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经验交流材料 >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2014-12-08 07:08:5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省相关决策部署,适时召开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并创造性地推行了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形成了农民科学增收、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达到4186元,增长19.6%,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加331元,增长22.5%,占纯收入的43%;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177元,增长10.5%。区、县、县3个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6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查分析,明晰思路目标

在深入分析形势和全市农民收入特点后,我们形成了四条共识:一是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增长极。农民收入每增加3块钱就有2块来自工资性收入。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特点决定农业增长率每年在6--7%,而制造业、服务业只要市场需求旺盛,一般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三是农民收入差距是工业化、城市化差距的综合反映。普遍规律是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农民收入水平高。四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开辟农民增收“高速路”。城乡统筹,将使农民“无障碍”进入工业化、城市化领域。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提出坚持“三业并举、四轮齐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思路(“三业并举”即提升农业打基础,扩大就业强主导,激活创业抓关键;“四轮齐动”即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举措到户”即对农民增收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把增收措施落实到户;“三化承载”即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搭建起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载体;“机制保障”即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增收的长效机制,科学促进农民增收)。制定了《2014—2014年农民增收规划》,提出每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年均递增15%以上,力争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xx年翻一番,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三步走”目标。

二、坚持“三业并举”,拓宽增收路径

在增收途径上,我们坚持“三业并举” :

一是提升农业打基础。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粮食、果品、蔬菜、奶业和生猪五大产业集群,推进花椒、辣椒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今年全市夏粮总产93.41万吨,平均亩产318.7公斤,较去年分别增产4%和4.8%。其中小麦总产92.34万吨,平均亩产319.3公斤,较去年分别增产4%和4.8%。

二是扩大就业强主导。坚持像抓农业生产一样抓劳务经济,像为农产品找市场一样为劳动力找就业岗位,像为农产品打品牌一样做劳务品牌,出台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技能培训,扩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万人,占年任务的88.4%,其中劳务输出61.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8万人,占年任务80%,劳务输出技能培训9.1万人,占年任务的67%。

三是激活创业抓关键。从信贷、税费等方面积极扶持,推动创业,催生“小老板”,止目前,止目前,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7万多户。一季度免费创业培训3127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65万元。同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使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创业、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打工就业、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种养业经营的格局;积极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实现农民增收“四轮齐动”。

三、实施到户工程,创新增收方法

我们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坚持按照“逐户填卡,因户施策,举措到户,分类指导,配套服务”的要求,科学筛选增收路径,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在去年在晋星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1729个村全面实施了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

一是填好一张表。即《市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明细卡》。明细卡主要有四项内容:①劳动资源,包括家庭人口,劳动力,青壮年及其技能,工作地点等;②家庭经营资源,包括承包耕地,运输车辆、工程机械、加工设备等经营性设备,种养殖场、企业、门店、摊点、农家乐等经营性项目;③收入情况,包括家庭收入构成,上年度家庭实际收入和人均纯收入,本年度家庭预计实际收入和人均纯收入;④增收措施。通过填表,弄清楚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和资源。目前,全市共填写农户增收台账和增收明细卡80万份。

二是实行科学分类指导。根据对全市68.4万农户的调查分析,按收入情况划分成5种农户:①创业型。全市66739户。他们有生意、有企业,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大胆进行“二次创业”,继续把生意做大做强,并带动乡亲邻里增收致富。②劳务型。全市260890户。他们一般家庭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就业,辅助劳动力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家庭收入主要来源靠城镇,而养老托幼靠农村。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实际利益,帮助其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增强增收能力。尤其对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大力扶持,促使其由打工仔向“小老板”转变,由农民向市民转变。③种养型。全市195837户。他们是经营种养业的“好把式”、专业户。采取发展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经营、建设小区园区等措施,促进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④兼业型。全市105782户。他们兼营多业,主业不突出,收入来源多样化,家庭有富余劳动力。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加快推进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⑤贫困型。全市55356户。主要是农村贫困户和五保户。在实施“10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的同时,根据这些农户经济困难的成因,用好扶贫和社会保障政策,切实抓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工程,促其尽快脱贫致富。目前,全市已制定增收帮扶措施243万条,印发惠农政策宣传资料102万份。

三是做到措施到户。根据农户的类型、劳动力就业状况、收入结构,明确增收方向和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扶持政策等。各级的政策措施具体到农户,一一列明(大体16项27条),并向农户告知县乡有关劳动就业创业、金融信贷、农林水、扶贫、科技等执行机构的联系人、联系方式。

四、打造载体,加快增收步伐

促进农民增收,既要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更要有切合可行的载体来推进。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五大助农增收工作载体。

