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20 11:15:0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文化工作系列讲话精神,立足“文化强市”发展目标,围绕“文化产业抓发展、文化遗产抓保护、文化市场抓管理、公共文化抓服务”思路,抓文化事业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亳文化特色品牌,形成了“文化兴、旅游旺、体育火、群众乐”的新局面。全市现有国保文物8处、省保文物44处,国家级非遗3项、省级非遗38项,居全省前列;我市荣获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国际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都和全国药膳之都四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千古一亳”系列文创产品获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打破我省11年未获金奖空白。2019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54.3亿元,较上年增加21.9亿元、增幅67%,新增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2家,实现零的突破。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19年,全市接待国内游人数2909.97万人次,国内游收入227.71亿元,旅游总收入230.8亿元,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第2、第3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被省政府表彰为“2019年度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单位”。

(一)夯实基础,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一是文化馆站覆盖城乡。市城市展览馆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建成开放;县区“两馆一场”(文化馆、图书馆、剧场)全面覆盖,三县新建图书馆、文化馆均达部颁一级馆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书香亳州”惠民利民。围绕“书香亳州”品牌建设,近年来市本级投入近5亿元,加快“三馆一院”(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大剧院)布点建设和改造提升,建成12个社区文体中心、15个基层阅读点,“15分钟阅读圈”初步形成。三是数字文化加速推进。2019年全市建成数字农家书屋1117个、占比87.9%,高于全省目标任务7.9个百分点;全市1299个村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全部接入“安徽文化云”平台,实现数字化运转;50%以上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县级公共文化场馆纳入亳州旅游APP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网上实时监管。

(二)精心策划,文化惠民丰富多彩。一是打造名牌。2017年以来,市本级累计投入7000万元,连续三年举办“亳州文化旅游年”活动260余项,“来亳州·品年味——红红火火过大年”“有戏亳州·亳州有戏”“药都欢歌”广场天天演等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央视“一年又一年”春节特别节目连续两年现场直播,提升了亳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培育品牌。2019年组织开展了沸腾亳州—全市唢呐大赛、梨园华章—折子戏大赛、涡河放歌—声乐大赛、舞韵飞旋—舞蹈大赛等文艺调演活动,推出一批文艺精品,评出一批文艺带头人。三是形成招牌。2019年全市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送电影下乡17332场、送戏下乡2604场、送戏进敬老院296场、文化广场演出480场,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文化活动90项;举办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象棋大师云集亳州巅峰对决,腾讯网在线直播300多万人次收看。市文化馆2019年3月开馆以来,突出公益性,坚持全免费,倾力打造“人人有艺”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开设书法、绘画、棋类等40多个门类103个班次,惠及群众近万人次,人流量全省第一。

(三)狠抓精品,文艺创作好戏连台。一是传统戏曲彰显新活力。推出《印记》《魏武挥鞭》《伯俞泣杖》等一批大型舞台剧,梆剧《打金枝》《穆桂英挂帅》等12个地方戏曲被央视《九州大舞台》选中并展播,梆剧《红芍花》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桂花开放幸福来》《西淝河畔的女人》《雨燕衔春》入选省级戏曲孵化计划,利辛文苑演艺公司和涡阳青年泗州戏剧团入选2018—2019年度全省十大名团,《春暖花开》入选全省十大名剧,入选总数位居全省前列。二是现代演艺展现新特色。立足亳州特色,创作《我在亳州你在哪里》《问礼巷》《又见花戏楼》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网红歌曲;以亳州文化、非遗等元素为主基调,打造了药博会、文化旅游年开幕式等地方经典节目;涡阳丹城镇王阁村、蒙城许疃镇许疃村春晚荣获2019年度全省优秀乡村春晚称号,2020年“莲花之乡·美丽戴尧”乡村春晚与全国同步启动;《曹操》大型实景剧创作有序推进;连续举办两届世界中医药之都春晚,中国武警政治部文工团青年歌唱家、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宣传推广大使王妮娜倾情助演,引爆网络直播。三是艺术创作紧扣新时代。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主线,开展书法、绘画、剪纸、篆刻等艺术创作,举办各类展览7场次,参观人数近2万人次。四是新媒体传递新能量。微电影《芍药花开》《美丽的抉择》《爱的传递》分别获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最佳故事片奖、第三届横店儿童电影节最佳公益短片奖,《亳州文化旅游宣传片》《缘来是你》等两部宣传视频分别荣获第三届全球旅游视频大赛最佳旅游视频奖、最美旅游视频奖。

