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免费论文 >

试论“尊重学生”论文【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11 08:51:0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试论“尊重学生”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试论“尊重学生”论文【新版多篇】

学生论文 篇一

文章以数学建模课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从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入手,将数学建模培养创新能力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措施。

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必定要落实在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数学建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数学基础课程,课程的许多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其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数学建模课程从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上有别于传统的数学课程,它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利用课程体系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课程教学内容系统性差,建模方法涉及多个数学分支,课程结束后还存在着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解决的现象。通过深入研究课程教学体系,将传授知识和实践指导有机结合,实施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为核心,以竞赛和创新实验为平台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一、数学建模课程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一)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课程案例主要来源于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它不仅仅是单一的数学问题,具有数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要进一步学习如微分方程、概率统计、优化理论等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建模课程对于大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方法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量化手段。数学建模和传统数学课程相比,是一种创新性活动。面对实际问题,根据数据和现象分析,用数学语言描述建模问题,再进行科学计算处理,最后反馈到现实中解释,这一过程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和思路解决同样的问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科学素质

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发现问题,还要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软件提出方案用于解释实际问题。由于数学建模知识的宽泛性,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建模过程,各成员的知识结构侧重点有所不同,彼此沟通、讨论有助于大学生相互交流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的成果以浅谈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浅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构建农村特色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浅谈地方合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客观必然性浅析网络信息服务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浅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之构建大学生心理的校园文化特性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体现,从行政科学到公共行政——学科史视角下的西方浅谈从科学发展模式看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道路从环境保护的视角看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协调文化发展内外关系关乎科学发展大势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浅谈探究性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党的三代领导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浅议把握考试方向科学有序训练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撰写过程提高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二、基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全方位推进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一)分解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数学建模的`发展趋势,在保持课程理论体系完整性和知识方法系统性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分解为课堂讲授与课后实践两部分。课堂教师讲授数学建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精讲经典数学模型及建模应用案例,启发学生数学建模思维,激发学生数学建模兴趣;课后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课堂内容扩展、模型运算及模型改进等,教师答疑解惑。课堂教学注重数学建模知识的学习,课后教学重在知识的运用。随着实际问题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及计算能力满足不了实际需求。课程教学中还增加了图论、模糊数学等方法,计算机软件等初级知识。

(二)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课堂教学融入引导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数学建模涉及的知识很多是学生学过的,对学生熟悉的方法,教师以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增强应用意识为主,借助应用案例重点讲授问题解决过程中数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过程;对于学生不熟悉的方法,则要先系统讲授方法,再分析講解方法在案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方法。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组织1~2次专题研讨,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须做精心准备,选择合适教学内容、设计建模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纠正错误观点。

2、课后实践实施讨论式和合作式教学方法。在课后实践教学中,提倡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建模问题。学生以主动者的角色积极参与讨论、独立完成建模工作,并进行小组建模报告,教师给予点评和纠正。对那些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讨论完善。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学生完善这一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团队合作的热情。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问题,用数学建模去解决问题。

3、课程综合实践推进研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习专业知识、做毕业设计及参与教师科研等工作中,学习深入研究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建模综合实践能提高分析问题、选择方法、实施建模、问题求解、编程实践、计算模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三)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1、利用网站教育平台实施线上课堂教学。线上教学要选取难易适中,不宜太专业化,便于自学,并具有与课堂教学承上启下功能,服务和巩固课程的需要的内容,利用互联网云教育平台,学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及通过提供的相关资料来学习。教师还可通过网站发布问题、解答疑难、组织讨论,学生通过网站学习知识、提交解答、参与讨论。学生能更有效地利用零散时间,培养自我约束、管理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与黑板书写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手段。根据课堂教学要求,规划设计制作课件与黑板书写的具体内容,同时连接好线上的学习成效推进课堂教学。课件主要介绍问题背景、分析假设、建模方法、算法程序和模型结果,而模型推导和分析求解的具体过程,则通过板书展示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也促进学生消化理解难点和技巧。

3、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的课后教学手段。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建模学习与实践活动,提倡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学习与讨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过程不是解应用题,虽然没有唯一途径,但也有规律可循,在小组学习中发挥团队力量、提高建模能力。

(四)构建多层次建模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案例选择、教学设计、知识衔接是数学建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

1、课堂教学建模问题。课堂教学通过应用案例讲解有关建模方法,所选问题包括两类:一是基本类型,围绕大学数学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简单建模问题,如物理、日常生活等传统领域中的建模问题,学生既能学习建模方法又能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二是综合类型,涵盖几个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建模问题,如SAS的传播。问题要有一定思考的空间,且在教师的分析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展开讨论。

2、课后实践建模问题。课后学生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建模问题。问题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难易适当,层次可分,以便学生选择和讨论。同时,问题还要有明确的实际背景,能将数据处理、数值计算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会发现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的建模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组织多元化过程考核,注重学习阶段效果

1、课堂内外考试与网上在线考试相结合的过程考核。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将考试可以分解两种形式:课堂内结合应用案例组织课堂讨论,通过学生参与情况实施考核;课堂外针对基础知识可实施在线测试,对综合知识点设计一定量的大作业,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实施考核,也允许学生自主选题完成大作业。

