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免费论文 >

课题研究论文【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05:20:2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要】课题研究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课题研究论文【新版多篇】

科研课题研究 篇一

关键词:科研纵向课题 经费预算科目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审计

中图分类号:F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35-02

随着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课题数量及经费类型也种类日益增多。如何使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与会计成本核算科目合理有效的结合,即做好科研经费的合理有效执行又在实际运作中符合《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成为在编制科研预算、执行科研预算、完成财务决算、达到项目验收审计合格的重要环节,给纵向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和核算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弱化

近年来国家国力的提高,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日益加强。每年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项目立项、获批科研经费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创新、有热点、有前景成为申报项目的重要关注点,相应的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执行中符合会计核算制度投入的精力和思考不足;在获得立项批复,得到经费后的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执行的合理、符合会计核算科目的要求时常常遇到问题,出现项目预算没有列支的项目,在实际科研实验过程又必须开支,产生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降低了经费整体使用效益。

1.2 科研纵向课题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足

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隧道视野”影响对科研经费全面管理的效率。在项目申报、立项中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更关注的是课题选择、资源开发、项目设计,重视申报、立项的成功率,课题的技术质量;在经费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及核算人员并不了解项目申报的过程、课题技术指标,只能按部门从各自的角度来管理,只照财务政策规定的原则和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形成了:科研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靠核算人员进行整体理顺和协调力度不足。

1.3 科研纵向项目预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难点

第一,科研纵向课题和经费预算,主要是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课题组人员根据科研实验条件资源的配置及课题需要,预测、估算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人员及核算人员并没有参与编制,使项目经费与会计核算科目从项目预算开始就存在差异;第二,科研工作存在着不确定性强,不能像其他工程和生产产品一样有规范遵照,能比较准确地预测进度和制定预算;第三,有些科研项目批复经费时,不会完全批复申报的预算经费,需要有自筹资金配套。

会计成本核算:经费到位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和核算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对每一笔发生费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核,在满足会计科目要求的情况下与科研项目预算相符的达到执行项目预算的目的。

科研纵向课题在运作管理过程中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决算、审计验收、申报成果、专利等环节。在预算环节,课题组科研人员按照预算科目体系申报经费支出项目;在预算执行环节,财务人员使用的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在财务决算环节,财务核算人员与课题组科研人员协同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中按照科研预算体系将支出成本分类;在审计环节,审计人员为了弄清楚科研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详细内容及符合法律法规性,掌握科研预算、决算与实际支出的差异,就要在科研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之间困惑地反复切换。

2 改进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与协调措施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从项目立项、项目执行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的管理。项目申报时按照相应的项目经费申报政策指导制定项目预算;再根据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准则与项目批准计划书监督科研项目的经费执行过程;在项目验收结题时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规范的处理。

2.1 创新科研管理体系,加强科研纵向课题管理

针对科研项目多,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不一,预算科目不同的特点,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协同项目课题组及核算人员共同组成纵向课题经费管理架构体系,从项目申报、立项源头开始,编制既符合科研项目预算要求,又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可行的预算。

2.2 规范项目预算的编制

科学的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成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为了充分解决科研项目技术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对脱节的问题,在项目立项时就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的管理,使经费预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科研管理部门在指导项目组科研人员填报项目申请、将立项思路表达出来的同时编写科研预算科目过程中能有财务或核算人员参与一起制定。首先科研项目课题组成员从专业技术角度上建立科研项目的任务及目标,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设置环境假设,确定限制因素,协调限制因素,最后产生项目的基本预算;其次财务部门或核算人员根据国家的财务相关法律、法规,从财务管理制度的角度为项目基本预算提出指导和修改建议,特别是项目预算支出中的支出类别及额度的合理控制。在考虑到项目研发不确定性、专业性留有适当的调整和追加范围。

2.3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体系的具体比较探索协调办法

(1)科研纵向项目预算科目。

目前在研发中的纵项科研项目可以分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973、863)及科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院所技术开发项目;重点新产品项目;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技术攻关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军品配套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等仅项目分类就多达十多种,经费来源也各不相同。在做项目预算时的要求也有区别,那么如何掌握好政策法规,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就愈发显得重要。

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规定支出预算十二个科目,名称及反映内容为: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与合作、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等。

(2)会计核算科目。

国家对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进行了规范,对科研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科目还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承担国家项目的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级次或管理模式不同,执行的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也就会与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产生差异,在项目执行、项目财务决算、项目验收和审计过程中就要反复进行不同科目的切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按会计准则规定: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材料费、水电燃料费、设备购置费、差旅费、修缮费、养老保险、业务招待费、其他业务费、劳保用品等。

(3)比较与协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科研纵向课题国家项目的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名称及其所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某些对应关系:①国家项目预算科目的名称与会计核算科目完全相符(相同关系)差旅费、材料费;②名称不同内容相符(基本相符)燃料动力费;③一个会计核算科目对应多个预算科目:设备购置费对应设备费、设备管理使用费、租赁费、修缮费;其他业务费对应劳务费、研究生培养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等。

