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管理多篇

发布时间:2024-01-22 15:30:0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管理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管理多篇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篇一

【关键词】金融危机 银行卡 风险 控制措施

abstract: since 2008,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brought influences to the financial industry of various countries to different degree. the bank card business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influenced as well. currently,there are obvious risks existing in the bank card business. therefore,studying on the risks of bank card and the controlling measur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bank card risks controlling measures

1 引言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累计发行银行卡206594.37万张。其中,借记卡188038.81万张,信用卡18555.56万张,信用卡授信总额已达13634.96亿元,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和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分别为2457.58亿元和76.96亿元,半年以上逾期占比约3.1%。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记录了百姓生活的历史跨越,成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对欧美国家的金融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的结构性调整,致使银行及发卡机构业务发展步伐减缓。尽管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风险,这个市场亟需规范,需要更稳健的发展。因此,对于银行卡风险问题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如何在发展银行卡产业、拉动消费与警惕信用卡危机之间做出平衡,如何预防不良率的提升,应该成为国内发卡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

2 我国银行卡业务存在的风险

银行卡是借记卡和信用卡的总称,本文将着重探究银行卡中信用卡的风险及防范。相比借记卡而言,信用卡更具风险性,因为信用卡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消费信贷工具,具有理财、融资等功能。当前,我国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持卡人个人风险

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没有深入调查信用卡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及资信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个人资信的评分系统,因此,发卡环节实际上就存在潜在的风险。另外,在个人用卡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持卡人消费透支不能按期还款也会给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

2.2 信用卡欺诈风险

一是持卡人和某些银行卡特约商户利用银行管理的宽松环境,合伙进行虚拟交易并恶意套现;二是某些持卡人利用办卡的便利性申办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并进行恶意透支;三是非持卡人擅自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提现并且不按期还款;四是非持卡人直接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和密码进行诈骗。

2.3 银行内部管理机制风险

一些银行对于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的管理不是非常严格,还是以发卡的量来考核员工,重数量而轻质量。另外,有的银行直接将发卡业务外包,银行内部没有专门从事银行卡营销的队伍,这样就使得银行卡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一因素可能会造成用卡阶段的风险。

2.4 汇率和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时的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差异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利息的负担加重;利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基本相似,汇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外币的负担加重;汇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

3 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发展银行卡产业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更可以扩大社会消费、拉动内需、增加社会就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一些风险和管理漏洞也不能忽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和控制:

3.1 完善内控监督

信用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操作不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基础管理,有效降低经营风险。首先,银行和发卡机构应按照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信用卡章程及制度规定,严格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切实落实“三亲”原则,即亲见信用卡申请人、亲见申请人签名、亲核证明文件等材料原件,避免违法或违规操作;其次,建立多级控制体系,在落实岗位责任,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行风险防范责任制,明确分解各业务环节风险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严格内部管理,使每一个业务人员和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制约;第三,建立健全信用卡签发审查和使用监督制度。要加强对申请人的财力状况的审查,对申请人单位、职务状况和收入等信息通过实地走访或电话核实等方式重点确认,严格对担保人或担保单位的信誉状况及偿还能力的审查,确保办卡申请资料真实、合法有效。发卡机构要对申请持卡人用卡环节建立起7*24小时的欺诈交易侦测系统,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3.2 加强金融中介和媒体广告的监管

随着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金融服务中介不断涌现。相比而言,国内在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缺少比较规范的准入退出机制和合法运营约束,市场相对混乱,这些都为开展个人套现服务的金融中介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有些报刊杂志和网站因为利益驱动,对的一些广告内容疏于审查,“信用卡刷卡套现”、“信用卡代垫还款”、“代办pos机”、“银行卡快速提额”、“专业办卡”等广告随处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信用卡犯罪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广告的监督执法力度,避免负面宣传误导持卡人,尽最大可能约束套现行为的继续蔓延。

3.3 强化立法控制

目前,我国银行卡业务规则一直遵循1999年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行卡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监管规则,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带来了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责权利配置不均衡、各发卡机构竞争加剧、银行卡市场化程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尽快出台《银行卡条例》已迫在眉捷。以信用卡业务较为发达的美国为例, 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相关法律有:《贷款实情法》、《信贷机会均等法》、《高利贷法》、《公正信用记帐法》、《公正资信报告法令》、《公正索回债款行为法》等,这些法规对信用卡业务的规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在信用卡立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区域,虽然2009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了《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社会各界对加快银行卡相关立法进程、规范银行卡业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就现在我国信用卡业务而言,在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上面,仍然有很多的细节可以做。如果在制度和法制上健全起来,我国信用卡的风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控制。

