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9-04 15:20:0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精品多篇】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文学知识 篇一

1、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心乐之(乐:喜欢。)

③近岸(近:靠近。)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⑤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⑥下见小潭(下:名作状

日光下彻“下”名作状

西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⑦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弯曲的~

⑧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

⑨悄怆形容词作动词,且是使动用法

⑩凄神寒骨“凄”使动

2、古今异义:

①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③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一词多义:

①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②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③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④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⑤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二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屡跋①屡歇,抵欢喜台。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②,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③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节选自《上方山记》)

[注释]①跋:行步。②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③睥睨:城上短墙。栏楯:栏杆。

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D )

A.潭西南而望 B.隶而从者

C.跳而东西 D.而他峰又复跃出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B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北斗星)

C.方叹峰之奇(正当) D.余不能悉记也(全部)

1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佁然/不动 B.乃/记之而去

C.仰视/白日 D.其/峰峦变幻

1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甲]文描写小石潭的周围事物,表达了被贬后的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之情。

B.[乙]文描写上方山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喜爱和游历山水的闲适恬淡之情。

C.[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蜿蜒曲折;[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狭促。

D.[甲][乙]两文都是山水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美景。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2)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2分)

用身体做坛子,即使再怎么腾跃,也跳不出井栏。

《小石潭记》文言文 篇三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

冽:凉B.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D.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

10.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阅读文言文,(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注释】

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竹本固 固:

(2)夫如是 如是:

1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14.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

9.C

10.A

11.D

12.(1)稳固 (2)像这样(2分)

13.因此君子大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3分)

14.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2分)

省略句: 篇四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而(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记》原文: 篇五

柳宗元〔唐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精品多篇】范文,共有281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精品多篇】下载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