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中国教育状况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3 08:20:0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中国教育状况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国教育状况报告多篇

【第1篇】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

报告显示,本次调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当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仅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高考状元阳盛阴衰,文理科男状元优势凸显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理科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可以说,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

1977-1998年我国文理科高考状元性别比

文理状元 所占比例理科状元所占比例 文科状元所占比例

男64%男73%男53%

女36%女27%女47%

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高居第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能统计到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其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状元最多,有85人,高居第一。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有8人,位居第四。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列第五名。其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最多,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最多。

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影响力的风向标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77-1998年和1999-2022年两个时期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高校情况来看,1999年以前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年以后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自1977年以来,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1977-1998年是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而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特别是2022年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强有力的冲击。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状元选择报考。

1977-1998年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状元人数

1北京大学北京85

2清华大学北京46

3中国科技大学安徽16

4复旦大学上海8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6

6南京大学江苏4

7中国人民大学北京3

8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尽在好范文网范文网。

【第2篇】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创办30年的中国大学生运动会尽管越来越不被人关注,然而今天举行的第九届大运会新闻发布会所传达的一个信息却不容人们忽视——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多项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今天在天津说:“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他说,如果普通大学生的体质没有明显提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无从谈起。

王登峰今天引述了教育部等部门自1985年以来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这项实施于xx年的调研发现,相较xx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尽管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此项调研通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和跑步成绩等考察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发现19~22岁年龄组的学生除柔韧素质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如与xx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1.87秒。

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的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存在着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投入较少,体制不健全,发展不均衡,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目前全国各地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通过大运会的举办,达到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目的。

【第3篇】最新2022年中国城市女性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女性生活蓝皮书: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9》今天在京发布。该书由中国妇女杂志社、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和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共同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xx年《女性生活蓝皮书》,通过大量第一手调查数据呈现女性生活状况,包括《第10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xx年中国城市女性消费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状况调查》《产后重返职场哺乳期妈妈工作生活状况调查》《城市女性和家庭旅游变化趋势初探》,以及有关维护女性消费权益、“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建设学术专论”等方面的文章。

xx年《女性生活蓝皮书》中《第10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xx年被调查女性对生活质量感知良好,总体评价指数为63.2分,主观评价为74.9分,62.0%的城市女性感到幸福。36.1%的女性对个人收入感到满意,比xx年增加。城市女性个人收入平均为7267.2元,女性对家庭收入的贡献率平均为32.3%。41.5%的女性对工作表示满意,工作使女性“经济独立”“更自信、更受尊重”“生活更充实精彩”。职业女性面临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是普遍现状。61.8%的被调查女性认为自己健康,超过五成女性的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开朗乐观,62.0%的女性感到幸福,61.0%的女性名下有房产。对居住环境总体评价分别为60.4分,比上年有所提高。

xx年《女性生活蓝皮书》中《xx年中国城市女性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显示,xx年,被调查女性家庭收入用于消费、储蓄、投资的比例是61:23:16,消费比例比上年显著上升。被调查女性最大一笔开支用于购买服装服饰的人数最多,已连续7年稳居个人最大一笔开支的第一位;女性个人旅游开支最大,家庭房产开支最大。67.7%的人外出旅游;91.8%的人网购,比上年显著上升,网购消费占家庭支出的15强。52.3%的被调查者参加了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平均支出为5138.8元。

xx年是我国政府关于“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出20年,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已成为资产评估行业的重要力量,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推动着女性自身的发展与进步。xx年《女性生活蓝皮书》中《中国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状况调查》显示,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队伍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高学历、专业集中、技术性强的高素质队伍,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是一支工作适应性强、职业忠诚度和工作满意度高的稳定的队伍,77.6%的被调查女性认为资产评估师首要核心竞争力是“专业胜任能力”,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工作时间长、出差多、工作压力大,65.3%的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幸福感,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与男性从业者有着明显的差异。

生育是职业女性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xx年《女性生活蓝皮书》中《产后重返职场哺乳期妈妈工作生活状况调查》显示,70.6%的被调查者休完产假后按时上班。超过八成女性仍在原单位、原岗位、原职位工作。宝宝1周岁前,85.2%的女性没有被单位安排上夜班、加班、出差。重返职场后,女性的主要精神状态是疲惫。70.6%的被调查者希望产后实行“弹性工作制”。50.4%被调查者使用了每天1小时的哺乳时间。仅有15.6%的被调查女性所在单位配备了哺乳室,37.7%的单位配备了保存母乳设备。73.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坚持母乳喂养,且尽可能时间长点”,26.1%的女性加入“背奶族”,北京女性加入“背奶族”的比例最大。生育宝宝,重返职场,被调查者的三大感受是:幸福、辛苦和快乐。66.8%被调查者有了宝宝后,幸福感“提升了”。

xx年《女性生活蓝皮书》中《城市女性和家庭旅游变化趋势初探》显示,旅游已成为被调查女性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xx-xx年,平均每年有62.7%的女性和家庭外出旅游。家庭旅游支出xx年为5666.1元,xx年增至15079.6元,年均增幅27.7%。旅游方式中,“跟团游”呈下降趋势,“自由行”被更多女性选择,出境游增加。

消费安全依然是被调查女性关注与担忧的问题。被调查女性的三大焦虑依次是:“物价上涨,生活成本高”“空气和环境污染严重”“缺乏闲暇时间”。在网络消费中,近七成的被调查者因质量问题退过货。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个人信息被泄露。虽然女性在教育、就业等方面进步显著,但从调查数据看,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与男性从业者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数量、收入、工作适应性等方面,都与男性从业者有着明显的差异。哺乳期女性更因为疲于应对宝宝和工作而疲惫不堪,希望得到家人、工作单位和社会的更多帮助。

xx年《女性生活蓝皮书》预测,今年,城市女性消费预期的五大热点是:孩子教育、买房/租房/装修、旅游、请客送礼和买汽车。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及家庭有投资理财计划。为避免网络购物纠纷,被调查者给电商提出的五大建议是:不做虚假宣传;不出售假冒伪劣和低价误导;及时解决售后问题;不泄露个人信息;不搞霸王条款。

【第4篇】百合网《2022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将于1月11日发布

谁动了单身人士的钱包、女性对男性薪资的期待有多高、如何看待婚内出轨、中国男人是否配不上中国女人岁末年初,已经持续八年的百合网《2022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即将在被称为中光棍节的1月11日再次发布。

《2022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后称年度婚恋报告)由百合网设计、实施和发布。与学术性报告不同,百合网的年度婚恋报告在坚持学术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在选择调查题目、行文语言、表现形式上都更加贴近热点和轻松活泼。据透露,本次调查在内容上,不仅涵盖了经济条件、感情等爱情和婚姻的热点话题,也没有回避诸如非爱而婚、婚内出轨等敏感性话题。在形式上,除了纸质的报告以外,还相应推出新媒体版本,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尤其是80后和90后的阅读习惯。

