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学论文 >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发布时间:2022-05-10 11:21:2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建国以后第八次课程改革首次在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可见,读整本书的思想已经被重视。

下面结合叶圣陶的“读整本书”的阅读思想,就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总结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时指出:“现在的精读教材全是单篇短章……现在的国文教学,成绩不能算好,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在选读单篇短章……再说国文教学的目标中,大家都知道应有‘养成读书习惯’一目,而且是极重要的一目。但是就实际情形来看,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以外,很少和书本接触。《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法概要’项下虽然列着‘略读书籍的门类’……可是真个如此‘实施’的,据我所知,绝无仅有。少数学生能和书本接触,那是为了自己的嗜好,或者遇到了偶然的机缘,并不是国文科训练出来的。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第81至82页)

从叶老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因为读整本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具体而言,读整本书可以扩大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叶老在他的著述中不厌其烦地谈到方法、能力、技能、习惯,因此,历来的研究者多据此把叶老归为彻底的工具论者,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叶老在1922年1月20日发表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多次谈到关注学生心灵:“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语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这篇文章中类似的呼吁还有很多,可见叶老对儿童心灵的关注程度。后来,叶老多呼吁习惯养成等,应该是语文教学没有实效的现状使然。没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怎么能空谈发展心灵?叶老一直力图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

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作品。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遇到自己喜好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学生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意识的。

2.锻炼思维

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等,学生能够通过材料的“重整”,对作品进行“伸展”“评鉴”,最后实现“创意”阅读。学生能通过对比,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丰富体验

整本书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能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4.锻炼记忆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我们会惊人地发现,自己接触一段文字以后读过一两遍就能记住它的大概意思,而且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理解能力也越来越强。有很多家长责怪自己的孩子一个晚上就能读完一本几万字的书籍,这能理解、有收获吗?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他的孩子因为喜欢读书,脑子里储备了大量的信息,所以他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然就强了。这大概也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中有一条理念——“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原因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个信条”。他甚至相信,学校里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准备的充足的图书,那就是学校。学校应该给孩子什么?我认为应该是阅读的兴趣、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习惯。学校教育相当于母乳,母乳对于我们孩子的成长起着最初的关键的作用……一个孩子如果仅仅看教科书、教辅书,他就会精神发育不良。只读教科书、教辅书的孩子一定是走不远的。所以,使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当读得多了,积累多了,慢慢也就培养了语感能力,当一个人的语感能力增强了,那么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也就得到提高了。

(二)课内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课型

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课堂上教给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并使他们产生阅读兴趣以后,学生才有可能进行课外的阅读。因而,教师应把整本书的阅读纳入语文课堂。课内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方法很多,也应因人而异。下面介绍几种:

推荐阅读型——推荐阅读就是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值得与大家分享的作品推荐给其他同学阅读。基本过程:“拿到一本书”,读封面、读书评,“打开一本书”,找主角、读前奏、读章节、读目录编故事、读主题、读尾声等。

阅读指导型——这类课主要是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象创新的能力等。可分为:

讨论型的阅读指导课: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课文后,由学生根据书籍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或由教师和学生的一起设计问题,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分组讨论,逐题回答讨论的问题。

读议型阅读指导课:即采取先读后议,边读边议,读议结合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可以议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可以议重点句,疑难句的意思;可以议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议学习之后的收获;还可以议朗读问题。

点拨型的阅读指导课:即先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不懂的地方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难。问题提完了,学生之间能帮助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答,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重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导读型阅读指导课:拟好导读提纲,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按教者的指点自读。它包括阅读提纲、阅读方法、阅读检测,在学生自读之前,先公布导读提纲,让学生遵循教师指点的阅读方法,结合阅读提示,一步一步阅读,阅读完之后,教师再进行阅读检测。

欣赏型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把自己学会的生字,学会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一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同时,教师还指导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简短评语,或找来相关的分析评议文章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阅读。

阶段交流型——学生阅读整本书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教师一直放任自流,一些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教师的监督产生半途而废的念头,而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使阅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更见成效,教师必须在阅读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为学生构建一个平台,使他们可以及时分享阅读心得,吸收新的观点,激发新的思考。

汇报总结型——这类课是在孩子阅读完了一本书之后以各自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阅读的收获。主要形式有:组织学生讲述所读书籍的内容;组织故事会、朗诵会、擂台赛、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组织学生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感悟或困惑,也可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还可把读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进行表演。

