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24 15:09:4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课题类别:甘肃省教科所“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GS[2017]GHB3388

二、研究背景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而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而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学则生疑,疑则学进。平时我们常说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分析、解决问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现与提出问题,并且要在很正常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登上这个境界,首先必须具有问题意识。

然而,目前数学教学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答由教师或他人所提出的问题,而很少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教育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导致了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造成这种学生问题意识较薄弱的现象并不是偶然。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之生怕学生弄不懂,听不明白,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琐细的分析、讲解,但过多地诉诸纯理论的分析、讲解,学生的创新就失去了展现和培育的空间。

其次,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讨论,但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再加上教师应变机智不够等因素,结果使教学流于形式,放而不开,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再次,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教案剧。导致我们的教育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学生是“不敢有问题”。

总之,当前教育虽在不断改革,老师的观念也稍有改变,但大部分教学过程仍存在“问”的“教师化”现象。课堂上很少见到学生主动、大胆地对教材或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疑问,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也是跟随性的,问题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课题组提出《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的研究,必须突破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赞可夫提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可接受性原则,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能好学、乐学,就需要我们寻找一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路径,探索出符合我们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课堂模式。

(四)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各种活动手段,促进整个教学机制高效运转,提升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要求现有的教学方式必须从学习方式开始进行改进,应该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适当的进行课堂创新活动模式,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多环节的课堂学习活动, 突出高效课堂模式在能力培养上的载体功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并转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五)目前许多中学生厌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数学本身侧重于研究抽象符号、训练逻辑思维,在不少学生看到数学就等于枯燥、繁难,从而望而却步、失去信心。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学生没信心,老师们没信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业成绩没有达到理想状态,高考升学率虽然在逐年提高,但始终没有质的突破,面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我们如何寻找一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路径,是摆在我们全体数学教育者面前的问题。

(六)教学中以这样的标准评价课堂:一是课堂气氛要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的氛围;二是学生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不集中背答案、做练习题;三是课堂要拓展、挖掘、提高,重视培养能力;四是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有份,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可以看到,这样的评价标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上,把是否学得主动作为评价的灵魂。即看学生是否会提问、是否会自学、是否会展示、是否会倾听、是否会评价、是否会质疑、是否会讨论、是否会总结,这样的课堂人人都参与,人人获得成功体验,真正获得了发展,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中学数学的行动的研究势在必行。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古今中外,许多的教育家、理论家都非常重视“提问”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观察发现:上课时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不如解决问题的意识强。上课能独立主动地提出问题的学生大概只有13.8%左右,由于学生习惯于老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有很大的缺陷,存在着“不敢提”,“不会提”,“不愿提”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由要问: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意识哪里去了呢?如何唤醒和挽救学生正在失去的问题意识呢?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50 年代的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都把问题解决作为建构性学习的基本策略。美国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该有“发现和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开始关注类似于本课题的研究,但是,理论分析研究较多,具体的方法指导较少,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缺乏具体有效的操作途径,因此,本课题正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提出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为出发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概念界定

(一)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就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是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的问题解决,同时获得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二)问题意识培养,是指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师引导、帮助激励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应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数学问题”,是指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如果把一个数学问题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中至少有一个要素是学生还不知道的。假如构成这个系统的全部要素都是学生已知的,那么这个系统对学生来说不是问题系统了,而是一种稳定系统。因此,数学问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障碍性;二是可接受性。

(四)“提出问题”,是指在一个独立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创造新问题或对已知数学问题的再阐述。提出问题是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创造潜能,为其终生学习和毕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解决问题”,是指个体在新的情境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它既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又是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

六、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有助于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有助于营造浓郁教研氛围。全组教师围绕一个课题,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去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师的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的立足点,问题式探究的教学理念化为平常话题,成为备课、上课、评课的主题。这种“寓教育科研于课堂,寓教育研究于平常”的务实性教育研究态度和方法,有助于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和教研氛围的营造。

(二)有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有效教学以学生是否得到主动发展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本课题的研究着力突现对学生能实现有效教学因素的挖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七、研究基本观点

问题作为人们思维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和起点,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思维培养,更谈不上思维创造,问题意识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助于数学的建构性学习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

由于受过去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因而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敢提问。由此可见,在初中学生的大脑中,问题意识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呈现逐渐淡化的不良趋势。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先要唤醒在初中学生大脑中已经淡化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尽量帮助学生解决紧张和害怕的心理,尽量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时机,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敢于创新,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和乐于提问。只有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才能敢于提出问题。

八、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

(一)学生目标

1.敢问: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2.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自主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目标

1.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为书、不为上,只为实,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2.善于质疑,提供培养问题意识的背景,背景应与学生心理、生理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3.教师要有热忱而悦纳的态度,改变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对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