3.4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加强征信体系建设

个人信用制度是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健康发展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银行通过客户的信用资料库随时查询客户信用档案,并迅速确定能否给客户授信及授信的具体额度。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信息不全面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授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为个别信用不良者恶意透支开了绿灯,导致授信风险。同时,由于信用卡业务竞争,有些银行对于信用卡申请者的个人资信审查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增加了信用卡业务产生坏账的风险。

3.5 建立信用卡呆帐准备金机制

由于信用卡是集消费和信贷于一体的结算工具,有些透支发生逾期或呆帐损失是难以避免的,因而应按一定比例提取呆帐准备金,实行专户管理,以便风险发生后,可按规定数报批列支弥补。

3.6 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策略,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已有很久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过后,美国就开始了存款保险制度,如今在银行卡风险管理中运用也越来越多,是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方面,让持卡人参加保险,使信用卡挂失后短期内的风险由社会承担,并规定保险与信用卡有效期同步,一旦信用卡遗失、被盗或被冒领而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按比例赔偿;另一方面,发卡机构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责任范围,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在发生风险损失时,由保险公司补偿,从而避免或减少实际损失。

4 结束语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管理下,我国银行卡产业总体上呈高速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信用卡真正进入大多数人的生活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暂,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认真吸取经验,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只有有效控制并降低卡风险, 我国银行卡产业才能健康、快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天闻。我国现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之我见[j].金融观察,2005年。

[2] 赵振成,赵晶,许明。实施emv迁移,防范银行卡风险[j].科技资讯,2006年。

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管理 篇二

关键词: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

1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特点

1.1透支风险

透支风险在信用卡风险中透支风险尤以恶意透支为严重,这些持卡人无视信用卡章程规定,欺银行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不能绳之以法,利用银行信用卡结算,传递时间差冒险做案,侥幸逃窜,消遥法外,盲目自乐。

1.2诈骗风险

一般来讲客户在办理信用卡时总是很直观地与储蓄存折、存单相比较。确实信用卡与存单、存折有许多功能相似之处,但又有与其相比更多的优点和更大的风险。存单、存折万一丢失,客户只要到办理存款的银行办理挂失即可阻止风险,而信用卡不慎丢失客户挂失后发卡银行则要上报总行迅速通知到全国成千上万个受理点和物约商户止付。然而由于使用信用卡出示的身份证有效期二十年之久,其年限跨度之大,使繁忙的银行和商户工作人员往往难以辨认身份证照片真伪,且冒用者只要在签字上略施小计便可蒙混过关巧取豪夺而后溜之,致使挂失后风险仍然存在。

1.3征信风险

由于目前对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授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同一申请人可以在不同的银行间多头授信,并缺少对过度授信的有效监测手段,为个别信用不良者恶意透支开了绿灯,形成过度授信,导致授信风险。同时,由于信用卡业务竞争中,放松了对持卡人的信用调查,对于信用卡申请者的个人资信审查也越来越流于形式,致使新推出的可透支信用卡在发卡量迅速上升的同时,恶意透支的持卡者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增加了信用卡业务产生坏账的风险。

1.4个人风险

个人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卡持有人安全用卡意识不强,信用卡丢失后不及时挂失;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或使用生日、电话号码作为密码,丢失后很容易被破译或被熟悉的人掌握等。捡拾他人信用卡后取款的情形占到信用卡诈骗案件总数的一半以上的情况,充分说明持卡人安全用卡的意识有待加强。

2防范银行信用卡风险的措施

2.1强化立法控制

发达国家对于银行卡交易的高度依赖是建立在高度成熟和完善的信用体系和法制基础之上的,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并健全法制。一是加快信用卡运行规则的立法,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二是加快打击信用卡犯罪的立法现行刑法中只是对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等四种情况进行处罚,但是根据近几年来信用卡犯罪的新特点,还应该把骗领信用卡非法盗取他人信用卡信息等行为纳入刑事处罚的范畴,进一步净化信用卡的用卡环境。

