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多篇】

发布时间:2023-09-03 13:20:0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要】《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多篇】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篇一

目前央视8频道及一些省台正在热播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各种媒体也在热炒这部电视剧,就忍不住观看了几集。它所描写的就是以几个家庭为背景的1949年前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或者说是1924-1949国共两党的残酷斗争史。其中主线是杨立仁()、杨立青(共产党)兄弟俩互相残杀的历史,或者说是广州黄埔军校中的两党互相残杀的历史。这样来编故事,确实有相当深刻的涵义:这段历史其实就是俩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或者说是中国人分成两个集团(党派)互相残杀的历史。

难道这就是“人间正道”?我们不知道代表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代表的共产主义到底哪个算是真理?难道为了一个什么主义就可以互相残杀?如果为了一个什么主义,人们就可以互相残杀,那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个邪恶的主义!一个不把尊重生命当回事的主义,一个根本不懂基本人权的主义,真值得中国人去信仰?问题就在于就是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会信仰这种靠杀戮掌握政权的主义,所以中国人信仰这两种主义只是文化的表像,而骨子里依然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我们不清楚在国共两党互相残杀的几十年间,到底有多少中国人的生命被摧残、被毁灭?据有关的历史估计,所谓“消灭八百万蒋匪军”之类,加上共产党的`近千万烈士……应决不少于数千万吧!其中和的确应该承担相当的责任!不过,难道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就可以轻松面对?中国人(主要是这两党)为什么至今都还没有一丝的忏悔之意?甚至还在那里宣扬这种兄弟相残的战绩,把许多非常残酷的国人相杀场面放在青少年们的面前,培养他们从小就要痛恨大人告诉他们的阶级“敌人”,培养一种可怕的阶级仇恨!

我不知道大多数中国人在观看此类电视剧时的感想如何?如果依然是毛泽东时代的阶级斗争的那种感觉,可以说中国人实在太可悲了!在经历了这么残痛的历史之后,许多人居然没有多少长进!至今还不懂得什么才算是“人间正道”,不懂得不同观点和信仰的人们需要的不是互相残杀,不是残酷的暴力手段,而应该是互相协商,互相妥协,就是在互相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制定出一些较为公正的社会运作游戏规则。那种自以为是“真理”的代表,且以这种“真理”随便杀人的年代与意识形态应该成为历史了!美国总统前些天就某一坚持实施晚期堕胎手术的医生被谋杀案件发表谈话时清楚指出:“美国人就不同问题存在的分歧不管有多深远,都不可以用邪恶的暴力手段来解决!”但为什么如今还会有这样多的中国人不明白这简单的道理?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篇二

八月,树上的枣已经密密麻麻了,又大又圆,有青有红,青如碧玉,红的似玛瑙,在阳光照射下金闪闪的。那个少年站在树下,他一袭青衫头以竹簪束起,身上一股不同于兰麝的木头的淡香,少年姿态娴雅,瞳仁灵动,他灵动的窜上树,坐在树干上,爽朗地笑了,他从树上熟练地摘下一颗枣抛在嘴里,望着街外人来人往,阳光从树叶间的缝隙透在他身上,瞧着十分暖意,那时他正满十五岁,那时似乎微微一笑就能够忘忧。

清冷的月光下,两个少年纵马在无限的原野上奔驰,四蹄翻腾,长鬃飞扬“驾,驾”,远处只听见有马的轻响,两个少年相视一笑,脸上洋溢着轻快的笑容,恍惚间,月光照亮了马蹄扬起的黄沙,那个少年的笑愈发的灿烂。

赤马白衣少年朗,风光霁月世无双。这是追忆,更为流年。

从会当凌绝顶,到忆昔开元盛日,从二十岁到二十九岁,那个少年依恣意漫游,朝气蓬勃,帝国的阴影,帝国的苦难,此时并没进入他的视野,他仍笑着,心境充满了阳光。

可以说由于性格原因和年轻时的漫游经历,使得他对这个世界永远抱着一种希望之情,尤其是天宝三年,他在漫长的途中结识了李白与高适,三位诗人由于性格相近,情投意合,三人一同登高致远,访道寻幽,让那个少年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以至于很多年后,他身陷困境,常回想起那段时光,