一是开展晋星创建,加快新农村建设。2014年,我们把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具体化,实施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坚持“三强化”(强化目标引领、强化项目支撑、强化机制保障),狠抓制订标准、评星定等、晋星计划、晋星创建、考评激励五个关键环节,达到“四推进”(推进农民增收年年有新突破、农村基础设施年年有新改善、农村公共事业年年有新发展、村级治理年年有新绩效)。止2014年全市五星、四星村累计分别达到101个和306个。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把今年确定为晋星创建“深化年”和“提高年”,部署开展创建四星级乡镇活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齐抓共管、比拼争先,形成了你追我赶升阶晋星、促进农民增收等良好风气。列入市上计划的30个五星村、100个四星村和17个四星级乡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二是开展“争先进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三化三集中”为主线,着力加强县域经济,出台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开展县乡村争先进位活动的意见,比拼争先、加快发展的激励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12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展顺利,12个省级重点镇建设全面启动,9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全部成立投资开发公司,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2014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54万,城镇化率达到41%,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5.7%。今年,我们对全市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对2014年全市所有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评估和基础定位排名,结果汇编成册,为各县区树立了赶超目标。已评定出区镇、县镇、县镇等10个十强乡镇,区镇村、区镇村、区镇等100个百强村。同时,指导县区积极发展县域工业,大力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积极争创“十强乡镇”、“百强村”,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是推进“项目到村”,夯实农村发展基础。针对以前涉农项目实施分散、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调研形成了了实施“项目到村”工程的一整套思路和办法,通过实施“项目到村”,把政策交到村上、把任务落到部门,增强项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让惠民项目覆盖全市农村,形成完善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去年以来,我们按照“渠道不乱、统筹安排、各尽其职、分步实施、绩效考核”的要求,整理出全市到村项目三大类23项,编制印发了《到村项目明白卡》和《项目简介》,狠抓项目整理、宣传推介、摸底填卡、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等五个环节,统筹规划安排到村项目,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整合财政资金和涉农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侧重,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着力建立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新机制。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到村项目560个,已开工建设项目324个,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农村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四是推行“乡村在线”,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积极调研探索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特长和优势,形成了挖掘大学生村官潜力,建立全市“乡村在线”数字网站,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思路。认真总结岐山县“乡村在线”工作试点经验,提出了全市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指导意见。7月9日,我们召开了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动员会,对此项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并对大学生村官就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基本内容、要求,以及网站维护等进行业务培训,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进行。

五是(来自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落实“三带三进三促”,形成助农工作合力。在总结领导联点、部门包抓农民增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省委提出的在县以下党政机关实行“三三制”的要求,我们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业和大专院校干部中广泛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带感情、带政策、带项目,进村、进户、进经济组织,促农民增收,促晋星创建,促和谐稳定),建立起了领导联点、部门包抓、干部驻村、企业帮扶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四位一体”、联动各方、合力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市级130个工作组,由30名市级领导带队,94个党政机关、26户企业和10所大专院校熟悉农村工作或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xx多名干部参与,联点包抓130个新农村建设晋星村;县区1/3的干部进村开展帮扶工作。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工作落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助农增收的强大合力。

五、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持续增收

主要建立完善了以下几个机制:

一是领导责任机制。明确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是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县区全部由专职副书记分管农村工作。坚持召开季度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会,定期召开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专题会议,分析形势,研究措施,改进工作。各县区按照“配硬部长,配齐人员,保障经费,改善条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工部工作的支持力度。

二是投入保障机制。在足额落实原有各类支农资金的基础上,市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专项奖励,并按每个村200元、每户1元的标准,为12个县区委农工部补助工作经费,要求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各县区农工部人员、经费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三农”投入力度也相应得到进一步加大。

三是考核激励机制。把农民增收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经常性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按季度评估、公布各县区农民增收情况。在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上,我们拿出1097万元,重奖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农业重点工作先进县区、市级部门、乡镇和村,较好地激发了全市各级促进农民增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市委、市政府主要率先垂范,不打招呼、不定期深入县区和镇村检查县域经济、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工作落实。

第二篇: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14年,我镇紧扣“打造旅游特色名镇”的目标,以实施《2014-2014年农民增收规划》为重点,以“12345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四大农民增收项目,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模式已基本形成,全镇农业总产值完成1.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20.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69元,人均增收2180元,增长37%。

