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赤壁》观后感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08 12:21:1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引言】《赤壁》观后感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赤壁》观后感精品多篇

赤壁观后感 篇一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其三十四岁的孙吴军事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的年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诗的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最新《赤壁》观后感作文 篇二

《赤壁》上在去年看完后,就一直在等下。因为上部是我们一堆人去看的,所以下也要原堆人马一齐去看才觉得过瘾。原堆人马中因为有几位没有民生信用卡的,所以商定大家等到周二一同去看。昨天晚上原堆人马齐杀电影院,声势浩荡,以至于我买票说出张数时,售票员特意提高嗓门重复了一遍来印证,哈哈。

《赤壁》下中,加了一些导演自己的安排,有些细节是历史无法查证的,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没有的。继续延用上部的搞笑语言,包括曹操这个角色在下部中也有不少喜剧色彩。看过张丰毅的专访,他说在上部中自己征得导演同意后,将一些台词改掉了;在下部中,也可能为了迎合整部影片风格、也可能为了让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更加生动,不再那么严肃,没有再刻意的去改台词。我的理解是,既然让观众发笑,那就笑个够吧。下部中主要就是战争场面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在吴宇森的精心导演下重现,场面宏大,有声有势。血腥的场面过后,周瑜放走了曹操,并说了一句“我们都输了”~~~望着倒在血泊中成千上万的士兵,我的心也沉重了,突然想到一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还在回味,影院的灯突然亮了,气得我又想骂人~~~~再多的细节不说,呵呵,是我写观后感的习惯,还是留给朋友们去影院观赏吧,要不然我都说完了,看电影便会觉得索然无味了,这也是我从来不看影片首映礼的原因。

下部不细说,上部已过去多时,现收集上部中搞笑语录贴出,与大家同乐!贴出之前,先卖个小关子,上部中有一个细节,一匹小马出生,小乔说这小马出生在荆楚,就叫“萌萌”吧。为何叫此名,一直不理解,昨晚看完下回来,在一个群里和网友“探讨”,最终觉得一网友的解释实在叫高:“荆楚二字都是草字头,又意指日月同辉,再有两军联盟之意,所以取萌萌吧。”此言一出,全群鼓掌。

《赤壁》观后感 篇三

虽然本人没看《赤壁》下,但看完上集后便深感导演的创造力之丰富,近日看到《赤壁》原作者史杰鹏先生的博客文章,便将之转来。其观点并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亦属原文作者所有。以下为史先生的一些观后感:

(1)孙尚香跑到曹营去当细作,且不说一个女人怎么逃过同营士卒的眼睛(不要拿花木兰来比,花木兰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下层女人,本身就干惯了粗活。而孙尚香却是金枝玉叶),突然多出来一个人,难道同营士卒不会觉得奇怪吗?军营的制度是编伍,每五个人由一个伍长率领,大家互相之间应该是非常熟识的。孙尚香从哪冒出来的,同僚不会怀疑?

(2)孙叔财其人,从表现看几乎是个弱智,很难想像治军严整的曹操会让这么一个弱智当千夫长。东汉军队也根本没有千夫长这种官职(匈奴人才有千夫长、万夫长),管一千人的叫部司马,秩级为千石,而那时中央的尚书令、丞相长史、御史中丞也不过千石,一个只是踢球好的士兵能一下子被擢拔为部司马吗?难不成曹操成高俅了,那还叫什么英雄?而且这位千夫长大人竟然敢无视军法,公然庇护孙尚香这个奸细。尤其好玩的是,一个千石官秩的人和一个普通士卒在军营里嬉闹,不顾公务,也没人来管,曹操治军这么宽松,怎么还能统一半壁江山?