怅然,不禁怅然叹世间境遇多变。

天宝四年,那个少年匆匆收拾了行李,结束了他的漫游生活,带着“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理想来到长安参加科举,那一年,他三十五岁,已不惑之年的他参加科举,这次的心态与二十四岁那年完全不同,他对这次科举很看重,所以做了充分的准备,考试时,他自信满满,将那张被他皱得有些发汗的试卷反反复复 ,仔仔细细查看,最后才将那密密麻麻的试卷交了上去。可是,榜文上的那一排字还是让他失望了,“无一人及第。”

这场考试他考的荒唐,只因李林甫为了取悦李隆基,造出了“无人及第”的假象,让皇帝以为天底下的才子全都被朝廷录用,天下没有一个人才被淹没。

这种做法让李隆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对杜甫来说,这个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将此科举看做自己成功的唯一机会,却惨败而归,他的内心是充满绝望的。

此五年间,他过着“卖药都市,寄食亲朋”的生活,身体情况也愈向愈下,也正是这五年,他看懂了这人间的世情险恶,人情冷暖。苦难升华为忧思,他的双眼,开始盯上了人间的苦难,他看见路边冻死骨,他看见了男儿战死沙场,他看见了咸阳桥上来来往往,化成尘埃,一去不回了,刚叹口气,叹这个唐朝之凄凉,可又谁能懂?只能化笔为武器,作利刀,对自己诉说了。

上天并没有放弃他,四十三岁时,被任“河西县尉”,但他拒绝了,他不忍心于看见更多平民百姓受灾,更无法容忍让他将武器对着毫无还手之力,更是他最同情的百姓。

至德二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他回到家乡,安顿好妻儿,投奔唐苏宗,坚信国不会灭,谁知,却被叛军抓住,押送长安,他的衣服褴褛不堪,头发也挡住了眼睛,随意地落着。他很平静,慢慢跟在后,却没人听见那轻轻一声叹息。夜晚,他看见月圆了,想起远在廊州的儿女,不禁黯然神伤,面对儿女的期盼,他们满满惭愧,却只能转身离开,黯然拭泪……

严武去世,杜甫再次迁徒,他像一只经验丰富的候鸟,几十年显过,没有人,留意他的抱负和理想,而志在报国的胸襟,总被名扬天下的诗句掩遮,现在,似乎人也体弱多病,也只能休官养性,不问世事了,夜色中,一声凄叹穿过,百年风雨。这尘世飘然一生,又能给时光留什么念想,也许自己是那么无依无靠的沙鸥,任沧桑的翅膀,飞过中唐的大地于天空……

恍惚间,他的眼睛模糊了,一滴泪悄然而落……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篇三

刚看完五十集大形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另人激荡回肠。该剧以史为线,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漫长而又艰辛不屈不挠的发展历史;以瞿、杨两家的人物为点,揭示了国、共两党离离合合、情舍情掀、情与理曲折争斗的历程。该剧的最大亮点是把单一的历史真实,放在鲜明的个性人物中,大大提高了严肃的历史政治题材,融进今人尤其是年青一代的视觉情感享受,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剧中,共产党的艰难曲折奋斗史处处可见:国、共两党早期合作创建黄埔军校;蒋介石发动上海4,12叛变;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的烟火。国、共两党的众多人物似曾相识:共产党方面的周恩来、瞿秋白、畅家三母子、陈庚、李克农、潘汉年;国民党方面的宋庆玲、张发奎、陈立夫兄弟、杜律明、陈明仁等等。上述人物,我们都很容易在剧里找到他们人生中的印记,体现了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艺术的真实再现。在艺术表现上,人物的高度概括中又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杨立青是一个带有顽皮、嘻笑中藏着智慧,在玩忽的生活中又充满坚定理念,最终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高级将领。杨立仁是国民党的中坚分子,残酷中又带有家教潜藏的人性;他双手沾满共产党人的鲜血,但在家里他敬老爱弟妹,甚至于对共产党的后人费明也爱护有加。剧中最为鲜明个性人物要数董建昌;他算是国民党原老级人物,对培养国、共两党军事人材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坚信实用主义,那里有好处有利益就往那里走,政治理念飘忽不定,但他在生活中尤其是处在旧中国腐化社会氛围里,他还算是一个有良心正直上层军人;他一生追求正直善良有坚定理念的杨立华,也为杨家排过许多困难、分过许多忧患。董建昌在剧里表现不算多,但个性形象、个性语言鲜明独特,戏份极高,认识深刻。其中,在国民党大举围剿江西红军一集里便是突出的代表。