可见,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之间既有相同可以完全对应的科目,又有基本相同,名称有别,内容基本一致的科目以及包含多项目的科目。在执行科研项目预算过程中有效地区分好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合理地将会计核算科目中的“其他业务费”项拆分合理,对应上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才能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审计验收中顺利通过。尽可能地减少审计师审计过程中的困惑切换。

(4)发挥三级核算会计优势,合理设置科研项目执行科目。

针对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的区别,结合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预算科目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科研成本核算科目,每月根据会计核算科目总账,统计汇总编制符合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的专题成本帐,跟踪科研预算执行进度,根据经费执行进度情况,提醒科研人员在下一步科研预算执行过程中经费支出的针对方向,做到科研预算执行进度与科研项目试验进度保持一定的同步,使的科研预算科目有效地与会计核算科目相结合。尽可能地提高预算管理有效性和科研效率,特别是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及中期审计检查过程中极大地方便了按照科研预算科目进行经费支出的统计,提高了科研效率和财务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5)借助现代科技,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科研预算执行服务。

在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以软件、硬件、网络、通信、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管理、生活的各个领域,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与科研预算科目、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共建一个高效平台使得两种核算科目得到相符、相容,实现既满足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要求,又符合会计核算科目、会计制度的法规、制度实现双赢是势在必行的发展道路。

3 结论

(1)科研纵向课题课题种类多,渠道多、经费类型多,科研预算科目各不同,在执行预算中如何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有效衔接存在差异。

(2)合理认识差异,掌握国家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规则,运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法律法规,探寻有效解决途径,减少项目计划执行、中期检查、审计、财务决算的困惑。

(3)发挥三级核算优势,建立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与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执行与科研开发进度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 蔡斯。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课题研究论文 篇二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 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怎么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详细了解自己想要写作的内容之后,我们在写作开题报告的时候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目标与内容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2)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2)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科研课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课程改革;教师;问题;对策

一、研究背景

《科学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与出发点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国专家认为:“有必要调整科学教育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加强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及其与社会和技术的联系,以适应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1]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充分考虑当代社会对公民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科技发展对科学课程内容更新的要求,以及3-6年级和7-9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的需要,总结我国多年来科学教育的一些经验教训,吸取国内外近年来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考虑到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条件下,制定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

二、初中科学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老教师难以适应新课堂教学方式

一方面,老教师在心理上难以参与科学课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程中,科学教师在心理上参与的程度,对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课程改革成败具有重要意义。一种肯定的态度与积极的情感会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相反,一种消极的态度与情感不但会产生逃避抗拒的行为,而且会阻碍课程的实施。[3]新课程最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要改变,但要改变这一切,除了老师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根本转变外,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备课方式的转变,才能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另一方面,时间限制了老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课前,教师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课堂上带领学生探索一个问题要花很长的时间,而课堂时间只有45分钟。课后科学教师批改作业也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另外,还有正常的开会、教研活动、找学生谈谈话等一周5个工作日就要工作50多个小时。这给老教师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教师专业知识综合性有待加强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就得有一桶水。一般来讲,学校没有科学专业出身的教师,科学教师都是从分科教师中抽取出来的,大家感到教师适应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知识量的多少,知识结构综合性不强才是一直困扰大部分科学教师的一大问题。科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学科体系相比,有了本质的不同。科学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综合,它试图超越学科界限,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综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联。分科教学的教师,所有的业务活动基本上是以学科组为单位,教师业务上的探讨在学科内进行,很少有机会涉及其它学科。学科之间相对封闭的工作氛围使他们局限在本学科的范围内,综合课程对教师的开放性要求与原分科教师职业特有的保守性和封闭性间的反差较大,这种差异是科学教师急需面对的一大挑战。

(三)部分教师的思维方式难以适应

科学课程它吸纳了当代科技发展的许多新成果,不回避当代社会发展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问题,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综合的、千变万化的自然图像,由此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但在学科发展中又各自形成了思维方式的特点。我国传统的初中理、化、生、地教学内容,涉及到的自然关系基本上是因果关系,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单因子分析,呈现给学生的理论基本上是不容怀疑的绝对真理。科学课程特别强调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方案、收集证据、进行评价和表达交流。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理、化、生、地专业大多没有开设相应课程,绝大多数初中科学教师不能理性地认识课程思维方式的改变,这也是造成科学教师适应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建议与对策

(一) 大力支持确保科学课教学效果

1.保障科学课程的教学时间

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条件之一。教学的课时必须得到保证。合理安排科学课程的内容与课时。科学科的课时要求每周4-5课时,目前,科学课程各部分知识所占章节不多,容量不大, 但涵盖了原初中理、化、生的所有内容和地理的部分内容,知识难度与教学难度却较大,一周5课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教学内容完成的。笔者认为,科学课程不应该是以前理、化、地四科的大拼凑,可考虑删除一部分与生产生活联系不紧密的内容,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让科学探究,科学实验等活动落到实处。

