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景观设计(多篇)

发布时间:2023-10-29 13:20:2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景观设计(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景观设计(多篇)

景观设计 篇一

(一)界定景观轴线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模式的组合关系。

(三)区分空间等级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四)确定空间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高潮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

(一)弱化人为压力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二)遵从场地功能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会契合于景观外延的需求。

(三)协调园林体量

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

(四)适宜人体尺度

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E.T.霍尔提出了人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视觉上的艺术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二)创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要为他们量体裁衣。(三)意会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享受生活与游憩之时,我们的空间之美才会真正美得其所。

(四)隐喻人性之美

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人性之美,纯真、纯善。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四、环境上的生态性

(一)尊重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

(二)接纳生态基质

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从而融为一体。

(三)修正场地环境

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的现状,而批判是否精准还要依靠实践中准确地发掘与不断地实践来加以论证。

(四)挖掘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场所上的包容性

(一)包容宽泛群体

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众的受用质量为主旨。包容宽泛群体不仅仅是指导实践的原则,更是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二)汲取地缘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景观设计也正是基于“文化动因”这一内聚力,将地域、民族、历史以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模式转化成园林设计的素材和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无论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是行为及生活习惯;无论是物质构成的熟识感知,还是精神体验的似曾相识,关于场所感的认同,主要还是源于对地缘文化的认同,所以地缘文化的提炼深度与拓展广度决定了文化特质景观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得到公众认同。

(三)呼应心灵需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闲适、亲近运动。当我们将若干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们去自由选择时,往往最多的选票都会投在关注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涵盖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真谛。在设计实践中,契合高级的心理需求无疑是场所认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出于亲近自然的心理还是出于休闲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获得喘息的愿望等。

(四)诠释景观精神

园林景观精神的诠释要依靠公众对于自然的参与,而不是在文字或是演讲中富丽堂皇地虚无包装。只有当公众在景观中享受生活时,那种场景才真正地诠释了平凡、真实而又生动的园林精神。场景的产生需要人物、场地与情节,而场地与情节的良好创造正是这一原则提出的初衷。在实践中,诠释景观精神意味着丰满景观的情感。景观诸多抽象的内涵要通过景观物化的形式得以实现,除必要的设施与场地,更多的要在景观界面加以诠释。物化的形式不仅仅停留在创造人们感知精神的层面,还要注重景观表达的深度与公众接受程度的良好衔接,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文化积淀深度。

六、结语

通过对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等设计要素的解析,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和创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使设计师们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3.

景观艺术设计范文 篇二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园林的水景设计可以激活整个园林景观,将环境保护、园林规划、生态开发等融合起来,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魅力。园林水景可以活化园林环境和空间,并以平直型和曲折型的状态表现出来,引导人们的观赏视线,让人们清晰体会整个园林的审美理念,同时突出整个园林设计的主题思想。为了突出上文提到的园林水景景观设计的创艺效果,我们需要对水景景观进行合理设计,设计的时候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增添水景的意境,包括动静结合、给水方式选择、动植物合理搭配、水景建筑物设计、山水融合设计等,以激活园林水景生态,为园林景观艺术魅力的营造,提供有利的条件。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作用

1、基底作用

视域平坦开阔的大面积水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托浮水中或岸边景观的基底作用。同时,当水面不大,但整个水体空间具有面感时,仍可作为水中或岸边景观的基底,产生倒影,进一步丰富和扩大空间氛围。例如,位于西班牙柘榴院中的水面,虽然面积不大,但其宁静的水面可以将整个城堡倒映出来,使其显得更加完整动人,若没有如此这般面感的水面,整个景观的质量则要逊色很多。

2、系带作用

水体是整个园林景观的灵魂,具有将不同园林景观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感的效应。因此,园林创作多以水体作为主体,其他景观则围绕水体来进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将园林空间中形象各异的景点串联起来。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其众多景观均以水体为底,水面聚散有致,聚处辽阔深远,散处曲折盘桓,虽然水面形状大小不一,但又由于它们都具有水这一共同的因素而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

3、焦点作用

水以其动态形式,如跌落的瀑布、喷涌的泉水等声响引起游人的关注,吸引游人驻足观看。在水景工程的设计中,除应处理好水体的比例关系及环境尺度外,还应对水体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通常将其安排在轴线或向心空间的焦点处,并将视线容易集中处或醒目处设置成水景的焦点。一般可以作为整个水景工程焦点的设计形式有:瀑布、喷泉、水墙、水帘、壁泉等。