2.2完善内控监督

信用卡风险产生的其根本在于操作不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因此,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基础管理,有效降低信用卡经营风险。(1)完善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严格制度操作。一方面,按照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信用卡章程及制度规定,严格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程序,注重加强对受理申请人证件审查,避免违法或者人为的违规操作。另一方面,随着跨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及各商业银行和银联系统的逐步集中,对技术标准中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的与业务规范不一致,影响业务开展的制度规定进行完善,规范标准,提高可操作性。(2)建立多级控制体系,在落实岗位责任,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行风险防范责任制,明确分解各业务环节风险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严格内部管理,使每一个业务人员和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制约,防止见错不纠或放纵。(3)建立健全信用卡签发审查和使用监督制度。要加强对申请人的收入状况的审查,加强对担保人或担保单位的信誉状况及偿还能力的审查。信用卡发行者要对申请持卡人进行人工调查或发卡行建立数据库。发卡行严格控制信用卡透支用途、最长期限、最高额度和利率档次等规定,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持卡人规定不同的透支额度,而且各个持卡人的透支额度可以因职业、教育水平和信誉状况不同而不同,规定持卡人一次消费的最高额度依持卡人的信用状况而动态确定,出现透支应及时收取本息。

2.3健全风险转化机制

(1)严格信用卡担保制度。信用卡担保是信用卡业务中重要的一环。要逐步缩小信用担保、增大抵押担保的比例。资金担保一般属有价证券担保,应列表外科目核算,存单抵押应是本行开列的存单,由营业网点专夹保管,不得给予挂失和提前支取。(2)建立信用卡呆帐准备金机制。由于信用卡是集消费与信贷于一体的结算工具,有些透支发生逾期或呆帐损失是难以避免的,因而应按上年度末信用卡吸存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呆帐准备金,实行专户管理,以便风险发生后,可按规定数报批列支弥补。(3)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积极向保险公司投保,由社会来分担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是银行信用卡管理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让持卡人参加保险,使信用卡挂失后短期内的风险由社会承担,并规定保险与信用卡有效期同步,一旦信用卡遗失、被盗或被冒领而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按比例赔偿另一方面发卡机构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责任范围,按规定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发生风险损失时,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2.4养成安全用卡的良好习惯

信用卡持有人应避免信用卡密码设置过于简单化,以生日、电话号码等易被人掌握或猜测的数字作为密码;在ATM提款时要注意周围有无异常人或物,输入密码时用手在键盘上方进行必要的遮挡,防止密码被偷窥;一旦发生ATM吞卡情况,不要轻信机器旁边张贴的信息,而要及时与开户银行联系,寻求帮助;在刷卡消费时,信用卡不要离开自己的视线等。

参考文献

[1]张德芬。论信用卡法律关系的独立性与牵连性[J].河北法学,2005,4:59.

[2]宋小桃,王宏芹。关于银行持卡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J].经济论坛,2005,10:64-65.

[3]武剑。中国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前景分析与策略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3,2:40-43.

[4]谢罗奇,李小林。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探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4):483-487.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篇三

【关键词】信用卡 信用 风险管理

信用卡业务的运营中,风险主要存在于发卡行、持卡人与特约商户三者之间。发卡行鼓励持卡人正常的消费透支,但伴随而来的就是持卡人的恶意透支行为。银行对于透支的催收不及时,对于恶意拖欠卡债的追索缺乏力度,以及风险保障的机制不健全等都是形成信用卡风险形成的原因。各大商业银行不仅要增加信用卡的发放量,发展和扩大信用卡业务规模,同时还要竭力识别、控制并化解信用卡透支所造成的信用风险。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类型

从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来源出发,可以将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分为三种,即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和技术性风险三类。

外部风险是相对于内部风险来说的,它是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不易被银行所控制的风险。包括信用卡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及特约商户操作风险。

内部风险具有隐蔽性强、难以防范、数额巨大等特点,甚至还可能累及其他金融业务,因此比外部风险更具危害性。具体包括决策风险和操作风险。

技术性风险主要指业务系统风险、设备性能风险和软件设计风险。如POS和ATM等计算机终端设备不够完善而带来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

信用风险是指因持卡人信用不良、违约拒付而产生的坏账风险。发卡银行发放信用卡给客户的主要依据是客户当时的经济状况和信誉程度。如果客户申请信用卡时的经济状况欠佳,无力还款,就很可能引发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评价指标

信用风险对发卡银行来说,是其风险损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发卡银行应该做到能够及时识别信用风险,及早防范与控制信用风险。对于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1.持卡人负债比率。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当持卡人的资产负债率低于规定值,银行才会给持卡人提供信用。现在中完全信息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这代表了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2.持卡人工作单位的信用。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以及资产报酬率三个指标是银行提供信用时首先考虑的三个重要指标。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银行其实更愿意为大型企业的员工提供信用。因为持卡人所在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银行来说相当于信用担保的作用。

3.申请人可支配资本的数量。发卡机构在发放信用卡时,通常会审查申请人可支配资本的数量。只有资本额大于一定数量,才能从银行得到信用支持。

三、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

(一)加速社会征信体系与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

1.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发卡银行征信部门的运作效率,节约信用交易的成本。如果由各发卡银行独立完成调查和评估受信人的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不仅信用成本高,且难以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了风险控制能力。

