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大儒王阳明》、《让良知自由》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0-18 14:20:0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为往圣继绝学

——《大儒王阳明》、《让良知自由》读后感

上马能带兵,下马能讲学;论事功,他足以封王入阁;论思想,他足以流传千古。然而,他一生却是屡受压制、排挤,朝堂之上一直有那么些位高权重的阁僚们对他又敬又怕。不过,他的一生也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倍加推崇,上至朝中大臣,下至贩夫走卒,都有他的学生,都在积极信奉并传播着他的思想。

他就是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他的学说被命名为“心学”。长久以来,由于深受僵化、对立、割裂思想的影响,我一听“心学”两个字就将其等同于了“唯心主义”,进而又联想到了错误,甚至是“封建迷信”。所以,只听“心学”俩字,便因为偏见极深对王阳明的误会很深了。

然而,近一段时间我研读了《大儒王阳明》、《让良知自由——王阳明自画像》两书,对这位大思想家的经历、思想有所了解后,方知自己以前的误会是多么深了。现在,我觉得,我们当代中国人是怎样地抛弃了老祖宗们的思想,转而让这个社会出现了可怕的信仰危机与思想空虚的。这一点,我们从心学的两大主张即可看出来。

“心学”的核心主张是“致良知”。

王阳明说:“某之良知之论,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对此,后人解释为:良知是感觉化的思想,是抽象化的感觉。因为王阳明是儒家学说的继承者,但孔孟之道历经近两千年的传承之后,“仁、义”的主张被后人歪曲甚多。王阳明为了恢复圣人之道,便以全新的“良知”说来阐述真理。王阳明说:“尔那一点良知,正是尔自家底准则。”“良知”是一个人的“准则”,应该跟今人所说的“道德律”是一个概念,即是人们常说的“良心”。一个人办了违背道德的事,便觉得羞愧,就是说明还有“良心”与“道德律”在。不过,不管“良知”也好,“良心”也好,流传至今都似乎成了空泛概念一样,让人无视它的存在了。于是,便常常会有“良心值几个钱”的典型利欲熏心的语言问世了。

其实,“良知”在“心学”之中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王阳明说:“尔意念着处他(良知)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这个“良知”在王阳明看来,似乎比我们理解的“羞耻心”要高级的多。按王阳明如此论述,“良知”不就成了“神”了吗?“瞒他一些不得”,是不是这个意思?我的理解,老百姓说的“抬头三尺有神明”,也是此理。只不过,王阳明说“良知”在“身内”,老百姓说“神明”在身外——“头上”。但老祖先说“天人合一”,实际上也就是说“内外一体”了。王阳明进一步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倒了。”这些话,在佛家说来,就是“人人有佛性”的通俗化说法罢了。阳明先生虽为儒家弟子,但道家、佛家的思想从不排斥,而是积极吸收。又因为他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修炼态度,他用平白如话、不带宗教痕迹的语言阐述着大道,更为令人称道。

“良知”——“心中”——“圣人”,你能明白一点什么吗?如果你能明白点什么的话,什么“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就不会得到你的赞成了;如果你真能明白点什么的话,什么“人活着到底为了啥”也就不会困惑你了。你心中就有个“圣人”,这“圣人”不是别人的,是你的。你为什么又发觉不了呢?王阳明的学生有解释——“只是物欲遮蔽”。所以,我们更会感觉到当今社会的“享乐主义”、“金钱主义”的危害了吧?这些思想把人的“良知”都遮蔽了,使得原来都能成为“圣人”的人,成了一个个“魔鬼”。这样的社会,不“群魔乱舞”才怪呢。

不过,不要悲观过度。“良知”被物欲只是“遮蔽”而已,而不是彻底消灭。若能唤醒人人心中的“良知”或“圣人”,那么每个人都会成为“圣人”。让人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身内的“良知”醒过来后,“十亿神州尽舜尧”的理想不就实现了吗?只可惜,圣人的教诲已经可怕地“断代”了,便导致了当今社会道德教化空洞与绝大多数人的知行不一。很多人都要求别人做“圣人”,自己却做“魔鬼”,特别是公职人员。因此,阳明先生更是在“致良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张“知行合一”。这就不用多做阐述了吧?

看来,我们需要“为往圣继绝学”了。这不是空话,而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事情,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这样。为往圣继绝学,大家准备好了吗?

word该篇DOC格式《大儒王阳明》、《让良知自由》读后感范文,共有165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大儒王阳明》、《让良知自由》读后感下载
《大儒王阳明》、《让良知自由》读后感.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