2、课程教学结束的综合考核。课程综合考核重点在于测试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之一。一是集中考试法,试题包括有标准答案的基础知识、课堂讲授的建模案例、完全开放的实际问题;考试采取“半开卷”形式,即可以携带一本教材,但不能与他人讨论。二是建模竞赛实践的考核法。数学建模选修课期间刚好组织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和校内数学建模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竞赛,依据竞赛论文实施考核。

在考核成绩评定上,采用综合计分方式,弱化期末考核权重,加大过程考核分量,注重过程学习,提高考核客观性。

(六)教学团队建设

数学建模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数学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方法与实际问题并存,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并举,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并行。教学团队成员从知识结构上要尽量涵盖多学科,还要与专业联合,融数学知识到实践中去。在教学方面,以课程为核心,以数学建模竞赛指导为引领,研究数学建模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外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探索通过数学建模课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过程。

学生论文 篇二

一、当代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对于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探讨一直也是一个比较热烈的话题,我们进行调查和总结后,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与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高校的短视行为有关。某些高校的领导人,办学理念不够科学,不具备兴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办学素质,从而将高校的教育事业变成了满足私欲的赚钱工具。这些学校的招生只有一个目标导向,即利益的巨细与否。对于带来巨大利益的专业,即使学校不具备招生资格和硬件软件设置,也强行招生。这样固然给学校带来了一时的巨额利润,但其实贻害无穷,最直接的受害者便是大学生。很多学生在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所学的理论大而无当,与实践脱节。在这些被追捧的“热门”专业中,我们很难发现文学的影子。笔者在学校的一次招生咨询中就发现,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咨询处人满为患,而中文系的招生咨询处却门可罗雀。在这样的招生导向下,学校无疑会加大对这些热门专业的投入,而相对来说投给中文系文学专业建设的经费就会少很多。在经费缺乏、学生不热衷的情况下,文学素质的培养当然成了空谈。第二,学生的学习的功利心态作祟。现在大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功利的心态,那些学习热门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对他们来说,大学就是为了拿一个毕业证和一个学位证,这是最重要的,至于取得这些东西的过程怎样则无所谓。在这样一个错误心态的引导下,学生对学习“有用”的知识就很感兴趣,“无用”的文学自然会被冷落。学习秘书,可以毕业当秘书;学习会计,毕业可以当会计;学习文学,难道毕业出去当“坐家”吗?第三,与社会偏颇的价值观和错误的舆论导向有关。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情操高尚、道德高洁,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拥有博大的胸怀,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拥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文情怀,而是在于钱。有钱就成功,没钱就是窝囊。学生说“:老师,你可以看看,有多少博士生给小学还没毕业的人打工?那你告诉我,学习有什么用?”有时候,我们可能对于这样的“诘问”也没法在一时之间给一个满意的回答,毕竟,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当然不会关注那些旨在提高人文素养、培养情操的文学了。对他们来说,赚来钱养家糊口更实际一些。

二、《文学理论》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乃至人文素养的意义

《文学理论》作为中文系的专业课,是对文学规律性知识的提升和总结,是学生学习中外文学作品、运用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和进行文学史解读的重要工具。《文学理论》是其他文学课程学习的前提。《文学理论》课程和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视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二者是互相促进的。《文学理论》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乃至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重新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热情

《文学理论》不乏对一些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理性思考,但这种理性思考绝对不是以漠视乃至扼杀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审美价值为前提。如果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的总结和理性思考,那么,反过来,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自然就承担起了价值指导作用。教师在《文学理论》的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的一些文学理论知识点,有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总会列举很多的文学和人文事例。这些例子如果举得合适,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或刺激到他们心灵柔软的角落,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寻找教师所提到的文学经典作品加以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大大提高,相应地,他们对于人生和自我价值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消除学生学习文学课程的疑惑

很多学生从功利心态出发,总是怀疑学习文学课程的现实意义。我们说,《文学理论》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仅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泰伯》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文学对于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提出的诗、礼和乐均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认识和审美意义。在学习中,我们都知道,文学理论的价值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些价值功能都是可以反过来作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理论依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就是因为文学中包含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文人雅士积极的人生思考和人生体验,这些人生思考和体验通过学习会变成我们的间接经验,会对我们理解之后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及处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事务人际关系形成建设性的指导坐标。

3、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有很多学生喜欢看文学作品,却总不太懂得好的作品好在哪里,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学生总是会说在读完之后,觉得里面有些他们说不清楚的东西在,而这些东西让他们隐约觉得所阅读的作品有一定的价值。通过《文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它会教给学生很多阅读的技巧,某种文学体裁的阅读习惯以及如何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意蕴等知识。另外,还有很多学生喜欢创作,但却不懂得创作的规律,不懂得其中的奥秘。《文学理论》会告诉你创作的过程有哪些,灵感有何特质,创作中有哪些悖论,帮助创作者按规律行动,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确实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乃至人文素养。

学生论文 篇三

当代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是:生活在新世纪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思维活跃,观念超前,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不满足现状,自我意识较强等。因此学生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学好、用好教育心理学,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时刻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合理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教育思想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一、教育心理学和学生工作的密切关系

教育心理学是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师范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基本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提高从事教师职业所需的心理学基本素养。

