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素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

发布时间:2023-10-31 23:20:1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素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素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

素描教案 篇一

素描教案

(动画专业第一学期)第一章 结构素描 授课时数:24 理论讲授:2 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几何形体、静物的研究和写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构成原理、透视变化和光线在物体表面散布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能运用线条和明暗调子较准确地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明暗、空间等关系。

教学重点:、素描的概念、素描艺术发展概况。

2、几何形体研究和学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

1、透视关系、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2、静物结构与组合关系,以及构图的基本规律。

3、线条的表现和明暗色调的处理手法。

4、正确的观察方法的培养,正确的作画方法步骤的训练。

5、物体结构的分析、理解和组合。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与逐一辅导。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素描被看作是进入美术大门的必经之路,因为这一训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艺术的全部基础领域。因为几何体的构成是万物复杂形体的基本元素,因此素描教学安排往往从几何石膏形体入手。石膏几何体所具有的色调单一,静止不动的特点,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研究形体,因此石膏几何体写生训练成为众多艺术院校的必修课。

我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主要强调的是快速表现效果,而往往会忽视线结构素描训练。进入大学动画专业,我们应学会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物体的结构特征,对物体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体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规律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有序的组织画面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规律的掌握。

其重点是使学生明白透视关系的基本规律,教学上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对比和描摹加以理解,理解物体的线与线、面与面、体与体之间的关系,从而锻炼观察物体的准确性、敏锐性。

* 透视有关名词:

中视线:自瞳孔发出的无数视线中,与瞳孔平面垂直的一条视线,叫做中视线。心点: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之点为心点。视平线:自心点作水平线即视平线。视平线也代表作画者眼睛位置的高低在画面上的反映。

* 透视的基本规律

1、近大远小:凡大小相同的物体,距离近者看起来越大,反之越小。

2、垂直大平行小:同大的平面或等长的直线,若与视平线接近垂直,看起来较大;若与视平线接近平行,则看起来较小。

3、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常见的几种透视:

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及两点透视

2、合理的结构分析。

物体是通过各种体块的组合关系构成的,在素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的体块方面去认识的,在结构上去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和准确性。

3、有序地组织画面。

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

素描训练的第一步往往是从静物写生人手,通过这一训练可以使我们对周围现实中一切形体的多样性有所了解。素描画表现物体有空间,形体,体积,结构,光影等内容。第一节

石膏体结构素描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造型个性、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重点:物体的形状个性、结构、透视 难点:物体的分面、透视 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结构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或也可适当参插一些明暗关系,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

为什么结构素描舍弃光影变化的刻画,而刻意强调物象本质的结构特征呢?这是由它的训练目的决定的。我们知道,绘画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训练正确的观察能力和在平面上描绘立体形象的能力,用艺术语言再现物体的形象为目的。而结构素描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如画一个产品时,首先要对该产品进行全方位观察,甚至把它拆开来研究,这样就会对该产品有一个立体的空间概念。只有对所有的面进行观察,才能理解其结构,从而能够达到离开具体物象,从各种设想角度去描绘和把握对象或者进行重新的设计组合。这就是结构素描的训练目的。这种学习过程,不受光影变化的影响,只与结构特征有关。因此结构素描学习干脆舍弃光影因素,强调本质结构特征,更能表达其设计辅助功能。就结构素描训练的本质来说,仍然是为了提高美术造型能力,达到不仅能熟练地写生,而且能把设计师创造思维过程中形成的形象用结构素描方式表达出来。

结构素描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准确的描绘能力,结构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眼(观察)、心(理解)、手(表现)的协调能力,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能力。逐步掌握准确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方法,对自己的设计构想设计意象进行直观的形象表达。这种训练在表现手段上与明暗素描训练有较大的区别。而对形体、透视、比例等要求则与明暗素描差不多。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的画法:

1、观察对象,在画面上定好构图形式:三角形。

2、定出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此来检查物体的形体和透视准确性。

3、保留起稿时的线条,作为辅助线,逐步地画出物体的形体起伏变化。

4、用粗线条来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注意线条的虚实变化。画面主要的地方,可画得实一点,次要的地方可画得虚一点。

5、反复地用线表现你的形体,直到近似为止,注意线条在空间上比较,以加强空间感。

6、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 作业布置:

1、石膏几何体组合写生

4开纸

4课时一张

一周3张 作业要求:

1、透视准确,构图合理

2、能用线条表现出物体的虚实与空间关系

3、对物体内部结构分析透彻,表现准确 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从整体观察与掌握物体的造型、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重点:物体的各部位的形状、比例、结构与透视 难点:物体的形体归纳、分面、透视 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两至三张的静物结构素描优秀作品欣赏(指点学生欣赏)

二、分阶段教学:

1.物体造形阶段

用长线、直线构图,用水平线、垂直线比较,画出物体形状大小,物体也有它自身的性格,需留意它们的不同形状并要求用直线画出物体的外轮廓线。

通过直线的对比,理解形体的比例。

2.物体的结构透视阶段:理解形体的体积、结构等因素。a.方体和球的透视

b.在面与面的转接上要有交代,一般是在转接的地方分面。

c.根据物体的结构透视线分面,随着透视结构线的旋转,透视面积逐渐变窄。3.在明暗交界线加强分面的透视转接 4.局部深入阶段(难点)

抓住主体局部深入,先从前面物体分面,越前面的物体,分面越详细(前实后虚,从而推出画面的空间感)

5.根据画面反复调整前面阶段1、2、3、4点,要明确前实后虚。作业布置:

1、以静物为主的组合写生

对开纸

12课时1张

1周1张 作业要求:

1、透视准确,构图合理,比例正确

2、能用线条表现出物体的虚实与空间关系

3、对物体内部结构分析透彻,表现准 第三节

人物头部结构素描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人物的基本解剖特征、理解人物头部的结构和基本透视。重点:物体的形状个性、结构、透视 难点:物体的分面、透视

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头像的写生与默写,都离不开对结构的表达。对于结构的理解,可以简略地分为几何结构和解剖结构。这里的解剖结构以科学化和客观的医学解剖为根据,但由于研究的对象、目的的差异性,艺用解剖结构需要以一种概括性的,可由绘画工具直接表达的几何结构来表现。因此,几何结构和解剖结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面对一个活生生的模特作画时,模特往往传达了很多信息给作画者,这些信息因素中有许多因素干扰了作画者对模特的结构分析和表达。因此,从理论入手不失为走出第一步的好方法。在作画的开始,先从头部的基本体块入手,可以帮助作画者建立基本的空间和体积意识。

一、头部的基本体块有许多教材都指出把头部先概括成为一个椭圆球形,这种概括方法在对于表现整个人体的动态而言,有很大的优势,且方便快捷。但是在头像的写生与默写中,以椭圆球形来理解头部的外形结构就显得过于简单了,而且由于球状体块在形体结构位置的表达上较之方形体块而言,表现上有一定难度。在这里头部的基本体块主要用方形体块表达,有助于初学者找到更加准确的比例位置。

二、头骨的基本形状特征决定了头部的基本形块并不适合于任何一个几何形,而是由二部分或更多部分组成。头部的上半部和后半部大致可以理解为球状体块,而面部正、侧、底面则可以理解为方块形。这样,头部的基本体块就可理解为由球体和方块形二部分构成了。

三、仅仅只是分为球形和方块形二部分还是不足以表达头部的具体特征。相对于球状体块而言,在观察对象的时候,作画者用更多时间来刻划和表达的面部的方形体块,所以有必要在方形体块上作进一步划分。首先,在面部方形体块上纵向三分之一的地方,分出额头的一个方形体块,接着,排除掉鼻子的体积,把颧骨的体块以长方形状概括,放在面部方形体块上纵向二分之一略略向下的地方;然后,嘴部的基本体块放在面部方形体块上纵向向下三分之一处,以圆柱体或扁球形来概括;最后,从后脑部球状体块的下边缘为长边的起点,向下颏尖连接,构成一个梯状的方形体块。这时,嘴部的柱状体块以上下穿插的形式存在于代表颧骨的扁长方形体块和代表下颌骨的梯形体块中间,这样,人物的头部基本体块就建立了。代表额部的方形体块•代表颧骨的扁长方形体块•代表嘴部及上颌骨下部的圆柱形体块•代表下颌骨的梯形体块•代表颅骨的球形体块

学习中的难点:

1、二大体块的抽象表达以及二大体块的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五大体块的具体位置,起始点的理论依据。五大体块的各个块面的大小以及朝向;每个块面所对应的基本结构名称。

