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金色花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12 10:47:2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读:金色花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金色花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金色花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3、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三、朗读品析

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ì)笑 罗摩衍(yǎn)那

B、例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不告诉你,妈妈。”知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

朗读指导:“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体

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

例2、我从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知道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

焦急的语气。

3、除了活泼,慈爱。孩子和妈妈还有没有别的特点?揣摩一个人的特征可以从他的行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读一读,看看一天中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

a.首先请同学概括稳重描绘了哪三幅场景?

明确: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b.先看前两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沐浴补充沐浴常识、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4段,想象: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湿漉漉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觉得她是那么??(美丽/圣洁)宁静的午后,妈妈捧着罗摩衍那坐在窗前细细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书页上,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妈妈十分??(沉静/安详/温柔)

在妈妈祈祷、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给妈妈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给妈妈带来幸福,体贴、孝顺妈妈)

c.第三个场景,黄昏到了,我在树上躲了一天,终于要结束这个游戏,又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妈妈怎么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什么语气?(焦急、嗔怪,又惊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语气(撒娇。得意。俏皮。淘气)请同学读一读。

比较,变换了语序和标点符号后,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

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

明确: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急切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

变换标点为:“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明确: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d、“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到哪里去了?

明确:正如妈妈也从未列举过她为我们做过什么奉献一样,“我”也不用特意告诉妈妈我所做的事,默默地为对方付出才是更加真诚和诚恳的爱。

总结:妈妈的焦急、惊喜、嗔怪,“我”的撒娇、得意,俏皮,都体现出了“我”和妈妈的亲密和我们之间纯洁的爱。一样的意思,换一下语序、改一个标点,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我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所注意这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

4、三幅场景刚好是一天的时间,这一整天里,看似“我”在躲着妈妈,其实“我”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妈妈,陪伴着妈妈,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可以看出“我”对妈妈的(依恋和爱),“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的幸福源自哪里?(沐浴母爱)

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三个场景,这是三幅宁静祥和的图画,徜徉其间,我们可以体会纯洁的爱,要读得舒缓深情,全班女生读第八段,男生读第九段。老师先起个头,读前面三段。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读出诗的美感来。

四、探讨释疑:

这次读得好多了,看来比起刚开始上课时大家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你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1、“我”为什么要变作金色花?

明确: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才变作了金色花。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作用:借物抒情。

五、拓展训练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

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

我要变成水的涟骑,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将学生创作进行交流。例如:

妈妈,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静静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

六、结束语

不管你会变作什么,唯一不变的,是那一颗奉献给妈妈的赤子之心。这颗心里装满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这颗心里也有妈妈对孩子的关切之情。让我们带着这颗感恩的心,齐读课文,让诗的语言替我们传达那说不尽的爱意。

【板书】

教后反思: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全诗在宗教般圣洁的氛围中流淌着母子间的深深爱意。这种爱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过多地分析讲解文字,反而破坏了诗的美感和情感的传达。因此,我选择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赛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次次朗读水平的提高,正是他们一步步情感体会的深入的体现。本堂课我用大量描述性的语言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意图渲染圣洁、温馨的氛围,将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近距离接触妈妈和孩子的活动,以期更深刻地体会妈妈与孩子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爱。并且我将板书设计成一个大大的爱心,突出诗爱的主题。整堂课下来环环相扣,思路清晰。

当然,初出茅庐的我上课的不足之处还是相当多,如开始时由于紧张以至于示范朗读时有读错与停顿的现象,课堂行进中,也有讲错话表述随意的现象出现。教态上,无意识保持双手抱胸的防范状态,与学生产生不该有的距离感。同时怕忘词而利用学生朗读的时间看教案,使得自己游离于课堂之外,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这一切都表明了我还不够老到和成熟,应该多锻炼。

另外,课堂上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并不十分明显,课堂效果不如预期。可能是朗读指导未做到位,不应该一概否定性评价学生的示范朗读,并且最后一次个别朗读时应请读得好的学生起带头作用,这一点没有利用好。当然,也与我过于紧张以至于课堂气氛渲染不够有关系。这些说明我的课堂经验还远远不够,应该多多学习。