学生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很多学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或辅导员都感觉学生工作难做,这是事实。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中专生,他们生理上已经逐渐发育成熟,心理上趋于成熟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性特征比较稳定,世界观正在形成中或已定型,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都较强。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学生的心理和心理发展状况,能够将心理学恰当地应用在教育工作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上,采取的仍然是“教师认真讲、学生拼命记”的思路,“教师说一套做一套”。这样,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而言,只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而不能有效指导自己的学习,更不要说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发挥多大作用。与此相适应,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评价以纸笔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的内容以概念理解和理论比较为主。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们大多习惯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回忆笔记的方式。“考前认真背,考后随即忘”成了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普遍特征。这与当前信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积极性,更影响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工作的启示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及其发展、教师的专业及个人发展。教学实践者可以通过汲取诸如创造性思维、动机、学习策略等心理学概念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现在,教师教育者和教育心理学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理论、概念和研究结论让教师感到真正有用。

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我们可以更好的运用情感教育,用心来感化学生。情感教育一词,在西方学者的定义中,它是人们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它是在人的实践中产生,又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换言之,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那么,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在增强教育效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是思想转化,就是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转化成为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而这种转化,需要借助于师爱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催化。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创造的,故又称洛扎诺夫法,是一种舒适的、充满乐趣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再加上设备有限,学生教学不可能完全采用洛扎诺夫法。但以人脑左右两半球的工作原理为依据,以启发式教学法的精华为根本的愉快教学法却受到学生教育工作人士的关注与青睐。

2、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指以宽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教与学,主要是以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基础,要求教师不断设计课堂交际情景、改善课堂气氛,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采用愉快教学法可以调动人脑两半球协调工作,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施愉快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可以使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要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并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去感染学生。这样的情感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的心情愉快舒畅。

3、反馈式教学法

反馈式英语教学法指在教学中利用师生双方的信息反馈来改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熟悉大纲、教材及参考书的内容及要求,认真备课,再通过课堂教学将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经过分析、理解、记忆等过程接受这些信息,再通过讨论、作业或考试等形式将接受信息的程度反馈给教师;教师反过来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讲授的内容及方法,使这种信息反馈机制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反馈式教学包括两个部分:即信息输入部分和信息输出部分。输入部分包括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听和读来接受知识;输出部分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学生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理顺学生教育工作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思想教育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学生教育系统的效率。因此,要想把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应当活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学生论文 篇四

一、高校内部协作创新工作

(一)高校内部协作创新制度。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需要形成规范化的制度,保证长期有效地进行。这种协作制度,在具体事务中要形成良好的分工,在整体建构上达到互相促进、补充的作用。比如,学生处和团委在相关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上要有不同的分工制度,各司其职,各管各事,不能相互插手,可以相互补充,不能相互干扰,可以相互合作。这种制度应该形成文字,放在相关部门领导的案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必然渠道,在具体的活动中按此进行,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制度也就确立下来了。在有效的制度指导下,各部门应该明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哪一部分工作是由自己承担的或者是主要承担的。比如学生爱党、爱校教育工作,笔者认为主要应该有团委承担,团委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应该在具体实行前标明活动涉及的各部门,各部门的具体职责以及最后需要承担的责任,这些一旦成为制度就会被各部门重视。

(二)高校内部协作创新机制。高校内部合作必须形成好的评价体系,各部门都应该有各自的评价标准,高校整体要形成良性的、持久的评价体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停留在表面,而是落到实处。良好地评价体系需要在健全的制度指导下建立,尤其在某项工作开展前、开展后要严格地体现出来。某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开始前写作活动方案时就应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未完成工作所应受到的处罚。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重视奖励,而不单单用处罚的形式。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部门(或者由某部门兼任),总体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究竟有高校哪个部门来总体把握管理需要明确下来,有了总的指导、引领,在做具体工作时就不会出现重复性工作或者冲突性的工作。而且这种统筹管理也方便对于各部门乃至全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整体的评价,最终可以分化到各部门、个人头上,大家可以明确地看到自己部门或者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效果等等。

(三)高校内部协作创新方法。高校内部合作需要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比如有的活动类似可以合并或者减省,只要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不要一味重视活动的数量。高校行政部门内部的沟通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各部门之间如果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开展工作,看似都很好,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放在整个学校层面,放在广大学生面前就显现出问题了。学生在面对众多思想政治教育类的活动时有时候有些摸不着头脑,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重复的?这些问题都存在着。而且沟通的作用还在于在整个学校的层面上统一言论,统一思想,我们做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能一个场合一个说法,学生换个部门、换个地点说法不同会造成思想混乱,进而对高校思政工作产生反感。沟通的另一种表现是部门之间良好的合作,如各院系和思想政治课教育单位之间的合作就不应该建立在公共课的听讲上,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感兴趣的时政问题、现实困惑请专业的思想政治课老师为其解答,开展专题讲座或者谈话会都能达到这个效果。这种合作在高校内部无论从人力、物力上都有先天的条件方便进行。各部门的合作节省了开支,节约了资源,在一些问题上形成合力,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几个精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重要的工作集中地传达给学生,只要达到了效果我们就是成功了。

