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农村空心化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3 08:36:2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农村空心化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农村空心化报告多篇

【第1篇】湖南省农村空心化调研报告范文

前言

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浮现在眼前的尽是累累的硕果,成功的喜悦与不凡的成就。但是令我们担忧的事情依然应有尽有,例如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引人深思,让人感慨,湖南省的农村空心化格外显眼。

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农村与城镇相继进行改革,尤其对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放政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为关键的是实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逐步扩宽对外开放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生产的自主性与自由积极性,为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些看似与农村空心化不相关的改革,无形之中为农村空心化埋下了伏笔,提供了条件。

1997年以来,中国抛弃了束缚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为人谋利,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创举不仅使中国经济有了飞一般的发展,而且活跃了农村经济。使老百姓的生产与销售的路径有了质的飞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老百姓告别了有钱买不到东西,有东西不能卖的日子,尤其菜篮子工程的建设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农民的消费。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加强了对农村的改革,实行免农业税,对农民农业生产进行补助,重点关注三农问题,改善民生,兴修水利,方便了农民的生产,使农民增收增产。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使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达温饱,奔小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九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使农家子弟接受教育的权利有了制度保障,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减少了农家子弟接受教育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村子弟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修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传播,雷锋精神文明的传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农民的政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家电下乡等各种下乡活动的出现,各种娱乐文化设施在农村的建立,养老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台等等。这些便民惠民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推动了农民朝着更好更高的目标前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预示着农村空心化的出现。农民告别故土,提着行李,离开自己的老家。出去奋斗,出去打拼,出去闯荡。于是农村的土地将会荒芜,房屋遭受遗弃,人口减少,出现空心化。

地理原因: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条件与偶然条件,湖南省的空心化也不例外。作为永州人,我不可能走遍走湖南省的每个村村落落,只能走访自己住的村庄及附近的村庄。虽然所见所闻所感不能代表整个湖南省,但我相信它能够体现出湖南省农村空心化的趋势。通过走访与调查了两个村庄,我们小组总结出了湖南省出现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其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湖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经济地带,北邻武汉经济圈,南靠珠三角,西与成渝经济圈相望,东与长三角相连,腹部包有长株潭经济圈。纵贯东西南北的铁路经过于此,长江水运同样发达,正是这种便利便利的交通促进了湖南省经济与外界的联系,也为湖南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工厂林立,就业岗位众多,生活生产条件优越,拉动着湖南省的农民外出务工,发展生产。农村人口大量减少,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青壮年人口短缺的问题。其二:特殊的自然条件,湖南省地处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极有利于喜温喜湿作物的生长,但对农作物也有毁灭性影响。天有不测风云,夏季风过强过猛,洪涝灾害频发,相反,夏季风势力弱,伏旱严重,同样有可能面对绝收的境遇,蝗灾鼠灾等生物灾害也常有发生。最令人头疼的是,湖南省大多数为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近十年来,人口快速增长,更是加剧了人地矛盾。耕地不足再加上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为农业的发展增添了许多麻烦,不少农民不得不抛家弃地,另寻生计,养家糊口。其三:开放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交流的深入、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解放了思想,逐步改变了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外出打工,使得收入倍增,使差距拉大,外出人口越来越多,从而导致空心化的出现。

社会原因:

1. 城乡二元体制是农村“空心化”形成的根本原因。1958年以来,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将农民权益绑缚在农村集体土地上,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流动,因而农村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相映巨大的宅基地数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青壮年向城镇转移,但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化需求,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在根本上给进城的农民以必要的生存保障,因而守住农村旧宅基地成为理性选择。随着农民非农就业与户籍迁移的政策放宽后,农民进城务工相对容易,但难以筹集到在城定居的资金,导致农村劳动力多以短期方式流动,造成宅基地“季节性”闲置,同时,在法律上农村房屋禁止自由买卖,宅基地依法退出机制缺失,导致有的农民即使在城镇安居乐业,农村中的旧宅基地也得长期闲置。因此,着眼统筹城乡发展,研究解决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置换,实现城乡土地一体化配置,成为推进“空心村”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产权制度问题。