(三)依据学生特点和读物特点指导学生阅读

“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在讨论交流的时候,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1.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适合于教师先读给他们听。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阅读的时候,老师及时放手,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样进行阅读了,能够有成就感,维持持久的阅读兴趣。阅读讨论的重点应该是情节、人物、阅读兴趣等。结合作品联系生活话题:“从书里找生活的影子”“从书里找自己或别人的喜好”,“找出书中人物特别的地方”,“聊一聊送礼物的想法”;进行语文学习延伸话题:“把故事加长”,“从阅读中学习了哪些新字词”,“找出书的特点”,“好书介绍”等。

中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自己阅读了。老师应该设计读书报告单,帮助学生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读物中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人物的心理变化等。讨论的重点在于细节和从中体会到的情感,如,聊故事里好笑的情节,谈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书中的人物等。可以谈论语文学习,比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一本书,了解自己的阅读策略和阅读困难,谈描写声音和色彩的语词和比喻,谈两种不同的拟人法,谈论描写老人或特别人的方法,讨论描写做事过程的写法,谈作者特别的语气等。让讨论变得角度多样,使阅读活动丰富多彩。

高年级的阅读,教师可以设计稍微复杂的读书报告单,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比较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探讨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比较自己童年和作者的童年,谈饮食文化以及相关的语词,谈老人与小孩的关系,探讨奇幻小说和魔法小说的特色等。

2.按照读物特点指导

小学阶段读物的主要体裁:图画书、童话、童谣、儿童诗、散文、小说、科技作品等。图画书、小说是整本书,童谣、儿童诗、散文、科技作品往往是以“集”的形式出现的。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能够把握体裁的特点进行指导。

图画书并非只有低年级学生才可以读,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甚至成人都可以从图画书中获得启发。图画书可以分为有字书和无字书。无字图画书可以直接让学生阅读,学生通过读图,能够读懂故事,受到感染。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的有字图画书,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教师可以边出示图,边讲故事,在故事的紧要处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和思考。像《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样情感性比较强的图画书,如果停下来就会破坏故事的氛围,教师可以从头至尾讲完,然后设计活动让学生讨论。

《安徒生童话》《下次开船港》等童话集编选了同一作者不同的童话。有些是选编不同作家作品的童话集。教师可以有重点地选取经典的部分,如,《丑小鸭》等进行讨论,也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童话进行讨论,其他的由学生自己阅读。童话的阅读,要引导学生进入童话的情境,在阅读的过程中尽量不把学生拉回现实的场景。设计讨论话题,也要让学生站在童话中人物的角度。讨论充分后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儿童诗以儿童的语气表现儿童的所思所想。看似简单的语句却能营造出一个个新奇的世界。儿童诗有不同的类型。知道诗的类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带来的快乐。儿童诗集,一般是选编经典的作品,如《橡树》。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下面的工作:读懂诗的意思;想象诗的画面;领悟诗的情趣;欣赏诗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儿童诗的情趣和儿童诗的语言,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童谣带有浓厚的儿童情趣,语言富有特点,学生往往读上几遍就可以背诵,老师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指导。

阅读《远方的小星星》等散文集。开始读的时候,学生只会看到一篇篇的文章。看完了,再引导学生看看这些文章放在什么主题下。把这些文章放在这样的主题下讨论,学生认识就会丰富而深刻,所感受和获得的比单篇文章深厚,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多起来。每一篇散文都有它的特色,有的简练明白,以条目的形式出现,如《每个孩子都应该做的101件事》;有的寓意深刻,如《一片叶子落下来》;有的充满儿童情趣,像《幻想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色。

小说是整本书阅读的主体。儿童小说可以分为成长小说、幽默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指导。成长小说关注“心灵”,幽默小说关注“语言”,动物小说关注“情节”和“形象”,科幻小说关注“想象”。因为小说有完整的情节、典型的人物,因此设计讨论话题比较容易,既可以讨论人物的性格,又可以讨论语言特色。通过交流让学生觉得还有很多未曾发现,没有体验的细节,有兴趣继续读下去。对现实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是交流的重点。

科技作品一般是说明文体裁,像《昆虫记》。教师指导时一是让学生读懂内容,再就是把握说明文本身的特点。一般有如下的重点:把握事物特征,领悟思想内容;理清说明顺序,掌握结构特色;研究说明方法,学习习作技巧;体会语言特点,增强表达能力。

3.按照阅读本身的规律指导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理论认为,阅读能力包括六个能力元素: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复述、解释、重整是“客观性理解,对原有的篇章进行分析、概括等,紧扣原篇章,准确理解,还原作者的思想过程。”伸展、评鉴、创意是“主观性理解,通过推论、想象、推测、批判性思维、创意,有依据地引申、拓展篇章内容,以及评鉴篇章内容与表达,提出独到的见解,对篇章进一步加工。基于原篇章又超离原篇章。”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层级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

