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5 15:50:4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样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为了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各行各业设立了明确的环境指标。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处理好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本文将具体探讨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的意义、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促进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而人口数量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在人口问题和环境资源问题的制约下,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为了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必须分析当下我国环境恶化的原因,寻找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的意义

( 一 ) 理论意义

区域系统理论认为,想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促进内部系统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是时间的协调性;第二是空间的协调性;第三是功能的协调性。所谓的时间协调性,就是指在不同时间段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不同,区域经济进入的发展阶段也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为了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使前后发展阶段相互衔接,需要保证协调性。所谓的空间协调性,就是在不同区域内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区域,要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作为参照对象,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需要设定更高的发展目标,从区域整体出发形成发展战略。所谓的功能协调性,就是指区域经济的各项功能要保证一致性。区域经济不仅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还具备一定的生态功能。在发展过程中,要并重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实现,在加快发展速度的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 二 ) 现实意义

在社会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人口环境和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的人口数量非常多,区域经济关乎人口的生活质量,也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贯彻落实。在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下,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例,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对资源的开发力度也比较大,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不断恶化,制约了本地区的后续发展。以偏远地区为例,偏远地区的交通条件比较差,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对自然生态的开发力度有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对和谐。

近几年来,我国的交通网络越来越完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创。人口数量增加扩大了消费量,区域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使后备资源潜力不断减小。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为了减轻生态环境的负担,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控制人口规模,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

二、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分析

( 一 ) 人口与资源

人口与资源存在相互关系,人口增长会增加资源的消耗量,而如何降低资源消耗、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激增,各行各业都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进行开发,激化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人口总数增加,会加大资源的耗费量。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石油资源、煤炭资源等等。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枯竭,就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除了不可再生能源之外,其他自然资源也具有有限性。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资源系统已经进入了超负荷状态。以耕地资源为例,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耕地资源却不断减少。如果耕地资源被过度开发,国人将陷入无粮可吃的局面。

( 二 ) 人口与环境

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如果脱离了自然环境,人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资本。与其他动物一样,人们必须依赖自然环境,获取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品,满足自己的实际所需。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开展后续的生命活动。人的适应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体体内的物质构成具有适应性特征,第二,人体体内的化学成分具有适应性特征。二者都会与自然环境产生联系,而人也就成为了自然环境的适应物。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在空气和阳光,人们利用这些自然条件进行生产生活且和自然环境建立了亲密关系。我国的

人口数量非常多,而且人口总数正在不断增多。人口过剩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加重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负担。据人口学家预测,到2030 年,我国人口将突破 30亿大关。在人口数量增加的情况下,我国自然环境必将受到破坏。

三、当下环境恶化原因分析

( 一 ) 人口激增,资源减少

我国人口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问题。在建国之初,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而在当今社会,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对我国国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民整体素质偏低,受教育程度仍然有待提升。在人口素质的制约下,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很难发挥。由于国民整体素质偏低,社会环保节约意识还没有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非常低,民众并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形

成资源节约的习惯。人口增加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如何节约资源,优化人口结构,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

( 二 ) 过度开发,资源消耗

我国的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严重低于世界水平。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差悬殊,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资源的不断消耗,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少。资源浪费导致我国资源结构出现问题,很多资源都面临着短缺和枯竭的问题。以煤炭资源为例,我国的煤炭资源总量比较多,但是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资源开发力度越来越大。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煤炭资源需要进行开发保护,主要生物资源的承载能力也都达到了极限。

( 三 ) 生态破坏,环境恶化

我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态破坏问题,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化背景下,我国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工业化在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环境污染。除了水污染、大气污染之外,我国还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旱灾问题和水灾问题等。人类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然环境也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在出现环境污染之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受到了不利影响。以雾霾为例,灰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如今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足

以说明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四、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 一 ) 加强意识转变,保护环境

对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们的优生优育意识、环境保护意识都比较薄弱。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之下,我国放开了二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出生率。为了将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我国应该在全社会宣传优生优育知识,为新生儿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环保意识的形成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关部门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依靠新媒体平台进行环保宣传。互联网技术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环保部门可以发布公益广告,在网站上发布公益信息等,带动全社会形成节能环保之风。

( 二 ) 依靠科技创新,降低消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人口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应该推行相关条例,对重污染企业作出明确规定,划定重污染企业的环境指标,并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罚。在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政府应该对其进行监督,避免企业出现不法行为。企业不仅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的任务,还承担着促进社会发展的任务。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省更多资源,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技术资金,引入现代节能技术,实现资源和

能源效率利用的最大化。除了应用节能技术之外,企业还应该对新能源进行开发。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新能源开发技术水平比较低,在进行能源开发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能源开发经验,如太阳能开发经验、风能开发经验等等。

( 三 ) 发展绿色经济,持续发展

绿色经济是一种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在国民经济体系调整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面临转型,想要实现转型目标,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创造更多的绿色效能。政府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促进绿色企业的集聚,为企业提供相互合作与良性竞争的场地。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应该加大成本投入壮大人才队伍,构建绿色人才培养机制。为了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发展模式,政府应该提供福利政策,为

绿色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补贴。

五、建议

(一)人口

逐步解决医疗卫生、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为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就业,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提高城镇人口城市化率,以此来改善城乡人口结构。在提升人口素质工作中,一方面结合人口总量和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优生优育政策方案,从生育的角度来改善人口质量;另一方面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同时,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进一步增强高校综合实力。另外,加大财政支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杰出青年从事教育工作,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推进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资源环境

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地位,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同时,为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此外,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提高居民的环保理念和意识,改变人们出行和消费的观念。工业企业加快引进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业“三废”的处理能力。鼓励企业走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值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经济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在保护

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产品,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而促进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转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闵祥鹏 . 历史文本中的人口聚集、区域经济与生存环境——基于唐代政治经济区与灾害多发区变迁的思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2] 刘贵清 .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J]. 贵州民族研

究,2013

[3] 马荣霈. 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 [J]. 环球市场,2018

[4]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与经济收敛[J]. 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2期

[5] 陆旸、蔡昉. 人口结构变化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中国和日本的比较[J].世界经济, 2014年第1期

[6] 姚丽娟,吕磊. 武威市凉州区人口发展趋势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

word该篇DOC格式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范文,共有462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下载
人口、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