2.保障学生的充分参与

小班化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深化的必然结果,是追求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利保障。[4]科学教师面对的是能力高低不同,水平参差不齐,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一个教师面对六七十人,难以开展探究活动,难以关注每个学生,难以保障每个学生的参与,难以保障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时不能指导到位。学校应摸索小班化教学的路子,为各班小班化创造教学条件,使科学课堂充分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不是一句空话。

(二) 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1.开设校本课程

开设校本课程,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设科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纵观科学课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在科学课中有更多的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有必要在开设科学课的同时,研究开发科学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依靠本校教师和外聘专家共同开发的原则,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充分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出既体现素质教育基本精神,又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初中科学活动课程。使校本教研深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既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又为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

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研究不仅可以为现实的教育活动提供发展策略、改革思路和先进方法,而且承担着革新教育思想、创造新的教育理论、建构新的教育观念、推动教育文化以及社会文化进步的使命。教育过程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心灵相通,人格相遇的过程。更需要师生之间一同分享和理解,一同提高。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教学过程一旦缺少了真实的交流,也就丧失了它应有的教育价值,成为浪费时间和生命的过程。

3. 用“综合”的模式培养综合科教师,

综合课程是科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那么专业发展的第一步应该是让他们亲历综合科学课程,使他们对综合课程有直观的感受,产生个人的直接经验。那么,对综合科学教师进行的培训一定要采用综合的模式。[5]由于科学教师缺乏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这些内容是教综合课程所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这样的培训后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隔裂的、非结构化的、与综合科学课程的理念不相吻合。培训的课程内容必须充分地体现出自然科学和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应该包括自然科学中最具基础和核心地位的基本概念,学科基本结构以及基本方法和技能。所采用的方式一定要与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方式相类似,也就是说必须要用综合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来培训综合科学教师,通过一定的“情境”把科学知识、技能方法、科学本质等整合起来。[6]

参考文献:

[1]王红柳:《课程。教材。教法》,1993(12):5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科学(7一9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科学(7一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第1版,第25页。

[3]汤菊芬:《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2月,第24卷第6期。

[4]王冠玥,张建新:《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对大班教学的启示》,《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3。

科研课题研究 篇四

作为学校理化组组长,谈几点我引领教师共同成长的作法。

一、在教学反思中,引领确立教研主题

我组织大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挖掘我们教学目前所遇到的难题,让全组教师收集、归纳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抓住教学主要矛盾,结合学校主题教研课题及理化学科特点,最后确定了理化生组教研课题:《立足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化学)的习惯》。

二、设计教研流程,引领教师主动探索付诸实践

开展教研活动,目的是引领教师主动探索、主动发展。有了教研组的课题,下一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引领大家主动探索,走自我主动发展的道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改变自己课堂上的行为,每天做好记录,写好反思,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小而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也做好记录也在我们给学生订正作业时让学生写出他们自己思考的过程,以便师生共同反思。在学期初,我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习惯”这一课题,做了一节教研组长引领课,我讲的是《大气压》,在教学中我根据大气压的特点和学生的切身感受,指导学生将两手紧握在一起来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在由实验设置疑问,进行演示实验: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不会掉下)?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搞好“团队互培”,做好阶段总结

一个研究题目结束后,要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对以前的试验进行剖析,总结成功,找出不足。

课题研究论文 篇五

1993年11月,多年成为悬案的行政程序法得以制定,并于1994年10月1日开始,正式付诸施行。1962年,作为对行政不服申诉程序的一般法,制定了行政不服审查法;并且作为行政的司法审查程序,又制定了行政案件诉讼法。而今,作为事前程序的行政程序法得以制定,依据程序法制约行政的制度,从总体上得以基本完备。

二、行政程序法的概要及其效果

1.行政程序法的目的

从前,关于行政的程序,被委任给个别的法律,从制度总体来看是不完备不统一的,比较难以理解的。因此本法就处分(即具体行政行为-译者)、行政指导及申报的程序的共通事项作出规定。本法的目的在于,确保行政运营中的公正,提高其透明性,以助于保护国民的权益(第1条)。确保公正,是指在进行处分之前,给予相对人等以有利的主张立证的机会,慎重发动处分权,抑制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所谓透明性,是指关于行政上的意思决定,对国民来说,其内容及过程都一目了然。确保公正及提高透明性,归根结蒂有助于保护国民的权益。

2.行政程序法的概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法将行政的处分分为对申请的处分和不利处分,分别设定了规定。

A对申请的处分

对申请的处分,是指基于请求行政作出许可、认可、发给执照及其他对自己赋予某种利益的申请,行政厅作出的许可、认可等处分或者拒绝申请的处分。关于对申请的处分,规定了如下程序:

(1)设定是否作出申请所请求的许认可等的审查基准,并予以公布。其目的在于提高行政运营的透明性,提高许可及不许可的预见可能性。

(2)尽量规定标准处理期间,并予以公开。其目的在于使申请人明确处理的目标,以期处理的迅速。

(3)一旦申请到达,立即开始审查,毫不延缓。这一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受理申请或者由于进行行政指导,使审查的开始被延缓。