二、校企协作创新工作

(一)校企协作创新机制。校企合作,主体肯定是高校,我们要达到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步,就必须在校企合作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通过各种方式需求合作。在合作中,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使合作达到长期有效的目的,这就需要有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组织、沟通。在具体的协作中,由团委、学生处或者是就业处来承担合作的组织,总体上是否可以有一个部门来整体约束和管理还有待研究商讨。对于一些应用型专业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应该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让学生从入大学开始,就一方面学得经验知识,一方面懂得社会现实,这样才能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人才。我们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单是统一政治思想,倡导爱国、爱党,还应该重视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困惑,重视解决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都与现实的社会氛围、社会舆论相联系,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与企业的合作,重视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学生思政教育。

(二)校企协作创新方式。校企合作已经被高校所重视,企业对于能够给自己带来活力和人才的合作方式也乐于接受,相互合作的方式无外乎两种: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让高校的部门学生通过个体实习或者部分团体实践的形式走到企业中,将相关的学习经验和个人能力带到企业中去,把在企业中学得的经验带回学校,在成为个人知识经验的同时,也整体促进高校内部教学。走出去的培养方式需要整体的指导,不能让社会上的错误思想、落后思想腐蚀了学生,这就需要在合作企业选择和长期指导监督上下功夫,这部分工作适合院系具体操作。请进来就是把企业中相关的技术人才、人事专员等高级人才通过外聘教师或者组织专题讲座的形式,将企业相关的技术知识或者人才需求信息良好地传达给学生。高校每学期都会有想多多场讲座供学生选择,但有专业的企业人士来做的相对较少,企业在高校一般重视对自己产品、企业的宣传,而忽视对高校学生的教育。这需要我们形成体制,组织专门的活动,通过各种渠道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讲座,解答疑问。

三、校政协作创新工作

政府部门中有许多单位是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比如党校,比如历史博物馆等等,这些部门可以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在一些专题性的教育中甚至可以承担起重要的环节,这些都是可以尝试。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后或多或少都会和一些政府部门打交道,提前了解一些部门的相关流程也很有必要,比如师范院校学生了解一些地方教育局教师招聘政策。

(一)校政协作创新平台。高校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良好、长效的平台,这种平台可以选择在政府部门,建立合适的实践、实习教育基地,在适当的时机让部分学生走出学校去参加实践教育,比如历史博物馆就很适合给学生作为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基地。这方面高校招就处和一些院系有许多适合自己学校和院系的尝试,绝大部分也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形式,我们要一方面扩展合作单位,一方面将合作的形式、时间、效果进一步地深化发展。此外,可以在高校中找到合适的部门承担起合作平台的作用,让有关的政府部门人员走进高校,为学生讲解知识,传达信息。如可以在马列部教学研究部建立与当地党校的合作平台,定期地要求专业的党课教师为学生上一堂不一样的党课。或者让就业部门与教育局、人事局等部门形成合作,让这些部门的专业人士在相关考试进行时走进校园为大家传达考试政策,解决疑问。这些都具有很实际的意义,一旦成为常规工作对于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必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校政协作创新方式。高校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方式与和企业的合作有相似之处,就是一种是请政府部门的专业人士走进高校做专题讲座,也可以作为某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就业指导课的外聘教师。另一种是让学生走出高校进入一些专业性不是特别强的、学生可以适应的部门进行实习,比如旅游系的学生到相关的博物馆等旅游景点进行实习。

四、结论

关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创新以上只是一些简单的思考,在各部门具体合作中都有很多需要进行研究和具体实践的地方,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形成研究成果是需要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去进行的重要课题。怎样将所思形成现实的合作机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具体协作中需要高校各部门及其相关的企业、政府部门能够统一认识,重视培养思想过硬、素质过强的大学生是为各部门输送人才,为全社会培养服务人员的重要方式,当各部门能够在这个问题上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作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试论“尊重学生”论文 篇五

摘要:尊重意味着平等,意味着民主,意味着宽容,意味着理解、帮助和支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的课程适合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尊重;尊重学生;内涵;策略

尊重学生不仅意味着对学生的爱与期待,还意味着合理、有效的管理。尊重绝不等同于放纵,无原则的迁就,否则就是“尊重”幌子下对生命、对社会责任的漠视。一言以蔽之: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尊重意味着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就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并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优化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准绳。下面就尊重学生的内涵与尊重策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内涵

1、尊重学生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脊梁,尊严可以使人高尚,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权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作为塑造人灵魂的教育,就更不应该去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的前提和源泉,作为教师要注意利用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主体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形成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2、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教师应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对每一位学生持久的期望就会给学生更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正是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和错误,因此,教师应当正确看待和处理。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群体,比如有的学生有自卑倾向,则表现为对教师的责备逆来顺受,而有些学生则比较自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有的学生则介于之间,凡事持观望态度。自卑情结严重的学生往往会封闭而逆反,而自信的学生则可能因此骄傲。真正尊重学生的教学是要在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优化发展。

3、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教育要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们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通过情感的满足拉进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和谐的感情交流中传授知识,让学生在愉悦和快乐中获取知识。

4、引导学生从自尊到尊重他人

教育自尊重始,只是说明尊重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素质就是尊重,尊重是一切素质的综合和具体体现,可以说它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和支柱,一切素质的根基和动力。

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学生。只有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和家庭、尊重教师和学校、尊重单位和集体,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二、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策略

1、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的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学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只有按照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来设计,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因而,教学过程既要为“学”的活动调整好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准备,如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起学生的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等;又要为“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如必备的学习设施与材料、良好的条件与氛围。

