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通用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15 10:28:3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通用多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考点 篇一

1、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所决定的。

2、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厘米~2米)。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⑤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的组成可反映某地区的生物气候和环境的状况。

从表上可知,每一类植物群落都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但其中有一类生活型占优势,生活型与环境关系密切,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是温暖潮湿气候地区群落的特征,如热带雨林群落;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区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如温带针叶林落叶林群落;地上芽植物占优势,反映了该地区环境比较湿冷,如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则是干旱气候的荒漠和草原地区群落的特征,如东北温带草原。

一种群

定义1: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种群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2:种内具有相同繁殖习性产卵场所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的区域性群体。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渔业资源学(二级学科)

二群落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组合在一起,所以农田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离开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原生态系统所替代。

居住在一个地区的一切生物所组成的共同体,它们彼此通过各种途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例如一座森林中的一切植物为其中栖息的动物提供住处和食物,一些动物还可以其他动物为食,还有土壤中生存的大量微生物,它们靠分解落叶残骸为生,这一切组成一个整体称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三生物圈

定义1: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物组成的总体。

定义2: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全球生态学(二级学科)

四生态环境

定义: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

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篇二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处,其中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m厚的范围内。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O2、CO2、N、C、K、Ca、Fe、S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高二必修三生物重点知识点 篇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 篇四

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吞噬细胞等

2)免疫细胞 T细胞淋巴细胞 B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3、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免疫过程

③结果: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②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免疫失调疾病

(1)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

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 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

易错警示与免疫细胞有关的4点提示

(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

(4)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5、下图是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记忆细胞的特点:快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3)由图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既快又多。

易错警示与免疫过程有关的4点提示

(1)只考虑到胸腺产生T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忽视了T细胞也可参与部分体液免疫,是解答相关试题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2)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3)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篇五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 篇六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什么是生物群落?

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什么是丰富度?

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什么是种间关系?

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互利共栖、寄生、竞争、捕食。

4、什么是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5、什么是竞争?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互相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

6、什么是寄生?

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维持生活。

7、什么是互利共生?

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

8、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9、什么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带现象。

二、应会知识点

1、群落中物种越多,丰富度越高。

2、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冻原的丰富度很低。

3、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4、寄生只对寄生者一方有利,对寄主有害。

5、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至少有一方不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6、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是因为与光的利用有关。

7、动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与食物有关。

8、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以及动物和人的影响有关。

9、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0、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12、互利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即使分开,都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 篇七

细胞质基质

功能: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化学组成: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XX、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线粒体

结构特点: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平滑而连续的界膜,内膜反复延伸折入内部空间,形成嵴。线粒体具有半自主性,腔内有成环状的DNA、少量RNA和核糖体,它们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质还要在胞质内合成。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动力车间”。

叶绿体

结构特点:具有双层膜。在叶绿体内部存在扁平袋状的膜结构,叫类囊体。类囊体通常是几十个垛叠在一起而成为基粒。类囊体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叶绿体具有特有环状DNA、少量RNA、核糖体和进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质。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结构特点: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可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功能:细胞内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如性激素)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结构特点: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组成,分泌旺盛的细胞,较发达。成堆的囊并不像内质网那样相互连接。

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高二必修三生物重点知识点 篇八

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机体免除疾病的机能。

2、免疫的分类: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⑴、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长期进化形成,是免疫的基础。

②、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

③、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

④、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

⑵、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

②、具后天性,出生后形成。

③、具专一性,具特殊针对性。

④、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

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 篇九

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

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节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迅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二、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 篇十

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

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⑵、作用原理:

①、若内环境酸性增强(中和酸性物质)时,如:

C3H6O3 + NaHCO3 → H2CO3 + NaC3H5O3

└→ CO2 + H2O

└→血液CO2 →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运动增强(呼出CO2)

②、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2CO3 + H2CO3 → NaHCO3

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⑶、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通用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通用多篇范文,共有687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通用多篇下载
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通用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