(4)拒绝申请时,原则上以书面提示其理由。这是为了行政运营的透明化和给不服申诉提供方便的措施。

B不利处分

不利处分,是指行政厅根据法令,以特定的人为相对人,直接赋课义务,或者限制其权利的处分。例如,撤销许认可等的处分、停止营业的处分等。关于不利处分,规定了以下程序:

(1)设定是否作出不利处分的处分基准,并为公开而努力。

(2)对处分的相对人,事前通知预定的处分内容、所依据的法令以及成为处分原因的事实等。

(3)关于撤销许认可等之类的剥夺资格或地位的重大处分,采取听证程序;关于其他处分,采取给予辩明机会的程序。

听证,由行政厅指定的主持人主持。当事人可以请求阅览证明成为处分原因的事实的文书。得到主持人的许可,可以对行政厅的职员提出质问。行政厅必须对主持人提出的听证笔录的内容和报告书进行充分的斟酌之后作出处分。辩明机会的赋予程序,原则上提出辩明书。

(4)作出不利处分时,原则上必须提示理由。

C行政指导

(1)进行行政指导时,不得超过其所掌管事务的范围,对相对人的自愿协助为前提,不得对相对人不服从为理由而采取对其不利的措施。这是期待行政指导的明确性、透明性的一般原则。

(2)不得以许认可等的权限为背景,逼迫相对人不得不服从行政指导。

(3)进行行政指导时,根据请求,要交付书面文件等,对明确行政指导的宗旨、内容和责任人等。此外,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关于行政指导的准则,并予以公布。

三、对行政程序法的评价及其影响

1.对行政程序法的评价

(1)由于行政程序法施行后时间尚短,对其评价还未形成统一的见解,要预测其效果也有困难。

从前,在日本的行政实务中,尽量回避处分,而选择行政指导的途径,已经成为惯例。一般认为,这是为了阻止对处分提讼而采取向行政指导逃避的策略。

行政程序法得以制定,对行政指导也课以法律上的一定制约,其结果使轻易采取行政指导的形式成为不可能。但是,采取处分的形式,必须服从法定程序,因此,对于行政厅来说,今后将陷于采取处分的形式还是采取行政指导的形式的艰难选择的境地。

(2)行政程序法,将行政厅的处分分为对申请的处分和不利处分两种,并规定了其分别适用的程序。

根据该规定,听证或者辩明机会的赋予程序的运用,只限于不利处分。对申请的处分,特别是关于申请的拒绝处分(不许可、不认可等),听证、辩明的程序都不能适用。但是,在日本的行政实践中,进行不利处分的情况极为少见,即使进行不利处分时,通常也是在收集了充分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不利处分受到新闻报道等社会舆论的斥责,对特别相对人来说,往往对此也一清二楚。因此,有人指出,对于不利处分,听证、辩明的程序并不具有多大的意义。毋宁说,问题在于本法中关于许认可等的处分,排除了听证、辩明程序的适用。在许认可等的公共规制之中,政界、官界和产业构成的铁三角转化为权利的温床,妨碍着国内外的产业的新参入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因此,出现了以下批判性见解。即为了确保行政的公正性,提高其透明性,关于许认可等的处分,更应该导入听证或辩明的程序。

(3)操纵制度的,归根结蒂是人。无论多么良好的制度,只要得不到运用之并且活用之的人,无异于巨龙欠缺眼睛。但是,人们担心在日本的行政现状下,能否得到理解行政程序并能正确运用之的公务员,担心国民方面能否活用行政程序,担心许多国民在事前对提起争讼产生踌躇,或者认为行政程序繁琐。

2.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影响

(1)行政程序法,适用于地方公共团体的机关进行的处分等中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作出的处分。因此,不仅限于机关委任事务,并且关于团体委任事务,只要法律上有处分的根据,就适用本法。但是,关于地方公共团体以条例及规则规定其根据的处分,从尊重地方自治的观点出发,在排除本法的适用的同时,地方公共团体应该遵照本法的宗旨,作出努力采取必要措施的规定(第38条)。人们期待着,根据这一规定,行政程序条例之类的法规在各地方公共团体得以制定。

(2)关于经过听证作出的处分,若承认根据行政不服审查法提起异议申诉,便将导致审理的重复进行,有悖于程序经济的原则,因此,规定不能提起异议申诉(第27条第2项)。所以,可以预想,今后的异议申诉件数将减少。但是,由于其不妨碍审查请求的提起,所以审查请求的件数是否减少,还要取决于听证程序对违法行政的抑制是否有效的实际业绩,现阶段要预测案件数的增减,是困难的。当然,现行审查请求制度的形式,与采取当面审理形式的异议申诉相比较,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不仅如此,而且在听证程序上,也承认行政厅职员的出席听证会,以给予当事人质问的机会。所以有人主张,在审查请求中,也应该承认审理担当者的回避,通过导入口头辩