二、以下是头部骨骼的正面和正侧面的解剖图示,在图示中所标记的每个骨点、骨线、骨面都必须了解清楚,这样才能画出具有强烈结构感的画面。这些肌肉群组的纤维组织是很薄且不明显的,这是为了艺用学习而特制的图示。

业: 12课时,1张2开,要

求: 造型准确,构图合理,用线表现头像的空间感与质感,画面统一,解剖结构与透视准确。

第二章

明暗素描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光影效果、理解物体结构和基本透视。重点:物体光影的表现与质感表现 难点:对画面的整体把握,避免“灰”、“花”、“脏”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素描的观察方法

1、形体观察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形态、质地、重量及空间。但我们通过观察、概括,可以发现他们不外乎都是由方形和圆形组成的。所以在观察任何物体时,都必须把它概括成最简单的基本形。通过透视规律后,就可以用这些简单的基本形把十分复杂的形体表现出来。在形体观察阶段,学生对物体的形基本都能做到归纳概括。

2、形体结构

物体都有自己的外形和内部构造,在写生中不能只注意外形的变化,在素描训练中,强调结构十分重要。在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内部结构关系是不会变化的,无论环境光线如何变化,都只能引起明暗色调的变化,其本身的结构并不会因为环境光线的因素而有所改变。因此只有熟悉理解了写生对象的形体和结构关系才能准确地塑造物体。

在进行全因素素描前有必要作一两幅结构素描练习。

3、形体比例

写生过程中,必须强调比例关系的准确。要做到比例关系的准确性,就必须在观察阶段就要整体观察、整体比较、整体表现,切不可局部观察和绘画。

确定比例关系的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先确定大的全局比例关系,如最高最低,最左最右,在图中的位置最大物体中间的最小物体等,然后再确定从大到小的局部的比例关系。其中的局部比例关系一定 要服从整体的比例关系,要不断在画面上下左右,利用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和虚的辅助线反复比较,以检查比例的准确性。

4、形体与明暗

形体造型准确后,明暗光影就是素描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了。由于物体质地所吸收和反射光的强弱有所差别,就形成了明暗光影的不同。另外光照的角度和强弱也使得物体的明暗层次更加丰富和复杂。

大多数学生都对“三大面”“五大调子”有所了解,但在运用到写生过程中,却常常表现得不够充分。

所谓三大面指的是;亮面、灰面和暗面;五大调子则是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及投影。

在写生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灰面的层次表现得不够丰富,使画面仅仅区别了亮面和暗面,没有表现出亮灰、暗灰、环境以及反光对物体复杂的影响。另一种是灰面过多,而亮面、暗面区分不明确,使得整幅画缺少重点强调的部分,都很平均,也就是所说的“画灰”了。

因此,作画中必须反复比较亮部、暗部以及其它中间层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强调差别时又要注意画面整体性。

另外,还有少数学生杜宇明暗交界线和投影还有些问题。明暗交界线是区分出亮面和暗面的一个交界的线形,它一般沿着物体造型结构的走势出现在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而不是自身形成的不与物体造型相干的部分。

投影一般是字铺大调子是和物体的暗面一同铺的,投影的形状也是依据物体造型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投影月靠近物体的部分越黑,反之越远越亮。

5、质感、亮感与空间感

控制准确的明暗反差和掌握表现方法及灵活的笔法对表现物体的质感、亮感十分重要。一般,光滑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大,毛糙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小,光滑的物体受环境和反光的影响明显,毛糙的物体受固有色的影响,明暗反差弱。软物体用笔轻松,坚硬物体用笔肯定。

在表现空间感方面,要首先确定画面的主体。从而作画时心里清楚哪些要画得清楚、强烈、具体,哪些要模糊简略。一般情况下,前面的物体清楚,后面的物体模糊,强光下明暗对比强,弱光下明暗对比弱,对比强就往前突出,对比弱就往后退。

可概括为:亮面实,暗面虚,前面实,后面虚,中间实,边上虚,主体实,背面虚 明暗素描是通过光与影在物体上的变化,体现对象丰富的明暗层次。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明暗素描适宜于立体地表现光线照射下物象的形体结构、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间距离感等等,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有较强的直觉效果。在早期的绘画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种手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这种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学法则。这时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研究实践把前人的经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初学者在开始学习时,最好采用灯光下的几何体来练习,它能帮助你认识物体在光源下的明暗变化;接着再结合静物进行练习,进一步了解光源在复杂形体的明暗变化,以更深一步了解和掌握光源的变化及对象所表现的立体感、质感、明暗、空间关系等。在调子素描的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的照射产生明暗调子,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2、明暗变化的节奏规律。

在作画过程中我们知道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画面深入的过程中,应该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有节奏的渐变规律,也就是说物体最亮、最暗只有一处,其他是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明暗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调整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表现物体的质感。质感是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通过线条有序地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表现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

2、加强对比效果。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明暗的黑白、强弱,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强力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冲击力。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进行艺术处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对物体感受。

业: 12课时,1张2开,要

求: 造型准确,构图合理,可表现空间感与质感,画面统一,光影效果明确。

第二章

着衣人物半身像写生 授课时数:36 教学目的和任务:

选择在外形上比较容易显现内在特点的对象,摆时注意使动态和手势都尽可能表现出对象的具体特征。

注意对象由于种族遗传、生活经历、年龄、性别等的差异而表现出各自的外貌特征;注意通过对象的言行、动势、表情等探索对象的思想情感,进而生动地表现出具体人物的形象。

强调衣褶的研究,掌握衣褶的造型规律。衣褶要表现出内在人体结构和织物的质地、色调。

注意画面的构图处理,使其能正确地表现出对象的特性和适应人们欣赏的心理特点。在准确地表现对象的基础上,可以探索不同的表现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物半身像写生的构图特点。

2、作为肖像画的一般要求,人物上半身体态的生动自然与脸部、手部的传神刻画。

3、色调、明暗层次、边缘线、体面透视与空间感的关系。

4、艺术的概括手段和各种表现手法、风格的分析。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人物头像、胸像、半身像及全身人像素描均属于人物肖像素描的范畴。表现人物的头、颈及胸部形象的素描一般称为胸像素描,表现头、颈、躯干、双臂及手等形象的素描一般称为半身像素描。胸像素描往往呈现较庄严的色彩,半身像素描则更富有生活气息、情节性和亲切感。半身像写生要求通过对头像形象、手势、体态特征及其服饰的刻画,形神兼备地表现人物的形象、身份、性格和体魄美感。

为了画好人物半身像素描,应当充分利用在人物动态及形象速写中取得的对人物动态及形象的感性认识和作画经验,特别要注意运用从人物形象整体特征出发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对形象的分析和理解,更深入、更本质地认识形象特征,感受和体会形象的内在和外在美,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步骤以保证素描的成功。经过一系列素描写生的实践锻炼后,应提倡独立思考,学会主动地提出问题并解决有关艺术表现方面的问题。

一、半身像素描的动态设计

半身像素描着重表现的是人物形象,最好在生活中选择形象和服装特点鲜明的人物做模特儿。模特儿上半身应体态明确、自然而优美。在开始训练的阶段,模特儿服装不要过于宽大肥厚,以使其人体形象和结构造型较为鲜明。头和手的位置要安排得当,使形象突出,便于深入刻画和生动构图。在训练的后期阶段,可根据人物特点,设计一定的情节如弹琴、描花瓶、打毛衣等,根据情节的需要还可安排一定的背景和环境。

在半身像素描的练习中,人物的动态、手势及服装样式尽量不要重复,以增加新鲜感。

二、光线设计

光线的设计要以突出人物面部五官和手的形象为原则。在此前提下,可根据人物特征和训练的需要设计平光、平光加逆光、顶光、侧光等不同效果。总之,要有所变化而不可干篇一律。

三、画前准备

准备好铅笔或炭笔和半开素描纸。画前要认真观察形象,领会形象的特征,包括头部五官特点、半身动态特征以及由此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气质、体格和服装特点等,尽量做到意在笔先,心中有数。半身像素描不同于头像素描,它要充分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形体动态、服装特点等。在全面观察形象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作画角度,思考画面构图和表现方法。

四、构图

构图的起码要求是把头、颈、上半身直到手的形象都完整地画出来。在这个前提下,恰当地安排画面,使视觉舒服而富于美感,这样的构图才是成功的。半身像素描的构图比头像素描要复杂一些,想画出理想的构图较为困难。如果把握不大,最好先用另外一张小纸设计草图,推敲其构图形式和效果,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在正式的画纸上下笔构图。如果缺乏构图意识就盲目地下笔画轮廓,就可能顾此失彼,或构图不美,或无法把上半身形象完整地画在画面之中。这样势必要出现反复,既浪费时间又影响作画情绪。