2.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备。其表现是:宅基地所有权制度,是农村土地产权的重要内容,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组织所有,户主拥有宅基地的使用权,但仍存在所有权主体不明的问题,宅基地的无偿使用,降低了农民建新宅的“门槛”,易造成宅基地的超标多占和一户多宅的局面;在对闲置宅基地的处理上,日前仍没有统一的制度,宅基地整理无人管、无钱管,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无法形成,客观上为村民旧宅占而不用提供了借口。

3.原有农村规划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不适应。由于市场繁荣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大多数农户购买了拖拉机等现代农机和运输工具。由于以前村庄规划先天不足,村道狭窄且不通畅,致使车辆出入困难,这些农户们不愿再在村内盖新房。而且一些农户不愿意费力气拆旧建新,增添麻烦。这就使得许多农户宁在村庄外围建房,导致了村庄面积的异常膨胀。

4.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土地管理法规对农村建房用地的处罚规定是: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没收在违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以罚款。拆除违法建筑制止违法用地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但真正执行起来却相当困难。现在农民盖房几天就可以封顶,土地管理部门对其违法行为下达停工通知书,等走完程序,将其移交法院强制执行时,房子早已盖好了,人也住进去了,一旦拆除,便会激化矛盾。

5.调控手段的乏力。由于广大农村建房实行“先建新房,后拆旧房”的原则,即使一些农户在建起新房之后不再拆除旧房,也无人监督管理。而且,由于土地产权不明晰,对空置户缺乏相应的对策,放任农村隐性宅基地市场的自由发展。

具体原因:炎炎烈日阻挡不了我们小组走访的脚步,崎岖漫长的山路侵蚀不了我们小组走访的决心,劳累困惑打消不了我们小组调查的念头。小组成员马不停蹄地赶往村里的各户人家,走访的对象有中老年人,也有青壮年,包括不少小孩。首先采访了村里面的老人家,老人家告诉我们为什么离开村里而外出。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上涨,特别是房价。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虽然很大,但绝对数额比较少。高额的消费费用与支出,在家耕地生产得到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再加上耕种的面积小,技术落后,产量低,因此很多农民被迫外出务工或经商。一位老太太打断了我们的话语,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自己老了,也没什么经济来源,自己孩子在外,没时间照顾自己,人上了年纪,体弱多病,所以离开家乡,到了城市,跟着儿子过日子。我们把话筒对准了一个青年小伙子,他告诉我们许多青年人外出的缘由。在农村里,左邻右舍挨在一起,常常因为宅基地或者一些小事闹矛盾,产生隔阂。不少人离开村庄,疏散开来,减少矛盾和纠纷。另一位小伙子补充道,外面世界很精彩,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趁着自己年轻,出去溜达一下,见下世面。接着一位小孩笑着说,村小学老师教书教的不好,有没什么吃的,玩的,同龄人又少,一点都不好,城市里面吃得好,睡的香,还有各种好玩的,可好啦。我们接连走访了两个村庄,不同的人都有着相似的回答。大概两点,第一:农村各种条件差,收入低。第二:城市里发展潜力大。

现状:就我们小组走访的两个村庄来看,大量耕地荒芜,农田水利设施失修,人烟稀少,大多数原有房屋废弃,商店,诊所等公共设施几乎为零。人口结构不平衡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儿童,这些人被称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原野上,庄稼地里,道路上基本上看不见什么人,一片荒凉的景象。