在董建昌官邸:杨立华找到董建昌,坐在大厅沙发的杨立华,满面愁容,心情焦急。她担心弱小的红军、担心刚刚投奔了红军顽皮未脱的弟弟杨立青的前途生死,打听战争的情况,问 杨立青的处境。而董建昌一付若无其事之态,对双方战事轻描淡写;而对杨立华由远而近靠座,还一面嘻笑奉承,求爱拥缠。使杨立华既厌烦又无奈,从一张沙发走到另一张沙发,避开董建昌追缠 ,但又不得不坐下来听他落实答理。形态生动逼真,心理内涵丰富,极俱艺术吸引力。

但剧中似有不足的,那就是杨立青的塑造缺少变化,一路生来带着顽皮、嘻笑、油滑,甚而有点轻浮之感。这些特性固然有他个性的一面,但他不 竞是成长中的共产党人代表,在蒋介石的大屠杀、党内矛盾、两党争斗中应有改变,但剧中似乎看不到这点。并且在杨立青与女游击队司相遇中,还是以他的迷人眼神,带点狡诘的微笑吸引对方(正如他的班长所说的:这小子是贾宝玉,总得女孩欢心),另她依靠杨立青,相信共产党。这同史实上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坚定信念,为民服务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唤起工农千百万有着很大的反差。但毕竟是完美中的点点缺失,无损全剧宏大优秀,值得高度赞美的一部长篇电视剧。

但愿我们的编剧、导演能出更多更好象《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样的好剧集,寓教于乐,承继中华民族,创造今日和谐发展的社会。国、共两党历经几 十年离合纷争,也会随着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下和谐共处,一笑免恩仇。正如瞿、杨两家大部份成员巳走到一起;今日离异了百年的澳门、香港(剧里出走香港的杨立华)巳回归祖国;台湾(剧里去台的杨立仁)也会随着三通开放,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的往来交融实现回归。一个振兴的国度,一个和谐统一的中国就将要展现在我们面前!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篇四

正在央视热播的五十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已接近尾声。很多人看此剧正因是孙红雷的粉丝,另一些人看此剧是正因它是一部史诗性质的历史剧,而且触动了国共两党斗争、联合的那段敏感历史,并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这段历史。对国民党方面和其他中间力量的描述也比较真实的接近历史,就是说比较公正的书写历史。剧中人物当然是艺术塑造,但也基本有历史原型可依托。

该剧生动再现了从1920__年大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历史,透过瞿、杨两家五个年轻人的命运纠葛为主线,展现了以黄埔早期人物为主体的国共两党斗争史,把20__年间历史大事件都囊括进去,书写出来,个人命运交错国家、民族的命运,是大手笔之作。该剧由曾执导过《大明王朝》、《军人机密》、《走向共和》、《中国往事》等一批经典之作的著名导演张黎提纲导演;由《亮剑》、《汉武大帝》的著名编剧江奇涛创作;对编剧和导{BAIHUAWEN.CN}演,本人怀有崇敬之心。

这20__年间,国民党从执政党被赶到台湾,共产党从种。种磨难之中顽强的成长,成为执政党。这是一个历史的抉择。最近为庆祝建国60周年,各种节目对民国那段历史报道很多。比如新文化户外、五四户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就应说20世纪初,中国的志士仁人、热血青年都对中国的命运充满焦虑,在寻求救国之道。个性是1920__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国人对西方民主寄予期望,能从战败国德国收回胶东半岛的权利,结果是帝国主义之间牺牲中国利益,迫使国人坚定走苏俄的道路。

个性是9。18东北不抵抗把大片国土让给日寇,从那时起在青年中对蒋介石政权普遍反感。共产党的主张和学说受到普遍的欢迎。在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的回忆录里,就讲当年大家十分爱国,对共产党的激进思想青年都是十分容易理解的。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我们看到了这批理想主义情怀的志士和青年,代表人物就是瞿恩和瞿霞兄妹,为理想而献身。当时参加共产党就意味着牺牲、奉献,参加的人理想主义多,投机分子少,为理想而献身,为主义而奋斗,战斗力肯定强,这也是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之一。