这次开课从设计到磨课到最后正式开课,每一次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次次的改正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感谢同组帮我磨课的老师,也希望我能在不断实践中成长为一位成熟的语文教师。

金色花教案 篇二

一、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聊一聊

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

(三)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

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别问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

2、写作训练

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

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

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妈妈的心脾;

我要投落影子躲进妈妈的掌心;

我要迎风飘摇和妈妈争个高低……

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

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

C佳作交流

(四)拓展想像

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妈妈,请五个同学演孩子,为妈妈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推荐泰戈尔的三首诗。《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结合阅读提示,完成思考与练习。

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金色花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习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

学生自学

一、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二、读熟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速平缓、口齿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三、再读课文,能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自学检测

一、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匿( )笑 沐( )浴 祈( )祷 花 瓣( ) 菡( )萏( ) 欹()斜

1、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2)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二、每个小组两名学生范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圈画错误并积极发表意见。

【合作探究】

1、阅读《金色花》,讨论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妈妈知道?

(3)为什么妈妈说“你这坏孩子”?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2、阅读《荷叶·母亲》,讨论

(1)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4)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精读精炼】

阅读《金色花》,回答下列问题。

1、小孩子领受着母爱,那么他想着怎样回报母亲?

2、作者为什么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3、“我不告诉你,妈妈。”回报妈妈的爱,为什么又不告诉妈妈?

4、妈妈称他“坏孩子”,“坏”是什么意思?

5、这首诗用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什么样的心理,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主题阅读】

纸船印象

⑴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许多事,有些是过眼云烟,倏忽即逝;有的热铁烙肤,记忆长存。有的像飞鸟掠过天边,渐去渐远;而有一些事,却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叶,像春花,也像秋草,似无所见,又非似不见。童年的许多细碎事物,大体如此,不去想,什么都没有,一旦思想起来,便历历如绘。

⑵纸船是其中之一,我曾经有过许多纸船,在童年的无三尺浪的檐下水道航行,使我幼年时的雨天时光,显得特别地亮丽充实,让人眷恋。

⑶那时,我们住的是简陋的农舍,檐下无排水沟,庭院未铺柏油,一下雨,便泥泞不堪。屋顶上的雨水滴落下来,却理直气壮地在檐下汇成一道水流,水流因势而定,或急或缓,或大或小。我们在水道上放纸船游戏,花色斑斓者,形体怪异者,色派俨然者,甫径下水却遭沉没者,各色各样的纸船或列队而出,或千里单骑,或比肩齐步,形形色色,蔚为壮观。我们所得到的,是真正的快乐。

⑷这些纸船都是有感情的,因为它们大都出自母亲们的巧思和那双粗糙不堪,结着厚茧的手。母亲折船给孩子,让孩子在雨里也有笑声,这种美丽的感情要在年事稍长后才能体会出来。也许那雨一下就是十天半月,农作物都有被淋坏、淹死的可能,母亲们心里正挂记这些事,烦乱忧愁不堪,但她们仍然很平静和气地为孩子折船,折成比别的孩子所拥有的还要漂亮的纸船,好让孩子高兴。

⑸童年旧事,历历在目,而今早已年过而立,自然不再是涎着脸要求母亲折船的年纪,只盼自己能以母亲的心情,为子女折出一艘未必漂亮但却坚强的禁得往风雨的船,如此,便不致愧对纸船了。

1、从文段内容上看,文章表现了哪些爱( )

A.母亲对子女的爱

B.子女对母亲的热爱

C.孩子对雨天的喜爱

D.母亲对纸船的喜爱

E.孩子对纸船的喜爱

2、“这种美丽的感情要在年事稍长后才能体会出来”句中“这种美丽的感情”指代什么?

3、“母亲们心里正挂记这些事”句中“这些事”指什么?