一是以旅游服务商贸业为中心,引领农民增收。古镇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6万余人,创社会效益1.5亿元。目前,从事旅游服务、旅游产品销售、农家乐、宾馆120余户,旅游从业人员500余人,年实现收入2100万元。从事商贸流通销售420户,零售总额达1.67万元。从事农产品产供销大户16户,带动本地闲散劳动力3000余人从事短期农产品贩运,销售总额达3.2亿元,***镇已成为全县乃至陕南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

二是以“三园四基地”建设为抓手,拉动农民增收。**农业科技示范园,入园企业3家,实现产值3200万元;**循环农业产业园、**特色药业示范园,正在规划论证中。以市级标准化养殖场**养鸡场为龙头的畜禽养殖基地,吸收10户养殖户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养鸡16.6万只,年收入实现1692万元;带动全镇发展养鸡大户13户、养猪大户22户、养羊大户30户。以**村设施蔬菜种植产业为主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带动全镇发展设施蔬菜种植580亩;种植小杂粮3200亩。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沟万亩优质核桃示范园建设已达到1.2万亩,同时,带动全镇特色林果业规范化建园达3万亩。以**村为

主的烤烟基地,种植烤烟330亩,实现收入50万元。在“三园四基地”的拉动下,人均增收2610元。

三是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助推农民增收。在**凤巢野鸡养殖的带动下,**等村养殖野鸡、红腹锦鸡、鹌鹑、珍珠鸡12.5万只;养殖大鲵、虹鳟鱼0.2公顷,产值560万元;养殖野猪210头;种植猪苓8000亩;**村利用红豆杉适生区的区位优势,培育红豆杉苗圃60亩,野生红豆杉科管保护3.5万株。

四是以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为依托,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利用***镇矿山和建筑企业老板多的优势,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8060人,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7200人,创收8640万元,劳动力技能培训580人,农民工进城落户1054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0人,劳务输出促进人均增收4800元。

第三篇:乡镇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乡镇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xx镇紧紧围绕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截止2014年底,全镇高效农业面积近2.8万亩。包括高效蔬菜面积近1.5万亩,其中钢架蔬菜大棚面积3000亩,大户近400户;高效水产养殖面积1.3万亩,其中虾蟹养殖面积5000亩,大

户100多户;新增生猪2014头、家禽50万只、育肥牛100余头,大户30多户。我们的做法是:

一、注重大户带动,培植典型发展高效农业。我镇在发展高效农业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大户尤其是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的外来种养大户作为“典型”培植,让他们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推力。2014年我们引进淮安清浦黄码辣椒营销协会的大户王振华,并给他足够的优惠政策即无偿提供55个钢架大棚免费种植两年,还提供诸如田间基础设施配套、生活场所、劳动力组织、治安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通过外来大户手把手传授、跟随外来大户打工等方式,周边农民可以较快掌握种养实用技术,转化为发展高效农业的实际行动。

二、加大政策扶持,增加投入发展高效农业。高效农业产出多,效益高,但一次性投资也相对较大。为帮助广大农民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我镇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健全高效农业投入机制,保障高效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一是财政支持。通过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财政扶持;二是贷款支持。对发展蔬菜大棚、高效规模养殖的大户给予小额贷款支持;三是部门支持。争取上级挂钩扶贫单位资金支持,挂包花园村市地税局对每个新建大棚的农户给予2014元补助,缓解高效农业建设资金压力。

三、坚持市场导向,拓宽空间发展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市场,发展高效农业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是扩大规模占市场。规模化生产是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我镇始终把培植规模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建立蛤滩、沿河万亩大白菜生产基地、沿河的有机草莓种植示范基地、蛤滩沿河的800亩连片的高效蔬菜钢架大棚生产基地、大洲的300亩龙虾养殖基地、黄岗杨嘴的温氏养猪基地、黄岗的育肥牛养殖基地等。二是搞活流通建市场。在青岛、上海、南京、无锡等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10余个,多个农产品直接进入县级以上的超市销售,并在2014年首次实现大白菜出口韩国;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建设中国龙虾大市场,以市场来支撑和带动高效农业的发展。三是发展中介拓市场。我镇一直注重农民经纪人的发展和培育,近年来发展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农民经纪人近100多人,保证了全镇农产品种得出、卖得掉、有钱赚。

四、发展合作组织,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为更好地降低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强农民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使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我镇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入手,成立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到 2014年底,我镇共由村干部、能人大户牵头注册了盱眙县xx蔬菜专业合作社、盱眙县融润养猪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个。我镇还积极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把农民增收的“拦路虎”变成了“助推器”。截止2014年底,共流转土地2014亩,保证了高效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同时切实做好土地流转需求信息、政策咨询服务、矛盾调处、合同签订方面的服务,建立流转台帐,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保证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