论的公开对审形式,以谋求程序的充,将审查请求制度改革成为由国民活用的具有实效性的制度。

(3)有的学者对行政程序法的适用除外事项太多,提出批判性见解。比较有说服力的见解认为,关于重要的处分,例如,关于课税处分,由于其特殊性,即使不能将本法原封不动地付诸适用,也应该另外制定租税行政程序法之类的独立的立法,或者即使在税的领域,也应该在不违反税的特殊性的范围内类推适用本法。

(4)通过本法的制定,有的人认为以程序违反为理由的诉讼案件会增加。也有的人认为,由于违法行政被

事前抑制的结果,诉讼案件会减少。此外,还有的人认为,法院的审查范围被限定于对是否违背程序的审查,便不涉及实体性统制了。更有的人认为,毋宁说通过程序审查,实体性统制的范围得以扩大。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四、日本行政法面临的课题

为了对应行政环境的变化,日本的行政制度面临着需要解决的许多课题。例如,公共规制的缓和,地方分极推进法的制定,特殊法人的统制、废止及合并,情报公开法的制定,行政监察官法的制定等等。在这里,不能就上述所有问题展开论述,仅就司法外的纷争解决制度作一定的阐述。

1.司法救济的界限

诉讼程序是发现事实的程序,是人类长期经验与智慧的产物。但是,从前就有人指出,该制度存在费用高与时间长的缺点。并且,也有人认为诉讼程序不能适应现代型纷争,对司法追随行政及司法软弱无力等现象提出批判。

现代型纷争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具有某种程度的地域广泛性,因此,以多数人为当事人的纷争呈增加趋势。第二,不是侵害发生之后,而是在侵害尚未发生的未然阶段,以预防侵害的发生为目的的纷争呈增加趋势。第三,在纷争的解决中,需要高度的科学技术性见解的纷争呈增加趋势。第四,与关于权利义务的纷争相比较,争论政府政策的正确与否的纷争增加,因而导致发现成为裁判基准的客观性法极其困难。现行的诉讼制度,以辩论主义为基调。辩论主义,毋用说,是指将诉讼的具体进展委任给当事人的责任和负担,而排除法官依据职权介入的制度。在由私人自治支配的私法领域,也许可以说这种辩论主义的诉讼构造,是适合于纷争的解决的。但是,对于上述现代型纷争的解决,辩论主义却并不一定能称得上为适当的解决手段。现代型纷争,不是象私法关系那样可以分解为债权和债务,而是常常以与政策相关联的社会利益及价值观的冲突的形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法官,必须发现某种客观性法,并依照该法,对何为正确作出判断。但是,到底有无客观性法的存在,还是有疑问的。通常的情况下,作为判断的基准而使用的,是利益的比较衡量论。根据这一基准,比较小、比较轻微的利益,将被完全抛弃。这样处理果然正确吗?在一方当事人有四分的理、另一方当事人有六分的理的情况下,作出这种判断当然是适合正义的要求的。但是,以司法的方法,却不能进行这样的解决。在纷争的解决需要高度的科学技术性智慧的情况下,裁判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机能。一方当事人独占证据,并且具有丰富的科学技术性智慧,而另一方当事人却欠缺科学技术性智慧,又不能得到有利证据。法官虽是法律专家,但却缺乏科学技术性智慧。并且,在辩论主义之下,不可能由法院负担费用依据职权收集证据,所以,其心证势必产生倾斜,导致其作出有利于更具科学技术性智慧的一方的裁决。

科研课题研究 篇六

关键词:科研管理 知识领域 管理方法

On the Apply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Management of Science Project in Research Institute

Lan Wang, Xiaofeng LIU, Shuwen GUO

(Weapon Industry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Xi'an City, Shaanxi 710065)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factors measuring popularity of an institute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ar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t is an important work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organize declare project and carry out research.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projects,extensive knowledge and high risks,at different stages of research projects,must take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research tasks on time with high quality.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Knowledge areas, Management

目前在一些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类似问题,如项目研究范畴雷同,经费核算不准,过程控制不够及时,评价验收不规范,技术推广滞后或者未推广等问题,结果造成很大浪费[1];再加上科研管理涉及知识领域广、受控因素多、工作量大,这一切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在科研课题管理中科学地运用项目管理的手段,使科研项目的管理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既出人才和成果,又创效益。

1 科研项目管理新特点

项目管理体系包含对进度、范围、质量、资金、人力资源、采购、风险、沟通、整体等九大管理领域,其中前四项属主体领域范畴,最后一项属综合管理,其余四项属辅助领域范畴[2]。就科研所科研课题管理而言,其内容涵盖一般项目管理框架外,还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1.1 创新性

创新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出不同于过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产品。科研项目创新既可以表现为一种新发现,体现出对新知识体系的贡献,即基础性研究,也可以表现为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体现出技术的先进性和潜在的效益,即开发研究。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创新是各类创新的源头,那么科研管理则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为使创新在复杂的智力系统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往往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灵活的反应机制,服务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创新,即在课题管理中,找寻一种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最佳管理组织方式,将课题研究思维模式转化为创新性的课题管理思维模式,在科研课题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从理念上和行动上增强对课题管理的成功标准把握。因此科研管理也是一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1.2 知识性