4、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 篇四

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

一、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聊一聊

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

(三)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

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别问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

2、写作训练

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

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

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妈妈的心脾;

我要投落影子躲进妈妈的掌心;

我要迎风飘摇和妈妈争个高低……

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

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

C佳作交流

(四)拓展想像

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妈妈,请五个同学演孩子,为妈妈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推荐泰戈尔的三首诗。《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结合阅读提示,完成思考与练习。

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金色花》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诗选》。《金色花》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园地

三、理解词义

1.匿笑:偷偷地笑。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3.沐浴: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写“我”变成金色花后开始和母亲捉迷藏。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第三部分(第⑧⑨段):写母子对话,充满娇嗔、爱意和母子情深。

五、问题解疑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假如一词有什么作用“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这个词是本文的文眼。

2.“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一段写出了孩子的什么特点本段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听着母亲的呼唤,“我”“暗暗”“匿笑”“一声儿不响”,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可爱、活泼、天真。

3.怎样理解“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句话“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是孩子对母爱的回报。快乐、活泼的孩子沐浴着母爱,想要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他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4.第④-⑦段按时间顺序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在三次嬉戏中,“我”散发出香气,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恢复原形,缠着母亲讲故事,更是对母亲的爱的自然流露。总之,这三次嬉戏都是“我”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深切的爱和依恋。

5.怎样理解妈妈对“我”说的“你这坏孩子”的一句嗔怪上文写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妈妈自然会嗔怪孩子,所以说“我”是“坏孩子”,嗔怪中透出的其实是至真的母爱。

五、课文主题

《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与妈妈“捉迷藏”,让妈妈嗅到花香,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等,以此来表现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金色花》教学反思

《金色花》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读。先让学生自读,标记生字词,说话句式:我想知道课文句子(字词)的读音。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自选片段朗读,然后在班级展示。后齐读。第二板块:品。说话句式:我从课文句子读出了()。或我觉得()词语/句子用得好,好在()。学生能发现“笑嘻嘻”、“新叶”的“新”、“暗暗地”、“悄悄地”、“投在你所读的地方”、“落到地上”、“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等词语或句子的妙处。并且用换读法理解“沐浴”(洗澡)、“披”(穿)、“穿过”(走过)、“嗅”(闻)等词语。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摇摆”、“跳舞”、“突然”(删读)、“求”等词语。最后小结,表扬同学们能够用删读法、换读法,从动作、神态、语言,从形容词、动词,从口语、书面语等角度品味语言。整节课,学生真正做到了自读深入,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教师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在35班,个人展示后没有齐读,学生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课堂效果稍弱。

《金色花》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美的语言,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作品内容。

3、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课文清新优美的语言风格。

2、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受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玩过捉迷藏吗?为什么喜欢玩捉迷藏呀?

(玩过,捉迷藏可以躲起来,让别人想法设法的去找你,而你可以躲在暗处,偷偷观察别人,很有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诗《金色花》,让我们现在来集体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然后给课文标上段落序号,给生字词注音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告诉我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金色花》共有9段,讲述了一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金色花”,然后和母亲捉迷藏的故事。

生字词梳理:匿笑膝嗅祷告罗摩衍那

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场景,说说你的感受。

课文中描述了一个孩子编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孩子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

这样的场景给人以温馨和幸福的感觉,表现出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展现了动人的母爱和童真。

2、再次朗读,品味语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的有什么特点?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些语言表现出孩子的调皮天真,活泼可爱。

课文中母亲是怎样的形象?

清晨,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到小庭院做祷告。

祷告时主动和超自然的力量沟通来赞美、祈求、忏悔或者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愿望。祷告对象是神灵、亡灵等。表达方式是静默、言语或歌唱,仪式场合是礼拜。

阳光下的母亲,在金色花林荫丛中穿行,做祷告的样子仿佛如圣母一样,圣洁而美丽,全身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在母亲穿过金色花时,“我”要让妈妈嗅到我的花香。

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是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母亲读书的样子是安静、温柔的。此时,“我”要把自己小小的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虽然母亲不知道那金色花就是我,但是我要时时刻刻在母亲身边。

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黄昏到了,在树上躲了一天的我,和母亲玩了一天的捉迷藏的我,要突然出现在母亲的面前,落到地上,变成母亲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在朗读中体味文章中表现出的母子情。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表现出母亲的焦急、惊喜、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表现出“我”的撒娇、调皮和得意。