教师要从微观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教育教学时空的安排、教育教学情境的设置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积极地适应和影响学生发展的节律,不断地提高“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

2、重视师生关系在教学场中的作用

师生关系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爱,是教育的前提。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教育原理。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

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每位学生,他总是带着某种情绪来参加学习的,积极的如喜欢、愉快、满意,消极的如紧张、烦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的课堂心理状况与教师的课堂领导方式有关。

让学生自主首先应表现为学生的心理自主,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保持有愉悦的心理体验,有良好的兴趣和适度的学习张力,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能否营造宽严相济、张弛适度的和谐的心理氛围或课堂风格。显然,教师的无上权威下,处于知识能力弱势的学生又怎会有自主的意识与能力呢?

学生论文 篇六

摘要: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阅。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应与其他专科和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有所区分。文章指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发展迅速,国家教育部对职业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两年半,除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之外,还必须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阅,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而且对于离校后从事的任何工作都将是宝贵的经验。在学生调动各种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一篇系统性、总结性学术论文的同时,教师必须正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

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更不用说用英语撰写文章。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系应用英语专业20xx届96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中,优秀率为5%,合格率为74%,基本合格率为21%。从中可以看出,论文的优秀率不够理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老调重弹,缺乏新意学生论文的选题有49%与商务英语的语言文化有关,6%与英美文学有关,5%与语言教学有关,14%与语言翻译或英语交流有关,另外还有26%与企业和贸易有关。一方面,这些论文查阅的文献资料大同小异,缺乏新颖性,更谈不上学术性。例如,关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讨论的话题总是那几个方面,就连例句也相差不多。学生难以把自己的社会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基本上在实习之前就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带着理论知识去实践并无可非议,然而如果学生能够从实习中发现问题再做研讨应当会更切实际,也更便于通过论证得出有新意、有价值的见解,而这正是学术论文的灵魂。

主观议事,缺乏科学性许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往往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把平时的一些偏见也写在论文中,并说服别人去接受,而不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探求真理。例如,有的学生谈论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得出的结论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只需要拥有好的条件”等等。这些片面之词缺乏客观依据,使原本真实的事实变得模糊,给论文留下许多漏洞,这是论文的大忌。

选题范围不妥,说服力不强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完善的相关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在外贸企业从事经贸和商务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论文选题应该紧紧围绕专业和就业,紧扣培养目标。因此,英美文学和语言教学方面的题目不太适合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完成。另外,我们发现,学生关于题目的选择不是过宽就是过窄,例如,关于“中西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英语介词”等论文题目和篇幅过多,涉及大量的事实和观点,3000~4000字对于以上题目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初次撰写论文者,无论在时间上抑或是能力上都难以驾驭。再如,“论宁波方言”、“英语称呼语的表达”等题目,除了少数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以外,难以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选择论文题目应当避免这些问题。

语言不规范、粗糙、不明确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许多病句、错句,尤其是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用英语写出来的论文语法错误接连不断,语意表达含混不清,语句不够连贯。有的学生因为英语水平欠佳甚至选择“金山快译”,直接导致了“中国式英语”。这种做法必须摒弃。

学生中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这种行为就是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此外,这也是没有独到见解的一种表现。再加上一部分学生本身的英语水平有限,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使用英语撰写论文的能力,很容易选择抄袭。这是对自己很不负责任的,同时也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必须严加杜绝。

提高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

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教师应当分析与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学生的潜力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指导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难度适中的课题并给予一定的分析讲解,开拓学生的新思维,这就必须打破常规。通常情况下,毕业论文要求用说明文或议论文来撰写,但是教师不妨允许学生用英语来撰写有关专业方向的文章。选题可以由教师拟定,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爱好来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先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喜好确定同专业相关的问题,再由指导教师加以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指导论文的同时需要强调科学性毕业论文一定要讲究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论文是由科学研究的任务来决定的。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规律,必须根据科学这个总的任务去探讨、研究。因此,论文的撰写不得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不能主观臆造。

学生应适时向指导教师取经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不是很广,在选题时可能会觉得很难把握尺度,为避免泛泛而谈,应将选好的题目交给指导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拟定提纲。在撰写过程中,学生要尊重指导教师,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导,定期向导师汇报论文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能够反映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在语言选择上要讲求灵活变通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还处在初级阶段,语法一直是最薄弱的一环,很难保证学生写出的长达3000词以上的英语毕业论文中不出现语法错误,只能要求学生尽可能避免明显的语法错误。教师在语言选择上可以放宽要求,无须要求所有学生都运用全英文进行撰写与答辩。基础好的学生应当尽可能使用全英语,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选择中文。通过透视我院20xx届毕业生的论文以及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目前要用全英文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语言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色,不能盲目照搬本科院校使用全英文进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做法。要保证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具有某种成就感,不再具有“赶场子”的念头。要注意采用奖励与惩罚这把“双刃剑”,对于论文完成得好的学生予以嘉奖,对于抄袭他人之作的学生予以惩处。当然,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终将实现使用全英文进行论文撰写与答辩。