科研所科研项目组研究成员是知识密集型群体,课题研究的结果是知识产品,因而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升其开发创新能力、转变和创新其管理思路及管理方式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在对项目组织所拥有的和能接触到的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提取、判识、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管理过程就是科研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1.3 不确定性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首先是辨识风险,查找它们的来源信息,一般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即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对内部成员有效沟通失败,成本预测不全面,项目进度把握欠佳、评价体系不完整等;外部信息包括:该课题研究的前景瞻望不深远,市场预测偏移,外部因素干扰等。当获取信息渠道不通畅时,不确定性增加,风险随之增加,当信息能够充分获取时,未知因素减少,风险概率随之降低。针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采用量化的方法评估风险,通过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或者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综合研究不同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科研项目进行分析、建模,进行技术风险评估和市场风险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2.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既然科研课题管理有自身特点,属于一个特殊的管理范畴,那么从项目前期准备、申报立项、中期检查、评价结题到成果转化等各阶段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使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以下从科研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申报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及总结阶段谈谈如何开展全过程管理。

2.1申报准备阶段,强化长期科研的意识,为申报课题做铺垫

在项目申报通知前,一方面积极组织讲座及交流会,聘请有科研经验的专家讲解和宣传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和谐宽松的科研氛围,增强职工和科研人员科研信心,发扬雷厉风行、协作配合的科研作风,鼓励大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以此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管理工作效率,有助于将来项目申报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提前开展系统论证和大体设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无结束的过程,一般项目从组织申报到上报申报材料往往半个月,仅依靠这么短的时间准备科研项目的申报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申报者在了解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时间的前提下,有一个长期的科研申报准备,需要从事科研的人员具有“长期科研”意识;最后在制度方面,科研管理部门应协调各部门在配套经费、试验设备、办公环境、成果奖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引导科研人员积极申报课题。

2.2申报立项阶段,切实组织好科研选题和队伍组建工作

申报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在以往的的课题申报过程中,由于选题不当或填报表格时,没有认真研读吃透通知精神,导致申报的课题偏题、课题重点不够突出、研究思路不明晰、项目目标不明确等失误,导致申报的项目中标率偏低。因此该阶段须做好:

第一,选好课题,严把申报质量关和遴选关。科研管理部门接到申报通知后,要及时有力地进行动员,鼓励生产人员及科研人员认真填写科研申请书。申请书是专家评审时的唯一依据,填写申请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能否申报成功,这其中题目重要性可以达到50%~80%,所以说题目的选定又是重中之重。一个好题目首先要有新意。“新”不可能全新,可以老题新做,也可以“小题大做”,尽量使问题细化,从纵深挖掘,从内涵挖掘;其次要有有价值,能体现某个领域的创新或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最后要有竞争力。总之,选择科研课题既要考虑能够最佳发挥自己具有的知识贮存、知识结构和研究才能,又要遵循可创新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原则。在填报申报表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要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邀请组织专家评议申请项目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之处等,把好选题关、论证关、申报关,确保研究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得当、研究价值高的申请课题预选上报,从一开始就使课题的申报立足于高起点,提高立项成功率。

第二,组建好研究团队。对于一个研究所而言,科研实力的强弱并不是单个学科、单个部门或者单个项目成果的累加。对科研课题的申报,科研管理部门必须进行有意识地引导,首先提倡勇于奉献、热爱集体的精神,其次整合优势,挖掘特色,将科研实力集中到重点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上来,全局统筹规划,以联合协调的科研格局,协调组织跨部门、跨单位联合申报,适时引入“外援”,当然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主体必须是研究所本单位人员,并注意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有机结合,组成多学科的课题组联合攻关,避免个体的、单一学科的、分散的研究活动单打独斗。对于主要参加者人数不应太多,也不要太少,一般依课题的内容选择3~5人较为合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综合研究或应用对策研究,生产部门的人员最好有一些,与生产联系紧密的课题尤其应如此;在成员搭配时,尽可能合理,如分工、专业特长、学科特长等,使科研课题研究在一个团结、和谐、技术过硬的团队中开展。

2.3项目实施阶段,切实做好中期检查及进度、成本、技术统一协调

申报立项获准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给课题组转发科研管理办法,积极抓好研究计划、研究经费组织落实等科题启动工作。一旦课题研究实施,就必须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地对课题进行查促,避免过程管理失控或者由于管理不规范,致使经费超标和课题延期,出现弄虚作假甚至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科研项目能否按时结题及确保资助效果的关键环节是科学的中期管理工作。

第一,严格执行中期检查。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科研课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时实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节点进度控制管理。通常科研项目启动后3个月和结束前3个月必须各设定一个节点检查,检查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凡在科研计划书中明确的课题节点任务、目标执行情况应逐一检查,形成节点检查报告,将作为阶段性预算分割、产值分配和考核项目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的重要依据。目的在于对项目研究意义、进展程度、研究水平等进行阶段评估与考核,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解决,以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3]。