初读一本书后,可以让学生复述内容。教师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词语和表面句意。针对理解全书或章节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提问。对包含不易理解的词汇、结构复杂的句子设计问题。这属于复述和解释的范畴。

重整可以通过读书报告单等形式让学生分析内容关系,抽取重要信息,概括整本书的主要意义。从书的某处或多处摄取特定信息。如,概括整本书的内容,发现整本书的主要表达技巧。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个作者的其他书,或者和本书相同类型的书。比如,读完《长袜子皮皮》以后,推荐林格伦的另一本书《小飞人卡尔松》和詹姆斯•巴里的《彼德•潘》,让学生比较卡尔松、彼德•潘和皮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阅读以后,再进行讨论,打通各本书之间的阅读通道,让不同人物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联系。

伸展是在理解篇章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找出隐含信息,推断深层含义。如,在《草房子》阅读交流时,提出问题:除了《艾地》《药寮》两章外,其他各章的结尾为什么都用了省略号?用了句号的两章,一是“艾地”的主人公秦大奶奶过世了,一是“药寮”的主人公桑桑病好了。其余各章结尾用省略号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好像每一个主人公还有故事。

评鉴是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评说人物与思想内容,鉴赏语言表达。如,在《长袜子皮皮》的读书交流中,对皮皮在学校的表现,教师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皮皮的老师,你会怎样对待皮皮?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问:如果你是皮皮,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老师?再让学生讨论。最后问:为什么你做老师和你希望的老师不一样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能够对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创意是在理解意思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想法,提出文章的新写法,或运用所读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解,为书选用新的题材,提出新的表达技巧、改写文句,灵活运用所读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等。

学生年龄特点、作品本身特点、阅读能力元素,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能人为地分开。好的阅读指导应该像优秀的作品一样,把所有的功利性目的都隐藏在丰富的阅读活动背后。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这样的阅读会更动人,更持久。

(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兴趣的策略

我们强调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尤其是课外阅读),但既不能茫无目的地让学生去读,更不能强行地进行“硬吞”,这样会伤了学生的“胃口”。必须讲究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己读书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喜欢读。这也是叶老一贯的主张。

1.诱读法

趣味性较强的作品,其自身就有一种魅力。撷取其中的精彩部分,读给学生听,用精彩的故事吸引学生,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是一种策略。

2.导读法

那些趣味性相对欠缺、阅读有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要不遗余力地上好导读课。上好导读课,能帮助学生梳理内容,降低阅读难度,不但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还给学生提供了阅读中长篇作品的方法。

3.推读法

游戏文学作品,设有悬念。在阅读中,根据已有的线索合理推理,也是促进学生深入阅读的一种策略。这种活动既能促进学生细致阅读,又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阅读趣化。

4.概读法

概读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内容,又能提升阅读能力。写梗概。每天对所阅读的部分写梗概,第二天抽时间交流。这样既推进了学生的阅读进程,也锻炼了学生的概况能力。列大事记。对于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学生读得头痛的书籍,可以布置的阅读任务是:选择一个主要人物,为他列大事记。

5.比较法

书籍与影视的异同比较。许多优秀的作品都被搬上了大银幕,经过改编、再创造的影视作品与原著会有区别。读完原著,欣赏电影,区分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异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同一题材的作品因作家不同,写作风格、表达方式、作品主题都会有所不同。学生比较着读,既是对阅读整本书的一种总结,又能在比较中受到正面形象的积极影响。

6.排行法

读完整本书,班会举行读书交流会。选择书中的人或物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加深对书的理解。同时,也能在评价中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书中隐含的内在信息终将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终生影响。

7.理读法

整本书中的人、物、地点、时间等,如果去整理一番,就会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信息,这对于读懂整本书起着提纲挈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有位老师在上绘本《团圆》时,就整理出故事中的物有很多,其中硬币出现的六七次,几乎贯穿了整本书。理读,能帮助学生寻找到读懂那本书的“钥匙”。

8.回读法

所谓回读,就是读完后,再回过去想一想。这种方法,可以放在阅读一本书的重要章节处,可以是故事开头处、故事转折处、故事结尾处,等等。放在故事开头处,能够让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感知,放在故事转折处,有利于学生摸清故事结构,放在故事结尾处,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故事主要任务、事件看得更清楚。