瞿恩(孙淳饰)黄埔教官、中共党员、地下党的负责人。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杨家的老大杨立仁是国民党的坚定分子,是特务头子。但剧本没有简单的把他脸谱化,而是展示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十分敬业、不贪婪、爱恨情仇、种。种矛盾痛苦,活的很郁闷。演员黄志忠把这个主角演绎的十分到位,个性是他阴郁的眼神、肉笑皮不笑的表情,让人恐惧、厌恶。我们也是第一次在艺术作品中看到这样一个反派形象,这是一个进步。

蒋介石的忠实信徒杨立仁和国民党左派的杨立华,兄妹见面就争执不休。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董建昌,是与蒋介石有矛盾的第三种力量,影射的背景是桂系军阀。人物刻画的也十分好,有血有肉。他在政治上的狡猾老道、投机观望;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民族正气、慷慨赴难;在感情生活上的大度和执着。

孙红雷主演的杨家老三,给我的感觉并不好。孙红雷本身就有一种痞气,适合演黑帮人物,比如《刀锋1937》和《像雨、像雾、又像风》饰演的黑帮人物,有情有义。演一些莽汉、流寇也好。在《潜伏》一片中,一反常态,演一个木讷文静的形象,倒也有突破。杨立青按剧本安排是一个玩世不恭、聪明活泼、幽默可爱的青年,孙红雷难脱他痞气的做派,给人感觉不好。

我最不喜爱的是剧本安排杨立青对林娥的态度,林娥是烈士瞿恩的妻子,是杨立青的师母,杨立青在追林娥时是不管不顾,表示要照顾她一辈子。但娶后有意冷落林娥,表示他对瞿霞的怀念,这种剧情安排是不符常理,也不符杨立青的性格,对林娥更是精神摧残。

柯蓝饰演的瞿霞、张恒饰演的杨立华都还不到位,总有差一点的感觉。

一部巨作,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观后感 篇五

最近以来,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精心编造的作品起码告诉我这样一个观点: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一个姓杨的和姓瞿的两个富人家族成就了一部国共内战史,穷人们被忽悠成了只配两个端着枪对射的团队。这两个团队的组成在开始时,一方面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后来,一方面还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农民;再后来,一方面仍然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也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人民解放军。这些士兵们的血肉在炮火的锤炼下锻造成了将军们肩章上耀眼的星,而炮灰们也并没有达到他们想像的那样:全国解救以后,上学不要钱、火车随便开、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上层社会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他们在舍弃了一部分家产和人口后,最终当上了总统、总经理等。

如果他们当初不领导穷人胡闹,尽管他们努力奋斗几辈子,无论如何也是达不到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的。而“喜儿”们呢?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上吊”自杀改成了“上塔吊”、上珠海大桥自杀罢了。这部电视剧意在告诉穷人:不要以为我闹革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你们服务的,不要以为我们的子孙做了官你们就不服气,我们一年才强取了6K多万你们就很惊讶,其实我们祖先本来就很阔!天下本来就是我们的,不服气不好使!

胡南和平解放的的结果变成了这一家子英雄们了却恩怨的收场戏。想起了元代一位哲人的散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这部作品生动的诠释啊。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篇六

一部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道尽数十年的尘封厚重,诉说着那段充满激情热血,定格思想,血腥残酷,追求真理,探寻革命道路的岁月。围绕杨,瞿两个普通的家庭?涎萘饲浊椋?侨夥直穑话?榫鞅穑?质痔旄饕环剑恍值芊茨浚??味钥梗煌?案值断嗉??阄艺匠。

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细腻,有血有肉。杨家兄妹三人抱着共同的理想,投奔到大革命的洪流中,接受了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放劳苦大众的国民革命信仰;开始各自追求真理,实现真理的道路。

当历史的抉择出现拐点,真理的探寻遭到挫折;当原先的思想产生蜕变,没有沿着有序的历程接受洗礼;当前进的道路改变当初的既定路标,走开了岔路。这一切的发生与改变虽然是政治上的大地动,但同时也是每一个追求者在原先的思想信仰与改变之后产生的思想信仰之间的选择。

