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免费论文 >

浅析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保护

发布时间:2023-11-23 08:35:1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 要: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和现状出发,根据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实践经验的探索,挖掘目前理论研究的缺失和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实现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必须发挥非遗传承人文化的主体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技艺的继承、保护和开发,为其创造市场发展的条件,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的保护和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场化保护

一、研究的理论背景

根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事物和场所。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有别于以大工业机械化方式批量生产规格化日用工艺品的工艺美术。手工艺品是纯手工或借助工具制作的产品,可以使用机械工具,但工艺师直接的手工作业仍然为成品的最主要来源。它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烧造、铸锻、染织、编结、木作、髹饰、雕塑等门类,中国工匠们利用不同材质的原料创造出丰富多彩、巧夺天工的各类手工艺品。

作为非遗保护名录中的重要类别,传统手工技艺包括饮食起居、出行用度等多种项目。近些年,随着非遗保护的启动,国内外学者们正在逐渐加强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19大报告中特别提到: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发展。”并且19大报告里还提到了两个关键性词语,就是“创造性”和“转化”,可以说19大报告是中国非遗事业的指明灯,为中国非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3月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并经国务院同意并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及2018年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的出台,进一步强调了非遗保护的实践策略应该以非遗传承人为主体,指出应加强对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承人的指导和培训,从而达到开发性保护的目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 “要坚守工匠精神,倡导创造性生产,维系手艺人独特性并激发其创作潜能,挖掘并保护濒危传统工艺。”[1]P16-18国家政策倾向于对传统手工技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在这样的政策引领下,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人的非遗保护主体身份得到充分地认同,传承人既是保护非遗的主体,又是遗产的实际传承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保护开发仍然面临困难。

二、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以“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保护”为主题,近些年研究者主要围绕其地方经验、生态特点、法律法规、建档保护以及教育保护理念进行了探讨。关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市场化保护,上到国家有关部门,下到具体项目的传承人,存在如下问题:首先,传统手工技艺非遗产品被市场过度开发,这导致非遗传承人困惑无助,削弱了他们的主体性。[2]P155-157在非遗的传承过程中,很多传承人存在着困惑,他们纠结于如何将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究竟应该偏向迎合市场的创新,还是坚持对传统的继承。纪录片《非遗传承人之困惑》中提到过株洲县贺家老酒的第四代传承人贺进,从她曾祖父那时起,以草药作酒曲的自制酿酒,就远近闻名。正当这一祖传技艺即将消失的时候,贺进辞掉了安逸工作,挑起了传承非遗的重担。但由于非遗产品纯靠手工制作,无法批量生产,高成本低回报,在市场上难以抗衡其它同类产品资本优势、价格优势、营销优势等。

其次,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在其保护和开发的市场化过程中,普遍出现分野现象,其表现就是,在较为偏远落后的地区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申报轻传承”的问题。[3]P107-112目前许多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都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的,申报非遗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所产生的“广告效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化,拉动当地经济。但如果只考虑开发而忘却保护,遗产就很难避免开发性破坏。

再次,随着产业化机器生产技术的发展,传统手工技艺面临被取代、失传的危机。尽管政府部门在努力的推动非遗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但是囿于这些非遗技艺本身的一些特点,除了家族传承,现在鲜有年轻人愿意将其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承。现代的传统手工艺作品,多被拆分成许多环节,走上流水线的模式,为提高效率,机器是可以做其中的许多环节,但是有些环节,还是需要手工。比如辊边,如果只用机器,便会有一道明线,但手工在背面撬边就看不到明线,使细节处更精致。还有很多细节的处理,不是只靠缝纫机拷边机就能做到的,要靠有经验的裁缝结合熨烫、手法、针法进行各种处理。老式洪帮裁缝做的全手工西服,衬都是一针针手缝上去的,出来的效果只要亲眼看过就知道和市面上的西装不一样。

最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应该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保护和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地区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不健全,部分非遗项目没有得到合理的分类,处于边缘状态,既不算公共文化,也不算是民间文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 “‘保护’实际上涵盖遗产的认定、学术研究、建档存档、保护利用、传承推广(尤其是正规与非正规教育手段) 等层面,主要目的在于维系遗产的‘原真性’。”[4]P5-6

三、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保护的途径

首先,应该充分发挥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人的主体作用。文化和旅游部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提出以传承人为主体的文化实践培训策略,这种理念超越了非遗保护工作初期倡导的“抢救式保护”理念。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方案的支持下,传承人有了发挥文化主体性的空间,也有了参与市场竞争、创新生产方式的理由。天津木雕第一人王树元说: “手工技艺虽然老旧,但历久弥新。”传承人应发挥主体性,在熟练掌控非遗技艺的基础上拥有文化自信。

其次,应将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并行。传统工艺类非遗不同于礼仪风俗、口承文学或节庆语言等非遗,由于手工艺的过程性及成品后的物化属性,对传统工艺的保护不仅要重视技艺传承,更要关注对其成品的维护[5]P64-71,这就使传统工艺非遗具备保护与开发协同并举的优势。科学的做法是: 传承人保障自身技艺的基本传承,在生存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与营销团队磋商,营销团队通过对非遗的保护性利用发掘其商业属性。

再次,应充分发挥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依托作用。“传统工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是民间文化通过程序认定和社会生产机制成为公共文化的过程,这是个文化自觉的历程,表明民间工艺已通过相关审核和价值认可上升为公共文化。”[6]P74-77国务院在2005年制定了从县到国家的四级非遗保护体系,实质上为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铺平了道路,只有依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来“造血补血”,才是当前非遗工作者亟须关注的层面。

四、结论

根据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实践经验的探索可以发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要实现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必须发挥非遗传承人文化的主体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技艺的继承、保护和开发,为其创造市场发展的条件,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的保护和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 [EB/OL]. ( 2017-03-24) [2020-03-04]. http: / /www. ihchina. cn/zhengce details/11566.

[2]宋俊华. 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 文化遗产. 2012( 01):P155-157。

[3]李修远,马知遥. 跨文化教育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0,20 ( 03) : P107-112。

[4]巴莫曲布嫫,张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伦理原则》[J]. 民族文学研究,2016,34( 03) : P5-6。

[5]刘晓春,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 广 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4) : P64-71。

[6]高丙中. 公共文化的概念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双元主体 问题[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 06) : P74-77。

word该篇DOC格式浅析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保护范文,共有350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浅析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保护下载
浅析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保护.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