第二,加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的自始至终,是反映项目研究状况最直接的指标,经费管理要实现专款专用,科学地管理。如果经费管理不当,不仅不能够有效约束项目研究人员遵守管理规定,而且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导致课题目标不能按期高质量地完成。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经费管理模式并严格执行,切实发挥经费资助实效,这种在经费使用上先算后花,预先控制,可以有效避免项目超概算严重,对课题研究尤其重要,是科研所项目管理手段中最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的手段。

第三,进度、成本、技术管理统一协调。项目进度计划、成本计划是实现研究目标的控制结点,在以进度和技术为依据,以实现既定的技术性能、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的的 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注重预测性,从时间、经费、技术等各方面预判,做好应急预案,解决突发事件;二是注重均衡性,在进度、经费、技术这几个约束因素间寻找平衡,以获得整体上利益最大化;三是利用“矩阵管理”的特点,及时调整项目组,使项目管理在灵活运用人力资源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2.4 项目总结阶段, 做好项目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转化工作[3]

第一,严格执行项目结题验收。科研项目最终形成的是科研成果,按照项目结题程序,认真履行结题验收,既能鉴定项目完成的质量,也能衡量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3],因此科研结题验收对于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推动科研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很有意义。一般情况下,在把好项目申报关、中期检查关的前提下,课题研究都可以按时结题。但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科研管理部门应督促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各种材料,并认真初审提供的材料,对已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的科研项目,再向立项单位提出结题申请并交结题验收评议组,以便检查验收,通过结题的项目及时移交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注重科研成果申报和转化。科研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并不意味着项目就此结束,而是项目的另一个新的起点。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科研项目验收后的追踪管理,以此为契机,推动项目成果朝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加强科研档案归档意识,规范管理,做好备案工作,及时督促项目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结题的全部材料整理成册,报送并存档,并提供所有材料的电子版,这直接影响着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连续性;二是督促课题组在时机成熟时申报鉴定成果,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转化是指新发明、新产品、新技术转化成成品、样机、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等,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人员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从优化政策环境、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机制等方面,保障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使科研成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三是抓紧成果的报奖申请,通过科技奖励达到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认可和评价。

3. 结束语

总之,研究所科研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根本宗旨,就是通过符合科学研究自身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及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与国际化、开放型、现代科研院所相适应、充满活力、高效精干的科研管理制度,达到提高科研水平、丰富科研成果、促进人才培养、增加科技收入、实现科技目标,从而整体提升科研所研究实力。在管理中应做到:

3.1针对科研人员的工作具有知识集成、学科集成的特点,有继承性更有创新性等特点,实施以柔性管理为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

3.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科研人员为原则,开创项目管理新思维。从服务的角度进行过程管理,管理过程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过程中提高管理水平,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造科研氛围和科研条件,使研究所多出成果和多出人才[4]。

参考文献:

[1]徐敏。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2):156-158.

[2]王悦,孙树栋等。科研项目管理的成功标准和风险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3):27-29.

科研课题研究 篇七

汪清县教育科研历经“提高认识阶段”、“建章立制阶段”、“典型引路阶段”、“积极参与阶段”和“普及提升阶段”。特别是经过“构建机制、规范运作”、“积极参与、普及提升”,使全县教育科研出现比较良好的局面:“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理念基本确立,教育科研组织管理网络业已建立,“十一五”期间承担省级课题15项、州级课题11项,县级课题60项,基本形成了课题研究结构,教师参与科研面越来越大,中心校以上学校都已从随机性教研踏上了课题研究这一专题性、系统性教育科研上来,做到了每校都有课题,30%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全县以教育科研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观,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速度,改变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发展,正在显现出明显的成效。但是课题研究还存在着种种令人不容乐观的现象:

一是“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只是个口号,学校对课题研究根本不重视,有些校长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应付上级检查,但是平时却很少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二是教师对课题研究兴趣不高,或者是课题的研究内容不是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让老师们感觉到太高、太空,导致兴趣不高。部分教师还没有由传统的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课题研究与实际教育工作脱节,研究与实际工作两层皮。

三是有的学校做课题研究只是为了要结题证书,重视课题材料,轻视研究过程,课题研究根本没有实效。

四是重两头、轻过程,也就是重视立项和结题,过程管理不到位,不及时积累过程材料。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建立以校长为第一参与者的制度,选择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或者是与学校实际相符的研究内容为课题研究内容。

2. 把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活动成果与教育教学工作一起列为学校考核的教师评价内容。建立奖罚制度围绕课题研究,做得好的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在评先争优中享受到优待。这样会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

3. 开展小课题研究。为了彻底改变教师对学校承担的大课题不感兴趣的现象,鼓励每一位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找到典型并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然后开展研究与实验。采取同伴互助、名师引领、交流研讨等形式把课题研究做好做深。

4. 小课题的选题“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科学习背景,不好高骛远。“小”就是从小现象、小问题、小事入手。“实”就是实实在在,实实在在选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题。

5. 课题的研究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旨在提高实践的有效性。如课堂教法的设计,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等。学校课题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研究,实践既是研究对象,又是研究的归宿,而且面向实践,使教育科研走向学校生活,是当下教育科研的基本走向。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偏向理论研究,那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合理取向,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科研课题研究 篇八