(四)保护利用,文化传承破茧成蝶。一是破题古城改造。积极贯彻我市首部地方法规《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全面启动投资1.2亿元的北关历史街区立面改造工程,2019年共完成20条街巷立面改造任务,各种业态不断丰富完善。二是实施文物修缮。累计投入1.8亿元,先后实施道德中宫、江宁会馆、张虚谷故宅、城里清真古寺等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和花戏楼、陈抟庙、曹操地下运兵道、道德中宫和南京巷钱庄等景区扩建工程。三是加强文物执法。先后开展谯城万达广场、三清大道(程井遗址段)、古井智能园等在建重点工程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强化基建工地现场执法巡查,加强建设项目施工前文物前置审批勘查,有效保护文物安全。四是拓展非遗保护。开展非遗评定申报工作,市级非遗公布七批次144项,市级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公布两批次33家。2019年“亳州市五禽戏群众文化普及活动”荣获文化旅游部、财政部第三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新开展博物馆“欢乐奇妙夜”、北关历史街区“非遗直播”等品牌活动,连续举办国际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气功节,全市有习练点2200个、习练人数110多万人。华佗五禽戏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五)项目带动,文化产业风生水起。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亳州市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办法》《亳州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设立50亿元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先后公布四批65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聚焦招大引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推出一批牵引性、导向性、支撑性强的重大项目。2019年,我市与华体集团合作建设市社区文体中心项目,为全国首个PPP模式文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目前已建成12个并投入运营。总投资2.4亿元,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现代科技海洋馆,已基本建成。三是全面发力建设。市本级投资近百亿元,先后完成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亳奕馆、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城市展览馆、林拥城、汤王温泉、国防教育基地、亳州北部游客集散中心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华佗百草园作为全市首个国家专项债支持的文旅项目,首期到位资金4.416亿元,项目一期于今年“五一”正式开放,日接待游客量超万人,成为亳州“网红”景点。涡阳县全域旅游示范项目,利辛县西淝河、茨淮新河生态旅游项目,蒙城县恋蝶谷及芡河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谯城区十河养生小镇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76块社会足球场,建设规模、速度全省第一。药王村田园综合体荣获省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单位,文化旅游扶贫做法被中国旅游报专版刊发。十河芍花养生小镇、义门古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辉山红色村落荣获“中国美丽乡村百佳村”和“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

(六)加强管理,市场监管规范有序。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紧抓“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总抓手”、坚守网络空间“主阵地”、扭住案件查办“牛鼻子”、抓好基层工作“生命线”,把好关口,守好阵地,促进全市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有序发展。2019年,全市文化市场日常检查3457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6514家次,立案调查160家次,办结案件153件,罚款46.66万元,停业整顿5家,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5家。办理的一件互联网文化活动案件和两件网络案件,分别受到文化和旅游部及国家“扫黄打非办”通报表扬。

(七)多措并举,文化宣传亮点纷呈。参与1+N央视拼盘宣传,我市文旅形象宣传片亮相央视1套、新闻频道、《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等主流报刊19次头版聚焦亳州文化旅游,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凤凰网等网媒刊发亳州文旅信息近千条。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8次连线直播报道我市文化旅游,《亳州文旅3分钟》全英文视频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用足用活微信、微博、抖音、旅游APP、微电影等新媒体,组织拍摄的红红火火过大年、四季花海赏花视频、亳州文化旅游年、《我在亳州你在哪里》MV、每天一招习练五禽戏等宣传短视频受到好评。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全国地市级文旅部门传播力TOP50排行榜,我市全国排名第24位。成功举办2019年亳州中华传统文化之旅启动仪式,以亳州为主体的皖北文化之旅获评省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城乡之间、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综合利用效率不高,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实际需求不匹配。二是文化精品创作有差距。文化产品创作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缺乏有重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精品。三是文化产业规模比较小。文化企业“软小散”问题较为突出,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经济贡献率不大。四是文化内生发展缺活力。文化事业和产业投入总量偏小,文化产品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文化消费偏低,市场配置不够,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拓展能力普遍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基础,着力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一是推动标准化。推动市“三馆一院”、县区“两场一馆”达标升级,做好市文化馆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国家二级馆申报工作,统筹推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确保年底覆盖率达到95%。二是提高数字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切实扩大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数字书屋的覆盖面,提高利用率。三是扩大普惠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确保每年每村送戏下乡不少于2场、一村一月1场电影;持续开展“药都欢歌”公益广场演出、“来亳州品年味—红红火火过大年”、“人人有艺”全民艺术普及等品牌文化活动,促进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二)抓精品,着力提升文艺创作水平。一是搭建平台。以“五个一工程”、“国家艺术基金”和“群星奖评选”为抓手,努力推出一批优秀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等艺术精品。二是提供舞台。坚持“要文化”“送文化”“种文化”相结合,利用药博会、十河芍花养生文化旅游节、乡村春晚、送戏进万村等各种活动平台,展示具有亳州元素、体现亳州特色、展现时代风貌的艺术作品。三是激活看台。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民群众需求为着力点,向全市推出一批接地气、有人气、冒热气的文艺精品,通过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社会推广方式,激活文艺市场、努力培植人气。

(三)抓项目,着力扩大产业发展规模。一是加大政策扶植。梳理现有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事后奖补等各种政策依据,加大对现有文化企业升级换代奖补力度和新建项目配套额度,打造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高地。二是强化招商引资。立足亳州资源优势,围绕“名城、名人、名胜、名产”,继续深度谋划一批有特色、有创意、有前景的文旅项目,坚持招大引强,吸引全国品牌企业、社会资本来亳投资兴业。三是推动做大做强。推动文旅集团、市演艺有限公司等文化传统产业和刀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兴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打造亳州文化企业标杆。

(四)抓创新,着力推进文化传承利用。一是加强文物保护。编制亳州市革命文物旧址档案和不可移动文物电子地图。开展全市重点文保单位安全风险评估和保护修缮,做好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二是创新文化活动。继续开展亳州文化旅游年活动,全力做好药博会展演、五禽戏国际健身气功博览会、高铁嘉年华等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创新开展“欢乐奇妙夜”“人人有艺”品牌社教活动。

(五)抓队伍,着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立足亳州实际,重点抓好行业管理、市场执法、文艺演出、文艺创作、志愿服务等五支队伍,全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业务、会管理、能战斗的文化队伍,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各位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诚恳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依法履行职责,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确保意识形态安全,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亳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word该篇DOC格式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范文,共有530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下载
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