4.教师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改变教师问题意识缺失的现实。现实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问亦问或“书问亦问”,成了教学参考资料 的代言人,教师没有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九、研究内容

(一)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对学生自己发现而且提出问题进行鼓励。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

(二)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要做到这点,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上要体现“五度”、“五要”:“五度”一是难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让他们“跳一跳、摘挑子”;二是跨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主次、轻重之分,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三是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四是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密有问,有一定的停顿时问,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五是广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面向全体学生。“五要”一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二要讲求过程,不仅要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要体现阶段性,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四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要得当,把握好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三)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过早做出评价,使学生意见得到充分发表,把判断与评价分开;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解答。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指导与讲解,力争较少叙述事实,较多提出探索性问题,较少给出现成答案,着力引发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及时鼓励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问题意识。当学生不敢提问时要及时鼓励;当学生敢于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选择关键问题;当学生选中关键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题目和图形搜集信息解答问题;当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时要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要避免过早评价,使问题教学得以充分展开,从而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善于利用“原型启发”,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六)“解决问题”升华到“再发现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以问题为起点和线索,并且最终也是以新的问题提出为归宿。从中使学生汲取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

十、研究的过程

课题组充分认识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就如何搞好学生提问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细致、系统、深入的研究。

(一)自主学习。学校根据课题研究内容,为课题组购买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分发给课题组教师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长期观看网络“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秀视频,学习全国优秀教师上课视频,从中找出与课题相关亮点并进行改进实践。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专题讨论,使全体成员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

(二)科研培训。学校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一直是我校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也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主要途径.这几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派教师到各地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并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参加课程网络培训,同时课题组教师经常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参与河西学院“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培训、我校组织的甘肃省“金色教苑”培训、甘州区数学协会组织的数学教师培训一直是我校培训教师的主要途径,也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主要途径。近几年,课题组教师李军、于海峰、施晓海、任钧等多次到参与河西学院参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培训,李军、于海峰、任钧、王芳君多次参加甘肃省“金色教苑”培训,李军、于海峰多次参与甘州区数学协会组织的全区数学教师培训,积累了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三)保障充分。在理论指导和物质条件等方面我们课题组也做了精心安排。在课题研究的各阶段都开设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专题讲座,并积极开展示范课和对比课,为理论实践搭建了丰富的研讨平台。

(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1.讨论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案和要点

2017年5月,课题组召开两次研讨会,讨论课题研究内容、思路、方案和要点,制定课题的目标和研究内容和重点,征求研究方案初稿的修订意见,确定课题研究负责人。

2.组织课题研究的开题工作

2017年6月27日下午,课题组召开了全体成员开题论证会,邀请本课题指导教师,学校副校长黄先明参加开题会并作指导,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广泛、充分的讨论和论证,并对研究方案作了部分修订,并布置了课题前期研究工作。

3.召集多次有关学生提出问题对课堂教学影响的师生座谈会,进行了多次学生主动提问学习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教师有效教学中的困惑。

2017年8月-10月由李军老师和于海峰老师组织七年级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前期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并总结。

2017年10月10日由于海峰老师上学科组示范课,数学组所有成员参加活动。

2017年11月由李军组织课题组成员就问题意识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问题意识对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撰写调查报告

2017年12月-2018年3月,于海峰老师负责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讨论;由张小荣老师负责组织讨论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学生提出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由李军老师进行2017年度的课题进展情况总结。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实施心得体会,课题组长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并安排后一阶段研讨工作。

4.积极参加市、校的教育科研培训、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和“十三五”课题阶段性检查验收。

5.结合座谈、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比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探究、总结教学方法。课题组开展了多轮次的教学研究课活动,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总结交流, 继续进行理论学习。

2018年5月8日,在张掖大成学校召集七年级部分学生、老师座谈会。

2018年5月15日-12月,李军组织课题组成召开会议,制定这一阶段目标;课题组成员讨论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张杨老师上课题研究公开课;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实施心得体会,并评选出优秀课例;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并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积累理论依据;收集优秀课例。

6.注重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撰写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教学的影响的论文。(具体情况见后面成果表)

7.认真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与整理,做好结题工作。

2019年4月22日,课题组召开结题工作讨论会,安排课题结题工作相关事宜。

2019年4月至5月,课题组认真进行课题研究的资料成果收集、整理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通过2年的准备和完善,2019年4月至5月,课题进行结题评审、验收的准备。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习惯、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都有一定的提高。

实验班创新素质对照表

班级人数

创新意识强

创新个性强

创新学习强

创新能力强

实验前

50

37%

32%

28%

36%

实验后

50

49%

51%

46%

47%

(二)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新型教学思想,较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的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了质量

通过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有90%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适当。具体统计如下:

学生学习负担量调查统计

认为负担适当

认为负担重

认为负担过重

弃权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56

45

80

11

20

(四)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毕业班数学成绩居全区前列,其它非毕业班的优生率、及格率及平均分大幅度提高。

(六)课题组成员的收获

教科研成果喜人。课题组在科研期间,举行了多层次的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深受各级领导与同行的好评。同时,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一大批教学科研论文和案例,在市学科论文中获得好评。撰写的论文和课题组成员取得的成绩有:

课题主持人李军,2016年区级数学优质课获一等奖;2017年市级数学优质课获一等奖;2016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市级一等奖;2017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省级一等奖;2017年希沃杯赛课被评为区级优课,曾被评为区级模范班主任;2018年参与的课题获市级一等奖,2017年、2018年分别有两篇论文在中小学电教、甘肃教育上发表,2016、2017、2018年都被聘为河西学院国培计划数学培训指导教师、2016年两次被聘为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示范教师、2016、2017年被聘为甘州区教师培训主讲教师。

课题参与人任钧,2014年区级数学优质课获三等奖;2017年区级特殊教育优质课获二等奖;2017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市级一等奖;2017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区级一等奖;2017年希沃杯赛课被评为区级优课, 2017年参与的省级课题《促进中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行动研究》鉴定通过, 2016、2017年多次被聘为河西学院国培计划数学培训指导教师,2009年、2012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联赛2次获省级二等奖,本人2次获优秀辅导员称号。

课题参与人于海峰,陇原名师王幼华工作室成员。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2017年荣获甘州区“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市、省、国家级科技创新大赛及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并获一、二、三等奖。2014、2015、2016、2017、2018年担任“国培计划”甘肃省示范县县级教师培训、甘肃省“金色教苑”影子培训项目、甘州区教育局十百千培训项目任务主讲导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应用方融合面有深入研究。2017年参与的省级课题《课堂观察与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鉴定通过,2016年发表论文《VB语言进行函数计算和作图思路》和2017年发表论文《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初探》均荣获甘肃省二等奖。2016年微课作品《特殊角三角函数记忆法》荣获中国第三届微课大赛三等奖。

课题参与人王芳君,主持和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及时效性评价研究”“分层教学法”等6项省、市级课题研究。2014.07在《初中数学教与学》发表“浅谈初中数学定理的教学策略”;2016.15在《甘肃教育》发表“高效课堂的思与行”;2017.12在《甘肃教育》发表“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有效作用”多次获得过县、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七)课题相关论文

李军老师的论文《PCK视角下数学教学设计信息化研究》2017年在中小学电教上发表。

李军老师的论文《通过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2018年在甘肃教育上发表。

张小荣老师的论文《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2018年3月在现代职业教育上发表。

张杨老师的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培养》2016年6月在甘肃教育上发表。

王芳君老师的论文《高效课堂建设的思与行》2016年12月在甘肃教育上发表。

于海峰老师的论文《微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初探》2017年1月在吉林省中小学电教上发表。

王芳君老师的论文《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有效作用》2017年12月在《甘肃教育》发表。

于海峰老师撰写了论文《重视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十二、研究的创新点与新举措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点。以行动研究为主,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行动中、教学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保证研究工作的实际功用。在研究过程、教学工作开展前或进行中意识到或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以研究者的角色参与问题的研究,寻找理论依据,认真分析和思考,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去开展实际研究工作,那么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也使研究工作得到了更卓有成效的改进。此方法有方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等优点,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行动研究推动和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及课题研究的水平。在研究实践中进行在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研究工作——行动研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辨识,分清理论的优缺点;更完善地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研究问题、理清研究策略,从而更深入地分析问题,并针对性开展有效研究。

(二)通过甘州区大成学校的学生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获得了有效教学的重要信息。如:确认了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普遍感到学习门槛偏高、压力较大,这种压力在高中全面启动新课程后不减反增,使得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困难加大;通过调查分析,越是生源弱的学校,有效教学越应搞好。

(三)从学科个性等方面总结了有效学习中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和具体方法,突出中学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学法指导,这些策略和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推广价值。

十三、成果应用

(一)课题组研究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课堂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并作为本校课堂评价的标准,对促进有效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推广的价值。

(二)发表的论文对《通过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积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甘州区大成学校广泛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使课题组老师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扎实搞好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并通过对我校的研究,为其它与我校背景相类似的学校的数学教学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与理论。

(四)本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我校是新建的一所学校,学生来源很复杂,基本上甘州区所有的乡镇的学生都有,城区的也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所以老师上课很累,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我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有了根本改变,上数学课也没有那么枯燥了,学生也喜欢学习数学了,通过实验班的实施,推广到了全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近两年,数学中考成绩位居全区前三。

十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在课堂教学操作中仍存在着不足:

1.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灵活运

word该篇DOC格式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范文,共有1233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下载
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