恰逢上海市南汇区音乐教学评比,我借参赛的契机,精心准备了一堂《长城永在我心上》的声乐欣赏教学课。这节课中,我以。长城”这一主题串联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渗透了地理与历史的内容,可以说通过这节课,多学科渗透的主题型音乐课的探索已初见端倪。课后师生反映不错,还获了奖,然而仔细分析后却发现依然有着不足之处:虽然本课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人文主题“长城”,但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过于生硬。为了顾及教学内容的组合,我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

随着研究的展开,我的认识逐步提高。2005年“上海市五区县高中音乐教学研讨会”召开,我应邀去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上了一堂公开课《诗意江南》。上海地区的学生虽然也身处江南,但他们却往往没能真正了解江南的风土人情及音乐文化,所以我以“江南。为主题组织本课。通过欣赏和学习江南主题的一系列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江南秀美的风景以及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是这样的:

教师播放歌曲《小城故事),同时多媒体投映具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画,并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体验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艺术课堂教学离不开各种形式的情境创设,以“境”入“情”,使音乐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师:对我们这些久居繁嚣尘市的人来说,生活犹如节奏强劲的劲歌,而当邓丽君《小城故事》的旋律响在耳边,我们能体会到身边那些江南的小城镇里,小巷深处石板路古朴静谧、烟雨斜阳的秀美景色……下面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理解给这几幅画面命名,但条件是必须借古诗词中的词句。

“小桥流水人家/小楼一夜听春雨/春风又绿江南岸……”学生热烈回答着,此时我出示本课的题目:《诗意江南》。

师:看来我们的诗词中描写江南的作品还真不少呀,江南从晋代开始就与文人的词采风流融为一体。江南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词-与“曲”,那些文人们留下的诗性回忆,就像是小巷中留下的木屐声声,每响一下都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回音。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首作品:白居易《忆江南》、韦庄《菩萨蛮》。

师朗诵并演唱《忆江南》,学生合音乐(《姑苏情》)朗诵两首词。

(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体现艺术的“共性”,也在一定基础上体现了音乐课的综合性。并通过对古诗词的欣赏,唤起学生对祖国文学艺术及祖国河山的热爱。)

师播放课件:江南的桥;江南的建筑、江南的园林,引导学生欣赏江南的风景。之后出示练习题:听音乐辨地区(音乐作品我选用了江苏《茉莉花》和青海《茉莉花》)。

师:同学们显然发现了,这两首歌曲的歌词是差不多的,旋律的走向也相似,应该是一首歌在不同地区的版本,同学们能辨别一下它们各是什么地区的吗?

生甲:第一首歌是南方的,第二首歌是北方的。

生乙:这首歌是《茉莉花》,第一首《茉莉花》是江苏的,是属于我们江南地区流传的,第二首《茉莉花》应该是北方地区的。

师:大家的感觉非常正确,第一首是江苏《茉莉花},是属于我们江南地区流传的,第二首是青海《茉莉花》。那么,为什么同样一首《茉莉花》的风格却完全不同呢?大家能否加以分析呢?

生甲:江苏《茉莉花)秀美雅致,青海《茉莉花》高亢豪爽,这是由于不同地理区域和风土人情所决定的,江南水乡培育出了江南人特有的灵气和甜美,使江南的音乐也显得恬淡优雅。

生乙:这和人有关,我们江南人比较含蓄,而北方人比较豪爽,所以唱的歌也自然和性格一样了……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江南的人文背景铸就这样的音乐风格。

(让学生通过直接欣赏和间接的古代文人对江南秀色的赞美,来体验和感受江南水乡秀美的景色,并了解由此衍生的音乐文化。)

师:我知道同学们十分熟悉林俊杰的一首《江南》,让我们来一起演唱吧。

(教师与学生互动演唱,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绎来描绘和感受自己心中的江南。并由《江南》前奏中的伴奏乐器,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江南丝竹。)

欣赏了江南丝竹音乐《江南好》后,教师介绍江南丝竹的产生背景、风格特点、乐队组合、名曲名家等知识。

师:小时候读乐府诗,每每读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时候,我都会想,为什么我们这些生活在江南的人们,现在反倒难以认清江南真正的面孔呢?当听着悠扬的江南民乐时,我蓦然发现,是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离自己太近的缘故,江南早巳不自觉地溶解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这兴许也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江南情结吧。在这美妙的丝竹音乐声中,祝愿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江南、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这节课的效果可以说是比较令人满意的。通过这几次的课例研究,我认识到,一切艺术都是心灵沟通的艺术,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广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同时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音乐也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我们可以把音乐与美术、舞蹈、影视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更形象地理解音乐。也可以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地理、历史等在内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当然,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注意:音乐课程的综合,必须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才能不失学科本色。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必须组织在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之下,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潮方兴未艾,笔者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课改的目的就是在于让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只要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那么我们音乐教育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课题研究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课题研究论文【新版多篇】范文,共有2228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课题研究论文【新版多篇】下载
课题研究论文【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