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德育目标,鼓励小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保持良好心态。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是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班级是小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小学生的品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打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为了培养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教育;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选好班级干部,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可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其次是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当今社会网络无孔不入,对学生封杀网络是不现实的。网络虽然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建立小学生专属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有效方法。在学校网站上可设立班级专区,展示学生的文学、绘画作品,提高学生参与网络的积极性;开设聊天专区,方便学生之间交流;增设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及游戏,方便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休闲娱乐。通过网站,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还可以借助网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五、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德育新方法

小学班主任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德育教育新方法进行不断探索。首先,为人师表。小学班主任要通过教书育人和授课过程中的言行突出个人魅力,以人格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以情感人。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要充满爱心,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次,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小学班主任要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工作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只要每一个为师者心中有爱,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片绿叶都闪光!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413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下载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