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9-23 19:20:4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精品多篇)

《行道树》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感受行道树的奉献精神,体会文章象征的写作手法。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行道树复杂的内心世界,领悟奉献者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想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做一个“实话实说”的访谈节目,我呢,就是“实话实说”的主持人,你们则是被邀请来的嘉宾或是观众。我想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2、我们今天的节目现场来了一群很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行道树,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行道树,哪位同学来把课文朗读一遍?(课件播放朗读的背景音乐。)

二、感知行道树的形象。

1、请以课文为依据,用行道树的口吻作一个自我介绍:我们是,的行道树,我们。

(提示:可以从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介绍。)

2、听了刚才行道树的自我表白,你认为哪一句最能打动人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见机落实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

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3、你认为文中最能概括行道树形象的是哪一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抓住“忧愁”和“快乐”这两个词重点理解这句话。

三、体会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行道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进入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的互动环节。

2、我们先进行一下角色调整。同桌的两名同学一人充当行道树,一人充当现场观众,现场观众的身份自定,也许你是来自树家族的任意一员,是行道树的近亲;也许你是来自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你还想对行道树有更深的了解吗?请与它进行心灵的对话。下面就请同桌两个同学开始对话,一问一答。问的同学在问之前先作个简单的身份介绍,如:大家好,我是来自黄山的一棵松树,我想请问行道树?

3、哪一座的同学愿意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的?

4、通过刚才的互动交流,我们的现场观众有哪些感悟?

5、行道树通过自身的经历想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可分解为: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你又如何理解这里的深沉呢?)

四、拓展延伸

1、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道树式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2、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五、总结

1、今天的“实话实说”节目让我们与行道树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我们深深体会到:正是这些行道树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让我们的天更蓝、风更柔、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丽的语句来表达对这些自然界或社会中的“行道树”们的感谢吧!

2、老师也写了一段话给行道树……

3、最后,让我们在《好大一棵树》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也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更多的行道树。

《行道树》教学设计 篇二

师:上课!

生:知识无边际,探索无穷尽,学法无限制,快乐无止境。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探讨一下中国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请看两幅图片。(屏幕显示两幅行道树图片)

师:行道树是指什么?

生(齐):道路两旁的树。

师:张晓风以散文成名,36岁就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著名作家余光中称她是第三代散文名家之一,那么普通的行道树怎么吸引住作者的视线了呢?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思索呢?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生A(男):朗读一部分。

师:好,声音响亮,发音标准,饱含感情,下面再请一位女同学。

生B(女):朗读到结束。

师:真让老师欣慰,可以说不分高下。

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习读,再加上刚才的朗读,谈一谈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生C:文章写行道树被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虽承受诸多痛苦,但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它觉得自己做的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师:仅仅是为了写树而写树吗?

生D:借行道树的自白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的崇高精神。

师:这种写法叫做?

生(齐):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师:谁能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

生E: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也唯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何谓神圣的事业?

生F:牺牲个人利益,满足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事业。

师:回答得多好。奉献者是伟大的、神圣的,又为什么说总是痛苦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生G: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生H:夜晚孤独、寂寞。

师:谁能将文中原句读一下。

生I: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生J: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师:既有身体上的,又有精神上的。谁还能再设想一下,除此之外,还会承受哪些痛苦?

生K:商家往它上面贴广告,钉钉子。

生L:树上的灯烧灼着它,车失事撞着它。

生M:有时为了道路的畅通或大地采光,被修剪、压枝,不能让它长得太茂盛。

师(笑):很有创见,也就是要听凭人的摆布。

这种痛苦是谁造成的?

生(齐):人。

师:能否改变。

生(齐):无法改变。

师:由于命运的安排,它离开了同伴,站在马路两旁,立在飞尘之中,这个它无法自己决定。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当你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应该怎么办?

生(齐):应勇敢战胜它。

师:勇敢地向命运发出挑战,像石缝间的生命,还有?

生(马上说):砖缝里的香瓜子。

生:县崖峭壁上的奇松、怪柏。

师:谁都渴望生长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人呵护、培养。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只能勇敢地面对它,进而去战胜它,你们知道哪些不在恶运面前低头,勇于自我挑战的人吗?

生N:海伦·凯勒。

生O:霍金。

生P:张海迪。

师:好,这些都是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也是拒绝平庸的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国家利益

生(齐):集体利益为重。

师: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主人,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以国家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这才是神圣的、崇高的事业。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和大家探讨一下,神圣的事业就是痛苦的,毫无幸福可言吗?