成绩的评定采用奖励与惩罚并重的原则对于抄袭或网上下载之作要做严肃处理,并记入档案。同时,对于使用英语进行撰写与答辩的论文,只要不出现较大错误或失误,在成绩评定上要给予倾斜。成绩可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几个等级,不及格率尽量控制在极少数。通过指导教师的帮助带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论文撰写。成绩评定的要素应当包括学生论文的撰写态度、选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内容和答辩效果等等。

总之,毕业论文的质量与指导教师的学识水平、科研能力和责任心关系密切。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把好关,做好指导之前的准备工作,指导要有针对性。另外,有关职能部门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和安排要有制度和原则。学生要重视这一环节,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尽力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出色地完成论文撰写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严运桂。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系统性要素的理性思考[J]。应用写作,20xx,(3)。

[2]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学生论文 篇七

论文写作能力是大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学习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学术论文集中体现出来。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多为小学一线教师、教育管理岗位,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成为专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基础教育对教师反思能力诉求的不断加强,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职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项。

一、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专业视野窄。专业视野是个体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本专业所研究内容、范围的整体把握和认知,是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论文选题的前提。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专业学习以及论文选题的范围也以义务教育1-6年级为主,由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多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缺位,学生在近三年的学习中形成了只听不想的学习习惯,然而课堂教学的内容毕竟有限,在缺乏对专业现实和前沿研究关注的情况下,学生的专业视野被局限在几门课程、几本教材之中,这也导致了选题时的扎堆儿和题大。

2、分析能力差。专业视野决定了论文题目的选择,而分析能力则直接影响着文章结构的建立。初等教育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范围多以小学教育实践中某一教育现象的理解与分析为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常规思路,也是论文结构的整体框架。学生在实践中往往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在问题梳理的过程中却显得力不从心,有时无法发现现象间的联系,有时舍不得丢弃无关的事例,还有时难以分析出问题中折射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简单的问题堆砌导致珍贵的第一手材料无法发挥应有价值,影响了文章的整体质量。

3、语言表达乱。语言表达混乱是学生论文写作中的又一问题,这种混乱一方面表现在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前言不搭后语,源于逻辑思维的不清晰。另一方面表现在书面语的过度口语化,即基本专业词汇和学术用语的表达不到位,导致学术文章成为教育随笔、日志,无从考查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修养。

二、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1、改进课堂教学,形成问题分析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应避免两种不合理倾向:一是放羊式教学,即没有目标、没有导向的盲目自学,这种方式会使学生产生茫然感,所学知识零散、无系统,尤其是面对没有自主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大学低年级学生,更应避免这种方法的使用。二是满堂灌式教学,这类教学方式往往成为误解高校课堂要保证课堂容量的体现,教师误以为将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就是倍尽职守,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可见,合理的课堂教学应在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前提下,为学生呈现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的线索,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知识分析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今后的论文撰写提供基础。

2、分层阅读,培养专业敏感性。充足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论文写作的保障,初等教育专业涉及到的专业理论课程大概在30门左右,每门课程配有一本指定教材,然而30本教材的阅读量远远无法满足学术论文写作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技巧与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和趋势缺一不可。教育类专业著作的广泛阅读是学生提高学术修养水平的必经之路,通过系统的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多种教育思想的优劣,感受不同教育模式的特点一系列的专业书籍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教育问题,分析教育行为,寻求解决策略,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课堂中学到的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与专业书籍相比,专业期刊具有热点集中、内容丰富、篇幅短小等特点,学生可以在浏览中了解到专业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对拓展视野、启发思路大有裨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期刊进行简单分类,如:理论性较强的期刊和实践性较强的期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为了帮助学生更有兴趣、更有效地进行专业阅读,我们提倡分层阅读,即根据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推荐相应层次的阅读材料。例如:为刚人学的同学推荐《窗边的小豆豆》,教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应然的小学教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形成阅读习惯;当学生接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之后,可以为他们推荐《爱弥儿》、《林哈德与葛笃德》等书籍,教育小说中渗透着诸多经典的教育思想,会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待学生学习了班主任工作及各科学科教学法之后,建议学生浏览《班主任工作》、《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对于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其阅读《课程教材教法》等专业期刊。

3、分模块练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何将想法转化为语言,怎样把口语转化成书面语,这是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对语言的把握,与学生的原有的语文基础有关,也和平时的训练密不可分。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学术论文写作这个总目标,分成结构、摘要、具体表述等若干子目标,逐一进行练习,有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布鲁纳在阐述发现学习的益处时指出,通过发现例子之间的关系而学习一个原则,比起给予学习者这一原则的分析性描述,更能激发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满足,而且学习效果更好以摘要的写法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若干篇优秀的专业论文,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思考文章内容与摘要之间的关系,自己总结出摘要的写法,教师可进行针对性补充;然后让学生为没有摘要的文章撰写摘要。通过反复的分模块练习,学生可以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写作规律和联系,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以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思辨能力的加强为基础,离不开课堂教学、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应从学生人学开始,贯穿专业学习的始终。

学生论文 篇八

结合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制约高职数学建模教学发展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素质培养的措施。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第一生产力要素的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内在动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将创造能力转化为创造性成果的高素质人才。而数学建模活动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1]为此,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举办数学建模竞赛,我国也于1994年开始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和教育部高教司联合举办一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数学教学的改革。随着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进入二十个年头,参赛学校越来越多。到20xx年,有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美国、伊朗的1251所院校、19490个队(其中本科组16008队、专科组3482队)、58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在组织和培训学生参赛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与短期利益要求不一致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继续努力,推动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一、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现状