各位领导,xx镇的高效农业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不完善,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农民增收先进材料

多措并举抓发展凝心聚力抓增收

——xxx乡抓农民增收工作侧记

xxx乡地处xxx西南部,全乡总面积,辖7个村36个村民小组,1788户,6447人。全乡总面积9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56亩,36个村民小组,6452人,是个传统的农业乡镇。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95元,同比增长822元。而在2014年以前xxx乡由于资金、技术、信息等因素制约,大多数群众一直找不到适宜的致富路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在全乡开展了农民增收项目排到户、扶持资金贷到户、劳动技能培训到户、服务措施落到户、党员帮扶责任到户等一系列活动,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规模型劳务输出、产业化农民增收项目、实用性技能培训等措施,带动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初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的。

一、搭建平台,促进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我们把优质服务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群众、贴近群众的重要工作,做到了“三落实”。一是多方搜集信息,提供优质用工信息服务。一方面在各村聘用劳务输出信息联络员,掌握各村剩余劳动力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我们积极主动和外界沟通联系,通过各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泛收集外地用工信息,建立信息库。二是深入

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以宣传政策、信息为主,采取定点宣传、入户宣传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发放劳务信息传单1500多份、张贴布告500多张。三是有组织的进行劳务输出,全年有组织的劳务输出1400人次,其中新疆拾棉150人次,咸阳砖厂600多人次,神木煤矿400人次,山西铁矿250人次等,并于外地有关企业建立了劳务输出关系。这些关系的建立,已成为地区富余劳动力输出的主要渠道。2014年全年我们所累计输出富余劳动力创收劳务900万元,劳务输出已成为我乡农民增收主要渠道。

二、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增加农民收入的本领。

一是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喜事集中,走亲访友传递信息快的机会,大力宣传劳务培训工作。二是由乡政府牵头,上级相关单位协助,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全年共开展初民实用技术培训12场次,受训人群达到4500人次,使全乡每个群众掌握1到2门劳动技能。三是按需设置培训项目,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了经济林科管、经济作为种植、养猪、养鸡等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他们发家致富的本领。四是灵活学习方式。我们利用各村农民技术学校、党员活动室、远程终端教育等载体,加大农民工作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工作整体综合素质。截止2014年底,我乡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由原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变为畜牧养殖等科技型农业生产达到135户。四是我们结合扶贫的“雨露计划”,

动员初高中毕业生到新潮学院进行3-6个月免费的技能培训,并且为每个学员免费办理技能证书、资格证书和免费推荐就业,全年共培训专业技术人才35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使全乡广大群众致富的本领不断增强,就业出路不断拓宽,仅去年全乡输出3200人次,创经济收入达到900万元。

三、整合资源,实行土地集中经营,加大招商力度 在xxx村建立了xxx第一个集花卉种植、生猪繁养、水面养殖、设施蔬菜为一体的总投资600万元、占地25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杨家湾产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园区前期投入350万元,其中政府争取资金30万元,已完成花卉栽培90亩,建大棚80个,种植百合、玫瑰等7个品种,3户养鱼户已投入鱼苗5万尾,5个生猪饲养圈舍已全部建起,30亩设施蔬菜已实现销售利润6万元。该园区全年解决当地务工人员150人,年创经济收入150万元。

四、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014年,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林、果、药、畜等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金狮、西北沟两个村发展4个千亩板栗示范基地,颜家庄村发展千亩的核桃示范基地。田丰村以传统豆腐加工为主的示范户35户,金星村发展木本中药材和草本中药材为主的药材基地,xxx村以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花卉种植和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全年发展林果业1.6万亩,其中板栗7000亩,核桃9000亩,野生五味子改造800亩,年创经济收入65万

元。结合退耕还林建设,发展木本中药材900亩,草本药材700亩,年创经济收入25万元。同时,全乡发展养殖大户65户,其中养猪大户5户,养鸡大户60户,创经济收入165万元。

第五篇:实现农民增收经验交流讲话稿

抓特色、引新品,全力以赴保障农民增收

——在增加农民收入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xx单位xxx

(xx年xx月xx日)

xx镇是农业大镇,全镇有耕地面积xxx公顷,其中水田面积xxx公顷,旱地面积xxx公顷,共辖xx个村,xxx个村民小组,总农户xxx万户、xxx万人。我镇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种植、养殖业、林业、冬季种植业、芋苗黄瓜皮加工以及糖蔗种植等为主要特色产业。201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实现xxx万吨,同比增长xxx%,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同比增长xxx%,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国家的强农、惠农和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在地方得到落实的具体体现并对我镇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结合东平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作如下经验交流:

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我镇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看,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是把粮食作为主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二是注重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塘龙村的芋苗加工,英梅村、良荔村的黄瓜皮加工,既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又吸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三是注重以市 1

场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特、优、新的产品,如富新村、富门村以及石角村等开展冬菜种植业等。

二、保障粮食增产的前提下,着力发展冬季农业、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一)冬季农业种植方面

针对东平的气候情况和农产品生长特点等原因,镇党委、政府合理安排,精心部署,通过走“合作社+农户”路子,发挥种植专业合作社作用,为农户提供技术、种子、销售信息等服务,引导农民积极开展冬季种植,在全镇适宜开展冬季种植的村进行种植推广:将塘龙村、富门村和富新村等3个村作为冬季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双垌村、合江村作为沙塘桔种植基地、绿荣村、英梅村作为果蔗种植基地;石角村、火甲村作为无蔓南瓜种植基地以及在全镇大面积建设速生桉种植基地等。

为抓好冬季种植工作,镇党委、政府抽调农技干部、挂钩联系点干部,深入村屯,深入农户,强化宣传引导,及时组织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适时指导群众开展冬季植工作,及时组织群众开展施肥、浇灌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最大程度为冬季种植的丰产丰收提供更多技术支持与服务。

2014年我镇仅冬季马铃薯免耕种植一项收入就十分可观,全镇共收获马铃薯4500多吨,其中富门村农户率先进行连片经营,该村仅马铃薯种植收入一项就达30多万元;在果蔗、糖蔗种植方面亦吉报连连,全镇2014年共实现糖蔗产量3万多吨,为蔗农实现人均2014多元的经济收入。

(二)特色农业方面

我镇在农业发展方面注重特色农业的发展,鼓励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拓宽发展路子,增加农民收入。在保障农民粮食

产量稳步提高的前提下,我镇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产业带发展,农民增收齐进步”。一是随着东平黄瓜皮、芋苗声名雀起,我镇大力鼓励农户做大做强黄瓜皮和芋苗的深加工,目前形成了以塘龙村、英梅村、良荔村以及石角村为主的芋苗、黄瓜种植基地。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到东平镇去落户。结合我镇速生桉种植面积大、资源丰富的特点,我镇形成了以聚材木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木材加工业。利用本地木材资源丰富的特点,各种木材加工业应势而起为东平农民的增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了转移了农业劳动力。三是加强养殖业发展。养殖一直都是我镇农民增收的一个重大项目,但是采用传统养殖不仅无法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鼓励农户规模养殖、加入养殖合作社是我镇为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具体措施。目前我镇形成了以广西辉澎农牧有限公司为主导的养殖龙头企业,在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镇目前拥有规模以上猪场301个,鸡场87多个,鱼塘面积6000多亩。家禽存栏41万羽,生猪存栏30.8269万头,2014年农民增收有望增加8%。

四、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增加农民流通收入。

在全镇范围内发展合作经济和经纪人队伍,做好农产品流通工作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发挥农产品信息中心网络的作用,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和跟踪制度,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大宗农产品做好预测预报;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逐步建立和完善优势产业的行业协会,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

上,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市场流通中介组织、专业队伍、农民营销经纪人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不断搞活农产品的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经过2014年我镇在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工作中取得的发展,我镇多数村实现了水泥硬化路通村工程,为我镇各村的农产品运输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进一步确保了我镇农民的增收。而我镇塘龙村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试点村,2014年国家投入资金900多万元开展土地平整项目,大力推行我镇塘龙村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塘龙村的农业生产条件,为促进该村的农民收入提供了基础保障。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镇将以此次会议的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抓好我镇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增收。抓住东平作为县“十二五”规划“东平至菱角农业经济带”的有利时机,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保证农民增收的稳定性。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势在必行。一要在提高单产水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有力量,广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培养种植能手示范带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增加粮食总产量。二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通过提高质量,提高农产品价格,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二)加大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产品增产增值。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增收的最好形式是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种养的积极性。最有效的办法是鼓励兴办民营乡镇种养龙头企业。要积极大胆吸取外地好的经验,好的办法,鼓励广大农民艰苦创业,兴办企业。同时,各村将加大本地特色种养业的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保证产业链条完善。如枫木村的肉兔养殖作为该村特色的增收产业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鼓励兴办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科学技术实现农业收入提高。 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目标,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本镇实际,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上下功夫,不断充实和完善农业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同时,要积极开辟市场,加强与外地优势农业龙头企业联系,将农业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民增收。

本网向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2014年农民增收座谈会发言材料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xx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发言材料

乡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word该篇DOC格式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范文,共有1242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下载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