2.征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声誉机制在信用卡风险管理领域内更大的发挥作用。只有在完善的征信体系中,才会提高信用卡持卡人建立声誉的积极性。

3.个人信用体系就是一套详细记录消费者历次信用活动的登记查询系统,是社会征信体系的基础。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可以作为商业银行放贷的基本标准,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

(二)加强立法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与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的约束与个人的自律。因此加强信用卡信用风险的防范,一定要加强立法约束与诚信教育。加强立法建设,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法律支持,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推进。

(三)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1.树立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商业银行应从信用卡的产品特点出发,正确掌握信用卡业务的本质,认清信用卡的资产业务本质,树立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不能照搬借记卡的经营思路,从而忽略了信用风险的管理。

2.实现信用风险管理运作的集中化。相对于分散运作的方式,信用卡业务的经营运作更适合进行集中化运作。信用风险管理运作的集中化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单笔业务处理时间和成本,实现信用卡业务的标准化作业流程。

(四)转移信用卡风险

信用卡风险转移是信用卡发卡机构依据对信用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认识,将风险转嫁给他人,减少自己损失的一种风险防范的方法。一般我们可以将信用卡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担保人和保险公司

1.向担保人转移风险。由于信用卡的担保人与发卡机构签定了担保协议,当其担保的持卡人不能按时偿还发卡机构的债务时,担保人负有替其偿还的责任。

2.向保险公司转移风险。降低信用卡风险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即为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发卡机构可与保险公司合作,对持卡人欠款行为和信用卡被盗、遗失或冒用进行保险。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的一些弊端,信用卡信用风险转移要以承担信用风险金融机构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为前提,因此更容易造成信用事件的连锁反应,这将使信用风险在金融系统中分布的情况更加复杂。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的目的是分散信用风险,但最终有可能造成信用风险的重新集中。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篇四

——农行威远县支行加强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主要做法汇报材料

对于蓬勃兴起、方兴未艾的信用卡来说,各家商业银行把其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优先发展的重点,然而,自信用卡诞生以来,“高风险、高收益”的双重特性就如同孪生兄弟一般使各家银行“既爱又怕”、“难以取舍”。威远农行近几年的卡业务发展中,始终坚持大力拓展与风险管理并重的指导思想,以发展促管理,以管理促效益,实现了卡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截至今年五月底,准贷记卡存量2459张,贷记卡存量1834 张,卡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保持同业领先位次,在卡规模迅速壮大的同时,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信用卡业务却创造了的不良透支率连续多年为0的记录,呈现出量质并优的良性循环,我行的主要做法是:

一、    源头把关,防止风险“病从口入”

我们始终坚持,信用卡的营销调查是风险控制最重要的“节点”。调查必须做到“两个了解”即:了解你的业务,了解你的客户。

“了解你的业务”:培训是最好方式,近年来,随着信用卡品种的丰富,卡功能的日趋完善,我行认识到,惟有让全员了解、熟悉信用卡产品特性和业务流程才能降低营销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为此,我们组织网点主任、客户经理、一线柜员进行了包括专题培训和以会代汛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达20余次,重点宣讲卡准入条件、理财、综合服务相关知识,对如何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以及客户行为及社会关系的特点挖掘潜在的优质客户,堵截高风险客户,对客户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一一阐明,使一线营销人员对信用卡的风险有了全新的认识。

“了解你的客户”:一是根据客户风险特性的不同细分客户,公务卡和个人免担保卡重点拓展公务员、事业单位和AA级企业高管,担保卡以存单质押、门面抵押方式重点拓展经销商、品牌连锁店和私营企业法人。二是培育客户安全用卡理念。首先要让客户了解信用卡,除了联系人和调查人当面讲解信用卡知识外,一线营销人员多次利用单位和中小学开会等有利时机上门宣传,介绍我行遍及城乡的网点网络资源优势及信用卡转账、查询、对帐、消费等产品特点,散发《安全用卡须知》《用卡指南》,丰富客户信用卡知识,并及时跟进讲解如何正确使用信用卡、规避潜在风险。如:密码的安全设置、使用;预借现金、消费免息、最低还款,以及交易日、记帐日、账单日、到期还款日的概念,利息和违约金计算方式,教会客户如何利用免息期规定合理安排消费支出,提示客户一旦出现透支逾期就会在个人征信系统中长期保留不良信用记录,从而无法申请到房屋按揭、消费信贷的不良后果,强化客户的风险意识。