二、水景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1、柔化空间的美感应用

水景艺术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既是一种流动性的真实感受,也是具有柔和性的创作手法,水景有独特的整体艺术效应,可活跃空间气氛,增加空间的连贯性、趣味性。譬如,利用水体的倒影、光影变幻可产生艺术效果,在此基础上,可以柔化自然空间、增添艺术作品与环境间的生气、改善空间关系、改变单调乏味的空间氛围,也可以在视觉上形成局部焦点,来表现空间的主题。或以一种内在的统一感相互协调于某一特定空间环境内,通过动水利用动势和水声,使空间环境产生各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和环境气氛。如湖南长沙的城市公园,通过融入水景的艺术设计,近取景、远取势,把远峰、近岸、山涧、流泉、坡石等意境通过水景表达出来,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2、水景是园林生态多样性的需要

在城市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中,水景的形成也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表现。将城市建设中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形成整体的生态系统,体现出生态环保的意识,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需要,强调低碳、生态、环保的基础上,水景艺术的创作是维持生态多样性的重要砝码。将溪流、瀑布、人工湖、养鱼池、泉涌、跌水等水景元素运用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是生态多样性的体现,也是城市园林景观多样性的现实需要。如北京奥运村区中的整条水系,主要运用在与叠水、木栈道、绿植、生态湿地岛的结合,绿植中布置雾化效果,还原了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具有很好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

3、彰显东方人文美学的亮点

古代有“上善若水”,是对水元素的一种理解,尤其是将水景艺术融合到文化气息的角度,通过文化底蕴的表现手法,构建具有哲理性、文化性、艺术性的水景形式,及时对地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扬,也体现出一种纵情山水、超世旷达的隐逸思想和人格象征,彰显出独具特色的东方人文美学特点,使水景元素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譬如,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塑造一些元素,如水车、水磨、石桥、波浪形台阶等,塑造出独具的历史文化特色,将“有德、有勇、为善、循理、智慧”的文化特色表达出来,呈现出东方人文美学的亮点。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艺术的具体应用

1、动静结合的艺术营造

在水景的技术运用上, 可以从静态与动态的方面进行主题营造,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喷泉、涌泉、瀑布、溪流、湖(池)水等。通过喷泉的表现形式,形成向上的水态,可以形成以蒲公英、扇形、半球等代表的水体喷涌形态的千变万化。同时,在静态景色的布置上,将水的流动性与自然景观的静止性结合在其中,融入水景中的人造瀑布,形成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的艺术美感,综合对景色的颜色表现、水景与人文因素的集合,将静止的生物植被置于流动性的水景之中,从生态自然的角度出发,形成水景与静止空间的融合性,增强植被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体现出水景的活力。

2、水景与植被的氛围形成

在城市园林水景营造的全面体现上,要形成与水面植被的有机结合,采用借景、对景的方式,可以有俯瞰、鸟瞰、仰视等不同角度的艺术感受,将各种水生植物,譬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错落有致的营造动物、植物与水景的互生互养的局面和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出水元素的综合利用效果,形成颜色鲜明的浅水池,平坦的艺术效应、清澈透明的池水效应,形成整体的氛围。尤其是在植物的水元素构成上,采用远近有致、疏密结合的栽培技术,在水边种植垂柳,形成柔和的线条之美,并可以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形成鲜明的层次感和富有趣味的作用。对假山的营造,与水景、植被完美融合,适当的种植水生植物,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形成整体的衬托,具有艺术美感。将湿生植物,如小叶杨、辽杨、沙地柏香蒲、菖蒲、水仙、水芹菜、芦苇等,有效的运用到水景营造的氛围中。

3、园林水景设计中给水方式的选择

为了可以让水景设计更具美观,那么就需要结合地形等条件来考虑给水方式。在对此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地形以及园林的具体条件等来选择给水方式,主要参考对象就是设计图中需要达到的水景效果以及水景景观在园林中所处的位置来选择最为适当的给水方式,有时还需要结合园林景观当地的民风民俗来进行水景给水方式的设计。