(3)孙尚香把曹营的地图画了来,姑且不论在那种交战的场合,画这个地图有什么意义。单说她的能力,能不能办到?一个普通士卒,按照军令,一般自由活动的区域是不可能太大的。曹兵众多,连营有数十上百里,她怎么可能都走遍?她还把图画在那么大长条的布上,不嫌拖沓吗?大概导演就想表现那个拉开裹身布的香艳场景罢,所以也顾不得什么事实的可能性了。这倒也没错,艺术的真实大于现实的真实嘛。我无话可说了。

(4)小乔竟然算准了曹操会喝她那杯茶,所以深入敌营。这个情节的设置很彪悍,简直是天才,一般有正常思维的人是想不出来的。将军们应该好好学学,打仗时多带几个漂亮女眷上阵,让她们先去蛊惑敌方主帅,把地方主帅迷得七荤八素,欲火中烧,但就是不能得逞,最后不但输了战争,还眼睁睁看着美女完璧归赵。真是绝了!

(5)孙刘两家的主帅身先士卒,在如雨的箭矢下安然无恙。最后和敌方大波斯曹操单挑,这种情节可能是在下国际象棋罢,中国象棋好像不是这么下的。由此也可见本大片的国际属性。

(6)制作方面有点小小的瑕疵,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夏历12月的寒冬,可是周瑜他们商量军事时,外面却是杨柳繁茂,一派春色。

暂时想到的就这几条,总的来说,本片可看性不强,有点冗长。下集除了最后的大战场面外,可看性还不如上集,毕竟上集还有点武打场面。

我上面的看法跟此片是不是符合历史无关,很多人都说,历史大片不是历史纪录片,诚然。不过我认为,就算不是纪录片,也得看情节在历史情境下的合理性。如果就历史来谈本片,那就更大的问题了。我这里只举个例子,史书上记载,曹操和蔡瑁是故交,蔡瑁本人是襄阳大族,据《水经注》,他家有个巨大的庄园,当地人呼之为“蔡洲”,他们家族多和中央大官结亲,他父亲的妹妹妹嫁与太尉张温;姐姐为黄承彦之妻;妹妹嫁给刘表,这样一个世家的首领,怎么可能是文盲,还会写错别字。书信上的字体和马王堆帛书的字体很相似,很漂亮,也不像是一个写错别字的文盲能写的。总之这个情节我个人觉得不舒服,改造得比较低俗。其他的历史细节,比如汉代人根本没有满囤、叔财这种近代华北农民喜欢取的名字,听起来就很土,这些就不深究了。

《赤壁》观后感 篇四

前天晚上去看了看《赤壁》,基本的感想是很好玩,不管是台词,还是情节,都有不少有趣之处,下面谨就所记得的部分,列举一二:

1、影片开头是曹操南征,赵云救阿斗,没有提到这是长阪坡,后面交代说,这是新野撤退。在历史上,刘备率领的是襄阳十万多百姓撤退,因为行走缓慢,在当阳被曹操五千骑兵追上,一万多士卒被骑兵打垮,不得不抛弃十多万百姓,率领几十骑向汉津逃窜。幸得关羽船队在汉水接应,才拣得一条性命。长阪坡一役,刘备损失惨重,不但一万多步骑血本无归,数千辆辎重完全见获,连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死在乱军中,如此惨烈的情节,电影中毫无表现,实在可惜。影片中说刘备竟然率领十多万百姓安全撤离,让人大跌眼镜。

2、曹操和周瑜在赤壁相持,竟然派步骑绕到周瑜后面去跟他打陆地战,这情节有些不可思议。赤壁两岸交通应当不便,如果是平原广隰,能绕过去打陆地战,曹操早该想到。以曹兵陆地战军力之强,周瑜的数万水兵,转瞬就会被击溃,还打什么水战?如果曹兵在赤壁和周瑜遭遇,他完全可以派一支船队上溯,在远一点的地方渡江,从陆地夹攻周瑜,而历史上曹操竟然没这么做,说明陆上攻击周瑜军队后背完全不可能。古代交通不便,很难绕攻,往往一城就可以堵住军队去路,要前进,非攻拔此城不可。