9.停猜法

所谓停猜法,就是读到一些重要信息,例如含义深刻的句子,似有暗示的章节,等等,能够停下来,想一想,猜一猜。可以猜故事情节走向,可以猜人物命运,等等。当能够停下来,去猜,其实就是学会了边阅读边高质量地思考了。例如,拿过一本动物小说时,看到小说开头的关键句子时,可以让学生停下来猜一猜故事的情节。

10.互文法

互文法,就是指把某本书与其它文章、书籍、电影(片段)、视频等融为一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本书。尤其是当电影片段、视频等成为了阅读整本书的资源,那么教学就会更加吸引学生。

11.移情法

移情法,是指根据整本书的内容,我们设计说写练习,这些说写练习,将学生的阅读整本书得到的情感体验,得以迁移。学生情动而辞发,语言、情感都得到净化、升华。

以上这些方法,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不然,学生在自读的时候,拿过来一本书,不知道如何读才提高阅读的效率。

(五)整本书的选择

叶老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是文化价值。” 整本书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一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需要从这三个角度进行选择。

1.选择整本书应该本着中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原则。可以根据书评人的推荐,但是最主要的标准是孩子是否喜欢。所以,教师在选择整本书以前,一定要先读一读,然后推荐给学生。

2.选择整本书,师生必然经历一个自我判断的过程。不同的出版社和书评人推荐的书目会有不同,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些书目中都出现的书,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书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关注变化。一般的选本,作者不同,形式有变化,适宜刚刚开始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生。有的选本在节选时列出了选文出自哪些著作,所以,在读选本时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如果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已经提高了,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教师取向、作品价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择。

3.选择整本书,还可以和教科书的内容结合起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课外书屋”栏目向学生推荐了与本单元有联系的整本书,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教师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阅读,如,学习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作家笔下的人”单元时,可以读《小兵张嘎》《红楼梦》《儒林外史》《百万英镑》等名著,这些是与课文内容联系的整本书,属于内容的延伸阅读。也可以选取《小王子》《毛毛》《爱德华奇妙之旅》《长袜子皮皮》《彼得•潘》中任何一本,看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这属于表达方式的延伸阅读。

究竟一个学期可以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呢?阅读数量不能强求统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给学生朗读,读书的数量反而会多一些,一学期阅读的图画书可能有十几本。三、四年级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了教给方法,可能阅读的速度会慢一些,选的书也会少一些,一学期有两三本。五、六年级经过了前几年的培养,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快了,能够读得更多一些,范围也更广一些,选取的书能做到一个月一本,那一学期就可以读四、五本。当然这个数量是在师生“同读一本书”的范围内,不包括学生自己的自由阅读数量,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学生读的数量会更多一些。

周钻研理论,一周再读原著,又一个多小时的备课,《叩问经典--《朝花夕拾》导读课终于成型。

对我来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是一项全新的教学形式,目前,导读课教学研究在全国也正在进行。看过一些尝试性的导读课课型,我不是很满意。所以,对于《叩问经典》这个刚刚孵化的小东西,我充满期待也没有把握。我愿意接受挑战一些我没有把握的课型,我渴望它能成为我语文教学实践中由思考而落实在操作层面的一次有深度有意义的实践。

对于这一次长达两周的思考和今天的实践,我对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有以下一些认识:

一 教师退居幕后,学生真正上场

我们语文教学一直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换句话说,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的主人。可是,在传统的讲读课文教学、自读课文教学和语文综合实践课中,真正能体现学生主场的仍旧是少数。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老师预设中按照老师老师的套路去活动,更多地体现为一问一答,一问多答。老师的问,是老师对文章语句的阅读理解,学生的答,则是学生依照老师的套路去适应老师的思路。轰轰烈烈的语文课堂,因为忽视了学生思考的主体性,学生表达的自由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结果,语文教学包括一些名师的课堂,最终只能呈现出教师和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最多呈现出教师教学设计巧妙、教学基本功很高、学生有水平等特点,要研究这节课对大多数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要素提高的程度,大多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也是造成先进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的阅读,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展现的是学生的阅读成果。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他们对《朝花夕拾》阅读的展示和思考,具有原生态的阅读意义。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思考的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主场,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习得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

二导读课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在真实语言情景中开展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导读课呈现的主要形式。在这一环套一环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得以整合,可以真正促使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阅读整本书需要的策略和单篇课文也有所不同。阅读单篇课文我们可以“一次性”完成信息的提取、整合,整本书的信息量大,覆盖的篇幅多,需要边阅读边记录,用自己的方式逐步梳 理、分类,整合、概括。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策略有其独特性,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依据目标要求摸索与建构。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五个语文活动。

