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第三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08:41:1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第三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新版多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篇一

高考政治专题归纳: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知识归纳】

1、是什么(含义)

(1)国家制度:平等;少数服从多数→统治阶级中的多数→阶级性

2、为什么(原因、必要性)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3)民主程度:不成熟、不完善

3、怎么样

(1)要求和任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2)原则

①三统一(根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②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政治的模式。

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3)制度(政策)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A、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与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B、坚持和完善: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密切人大与群众的联系。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A、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B、前提保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独立的,与共产党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C、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典型试题】

1.(06广东34)某省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为方便同选民的沟通,设立了自己的全国人大代表联系点,并且通过电视广告向选民征集议案,这种做法在国内尚属首次。简要谈谈你对人大代表强化同选民沟通的认识。(9分)

(1)强化同选民的沟通便予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自已的合法权利,如提案权等。(2分)(2)强化同选民的沟通便于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2分)如:主动密切联系群众;(1分)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l分)(注:若答及“人大代表代表人民意志”,可给2分。但本要点最高分不得超过4分。)(3)强化同选民的沟通有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3分)

2.(08年四川38)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

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贩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2)分析上述材料,指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自发挥的作用。(8分)

人大代表针对烹购物袋危害环境的问题向人大提交议案,行使了提案权;人大代表对政府保护环境、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的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察和督促,行使了国家权力机关成员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

政协委员针对为什么限制塑料购物袋、如何限制塑料购物袋等问题向政府建言献策,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作出了贡献;对政府部门履行保护环境的公共职能、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情况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

3.(09上海3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走过了55年的历程。这一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自觉选择,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运用政治常识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①人大制度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而创造的,人大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在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通过政体即人大制度来来实现的。③人民选

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委以国家权力;人大根据人民意志统一行使立法权、决定权等国家权力,产生“一府两院”;“一府两院”根据人大的委托,分别行使国家行政权、审判权与检察权。由此,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④人大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一府两院”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由此防止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意志,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4.(08上海36)周恩来同志说: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政治制度白皮书,首次概括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即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从十六大到2007年8月止,中共中央召开和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的协调会、议政会达93次,其中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27次;从十六大至2006年底,各民主党派中央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直接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意见或建议102件,许多提案得到采纳实施,成为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中共人士有18万多人,有35万多人成为各级政协委员,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1万人。

请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②周恩来同志的有关论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多党合作有悠久的历史,也反映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③中国的政治制度白皮书的发表,是我国民主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白皮书所概括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对于促进我国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④中国共产党多次召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协商会通报

会,说明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处于领导地位,也体现了通过多种形式实行政治协商。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民主党派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民主党派中央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反映了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真实性和优越性。

5.(09重庆38)材料一近年来,为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重庆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出台《关于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每年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其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批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决定,审议通过《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政协多次到该地区调研,形成的多项提案被市政府采纳。

(1)结合材料一,谈谈重庆市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的做法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12分)

①坚持依法治国原则;②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③坚持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立法权、监督权;⑤发挥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篇二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纲)

崔静

一、民主政治的内涵、基本原则、主要特征

(一)民主政治的内涵

1、民主:古希腊语demos(人民)和kratelnc(治理),合在一起构成“民主”,意为“人民的统治”。

2、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寡头制和独裁制相对立。

(二)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1、多数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2、少数原则:尊重个人和少数人的权利。

3、平等原则:没有特权,人人平等。

4、程序原则:民主政治运行必须遵循预定的程序和规则。

(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

1、民意政治

2、责任政治

3、法治政治

4、透明政治

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一)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

“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善,焕发出新的活力。

2、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开创了由人治向法治过渡的新局面。

3、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并把它写入宪法。

4、保障人民的“表达权”,言论自由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5、干部制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

6、党内民主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

7、从多方面探索和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机制。

(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1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具体来说:

1、人民的民主权力体现得不够充分,人大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基本没有改变,权力制衡机制有待于建立健全。

3、党内民主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推进。

4、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程度不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5、民主政治建设所要求的公民意识薄弱,有待于加强对全社会民众的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人大制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保障权力的正确行使。

(三)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

(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搞好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五)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打造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基础。

四、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成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借鉴不等于照搬

(二)避免“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

(三)要注重研究西方国家制度设计的理念

思考题:

1、如何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如何理解加强权力监督主要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简介:崔静,女,现代科技与管理教研室主任,管理学副教授。2

第三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 篇三

第三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一、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扩大,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坚持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修改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取消了城乡选举差别,扩大了基层代表数量,规定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

基层民主深入推进。不断扩大城乡基层民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初步形成。全国农村已建村民委员会59.9万个,全国城市已建符合新型社区建设要求的居民委员会84689个,已建工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企事业单位175.2万个,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183.9万个。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素质,丰富了民主实践和民主形式,有力推动了全社会的民主法治进程。

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庄严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颁布施行首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揭开了我国人权事业的新篇章。坚持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摆在首位,依法维护公民权利和政治自由,不断完善人权司法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实行民族平等和特殊保护政策,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大人权领域对外交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使中国人民享有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充分权利,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

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步伐加快

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不断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加快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十六大以来,我国在立法理念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立法领域上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在立法机制上大力推行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截至2011年8月底,已制定宪法和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并全面完成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目前,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基本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全民法律素质、全社会法治精神进一步增强。我国已经连续成功实施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计划,2011年5月,又召开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对“六五”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宪法和法律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全体公民宪法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加大依法治理工作力度,“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普遍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逐步推开,基层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按照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不断提高。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保障了人民权益、增强了政府权威。完成国务院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审核,取消和调整了188项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

积极进展。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企业投资核准制、备案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增强。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着眼创新管理方式,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加快了政府机构改革步伐。2008年,国务院机构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六次改革,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2009至2010年,实施全国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现了从“瘦身”到“健身”的转变,政府部门更加统一精简高效。

政府行政制度建设得到加强。颁布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行政府绩效管理,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快,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健全对行政权力的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机制,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问责范围更加明确,问责程序逐步规范,追究力度不断加大。完善公务员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强化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创新行政许可方式和行政许可实施机制,建立2.8万个综合性行政服务中心,采取“一站式服务”等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人民群众。推广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形成了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政务服务网络,建设廉洁、高效、务实的服务型政府取得可喜成绩。

四、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特点和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坚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同步推进,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处理党和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检察机关以及群众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依法履行各自职责;通过把党的主张上升为法律,使国家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了各项政策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推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立法和监督机关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更好地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

举全国之力办盛事干大事,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充分彰显。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集中举国力量,动员广大群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开展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建设,实施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工程,特别是四万亿投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率先实现回升向好。这一个个大手笔不仅经历了国内外重大危机和挑战的考验,也在应对挑战中获得了自我完善和不断进步,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政府迅速抽调国家战略储备,全国人民手拉手、心连心,数百万吨食品、药品、帐篷、工程机械等物资,通过空中、铁路、公路、水路立体运输源源不断地运往救灾一线,创造了灾后救援的奇迹。

事实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完全可以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将越来越完备,其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必将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来。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篇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强调指出:“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重视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始终是高度重视的,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提高的。特别是十六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纳入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从而赋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为重要的意义和更为深刻的内涵。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础。民主真正扩大了、落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才会更加巩固,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才会更加坚实。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扩大民主,强化对干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也是我们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一是把握一个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二是发挥一个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发挥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各项政治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始终做到执政为民,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三是抓住一个关键。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使之成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保障,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局面。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学 篇五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在此基础上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重点:政协制度的建立和作用;人大制度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性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意义。

难点:人大制度;1954年宪法

二、学习过程:

【 自主学习、构建体系 】

1、背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

(2)中共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1)初步形成的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有①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具有____________ 的性质

一、政党制度:政治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协商制度的形成、过程③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________、代国歌

(2)正式形成:1954年。其职能也发生了变化:1954年之前,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这一制度发展到新阶段。

1、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定。

(2)新中国经济建设大规模展开。

(3)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

新中国的民主、标志:________年9月,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召开,政治建设

二、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制度的创立主要内容有(1)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是中华①内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规定了国家性质及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人民共和国②特点: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原则。的建立)③性质: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

(2)选举了领导人,_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______________为副主席等。、作用:是中国的_______________政治制度,为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背景、目的: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三、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在______________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当地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4、概况:共设立了五个自治区,其中最早的是______年的______自治区,还有一百多个自治县(旗)。、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实现了______________,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和民族团结。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第三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第三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新版多篇】范文,共有1042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第三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新版多篇】下载
第三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