二、    审核从严,“过滤”风险隐患

在执行调查第一道程序过后,个人客户部负责对提交的资料集中统一审核,首先是形式上的审核,比如:查验客户证件的有效性,章印、签字是否清晰,客户本人填写的要素是否规范,预留问题和附卡申请人资料是否齐全,单位的证明材料是否规范,一一逐笔审核,发现其中要素不全,欠规范的资料一律退回调查单位重新调查。然后进入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步骤,即: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的实质性审核阶段。由专管员负责对照每份申请人资料一一打电话给本人或单位核实,单位核查时主要了解申请人是否为单位的在册职工,申请人的诚信情况如何,有无不良嗜好;个人核对时主要询问申请人签名是否本人所为,家庭电话和手机号码、现在的详细住址是否与申请资料一致,必要时直接到办卡人单位的人事部门核实。所有询问笔录纳入专门的客户档案作为证据资料保管,以便以后随时调用核查。最后,进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查阅、打印信用记录,对可能存在信用风险或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办卡资料一律拒绝受理,集团或单位批量客户中只要存在一笔因经营单位调查不实、审查不严,弄虚作假的情形一经发现整批退回。

在实质审查阶段,我们曾经发现有一客户经理采用不当手段获取单位证明,违规为不符合免担保办卡条件的家属办理免担保准贷记卡,经与单位电话核实发现后,我行立即对这位严重违规的客户经理进行了严厉处罚,并调离客户经理岗位,近两年,我行通过电话、上门核对及征信系统清理出来不合格申请资料就有160余份。经我行初审过关的资料上报通过率达99%以上。

三、    售后跟踪,及时发现、防范风险

透过对以往信用卡不良透支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量的风险暴露于客户的使用过程,为此,我们加强了信用卡售后服务,一是在客户在网点激活信用卡时要求一线临柜人员核对身份证件,及时提醒客户注意信用卡的不当使用风险,明示客户注重保护密码安全,定期更换密码,手机号码和住址变更时及时通知更改信用卡基础资料。二是电话跟踪,及时了解客户使用过程的反馈信息,信用卡专管员在催收客户透支时发现部分客户将信用卡借与他人使用,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即时与客户沟通、约谈,告知客户借卡行为所蕴含巨大的个人风险,这些客户认识到性质的严重性后及时从朋友那里收回了信用卡,并重置了密码。三是加强透支催收。凡透支在50天以上的客户就必须电话或者由联系人通知本人,提醒其及时还款,避免不良信用记录。透支70天以上必须发放催收通知单由本人签收。客户拒绝或无法签收的采用公证送达方式。期限上了90天以上的、多次催收无果的赖帐户直接上门催收,并与持卡人单位领导联系,并告知单位:如你的员工不及时归还透支,我们将采用法律手段清收,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单位的文明单位评比资格或已评的资格被取消,声誉受损等系列严重后果;对涉及恶意透支的持卡人直接提请公安机关经济科立案调查,以法律途径强制催收;对多次出现不良透支、还款意愿差、不讲信用的客户我行及时调低或关闭透支授信。

四、精细管理,梳理和堵截风险环节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篇五

论文关键词:信用卡 风险管理 信用卡信用风险

信用卡(英文:CreditCard)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信用卡一般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结帐日时再行还款。除部份与金融卡结合的信用卡外,~般的信用卡与借记、提款卡不同,信用卡不会由用户的帐户直接扣除资金。

信用卡已成为现代银行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一项业务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数的增多,信用卡风险逐渐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而且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因此,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用卡信用风险概述

1、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类型

信用书业务是银行业务的组成部分,因此具有银行传统业务产品的风险,也有信用卡业务特有的风险。银行业务存在的各种风险在信用卡业务中也同样存在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而其中造成信用卡业务资产损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信用风险。根据研究资料和实务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因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占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损失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商业银行再办理信用卡业务时,必须通过识别、计量和控制来严格预防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在信用卡业务中信用风险主要是因为持卡人信用不良或者信用状况恶化.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偿还信用卡透支消费和预借现金等本金和利息、滞纳金等费用的风险。在实际业务中,针对持卡人信用风险暴露值和评价发卡机构的信用风险水平和控制能力均有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发卡机构而言,其主要指标是延滞付款率、滚动率和损失率。

一般而言,发卡机构开展信用卡业务时,其内部的业务处理包括了营销、销售、风险控制和作业四部分。这四部分处处都渗透着信用风险的风险防范点。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对新申请的客户进行审核批准,根据客户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资信审核后决定是否发卡和给予额度;