4、水中建筑的设计分析

在对水中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美观性以及实用性。比如说在水景设计中较常使用的亭台楼阁和水榭等设计,以及在现代水景设计中经常使用到的水景桥等,需要根据其不同的材质来进行设计。伴随着现代施工技巧的提高可以对木质桥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在水景中进行使用。同时为了增强美观性可以在桥身上进行雕刻等。对于水亭来说,其可以让水面景色锦上添花,还可以增加水面空间的层次美感,通过临水而建或者建在水中等多种形式来让水亭出现在临水高台或者是一些较高的石几之上来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对桥体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主要是需要将桥体和园林的道路系统相配合来方便园林中人们的交通,让其更加容易在园林中进行景观的游览,同时还需要注意水面的划分和水路的通行。对于桥体类型的选择主要有梁桥和拱桥以及吊桥等。水榭跟水的结合是有多种形式的,从平面的角度来看一面临水和双面临水以及三面临水、四面临水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使用水榭。从剖面角度看有实心土台,或者在平台底部用石梁柱来进行结构的支撑。在建筑中的舫主要是指在水边的一种船型建筑,舫的下部船体通常都是用石块进行砌筑的,在上部的船舱主要是木来建构。在舫的使用中最好是四面临水,在其中一侧设置有平桥来跟湖岸相连,这种经典的舫设计在南京总统府的后花园中就曾出现。

5、光影艺术的应用

光影艺术即通过人造光或自然光的特征,借助水面将水面上的建筑与景观透过水面形成倒影。首先,水面的静水倒映与流水的款款流动和激水的波纹涤荡等不同水面形式可营造出不同水面的光影效果,结合湖光帆影与水面效果,让景色呈现潇洒飘逸之势,并且由于角度不同,波纹变化速率不同,以及景物不同,可扩大景观倒影与立体空间感。其次,波光发射形成的光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可利用阳光反射角度的不同,以及景观园区采光点的不同,通过结合水面和阳光的特性,充分利用阳光的直射性以及水面的反射性将日光形成湖光山影、天光云影等景观特效,水景合理设计对自然光影艺术的充分体现恰到好处,满足游客水景质感美。最后,光影艺术还体现在月影上。

总之,水艺景观在园林设计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具有灵活、生动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一个好的水艺景观设计,必然是在优秀的艺术效果设计的基础上,各专业系统完美结合的产物。

参考文献:

[1]罗金亮.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分析[J].现代园艺,2012,(6):143.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 篇三

1.基本原则

位于园林内的拱桥,因其特殊的景观要求,使其有别于公路与城市拱桥。由桥梁审美二元论可知,丰富多彩的桥梁景观在不同审美主体(桥梁美的创作者与鉴赏者)中,会因为主体不同的生活文化背景、不同的审美价值观等,而产生不一样的美的感受。因此,如何使所创造的拱桥景观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是桥梁设计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要营造一幅优美的拱桥景观,其首要前提是所建拱桥结构安全可靠,并且功能完善。结构本身要有足够的可靠度,力的传递要明确。在一代又一代桥梁工程师们的不懈探索下,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并融合中国园林的特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合于园林中的拱桥景观设计基本规律与法则。

(1)比例协调、尺度恰当。比例是指总体中各个部分所占的比重,而尺度则代表建筑物整体或局部构件与人或人熟悉的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这种关系给人的感受。位于园林中的拱桥,与人相距较近,桥梁整体要有合适的尺度,各组成部分比例要协调,才能令人产生亲近感,展现出园内拱桥的典雅秀丽。在整体上,主拱圈与拱上建筑比例应协调,切不可拱圈单薄而拱上建筑厚重,造成头重脚轻的不稳定感;反之,则导致比例失调,不美观。园林中拱桥跨径一般不大,圬工拱桥或钢筋混凝土拱桥矢跨比一般为1/4~1/8,采用较小矢跨比的坦拱在视觉上显得尺度更合理,更优雅轻盈。

(2)均衡匀称、韵律优美。在美学中,均衡是布局上的等量不等形的平衡。均衡的物体,常常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是一种沉稳的美。均衡分对称均衡与不对称均衡2种。我国园林内修建的拱桥,多为对称的形式,孔数上有单孔和多孔,多孔桥多为单数拱跨。如北京颐和园的单拱玉带桥(图1,图略),桥拱高而薄,中部凸起的拱圈形如玉带而形成一种起伏的韵律,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优美;又如坐落在园内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以17个奇数对称的桥孔而闻名,状如长虹卧波,并富有连续流畅的韵律,成为颐和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然而,并非只有对称才为美,非对称的拱桥在得到恰当处理后,拱圈造型显得更生动、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动感韵律十足。