解决措施:首先找到农村空心化的症结所在,农村生产条件差,生活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惠农政策,兴修水利,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关注民生,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修养和生产技术水平,解决好农民生产培训工作,提高农产品产量,稳定物价,适度提高农产品价格。面对种种三农问题,不能喊空口号,而要做到务实。例如在农村兴修水利,但很多地方并没有实施,一些村高级干部中饱私囊,欺上瞒下,把政府剥下来的款项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什么事都没干,一些或许还将一点良心,稍微修一下就行了,即使干了实事,也有很多是豆腐*工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这样的**行为,应严厉惩处,从源头抓起,防范于未然。要求各级领导做到廉政,勤政爱民,真情实意的为民办事,而不是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面对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收入不高,老百姓不愿意干的问题。应该鼓励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率,增加对农民生产的补助,走集约化机械化道路。一些梯田面积狭小,不宜耕种,实行小田改大田。另一些土壤肥力不够,多施农家肥,改善土壤,已达到增产增收。面对高产低收入的问题理应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继续实行免农业税,减少农民负担,各级政府要员增加对农民的关心与关爱,让农民吃得好,住的安心,生活的更美好。

结语:

通过走访与调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农民的困难,农民的生活状况与农民的愿望心声,更坚定了我们勤学奋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决心。此次实践虽然简单而短暂,但收获颇多,感受颇深。回忆起来,真的让人感伤流泪,当今农民生活艰苦,环境恶劣。湖南省的经济发展还算过得去,农民的状况尚且如此,西北地区或者那些偏远山区的农民的遭遇可想而知了。作为学子,我们现在无力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杜绝农村空心化的出现,但是我们如果现在做好我们该做的每一件事,金浩应尽的义务,那么我们也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也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

【第2篇】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范例

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为此,特以近年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空心化问题为例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民新村聚居点30个,涉及农户1328户,其中:新建点16个714户,改建点14个614户。正在建设有的23个1227户,其中新建点16个974户,改建点7个253户。建成镇吊脚楼村、镇立山村新村综合体2个123户。据调查,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点3个,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点2个,占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点2个,占6.6%;没有空置住房的聚居点23个,占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家外出户增多。

当前,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全县大多数村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高达80%以上,其中举家外出户达30以上。县2022年建成的镇村聚居点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脚楼村15户47人。该聚居点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节性外出27人,占总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占总人口的45.9%,该聚居点新建农房常年无人居住9户,占总户数的34.6%,季节性无人居住10户,占总户数的40%。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举家迁往城镇生活。国家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发展,城镇吸引力增加,各项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等环境条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现象日趋加重。目前,县镇、镇、镇、镇、镇、乡等6个乡镇都在进行场镇开发,邻近场镇或有能力的农户都在集镇购房。如,镇骑龙寨村农民新村聚居点共30农户,就有7户在城镇购买房屋,占总户数的23.3%。

三是政策执行不到位。

部分群众对老宅一直恋恋不舍,总认为老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一户多基、超标准占地,占用耕地建房,农房迁建后旧宅基地普遍闲置,致使农村长期以来“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房不拆旧房”,致使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没能很好落实,许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旧房,占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户多宅。所调查的县镇村、镇骑寨村、吴家桥村三个新村聚居点,建了新房未拆除旧房将宅基地还耕的建房户达到15户,占新建农房户数的25.4%。

四是早期规划不合理。

一些新村建设规划比较简单,对村庄功能分区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群众生产生活习惯考虑不周,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再加上执行规划的法律约束力不强,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县已建成的镇村农民新村聚居点,村组织就没考虑到农户的耕作半径,将150户农户集中到一起,造成农户生产不方便。

二、县治理农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新村建设“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设中坚持“四个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乡村特色,统筹推进全县新村建设。

一是群众申建与政府指导相结合。

县委、县政府创新提出新村建设“申建制”,统一制定出台新村建设奖补政策,发动群众自愿申建,对30户以上群众提出申建要求,经村组申请、乡镇审查、部门评审、县级审批等流程审核通过的,纳入全县新村建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由建房户成立业主建设管理委员会,自主选择施工单位、负责材料采购、监督资金使用和建设质量,既赋予群众新村建设的监管权和话语权,又减轻了政府工作压力,实现了政府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目前,全县在建的23个新村聚居点的1227户农户都是采用“申建制”建设的。