3、此场陆战,在电影中虚构一个八卦阵也不大现实,那种盾牌形成的阵势,不过一人高,很容易被骑兵马蹄冲散,又不是土垣石墙,哪有分割包围敌兵的功效?曹兵的士卒手持圆盾,还搞个鱼鳞阵,大概是模仿罗马步兵,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出现过圆盾,况且罗马鱼鳞阵非常坚固,几匹马拉起一条绳子,绳子上串几条狼牙棒似的东西就想摧毁鱼鳞阵,似乎也有点小儿科。

4、诸葛亮去东吴劝降,鲁肃竟然说周郎此刻就在赤壁练兵。要知道赤壁是当时孙刘联兵沿长江上溯时,和曹兵偶然相遇的地方,周郎怎么可能预先在赤壁练兵呢?电影画面转瞬又切换到诸葛亮在周瑜兵营的画面,好像赤壁就在吴都城附近,也有点不大合理。

5、关羽、张飞、赵云的打法,有点像武侠电影,一个人撞倒几十个士卒,除非超人。连周瑜在中箭后,也拔掉胸前的羽箭,飞越而起,将箭插入对方大将的脖子,穿颈而过,似乎和历史战争片有点不大谐调。而且,当时骑兵已经很发达,董卓和吕布都以骑射闻名,关羽也是策骑在乱军之中斩颜良,为什么电影里的几个主将都喜欢下马徒战呢?况且周瑜以主将之尊,贸然上阵,未免冒险了些罢?

6、诸葛亮给小马接生,周瑜说要给小马取个荆楚风格的名字,小乔说,就叫萌萌罢。萌萌和荆楚有什么关系?小乔写字平安,说取为周郎儿子的名字,也有点傻,平安这样的名字也太现代了,汉末的人绝不可能取这种浑名。赵薇被称为郡主,那时候哪有郡主这种称呼?郡主的称呼最早起于唐代,还是用来指皇太子的女儿。

7、赵薇竟然会点穴这种功夫,大大加深了这部电影的武侠片属性。本来这情节放在一般电影中也似乎无所谓,但在《赤壁》这种双方甲士弩箭对射如雨的军事片中,突然蹦出一个会点穴的女人上窜下跳,无论如何不能不让人觉得滑稽,这使得影片的性质无所归属。

8、两军对峙的地方,完全不像长江。曹兵的船队竟然不是沿江岸横着一条线的排开,而是竖着形成纵深的列队,列队后才是陆地,试问哪有这么宽的江面?

9、关羽教孩子念《诗经》,似乎也不可能。汉代儒学发达,《诗经》有专门的博士讲授,关羽未必懂。当时蒙童课本主要是《论语》和《孝经》,以及《急就篇》之类,不会用《诗经》讲授。汉简中士兵习字简多是《急就篇》、诏书和算术书,似乎无五经。

10、张飞在大纸上练字,当时纸张制造并不发达,官府公文也大多用竹简,电影中曹操给孙权的信都是竹简(似乎过于节省),而张飞这个穷军官竟然用纸练字,未免过于奢侈。

11、回光阵完全瞎扯,刘备哪有这么多财力去打制这样的盾牌;就算有,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把它磨得像铜镜一样光;就算能磨光,哪能计算阳光角度计算得那么好,反射阳光,让对方骑兵受惊?