(3)富于内涵、融于环境。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其景观特别是人工景点都富有一定的寓意,寄托着人们追求美的情怀,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人文内涵。如苏州园林的古典别致,其艺术之高雅、构筑之精致、意境之深远、文化内涵之丰富无不体现出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区风情。自古以来,拱桥文化在中国桥梁文化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在园林内修建拱桥,应当充分了解景区内各景点的内涵及人文风情并将其注入到拱桥的景观设计中,使所建拱桥成为景区的点晴之笔。桥梁整体应与环境相协调,将现代化的钢拱桥修建在充满古典色彩的园林内不太适宜,在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园林中修建石拱桥显得呆板复古,而在古典园林内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石拱桥则显得自然和谐。对于园林内的中小拱桥,可采用消去法使拱桥隐藏于环境中,或采用融合法,使拱桥与景观相一致,形成相同的格调。

2.景观设计步骤

园林拱桥桥型适用性分析

我国拱桥形式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同桥型蕴含不同的美感,在园林中,常见桥型有实腹拱桥、空腹拱桥、刚架拱桥、组合体系拱桥、异型拱桥几种。以下对各桥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1)实腹拱桥。实腹拱桥为采用天然材料作为填料的拱桥,拱圈与侧墙连成一体,在石料丰富的地区较为普遍,常用于小跨径拱桥。桥梁整体感强,均衡稳定。墩台植根于大地,融于山水之间,与大自然相融合,显得亲切自然。拱顶不宜太薄,保证整体的均衡感。当拱圈与拱上建筑比例协调时,厚重的实腹拱并不显得笨重,反而更加沉稳、刚强。实腹拱桥给人一种古朴、坚实的美感。其自身蕴藏的幽美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程度,在江南水乡、苏州园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空腹拱桥。随着跨径的增大(超过40m),若依然采用实腹拱,则会显得笨重。空腹拱桥自重轻,同时镂空的拱上建筑增加了通透率,显得空透自然;虚与实的结合,增加了桥梁的韵律。主拱圈与小拱的叠加,更富有节奏感。随着材料与技术的发展,整体式的板拱逐渐演变成矩形、箱形或钢管混凝土肋拱,使形态更加轻巧秀丽、纤细柔美。我国是空腹石拱桥的鼻祖,尤以赵州桥最为著名。空腹拱桥以其优美的造型,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内。

(3)刚架拱桥。刚架拱桥兼顾桁架拱桥及斜腿刚架桥的特点,自重小、刚度大、造型简洁流畅、受力明确,显得强劲有力、轻快简练、富于现代感。拱肋与斜撑支撑在两侧桥台上,可做成折线或者曲线的样式,形式多样,灵活生动,与地形连接融洽。而且结构镂空部分较空腹拱桥大,景观视域阻碍更小,增大了桥梁的美观性。刚架拱桥以其特有的美,在充满现代气息的人工园林中应用非常广泛。

(4)组合体系拱桥。组合体系拱桥外形美观,具有结构轻巧,无推力或小推力的结构特点,适用于不同环境及各种地质条件。组合体系桥梁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拱梁变换连接处的美学问题,将桥梁美最大化。组合体系拱桥结构形式丰富、造型变换多姿,富于动感美,令人赏心悦目。

(5)异型拱桥。随着人们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桥梁工程师们推出了新的桥型:异型拱桥。所谓异型拱桥,即拱轴线形成的面不与桥面垂直,而是变幻成空间曲线,偏向桥内形成类似“提篮拱桥”形式,或敞开向外形成“蝶形拱桥”的造型。异型拱桥以其新颖、奇特以及变换多姿的造型,营造出强烈的动势,活力十足,栩栩如生,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极其适合于富有现代化韵味的园林中。#p#分页标题#e#

实例分析

以哈尔滨香坊公园景观拱桥为例,对园林中拱桥景观的设计进行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该桥位于哈尔滨香坊区人工亭园内,桥址处有铁路穿越。园内亭阁台榭林立,风景独特,是一座古典色彩浓厚又充斥着现代气息的园林。根据规划要求,该桥不应仅局限于满通功能,建桥后应是一座与园内风景相呼应的景观拱桥。桥梁全长为60m,双车道,设计荷载为城市-A级,净空7.0m,桥面横向布置为0.25m(栏杆)+1m(人行道)+7m(车行道)+1m(人行道)+0.25m(栏杆)。

(2)周边环境调查

哈尔滨地处我国寒冷的东北部,素有“冰城”之称,是一座部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并有“天鹅项下的珍珠城”之美誉。哈尔滨人对天鹅情有独钟,城内建筑别具风韵,欧式建筑与中式建筑的结合展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建筑涂装色彩以白色、粉红色及暗红色居多。

