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8-12 10:47:0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水质是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其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南水北调东中线沿线还有众多调蓄湖泊。如何保护这些湖库的水质,避免发生蓝藻水华等问题,是工程通水后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滇池的污染及治理过程是淡水湖泊保护的一个深刻教训。为借鉴滇池的污染教训,掌握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及调蓄湖泊的水质安全,我于2018年8月对滇池的污染和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交流咨询,对滇池污染治理情况有了总体认识。

一、滇池的基本情况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o29′—103o01′北纬24o29′—25o28′,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滇池海拔1887.4米,平均水深5.3米,库容15.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7亿立方米,扣除多年平均蒸发量4.4亿立方米,实有水资源量5.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整个流域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山地丘陵居多,面积2030平方公里,约占69.5%;湖滨平原面积590平方公里,占20.2%;滇池水域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占10.3%。

滇池水域分为草海、外海两部分,现由人工闸分隔,草海位于滇池北部。外海为滇池的主体,面积约占全湖的96.7%。草海、外海各有一人工控制出口,分别为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据滇池水利志记载,1969年到1978年间围海造田使滇池湖面积缩小23.3平方公里。

注入滇池的主要河流有29条,水量较大的有盘龙江、宝象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船房河等。滇池水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

滇池全流域均在昆明市辖区内,包括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流域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12年,流域总人口为375万,人口密度达到1284人/平方公里,流域地区生产总值2387亿元,人均63653元。

二、滇池的污染过程

1986年以前,滇池水质为Ⅲ类水,按国家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1987年到1988年昆明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大量工业污水开始直排滇池,1988年蓝藻爆发,滇池水质全面恶化,水体发绿。1994年后成为Ⅴ类水,仅可作为农业用水。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是劣Ⅴ类水,几乎失去了作为水的各种功能,成为一池废水,1999年、2000年发生了蓝藻、水葫芦大规模爆发。

2000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滇池面临的污染形势愈发严峻。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进入滇池的污水总量为2.4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1.8亿立方米,占75%。

到2005年时,全流域共排放污水2.61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2.27亿立方米,占到86.97%。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外海水质为Ⅴ类,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滇池29条主要入湖河流,纳入监测的多为劣Ⅴ类水质。

2006年,入湖的河水基本上是有水皆污,入湖污染物持续增长。由于城市管网的缺陷,污水处理率不到50%,大量生活污水入湖,雨季时期的城市泄洪也造成混流,都汇入滇池。

2009年,仅昆明主城区每天就有43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滇池。各郊区县基本还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小企业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滇池流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由此可见,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是滇池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滇池治污主要措施

昆明自1993年起治理滇池,至今已投入700多亿元。

(一)  建设污水处理厂及排污工程

昆明市于1990年建成第一污水处理厂,使得部分生产、生活废水不再直排滇池。而后又陆续建成了市区7座及郊区9座污水处理厂,并于2012年完成了市区8座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升级,使得昆明市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10.5万立方米。

1993年,本着蓄清排污及利用的原则,实施了滇池防洪保护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旨在通过建设西园隧道,排放草海水体,消减污染物。西园隧道于1994年动工建设,历时两年建设完工并通水,1997年正式投入运行。

(二)  利用水葫芦生态疗法

2009年,昆明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在滇池白山湾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及资源化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 2011年,昆明在滇池流域开展26平方公里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水葫芦去氮、磷能力很强,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但是水葫芦含水量高达98%以上,对其迅速脱水费用极其高昂。种植水葫芦后,水质有所改善,但并不明显。

(三)综合整治六大工程

“十一五”期间,昆明全面开展环湖截污和交通建设、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等“六大工程”,共完成投资96.11亿元。以清污分流为重点,强化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脱氮、除磷工艺,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滇池沿湖开展退塘、退田、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的“三退三还”工作。以盘龙江全面治理为中心,完成14条主要河道截污及水环境治理。以草海污染底泥疏浚为重点,开展污染底泥堆场用地的收储工作。突出松华坝水源保护,开展冷水河、牧羊河等主要污染物减污示范工程。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加强节约用水和污水再生利用。

(四)其他措施

2012年6月份,昆明市提出了“对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晋宁6个县区的酒店、旅社入住者,按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开征滇池生态资源补偿费”。

通过一系列探索实践,滇池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水质恶化情况得到控制,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有关建议

滇池的污染及治理说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违背可持续发展内在规律,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最终反过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并且,湖泊等生态环境一旦遭到污染,即使投入巨大,再想扭转污染局面也将十分困难。

为了不让滇池的悲剧在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调蓄湖泊重演,有关建议如下。

(一)严控污染物进入

湖库水体污染物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网箱养鱼等。控制污染物的进入是保护水源地及调蓄湖泊水质不受污染的一道关键闸门。要对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进行有效处理,达标排放,并鼓励污水资源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取缔有关水域的网箱养鱼。

(二)建立水质长期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

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环境污染颇具突发性。建立先进的水质长期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是适应水体保护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要拓展利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加强监测能力。建立预警机制,编制执行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

(三)综合防治

在采取污染源头控制的基础上,采取河道截污、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出湖疏导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与此同时,除了工程手段,对于湖库水质保护,还要辅以必要的政策法规进行引导和约束。

word该篇DOC格式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共有281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下载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