与以往的年度婚恋报告不同,百合网2022年度婚恋报告的另一大看点是增加了百人推荐团的概念。百人推荐团由行业内的情感专家、社会舆论家、媒体人士,及对婚恋问题有所感有所想的普通人群组成,共邀约100人,为此次调研做内容补给和推荐,共同揭示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当代人的婚恋观,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为研究、探讨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的调研方式也进行了一定创新,一共采用四种方式。第一,线上问卷调研,将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出具问卷,并基于百合网这个平台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7多万份;第二,深度访谈,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专家针对单身族群及已婚族群分别进行多次群体访谈,针对婚恋观及婚恋态度进行详细沟通;第三,联合aa租车、乐蜂网、爱奇艺、搜 狐新闻客户端、百程旅游网针对旅游、新闻、电商消费等不同领域做出单身调查,推出行业婚恋调查。第四,通过微博、微 信平台对单一问题进行广泛征集。

年度婚恋报告是婚恋领域每年年终的一件热点大事。百合网从2022年开始连续8年发布婚恋调查报告,持续记载了中国人婚恋态度和行为的状态、特点和变迁。其每年发布的婚恋调查报告,是国内婚恋行业内较为专业的调研报告之一,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百合网每年的婚恋报告都由旗下专业的研究机构完成。百合网下设百合婚恋研究院,并与中国最知名、最权威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研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合作开展中国人婚恋、家庭课题的深入研究。研究院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百合网创造科学有效的婚恋产品和服务打造了坚实基础,立志为中国人提供科学、专业的婚恋服务。研究团队拥有专职和合作研究人员30多名,80%拥有博士学位。目前已经完成了多个大型婚恋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百合网婚恋服务产品的升级和改进。

【第5篇】最新中国城市女性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消费安全依然是被调查女性关注与担忧的问题。被调查女性的三大焦虑依次是:物价上涨,生活成本高空气和环境污染严重缺乏闲暇时间。在网络消费中,近七成的被调查者因质量问题退过货。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个人信息被泄露。虽然女性在教育、就业等方面进步显著,但从调查数据看,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与男性从业者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数量、收入、工作适应性等方面,都与男性从业者有着明显的差异。哺乳期女性更因为疲于应对宝宝和工作而疲惫不堪,希望得到家人、工作单位和社会的更多帮助。

2022年《女性生活蓝皮书》预测,今年,城市女性消费预期的五大热点是:孩子教育、买房/租房/装修、旅游、请客送礼和买汽车。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及家庭有投资理财计划。为避免网络购物纠纷,被调查者给电商提出的五大建议是:不做虚假宣传;不出售假冒伪劣和低价误导;及时解决售后问题;不泄露个人信息;不搞霸王条款。

【第6篇】中国乡村教师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职业发展”问题展开,除了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xx—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涉及到的“城乡师资水平差异”、“职称评聘”、“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乡村教师培训”等话题进行了访谈,还对计划中未明确提出的“工资结构”、“职称弊端”、“教师代表大会”等问题进行了采访和分析。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低成为突出问题

xx年以来,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等地频发教师抗议“工资过低”、要求“涨工资”的群体性事件。教师工资待遇低已成为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xx年时任国家总理xx在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出掷地有声的承诺:“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成为各地教师要求涨工资的“尚方宝剑”。事实上,这一规定要追溯到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其中明确写到“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xx年至xx年,国家出台《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均强调“涨工资”。然而我们调研中发现,教师的工资水平依然较低,并且存在工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第一,“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得不到落实

四川某县教师,算上学期末、年终奖,月收入比同级别的公务员少xx多元。xx年,河南省某县以收入较高的中学高级教师为例,月工资为3700元(此为税前、未扣除公积金和医保的应发工资,实发工资约3000元)左右,低于该市平均工资4100元。

河南调研点的乡村教师反映,十年前,他们比本地的建筑工人工资高,现在比建筑工人还低1000元(建筑工人平均月收入3000元,而乡村教师月入xx出头)。当地房价平均为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老师如果想买个60平米的房子,要花近xx年时间。

广西调研点的老师们普遍反映,工资增长赶不上物价长得快。有老师说,原来年底会多发一个月工资,但这几年“13薪”发放的频率明显减少了,月工资虽然提升了,总量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那么,老师工资多少算合理?老师们的期待是:工资和福利应该和当地的公务员看齐,这也是总理承诺、教师法规定的;月工资应该能够和当地单位平方米的平均房价不相上下,这样这辈子才有指望买个房子。简言之,教师的工资应该“养得起家”。

第二,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大

且不论不同的省份,即便是同一个市(地级市)的下属各县之间教师收入差距极大,江苏某市区教师工资与下属较为贫困的县差多出约1500元/月,广西某市同样的情况多出约1000元/月。河南某县小学校长(小教高级)反映,他的工资比该市城区同等级别的老师低约500元/月。在老师工资不高的普遍状况下,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同时,城乡之间教师收入差距大,主要表现在补课费这种隐形收入上。在县城,主要科目教师的有偿补课成为弥补教师收入的主要手段,而乡村教师显然缺乏这种机会。四川调研点的乡村老师反映,同样在城市和农村工作三年,城市学校的老师可能会比农村学校老师多收入至少20万。

此外农村教师的评职称、评优等机会,相对城市教师的机会少,这也导致城乡教师的实际收入差距大。江苏某县乡村中学教师还反映,县城的教师每年公费体检一次,但农村教师每两年公费体检一次。

由于地区、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大,乡村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托关系进入城镇,而城镇教师则希望进入市区,对于老师来说,争取的更高的工资无可厚非;但对于农村儿童来说,则无疑加剧了教育资源的流失,带来进一步的教育不公。

第三,工资构成不合理

教师的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教龄津贴(3-10元不等)。

老师们反映职称工资权重太大、绩效工资计算方法不合理,教龄津贴占比太低。

薪级工资的标准是职称,教师们反映职称工资差距大,从小教初级到小教高级,广西调研点的工资薪级工资差别在300元左右。从附件二四川某农村小学教师工资表中可以看出薪级工资最高差别超过500元。

每个教师都要被扣除绩效工资的30%,在学期末或年底以“绩效奖励金”的形式发给大家。这一制度引起诸多老师不满,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初中老师愤愤不平地说,“要给大家奖励,就在工资上另外再加,把我的工资扣出去,这怎么可以?!”另外,实际考核标准明显倾向于学校领导,因此学校领导的绩效所得(超过被扣除的30%)远远超过普通老师(低于被扣的30%),重庆某区的教师愤怒地说道:“都是满工作量,凭啥领导要拿普通教师的1.3—2倍不等的奖励性工资!何况有些中干还只上几节非统考学科的耍耍课。”甚至有教师反映这是“扣老百姓的钱给领导发奖金”,因此这一全国性的绩效工资制度无法实现其劳者多得、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初衷。

而教龄津贴在教师工资中占比太低,教龄满5年不满xx年的,每月3元;满xx年不满xx年的,每月5元;满xx年不满20年的,每月7元;满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30年教龄的老师,相当于每年才3毛3分!这对老教师很不利。

第四,工资调整后,增幅不大

全国事业单位于xx年开始调整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涨幅约500-1000元上下,但涨工资之日也是启动养老保险改革之时,由于自交保险,许多老师实质上拿到的工资只涨了200-400元。李老师调薪之前的岗位工资是590元,调薪以后岗位工资是1220元,薪级工资从181涨到355元,基础绩效由1538元降到1402元,最终,李老师的工资一共涨了749元,但是需要交380左右的保险等,拿到手的工资也就比上个月多了360元左右。调整之前工资只有不到2800,调整后3160。甚至有四川某乡村青年老师反映,工资原来2486,现在涨到2760,扣除各项费用,到手工资不增反降,只剩2260左右。他说,去年当地学校有老师罢课,可是“老师是最底层的,抗议了半天还是没用。”