桥梁主体结构造型及景观设计

根据园内景观特点及当地人文风情、建筑风格等,推荐上承式刚架拱桥作为该桥的方案,并以“翱翔的天鹅”为主题思想,展现当地特有的天鹅情怀。

(1)桥型布置方案。桥跨全长为60m,若采用一跨跨越,则显得太过张扬与突兀,与景区内秀气的风景、精巧别致的凉亭阁楼显得冲突,因此采用三跨连续拱式组合结构,跨径分布为(15+30+15)m,桥梁整体轻盈灵活,节奏感强,并富有连续韵律。

(2)拱桥主体结构设计。传统刚架拱桥结构形式为整体式板拱或是由多个拱肋通过横向联结形成的结构。整体式板拱即为拱肋与实腹段沿桥梁横向贯通,常用于跨径较小且横向尺寸不大的情况;对于大、中跨径,其上部结构由刚架拱肋、横向联结系以及桥面板组成,拱肋间距一般为2.0~3.5m,拱肋厚度约为0.2~0.4m[9]。该桥作为景区内的建筑,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艺术造型及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在参考刚架拱桥设计标准图及国内同类跨径刚架拱桥设计的基础上,融入景观设计理念,上部结构横向采用2片拱肋(拱肋≥3片时从侧面看错综繁琐,导致视觉混乱,景观效果不佳),拱肋横向长度为3.0m,间距3.5m;拱肋之间不设横向联系,使桥下更简洁敞亮、通透率强、游人能更好地欣赏园内风景。加强实腹段及弦杆之间的横向联结系,保证桥梁结构横向的整体稳定。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承台形式;拱座支承在承台上,并部分露出地面(净空及美观需要),减少地面上的建筑对景观空间的阻碍。

(3)拱轴线选择。组合式拱桥的矢跨比一般为1/5~1/10,不小于1/12。拱桥的矢跨比直接影响到外形的美观程度,并很大程度上决定结构的受力情况。较大的矢跨比使拱桥拱脚水力小,附加内力影响小,且陡拱较坦拱更具有活力。综合考虑该桥采用1/5的矢跨比。从拱桥的侧面看,拱座上相连的两拱肋犹如天鹅伸展的两翼,生动形象,与哈尔滨人特有的天鹅情怀相呼应。

(4)栏杆造型。栏杆的高度、材料、结构形式以及装饰花纹等对桥梁景观影响甚大,应根据当地的建筑风格、人文情怀对其进行着重设计。该桥栏杆形式尽量要简洁流畅,透视率好,清晰明朗,不影响行车过程中的观景效果。参照松花江大桥景观设计方案中栏杆的设计样式,该桥采用竖板加道扶手形式,并将栏杆造型成天鹅形状,呼应主题思想。经过景观设计后的刚架拱桥(图2,图略),力线明朗,简洁流畅,拱与拱相连形成强烈的动势,灵巧而富有活力。从桥的侧向看,拱座联结两侧的拱肋而形成的景象,犹如平地一跃而起,欲展翅翱翔的天鹅,充满着无限的意境。并与天空中飞舞的以及水中游玩的天鹅融为一体,形成优美、和谐的景观。该桥于2012年8月开始施工,计划2013年年底与公园建设同时竣工使用。成桥后,不仅沟通了被铁道线分割的景观区域,而且可作为一个观景平台,供游人欣赏园内优美的景色。

结语

景观设计 篇四

关键字: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

1、水体的特性

1.1 人对水的亲水性

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

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潜入水中,身临其境,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等。见图(1)

图(1)

1.2 水的环境特性

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1)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2)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2、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

2.1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如下表(1)

景观元素 内容 水体 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 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 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 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 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 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

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

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2.2 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或失去人性化。

在居住区中,驳岸的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这种规则式的池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人是不会跳入水池中去嬉水的。相反,不规则的池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树木可以供人们纳凉,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却不能阻隔人和水的亲近,反而缩短了人和水的距离,有利于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

3、庭院水景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1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2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见图(2)

图(2)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m之间。见图(3)

图(3)

3.3 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见图(4)

图(4)

(1)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3.4 生态水池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厚土,种植水草。

4、泳池水景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居住区内设置的露天泳池不仅是锻炼身体和游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场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极具观赏价值。

4.1 游泳池

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0.9m为宜,成人泳池为1.2-2m.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计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设备及区域。

4.2 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5、装饰水景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差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5.1 喷泉

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利用动力驱动水流,根据喷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创造出不同的喷泉状态。因此控制水的流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

5.2 倒影池

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物的空间层次,增加景观的美感。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无论水池大小都能产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设置倒影池。

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

参考文献:

[1] 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姚时章、王江萍,重庆大学出版社

[2] 建筑小环境,刘文军、韩寂,同济大学出版社

[3] 园林构成要素事例解析——水体,张志金、王艳红等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4] 中国园林美学,金学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陈从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 篇五

我国的景观设计主要原则是天人合一,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人的天性与自然因素,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实现人即自然。景观设计除了提高空间环境的审美价值以外,就是为了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友好关系。

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设计,从古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多种含义,例如园林设计、风景设计、住宅设计等,虽然设计的性质、内容和规模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着相似的特征,即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充分利用自然风貌或人工建筑风貌,合理布置建筑和植株,构成兼具休闲与观赏价值的空间环境。创造美化空间环境的过程,就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内容

在现代建筑理论中,建筑设计不再局限于房屋设计,而是以建造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环境为目的。空间环境一般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也可以说是建筑本身和建筑周边自然景观。

1.景观设计选址

在选址时,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亲和为设计目的。在景观设计选址时以自然景观为参考依据,分为以下两种选址方式:

第一,若该区域自然景观保存良好,或者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就在该区域进行景观设计;第二,若该区域严重缺乏自然景观,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则需要在此区域进行景观设计。

2.不同选址方式对应的设计要点

在自然景观突出的地区进行景观设计,需要充分理解自然景观的优势,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进行选址并确定设计方案;在对山水地理环境进行设计改造时,景区的范围难以界定。如果是小景观,只需用围墙区分园子内外,若果需要采用大范围的山水景观,则只能使用虚围的方法。虚围是指利用空间布局和空间序列,加强景区空间的围合性与完整性,从心理上暗示景区的边界。

在缺乏自然景观的区域进行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环境的功能以及设计立意,进行巧妙布局。此外还要因地制宜,改造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打造“绿色环境”,提高该区域空间环境的宜居度。

3.景观设计需要迎合人们的视觉心理

景观设计对空间环境的改造,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进行景观构造时,巧妙安排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布局,通过围放、转折、虚实、渗透、穿插等方式,在有限的空间环境内实现深层次的审美体验。人们在欣赏景观时,能够感到多层次的美,而不是一览无余。

4.景观设计方案的制定

制定景观设计方案,需要考虑景观设计规模。若景观设计规模较小,功能简单,就可以直接制定方案。方案设计分为三步:构思方案、选择方案、确定并完成方案。

若景观设计规模较大,功能复杂,则需要对设计用地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每项功能都有足够的空间实现。对空间进行分区分块后,再进行局部景观设计,制定局部设计方案。

在做初步设计时,设计者要充分考虑任务书中的要求、空间环境与设计构思,选择最符合条件的设计方案,或整合多个设计方案的有利因素。然后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设计技巧

1.空间组合

我国古代园林建筑深受辩证逻辑思维影响,围放、空间流动以及虚实分割在造园空间中应用广泛。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沿用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围放、空间流动以及虚实分割技巧,形成疏密相间、围而不死的空间格局。此外,还可以在设计中合理运用渗透、穿插技巧实现空间环境的流动性。

2.利用布局实现景点与景区的主从关系

景观的特色需要通过景点来突出,景点在布局时,要充分考虑与主空间的关系,在保证景观主体的有机完整性的前提下,突出景点特色。在设计中,可以合理运用空间序列的主从关系、空间的区分和联系、景观的个性特征,实现景点服从于景区,景点突出景区特征。

3.借景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能会面临设计空间狭小的问题。在此时采用借景技巧,可以在视觉上延展时空,增加景观的审美价值。借景对象具有多样化,例如人工建筑、自然风景等。在使用借景技巧的同时,还可以穿插使用对镜、曲折、渗透等手段。

4.确定景物尺度

以景观设计图中的比例尺寸为依据,确定景物的尺度是最快捷的方式。通过画人与景观的比例图,还可以直观的反应空间利用状况,了解人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

结语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 篇六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演示文稿;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48-02

【作者简介】1.葛文芹,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无锡,214153)机电系副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2.谢卫东,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无锡,214153)党政办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根据“翻转课堂”师生角色转变、教学资源革新、评价方式多元化等特征,笔者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学习领域六项目6-1计划类演示文稿的创制为例(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版,马成荣主编),对原教材的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开发与设计,并在授课中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介绍如下:

一、总体思路

针对项目实施所需,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首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观看简单样例:班级春游计划PPT制作微视频)和独立模仿操作,学习一般计划类演示文稿的制作步骤与方法。其次,组织学生分工协作完成职业生涯规划PPT(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份不同的规划书,中等难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划类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与要点,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再次,通过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最后,通过拓展实践(要求个人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独立完成富有创意的PPT),实现教与学的“牵手”与“放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施过程与要点

