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

初中学生数学有效预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10:11:1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预习,数学学习的美妙“序曲”

—初中学生数学有效预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由来与分析

1、问题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预习很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也一样。随着小学到初中教学内容、难度的不断增加,课堂上能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如果没有课前预习就上课,由于课前没有准备,必然会影响听课效率,学生始终不能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如果通过课前预习,带着问题来听课,课堂效率就不言而谈了。所以预习作为探索性学习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数学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看待预习,以生为本,指导学生开展有效预习,奏响生本课堂的美妙序曲——预习。

2、现状分析:

(一)学生现状

经过长期的教学观察,学生在预习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更差;学习中,依赖老师父母督促得比较多,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意识不强。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媒介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

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将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二)教师现状

很多教师忽视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即使有也总是一句带过:“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数学预习什么呢?怎样预习呢?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大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培养预习习惯,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丰富预习的内容,给与必要的预习指导,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标要求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为此,我确立了“初中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初步的经验与资料积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关预习类的课题在国内已有好多专家学者有研究,如:瞿溪二小、陈 亮的《让数学课前预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李丽的《预习先行,先学后教——浅谈课前预习》……这些研究都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有很多新的理论可以学习,是本课题实施的重要保证。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与过程设计

1、研究措施:

(一)明确预习目的,激发学生预习的动机

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二)设计预习方案,引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分三个阶段来让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

(第一阶段)课堂指导: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预习材料、制定出不同类型的预习卡,从而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

一开始预习宜安排在课内,教师提出要求,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引导。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做好数学预习,从而掌握一些方法。

(第二阶段)预习卡提示:制定预习提纲,掌握预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教师在预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区分,不同类型的新知预习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不同的预习提纲。

(第三阶段)个性化预习:学生自己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三)关注预习过程,探索学生预习的策略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中年级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要想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学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在策略上要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生一些正确的预习方法。

1、数学概念——“课本标记预习法”

数学概念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最基本也是最简易的数学预习方法是课本标记预习法。

具体方法:用简短的几分钟阅读课本,做些简单的圈点标注。读一读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数学计算——“尝试练习预习法”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计算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是。教材在计算课的编排上一般都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了,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具体方法: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在自己重新解答一次;尝试解答“练一练”的题目。通过尝试计算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3、数学公式的推导——“动手操作预习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我们的数学有相当一部分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具体方法:第一让学生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弄清操作步骤。第二要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先与父母合作试着做一做,完成一个表格。第三可以把你在做实验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布置的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才能不断的生成新知。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汇报在家里做实验的情况,遇到的困难。教师帮他们分析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中材料,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及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四)巧用预习评价,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

1、检查督促 ,逐步培养预习习惯

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孩子来说是件“吃苦“的事,当代学生特有的娇气、意志薄弱等缺点及家长的配合不力、纷繁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预习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光布置任务,没有严格的检查,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同学来说,特别是习惯尚未养成之前的绝大多数同学,实验只能是徒劳。所以对预习的完成情况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这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检查的形式有教师检查,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书面预习作业,查阅后可给出评价“★”,再来个集“★”比赛,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口头预习作业,一靠家长监督签字,二是课堂教学中检查、评价。

2、正面评价,顺延学生预习动力

评价在学生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促进其进步,催化其内在发展的作用。教师要的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在学生的预习工作之后,不能忽视对学生预习成果的定性、定量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

建立长效评价机制。预习的开始过程并不是轻松的也不是学生喜欢的,因为他要调动学生方方面的能力,过程中还要遇到很多难题。学生容易倦怠,觉得很麻烦。因此,在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初期,给学生尝到预习的甜头,建立能够预习好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预习之星,进步之星,小小老师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颗小小的“★”,一本方格本值不了几个钱,却对于学生有着极强的激励作用。

3、组织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对预习的成果要及时反馈交流,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预习时,常常会有所获,对有收获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有展示自己“战利品”的欲望。老师就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充分“显洋”一下,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也可以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在学习新课前,我们可根据布置的预习提纲举行一个小小的5分钟“知识竞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预习经验交流活动,使孩子们在竞赛、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竞争中求发展求进步。同时还可根据学生近段时间的表现,进行评选“预习能手” “资料小灵通”等活动,从而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地认真预习。

2、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2019.3—2019.5)

(1)制定研究计划,学习初中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相关内容。。

(2)制定研究方案,对学生的预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3)制定数学预习的一套方案,及预习卡的设计。

(二)实施阶段(2019.6—2019.12)

(1)方案具体细化,按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2)精心设计、组织学生乐于接受的系列化的预习活动,进行预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研究目标。

(3)及时收集各项活动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总结阶段(2020.1—2020.3)

(1)归纳、整理研究资料,继续实施课题。

(2)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

四、预期的成果

1、指导学生进行与教材主题相符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多角度预习,拓展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研究报告、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及教学设计等。

参考文献:

1、《教会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范莲芳

2、《小学数学课预习指导点滴谈》黄爱华

3、《数学教学应重视课前预习》 高洪亮,李秀华

4、《重视课前预习搞好数学教学》 张晓华

5、《小学中高年级预习教学浅论》 胡成梅

word该篇DOC格式初中学生数学有效预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范文,共有472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初中学生数学有效预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下载
初中学生数学有效预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