二是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产业促新村、新村带产业,产村相融互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发展优质柑橘、绿色蔬菜、现代畜禽、道地中药材和高效经济林等特色优势农业,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县新发展优质甜橙、油桃等优质水果3万亩,绿色蔬菜3万亩,薄壳核桃、九叶青花椒等高效经济林2万亩,道地中药材1万亩,建成工厂化生猪繁育基地18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88个,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5516户,发展特色家禽规模养殖户254户。初步形成了郪涪两江流域优质蔬菜产业示范区、蓬乐路优质甜橙(柠檬)产业示范区、射大路优质干果产业示范区、罗桂路优质生猪产业示范区等“四大”产业区和隆盛现代农业园区。

三是规划引领与尊重民意相结合。

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统筹谋划新村的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及基础设施,做到新村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等多规融合。同时,充分尊重群众喜好,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征求群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民意调整规划,着力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村情趣、农家特色、群众满意”的新农村,水村幸福美丽新村规划2022年获得了国家住建部“美丽乡村”称号。

四是新村建设与新村开发相结合。

在新村建设中,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村建设,建设农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时,打造开发新村旅游商贸等产业,着力培植新村产业,繁荣乡村经济。如在建设药香小镇新村综合体中,通过公开招标吸引永逸集团投资5亿元参与新村安置房建设、场镇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集养生、养老、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知名药香小镇”。

三、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建议

治理农村“空心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破解建设用地难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一)科学规划,完善基础功能。科学规划是治理农村“空心化”的关键。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精心设点,合理布局。按照集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在新村户型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确保长远发展与农民的实际需要。建议将治理农村“空心化”与农村环境整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宅基地复垦、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农民市民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镇与中心村集聚,同时统筹农村的水电、道路、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既村解决民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又优化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第3篇】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范例范文

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为此,特以近年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空心化问题为例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民新村聚居点30个,涉及农户1328户,其中:新建点16个714户,改建点14个614户。正在建设有的23个1227户,其中新建点16个974户,改建点7个253户。建成镇吊脚楼村、镇立山村新村综合体2个123户。据调查,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点3个,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点2个,占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点2个,占6.6%;没有空置住房的聚居点23个,占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家外出户增多。

当前,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全县大多数村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高达80%以上,其中举家外出户达30以上。县2011年建成的镇村聚居点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脚楼村15户47人。该聚居点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节性外出27人,占总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占总人口的45.9%,该聚居点新建农房常年无人居住9户,占总户数的34.6%,季节性无人居住10户,占总户数的40%。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举家迁往城镇生活。国家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发展,城镇吸引力增加,各项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等环境条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现象日趋加重。目前,县镇、镇、镇、镇、镇、乡等6个乡镇都在进行场镇开发,邻近场镇或有能力的农户都在集镇购房。如,镇骑龙寨村农民新村聚居点共30农户,就有7户在城镇购买房屋,占总户数的23.3%。

三是政策执行不到位。

部分群众对老宅一直恋恋不舍,总认为老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一户多基、超标准占地,占用耕地建房,农房迁建后旧宅基地普遍闲置,致使农村长期以来“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房不拆旧房”,致使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没能很好落实,许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旧房,占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户多宅。所调查的县镇村、镇骑寨村、吴家桥村三个新村聚居点,建了新房未拆除旧房将宅基地还耕的建房户达到15户,占新建农房户数的25.4%。

四是早期规划不合理。

一些新村建设规划比较简单,对村庄功能分区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群众生产生活习惯考虑不周,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再加上执行规划的法律约束力不强,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县已建成的镇村农民新村聚居点,村组织就没考虑到农户的耕作半径,将150户农户集中到一起,造成农户生产不方便。

二、县治理农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新村建设“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设中坚持“四个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乡村特色,统筹推进全县新村建设。