五、打轮廓的方法

打轮廓的主要目的是画准半身像的大体轮廓,同时落实预想的构图,二者必须兼顾。较稳妥的方法是:按照自己对构图的设想,首先确定处于最上方的头顶轮廓的最上一点在画面中的位置,然后确定处于最下方的某只手的轮廓的最下一点在画面中的位置,再相继确定处于最左、最右的一点,即约出半身像的大体形象和构图形式。这个工作完成之后,应退远认真观察和分析这些点的比例位置及或垂直或侧斜的关系是否正确。如果这些点的位置定得不准,其构图是不舒服的,应下功夫进行调整。

在各主要端点位置及大体构图确定之后,应首先在最上和最下一点之间确定头部下颌点的位置,然后以头长为标准比例相继确定头的宽度及两肩、两肘、两腕等要点的透视位置及比例关系,再相继画出头部、手部及上半身体态的内外轮廓线。

在半身像素描中,上半身的身体造型往往被衣服遮盖,因此,确定肩、肘、衣袖、衣领、胸等轮廓时,要注意观察和理解衣服和人体造型的关系。如果只凭直觉盲目地画,就可能出现错误,例如,错把衣袖的某些皱纹当成肘关节的转折处,造成上下臂比例失调,还有衣袖的轮廓与手、手腕的轮廓矛盾,衣领和脖子的轮廓相矛盾等等。

在画半身像大体轮廓时,应着重寻找各主要转折点、端点的位置,以点带线。这样做一是可以保持头脑的清醒,二是发现错误便于修改。

半身像素描的刻画重点是头部和手部形象,打轮廓的重点也是如此。头部形象的打轮廓方法和要点与头像素描相同。

为了画好手的形象,应该从认识手的一般造型特征和运动规律入手。手的形象由手腕、手掌和五指组成。手腕是个非常灵活的关节,手的动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腕的运动。手腕的造型受桡骨和尺骨下端形象的影响较大。手的形象和动态又与手掌和手指各关节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要画准手的形象和动态必须从大处着眼,确定手腕、手掌的基本造型,然后确定手指各关节的位置,包括各手指端点、各中间关节的位置和体现的联线趋势,最后再画出各个手指的具体形象轮廓。

应当注意,不少人在画手的形象时往往忽略手腕的存在和形象,把手掌直接和手臂联在一起画;有的在画手指时不顾五指造型的联系孤立地画出,往往把五指画得一样粗细或一样长短,甚至把手指的数目画错。

手的造型除了有其共性特点外,还鲜明、集中地体现着不同人物的性别、年龄、经历和身份等个性特点,记录着历史和生活印记,呈现着不同的表情和美感。手的形象和手势素有人的第二表情之称,应当认真观察和表现。

六、深入刻画的方法及要领

1、刻画重点 半身像素描的刻画重点是人物的头部和手的形象。头像的刻画同于头像素描。手部形象的刻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手部的色调深浅虚实要注意和头部形象的色调进行比较,不要过深、过浅、过实或过虚。

②表现手法应和头像的画法一致。如果头部体面形象十分清楚,手的体面造型也应画得较

清楚;如果头部形象画得较概括,手部形象则也应画得较概括。

③注意体现手部和头部的正确透视和空间关系。

④从整体效果看,头部形象应最为突出,手部形象次之,而不应相反。

2、服装的刻画

半身像素描对服装的刻画,目的主要是表现人的着衣形象,因此,无论其衣服的式样和质地如何,都应通过服装的刻画体现出内部躯体的实体感,并符合人体结构的起伏特征。在深入刻画的过程中,衣服及衣纹形象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我们对衣服及衣纹形象进行概括和提炼,避免盲目地照抄所有细节。为了进行有效的概括和提炼,在观察衣服形象时,要注意分清哪些是必然性特点,哪些属于偶然性的现象。对必然性特点要进行适当的强调和准确地表现,对某些偶然性的琐碎细节可忽略、减弱或进行概括表现。

①必然性特点

衣服形象本质地体现着人体结构特征的方面属于必然性特点。一般说来,衣服被人体支起,处于紧张状态的点、线、面,属于必然性特点,如人的双肩部位、上臂弯曲的肘部、妇女乳房对衣服的支起等处的衣服形象呈现必然性特点。若把这些部位的衣服起伏、转折形象画错,就会直接影响人物的本质造型和动态特征。对这些部位的点、线、面造型特征应认真观察和刻画,不可有丝毫的放松。相反,衣服远离人体呈松弛状态的形象,则呈现某种偶然性,除其线条美感可能有一定的表现意义之外,对塑造人体形象不具有严格的意义。对这部分衣服形象的表现,应适当放松,不要过于拘谨和细密。

②衣纹

衣纹的产生除受人体形象的制约外,还受其本身式样和质料等因素的影响。刻画衣纹的目的,一是表现人体形象,二是表现衣服的美感,三是在整体素描效果中体现一定的疏密节奏。因此,在表现众多的衣纹形象时,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取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分清哪些是体现人体造型的必然性衣纹,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偶然性衣纹,从而有所强调、概括和取舍。不过,也应当认识到,即使是属于必然性的某些衣纹,也存在偶然性因素。如在肘部关节内侧是必然要出现衣纹的,尤其是较薄的衣服的衣纹往往鲜明地体现着上臂和下臂的形体形象,衣纹的走向往往呈“之”字弧形,主要衣纹指向肘端,这些是其必然性;但其具体细节可能随时变更,又

体现着某种偶然性。在刻画它们时,应进行选择,只要抓住其基本特点,画出来舒服、合理、生动就可以了,没必要一丝不苟地追求与客观形象的完全一致。

③衣服式样对人物形象的身分、气质有很强的渲染作用,但对衣服式样,包括可能存在的花纹图案、装饰物等细节的表现不要过于突出,否则会使头部和手的形象相对减弱,使半身像素描失去应有的重点和中心。

七、表现方法 为了提高作画效率,画出主要形象,常见的表现方法是轮廓线造型和明暗色调相结合的手法。

另一种表现方法是不出现任何一条明显线条的全因素素描画法。半身像素描与其他素描一样应坚持有感而发,对不同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大胆的尝试。

作业安排:

第一个作业:男子半身像写生

第二个作业:女子半身像写生

作业检查:

1、人物在画面上的位置是否稳妥,构图是否均衡并留有一定余地;

2、是否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比例动态、结构体积和色调空间;是否正确地表现了手和衣褶的结构;在深入刻画的同时是否仍保持与整体的统一;

3、检查对象是否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画面上是否既有大的效果又有丰富的细部,刻画人物是否初步到底形神兼备的地步。

课堂答疑记录 全因素素描

问:为什么画出了投影的效果,画面仍然没有光影的效果,并且显得有些灰与脏? 答:画光影素描并不是把投影效果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并且各物体表面上的明暗面的对比更应该强烈一些,光感在自然光状态和灯光状态是不同的。自然光下物体个部分对比,具有非常丰富的灰度层次。而灯光下的物体,因光线集中照射,其两面与暗面的色调拉得很开,两面较亮,而背光面则显得很暗,中间过度的会面很少。所以,在画光影时,因为一方面观察不整齐,看见哪黑就画哪,没有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与归纳,使物体花了。应该是找到物体的亮暗面分界线,将明暗区分开,才能表现出光影;另一方面是由于归纳地不够,看见一些灰面就画,使其过度面的灰过多了,就削弱了光影的效果。

问:玻璃的质感应该怎样表现?玻璃的投影应该怎样画?

答:玻璃是透明的,所以,在画出玻璃的基本造型后,可先从背景的物体开始画起。但在画时随时要注意透过玻璃所产生的亮暗面的对比。在刻画玻璃时,要注意因而它是光滑的,所以高光很明显,而暗部在对比之下显得较暗,因此黑白对比越强,其高光也就越亮越明显。另外玻璃的构造是杯底较厚,而杯口部或薄或厚都有些厚度,而厚度中又由于光在玻璃中产生的折射而产生很多小的黑白对比。象这一部分就要用稍硬一点的铅笔进行深入的刻画将厚度表现出来。

问:石膏头佛像以前没有划过,应该如何入手开始刻画?