活动一、朗读经典,谈论感受。《朝花夕拾》这部作品,可以说字字玑珠,美不胜收。让学生诵读经典语段,有利于学生再次体会经典作品的语言魅力。谈论感受环节需要调动学生的分析能力,把这种感受以语言的形式得以固化。

活动二、拟十个别致的读后感小标题。《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有机联系,但各篇之间也并非完全断开,呈现出若即若离,藕断丝连的状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抓住每一篇作品的思想主旨。给每一篇作品读后感拟小标题,可以充分展现学生对每一篇作品的阅读思考,动手动脑,一举多得,突出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实践能力。

活动三、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标准给作品分类。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代表了学生对这十篇文章内在机理的认识。答案不求统一,学生集思广益,各有自己的一套分类标准。但是,要学生自己设置标准,难度是很大的,慎用。

活动四、认识鲁迅所构筑的丰富世界。

鲁迅之所以从长寿成为周树人,成为鲁迅,自然有他独特的成长轨迹,阅读《朝花》,有利于去解读鲁迅成长的生命密码。环境和生活的经历,毫无疑问和一个人最终的成长有极大的关联。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扣住了“成长”这一教学主题,根据作品内容,把它分为了七个世界:地理概念的世界、动植物的世界、游戏的世界、民俗的世界、家庭的世界、他人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让他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动植物的世界的丰富和精彩,无疑使他的童年分外让人留恋,民俗世界给他了他大量外界的另外一个角度,家庭和他人的世界让他体验到了亲情的温暖和人心的险恶。

这些异常丰富的世界,促使他从懵懂走向成熟。童年冷峻的刺痛,人心背后的温情、热爱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他成长中的精神发育,也是他后来写作的重要源泉,是他成为后来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精神世界中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在这七个世界中去揣摩思考,可以更全面的整合对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可以在”成长“这一主题的统领下,对鲁迅对自己的生命成长有更深刻的思考,也可以对自己的生命轨迹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活动五:再次认识阿长

阿长在《狗猫鼠》《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四篇文章中都有出现,鲁迅对她的写作可以说花了很大的气力。在这四篇作品中,鲁迅对对阿长有不同称呼,不同的叙述、描写,不同的情感态度。《狗猫鼠》中的阿长欺骗了我,随之引发了我和猫的大战,最终,得知,她踩死了我心爱的隐鼠。《五猖会》中,父亲要我背《鉴略》时,“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背熟,而且背出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阿长给我讲了美女蛇的故事。《阿长与《三海经》》中的阿长则形象写得最为丰满。我以给长妈妈立小传的形式,从她的身份、外貌、性格、和“我”的主要事件、对“我”的不同影响几个角度来写。

这一个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跨篇章去认识一个人物,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女工”对“我”的深远影响。

三、活动宜简,不宜繁

语文活动有利于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对文化的深度认识和挖掘。但是,一节课容量有限,不可能穷尽所有有意义的活动。依照今天的课堂实践来看,前面的视频用时11分钟,背景介绍用时8分钟,后面的四个语文活动用时四十分钟,严重超过了一节课的时间限制。如果能去掉第一、第三个活动,保留第二第四个活动,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就会更加深入,对学生的帮助也会更大。至于第五个活动,设计的非常有意义,可以单独一节课来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扁平化的现象。活动一是朗诵语言,侧重感受,活动二是取小标题,侧重内容概括,活动三是给文章分类。侧重内容的整合。活动四是理解鲁迅的成长。属于生命的启发,突出对学生的思想启迪。活动五是再识阿长。突出了生命中的“贵人”。也属于成长的内容。现在看来,为了教学活动精确而简练,控制好时长,可以去掉导语视频展示环节。以《自嘲》诗开始,这样就更精炼了。活动一、活动二、活动四可以保留,或者活动四和活动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其一。这样,这节导读课就会让学生讨论时间更宽容,学生的讨论更有思考的深度。

四、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来源于理论的指导

对整本书阅读,我原来也花过一些工夫,但这一次为了开设这节导读后,我还是花了一周时间再次去学习了相关理论。温儒敏教授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给我启发最大。他认为,整本书阅读首先要保护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不是老师的架空指导。另外,语文核心素养理论中提倡在真实情景中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对我帮助也很大。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检索学生对鲁迅作品《朝花夕拾》的阅读情况,在感受作者独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中唤醒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由书本到学生,最终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这十篇文章的整理、体验、感悟、思考,带领学生从“检视阅读”层次走向“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层次。这些操作路径都来源于我对整本书阅读理论的学习。

word该篇DOC格式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范文,共有1183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下载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