一是群众申建与政府指导相结合。

县委、县政府创新提出新村建设“申建制”,统一制定出台新村建设奖补政策,发动群众自愿申建,对30户以上群众提出申建要求,经村组申请、乡镇审查、部门评审、县级审批等流程审核通过的,纳入全县新村建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由建房户成立业主建设管理委员会,自主选择施工单位、负责材料采购、监督资金使用和建设质量,既赋予群众新村建设的监管权和话语权,又减轻了政府工作压力,实现了政府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目前,全县在建的23个新村聚居点的1227户农户都是采用“申建制”建设的。

二是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产业促新村、新村带产业,产村相融互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发展优质柑橘、绿色蔬菜、现代畜禽、道地中药材和高效经济林等特色优势农业,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县新发展优质甜橙、油桃等优质水果3万亩,绿色蔬菜3万亩,薄壳核桃、九叶青花椒等高效经济林2万亩,道地中药材1万亩,建成工厂化生猪繁育基地18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88个,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5516户,发展特色家禽规模养殖户254户。初步形成了郪涪两江流域优质蔬菜产业示范区、蓬乐路优质甜橙(柠檬)产业示范区、射大路优质干果产业示范区、罗桂路优质生猪产业示范区等“四大”产业区和隆盛现代农业园区。

三是规划引领与尊重民意相结合。

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统筹谋划新村的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及基础设施,做到新村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等多规融合。同时,充分尊重群众喜好,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征求群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民意调整规划,着力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村情趣、农家特色、群众满意”的新农村,水村幸福美丽新村规划2013年获得了国家住建部“美丽乡村”称号。

四是新村建设与新村开发相结合。

在新村建设中,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村建设,建设农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时,打造开发新村旅游商贸等产业,着力培植新村产业,繁荣乡村经济。如在建设药香小镇新村综合体中,通过公开招标吸引永逸集团投资5亿元参与新村安置房建设、场镇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集养生、养老、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知名药香小镇”。

三、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建议

治理农村“空心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破解建设用地难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一)科学规划,完善基础功能。科学规划是治理农村“空心化”的关键。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精心设点,合理布局。按照集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在新村户型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确保长远发展与农民的实际需要。建议将治理农村“空心化”与农村环境整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宅基地复垦、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农民市民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镇与中心村集聚,同时统筹农村的水电、道路、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既村解决民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又优化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有了钱,才有建新房的意愿。加快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一批优质水果、绿色蔬菜和道地中药材等现代农业基地和园区,构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支撑。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小规模与大群体相结合的产业基地和生产体系,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实现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同时,要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拓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为推进农村“空心化”治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加大投入,加快治理进程。雄厚的财力是治理农村“空心化”的根本保障。一是将农村“空心化”治理与农村环境整治、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向治理农村“空心化”倾斜。同时,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宅基地的整理置换和竞价选位,发挥农村宅基地的一部分物权功能和价值潜能,使新农村建设产生内生动力,缓解农村基础设施和公一事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向农村“空心化”治理提供低息贷款,以扩大资金筹集渠道。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采用由工商资本与村民共同出资改造“空心村”,例如让房地产开发商介入“空心村”改造,让房地产开发商承担部分资金,然后将新建农民公寓的部分物业用房或尾房作为其收益,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利双赢,以解决改选资金不足的问题。发动在外成功人士资助“空心村”改造,调动在家村民参与积极性,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四)强化管理,构建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坚决制止农村建房无序局面,逐步引导农民居住向新村聚居点集中,推进新村建设进程和建设水平。一是农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建新房必须拆除旧房并复垦。二是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政策,控制农房建设用地标准,禁止违法占地建设。三是农村个人建房必须申报设计方案或选用新农村标准图集方案。四是农村个人建房不按审核通过的设计方案或标准图集建房,则取消其享受国家一切补助资金的资格。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农村空心化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农村空心化报告多篇范文,共有1085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农村空心化报告多篇下载
农村空心化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