二、职业晋升“难于上青天”

教师职称制度于1986年建立,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也是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肯定。对教师来说,职称评审具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意义。

可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职称制度的负面性越来越突出。

当前,教师职称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划拨职称指标,不同层级的学校能够得到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不同。农村学校因为办学水平较低,能获得的高级职称的比例也比较少,僧多粥少,竞争非常激烈。职称越高,评审越难。评职称耗时很长,十几年甚至二十年评不上职称的现象很普遍。河南一位乡村教师称,“评职称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位老师评上小教一级已经有20年,始终没评上高级。对学校意见非常大,教学也不再积极。很多老师认为,评职称一方面是钱的问题,评上职称,每个月的工资一般会增加300-400元。生活补贴也和职称挂钩;另一方面是对工作和肯定和面子问题。

老师们主要有如下四点不满:

第一,职称评定中存在暗箱操作,走关系等问题,不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没有权势没有关系的老师,教学成绩再好,也始终评不上。这是评职称难的重要原因。教学成绩不好作假,而评各种奖项则有时会掺进去水分,有许多人为操作。有些老师为了评上职称绞尽脑汁,也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部分教师之间产生很多矛盾,甚至有正面冲突。

第二,“评聘分开”与岗位限额带来的上升渠道的拥堵。老师职称的评定方式是“评聘分开”,例如a老师通过自己考试拿到了高级职称,但学校高级职称名额已满,则可能以中级或初级职称聘用该老师。换言之,即使老师考到了职称在某些没有名额的学校也没法拿到这个职称应有的工资待遇,只能等待年老的教师退休让出名额。四川某县郑老师的妻子,在一个乡镇中学教书,已经41岁,虽然评了中级多年,但一直没有与工资挂钩,而她的前面,至少还有20个老师在排队,她可能十年都没有机会评上职称。

第三,上级教育部门在分配职称名额时应总体统筹、多做调研、因时因地制宜、考虑多重因素,如教学质量、城乡地区差异、教师年龄比例等。调研中发现,每个学校年轻老师和年老老师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在一些整体年纪偏大的学校,就会出现大量达到相应资质却无法以拿到相应待遇的情况。而在年轻人比较多的学校,老师级别升级就相对比较快,这让老师们感到不公平。

第四,职称标准制定不够合理。广西一位老师说他们学校“教龄增加一年增加0.2分,当一个校领导就可以加5分,我要增加多少教龄才抵得了一官半职呀!我们学校老师年龄又偏大,做我旁边的黄老师,居然和自己的小孩一起评上了8级,他小孩就在另一个学校当教务主任,而且那个学校年轻老师多。老子和儿子一起评上8级,哪有这样的道理!”江苏一位老师反映评上高级职称的大多是学校的中层以上领导,他们从不在一线顶班上课,相反老老实实上课,一心扑在学生上的人晋升职称是很难的。

三、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无论小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通常没有“加班”的概念,觉得安顿好学生再离开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加班”的缘由也有所不同。

小学老师“加班”通常是因为给学生进行单独的补课以及解决一些学生中的矛盾。一位老师说,她通常早上7点30来到学校,等到下午放学之后还要继续处理一些学生的问题,大约下午六点半到七点才能回家。中午通常到学校食堂随便打一点饭,简单休息一小时。但把学生的作业带回家里修改是经常有的事情,有时甚至要改到晚上11点。即使老师有寒暑假,一部分时间也通常用来准备下一个学期的课程。平均下来,一天的工作时间肯定是超过8小时的。

县一级的初中老师工作时间就更加长。因为县级初中有许多各个乡镇村里过来读书的孩子,都是在学校住宿的,老师们都要管宿寝,这就大大增加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一位老师告诉我们,他每天早上7点30到学校,陪学生晨练或晨读,晚上学生全部睡下之后才能离开,通常都要等到10:30左右了,“加班”的时间之长,是许多工作不能想象的。

由于缺少父母监管,农村儿童的教育管理需要付出双倍的劳动,乡村教师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更大的社会压力。然而,对老师们相应的补偿是远远不够的。工作辛苦收入低,造成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比较低。

四、性别严重失衡

当今乡村教师群体中,女性人数超过男性,如河南某乡村小学一共17位老师,有6位男教师,11位女教师。四川某县xx的教师招聘,一共要招聘20个人,按照1:3的比例进入面试的只有2个是男性。可尽管女教师人数多,领导层大部分却是男教师。

由于刻板印象与传统观念,一方面,村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女老师比男老师还有优势,有耐心,更容易和孩子沟通;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男人交际能力比女人强,男人更适合做行政,当领导。而女教师不需要在工作中做得多出色,只需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照顾好家里就行。女教师有知识文化,且教师身份更便于照顾孩子,因此她们比其他女性更容易嫁到“好”人家。一位校长就坦然说,“教书的工资低,但是,女的有优势,在婚姻市场中,当老板的,做生意的,都愿意娶个当老师的做媳妇,都认为她们比较会相夫教子,比较抢手。”女教师是通过婚姻来应对收入低下的困境,但同时也造成在经济上对丈夫的依赖,使得女教师在家庭中没有独立性。

对于普通男教师来说则社会地位更为尴尬。由于工资低,很多人对小学男教师有一定成见,觉得一个“大男人”去教小学,很掉价,挣不了多少钱,还没有打工挣得多。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男性知识分子不愿意当小学老师;同时,小学青年男教师(已经上岗的)社会地位较低、成家难。

五、乡村教师群体呈老龄化趋势

四川某县的行知中学,老师的平均年龄是50岁。人社部门在核编时只看师生比,而不看教师的年龄结构,《计划》中提出“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也没有考虑到老龄化问题。目前,教师的年龄已经出现断层,过几年,如果大批教师退休,而年轻教师又未来得及培养、或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这对乡村基础教育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六、培训形式化素质难提升

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计划》中提到,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2022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

一线教师,除了摸教科书,几乎不再摸任何书,知识面窄、更新不够是现实问题。然而目前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网上培训或实地培训,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网上培训,河南、江苏等地所有老师都被要求参加,一年数次,内容包括教学教法、计算机技能、法律常识、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建设等。但很多老师认为,网上的学习大多流于形式:一是因为形式单一,说教比较多,内容不切合当地教育实际,老师们觉得收获不大;二是因为占用教学之外的休息时间,河南省某市教育局长曾说:节假日,老师教育要成为新常态。网络上的培训过多,老师被折腾得太多,耗时耗力,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实地培训,则由于经费问题,出去培训的教师比例太小。如果一个学科每年都能有人出去培训,并且能够起到带动作用,才能对整个学校的教育起到很大的改变。另外,现在很多学校,不是通过民主公开的选拔,而是行政命令安排,一般都是选领导层的人,普通老师很难有机会。

政策建议

1、切实增加教师收入

《计划》中提到“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关键还是要增加教师工资。但如何增加?本报告建议如下:

第一,优化教师工资结构。建议将70%的绩效工资与职称脱钩,与岗位工资合并,作为基础性工资;取消扣除30%的绩效工资的做法,将这部分金额独立,设为“绩效奖励金”,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加“绩效奖励金”预算,公开、民主、透明地管理该奖励金,奖励奋战在一线讲坛上的教师,劳者多得。

第二,建议增加教龄补贴,3-10元的教龄补贴将使老教师寒心。切实落实《计划》中“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鼓励”。

第三,“国标”工资(包括岗位工资、10%工资和薪级工资),继续由中央统筹,我们建议各项补贴、绩效奖励金由市(地级市)一级或更高级的教育主管部门来统筹,确保同一地区(地级市)之内统一等量,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

最后,建议增加评奖的机会,并常态化,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的方式鼓励踏踏实实奋斗在农村一线讲台上教师。

2、降低职称在工资中的权重

切实落实《计划》中“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如“总体比例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职称考核中取消外语成绩、论文等要求,注重师德、教学实践;“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等。

在此基础上,建议降低职称在工资中的权重。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工作量最大、投入最多的往往是职称相对较低的年轻教师,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对乡村教育的热情,是乡村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和解决教师老龄化的关键。而职称工资所占权重过大,难以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事实上,xx年调整工资,仍旧偏向于领导与高级教师,基层青年教师工资并未有实质性增长。或可考虑职称更多作为“荣誉”,加大“绩效奖励金”的权重(在确保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下),激励教学课时长、质量高、师德好,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3、真正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

一方面,建立乡村教师向城镇流动的常态化机制。作为乡村教师个人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个人考核,或建立选拔机制,使教学优秀的乡村教师有可能进入城市中心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农村教师主动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鼓励农村教师进城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的常态化机制。本报告从《计划》中归纳出三条流动机制。第一,落实“县管校聘”制度,并作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制度保障,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第二,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第三,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

本报告在赞同“计划”三点的基础上,另外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切实落实免费教育师范生“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的协议,加大对协议违约者的处罚力度;第二,动员社会资源,设立专项的乡村教育支持资金,以合理的待遇吸引社会各界人才。

4、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

在上述教师们意见比较大的问题中,绩效和职称工资的评定标准、培训内容、管理等问题,产生的根源还在于缺乏民主参与监督机制,各种政策规章的出台没有充分尊重老师的意见,而是自上而下拍脑袋,官僚化、一刀切、形式主义;另一方面,一些已经出台的好政策实际上却落实不了,或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政策变味或形同虚设,部分教师只能通过上访的形式反映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认为应该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切实落实教育部xx年第32号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根据调查,现在基层学校“教代会”名存实亡,甚至很多教师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机构存在。因此建议切实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对涉及教师利益的政策措施进行民主表决和监督,让矛盾化解在基层。

【第7篇】2022调查关于中国童装安全状况的报告范文

调查时间;20xx年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童装安全状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家长

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我国首个中国城市童装安全消费状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仅有不到2成家长了解童装安全技术标准。这些标准,都涉及哪些方面?童装要怎么穿才安全?

今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郑州5个城市中3-12岁年龄段儿童的4551名家长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长购买童装时考虑的因素首先是面料手感,其次才是安全性,价格则排在第三位。

五问五不知,广大家长对童装安全知识知之甚少,但与此同时,在童装使用时出现伤害事件或危险的比例却高达4%,童装被检出问题也时有发生。这其中,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凤荣介绍,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家长需要防范的头号隐患。

刘凤荣:穿的时间长了会导致人体致癌,危害性极大,它的潜伏期一般是20年,所以我们在标准范围之内是严禁使用,一旦查出这个产品就不能卖了,它不可降解。

此外还有出现频率更高的甲醛超标问题。

刘凤荣: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后进行充分的洗涤然后再穿,因为甲醛是融于水的,可以大大降低甲醛对皮肤的危害。

横向比较童装产品安全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的关注度为47.5%,绳带危害的关注度为26.3%,附件牢固性的关注度为24.2%。以绳带童装为例,高怀友介绍,尽管绳带等装饰物容易引发儿童安全事故,但家长对此关注度并不高。

高怀友:有57%的家长没有对可能有安全隐患的绳带童装进行处理;没有处理的原因是,有44%的家长不知道要处理,有56%的家长知道要处理,但认为没必要。

通篇调查结果,与家长二字一同出现几率最高的词语是:不知道、不了解、没必要。调查结果长3页,最后列出结论两条:一,家长对童装安全知识掌握太少;二,防范童装伤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但其中显然应有主有次。如果孩子父母需要努力,那么,监管部门则更要加倍努力。

当镉大米出现,监管部门说,请大家不要反复购买同一品牌;当全社会为水质标准疑惑,监管部门说,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当童装生产商违规添加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监管部门说,请大家根据指导、练就自行鉴别的一身本领。消费者似乎正从掏钱的一方,被迫成为无所不知的全能型选手。监管部门似乎是在责备家长很少了解童装安全技术标准,可是,在老百姓眼里,监管部门将职责全权交给消费者,无疑是更大的耻辱。

为人父母,责任重大;为监管者,更当以监管为己任。普及常识固然重要,各人应恪尽职守却是最大的常识。当秩序紊乱、质量堪忧,监管部门应当脸红心跳、无地自容,而不是指责无辜的孩子父母为什么没有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假如有孩子因童装问题受害,应当内疚的不是尽心照顾的父母,而是让问题童装堂而皇之售卖的监管者。

【第8篇】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为了解我国目前大中型企业的物流运作现状,掌握供需情况,中国仓储协会于XX年3—4月,组织了第二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回收146份有效问卷。结果分析如下。

一、回收问卷的构成比例:其中生产企业90家、商业企业20家、物流企业36家。生产企业中三资企业43家,外商独资企业14家。从事电信、电子与家电的企业35家。物流企业中亦有三资企业7家。

二、物流执行主体: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46%,成品销售物流中,24.1%的执行主体是公司,16.1%是第三方,59.8%是采用两种形式;与1999年第一次调查数据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6.5%为公司本身。

三、外包企业物流:调查表明在有第三方代理的情况下,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的数量通常有2—10家;商业企业使用第三方一般有10家以上,这说明目前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外包”主要以“分包”为主,总体来看代理的比例很小,约lo%左右,可见企业物流被严重分割。而且生产企业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发运,其次是市内配送和仓储、再次是包装;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在市内配送、仓储和干线发运方面比例均等,这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外包”的侧重点不同。

四、付款方式:在结算物流费用的过程中,最常用付款方式是首先各项物流费用分开核算,对生产企业而言其次依总量协议;对商业企业而言其次则按销售比例提成。

五、付款期限:调查表明82.5%的生产企业和75%的商业企业,在付款给物流服务商时,期限在1个月之内,说明付款信用良好。

六、库存期:84%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平均库存期集中在l周至3个月;76.3%的生产企业的成品库存期集中在10天至3个月;72.2%的商业企业的库存期集中在15天至3个月;

