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减轻工作压力的4个方法【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08:38:4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要]减轻工作压力的4个方法【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减轻工作压力的4个方法【精品多篇】

减轻压力是否有妙招 篇一

自我暗示法是一种在现代心理治疗、心理训练中广泛运用的调节身心机能的方法。暗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国古代成语中所描述的“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都是暗示作用的生动写照。

美国曾有一位电气工人,一天在工作时,不慎碰到一根不带电的电线,但他以为是通电的,在这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作用下,他立即倒地身亡。这说明暗示作用可以极大地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

运用自我暗示法缓解压力和调整不良情绪,主要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比如,发怒时,提醒自己“发怒会把事情办坏”;忧愁时,提醒自己“愁也没有用,还是面对现实,想想办法吧”;当有比较大的烦恼时,安慰自己“已经渡过了许多难关,这次也一定能顺利通过”,等等。

自我暗示法一般是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通过默念进行的;也可通过自言自语或在无人的地方大声说话等方式来进行;还可以将提示语写在纸上,贴在墙壁上,以便经常提醒自己。

怎样“对付”压力 篇二

1、压力与情绪、行为。压力可以给人带来动力,让人振奋,使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压力也可以使人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压力还可以使人表现为情绪易波动,易激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和工作效率降低等。

2、压力与心身健康。典型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这些疾病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下引起的,其中压力起了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与上司、工作伙伴或家庭成员不停地发生争执等会使患心身疾病的概率升高3~5倍。

3、压力与精神疾病。压力与功能性精神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不仅可以直接引起疾病,而且可以诱发疾病的症状、加重病情和延长病程。例如,神经症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已众所周知,各种神经症在发病前,患者或多或少都有过不良的压力体验。

压力从哪儿来 篇三

压力是身体对外界需求的反应,一般来说,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压力可以来自工作环境本身,如任务过多、负担过重、人与人之间关系不良或工作中身体状况不佳;也可能来自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如受歧视、缺乏升迁机会等。一项针对北京等六座城市的15~39岁人群心理压力来源的调查显示,排在前面的是竞争、工作,其后分别是人际关系、住房、就业、家人期望等。

2、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变动,如换工作、购房、结婚、怀孕、离婚等都会造成压力。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经常面临一些小小的困扰,如出门忘记带东西、赶时间却堵车、被上司批评等。这些小小的困扰通常不会对个体造成很大压力,但如果这些困扰经常发生或同时来临,对个体来说就可能会是不小的压力。

3、压力的大小还与个人性格有关系。尽管外在的环境及事件给个体带来了压力,但相同的'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也会不同。

减轻工作压力的四个方法 篇四

压力从哪儿来

压力是身体对外界需求的反应,一般来说,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压力可以来自工作环境本身,如任务过多、负担过重、人与人之间关系不良或工作中身体状况不佳;也可能来自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如受歧视、缺乏升迁机会等。一项针对北京等六座城市的15~39岁人群心理压力来源的调查显示,排在前面的是竞争、工作,其后分别是人际关系、住房、就业、家人期望等。

2、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变动,如换工作、购房、结婚、怀孕、离婚等都会造成压力。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经常面临一些小小的困扰,如出门忘记带东西、赶时间却堵车、被上司批评等。这些小小的困扰通常不会对个体造成很大压力,但如果这些困扰经常发生或同时来临,对个体来说就可能会是不小的压力。

3、压力的大小还与个人性格有关系。尽管外在的环境及事件给个体带来了压力,但相同的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也会不同。

压力有多厉害

压力对健康的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压力与情绪、行为。压力可以给人带来动力,让人振奋,使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压力也可以使人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压力还可以使人表现为情绪易波动,易激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和工作效率降低等。

2、压力与心身健康。典型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这些疾病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下引起的,其中压力起了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与上司、工作伙伴或家庭成员不停地发生争执等会使患心身疾病的概率升高3~5倍。

3、压力与精神疾病。压力与功能性精神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不仅可以直接引起疾病,而且可以诱发疾病的症状、加重病情和延长病程。例如,神经症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已众所周知,各种神经症在发病前,患者或多或少都有过不良的压力体验。