1.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好任务书、班级春游计划PPT制作视频、样例及基本素材,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并准备色彩原理、幻灯片中色彩选配方法与技巧等资料。学生登录课程网站,明确预习任务与要求,观看春游计划PPT制作视频,完成模仿制作,上传并评价作品。

2.项目导入。组织学生上台交流、展示优秀作品和问题作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归纳制作流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要求学生制作PPT参加校级选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项目学习的内容――计划类演示文稿的创制。

3.项目分析。各小组根据项目任务书分析讨论,初订方案。为帮助小组正确拟订方案,教师要适时给出建议:制作思路可参考模拟案例、呈现内容要突出重点等。同时针对模仿中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打开课程网站复习关于计划类PPT的制作思路和要点,帮助学生熟悉制作流程。

学生讨论,填写方案。教师请两组代表展示交流方案,小组互评。教师从结构布局是否逻辑清晰、内容规划是否重点突出、重要内容是否遗漏、选定的主色调是否与主题情境吻合、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结构内容的规划及主色调的选择是否合适等方面对方案进行点评,各小组根据意见进一步修改方案。

4.项目实施。“项目实施”环节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安排2课时,并分两个步骤实施。制作初期,对学生易出现的文本格式、幻灯片版式、母版格式、背景样式等设置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借鉴模仿制作经验。制作过程中,在部分学生仍然出现背景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时,及时选取两类代表性作品(作品1:背景颜色太花,喧宾夺主;作品2:背景颜色太深,使标题、文字等内容看不清)演示、点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探讨改进方案,使他们进一步掌握背景设置的方法与技巧。

在大部分学生基本完成对配色方案的设置后,请3位学生上台讲演自己是如何设置配色方案的。教师补充介绍幻灯片中色彩选配的注意要点,示范演示如何运用色彩搭配的3点技巧,并通过恰当的设置方式选择最适合主题的配色方案。同时提醒学生借鉴仿制经验,选配色彩时注意参看课程网站中关于色彩意象、配色方案以及幻灯片中色彩运用等相关信息。学生查询信息,结合点评意见,讨论、修改作品。对制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细节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制作基本完成后,推荐两幅优秀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亮点,分析原因以供借鉴。对部分技能较弱、制作仍有困难的学生单独辅导,引导学生再次攻关,使这部分学生能与大家一起体验成功,共同提高,最终完成作品。对完成得较快较好的同学提出进阶要求:探究如何使幻灯片更有美感(可登录课程网站自主探究幻灯片中设置艺术字、插入图片、图形或图表的方法)。学生利用课程网站,自主探究,优化、美化作品。

5.评价反馈。组长组织组员对作品进行评价,小组根据“评价表”打分评选,推出组内最优作品进行公开展示、交流,让其他同学吸取其成功经验。其他小组对展示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小组将意见记录在“评价表”上,供修改作品时参考)。教师在组内自评和小组互评的基础上,从PPT制作的要点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点评,重点评价作品的背景与配色方案设置是否合理,并与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探究优化措施。学生结合评价意见,小组讨论,对作品制作方案做进一步改进、完善。整个评价过程要注意让学生转换角色,由制作者转变成评论者,对作品实施有效评价。实现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评、评中教。

6.项目拓展。理论作业:结合职业生涯规划PPT的制作实践,归纳计划类演示文稿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撰写总结报告。实践作业共有两项:第一,小组成员须在课后根据改进的方案修改作品,并将作品上传至课程网站;第二,每人完成一份拓展作品,制作个人职业生涯规划PPT,要求如下:(1)修改、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2)独立创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PPT;(3)设计要富有创意和个性特色;(4)不得与课堂作品雷同;(5)作品完成后,在人自评、组内互评的基础上推出小组最优作品,由创作者模拟选拔赛现场利用PPT宣讲自己设计的作品,并录制成视频上传至课程网站。

学生完成作业后邀请家长及学校教师代表等各方人员登录该论坛,对上传作品实施投票评价。教师结合课程网站上各方投票评价意见及综合评分,择优推荐班级优秀作品及其创作者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奖赛”的校级选拔。