生Q:不是的,应该是既是痛苦、又是幸福的,看你追求什么,追求的是个人的享受,那么这种付出就认为是痛苦的;追求的是崇高的神圣的事业,那就觉得是幸福的。

师:回答得多么精彩。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生R:雪域高原的战士为保护边疆的安定,缺氧、吃不上新鲜蔬菜,文化生活单调……

生S: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

生T:抗洪前线的解放军。

师:他们永远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爱戴。

生U: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写一本《痛并快乐着》,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喜忧参半……为了国家的事业,神圣的事业,做出点个人牺牲也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你的境界非常崇高,体会得也非常深刻。生活中有许多像行道树一样虽饱受痛苦的煎熬,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默默地在奉献着,既然选择了,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应了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V(举手站起):老师,既然行道树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我们创造清馨,又怎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师: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好!谁来谈谈?

生W:因为城市的人们已习惯于污浊,对环境污染已麻木不仁了,虽然行道树在努力制造着新鲜的空气,但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改变不了大局,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师:这句和文中的哪句相照应?

生X:“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师:行道树愁的也是如此,它是在为人类而愁,替世界而愁,从这种意义来说,这更是一种可贵。

作者独具慧眼,将生活中如此普通的事物赋予了这么多美丽的内涵,给我们带来如此深刻的思索,下面来看我们手上的两篇短文,看一看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屏幕显示:《乞丐和露珠》《铺路石》)

生Y:它们和行道树一样都代表着生活中的普通人。

生Z:它们同样采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师:无论我们个体生命多么渺小、普通,我们都应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让人生过得有意义。

运用以上所学的知识,我们来做几道习题。

(屏幕显示)

分组研讨,把你们组内最精彩的展示出来,看哪一组完成的数量最多,质量最高。

1、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构成一组排比: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抹嫩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3、假设你是自然中的某一处景物:古桥、山泉、小溪……,你与游人互诉心声,你将会说什么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说得很好。

例:古桥说:“当我把人和车渡过彼岸,我在沉重中感受到快乐!”

(山泉、小溪……)说:______________

师:暂时落后的小组不要恢气,还有机会争夺冠军,请看

精彩夺魁:

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能否总结出一句精神格言或回想一句名人名言。

2、生活中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富有象征性的事物,你能列举出来吗?

生:阐述。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a:无论我们个体生命多么普通,都要在奉献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生b:学了一种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作业 :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短文。(150字左右)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值得我们去思索,我们要仔细观察、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

师: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奉献中更加绚丽多彩。

附:课外阅读

乞 丐 与 露 珠

一个乞丐很早上路了。当他把米袋从左手换右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

乞丐看了一会儿,把手掌递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将干什么呢?”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是操纵在别人手中。”

“你错了,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让它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我此生无悔了。”乞丐一下子停住了脚步。

铺 路 石

我是女娲补天时落下的一颗五彩石

我的伙伴自由地飞在天上

我孤独地躺在地上

那么多人从我身上踩过

那么多车从我身上碾过

我开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有一天

我忽然意识到

我的伙伴点缀着美丽的星空

我铺展着广袤的大地

这不都是在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吗?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和我的伙伴遥隔万里

诉说着衷肠

附:选题答案

1、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将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将为大地(夏日)撒下一片绿阴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将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将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2、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危难中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病床前的探望是一朵花,一次微小的施舍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

3、铺路石说:“当人和车从我身上碾过时,我在沉重中感到快乐。”

露珠说:“当我滋润了一个生命时,我在牺牲中感到幸福。”

玫瑰树根说:“当我滋养了美丽的花朵时,我在丑陋中感到自豪。”

行道树说:“当我为城市创造着清馨时,我在不被理解中感到生命的价值。”

教材简介: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之一——《行道树》

《行道树》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在朗读中学会抓住文眼,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3、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在朗读中学会抓住文眼,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学法指导:

这是两篇散文,散文的学习宜采用朗读的方法——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主旨,在朗读中体味文本的语言,在朗读中了解文章的写法。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行道树》)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抓住文眼,感受行道树所象征的奉献者形象,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前热身

1、请给下列加点的生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落()烟cōng()点zhuì()繁急管()

()牙yín()冉()贪lán()污浊()

2、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

(1)、课文是用第几人称写成的?