七、单据准确率: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单据准确率在98%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4.4%、72.2%和63.6%。总体来看,商业企业的单据准确率最高。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配送及时率在90%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2.9%、76.5%和72.7%。总体来看,商业企业的配送最为及时。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货损率在2%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9.1%、82.4%和84.8%,总体来看、物流企业的货损率最低,其次是商业企业、再次是生产企业,显示出专业物流公司的作业优势。

八、物流费用支出比例:经调查,生产企业原料供应物流费用占采购成本的平均比例为5.4%。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为7.74%,商业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例为1.96%。

九、物流设施现状:生产企业中53%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59%的企业拥有仓库,34%的企业拥有机械化的装卸设施、商业企业中39%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44%的企业拥有仓库,14%的企业拥有机械化的装卸设施。在拥有库房和搬运设施的物流企业中,各类仓库和各类搬运设施情况是,普通平房库、简易仓库和普通楼房库为主要库种。搬运车保有量最多。未来1—3年内,物流企业的设施平均需求量最高。

十、物流软件开发情况:需求量为广泛的物流软件是物流运作管理软件,在调查的企业中有50.6%的企业准备开发物流运作管理软件;有33.8%的企业准备开发库存分析软件;有24.7%的企业准备开发条码扫描系统;有22.1%的企业准备开发配送资源系统;有21.4%的企业准备开发运输决策软件;有9.7%的企业准备开发仓库选址软件。

十一、对物流运作现状的评价: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业中,有81.7%的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感到满意。在物流全部自理的需求企业中,有87.9%的企业对处理的物流服务感到满意。

十二、物流考核标准及新物流商选择物流效果考核标准首先是作业质量,其次是运作成本,最后是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调查企业中有62.5%生产企业和18.8%商业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通过行业与生产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代理商的相关分析可知:食品、电子和日化等行业在积极选择新的物流代理,这是专业物流公司切入的首选行业。

工商企业期望提供干线运输、仓储保管、市内配送和网络再设计及构建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以系统设计、信息咨询为核心业务的物流咨询管理公司,将发展成为物流企业的主流业态之一。

十三、生产企业选择的新的物流服务商:生产企业首先是注意作业质量,其次是物流满足能力,最后是运作的经济性。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首先是物流满足能力和运作的经济性,其次是作业质量。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十四、结论与建议:

以生产企业为目标客户的专业物流公司,主要服务功能为干线运输、仓储保管和市内配送,而且必须是有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新型的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物流过程管理、数据采集、库存分析等信息支持上面,新型物流公司应把握这一需求,为企业提供多种管理和决策服务,创造新的赢利机会。

工商企业在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时,首先注重的是作业速度,其次是作业质量,最后才是运作的经济性,物流企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功能设计。才能有效地把握客户的需求。

物流设备制造商要加强设施的功能开发,提高技术含量。物流运输设施、搬运设施和仓库,以及电脑等需求量较大。物流设施设备制造商的主要目标市场是物流企业,其次是生产企业。

【第9篇】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

马克思主义关于选举的民主理论有所谓四原则:即选举的普遍、平等、直接、秘密原则。选举是否民主,一般用这四原则来衡量。关于选举的普遍问题,中国不像西方国家经过很长的时间来争取普选权,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阶级,就基本上实现了普选权。这一点还是比较快地做到了;平等的选举,建国后主要是农村与城市的代表的代表权不平等,现在缩小了不平等的差距,但从其它方面全面地看,应该说我国的选举还是比较平等的,这点也问题不大;至于秘密投票的选举现在也基本上做到了;现在问题比较大的是直接选举,我们直接选举的程度是非常低的,现在老百姓只能直选村长,只能直选乡人大代表和县人大代表,所以我国的直接选举的程度是很低的。从世界范围看,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议会(有两院制的下议院)不是直接选举的大概不超过10个。

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变迁

搞什么样的选举制度,在新中国建国初就提出这个问题,当时我们党的领导人有个解释,就是过去我们在反对国民党统治时提出过民主选举的口号,但是人民着手建立自己的政府时,还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中国的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好多人还不识字,人民的觉悟程度还不高,中国国家这么大,一下子搞普遍、平等、直接的选举有困难。如果我们完全平等,中国的农民太多,一选举全是农民代表,等等。所以1953年的选举法是一个非常有限的民主选举制度。

到1979年,中国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经历了没有民主和法制的惨痛教训,这时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做了一些重要的改革,这包括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扩大地方的自主权,在地方设立人大常委会,并赋予地方以立法权,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其中还有一项改革是选举的改革,它包括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将直接选举从农村乡一级扩大的县一级;当时虽然没有规定可以竞选,但规定可以以各种方式宣传候选人;另外还规定了差额选举,规定代表和选民可以联名提名候选人等等。 艰难的民主选举

原来我们在《选举法》中规定,可以搞预选。这就是因为过去我们确定正式候选人是靠协商。很多地方就搞“猫腻”,暗箱操作,那么协商来协商去,最终还是领导上定的人入选,没有民主程序。《选举法》就规定了如何确定候选人,要搞预选,预选得票多的人进入正式选举。结果有的地方就将预选搞成等额,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后来法律上就干脆取消预选。

法律规定,国家机关领导人的选举,副职一律都要搞差额,正职是可以搞差额,也可以搞等额。那么这样一规定各地提名的正职一定是等额的,不可能提差额候选人;后来1988年前后。中国搞政治体制改革,不少地方的选举,包括正副省长的国家机关领导人组织部门提名的都落选了,我的统计是有11个地方这种提名都落选了,而代表联合提名的候选人当选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就提出,说这个要改革,政府的副职领导人不要搞选举了,还成由正职组阁,由人大任命就行了。他们找到的理论西方的组阁制。我们就写了文章来批驳这种理论。我说组阁制是对的,但是组阁制的前提是有权组阁的这个人必须是真正民选的,如果他不是真正民选的话,由他来组阁,这不是把选举制改成任命制了吗?这不是民主的大倒退么!

有些地方选举组织部门为了能有效的控制选举,不断发明新的招法,比如选举副县长,有组织提名和代表提名,那么组织提名的可提前就发给大家,酝酿协商。可代表提名的呢,就搞突然袭击,明天选举,有的就今天下午五点钟才告诉大家说“大家提名吧!”根本就没有时间让代表来酝酿联合提名。如果代表要在不同的代表团联合提名,有的地方就给扣上“非法串?b”、“非组织活动”的帽子。我们1995年在修改组织法的时候,为打破地方的这种操作上的做法,明确规定让代表提名候选人必须提前两天,让大家有时间来酝酿提名。还规定不论谁提名的候选人不能提出差额,只能提出等额名单。就是为限制组织上把候选人提满。如果组织部门把候选人都提出来了,那么代表们一看,你组织上都已经安排好了,我们就不提了。《选举法》为了打破这个局面,就规定提名只能提等额的人,不能提差额的人。现在一些地方在选举中又有新的办法对付民主选举,如组织出面做工作,不让党员代表参加联合提名,或者党员被提名的动员他主动声明不当候选人,使代表提不候选人或介名无效。我以上举的这些例子就是说明,在中国推选民主选举是很艰难的,经过反复斗争,才能发展民主。在过去二十年里,我们全国人大对选举法进行了多次修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而某些地方领导就是千方百计地来控制选举,使选举按自己的意志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选举还是一步一步的朝着更民主的方向迈进。

