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

超常智育的弱心理发育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7 11:21:0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超常智育的弱心理发育案例分析

成都市龙泉驿区灵龙小学校 毛艳梅

摘要:教学中发现班级里智育发育明显优于其他孩子的案例——该生知识面广、思维敏捷、思考视角独特,是普世意义上的成绩优异的“优生”。但该生个性区别于其他学生,表现为“脆弱”“敏感”“孤僻”等。本文主要记录分析该案例的矫治过程,以期为类似情况提供借鉴。

关键词:超常智育 特殊个性 心理矫治

一、 案例主题

拟从案主个体的异常表现,追踪分析原因,并进行对症辅导,纠正案主异常表现,帮助案主健康成长。

二、 案例背景

(一)基本情况

案主姓名:刘小瑜(化名)性 别:女

年 龄:6岁学校年级:灵龙小学校二年级

籍 贯:成都市成华区辅导者:语文老师兼德育主任

辅导时间:2018年9月——2020年6月

案主是家中独女,父母学历均为本科,幼年隔代抚养,与祖母相处最多。其祖母为彼时年代的本科生,典型知识分子,非常看重孙辈智育,但缺乏科学育儿的方法,智育过早、过度,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心理健康。

个案来源:上课请同学回答问题,因为个子比较小,偶尔会被“忽视”,这时的她会痛哭流涕,猛捶桌子,感觉内心受到极大的委屈,从而引起了我的关注。

(二)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特别好,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相适应的成熟度;

2.容易在受到挫折的时候暴露出“乖张、暴躁、一根筋”这些情绪;

3.说话声音极小,无法很好融入班集体。

三、 案例分析过程

(一)分析与判断

1.原因分析

(1)幼年成长——过早强调智育,有悖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变现出来的一切,都和幼时的经历有关。根据刘小瑜平时的表现,我及时和她的母亲取得了联系,在交流以后我得知如下情况——案主是家中独孙女,父母亲、祖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正因为如此,对案主幼时的教育,作为家长,他们自认为有一套。因为孩子智商比较高,在3岁时已识得许多汉字,家长以此为荣,进而要求孩子学读《三字经》。然而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这样前两个时期:a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b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据此,我们得知,在案主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缺失了这方面的学习和锻炼,精力用到了识文断字上面,造成了学习能力有余,运动表达不足,情绪过分压抑的局面,继而影响了心理健康。

(2)家长性格影响——祖母溺爱,使其个性娇纵,自我中心

案主是家中唯一的孙女,父母亲忙于工作,由祖母承担抚养照顾的责任。在和其母亲的交流中,她透露给我一个信息——案主在学走路的时候,经常摔跤,会因为疼痛哭闹不止,为哄孩子开心,祖母会指着地面,振振有词骂道:“打你、打你个不听话的地,都怪你把瑜瑜弄摔跤了!”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一种消极且暴躁的情绪反应,养成一种“自我中心”的个性。

(3)教育环境——引导茫然,恶性循环

尽管案主的情况就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家长和以前接触的教师能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很多,但对其进行引导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仅凭以往的经验套用在她身上,没有很好地做到因人而异。致使孩子随着年龄的成长“问题”不断凸显,得不到好的解决,日复一日,徒增家长的焦虑和担忧,造成恶性循环。

2.个案判断

综合案主情况,她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过早、过分接受智育的儿童。成长于人际关系过分理性的家庭,失去了对他人的接纳和认可,表现出对同龄人的不屑,得不到他人关注时,显得暴躁、焦虑、冲动。

(二)辅导策略

1.对案主的心理辅导

(1)多方面真诚关爱,获得自我存在感

离开家庭和家长,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让案主感受到被关爱。除了学业,她几乎找不到自己的长处。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我抓住她穿戴漂亮的时机赞美她:“哇,今天的裙子好漂亮哦!”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求她笑一笑。在她举手回答问题时多关注她,拿出足够的耐心聆听她那细如蚊鸣的说话声,并夸奖她的答案如何精妙。

(2)摒弃溺爱,回归集体

对于在家被宠坏的孩子,最受不了的就是待遇的偏差,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给案主传递“社会”的概念,让她明白除了“家”,还有其他许多人,不会永远有人宠着她,让着她。有时她举手仍然会被“漏掉”,面对她的消极情绪,和风细雨跟她讲老师不是故意的,并征求她的理解和原谅,培养孩子“懂道理”的个性。案主从来不欠作业,次次都完成得很好,表明她对于学习态度是紧张的,生怕出一点纰漏和差错,这其实堪忧。在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一段时间后,她开始出现了偶尔忘记带作业的情况,我开始满心欢喜,这表示她的神经不再是时时刻刻绷得很紧,逐渐更多地回归孩子的天性。

(3)弥补运动缺失,体验书本以外的乐趣

案主是个从书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小小年纪,看过的书,从书上学过的知识,比绝大多数同龄的孩子都要多。正因为如此,每次班级搞活动,案主会表现出对同伴的不屑,总是无法融入其中。为解决这个问题,在一次班级“老鹰捉小鸡”的活动中,我将案主任命为“鸡妈妈”,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她几乎使尽浑身解数,在游戏的过程中,一面思考如何保护小鸡,一面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

2.与家长,任课老师和同学的沟通

(1)与案主的父母,祖父母

多次与案主父母,祖父母交谈,指导其转变家庭教育模式,摆正对孩子关爱的心态,不骄不躁,不宠不虐。多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案主交谈时减少理性交谈的成分,弥补孩子的童真童趣,多允许案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

(2)与案主的科任老师

案主的科任老师非常支持班主任的辅导计划,尽可能多利用机会发现案主的闪光点,对她不采用言语较重的说教,增强案主与科任老师的亲近感,获得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

(3)与案主的同学

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对案主的态度是:一方面崇拜她优异的成绩,另一方面又对她的性格无法理解,总和她玩不到一块。我鼓励爱玩的孩子主动邀请案主加入他们的游戏,拿出一定耐心教授她。

四、案例评析

两年的努力后,通过观察,家长、科任老师及同学的反映,案主的孤独倾向和冲动暴躁的情绪明显减弱,学习焦虑明显缓解,其心态和行为有如下转变——

(一)案主以前忧郁的笑脸上,常常露出属于孩子的童真的笑容;

(二)案主有承受能力接受批评,并能够正确对待,改正自身错误;

(三)案主从不会与朋友玩,变成了主动找朋友玩,甚至充当游戏的组织者;

(四)能够大声表达自己的意愿,从容对待上课举手被老师“忽视”的问题;

(五)在家里更为懂事,可以帮助祖母做一些家务事。

“一切表现都是教育的结果”,美国学者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我可以把他们培养为医生、律师、流氓等。”孩子的智力发育固然重要,但在心理发育面前,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厚此薄彼,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2]卢军:《教师成长关键词》[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3]《心理(月刊)》[J],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与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社,2011年4月号,总第57期

[4](美)戴尔凯耐基:《人性的优点全集》[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word该篇DOC格式超常智育的弱心理发育案例分析范文,共有287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超常智育的弱心理发育案例分析下载
超常智育的弱心理发育案例分析.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