12、周瑜为了训练孙权胆量,让孙权一个人打老虎,而且不允许随从帮助,这无异于谋杀,任何君主都会认为这是谋反,有点胡编乱造。

再就是台词问题,半文半白,颇为失败,就不用说了。从此片上集看,整部电影暂时还没看到有灵魂,它想说什么呢,歌颂刘关张的兄弟情,抨击曹操的残暴,叙述孙权的成长,赞扬周瑜的雄姿英发?似乎都不是,总之有点乱。另外,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天,江上寒冷刺骨,这种气候对战争的影响也没有表现。当然这无关紧要,但至少显得不够精致。

当然,此片也有亮点,比如曹操船队蔽江而下的时候,虽然做的特技不是很好,但也颇具震撼力。曹操在船上吟诵:“驾九龙九合诸侯”的时候,镜头迅速拉远,俯拍船队全景,也很不错。影片中的服饰也还行,前额发两边中分,皆是西汉式,士兵纱帽也是西汉式,看阳陵俑便知,惟无赤帻。有的士卒护颈甲胄,一如徐州狮子山汉楚王墓出土弩兵,也是西汉式。小乔穿的衣服则为战国楚式,花纹都是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直裾衣的凤鸟花纹,和东汉末年的服饰只怕有所区别,不过这个关系倒不是很大。东汉陶俑出土不如西汉那么多,画像砖发式不清晰,袭用西汉乃至战国也是可以的。曹操给孙权的信,写在竹简上的字体,和出土汉简很相似;小乔和张飞的字如同东汉碑刻,这些都是不错的细节。

看《赤壁》的观后感1200字 篇五

大多观完影片后,可能记忆中残留最多的是,诸葛口中的搞笑对白,再余下是很多的厮杀场面,认为索然无味,以至于有人说出:“不好看”三个大字,无语,所谓“不好看”能够理解为不喜欢看。

对于搞笑部分我在观看中不太刻意去注意,只是认为这是导演为了活跃一下场内气氛而设,所谓老剧新拍当然要幽一默,博得观众简便一笑。

本人注意得较多的是整个剧情变化的描述,是否结合史实,以及剧中所演绎到的一些资料:孙刘如何联军,各首领的人物个性及心理变化,初战如何战胜的,古代作战的技巧及手法。

Re:赤壁是来源于历史升华于吴宇森

赤壁也不仅仅是吴宇森脑中的赤壁,从他的构思去拍下这部片子,令我们观众得到更好的角度去观赏,剧情大部分还是根据史实而来,例如,开篇一只灵鸟驶入,画面唯美,从此引射出汉帝的荒于政事胆小无能,之后是曹操的入场,周围群臣的神态形体变化无一处不反映出,曹操手握重兵权倾朝野之势。之后,是孔融作为老一派的学者代表阻碍了他的报复,杀鸡儆猴而得一死的结局。之后,对刘备展开侵略战,逼使孙刘联军,由于是战争片,厮杀的场面是多了点,但这也贴合剧情,并且,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步阵和破阵,颇为恢弘精彩,联军首战告捷。-

更为期待下集,火烧连环船,场面肯定比这次要更壮观,单看这集最终快结束时初露显现的那长江之上的数百船只,就叫人兴奋不已,十足吊足胃口,古得很,大气的很。

Re:七嘴八舌话人物

曹操的扮演者我不太适应,觉得他不是我心目中的人物形象。

而刘备孙权的扮演者还算适宜,只是孙权的普通话太过僵硬了。

至于梁朝伟,无所谓他扮什么,反正觉得他扮什么就是是什么感觉。前二天重温了色戒,

那个时代背景,那个特殊身份,那份欲爱而不能爱的割舍,剧情感人,令人哽咽,一点儿也不情色,我很爱这部剧。

最帅扮相莫过于金城武了!——“且导演此次赋予他幽默的天职……

周瑜:“天这么冷你还扇扇子”?诸葛亮:我随时需要坚持冷静。周瑜明白诸葛亮“略懂“音律,阵法之后,诸葛亮接生马驹时周瑜头也没回地问:“这你也懂?”诸葛亮眼神飘忽:略懂,我替牛接过生。然后又来了一句:硬拉是拉不出来的。诸葛亮的这句话令人佩服。