中国农村的选举

下面有同学问我,当年村民自治,村委会选举是很超前的,怎么能搞起来?我刚好比较清楚的知道这件事。这个法的制定确确实实跟彭真委员长个人有很大的关系,是他提出要搞这个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力主要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当时讨论这个法律时,很多人不同意,常委会就讨论了三次,代表大会还讨论了一次,那时一个法律一般在常委会上讨论一次就通过。为什么讨论这么多次?就是反对的人不少。没有彭真个法是不可能通过的。

当时为什么彭真会提出这个问题?彭真是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主管政法的一位领导人,他是当过北京市委书记,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文化大革命开始他是第一批受害者,被投入监狱好象是有8年。文化大革命以后在反思历史经验教训的时候,彭真是在老一代的领导人里面在民主法制方面反思比较深刻的一个。当时他为通过这个法,他专门有个讲话,他说:中国搞民主,要有两个方面,在上面,从我们中央来讲,是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下面要搞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农民能够直接管理自己身边的事情。九亿农民如果?b自己身边的事都管不了,谈什么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他提出村民自治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个法会把我们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基础都搞掉。 选举会有副作用的,选举带来的副作用如果不能很好的抑制,很有可能被人利用来破坏选举和扼杀选举比如在农村里用金钱来控制选举、家族势力和暴力行为等等已经出现,有些人不主张搞选举就是以这个理由来反对选举,说这样把农村搞乱了。选举肯定是有副作用的,任何好的东西都会有一个影子,问题是如何来看待利弊,问题是我们是否有措施把它的弊端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这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

中国有搞民主的基础吗?

中国要进一步发展民主,扩大直接选举就碰到了一个很大的理论障碍,这种理论说:中国经济文化落后,老百姓的素质太低,不能搞扩大直选,这是中国的国情;如果搞得不好会把中国的社会搞乱——这是一个很有迷惑力的理论。这种理论在知识分子、政治家包括在老百姓中都有这样的想法。中国的这个理论不是现在才产生的,近代史上我们的许多精英领袖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都是这么认为的,有过这方面的讲话。

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这个理论进行考究一番,这也是我们组织一场关于选举问题的调查的重要出发点。我们组织了十多名专家进行了两年多的工作,调查的出发点是从公民受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政治因素、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的角度来了解不同的人的选举意识、选举观念和选举行为的差距,从而得到一些结论。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人们的选举行为,它与公民素质、经济水平等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从我们调查的分析来看,有的与我们想象的是一致的,而有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比如公民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与选举意识和行为的关系。还有政治身份,如党员、国家机关的干部,一般来说选举的积极性表现得会相对高一些。但是我们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几乎所有的调查表明,农民的选举意识比城市的市民的选举意识要高,比大学生要高。无论是选举意识,选举参与程度,选举改革的态度,农民都比城市居民和学生都要高。另外很多数字都表明:大学生的选举参与程度比农民的要低,还包括知识分子、科研人员。大学生是一个理想型、观念型的群体,对选举来说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利益,他们对选举的民主程序和政治环境感兴趣,对他们认为不感兴趣的选举是很冷谈的。而农民对选举有很高的热情,这是因为利益因素在起作用,无所谓素质高低。所以不能说大学生的选举素质就比农民高。也许文化的因素,政治的因素,经济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但是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还是利益。在利益的作用下,其他因素都回排到次要的地位。

什么是政治素质、政治觉悟?如果大家把政治看成是政治知识、政治理论,那确实是知识分子的政治素质高。但为什么实践中知识分子比农民还不愿去投票?什么是政治,说明白就是公众参与自己事务的管理就是政治,如果这样来看政治素质,那么只要是一个健全的人,一个能够意识到他的利益所在的人,就有能力参与政治。对选举来说,人们看到利益所在就会积极投票,看不到利益所在就不会积极投票,任何人都一样,无所谓素质高低。关键是你让不让他们参与和给不给适当的途征参与,在制度设计上能否把政治行为与个人利益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第10篇】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状况浅析——来自消费者的调查报告

1999年,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业而言,无疑是经历着产业深刻变化,进一步走向成熟的一年.无论是从移动通信业资费的大幅下调、手机设备的市场演化、服务项目的调整、服务质量的逐步改善,还是移动通信业运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加入wto脚步的临近等方面,移动通信业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市场发展上,移动通信用户进一步快速增长,运营企业市场竞争态势更趋合理,为中国移动通信业跨入新世纪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对北京市城八区302位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就1999年北京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水平、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对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重大事件的认知、态度和市场现状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可推论北京城八区18—50岁的普通消费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市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999年末移动通信市场现状

手机普及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仅为5%左右。可见,手机用户群主要集中于30—39岁,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达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为手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目标消费。

对于北京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原中国电信,下同)和中国联通,二者的消费群体在年龄上存在某种细微差别,比较而言,中国联通更受18—29岁的青年人群的青睐,而中国移动通信更受30岁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睐。

手机品牌。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调查显示,所有拥有手机的被访者中34.4%在1998年前购买手机,40.9%在1998年内购买手机,24.7%在1999年内购买。可以看出,近几年中,1998年是手机增长最快的一年,虽然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内北京手机的增长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实上,全国手机用户在1998年内亦从1000万增至2000万。进入1999年,虽然手机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但增长速度已显著放慢,从调查看,1999年北京市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速度均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这样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几近30%,虽然年内手机入网资费持续下调,但其它资费如通话单价和月租费等仍保持不变,手机增长放慢是不难理解的,但以此推论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则失之偏颇。因此,在北京这样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大城市,为促进手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话单价、裸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长期成本,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手机消费群体特性及其趋势。就1999年购买手机的消费者自身特性而言,从性别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别占55%和45%左右;从年龄看,以18—29岁和30—39岁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为主,分别占43%左右;从学历看,以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大学以上学历为主;从收入看,则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与1998年购机者相比,1999年购机者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趋势。

(1)虽然女性购机者仍处于少数,但女性购机者越来越多,从36.5%增至45.1%。

(2)购机者年龄分布趋向于分散,从集中于3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岁青年人和40岁以上的中年人。

(3)购机人群继续集中于高学历人群,但趋势已不很明显,这可能与北京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有关。

(4)由于手机各种价格的持续下调,手机消费日益大众化,使手机能够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购买,表现为1999年购机者进一步趋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个收入阶层,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购机比重反而下降。

消费者运营商及手机品牌选择。调查显示,与1998年相似,1999年购机者的运营商选择基本状况仍是移动通信公司多于中国联通。电信长城cdma选择比重仍很低,但与1998年相比,1999年消费者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选择略有下降(约2个百分点)。中国联通则略有上升(约3个百分点),电信长城cdma稳中略降。中国联通的缓慢上升,显露出移动通信市场正缓慢发生着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竞争态势。从消费者的手机选择看,除传统三强仍居主导地位,且摩托罗拉有进一步加强之势外,手机选择进一步多元化,处于第二集团的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为1—4个百分点不等,而国产品牌则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选择很少。