答:佛头即为经过艺术加工处理过的人物头像,人物的头部。我们首先将其理解为一个长方体,面部为正面,头顶为顶面,下巴为底面。其中最突出的是顶结点,额结点,眉弓,颧骨,下颌骨。眼睛是球体,眼轮匝肌与口轮匝肌都为半圆球状。另外,因为将它神化了,所以鼻梁处理成有一定宽度的挺直的鼻梁,嘴巴被处理为花生嘴,即上下唇较厚,嘴唇轮廓丰满清晰。作为人像写生,三庭五眼也是要注意的。要强调的是,鼻翼宽度为两眼角垂直线宽,嘴宽为两瞳孔垂直线宽,耳的位置在脸轮廓,眼与鼻底之间。

帽子与头发也要从整体观察,帽子是随着头部的结构转的,头发也是有厚度的,不要从一小撮一小撮开始画,而要分成前后面和厚度。

表现光影效果的全因素素描

作业质量评析: 本次表现光影效果的全因素素描,从作业看,仍存在这一些问题:

首先,还需要加强结构素描方面的训练,光影素描是在造型准确的急促基础上,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物体间的空间感,并利用光与影烘托出某些特定的气氛,而造型不准确的话,再怎样用光影都不能很好地反应客观对象。

其次,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投影来表现光影,但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各物体上光影的表现。在作画中,观察与。都比较不整体,没有从整体上去刻画对象,在物与物之间的质感方面有些同学因为作画时没有整体对象的观察与对比,而导致石膏头骨与陶罐一样暗,同一物体中也缺乏对比,尤其是灯光效果,亮暗的对比非常大,在作画时要强调明暗界限,灰面的过度显得很微妙,而有些学生因灰面过多而亮不对比又不够,导致画面“灰、脏”。

第三,要加强对物体质感表现的训练。如皮革、玻璃、金属等物体的质感都具有其特定的特质,如何表现及各种素描中质感表现的收费都是需要在蓄念中要涉及到的。

第四,针对三维动画专业的学生,光效果是必须要了解的一个环节,但对物体造型的塑造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下一环节-真人头像写生训练中,依然要首先从造型结构开始练习,再到光影的表现练习。

素描教案

(动画专业第二学期)第一章 人物速写 授课时数:24 教学目的和任务:

能正确运用人体解剖知识,理解和掌握人体各主要部分的形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人体运动规律与形体透视变化。掌握正确的描绘方法,强调掌握不动点、基本形,使比例动态准确,细部刻画时能注意整体。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运用以线条为主或以明暗为主的表现方法,准确地、概括地、生动地表现对象。

整个教学过程应坚持由里到外(骨骼到肌肉)、由静到动(模型到人体)、速写与慢写相结合、写生与记忆画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2、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

3、人体写生(含速写)一般画法。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人物是我们速写的基本内容之一,人体比例就需要了解清楚,人体比例以头长为单位,一般人体比例为7-7.5个头长,在画论中,有“立

七、坐

五、盘三半”的说法。人体大致比例为:下颌底至乳头=乳头至脐眼=一个头长;手臂=3头长,其中:上臂=1有1/3头长,前臂=1头长,手=2/3头长;两肩之间距离=2头长;人体1/2处在趾骨联合处;大腿=小腿=2头长

•人体基本构成:“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 一竖:即脊柱,连接头、胸、骨盆 二横:肩峰、髋线 三体积:头、胸、骨盆

•人体速写,速是次,结构为主。首先不要过于留意手指、脚趾等细部,而要看锁骨、盆骨,要抓两肩、两膝,始终要有一个脊柱一个脖子一个胸廓的概念。

脸部比例:“三停五眼”

•年龄与比例:人体身高比例随年龄增长而改变,1-2岁,约为4个头长;5-6岁,约为5个头长;9-10岁,约为6个头长;14-16岁,约为7个头长;成年约为7个半至八个头长。

•动态与重心:

人体直立时,重心位于人体 部附近,人的重心转移时,由几部垂直的线就移向那一边。人立正时,肩线与盆骨线相平行,但将全身重量落在一只脚上,脚的力量会使盆骨一边向上,而头、肩的横线就向相反方向倾斜以保持平衡。实际上人的所有动作都体现着重心平衡的规律。

•人体透视:

对象身体高于视平线的部分,则透视弧线向下弯曲,越高弯曲度越大。反之弧度向上弯曲,越低于视平线向上的弯曲弧度越大。

速写中的A 线形表现: “钉头鼠尾描”:顿笔成钉头形,收笔尖若鼠尾,适合画棉麻衣物和人物。“高古游丝描”细润有弹性,适合表现轻柔织物,须发或侍女等。“屋漏描”以点连成线,此外还有“流云描”“兰叶描”等传统线描方法。

①线的疏密:从前后层次来看,疏密有所对比。疏的近、密的远,或反之。从明暗对比上讲,疏的亮、密的灰,反之亦然。二者相互作用来烘托效果。

②线的粗细、轻重、方向:线的性质在画面中形成一定强弱关系,粗重的线刚健有力,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细而轻柔的线水平直线有扩张延伸感,垂直线有沉重、拉长画面的效果。

B 明暗调子速写

1、概括结构、体面特征。首先要进行几何形归纳,将分散的小体面归纳为大的明暗色块,并确定画面空间及疏密关系。

2、画面上受光面、背光面黑白调子的对比

无须去追求丰富的层次,把中间调子往黑白两大块,同时注意明暗层次的面积大小。要统一好关系,注意物象外形,整体呈团块状,突出厚重的光影效果。

C 线面结合速写 速写的几种表现:

一、铅笔速写

可尝试用不同的纸与不同的笔进行练习。绘图纸+铅笔或彩色铅笔,粗糙纸或绘画纸+铅笔或彩铅,也可用炭笔表现。

二、钢笔速写

可采用不同的钢笔表现,美工笔、针管笔、普通钢笔或蘸水笔 美工笔:适合画线面结合的速写

针管笔:可画出均匀的线条,适合完成具有装饰意味的设计速写。蘸水笔:所画的线条也取决于使用的力度。

三、毛笔速写

毛笔速写表现的手法是以线为主的笔墨。中国画在墨法上有浓、淡、干、枯墨、积墨、泼墨等。我们在这里主要练习白描,白描以线为造型基础,对线有严格的要求。白描不是用细线沿轮廓描,要做到起笔藏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行笔要稳、收笔回锋(所谓“无往不回”)。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变化,可使白描具有形式美感。

四、多媒介速写

A 钢笔淡彩:

先用钢笔勾勒和刻画,再以水彩色或透明水色、马克笔着色。其步骤为:①用钢笔勾勒轮廓和结构线,注意线条的轻重、粗细与虚实。② 轮廓线勾完后,用平头笔着大体色。运笔方向要根据形体结构来确定,注意色调的明暗和冷暖变化,此阶段用色与用笔要整体概括。着色由浅到深,由亮到暗逐层作画。钢笔淡彩宜用水彩或透明水色,不宜用水粉,以免画面灰暗、粉气。

B 铅笔淡彩:

其中,我们主要了解钢笔画的表现方法: 钢笔画的形式要素:

线条在造型艺术中的运用与掌握,是任何一个学画者都必须深入研究的。线的长短、曲直、方圆、粗细、疏密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审美价值。

一、线条的排列与组织:

钢笔画中常用线条的排列形成的笔触去表现画面的色度与明暗块面关系。

(1)平行线排列:有垂直、水平、倾斜、弯曲等多种形式。直线排列适合表现阳光下光线和阴影及渐次退远的空间色度。

(2)波状曲线的排列: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动感和节奏感。适合刻画木头的纹理和水的涟漪。

(3)交错线条排列:交错线的叠加可用来强化粗糙的表面质感和逐渐加深的明度关系,还可表现物体表面的起伏及动人的光环境。

(4)放射状线条: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运动感,适合表现草丛、灌木、皮毛的效果。

(5)涂鸦式线条:在钢笔画中运用的很广泛,给人一种轻松自由、蓬松柔软的感受。

2、色调的变化:适合用这种排线手法组织具有明暗渐变、空间深度的素描效果。

3、肌理质感的表现:不规则的波状线可表现木材的纹理;点的使用可表现物体表面的柔和过渡,适合质地细腻的物体如玻璃等;规则的波状线可产生一种有序的刻纹效果平行线易产生简洁平滑的肌理;交错排线可表现一种粗糙无序的质感,如毛石墙面。

4、点与黑白块面的运用:“缩线成点、聚线成面”。点是物体在空间的一种状态,如尘埃、粉末、小洞、物体远处的缩影。黑白布局是钢笔画的一大艺术特色,使用黑白布局不能太散,否则会显得零碎;而大面积的黑色也易使画面在视觉上感觉单调沉闷,而引起低沉悲观的心理反应。