这种选择几乎是苛刻无情的,也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中信仰产生改变,必然将产生对抗;不管是何种思想信仰,一旦选择,就意味着将与另一种信仰的斗争,不管是任何人,即使是亲人朋友信仰不同,也会走到对立的一边,甚至为了思想信仰血腥杀戮,战争决绝。杨家兄弟就是这样,信仰的改变,让他们重新选择了各自的信仰,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兄弟之间,亲情在政治信仰上被抹杀,反目成仇,一场你死我活的角逐;同学之间,昔日的黄埔同窗之谊,在黄埔精神的宣洒下,钢刀归钢刀相见战场;师生之间,自己学生时期的老师戴着沉重锈迹斑斑的铁索,在上刑场前含笑地接受着对方曾是自己学生的最后敬礼,面色从容的死在昔日的学生枪下,血腥与杀戮,仇恨与泪水交织着。

当民族的利益受到外在的损害,民族面临灭亡的境地时,双方的利益会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兄弟摒弃阋于墙而同抵御外辱。抗日战争的爆发,兄弟俩所代表的政治集团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又毅然的结合。民族利益大于意识形态,双方抛弃原先的对抗,共同投入到抵御侵略这个大的目标上来,最终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双方的共同目标一旦完成,就会重新产生对立,意识形态所体现的思想信仰会再次占据主导地位,依旧会再次操刀挥向对方。解放战争中杨家兄弟再次成为敌对双方,兄弟,同学再次反目,最终以一方的失败而结束。一个是站在离开大陆远行的军舰甲板上,海浪拍打船身;一个是挺立在和平解放的古城门前,接受着受降的仪式。两个不同的境遇,带来的是无限的沉思。对前者来说这是残酷的,是难以割舍,难以接受的!对后者来说,则是难以抑制兴奋,激动的!信仰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可以让一切追求的人为之牺牲的,原本的亲兄弟和黄埔同窗相见的距离越来越远。

没有政治信仰上的介入,转为普通的家庭之中,杨家兄弟却没有仇恨杀戮,过多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睦,一起相互评头论足,亲情的流入;同学之间更多的是叙旧同窗战友加兄弟的战场感慨。每个一人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感情,彼此涉及着对方。

家庭之上是家族,家族之上是民族,民族之上是国家,国家之山是苍天。无论任何政治力量殊死对抗,但是都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都是有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根本。追求者他们个人之间是没有任何的仇恨,没有任何利益纠葛的。原先的。血腥纷争,决战战场都是为了各自所追求的信仰,所代表的利益。只要把自己融入信仰,追求自己既定的信仰之路,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在决定中国多种命运的时刻,每一个追求者都有选择信仰的权利,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为实现各自信仰,追求各自信仰采取的要求和各种方法手段,不管信仰导致的结果对与错,这对信仰追求者是没有任何过错的。

只要不违背信仰的既定目标,不违背历史大势之趋,顺应历史发展人心所向,就是人间发展的正道!

沧桑的岁月,渐渐远去,客观的脚步却始终没有走远!最后一句话说的好,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篇七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一次创新,很成功。把革命历史和人物的故事结合得默契。是一部新型的革命思想的教育史话。是我近期观看电视剧后深有启迪的。

第一:这部电视剧表现了重大革命历史,以一般的人物和人物故事演绎了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我们从片子当中看到一些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一些重要人物的影子,片子当中的人物正是重要历史人物的化身。瞿恩这个人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那些杰出领袖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相结合的一个艺术典型。是领袖人物和一般革命者相结合的艺术形象。堪称典范。深受爱戴。甚至敌人也由衷地敬畏他。

第二:这部电视剧是一个大跨度的革命史的演绎。从大革命一直写到全国解放前夕。20多年,这中间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历史时期,一部电视剧表现这样大的历史跨度,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开掘和处理上,确实是一种创新。他用家族叙事和亲情叙事的方式来描绘国共两党在二十多年中的合作和较量,形象介绍了新中国的诞生历史,赋予历史风云的回望特有的文化反思意味,以及人物命运走向。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对国共合作和两岸统一的呼吁。它的历史内涵,提升了它的精神文化品味。