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早期的手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需要更换手机(保留原号)或者新购手机重新入网,淘汰原有手机。1999年新购手机中,这两种情形比较明显。调查表明,1999年内平均每售出6部手机,就有一部是新购手机入网,淘汰原有手机(包括原号),一部是新购手机,替换原有手机,其余4部是首次购买手机入网。其中,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用户而言,淘汰原有手机而入网和替换手机的比例分别为9.1%和18.2%,首次入网者占72.7%,中国联通用户首次入网占58.8%,淘汰和替换原有手机分别占23.5%和17.7%。均为新入网或淘汰原有手机入网,而无替换手机的情形。

购买价格。调查显示,1999年手机市场裸机价格在进一步下降的同时,价格差别很大,有的高达6000元以上,有的则低至1000元左右,这与手机市场进一步细分化,产品/服务功能逐渐拉开档次密切相关。裸机平均价格则降至2000元左右,这也是手机购买者逐渐向中低收入阶层过滤的主要原因。至于入网费,1999年内两次下调,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分别下调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为920;中国联通则分别下调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为580元左右。总体而言,调查表明最低为300元(电信长城cdma手机除外),最高亦不过1250元,平均水平约为780元。

1999移动通信市场主要事件消费者认知

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热点不断,内容涉及资费政策、运营商服务、手机终端以及中美wto电信协议等诸多方面。调查显示,被访者认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83.4%),其次是中美wto有关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74.2%),再次是双频手机进入市场(64.7%)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51.9%)。被访者认知较高的还有上网手机(41.7%)和联通手机直拨ip电话(38.3%)。电信长城cdma手机话费降价一半(34.9%),预付费sim卡手机的推出(32.2%),网上拍卖手机(31.9%),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26.4%)和联通手机免费邮寄话费清单(26.1%)等认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纵观以上热点问题,可以看出,被访者认知度最高的是有关移动通信的产业政策问题,特别是资费政策,显示消费者对手机资费政策的关注。电信长城cdma手机由于用户规模小,其热点政策影响小,故认知度不高。其次是对各类手机产品的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初就已成为热点的双频手机的推出,年内大肆广告宣传的国产手机的推出等。对于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服务项目如预付费sim卡手机,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及交费服务等认知不是很高,一方面显示消费者对这些问题不是很关注,同时亦显示运营商推出的服务宣传不够或目标受众有限。至于被访者对上述热点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结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与被访者的认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70.8%)和中美wto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39.2%),其次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34.7%),双频手机进入市场(22.3%)和国产手机进入市场(22.0%)等,蓁各项排序基本与认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1999影响手机购买的原因及消费者对市场现状的评价

调查表明,1999年,影响被访者购买手机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双向收费不合理(63.6%),其次是有替代品(54.5%)、本人用不上(39.2%)和通话单价偏高(34.3%)、再次是裸机价格偏高(26.6%)、入网费偏高(15.4%)和月租费偏高,其它原因如服务、话音质量等不是很重要。综合起来看,除去有替代品和本人用不上等无需求原因外,影响潜在消费者购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价格,特别是通话单价,而双向收费归根结底还是手机的通话单价问题,这已成为购买使用手机的最主要障碍。对于话音质量、运营商服务质量等,由于潜在用户未使用手机,则仅是购买使用手机后才会考虑的问题。

不同年龄、收入水平的潜在用户在影响购买使用手机的主要因素方面亦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表明,除双向收费不合理和有替代品外,18-29岁的年青人影响因素重要是通话单价偏高和裸机价偏高,而40岁以上的中年人影响购买的最主要原因是本人用不上等无需示的原因。从收入水平看,除双向收费不合理和有替代品外,中、低收入者主要原因依次是通话单价偏高和本人用不上,中等收入者是正好相反,而高收入者不购买则主要是由于有替代品和双向收费不合理。这表明,年龄越轻,收入水平越低,通话单价偏高对他们购机行为的影响越大。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手机市场要获得更快的增长,仍需不断降低费用特别是通话单价和裸机价格。

调查表明,被访者对1999年移动通信业的评价最不满意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手机通话单价高(72.3%),远高于其它各项,其次是裸机价格高(39.5%)、入网费高(37.5%)和月租费高(32.8%),三者相差不大,再次是手机配件(如电池等)以次充好(23.6%),而通话质量差(17.6%)、覆盖范围差(16.6%)、手机维修服务差(15.5%)、不能获得话费详细清单(14.2%)和交费不方便(12.5%)等均不很高。且这种评价在不同年龄、收入等特性的人群中差别并不明显。这再次表明,通话单价高以及手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资费水平偏高既是消费者对1999年市场现状最为不满意的方面,也是影响潜在用户购买手机的最主要障碍。因此,不断调低手机的各项资费标准,仍将是今后手机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而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不断的成熟和进入wto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将是理所当然的。

【第11篇】2022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16.4%湖南单身汉有处女情

从调查结果来看,湖南单身人士不再纠结于处男处女问题,92.8%的湖南单身男士和83.6%的单身女士表示可以接受恋人以前有性经验,16.4%的湖南单身男士还是有处女情结。

2022年娱乐圈的明星频繁爆出丑闻,明星婚内出轨在让人们大跌眼镜之余,也引起了大家热议。那么单身人士如何看待婚内出轨?

虽然大家对于婚内出轨趋于理性和宽容,但是面对出轨导致婚姻破裂时,77.4%的单身女士和62.7%的单身男士认为出轨方应该净身出户。

总的来看,多数湖南的单身人士都表示今年有在为脱单做出自己的努力。从性别上来看,单身男士比女士更积极的想摆脱单身,74.6%的男性称为了摆脱单身,今年做出了很多努力,女性的这一比例为63.4%。

【第12篇】关于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状况的调查报告

1999年,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业而言,无疑是经历着产业深刻变化,进一步走向成熟的一年.无论是从移动通信业资费的大幅下调、手机设备的市场演化、服务项目的调整、服务质量的逐步改善,还是移动通信业运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加入wto脚步的临近等方面,移动通信业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市场发展上,移动通信用户进一步快速增长,运营企业市场竞争态势更趋合理,为中国移动通信业跨入新世纪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对北京市城八区302位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就1999年北京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水平、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对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重大事件的认知、态度和市场现状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可推论北京城八区18—50岁的普通消费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市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999年末移动通信市场现状

手机品牌。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第13篇】调查报告: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状况浅析

1999年,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业而言,无疑是经历着产业深刻变化,进一步走向成熟的一年.无论是从移动通信业资费的大幅下调、手机设备的市场演化、服务项目的调整、服务质量的逐步改善,还是移动通信业运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加入wto脚步的临近等方面,移动通信业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市场发展上,移动通信用户进一步快速增长,运营企业市场竞争态势更趋合理,为中国移动通信业跨入新世纪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对北京市城八区302位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就1999年北京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水平、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对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重大事件的认知、态度和市场现状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可推论北京城八区18—50岁的普通消费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市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999年末移动通信市场现状

手机普及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仅为5%左右。可见,手机用户群主要集中于30—39岁,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达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为手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目标消费。

对于北京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原中国电信,下同)和中国联通,二者的消费群体在年龄上存在某种细微差别,比较而言,中国联通更受18—29岁的青年人群的青睐,而中国移动通信更受30岁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睐。