20xx年,湖北省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研讨会,各高职院校派教师参加了会议。会后,经过学院领导的批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选派了两个代表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以后每年都自己组织选拔学生参加这项竞赛。开始的几年,数学建模教学实际上只停留在赛前培训上。由于硬件原因,培训过程仍然是上理论课多,学生实际动手的少,加之每年参赛队数的限制,使得数学建模教学变成只是为竞赛培训而进行,学生受益面很有限,在学生中的影响也很小。参加竞赛开始的几年,由于领导重视,指导教师的努力,同时我院在20xx年投资建立了应用数学实验室,为数学建模提供了一定的硬件基础,使得数学建模教学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再加上学生的勤奋,因此,在20xx年前取得了四个全国二等奖和三个湖北省一等奖、一个湖北省二等奖的好成绩;但是随着我院工作重心的转移,数学课程教学时数的大幅压缩,招收学生的数学素质的逐步下降,加之数学建模竞赛实际上赛的是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和素质,仅靠短期的培训往往收效不大,所以近几年竞赛成绩都不太理想,和同类院校相差较大,也直接影响到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根据专业计划的调整进行数学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在相关专业开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选修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建模教学。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学生的受益面,鼓励学生成立数学建模协会,我院每年举办一次应用数学知识校内竞赛,使得数学建模教学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二、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的增加,数学建模竞赛在高职学生中的影响渐渐下降,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也逐渐下降。同时,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首先是竞赛成绩与数学建模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如前所述,数学建模竞赛赛的是学生应用数学的综合素质,而且举办数学建模竞赛的初衷是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只有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课程的整个教学中,才能实现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随着参加数学建模学生的增加,各高职院校在数学建模实践设备的投资严重不足,设备老化没有更新,不能满足竞赛队员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其次,对数学建模缺乏应有的宣传,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热情,因而降低了应有的受益面。相对其它活动,数学建模的相关信息在各高职院校的新闻报道中很少听到、见到,也没有场地用来开展数学建模协会的活动,即使是教师进行数学建模的讲座场地,也要经过多方审批。多年来,高职院校经常将获奖学生的奖励包括奖金直接发给学生,没有举行颁奖仪式,重视程度也大大不及学生的专业竞赛和文体活动,这说明这方面的工作确实有较大的问题。

第三,学校的政策层面也对教师进行数学建模教学鼓励不够,甚至有些政策直接减少了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上的投入。追求科研项目、科研论文,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数学建模教学中,有的纯粹是应付差事、对付数学建模竞赛,根本达不到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学生应用素质的效果。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建模教育的健康发展。把目标仅仅放在获奖上,而忽略了数学建模教学和学习的规律,不在开发思路与培养能力上下工夫,只在注重历年建模题型、所用工具的训练上做文章,到真正遇到实际问题或者没见过的类型时,就会一筹莫展。制约数学建模教学的根本问题还在于高等数学基础课程开设不够,甚至很多专业根本就没有开设,即使开设高等数学的专业也只开设了一个学期的微积分,只靠一个学期的高等数学课和一个多月数学建模培训,想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素质实非易事。

三、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素质的措施

为了数学建模教学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素质,一方面需要好的政策和领导的重视,更重要的是数学教师自己的努力。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数学素质。

首先,根据制约数学建模教学的根本问题,鼓励和要求从事数学建模教学的教师利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造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少足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相应的数学建模教育,导致他们难以体验到数学应用性的特点,因而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往往需要经过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建模能力不足,学生难以体验数学的运用,从而感觉不到数学的应用性,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与生活实际和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鼓励和要求从事数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建模、求解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其次,可以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周活动,拿出一到二周时间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主要讲述数学建模的一般原理和建模方法,布置与生活实际和专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去解决,并写出论文报告,作为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业成绩的一部分。

第三,继续开设数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可以这样学,数学也可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结合计算机的操作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数学建模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广播、报纸、宣传橱窗、电子网络学习的平台进行数学建模的相关报道,向数学建模教学开展好的学校学习,通过数学建模协会举办数学建模活动,并在举办形式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活动的档次,把每年一届的应用数学知识竞赛提高到学校层面上,争取有领导挂帅,使活动的影响力显著增加。

第五,继续加强数学建模教学环节,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与目标,把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奖作为参加数学建模学习的副产品,而通过学习和参与的过程,把培养应用数学的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真正的目标,真正实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宗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数学建模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只有让学生真正参加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苦与乐,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教师的任务在于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到数学建模的学习和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学到有用的数学,数学教学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学生论文 篇九

摘要: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而降损又有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两种途径。由于种种原因,供电企业的降损重点放在管理降损,技术降损工作相对薄弱。本文通过介绍国网郴州供电公司近几年通过利用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来指导电网技术改造的一些做法和成效,为供电企业的技术降损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损;理论计算;技术降损;电网改造

国网郴州供电公司以往在进行技术降损工作时,对高损线路、台区只有定性的看法,没有定量的数据计算予以支撑。而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进行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却仅停留于线损理论计算报告上,没用进行实际应用。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改革后,综合线损管理工作划归发展策划部,电网规划专业和线损管理专业同属一个部门,更容易打通专业壁垒,协同工作。利用线损理论计算结果指导电网的技术改造,使公司的配电网技术降损工作不再盲目,也使花费巨大的线损理论计算得到实际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1主要做法