三、实验中的反思体会

景观艺术设计范文 篇七

自由与制约

玛丽莲•梦露大厦Fig.1AbsoluteTower艺术家需要自由地创作,自由地想象,没有艺术的自由就不可能有创造性艺术的诞生。而城市景观、设计艺术不可能像画家那样完全感性地、随心所欲地直抒胸臆,设计的对象首先是物,它是有使用价值的;其次,设计的艺术无论是建筑景观还是室内设计等,都要受到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经济、地形、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结构技术与材料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可以将设计活动理解为有条件的实用艺术创作。一方面,设计艺术的主观意图即设计思想与理念是自由的;另一方面,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本身也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律需要遵循。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使得设计的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由平面的计算机绘图到三维数字化平台的开发,为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即使复杂的自由曲面形态,也可以将其内在的结构形态同时在计算机三维模型中得到直观的反映[2]。例如,由中国青年建筑师马岩松领衔的建筑事务所MAD设计的加拿大米西索加市(Mississauga)170m高的“AbsoluteTower”公寓,俗称“玛丽莲•梦露大厦”(图1),大厦椭圆形标准层平面随着楼层升高,逐层旋转着不同的角度,最终形成了三维扭曲的曲面。如果没有现代材料、结构与施工科学技术的支撑及计算机设计手段的进步,要将其艺术创意变为现实建筑作品,在30年以前将会面临结构技术与材料上的重重困难[3]。从审美体验的角度而言,当代高科技手段可以实现人机交流,满足了人们平等对话、彼此互动的心理诉求。以建筑为例,传统的建筑是以“凝固”的方式被动地等待着人们去欣赏,体验方式只限于视觉元素,而当代的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建筑与人的互动对话,体验方式向视觉、听觉、触觉多元融合的方向发展[4]。在此,设计艺术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造型理念,而进入多维的综合艺术互动与体验的时代。

个性与包融

前面谈到在理论上任何一座城市都应是不同的,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必然。巴塞罗那、巴黎、罗马等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城市景观中的灿烂明星,与其城市建筑景观、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艺术特性密不可分。巴黎可以有卢浮宫,也可以有艾菲尔铁塔、拉德方斯和蓬皮杜艺术中心,这些当时标新立异代表设计艺术最前沿理念的作品,看似与巴黎古典的艺术风格迥然不同,但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正好体现了法兰西民族追求艺术自由、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浪漫情怀和民族性格。北京的鸟巢奥体中心、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等诸多当代标志性建筑的国际方案竞赛,也显示了中国当代在设计艺术方面已经进入了开放的时代。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师可以同台竞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随之空前活跃。设计思想的开放与包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千百年来56个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其基本特性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兼收并蓄”的开放、融合是其文化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5]。另一方面,追求艺术个性与创新是设计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创新贵在坚持人与自然的对话,贵在地域文化精神的传承,贵在全球化视野与对人及其生活方式的尊重;艺术个性是特色,而不同文化的包融则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设计文化领域,近代中国落后了,但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广泛,以及设计艺术作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受到重视,设计艺术作为产业必将蓬勃发展,在21世纪涌现出世界级设计大师是完全有可能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理论也必然会尽快形成。

城市管理与设计艺术

一座城市要在个性和艺术性方面形成特色,需要一个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这不单单是设计师的责任,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及管理者的智慧也至关重要。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发起人是1893年时任市长的里卡多•塞瓦提,一百多年来,艺术双年展、国际建筑双年展等与艺术相关的系列展览和艺术节,已经成为威尼斯的支柱产业,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城市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文化的构建、艺术特色的凝练与提高是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吸引力所在。为此,可以成立诸如“城市景观艺术指导委员会”的顾问机构作为专家层面对重大的规划、标志性建筑、城市色彩等进行专业的咨询。另外,重大项目增加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也是体现民主管理、大众审美取向的有效途径。2011年7月17日杭州《都市快报》根据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敢接住坠楼女孩的故事,发起请市民一起来参与“天使之手”雕塑的设计,艺术大师韩美林也参与了雕塑的创作,最后经过广大市民的踊跃投票确定了雕塑的造型[6]。这件事反映出杭州市政府关注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态度和公众参与城市艺术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城市文化的积淀还需要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传统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既需要创意设计新构筑物,也需要保护既往优秀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存。在几年以前,北京曾经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具有活力的12个城市之一,理由是北京有798艺术区。798艺术区原为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为具有包豪斯风格的现代建筑,这些既是中国现代化见证的历史遗物,也是新时代社会转型的象征,是城市后工业时代改造成功的例子之一[7]。在国内,类似的还有上海新天地、杭州新天地等。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景观设计(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景观设计(多篇)范文,共有2287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景观设计(多篇)下载
景观设计(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