2)对持卡人异常交易行为进行监控,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控制持卡人信用风险和伪卡、盗用风险,减少资金损失;

3)持卡人发生欠款逾期时,根据逾期金额和期限,采取措施进行还款提醒、催收.追缴欠款

2、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关于信用卡的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我们不仪可以通过近年来的信息经济学加以分析.尤其还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理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进行全面的解释。

1)道德风险现象

在信用卡信贷市场上,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借款人项目失败承担的风险是固定的.但其成功时获利是不封顶的.所以当银行不能完全监督借款人行为时,借款人就会产生改变当初申请贷款时的用途,转而从事高风险但更高收益项目的动机,使银行的预期收益减少。银行而对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可以采用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逾期透支利率.可以用增加的利息收入来补偿可能出现的拖欠损失。

2)逆向选择现象

一方面,面对当前高利率,有许多安全客户退出了高价信贷市场,但仍有一部分危险客户他们凶抱着赖账的打算.所以利率再高他们也仍然敢贷款。另一方而,一些借款人为了支付高利率只好把贷款用于高利益高风险的项目上,这样也就加大了银行收不回贷款的风险。从而出现“劣质客户驱逐优质客户”的现象。

因此,由于发卡程序简单,事前潜在客户的信息收集、筛选不甚完善,事后的监控、监督成本较高,致使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表现更为突出。构成了信用卡业务中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二、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管理现状

随着全球商务活动和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信用卡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方国家逐渐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发卡和受理网络、成熟的交易处理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然而,我国信用卡的发行远远晚于欧美地区。直到2002年,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大举进入信用卡发卡市场,信用卡的发卡和受理业务才得到迅速发展。

1、国外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风险也逐渐显现。其中最为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由于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的产品特点,对持卡人具有消费放大效应.持卡人信用状况恶化导致不能偿还透支消费导致信用卡坏账的比例逐渐增加,甚至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信用卡提供商2008年上半年的呆坏账损失就已经达到210亿美元。评级机构惠誉的数据显示,美国信用卡坏账率在2008年12月升至历史高位7.5%。2009年1月卡债延迟缴付6O天以上的人,达到3.75%的历史新高。惠誉进一步表示,经济衰退令失业者无力还债,违约率在2009年突破10%。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信用卡亏损总计高达700亿美元。在信用卡危机面前,美国的大型发卡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都难逃厄运。

在十年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时期,就业率和收入下降对信用卡市场形成的负面影响将继续加大。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贷款机构正迎来一波愈演愈烈的消费者违约潮。

2、我国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从起步期发展为成长期,且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据此前央行的~2009支付体系总体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末,信用卡发卡量为18555.56万张,同比增长30.4%,信用卡授信总额13634.96亿元,同比增加39.1%;应偿信贷总额2457.58亿元.同比增加55.3%

在业务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风险指标也有所增长,但整体较为可控。截至2009年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6.96亿元,同比增长127.9%;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不良率)的3.1%,较2008年底增长1个百分点。从行业整体风险水平来看,国内信用卡延滞率和损失率处于较低的风险水平.但从欧美发生的信用卡危机可以看出,信用卡业务出现总量增长的同时,必须关注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将信用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嗣,降低延滞率和损失率。

3、我国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现状的特点

1)信用风险整体指标较低

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但和国外发达国家信用卡风险指标相比,我国发卡银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整体水平不是很高,且大大低于同业水平。其中主要原因有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信用卡在国内支付结算比例也逐渐增加,透支余额逐年快速上升,相比之下,延滞账户透支余额和损失账户透支余额增长比例不大。另外,我国居民的信用卡消费意识并未完全形成,传统的先存再用的借记、储蓄账户的金融理念一直被大多数人认可,因此,对透支消费缺乏动力,而且信用卡高企的透支利率也是持卡人倾向于在免息期内还款。

2)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需加强

2009年年中,我国多部门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要求切实规范银行卡发卡行为,认真落实银行卡账户实名制,控制信用卡发卡风险。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了信用卡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的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但是目前也存在法律、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包括征信体系不健全,条块分割局面难以改变居民信用意识和用卡文化尚待普及、信用卡产业未形成清晰的组织模式、信用卡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3)信息严重不对称

市场经济的今天,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发卡机构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盲目注重发卡规模和数量,对授信政策的制定并不严格,在征信过程中也放松了对申请人的信用调查,导致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存在。目前发卡机构征信手段和渠道有限,往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经常当面向本人核实,存在不能准确掌握申请人资料的可能性。持卡人在经济状况发生恶化时,银行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只能在持卡人不能按期偿还透支时才能发现,往往为时已晚,银行已经承担了持卡人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由于外部信息的不完备.使发卡机构不能对申请人的信用价值进行准确、及时的判断。