二、两种主要形式的钢笔画

1、线描

2、明暗调子式

①弱色度的明暗对比

②灰色度的明暗对比

③强烈的明暗对比

三、构图

(1)布局均衡(2)几种构图形式

水平线构图,表开阔平远感

倒三角形构图,形成不稳定感觉

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

对角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 幅射线构图

四、视觉趣味中心(1)突出主体(2)运用对比

作业:以人物头像为主体,用钢笔完成一幅速写线描 作业:以人物或风景为主体,用铅笔完成一幅速写,头像慢写:可局部入手、整体把握——概括与提炼——整体效果注意疏密关系 头像默写:围成一圈互相写生,然后背过去默写 动画插图插画设计 从性质上讲,插画设计包括:黑白画与彩色画设计。

动画制作中存在有将镜头进行分割、穿插、转换,我们通常将它分为六个阶段:造型与美术设定——场景设计——构图——背景——原画——动画。

在了解动画制作的过程后,我们就应该在人物表情、动作、气氛等各方面的表达上加以学习。

作业:以一种工具为主,进行以线、明暗调子、线面结合为表现手法的速写(1周)步骤为头像慢写、头像快写、头像默写、变形夸张。连续动作可设计某一场景进行连续性骨骼式线条画,如等车、开门拿水杯坐下等

作业:收集人物表情图片、发型图片及各种人物动态,并将其以速写的形式画下来。(1周)

手脚结构与造型规律

手的结构由腕、掌、大拇指及其他四指组成。

脚的结构由脚跟、脚背、脚趾和髁关节组成第二章

透视基本知识及场景速写

教学目的: 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并掌握物体的结构与透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知识、结构素描的基本表现技法及空间表现力。教学难点: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实践表现能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加实践练习理论课时:2 导

入: 在学习素描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透视。本学期我们将学习理解和塑造形体的结构及对室内与室外的空间表现。

教学内容:

我们观察物体不光看到它们在光影下的表现,还要理解其造型结构

一、首先我们要知道透视的三个构成因素。就是:眼、物、画面。属于眼的有:

视点:即眼球瞳孔所在一点。

视线:视点与可视物体之间可相连成的假设线即视线。

中视线:自瞳孔发出的无数视线中,与瞳孔平面垂直的一条视线。视角:任两条视线与视点可成一夹角,即视角。

透视画面上的一些点和线我们要了解:

心点: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它反映了视点的高低和左右位置。在画面上心点只有一个。

视平线:自心点做水平线即视平线。它也反映了视点的高低位置。余点:位于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是成角变线的灭点。要避免所画物体因透视产生变形,两个余点不能同时存在在画面里,一般是一个在画外一个在画面里或两个都在画面外。

灭点:又称消失点,它是消失线的汇集点。天点:凡在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以上部分的点。地点:凡在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以下部分的点。

二、透视的基本规律:

1、近大远小

2、垂直大平行小

3、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三、常见的三种透视现象:平行透视:又称为一点透视。正立方体的正面与画面平行,正立方体最少只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与画面成直角的线都消失于心点。

成角透视:正立方体一面与画面平行,其余两个角与画面成一定角度,又称为余角透视、两点透视。直立面上下两条边线分别消失于心点两侧的余点。

倾斜透视:有两种情况下出现倾斜透视。一种情况是物体本身与画面或地面成倾斜角度;另一种情况是视点离写生对象较近形成俯视或仰视的透视效果。

四、视平线的基本概念

用视平线画人的透视高度,要注意的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无论位置远近,视高都是一样的。

当视高为一人时,视平线与所有等高的人的头顶相齐

视高为1/2人时,视平线与所有等高人的腰相齐

视平线与人的小腿相齐

视平线与人的脚底相齐时,所有人的脚底都要画成与视平线一样高

当视点高于被视物体时,以一个人的身高为标准,若他的头顶离视平线为半人高,那么所有站在地面上的人,头顶距视平线都应有`半人远。

视平线以上的立足面,视高从立足面往下计算。例以一个人为标准,若他的立足点离视平线为1/3人高,那么所有站在地面上的人,立足点距视平线都应有`1/3人远。

五、关于距点的应用

距点——以心点为圆心将视点至心点的距离,向左右水平横移,可在视平线上心点两侧各得一点,称为距点。

凡与画面倾斜45度的水平线,都消失于距点上。在写生或创作的画面上,距点都不应该在取景画面之内。这样可使取景画面保持在不超过60度视角的舒适视域之内,避免所画对象因透视关系而产生变形。

运用距点画长宽高相等的立方体与用透视线画等距离的透视图:

透视圆的画法:

四点法画圆:找到正方形四边的中点画圆

八点法画圆:将圆均分四份,将每份分为10等份,按7:3的比例,与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四点,即通过四点作圆。

12点法画圆:将圆均分16份,再把每份均分16份,将12个点连起来即可得一正圆。

圆的透视图

(一)阶梯和室内景

各种阶梯的画法是斜面透视中需要首先解决的。作图中,首先定好草图的大体形式后,即可着手做透视图。

第二节

场景钢笔速写

面对自然景物,首先要找到它吸引你的地方,取景要从立意出发,寻找符合表达主题的景物来组织画面。选择景物的方法:

*勾画小草图。正式落稿前,反复多画一些小草图,从中加以推敲。*取舍移景。我们不能单纯地抄袭自然景物,而是需要经过绘画者的头脑加工,进行概括与取舍。在写生中,即可舍去繁琐的东西,也可对景物进行合理的移动和变形。为突出主要景物,有时需深入描绘对象细节部分,甚至可运用夸张的手法强化某些特征,这样画面才更集中、更强烈。

*在速写中适当增加细节刻画和前景的黑白对比。作业:描绘平行透视房间与楼梯透视图 第三章 风景写生 授课时数:24 教学目的和任务: 能正确运用透视知识,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物体的形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物体的透视变化。掌握正确的描绘方法,强调掌握构图和色调层次关系,细部刻画时能注意整体。

根据不同的表现要求和景物的具体情况,分别运用以线条为主或以明暗为主的表现方法,准确地、概括地、生动地表现对象,使作业具有更大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风景写生的目的意义。

2、透视原理。

3、风景写生(含速写)一般画法。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一般来说,在风景绘画中,黑、白、灰三度关系正好表现了景物的三个层次。以画树为例,画树木的远近要从画面的整体来分析。近景的树木层次对比强烈,最重的黑色和最亮的白色都在近景处。中景色比近景淡,要舍去许多不必要的细节描绘,可用成片的灰色来表现。远景最淡最虚,通常用较为破碎的外轮廓线或更浅的灰色调来刻画。当然,若以中景为表现中心,则黑白对比在中景就强烈。

通过对动画公司的探访中了解到,素描、白描和速写对学好动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上学期的素描课中强调的是结构的掌握,本学期素描课主要在于速写和线描的表现。前一阶段的素描学习中,我们主要练习了人物速写、线描人物,在近阶段进入场景写生,我们主要练习了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室内景及街景。在练习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场景速写是人、物、景和谐统一的画面,是训练人物与景物相结合的速写方式。场景速写所表现的内容一般要选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画面,如集市、集会等,室内与室外都可表现,不同的场景所侧重表现的内容也不同,有的侧重人物有的则重视环境气氛的表现。在场景速写中要注意人与人、人与物及人与景之间的呼应、疏密、穿插等。

场景速写的表现要点:

1、中心:场景速写要明确“画面中心”,即“趣味中心”。场景中心是一个人物或某一景物,即最能引起观者注意的那一部分。“趣味中心”一般置于画面中央。

2、构图:在进行场景构图时,需要仔细推敲场景中各景物的节奏关系,如物体间的大小、高低、明暗等的对比。在构图中有几种基本构图样式:

平行构图

S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

直形构图

斜形构图

交叉构图:如一点透视

3、情节交代:场景的表现要符合主题的需要,人物动态:场景中的人物动态亦要符合主题需要

一. 构思构图

1选景:选好看,好画,有特点的景物

① 有一个形态优美。生动又特点的景物作为画面中心

② 最好要选有远景,中景,近景关系比较明显的景物为衬托 2构图(是写生最主要的第一步)

① 为了有鲜明,生动,准确的突出景物的中心而确定画幅的形式是长幅,横幅或者是方幅

② 为表现景物优美和作者审美的需要,要学会大胆剪裁景物的能力,以求画面的完美。③ 移景,写生实地的景物,往往不是“十全十美”将画面构图外的一些景物,移置到画面的合理的位置以求画面的完美。

空间解读

进行野外风景写生,必须明确自己与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处在一个辽阔的大空间中天 地 物三大块(组)

① 天空—一个向前方伸展的大平面(块)②地面—一个向前方伸展的大平面(快)