教师小结

《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而又顽皮淘气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一个儿童变成金色花与他的母亲“捉迷藏”,表现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品读这篇课文。首先我们来朗读一下课文,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节奏、重音、节奏,结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读出情感。

《金色花》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母爱,那么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有一首诗歌表达了深刻真挚的母爱,同学们知道是哪首诗吗?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同学抄在笔记本上,全班齐读一遍。)

二、分组朗读,小组竞赛。

课文中的“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调皮而又天性善良纯洁的。母亲是沉静虔诚,善良慈爱的。“我”调皮地要和母亲捉迷藏,而母亲也因为担忧而说:“你这个坏孩子”,反语中也蕴含着浓浓的母爱。作者用天真淘气之笔墨,营造了一幅充满趣味的生活画面。这首散文诗描绘的画面仿佛圣子与圣母,充满了母爱神圣的光辉。

现在让我们分小组进行朗读,看看哪一组读的最好,最有感情。每组举手超过四个人,就集体站起来,捧着书本朗读。

身体站直,手捧书本,开始朗读。《金色花》泰戈尔(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在旁边进行朗读指导)一边读一边要读出母子之间的真挚情感!

三、问题探究,理解课文。

1、“金色花”的寓意是什么?

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诞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就如母爱的光辉笼罩在孩子身上。美寓于花,花寓于美。用美好的花朵来衬托世间最美好的母子情。“我”想变成金色花,也是为了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2、如何理解《金色花》中孩子这一形象?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诞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为什么那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因为沐浴在母爱中。诗中得孩子跟妈妈三次捉迷藏,主要出于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天性;同时,他对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也见出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四、教师小结

孩子活泼可爱、调皮天真。母亲温和慈爱,善良宽容。当“我”变成金色花,我要将花的芬芳和美好献给母亲。当“我”消失不见时,母亲焦急、担心。《金色花》表现了母子之间纯洁、动人的爱。最后让我们集体背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再次感受伟大的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业布置

1、复习课文,回家后将《金色花》有感情地读给妈妈听,并记录你和妈妈的感受。

2、写一段送给妈妈的话,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金色花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在齐读、分角色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散文诗的优美、闲适、自然的语言,并尝试背诵课文。

2、让学生在品读重点语句中,深刻体会作家在散文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孩子的天真、纯洁的天性,和母子之间和谐、温馨的爱。

3、联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母亲寻找儿子的那一段文字,提升学生对母爱情感的进一步体悟。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精美的语言和蕴含其中的浓浓母爱深情。

2、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品味散文诗中的蕴含的情感,并联系生活情感经验,感悟无所不在的母爱深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故事导入法:讲述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麻雀》,一只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从猎狗的嘴巴中勇夺下自己的孩子。(故事略)。作者说,“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呀?(母爱)是啊,一只小小的麻雀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颂过崇高的母爱,大家印象中有没有关于母爱的“古诗”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很好,其实在我们东方,除了我们国家以外,还有许多古国在他们的文明中都歌颂过母爱的光辉,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瞧一瞧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如何来歌颂母爱的。

(板书:金色花,泰戈尔)

2、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习惯,让他们边听边想,用笔圈出重点的字词、语句)

明确:我是一个天真、可爱、调皮、活泼的孩子。

如:“假如我变成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体现了孩子的调皮,好动。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体现孩子天真、俏皮、撒娇,与妈妈捉迷藏,又懂得体谅妈妈的可爱形象。(注意“匿”的读音与字义。)

3、分析研讨

(1)为什么“我”要变成金色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分角色朗读:请男生读文中关于“我”的句子,女生读妈妈说的话。要求读出孩子的天真、调皮,妈妈的关心与担忧。并进行简要的点评。

A、明确前半个问题:金色花是圣树上所开的一种花,在印度非常受尊敬。“我”在这里变成一朵金色花,不仅仅是因为“好玩”,也不是为了和妈妈捉迷藏,而是也希望为妈妈做点什么事情。在妈妈时祷告嗅到香气,在午后看书时不伤眼睛。

B、明确后半个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是为了做好事不留名?还是为了回报母爱?……(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到各种丰富多彩的答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这篇散文诗讲述的是孩子变成金色花为母亲所做的几件事和表达的心情,有没有偏离母爱的主题呢?