三、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迅速建立起高效准确的信用评级体系

目前正在建设和完善的全国范围内的跨行征信系统。主要侧重点在避免欺诈行为,信息系统内容较为单一。我国发卡机构虽然可以查询个人征信系统了解个人信用状况,但是评价个人资信状况比较重要的户籍、职业、税务等信息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银行卡违法犯罪黑名单共享、信息查询和查询取证的机制,以更好地防范信用卡风险。针对新型的个人信贷业务,我们需要一个全部银行可以共享的高效率运行的信息平台。

2、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选择适合发展信用卡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控制信用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各主要发卡行的信用卡客户主要来源于各自已有的客户群,而客户在申请卡片时,也更倾向于经常光顾的发卡行。由于信用卡市场空间大,客户选择性较大,各发卡行只有根据自身的整体优势和以往客户群的素质,有针对性地锁定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客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明确了目标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应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理性把握发卡对象。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篇六

关键词:银行卡;风险管理;征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3-0030-03

银行卡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广泛、最具发展潜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之一,并日益渗透到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我国的银行卡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下,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银行卡发卡机构175家,发卡量9.6亿张,特约商户39万家,POS机具61万台,ATM终端8万台。2005年银行卡交易金额47万亿元,其中消费交易额9600亿元,分别是2000年银行卡总交易金额的10.4倍和8.5倍。

然而,在银行卡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卡风险始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银行卡风险事件呈现上升趋势,银行卡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银行卡欺诈案件共立案1853起,涉案金额6600多万元;2006年第一季度共立案275起,涉案金额1022万元。可见,在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银行卡从业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防范和化解银行卡风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银行卡业务风险类型分析

银行卡风险是指银行卡产业链中各参与主体在银行卡经营或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造成资金损失的可能性。总的来说,银行卡风险主要表现为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欺诈风险等,外部风险主要包括跨行信息交换中心风险、特约商户风险、政策性风险等。

(一)银行卡内部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合法的持卡人由于自身经济状况变化或者其它原因滥用银行信用、拖欠发卡银行的资金,或进行恶意透支,使发卡银行的透支追索工作陷入困境,甚至形成呆账、坏账。

二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员工的违规操作、欺诈舞弊或系统缺陷等所造成的损失,如违规批准贷记卡,盗用银行资金等行为。

三是欺诈风险。欺诈风险主要是指非真实持卡人通过制作假卡、盗用他人名义等方式盗用他人资金或信用额度,发卡银行的很多风险损失都是由欺诈风险造成的。目前,我国银行卡的欺诈风险正在呈迅速上升趋势。

(二)银行卡外部风险

一是跨行转接清算机构风险。跨行转接清算机构是负责各发卡机构间银行卡数据的转接清算,一旦在数据转接的过程中发生错误,或者系统出现突发状况,都会给发卡机构和持卡人带来很大风险。目前,中国银联是我国惟一一家从事全国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的组织机构,因此,银行卡的支付安全及其相关的产业安全就完全取决于中国银联的安全运营。

二是特约商户风险。特约商户的管理不当或失控会给整个银行卡产业带来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合规特约商户带来的风险。在发展商户过程中,收单机构首先应考虑的是商户的合法性,只有符合发展条件的商户才能成为发展对象。二是商户的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部分特约商户与不法分子合伙套取银行信用,或者骗取持卡人的资金,带来了很大的套现风险。

三是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是指由于政府政策变动带来整体经济的改变,进而对银行卡业务的经营个体带来不确定性影响。在我国,政府通过制定法规,积极推动了银行卡产业的全面发展,但同时,法律法规的时滞性也显现出来,进而带来了一定的政策性风险。

二、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发卡机构对银行卡申请人资信审查的质量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

由于目前发卡机构的资信审查主要通过对发卡对象提供的申请表和个人资料的调查核实获得个人信用数据。部分发卡机构为了扩张业务、抢占市场,过于注重发卡数量,对于申请表内关键信息未经严格核实和严格把关,并且授信标准不严,造成很多资信不良的持卡人。

同时,信用审核的技术手段比较滞后,在缺乏外部个人信用信息的情况下,审核工作主要是依赖审核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不仅降低了审批效率,而且也难以准确判断每个新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潜在风险。

(二)发卡机构间银行卡持卡人相关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目前,各发卡机构对银行卡申请人、保证人的资信调查只适用于本机构,不能与其他发卡机构共享,一方面加大了银行卡的信息成本,造成重复劳动及信息资源浪费,同时也使信息资料具有局限性,致使发卡机构无法控制单一申请人总授信额度,导致持卡人授信过高,进而引发信用风险。