③物体—一组或多组并呈现受光与背光面的立体景物 ④ 天地物它们都是呈现远中近的透视关系 2透视关系

近大远小,近处清晰远处模糊,垂直大平性小 A明确视平线的位置

① 视平线—与视点等高线的水平线,它是透视图画的纲 ② 视平线以上的物体,俞近俞高,愈远愈低

视平线以下的物体,愈近愈低,愈远愈高

B明确平行透视的心点和成角透视左右余点的透视原理  C地面上由远至近弯曲的河流,道路的表现方法(起之远点—拐弯点—最近点) 风景速写中包括室内环境及室外自然景物表现。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掌握透视规律对画好风景速写都十分重要。

一、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物体直立面呈垂直状态,所有透视线均消失于一点。一点透视画面比较平稳

二、两点透视:在绘画中用得较多的一种透视方法,两点透视在视觉上有变化,较为美观三、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加上消失于地平线上方或下方的另一消失点。三点透视的立体感最为真实

动画片中场景的光影运用

场景的光影:光影是场景气氛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它可以传达一定的情绪、感觉。在光影设计中要区分不同的光源,如自然光、灯光、火光等。

在具体的场景设计中要根据需要,为营造特定的气氛来选择光影。

自然形态风景写生

1、树木写生

树木由枝、干、叶组成。不同的枝、干、叶和不同的树种形成不同的姿态。画之前首先要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和基本形态。学会用简练的几何形体去观察和概括树的基本形态。例如灌木类似圆球状的组合;雪松近似伞的造型,柏树则象圆锥形等。树叶的形状因树种的不同而不同。树叶的组合也需要用几何形态来理解,大块的中间色调和暗部可用不同方向的线条去概括,在前景局部表现时,可点缀刻画一些树叶的具体形状,这样不仅能反映树的种类,还可增加画面的员近层次。树叶的画法可归纳为点叶法、勾叶法和明暗调式法。

2、天空、田野的表现

天空可运用线条的排列,表现天空由远及近的色度关系,很多情况下天空是留白,但留白面积太大则需要适当排线,使画面活跃。田野速写可运用线条的运动方向来表示道路的延伸,粗线表现了土地的肌理感。

3、水的表现

水分平静的和流动的,平静的水象镜子一样倒影物体,近距离观察,水中倒影可用垂直方向的平行线或平行方向的垂直线来表示平静的水面的倒影。流动的水,用碎的轮廓线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表现水的流势,再加上交叉排线的纹理、起伏的波浪线及一些自由线条的运用,都可获得水在流动时所需要的笔触。

第四章 人体写生 授课时数:36 教学目的和任务:

能正确运用人体解剖知识,理解和掌握人体各主要部分的形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人体运动规律与形体透视变化。

掌握正确的描绘方法,强调掌握不动点、基本形,使比例动态准确,细部刻画时能注意整体。

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运用以线条为主或以明暗为主的表现方法,准确地、概括地、生动地表现对象,使作业具有更大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体研究和写生的目的意义。

2、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3、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

4、人体写生(含速写)一般画法。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一、人体写生训练的目的意义

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内容,而人类审美观照的对象,又常常是人类自己。翻开美术史我们就会发现,人类对自己身体形象的研究和表现,几乎有着永恒不衰的兴趣。艺术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会涌现出大量的人体艺术作品,它们透露和表达着艺术家所处时代的艺术观念与审美理想。所以说,人体首先是一种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艺术母题。

其次,我们的课题即将进人全身人物写生,在此之前,首先获得关于人体形象的深度知识是极为必要的。当我们表现一个全身着衣人物时,为了避免画出的衣着下面缺乏形体内容,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体即是本质。一旦我们熟知了人体,也就掌握了画人的关键。

人体作为造物主的杰作是既复杂又精美的。研究人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关于其造型特点和规律的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与我们的绘画技术同步增长的审美修养。

二、人体的基本构成上一节我们已了解了人体的基本的比例知识,故不再复述,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人体造型的基本构成。

1、我们可以用“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来简略地概括人体的基本构成。一竖,形容人体脊柱,是连接头颅、胸廓、骨盆的一根垂直的纵轴。

二横,是指左右肩峰的连线——肩线、左右髋关节的连线一髋线,这两条横线位于躯干的两端,与四肢相连,它们的活动与变化是研究和观察人体动态的关键。

三体积,即由人的头、胸廓、骨盆分别概括而成的三个立方体体积。它们是人体中三个不动的体块,靠脊柱连为一体,其运动也受到脊柱的支配和制约,在脊柱的联动作用下,三个体积会呈现出方向与角度的透视变化,形成人体活动的各种动态。(图2—23)四肢,即上肢和下肢,分别连接于躯干上下两端,呈上粗下细的锥柱体。

2、人体各部位的摹本解剖构成。(图2—24①~图2—24③)本单元课应对已经学过的解剖课内容来一个全面的复习,可以针对性地画一些研究解剖的短期作业或速写,加深对人体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的认识和记忆。

三、人体写生的要点

1、人体的结构与运动

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人体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

⑴人体的骨骼及关节:人体最基本的结构是人体的骨骼构架,如同建筑的墙体框架一样,是决定人体形态的最为本质的内容。而与建筑框架不同的是,人体的骨骼框架是一个可以活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活动枢纽,便是骨骼的关节.正是这些关节的相互榫接和楔合,将人体大大小小无数块骨头零件连接为一个可以活动的整体。关节的连接方式呈现为两种基本形态:球窝关节,如肩关节和锁关节;铰链关节,如肘关节和膝关节。这些关节与围绕其四周的肌肉和韧带,共同行使着屈伸、收展和回旋的运动机能,是体现人体结构造型至关重要的部分。

⑵肌肉的生长与活动:骨骼及关节上面附着和覆盖着肌肉,肌肉的收缩牵引了关节的运动。它们根据各自的形态和大小,在关节结构所容许的范围内,展现出各种动作。

肌肉有其生长的规律。首先,几乎每块肌肉都跨越了一个或两个关节,其起点和止点常常分别生长于相邻的两块骨头上,这样才致使肌肉收缩时牵拉起另一节骨骼,产生运动。其次,人体全身的肌肉都是成对生长的,每一块肌肉都有与其对应的另一块肌肉,它们分别行使着屈与伸的运动,被称为伸肌和屈肌。肌肉收缩时外形隆起、膨胀并且变短变硬。肌肉放松时则外形扁平、柔软。第三,人体四肢上的肌肉越靠近上部越大,所牵动的骨骼也越长,比如上肢从手指端到肩头肌肉体积越来越大,下肢从足指端到臀部也是一样。

⑶人体结构的对称性:当人体处于“立正”静止站立时是完全对称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与其对应并完全相同的另一部分。然而人体更多的时候处于活动状态,其对称关系在形态上已发生了改变,因而我们实际常常面对的是一个姿势不对称的对称的人体,这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对称关系的实际存在,特别是对于躯干部,无论对象处于什么姿式,都需结合中轴线和几个相互对应的不动的骨点及其连线的透视变化,找出形体的对称关系。(图2—25)

2、人体与动态 人体总是活动着的,活动着的人体必然呈现为某种姿势,而动态则是表现人体活动姿式的关键,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人体的动态:

⑴体块与动态:前面讲过,人体主要由头、胸廓、骨盆三个不动的立方体块构成。三大体块的相互关系,是我们观察和掌握人体动态特点的重要内容。当人处在“立正”姿势时,三块体积均衡平行,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而一旦人体进入活动状态,这种静止的均衡立即被改变,代之以三体积相互间的扭错、仰合或倾斜,它们的活动形态,完全受脊柱运动的牵连和限制,其范围为:侧面的前屈和后仰,正面的左右倾斜,水平面的左右旋转。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处于某种活动姿势的人体时,首先应从这三个体积的运动关系中去观察和把握其动态特点。重要的是结合头部动向线和人体“二线”,找准三块体积在不同方向不同平面上的透视变化。

⑵平衡与动态:平衡是人体维持自身活动稳定的生理调节机制。决定人体的运动平衡与否的因素为:重心、支撑面与重心线。

重心,即人体重量的集中点。当站立的人体两脚支撑的重量相等时,重心点位于两脚的中间;人体进入运动状态时,重心随之位移。

支撑面,即支撑着人体重量的区域和面积。如当人体站立时,支撑面则是脚的底面与两脚之间所包含区域的面积。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好。