(2)、课文通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内容与主题的?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交流预习1

(二)、听读或朗读课文,并交流预习2

(三)、悟读,理解内容

1、通过朗读,你感悟到了什么?请你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是一列的行道树,我是从课文的

看出来的。

2、通过理解,你认为行道树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3、请你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疑读,品味语言

这篇课文虽短,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难于理解。请你从文中找出这些难于理解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探讨。

(四)、拓展阅读

行道树

陈润曦

初中时学过张晓风的《行道树》。

没想到这时会想起它,因为它的渺小。

我们学校大门外的两旁都是树。很是茂盛。这些树一直贯穿地包围着整个科技园。不知不觉便形成了科技园里一道特殊的风景。

我不敢说它们给我带来了什么东西,但我却总是感受到了它们用力的呼吸,即使它们不曾引起人的注意。

第一次感受它们的存在,是在领通知书的那天。天气格外炎热,仿佛太阳只管它不顾死活地放射性“大笑”,把所有的“笑声”散发出来似的。于是,人们变得黝黑。于是,人们变得浮躁。于是,人们懒得不想睁开眼睛……

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懒懒散散,惟有树,努力地张开它们的“三头六臂”,努力地与太阳比着“胸怀”的宽广。只是,终究是比不过的。

但是,即便如此,因为有了树的伟大,才能渗析出太阳的斑斑点点,不能不说,在这个时候,人们应该多么感谢它。

我总是坐在窗边。我也喜欢窗打开后,蹿进来的新鲜的气息。即使夹杂着许许多多城市中的尘土,但始终不能拂灭那新生嫩芽的生机,高大树木的凉意……这些,总在炎热夏天的午后,为你的心灵带来一次洗礼。

灯火霓虹的城市,改不了的喧嚣,换不了的颜面。只有那些树让你感受到了时间在变,季节在变,虽然很不明显。但即使是嗅觉不灵敏的我也能从中嗅出点什么。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树,路灯会不会孤独;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树,人们会不会感到缺少了什么。

我只知道虽然这些树都在,但谁也没有很细心地每天观察它们。它们只是城市的陪衬,可有可无。但它们真的消失的时候,你才觉得生命中真的缺少了、失去了什么。

是的,这人来人往的城市,总是有些东西在用力地呼吸着,比如行道树。这些东西在默默地创造着属于它们自己的奇迹。

第二课时(《第一次真好》)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文中事件的概括,了解详略得当的写法。

3、结合自身的经历,感悟并学会珍惜人生“第一次”的体验。

一、课前热身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柚子树()硕大()shà时间()zǐ妹()

玲珑剔透()()()fū小鸟()雏形()

2、默读课文,思考:

⑴、全文一共记叙了哪些“第一次”?

⑵、作者对“第一次”有怎样的感受?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检查交流预习1

(二)、自由读课文后,交流预习2

(三)、仔细读课文,并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第一次”,请简要概括。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3、请试着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四)、赏析读课文,回答:

1、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2、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五)、体验读课文,想一想:

1、作者既然说“第一次真好”,为什么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不矛盾吗?

2、既然第一次真好,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尝试?试举例说明。

3、请讲述你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

4、学完了本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思考一下:此刻,你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愿同学们努力去尝试给我们生命中带来宝贵经验的有益的第一次,开拓暂新的生活领域,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行道树》教案 篇四

一、教材来源

《行道树》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

二、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描绘了以制造清新,献出浓阴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树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本文还通过行道树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类的无知行为对比,表现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人生哲理。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炼。精辟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教学时应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联系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是七至九年级这一学段的起始阶段。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期盼,但又住住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表现在语文学科,就是只满足于对字词句的理解,而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认识不足。因此要借助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组织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从事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再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本文应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有感情朗读全文,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研究的习惯,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的情感,知道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学习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其中朗读、体味、领悟是学习的重点,理解无私奉献者形象是学习的难点。

五、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1、教法设计

①情景创设法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把握与学生知识水平和情感的贴近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

②朗读感悟法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过学生默读、朗读、赏读、品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启迪。

③对话互动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中心,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建构文本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学法指导

①圈点批注法通过画一画、勾一勾、圈一圈、注一注,养成读书就动脑动笔的习惯。

②探究阅读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提出疑问,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设置情景:炎炎夏日,当你走在光秃秃的道路上你的感觉是什么?烈日当头,当你走在城市的水泥路面上时,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呢?