数了那么一堆人,忘记提赵子龙了。胡军是如一朋友所说,演得很牛,但可惜在剧中只是配角,且身份为一名武将,这只能怪导演没有给这样一名武将抖一个包袱,自然人格魅力不如主角,但作为武将演绎得还是比较出彩,但本人观看时总觉得有他以往拍电视剧中乔峰的影子,加之是配角,所以不太重要谈论他。

还有一人林志玲,我也觉得与小乔不符,年纪扮相演技,哎,都无语了……不说什么了……没什么兴趣说她……下集期待ING

再下一集就是火烧连环船了,更为精彩。期待……

(附诗一首)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有感 篇六

有次去长安剧院看京剧,没有预定,是想看就去的,在剧场的售票处现卖的票,多嘴问了一句,是否每场戏都无须预定,在现场就可以买到票,售票员淡淡地幽了一默,说:“不敢保证场场都有票,但基本都能买到。要不然,京剧也就不用振兴了。”确实,这就是称之为“国粹”的京剧在当下的尴尬。

细想一下,也是,凡事到了必须要“振兴”的份儿上,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离玩完不远啦。

京剧的振兴,是个沉重的老话题。京剧从清末民初的盛世到如今,潮起潮落,一波三折,好在,不管在什么时候,总还是有人持续不断地在尝试新路子。这就是希望。

最近由张继钢导演的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

张继钢导演是张艺谋奥运会导演团队的主要成员,也是“千手观音”等著名舞蹈的导演。他导演的京剧其实更类似于歌剧,以歌剧的手法对京剧的剧目进行演绎是毫不奇怪的。所以我偏向称之为“歌剧”,而不是“京剧”,虽然他请的都是有名的京剧演员担纲,唱的也都是京剧的唱腔,但是,这和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一样,这是两个概念上各自建立的体系,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捏合在一起的。

作为一个戏,“赤壁”在场景的制作上下了很大的投资,充分利用了国家大剧院的先进设施,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效果,场景宏大,美仑美奂。服装,道具等无不精美并有新的创意,颇有奥运会开幕式的遗风,为京剧注入了耳目一新的元素。在场面的调度方面也不在恪守传统京剧的上、下场、定场诗、叫板、起唱等程式,加快了节奏。

在人物的塑造上也不为历来三国人物脸谱化的束缚,周瑜不再是气量狭小的都督,孙刘两家不再相互猜忌和暗算,诸葛亮也还原成致力于结成抗敌统一战线的一位严肃的政治家,脱去了亦人亦仙的传奇色彩。

但是,在剧情的安排上把曹操的战争目的也改了,不再是为了疆土和大一统的统治地位,而只是为了争夺两个绝色的女子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赤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演给外国人看的京剧,对于国人来说,传统的以赤壁之战为背景的京剧“龙凤呈祥”已经是千锤百炼的经典,在剧情铺排上,环环相扣,从政治联姻,权力集团之间的纵横捭阖,情报战,后勤补给,天文地理,战役战术运用等各个方面在一个戏里表现的精彩纷呈,再拿它做文章,颇有费力不讨好之嫌。

况且,看“赤壁”的观众,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名角去的,如果没有于魁智、孟广禄、李宏图、李胜素这些一线的大腕托着,其效果可能就不会这么好。

京剧和歌剧的重点都在于唱,在歌唱的特征上,“赤壁”偏重于“歌”,歌词表达的是思维的结果。“赤壁”中的唱腔快节奏的板式居多,显然是为了迎合当今年轻人的口味,怕哼哼唧唧的人家听的不耐烦。可是,无论歌剧还是京剧,好的戏,能流传开的戏,为观众所喜爱,易于上口传唱的唱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赤壁”中用的都是激昂的词句,歌词显得过于文字化,适于阅读而不适于歌唱,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而且,京剧偏重于“曲”,长于反映角色内心活动的过程。曲调随着角色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的思维进展抑扬顿挫,这才有了戏曲特有的韵味。这也是这个“赤壁”我偏向称之为歌剧,而不是京剧的原因。