第三:这部电视剧是对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诠释。当前,有很多人对信仰理想,对价值的忧患呼声比较高。很多人说实用至上,不要谈革命的理想主义,我们的理想在哪里,我们的信仰何在,等等。我看到,在《人间正道是沧桑》它塑造了一系列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以瞿恩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形象,他重新点燃了理想的火焰。后来杨立华跟范希亮都讲了瞿恩对他们的精神信仰,包括杨立青对他终生的信仰。所以从瞿恩的形象,我们就能够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最后能取得天下,因为他们拥有一批有信仰的人,有理想的人,是不怕牺牲的人。他们拥有博大的胸襟,重人伦,人理,人道。黄埔军校三期六班的班规是:“钢刀归钢刀,同窗归同窗”。很有哲理!

观人间正道是沧桑有感 篇八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五十集伪央视“开年大戏”《人间正道是沧桑》日前终于在CCTV-8轰轰烈烈地落下帷幕。看罢全剧,有感而发,亦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天若有情天亦老

剧中杨、瞿两家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着实令我眼泪水嗒嗒滴了一把。杨立青与瞿霞两情相悦,最后立青娶了瞿霞的嫂子林娥,瞿霞嫁给了立青的同学穆震方;杨立华与瞿恩相爱甚笃,最后瞿恩牺牲,立华离开董建昌,独自将瞿、林两人的儿子费明(注意,这名儿是老董起的)抚养长大;杨立仁与林娥的办公室恋情无疾而终,立仁孤身一人去了台湾,林娥却与立青生下了一儿一女……

真应了那句话:“天若有情天亦老”,于杨家三兄妹如是,于杨老爷如是,于瞿家两两兄妹亦如是。几人的情感纠葛看似无端,其实处处有迹可寻:瞿霞深爱立青,但八年牢狱让她身心交瘁,再也无力维持那段纯洁的感情——只有放弃,所以,她与老穆的感情“近乎父女”;立青与林娥同样失去了挚爱,尽管俩人在一起,但他们一开始并不能敞开心扉——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换来真正的爱情;立华爱瞿恩,但她还是去了莫斯科,也正是因为她爱瞿恩,她才会收养费明,把他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也许我们曾对瞿恩另娶耿耿于怀,但当林娥说“瞿恩爱我永远没有爱立华那么深”、瞿奶奶说“瞿恩他爱得那么深,只是不会表达才找我拿了这对耳坠”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这份超越主义的爱?

二、人间正道是沧桑

电视剧拍出了电影的味道。有两个画面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一个是谢雨时(解语石)牺牲时,躺在板车上,血与污泥糊满了脸,却依旧无法掩盖雪亮的眼睛——那眼神里,是信仰的光芒。一瞬间,我想起了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似乎那就是新任指导员的死亡。另一个是立华关了灯抽烟。她划燃了火柴,用烟雾吹灭了小小的火焰。那火苗一闪一闪,最终熄灭,有点像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呼应了字幕“立华知道,立仁的未来一片黑暗”。

三、演员

看《人间正道是沧桑》前,我刚刚又看了一遍《潜伏》,所以刚开始的几集我还是非常关注孙红雷。但是渐渐地,我的注意力就放到了立华、瞿霞,还有立仁身上。孙红雷说,饰演立仁的黄志忠是个“戏疯子”,此言不虚。看看杨立仁在重庆谈判前情报工作失误后抓狂的表现:“我们误导了委座!耽误了党国的大政!”看后真叫人痛快淋漓;再看运送黄金时立仁冷静的表现:“帐目错了,杀你的头;黄金少了,杀我和吴师长的头”;还有面对楚材和父亲杨廷鹤的死时不同的表现,直叫人赞其收放自如。而饰演瞿霞的柯蓝,说实话,我并不知道她原来是个主持人,她把瞿霞的清秀、聪明,出狱后的痛苦、绝望,嫁给老穆后的矛盾心情表现得十分到位,特别是那句“你要打就打我,别打我丈夫!”,真的是撕心裂肺,绝望中的爆发。所以我觉得有的人说她“港味儿太浓”,应当是先入为主的缘故。

总的说来,《人间正道是沧桑》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

以上文字纯属个人观点。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多篇】范文,共有976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多篇】下载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