重心线,即从人体颈窝引向地面的垂线。只有当重心线落于支撑面以内时,人体的动作才是平衡的,否则人体便会失衡摔倒。重心线是检查和考证人体动态稳定与否的重要依据。(图2—26)人体运动的重心规律诉诸我们的视觉时,是一个看不见的存在。它在无形之中支配着人体各种运动的稳定感。当人体的某一部分移位而出现不平衡时,人体的平衡机制立即会调动身体另外的部分进行“补偿运动”。比如当人的上体后仰时,下体就会自动前倾;当一侧手提重物时,另一侧自然会朝相反的方向倾斜:一个奔跑的人当其身体前倾至即将突破保持重心平衡的极限时,后面一只脚的前跨立即使重心回落于新的平衡.正是这种使重心不断前移的连贯动作,产生了人体或奔或走的行为姿态.而假如身体的重心已被送出,腿的连贯交错受阻使后腿不能及时迈出,人即刻就会失衡摔倒。总之,了解和掌握重心平衡规律,是表现人体动感形态的关键。

⑶节奏与动态:节奏,是宇宙各种生命运动变化现象中一种普遍的存在。如大海的潮汐起落、太空中的斗转星移、音乐与诗歌中的旋律与音韵的变化等都体现出某种节律性的变化和运动,这便是节奏。正如美学家苏姗•朗格所说:当一个运动的结束是下一个运动的开始时,节奏便产生了。

人体的动态是否生动和优美,节奏感是至关重要的。人体运动的节奏,主要体现为其一侧动作的剧烈和积极,必然导致另一侧动作的平静和消极,两者总是相互对应的。因此,我们在表现人体外轮廓线时,必须注意到这种强弱节奏,甚至可以对其进行强调和夸张,而假如我们将人体两侧的线条起伏都表现成同等状态,必会使动态显得紧张和僵硬,丧失节奏的协调和美感。

研究人体的有效方法,是人体速写。人体速写,“速”是其次,“结构的节奏”才是主要。

在画人体速写时,不要留意脸部,不要看手指与脚趾,要看锁骨在哪里,要看盆骨怎么摆,要抓住两个肩、二个膝盖,然后才把偏圆的头盖骨顺着脊柱的弯曲位置恰如其份地摆上去。而自始至终,你心中要有一根脊柱、一个脖子、一个腰臀、一个胸廓的基本概念。在这理解的基础上,你看哪里歪了、哪里鼓了、哪里松了、哪里扁了。想想看,肌肉在平静刻板状态下的基本外形怎么起了这变化--这就是运动中的结构了,这就是结构的节奏了。要记住倘不是掌握了“结构的节奏”,则任何高明的技术也是“无用武之地”的。

从事动画的,不妨多注意光与结构的关系以及线与结构的关系,这样,会更“学有所成”。

素描 教案 篇二

(素描)《树木的画法》教案

授课教师:袁红刚授课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一、了解树木的各部分结构造型。

二、运用素描的了解知识,表现出树木的结构和造型,表现出个性。

三、通过对树木的表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产生对素描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树木的各部分结构,用素描的方法表现。

教学难点:准确表现树木的结构和造型关系。

教学理念:自学为主,以素描表现为重点,重视合作学习和评价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家园。学具准备

作业纸、铅笔、橡皮。

教具准备:

课件,作品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查看教学用具,稳定学生情绪。

二、作业点评。

从构图,造型,素描的表现三个方面进行点评。

三、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点出课题,展示图片,学生观察。

学生可简单介绍树木的结构,可以继续一边欣赏一边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用艺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四、观察、讨论、练习:

学生看图片,并小组研究,针对图片上对树木各部分的结构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出素描造型和表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小结:看黑板上的的作品,使学生从作品中得到启发,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开阔思路。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进行示范,给予学生启发。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小结:找出学生在实际练习当中的问题进行点评。

找几个代表性的学生上点评作品。

教师加以指导。

五、总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位同学的智慧,合作一幅作品。

六、作业:完成课堂中的合作作业。

素描教案 篇三

素描教案

素描静物概述:

素描静物是学习绘画的基础,它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学习构图的基础知识,要领会物体之间均衡与变化、对比与调和、比例和节奏、静与动的关系。提高造型能力,首先要了解静物的形体结构是由哪些不同的几何体组成的,这样在素描静物写生中,我们要着重研究形体的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在素描静物写生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于不同材质构成的,软硬、粗细、轻重、薄厚等等的质感是不一样的。质感的表现首先应对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认真观察分析,找出其特点,采用色调和排线的轻重、粗细对比的手法,对物体的质感准确地描绘。在素描静物写生中,为了把握空间关系,还应该重视透视规律的应用。

铅笔分两种类型,以HB为中界线,向软性与深色变化的是B至12B,向硬性与浅色发展的有H至7H(这类笔多用于精密、局部的刻画使用)。

炭笔:其芯为炭粉与粘合剂制成,分软、硬、中性三种,炭笔质地较铅笔松软,颜色深重,使用时画面效果强烈、表现力和着色能力强,缺点是笔芯易断、画面修改难度大、笔尖粗、不易于精细部位的刻画。

木炭条:柳条烧制而成。制作方法:先将柳条剥皮,截至15厘米长,再装在金属罐里。用黄泥将罐口密封,然后放入火炉烧红为止(约半小时),冷却后取出制成。

木炭笔最优在于质地松软,使用方便,黑白对比效果强,浓淡皆宜,表现力较强;缺点是附着力差,炭粉极易脱落,画好后必须喷上定画液,喷画时将画放平,均匀喷洒。

橡皮:橡皮一般分软、硬两种,较软的橡皮在调整大的形体明暗时比较方便。另外,市面上还有一种作画橡皮泥,吸附力较强,可结合起来使用。较硬的橡皮一般用刀子切成三角形,在最后深入,局部提亮或改动时,较为方便,初学者不要过分依赖橡皮,一笔画不准,再画第二笔,下笔不要过重,用色由浅及深,尽量减少橡皮改动的次数。

基本的专业术语:

在素描基础训练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基本的概念,如形体、结构、比例、质感、量感、空间、透视、整体观察、整体感、线条、调子等。对于这些基本概念要弄懂弄通,要搞清楚这些专业术语在素描造型中的意义和作用,只要正确地认识与理解才能做到准确、生动、概括、艺术地表现客观对象。

什么是形体:

“形“即客观对象的形状特征。自然界所有的物种都是有自己特定的形体,从造型的角度看来,如”球“是圆的,是大圆还是小圆或是椭圆?这个球是篮球还是足球或是其他球?是新的还是旧的?等等。在素描基础训练中,若要画出物体的形体特征,还是要加强”形“的概念的认识,发现,理解,捕捉它那些属于对象本身的特征。“体“是指对象的体积。物体存在的空间,在素描训练中,要有体积,立体概念,要画出对象的体积空间来,而不是画成平面,如何去表现它的体积,这是我们后面要研究的问题。

形与体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形“是立体的形,”体“是有形的体。什么是结构:

结构指物体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和构造,物体实际上都有自己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本质,任何情况下,结构是不变的,而明暗是可变的,随着光线的变化,物体的光阴,虚实也会发生变化,而对结构是没有影响的,结构在素描造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绘画的角度来理解结构,如头像结构:一是解剖结构,对骨骼、肌肉造型特征的分析,包括它的生长规律与运动规律:二是形体结构,是对象外部的形体特征及相互关系。任何对象都具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者是紧密相互共存的。内部结构决定外部形体,在素描基础训练中,常说抓住结构或说结构画不准,就是上面所谈的“结构“。什么是线条:

线条是点运动的连续或重复。素描的表现离不来线条,线条是素描造型中的关键。按形状特征分有直线、曲线、粗细线、深浅线、软硬线、长短线等,按用途和作用分有辅助线、轮廓线、结构线、排线等。

1、辅助线,辅助线在构图打形和画物体结构用得比较多,辅助线用于检查画面中各物体的形体、位置、比例是否正确。构图中常用的三种辅助线是垂直线(表示平稳)、水平线(表示平滑)、斜线(代表运动)。在画素描时,确定物体中心需要垂直线,检查物体是否稳定;画物体对称需要画中轴线,检查形状两边是否对称;用水平线检测物体之间的联系;哪个高些哪个低些;而用斜线可以检验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本身的倾斜程度。

2、轮廓线,①外轮廓线;初学者在画一面红旗时,会画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画气球时,先画出一个圆形,这些线表示了一个基本“形”的观念,这些线就叫做外轮廓线。②内轮廓线:即物体本身的结构线。对物体的理解与分析的辅助线。