(1)组织的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线损理论计算每年举行两次,分别为小负荷方式下(通常为4月中旬)和大负荷方式下(通常为8月上旬)两个代表例日的理论线损计算。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线损理论计算系统(湖南省电力公司统一使用大方系统)的图实相符核对修改工作,电网运行参数的采集、录入和核对工作,理论线损计算工作,计算结果分析总结工作。

(2)筛选高损电网元件名单。第二阶段:根据代表日线损理论计算结果筛选线路和台区,获得初步的高理论线损的线路、变压器、台区名单。筛选的条件为线损率高,供电量大。要求供电量大的原因是保证改造后有足够的降损电量来收回投资。若线损率高但日供电量小,即使通过改造降低了线损率,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降损电量来保证经济回报效益。

(3)再次校核线损理论计算结果。本阶段针对第二阶段初步筛选出来的高损线路和台区,通过校核线损理论计算系统中的图纸、设备参数是否与实际相符以及线损理论计算系统中的代表日电网运行数据是否准确(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用电采集系统中、现场人工抄表的数据一致)来校核线损理论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对于不满足以上两个校验条件的线路和台区,通过修改线损理论计算系统的图纸、设备参数和电网运行数据,使之与实际相符,再重新计算确定其是否为高损。

(4)对比高损元件的理论线损和实际线损。对比实际线损和线损理论计算结果,获得目标高损线路、变压器、台区。本阶段针对上阶段确定的高理论线路、台区台账,通过对比实际线损与理论计算结果来再次校验理论计算值是否反映实际电网线损水平,校验原则为实际线损率、线损电量均应接近或大于理论线损值和理论线损电量。若理论计算值明显大于实际线损值,则分析清楚差异原因并通过另选代表日运行数据和现场核实图实相符来重新校验线损理论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若实际线损值明显大于线损理论计算值,则说明该线路或台区存在较大的管理线损,在初步设计电网改造方案时,还应考虑要有利于降低管理线损。

(5)提出两个及以上的降损改造初步方案。本阶段先由线损专责向规划专责介绍目标高损线路或台区的线损分布情况和高损原因,并提出改造的初步意见;再由规划专责和设备运维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地形、电力通道、交通、运维难度等),结合电网规划发展,提出两个及以上改造方案并估算各方案投资额。最后由线损专责根据各改造方案在线损理论计算系统中进行改造后的线损模拟计算,确定降损效果(线损率下降幅度和线损电量降低量)。

(6)挑选最佳降损方案。综合考虑降损效果和投资回报情况,选择最优改造方案。参与人员为各部门和基层供电单位的线损专责、电网规划专责、技经专责。主要选择原则是降损效果和投资回报综合考虑,在保证每年的降损回报率大于20%情况下(即年降损电量折合的降损效益要大于总投资额的20%),尽量降低线损率。

(7)高损元件技术降损项目评审、立项、实施。高损线路、变压器、台区降损改造方案由发展策划部上报省电力公司评审。省公司下达项目批复,降损电网改造项目由建设部、运检部和营销部共同负责实施。

(8)跟踪高损元件技术降损项目实施成果。电网降损改造项目实施后,连续三年对改造线路或台区进行降损效果跟踪,检验降损效果及投资回报情况是否到达预期目标。参与人员为发展策划部和基层供电单位的线损专责。

(9)总结、评价和考核。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降损效果跟踪情况对各降损项目进行后评价,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针对前八个阶段的实际完成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流程。

2典型案例介绍

发展策划部通过20xx年小负荷代表例日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发现桂东县35kV桥头变的35kV母线电压严重偏低,仅有31kV左右,导致35kV麻桥线线损率高达10.04%,日损耗电量2.7万千瓦时。调控中心核实上述线损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主要原因是桥头变两台无功补偿装置故障,无法实现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运检部核实桥头变无功装置无法通过检修恢复,已补充列入20xx年大修技改增补项目。经协调,桥头变两台故障电容器的更换工作在一个半月后得以提前实施,桥头变35kV母线最低电压升高到35.5kV,麻桥线日损失电量降为1.66万千瓦时,线损率下降为6.38%。发展部经过再一次的理论计算,发现麻桥线还存在导线线径过小的问题,将其列入20xx年电网改造项目并向省公司申请提前到20xx年实施。麻桥线导线由LGJ-95改为LGJ-240后,日损失电量下降至2.14%,日损耗电量下降至0.56万千瓦时。

3结语

利用线损理论计算结果指导配电网的改造,使供电企业的电网技术降损工作不再盲目,也使花费巨大的线损理论计算得到实际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xx年郴州公司共利用线损理论计算结果指导电网降损改造项目11个,总投资额708万元。根据项目实施后的降损效益跟踪分析,这11个项目在20xx年、20xx年两年间,为公司降低线损电量516万kWh,产生降损效益304万元,预计再需三年即可以通过降损收回电网改造投资。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试论“尊重学生”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试论“尊重学生”论文【新版多篇】范文,共有2443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试论“尊重学生”论文【新版多篇】下载
试论“尊重学生”论文【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