(重在探讨孩子的行为与母爱的关系,从孩子的角度来表达母子之爱,孩子的快乐、天真、活泼,正是因为他沐浴在母爱之中,感受着浓浓的母爱关怀。)

A、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两句话,“孩子,你在哪里呀?”和“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重点朗读,请学生个别读,特别是“你这坏孩子”应该用怎样的口吻来读。教师指导读。

明确: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谈谈当孩子不见时母亲的心情和再见时的情感变化。

其实是母亲在一天见不到孩子的焦急心情,自然要嗔怪孩子,又惊又喜。(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自然容易理解)。

B、“我不告诉你,妈妈” 是孩子的得意又善意的谎言,要读出童真的孩子可爱撒娇的口吻。

(3)有感情地全班齐读,注意读出孩子天真、活泼、嬉戏又略带撒娇的口吻和母亲的焦急与关心,细细体会纯洁的母爱。

4、拓展阅读

请学生欣赏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第二部分“我与母亲”中的一个片段,感受母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全班阅读材料,简要介绍史铁生,了解写作的背景。

对比阅读,思考“我”为什么要躲着母亲?与《金色花》中我躲起来有什么不同点?感受两个孩子对母亲的不同体悟,一种是童真的交流,另一种是懊悔的表达。学会珍惜母爱,学会善于表达对母亲的爱。

5、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一谈,如果我是这个孩子,我会为母亲做些什么?

小结:这是一首散文诗,不同与我们所学过的诗歌和散文,它既有诗歌简洁含蓄的特点,同时又不囿于诗歌格式的限制,具有散文闲散优美的特点。让我们珍惜点滴的母爱,她就在我们的身边,请记得好好珍惜,细细体悟,千万不要到失去了再后悔莫及。

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 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出示课件: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

1、教师设问:同学们对诗人泰戈尔有哪些了解呢?请借助自己的资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学生互相交流。

3、课件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 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明确:

同学们对这首诗中 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明确:

同 学 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

6、学生分组朗读。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 主题。

1、过渡:同学们刚才朗读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

2、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

⑴“我”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来源:学,科,网Z,X,X,K]

⑶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3、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 读课文。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八、布置作业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学习收获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对于本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可能更多地只在母爱中沐浴,却很少有回报,所以要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悟到母爱的无私,并且意识到该将自己对母亲的爱转化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上。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首散文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美妙新奇,激发想象力和创作潜能。此外,散文诗形式学生可能不太熟悉,如果加强阅读与感悟引导,应该有不错的表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画面,读出形象,读出情感。

2、品味精彩语句,比较人教版与苏教版用语的差别,体会散文诗的语言。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读出画面,读出形象,读出情感。

【教学难点】 比读两个版本,体会散文诗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自主探究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完成“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1、解决生字词

嗅( xiù ) 闻(气味) 花瓣( bàn )

罗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资料助读:

(1)、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本质属于诗。它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练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们听的歌曲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我们还学过很多有关母爱的诗歌,比如孟郊的——(《游子吟》)(学生齐背)。这是我们中国人歌颂母爱的方式。今天,我们去印度,看看一位历经沧桑的中年人赞美母爱的特殊方式。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金色的国度,一个满栽金色花的世界,去感受一片深深母子情,欣赏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金色花》,让我们再进行一次爱的洗礼!

二、学习《金色花》

读一读(朗读伴奏:班得瑞《初雪》)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 篇九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

○思路综述

《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散文诗――《金色花》。

二、目标展示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嗅摩衍匿祷。词语:匿笑。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指导朗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学生小组之间举行朗读比赛。

3、表达个人感受: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都可,言之有理即可)

四、合作交流

教师导学: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请同学们品读这首散文诗,思考以下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先朗读,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五、探究学习

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妈妈脸上的表情吗?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六、创造性学习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2、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

3、请你模仿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诗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金色花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金色花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858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金色花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下载
金色花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