手机品牌。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调查显示,所有拥有手机的被访者中34.4%在1998年前购买手机,40.9%在1998年内购买手机,24.7%在1999年内购买。可以看出,近几年中,1998年是手机增长最快的一年,虽然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内北京手机的增长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实上,全国手机用户在1998年内亦从1000万增至2000万。进入1999年,虽然手机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但增长速度已显著放慢,从调查看,1999年北京市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速度均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这样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几近30%,虽然年内手机入网资费持续下调,但其它资费如通话单价和月租费等仍保持不变,手机增长放慢是不难理解的,但以此推论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则失之偏颇。因此,在北京这样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大城市,为促进手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话单价、裸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长期成本,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14篇】2022年下半年关于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在线调查

创办30年的中国大学生运动会尽管越来越不被人关注,然而今天举行的第九届大运会新闻发布会所传达的一个信息却不容人们忽视——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多项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今天在天津说:“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他说,如果普通大学生的体质没有明显提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无从谈起。

王登峰今天引述了教育部等部门自1985年以来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这项实施于xx年的调研发现,相较xx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尽管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此项调研通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和跑步成绩等考察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发现19~22岁年龄组的学生除柔韧素质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如与xx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1.87秒。

结语: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的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存在着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投入较少,体制不健全,发展不均衡,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目前全国各地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通过大运会的举办,达到加强高校体育工作、繁荣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目的。

关于20xx年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20xx年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在线调查

最近一项青年创业现状调查显示,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仅限于资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这些青年的创业知识是来自大学吗?青年创业的最关键因素,是创业资金的充足与否吗?四川成都高新区日前面向芳草街道等5个辖区街道、高新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等两个创业园区、四川大学等8所省内高校、中山大学等3所省外高校,发放了总共1000份“青年创业现状与成都高新区创业环境”调查问卷。根据收回的9xx份有效问卷,成都高新区近日撰写出了《青年(大学生)眼中的创业、园区建设与政府服务》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仅限于资金;同时,有69.7%的受访者表示会积极面对创业失败。14.2%的人创业想法源于学校小江是成都一所大学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看着媒体对创业成功者铺天盖地的报道,他开始期盼那种“名利双收”的生活。今年6月,小江将自己开一个国学培训机构的创业想法,写成了一份创业企划书,并参加了成都金牛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的评审会。“你跟其他国学培训班相比,优势在哪?成本和利润有没有做过预估?消费受众群体是哪些?怎样开发你的客户资源?”创业园评审专家的一连串发问,让小江很头疼。从来没有做过市场调查的他,不知道这块培?a href='//www.haoword.com/file/u>,创业信息和创业要准备什么,都来自‘听别人说’”。调查中,对于“创业想法受何种因素影响最大”这一问题,62.6%的人认为源于社会影响,16.5的人认为源于家庭,仅有14.2%的人认为源于学校。留学新加坡之后来到成都高新区创业的杨先凯,对14.2%的数字感到很惊奇。“如果学校的创业教育做得好,这个概率不会这么低。”杨先凯告诉记者,在新加坡,大学基本都开设了成体系的创业课程,比如《公司理财》、《市场营销》、《客户资源管理》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修读合格后,会得到相应的学分。大学生对于自己创业干什么,需要哪些必备条件,创业之后怎么保证企业运转等知识,大都来自创业课程。“我在新加坡上大学时,曾经修读过《创业市场运作》课程,感觉启发很大,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怎么让公司在市场中生存。”杨先凯说,由于大学课程的配套做得比较好,新加坡大学生的创业氛围很早就形成了,而中国大学生创业是最近几年才热门的话题,大学课程还跟不上。调查中,80.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对创业能力进行系统培训,也印证了杨先凯的分析。而对于创业培训的内容,受访者最希望得到的依次是企业管理(22.3%)、市场营销(21.1%)、沟通技巧(18.2%)、财务知识(14.5%)和个性化辅导(11.7%)。调查的主要执行者、成都高新区团工委书记冉启平说:“其实中国高校已经逐渐重视创业教育了,但普遍的方式还是这一场创业讲座、那一场创业,成体系的创业教育课程很少。”他分析说,高校开设专业、系统的创业课程,能激励大学生思创业、谋创业、敢创业、善创业,同时也能让大家深刻了解创业的艰难与风险,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第15篇】2022年调查关于中国童装安全状况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童装安全状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家长

'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我国首个'中国城市童装安全消费状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仅有不到2成家长了解童装安全技术标准。这些标准,都涉及哪些方面?童装要怎么穿才安全?

今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郑州5个城市中3-12岁年龄段儿童的4551名家长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长购买童装时考虑的因素首先是面料手感,其次才是安全性,价格则排在第三位。

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副司长高怀友:对几项主要的童装安全技术标准的知晓率仅为12%-20%;对各项有关童装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仅为10%-18%;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童装给孩子带来的后果不甚了解的比例高达40%;对不合格童装中的超标化学物质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的比例高达35%;对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中涉及绳带童装的媒体报道不甚知晓的比例高达42%。

五问五不知,广大家长对童装安全知识知之甚少,但与此同时,在童装使用时出现伤害事件或危险的比例却高达4%,童装被检出问题也时有发生。这其中,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凤荣介绍,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家长需要防范的头号隐患。

刘凤荣:穿的时间长了会导致人体致癌,危害性极大,它的潜伏期一般是20年,所以我们在标准范围之内是严禁使用,一旦查出这个产品就不能卖了,它不可降解。

此外还有出现频率更高的甲醛超标问题。

刘凤荣: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后进行充分的洗涤然后再穿,因为甲醛是融于水的,可以大大降低甲醛对皮肤的危害。

横向比较童装产品安全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的关注度为47.5%,绳带危害的关注度为26.3%,附件牢固性的关注度为24.2%。以绳带童装为例,高怀友介绍,尽管绳带等装饰物容易引发儿童安全事故,但家长对此关注度并不高。

高怀友:有57%的家长没有对可能有安全隐患的绳带童装进行处理;没有处理的原因是,有44%的家长不知道要处理,有56%的家长知道要处理,但认为没必要。

通篇调查结果,与'家长'二字一同出现几率最高的词语是:不知道、不了解、没必要。调查结果长3页,最后列出结论两条:一,家长对童装安全知识掌握太少;二,防范童装伤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但其中显然应有主有次。如果孩子父母需要努力,那么,监管部门则更要加倍努力。

当镉大米出现,监管部门说,请大家不要反复购买同一品牌;当全社会为水质标准疑惑,监管部门说,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当童装生产商违规添加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监管部门说,请大家根据指导、练就自行鉴别的一身本领。消费者似乎正从掏钱的一方,被迫成为无所不知的全能型选手。监管部门似乎是在责备家长'很少了解童装安全技术标准',可是,在老百姓眼里,监管部门将职责全权交给消费者,无疑是更大的耻辱。

为人父母,责任重大;为监管者,更当以监管为己任。普及常识固然重要,各人应恪尽职守却是最大的常识。当秩序紊乱、质量堪忧,监管部门应当脸红心跳、无地自容,而不是指责无辜的孩子父母为什么没有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假如有孩子因童装问题受害,应当内疚的不是尽心照顾的父母,而是让问题童装堂而皇之售卖的监管者。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国教育状况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中国教育状况报告多篇范文,共有3140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中国教育状况报告多篇下载
中国教育状况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