怎样“对付”压力

自我暗示法是一种在现代心理治疗、心理训练中广泛运用的调节身心机能的方法。暗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国古代成语中所描述的“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都是暗示作用的生动写照。

美国曾有一位电气工人,一天在工作时,不慎碰到一根不带电的电线,但他以为是通电的,在这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作用下,他立即倒地身亡。这说明暗示作用可以极大地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

运用自我暗示法缓解压力和调整不良情绪,主要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比如,发怒时,提醒自己“发怒会把事情办坏”;忧愁时,提醒自己“愁也没有用,还是面对现实,想想办法吧”;当有比较大的烦恼时,安慰自己“已经渡过了许多难关,这次也一定能顺利通过”,等等。

自我暗示法一般是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通过默念进行的;也可通过自言自语或在无人的地方大声说话等方式来进行;还可以将提示语写在纸上,贴在墙壁上,以便经常提醒自己。

减轻压力是否有妙招

压力并不可怕,面对压力时的不良反应和不正确的应对方式才是可怕的。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减压的招数:

1. 保持良好心态

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烦恼找到无数的。借口。如果真的深入探究,你会发现内心所有的压力都来自自己的欲望,如看重名誉、金钱、官职……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压力,要尽可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好茶时喝好茶;没好茶时,喝普通的茶水也满心欢喜;连普通的茶也没有时,喝水同样感觉甘甜。

2. 与同事下属一起减压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那么除了要能开导自己之外,还要能开导自己的同事、安慰自己的下属。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可以抽出时间与同事、下属一起来讨论难度大的工作,以便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谅解;同时,你还可以给前一段时间工作压力较大的员工一个调整心情的机会,比如一次小小的休假,让他们去散散心。

3. 从容面对压力

首先,适当地发泄。遇到不能承受的压力或委屈时,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约朋友去喝上一杯咖啡,待心情好了再说。其次,把工作按轻重缓急排序。一个人无法同时做好数件重要而有难度的事情。假如你有五件事要做,那么就按其重要性把五件事排序,然后再一件一件地处理。

再次,明确你能否适应目前的工作。如果能适应,压力就是你进步的动力;如果是知识欠缺,则赶紧去充电;如果是人际关系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则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4. 学会情感释放

感情的较大起伏会使人处于失调的状态,易造成“感情势能”的积累。当潜在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因此,必须重视心理卫生,做到处世乐观、心态平和。在气闷难受、心灵创伤太大时,不妨哭笑一番,将“势能”释放出来,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压力小测试

请回想一下自己在过去一个月内是否出现过下述情况,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

A.从未发生;B.偶有发生;C.经常发生。

(1)总感觉工作太多,难以应付。

(2)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例如走路和说话的节奏很快。

(3)总感觉没有时间消遣,终日记挂着工作。

(4)遇到挫败时特别爱发脾气。

(5)很在意别人对你工作表现的评价

(6)总感觉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赏你。

(7)总是担心你的经济状况。

(8)有头痛、胃痛、背痛的毛病,且很难治愈。

(9)需要借助烟酒、药物、零食等来抑制你的不安情绪。

(10)需要借助安眠药才能入睡。

(11)与家人、朋友、同事的相处不和谐,常令你发脾气。

(12)与人倾谈时,爱打断对方的谈话。

(13)上床后总感觉思潮起伏,牵挂很多事情,常难以入睡。

(14)感觉工作太多,不能把每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

(15)空闲时轻松一下也会感到内疚。

(16)做事急躁、任性,事后常感到内疚。

(17)总感觉自己不应该享乐。

计分方法:A.从未发生,计0分。B.偶有发生,计1分。C.经常发生,计2分。

积分结果分析: 0~10分:精神压力程度偏低,生活比较简单沉闷,缺乏刺激,动力不大。10~15分:精神压力程度中等,虽然某些时候感到压力较大,但仍可应付。16分及以上:精神压力偏大,应分析一下压力的来源,寻求解决办法。(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14年第2期,原题目为《关注压力这颗“定时炸弹”》)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减轻工作压力的4个方法【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减轻工作压力的4个方法【精品多篇】范文,共有362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减轻工作压力的4个方法【精品多篇】下载
减轻工作压力的4个方法【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