京剧在音乐方面,通过之前的样板戏,在交响乐队伴奏上积累了经验,“赤壁”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鼓声对场景烘托很有力度。但京剧的特点是京胡的伴奏,在京剧的传统乐队和交响乐结合的主次关系上“赤壁”还需要调整。

京剧的表现方式,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这些在歌剧中是无法一一都表现出来的,我们不必求全责备。京剧的振兴要靠发展。京剧的发展不但是自身的发展,观众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支持它的发展,鼓励和推动像“赤壁”这样新戏的探索和创新。京剧在现在的环境下要振兴,也必须要从多方入手,阐述它,分析它,甚至解构它,才能普及他的基本要素,引领年轻人走进它的殿堂。京剧经过220年的发展,程式化到了至精至细的程度,反而限制了它的创新和发展。但它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它的资源和营养可以引申到电影、动画、音乐、歌曲、舞剧、歌剧等艺术的各个领域。在新的形式中体现出它的艺术精髓。

《赤壁》观后感作文 篇七

昨天看了吴宇森导演的三国之赤壁的上集,感觉有一点失望,但也不算完全失望,起码我还是想继续看他的下集赤壁,至少吴宇森的赤壁里面的动作和场面比三国之见龙卸甲要好看一点。

吴宇森的赤壁这部电影比较适合给那些没有一点中国历史常识的美国人看,但对我来说可能就不太适合,记得高中课文里都有三国演义的段落,大学听得又是单田芳的三国演义评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也在那时候通读了一遍,之后又是彻夜玩日本的三国志,现在玩的还是光荣的真三国无双系列的游戏,可以说,三国的故事以及里面的人物形象已经在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模式了,一提到赵云、关羽、张飞,他们的形象几乎是固定化的,而吴宇森导演之下的这些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都不一样了。

其实我更认同的是光荣的电脑游戏中的三国人物形象,而且我觉得,日本人的确真正吃透了三国文化的精髓,他们的游戏对于三国历史中很多有趣而详细的描写,又没有违背原本小说的中心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三国演义文化,一味迎合外国人所好制作的电影,是不能反映出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文化。

这一点其实我们值得向日本人学习,日本人开发的真三国无双系列游戏的英文版在西方也非常流行,不少老外都热衷于这个游戏,有的老外甚至专门为了这个游戏而研究了中国的三国历史和文化,这也说明了好东西,不用投其所好,照样能发扬光大。

《赤壁》观后感 篇八

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让我学到了很多。故事是这样的:

曹操,字孟德。有一次,他亲自带领八十三万大军南下,准备攻打江东。当时曹操号称百万大军,吓得孙权连大气也不敢出。幸好刘备派诸葛亮去江东帮助孙权,受到了孙权的热烈欢迎。虽然是初冬,诸葛亮却预测三天以后有东南风,于是他和周瑜商量了一条计谋。他们先派庞统去游说曹操,让他把所有的战船都用铁链连接起来,再让黄盖领兵去诈降,趁机把曹操的战船都烧毁。等到了黄盖诈降的那一天晚上,果然吹起了猛烈地东南风,于是黄盖放出了许多火船。只见那些火船乘着东风,飞快地冲向曹操的战船。可曹操的战船被铁链拴在一起,不能掉头,无法逃脱,因此,一转眼就被全部烧毁了。曹操大败。

看完《赤壁之战》,我对诸葛亮又敬佩有羡慕。他不但能打仗,能制造木牛流马和喷火巨兽,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测出三天后有东南风,对赤壁之战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以后一定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博览群书、刻苦求学的精神。我会每天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好好做作业,还要读很多的课外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做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社会有用的人。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赤壁》观后感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赤壁》观后感精品多篇范文,共有896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赤壁》观后感精品多篇下载
《赤壁》观后感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