3、排线,线条相对平行、轻重均匀的并列叫排线。素描的调子借助于排线,掌握各种不同的排线方法,可以丰富地表现出调子的层次、物体的质感、块面的形状。常用的排线方法是由上向下往返排列,运笔方向要求一致、两头轻、疏密均匀,轻重浓淡变化自如。手、腕。肘的运动协调、轻松。

什么是体积结构:

体积结构是根据物体的结构特征,概括、简化而来的各部分几何体的组合,包括体积结构、切挖结构、轴心结构和复杂结构等,研究物体的形体结构,对其进行分析、组织、概括是初学者素描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比例:

比例是素描造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是指物体与物体或物体本身各部分的大小、长短、高低、宽窄、多少、厚薄、深浅等各方面的比较,借助这些比例画准物体。在作画时,首先目测或笔测它的整个高度与整个宽度的比例,并恰当地安排在图中;二是从中找出大的体块部分与总体基本形的比例,大的体块部分与另一些大的体块比例,然后逐渐从这些大的体块中找出一些有关的小体块。物体的基本形体和组合形体:

什么是透视:

“透视”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物体的透视主要有方形物体透视和圆形物体的透视。方形物体的透视有平面透视和成角透视及倾斜透视。圆形物体的透视主要体现在物体圆面的透视上。

简单的理解透视就是物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远虚的现象,如果我们站在公路中间向前方望去,发现公路越来越窄,路边的树木越远越小,最后逐渐消失为一点。

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关系:

有了光源照射,物体就有了明暗,就有了明暗规律。

明暗素描就是指画面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研究。1.三大面

即亮面,灰面,暗面。

2.七调子

① 高光②亮面③灰面④明暗交界线⑤暗面⑥反光⑦投影 在表现时我们只要先解决物体的基本结构,再去刻画物体的明暗就容易得多了,即先解决形体结构,结构透视、结构的形成与穿插、物体的大小比例、前后等,这都是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我们再从明暗关系去分析、表现其层次关系,画明暗的时候不要忘了第一步的结构准确性,不对的就及时修正,明暗的考虑特别是黑白灰的比例与控制、层次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你对明度的感觉力,捕捉对象的灵敏度。素描静物写生注意事项:

画面不要画得太空洞或太拥挤。由于构图不当,物体太小太集中,就会造成画 面的空洞;而物体太大太散,画面就会太满,甚至会有画面装不下的物体。所以在一开始就要把握整个物体的组合外形找准,按照构图的要求做好定位辅助线,在进一步深入的时候,不要轻易改动构图的定位线,否则,就会破坏构图的初衷。

素描教案 篇四

通过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讨,从构建高效课堂的角度出发,重点引申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要求———要求高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节、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法、要求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以此促进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高效化发展。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因此构建高效的美术基础课堂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

高效课堂;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

一、美术基础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度”要高

完成教学既定的目标是每一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平直接反映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在美术基础课程中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做到能够根据每一门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班内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以素描基础课堂教学为例,一是要看重素描以明暗空间造型为教学目标在课程的落实情况,例如在静物的素描绘画中强调明与暗在空间上的层次安排,在着衣人物和人体素描绘画中强调光与形体在明暗层次上的变化等;二是在素描教案中教学目标设置一定要做到明暗造型空间重点的突出,以及素描教学中的难点———平面与立体绘画表现方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化,并且使素描教学目标与学生在各自专业发展方向(美术学和设计学两大类)上保持一致,例如以绘画为主的美术学油画专业素描绘画中重点强调的是明暗的三维立体造型,而国画类方向则强调的是平面或者是二度半空间的明暗造型空间训练;三是素描教学目标一定要保持可操作(课程教学可研持续发展)、可测评(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具有评价的标准)、可达成(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可以实现),并且在课程完成后要有学情分析,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与改进。其次美术基础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例如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因为纯绘画与设计在专业发展方向上的不一致而导致明暗在造型方式上的侧重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教师必须得做出专业的调整,使设计类的学生更侧重平面的明暗造型方式,使纯绘画专业的学生更侧重立体的明暗造型方式,还要处理好在素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的专业发展方向达成一致,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并且在教案中要有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美术基础高效课堂要求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要转变原有的单一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也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参与者,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协作作用,整个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情,善于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灵活机动地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性,要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学习当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才是知识的真正意义建构者。例如在色彩基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大概讲授色彩的一般知识,学生依据这些基础色彩知识进行独立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色彩的枯燥感。如果我们在课程设计上预先布置学生色彩知识问答、以多媒体示范教学去对平面与立体绘画形式进行色彩空间造型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对名画名作进行临摹与学习等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调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色彩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优秀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色彩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自身的辅导角色,要对学生以及班内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风景速写课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线与明暗两种造型方式的运用规律,在小组临摹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掘速写表达形式的美感以及怎样去表现自然风景的复杂层次关系等,以此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学好”风景速写。最后美术基础高效课堂必须是面向班内全体学生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不同阶段的课程安排等,教师应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并且在美术基础课堂训练中要做到教学目标有逻辑性、教学安排有阶段性、训练方式有针对性。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跟进与监测,课后也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充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美术基础课程高效课堂要求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美术基础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练”,所谓“精讲”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细化、明确化、客观理性化。例如对静物基础素描的讲解上教师不能凭各自绘画经验去进行教学,而应该在静物绘画的构图上通过黄金分割线的客观理性绘画知识去阐述平面空间怎样进行大小切割和怎样利用三角构图法去阐述物置安排的合理化;在对静物素描绘画的明暗层次空间安排上教师要从平面的固有色层和立体中的明与暗之间的对比强度上去进行理性讲解,使学生懂得利用物体的固有色去进行平面空间上物体色层的区别和在立体上掌握明与暗对比,越强物体越靠前,对比越弱物体则越推后的明暗层次的空间安排;在对静物素描绘画的整体与细节上教师要从视觉的纵深空间上讲解清晰与模糊的概念,使学生懂得物体的整体感是依据视觉的焦点向四周而慢慢变得模糊的道理。通过上述这些理性的绘画原理使静物素描课程的每一个关键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显得清晰明了,而且使复杂的绘画视觉规律通过绘画原理的讲解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容易掌握。所谓“多练”是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通过少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体的辅导,并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自身独立的学习能力。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多练”。首先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训练、会复习、会独立思考,例如在美术学高年级的人体素描绘画中,在课程开设前学生必须对人体的结构与解剖进行预习,在写生训练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地利用以往的素描造型认知方式去对人体复杂的形体进行推衍,甚至有些更主动学习的学生还会借鉴优秀画家的表现形式去追求画面的美感。其次在“多练”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要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绘画的视觉规律,并在规律的基础上对同一类绘画课程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基础素描的绘画中学生研究的重点是黑白的视觉绘画空间,而色彩同时也隐含了明暗的造型语言,因为它是色彩的三要素之一,从古典油画的作画过程就能深深体会到明暗对于色彩造型的重要性。对于这种隐藏在色彩之下的素描绘画知识恰恰是对学生培养自身独立学习能力的表现所在,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通过这些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多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辅导的功能,教师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要适时地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给予恰当地点拨与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四、美术基础课程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关系融洽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热情洋溢,且讲授的知识还要深刻易懂,教师对一门课程的理解深度往往能决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度也越强。以笔者从事十几年的美术基础教学中经常发现:例如在素描涉及到明与暗的层次变化教学中,由于不同教师对明暗的不同层次理解往往会对学生接受素描基础知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强调物体的三维立体时往往忽视了物体在平面中的固有色层的变化,这样很容易使整个画面各个物体间在色层变化上分不开,或者由于物体各个色层之间变化太弱使画面的物体从远处观看时模糊不清,从而使整体画面缺乏层次感,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素描绘画的学习积极性。而有些教师在对素描的明暗变化中会从平面和立体两种造型方式进行逐步讲解,并且还会运用聚光的光学原理去对物体的受光程度进行理性分析,以此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化地掌握明暗层次的变化规律,最终让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愈发积极与自信,因此教师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往往能深刻影响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信任程度;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真正建构者,而不是完全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师要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每一门所学美术基础课程,都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才会去获得“真知”;三是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到乐于学习。

五、结语

构建美术基础高效课堂应当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上要灵活机动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

作者:丁君君 单位: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蔡红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2013,(03).

[2]付维维。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1,(04).

[3]俞柳杰,杭月明。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促进课堂转型变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1,(04).

[4]陶立国。抓住关键环节构建高效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6).

[5]王永塘。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J].吉首大学学报,2014,(12).

[6]龙宝新。走向核心知识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代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2,(03).

[7]许方文。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

[8]王永塘。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J].吉首大学学报,2014,(12).

[9]张文强。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素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素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范文,共有3022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素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下载
《素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