(三)专业化的银行卡转接清算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尚待提高

中国银联为银行卡的使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技术平台,改变了过去各家银行各自为战,银行卡互不通用的不利局面。但目前,中国银联作为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公司,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暂时的垄断地位,同时,中国银联成立时间较短,其防范风险能力尚待提高,因此,目前中国银联的清算平台一旦出现故障,中国的银行卡跨行清算业务就会停止了。今年4月20日,中国银联系统由于通信网络和主机出现故障,造成跨行交易中断八小时之久,随着银行卡联网通用规模不断的扩大,未来一旦再发生类似系统风险,其后果会更加严重。

(四)对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的缺位导致特约商户风险

一是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只有商业银行可以作为银行卡业务的收单机构,而目前,在全国很多地区出现了由唯一一家非银行企业机构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情况。首先,由非银行企业机构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合法性值得探讨。其次,收单业务涉及的商户较多,由一家机构从事该项业务,将无法实施对全部特约商户的有效监控,如刷卡套现等较严重的违规行为将直接给发卡机构带来较大的风险。二是收单业务的金融风险主要存在于收单机构能够对特约商户的合规性进行合理的审核,并对商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而目前,我国的银行卡监管部门尚未出台相关的审核、风险控制标准。

(五)银行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二十余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关于银行卡产业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行业规定等。目前关于银行卡的最高法律规范是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部门规章《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自实施以来,对于规范银行卡行为和促进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很难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完善

个人征信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加大了银行卡的经营风险。由于发卡机构缺少银行卡申请人的准确资料,因此,难以准确判断持卡人的信用情况,给予适当的授信额度。另外,持卡人经济状况可能会随时发生改变,个人信用也会随之提升或降低,因此,发卡机构也很难掌握持卡人的信用变动情况,从而适时的调整持卡人的信用级别,因此,上述情况都将为银行卡的经营买下了风险隐患。

(七)银行卡业务的监管主体及相应职责界定不清,管理力度有待提高

由于银行卡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该业务的监管主体问题尚未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予以明确,造成银行卡业务的监管主体和相应职责界定不清晰,容易出现管理真空或多头管理的局面,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上报反馈机制,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和效率。此外,银行卡相对于其他银行业务属于一个较新的业务品种,监管部门对该项业务的管理力度不够,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这也成为制约银行卡业务监管的“瓶颈”。

三、对防范银行卡风险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银行卡申请人资信审核流程管理,实现持卡人信息在发卡机构间共享

首先,银行卡业务监管部门应建立统一的银行卡资信审核标准,从制度和流程上对风险进行过滤和规避;其次,各发卡机构必须严格实施客户信用评级制度,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等级决定相应的透支授信额度,并根据客户资料的变动,定期调整信用等级;再次,应建立发卡机构间银行卡申请人资信信息共享系统,有效降低银行卡信息成本,提高各发卡机构间的风险防范的协同性。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应尽快出台《银行卡条例》,其中首先应明确银行卡业务的监管主体及相应的职责,构建合理的监管框架;其次,在银行卡的风险管理方面应统一银行卡发行、使用和受理规则,规范银行卡支付行为,明确风险控制和信息、安全要求,切实防范银行卡业务的支付风险。

(三)要尽快推动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

有效的个人征信体系是有效控制银行卡风险的前提和保证。人民银行要积极推进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实现银行卡相关信息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四)加强风险案件防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在风险案件防范方面,首先要建立风险案件处理预案,对风险案件快速反应,制止风险蔓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要增强风险敏感性,并对银行卡相关数据要进行追踪分析,形成对某些人群、某些行业的预警通报。同时要完善对不良持卡人的“黑名单”管理,为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提供信息保障。另外,商业银行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持卡人和特约商户了解自身的权益和责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五)加强跨行转接清算机构抵抗风险能力

中国银联应高瞻远瞩,专注于提高对“银联”品牌的管理和经营这一主业,建立安全、高效的银行卡跨行信息转换网络,全面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同时,中国银联应尽快建立起跨行支付清算平台的灾备处理机制,切实有效的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六)加强对收单业务的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收单业务从银行卡业务流程看,是连接持卡人、特约商户、发卡机构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收单业务管理。首先,应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中明确收单业务经营主体的资格,并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其次,应强化金融监管机构对收单业务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收单业务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课题主持人:张玉忠

课题组成员:刘 明 郭 巍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管理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管理多篇范文,共有1806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管理多篇下载
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管理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