2、多媒体显示行道树,学生用优美的词语形容,揭示课题。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初步感知行道树的作用,形成与文章感情相一致的价值倾向;同时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课前预习对照导语,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词典正音释义。运用文中优美词语,写一段表意完整的话,课堂交流。

2、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写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谈整体感受。

[引导学生逐步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片段练习,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明确学习方向。并让学生逐步养成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三)赏读课文,感悟情感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喜欢的句子和语段并在旁写上感受。

2、学生朗读喜欢的句子和语段(朗读时要说出欣赏的理由)其间可用学生赛读,师生赛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发音、停顿、语速、语调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朗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要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如喜欢的方式,擅长的方式,独特的。方式等)表达出对朗读内容个性化的反应。叶圣陶曾说:“就是好好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本文文质优美,篇幅短小,适于朗读。学生朗读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www.haoword.com)体验和理解。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自由提问(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问题,中间可启发学生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并理解它,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文章表达方法的思索)

2、找学生代表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堕落”一词应如何理解?

②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③、“忧愁”和“快乐”是否矛盾?为什么?

④、“神圣”、“痛苦”和“深沉”的含义是什么?⑤文章运用了几处对比?有何作用?然后学生分组讨论。

3、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纸条的形式交给老师,再在全班集体讨论。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目标。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主动的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长短的思索,有了困惑而没法解决它,到讨论时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叶圣陶语)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1、学生扮演“行道树”、“记者”和“主持人”,由“记者”采访“行道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2、由树到人你觉得本文

只是在写树吗?你是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举出例子来说明?(播放徐本禹、雷锋资料,帮助理解)

3、设计广告词和标语设计一到两句广告词和标语,来表现行道树的内存形象和崇高精神。(学生设计时播放音乐《好大一棵树》)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将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引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中去。“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

(六)、归纳小结,升华情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自行小结,可从方法、知识、情感等方面谈)

2、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结束本文的教学:我们是社会的一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奉献中大放异彩。

[让学生谈学习收获,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整理小结的习惯,通过充满激情的语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升华情感。让学生做一名行动者,自觉投入到无私奉献者的行列中去。

(七)附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

1、时间安排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赏读课文,感悟情感(10分钟)———————品读课文,合作探究(14分钟)———————实践活动,拓展延伸(10分钟)—————————归纳小结,升华情感(3分钟)

2、板书设计

《行道树》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管”等词语;体悟文章的深刻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学重点:

见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

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对话形式,读读、讲讲、议议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漫步在街头,会看到街道两旁种着许多树,我们叫它“行道树”,它是我们熟悉的朋友。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行道树。(简评学生的发言)从同学的介绍中,我们对行道树有所了解。但行道树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呢?大家想不想听听它的心理话呢?好,下面让我们跟着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一起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倾听它的诉说。

二、明确课题及简介作者。略

三、认读字词: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堕落 点缀 贪婪 冉冉 红灯酒绿 繁弦急管

四、倾听行道树的心理话,走进行道树的内心深处

(一)、学生朗读课文。(自荐读课文)然后其他学生点评。注意语音、语调、语速。

(二)、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行道树是什么样的一棵树。(以课文内容为依据)

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说的多,角度不同。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三)、品味语句。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总而言之,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它们为神圣的`事业,为人们的幸福,承受着牺牲。他们有所经历,有所磨难,有所付出,最终,有所获得。这些获得就是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体验。正是由于这些东西沉淀在了行道树的心中,深深地印在了它们的头脑中,所以它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思考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有深度,更有远见。

五、诉说我们的心理话,反思我们的言行

听了行道树的心声,我们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它说。完成下面练习:

(一)、以山中的树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二)、以人类一员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句式:行道树,我要对你说……

(先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同桌位之间交流,准备在班上发言)

六、拓展联想。

本文其实借行道树赞扬一种人,赞颂一种精神。想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像行道树。说说你对他们的印象。

七、作业。

结合课本P35的两则资料,写一篇读后随笔。

行道树 篇六

行道树,一个特殊而又普通的名字。它栽在人行道两旁,因此而得名。

行道树平凡却又伟大。人们总认为行道树不过是路边的装饰罢了,但其实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行道树不愿为我们分担一定的痛苦,路上的汽车那尖锐的喇叭声,对我们耳朵的影响将会非常大。如果行道树不甘于让它的孩子们替我们挡去浮尘,我们奔波在城市的飞尘中,皮肤上必定会有厚厚的灰。如果行道树不默默地为我们工作,清晨打开窗儿,我们将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尽管这样,人们却无情地砍掉行道树的枝干,无情地撇下行道树的树枝,无情的摘掉行道树的树叶。

但是行道树默默承受痛苦,依旧无怨无悔的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105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精品多篇)下载
《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