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素材及写作指导 >

新闻消息稿件写作(通用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28 11:46:2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说明]新闻消息稿件写作(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新闻消息稿件写作(通用多篇)

民生新闻稿件写作 篇一

一大早,排队排3天(切入自然,看出买卡难),居然(居然、然而、但是、竟然、想不到、却、还是这样表达强烈感情的语气助词尽量在文章中少出现,此处用尚可)一张公交IC卡都没有买到,这是过新年最让陈女士郁闷的事。

昨日(在实效性不是很强的稿件中,导语中可以不提日期,放入正文即可),陈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明天就上班了(可省略),过节这几天就排队买卡了,起大早也买不到,这公交IC卡买得太费劲。”

与陈女士相同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数,在售卡点众多市民抱怨买卡难。

(引起读者共鸣)

公交IC卡全市告急

“早上7点30分售卡点就开门,我第一天是8点来的,结果来了就没有卡,售卡工作人员说,明天早点来估计能买上。这是我第三天排队买卡,可是到我前边10个人的时候,又出现卡卖完的情况。”王先生(从陈女士切换到另外一个买卡者,可以显示难买,不过略嫌生硬突兀,加上“同样是买不到卡的”更好些。大声地说,“真不知道等我买上卡的时候是不是下个月的月票又开始使用了。”

在皇姑区黄河南大街四院对面的售卡点,记者看到前来买卡和充值的市民非常多。

“什么时候能有卡啊?”趴在窗口外的市民焦急地询问着(真实,曾经见过这样的镜头)。

“明天早上,7点半开门就来,肯定能买上。

”在窗口里忙碌的工作人员不断(准确)地解释。

随即,记者与沈城其他9家售卡点取得联系(可以看出记者一一核实的过程),只有铁西新区兴顺街258号的售卡点工作人员表示有卡,但是数量也不多。

天冷造成买卡人增多

谈到出现买IC卡难的情况,沈阳天龙金卡有限公司邱经理(采访时,尽量问到全名)解释说(引语有多种表现形式,上来就加引号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这句就很好),“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都选择乘公共汽车出行,买卡人增多,所以造成IC卡销售告急的情况(权威解释原因,尽管买卡难还存在成本等问题,但将这样身份的人说的话登出来,完全可以)。

目前,公司正在加班加点,每天赶制4000多张卡投放到售卡处,每天售卡点在早上7点30分开门,每个销售点根据情况都会投放几百张卡。

(解决方法) ”市民也可以到退卡窗口看一看,如果着急用卡,市民可以租用别人退下来的卡。这样也能满足一些市民买卡的需要(另一种解决办法)。“邱经理说。

昨日11时许,经过记者与多个售卡点协调联系,终于帮助陈女士买到一张IC卡(给读者“有困难找晨报”的心理依赖)。

当陈女士从记者手中接过卡时,激动地说,”这张IC卡盼来的太不容易了。"(激动可以想象,可删)

小)买卡前可先打电话问问

售卡点到底有没有卡,市民在去买卡前可以给就近的售卡点打个电话

新闻稿件写作培训 篇二

新闻稿件写作培训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如何写好消息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

如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 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

如题目: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

就是把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写作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

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

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误区二:角度错位。

误区二:角度错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

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会议新闻稿件写作 篇三

201x年8月15日,下午14:30分,在恒安重工三楼多功能会议厅召开了“201x年恒安重工第四季度工作计划暨目标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恒安重工:柴董事长、何总经理、刘厂长、各部门经理和部分车间及后勤代表人员等,共36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何总经理主持

本次会议主要明确了201x年恒安重工第四季度工作计划及工作目标,初步计划201x年第四季度恒安重工销售目标为:8000万人民币,实现车间环境及人 员的整改,到年底初步实现公司5S规范化管理,继续健全售后跟踪服务及调查体系。同时在产品研发和改良及问题的解决上,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注入。争取 201x年全 年实现销售额突破3亿人民币。

最终,本次会议在目标及计划实施上达成了共识,17:00会议圆满结束!

新闻稿件写作要素 篇四

新闻稿件写作的四要素之一:新闻事件具有能够满足读者好奇心的特征。

新闻稿件写作的四要素之二:新闻事件具有典型性特征。

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谁做得好,谁就是典型。

谁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没做好的事情,谁就是典型。

谁做了与当前的宣传教育主题有着密切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成为一个特定时间段的典型。

新闻稿件写作的四要素之三:新闻事件具有指导性特征。

与新闻事件的典型性特征相比,新闻事件的指导性特征既需要具有典型性特征,还要具有可推广、借鉴的特征。也就是说,指导性特征是建立在典型性特征之上,并高于典型性特征。

新闻稿件写作的四要素之四:新闻事件具有焦点性特征。

任何优秀的新闻稿件,都肯定有焦点性特征的存在。焦点性特征明显的稿件,是所有新闻媒体所追寻的稿件。

上述四个要素可以独立存在,即只要拥有其中一个要素,就是一篇完整意义的新闻稿件;也可以二个要素或三四个要素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要素越多,新闻稿件的价值就越高。

新闻稿件写作要求 篇五

我们常说的新闻体裁,一般情况下是指消息、通讯、评论、报告文学、新闻散文等,但我们在实际中,接触到的还是消息这种文体,打开报纸,消息类就占了一大部分。

另外,在诸多新闻体裁中,消息是其他门类的基础,这就像要会跑必须先学会爬一样的道理。

所以,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个是消息写作的一般常识,另一个是对消息写作的广义要求。

在这里,消息是以迅速、准确、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为主要特点。

它有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消息讲究的有六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什么原因、什么结果。

就是说一条消息要叙述的完备,就必须有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楚。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标题的要求: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稿件的灵魂,也有人说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稿件的眼睛,我们知道,夸奖一个人长得漂亮的时候,往往是说这个人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然后才言顾其他,如果一个人的眼睛长得不怎么样的话,似乎夸奖起来就没有那么有底气了。

我们知道,新闻标题是新闻的关键。

有的人不注意新闻标题的锤炼,以为那是编辑的事情,有的人甚至连标题都不作。

但你要知道,你交给报社一篇稿子,编辑首先看的是标题,如果标题什么也不是,编辑才懒得继续往下看呢。

而且,通讯员和记者把标题写不好,也足以说明你没有什么水平。

产生好的标题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功夫:

一个是千锤百炼。

要达到这一点,没有对事物的`深刻理解是不可能做到的,往往有的人是先将内容写好,然后再琢磨标题。

这我不反对,你自己的驴,你骑驴脖子上绕街也没有人限制你。

但我以为,你在锤炼标题的同时,也是深入理解新闻素材的时候,当一条好的新闻标题写出来,你的腹稿也就差不多了,然后动笔,文如泉涌,一挥而就,那才叫潇洒自如。

二个是灵机一动。

往往有这样一种情景,当某一件事物刚刚接触到你的视线时,你会全身心猛然透亮,产生了某种灵感。

如此现象,有如神助,一条漂亮深刻的标题便产生了。

然后,你再以此标题为中心,组织素材,网罗语言,同样可以成就一篇好稿子。

但有一点应该说明,这种现场的灵机一动,蕴涵着平时积累的知识。

我们所说的后积薄发,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肚子里尽是稻草,满脑子糨糊,你给我薄发一下试试?

平时里,总有一些人拿了一些诗歌作品来给我欣赏。

对我说,我昨天晚上灵机一动,一下子来了两首,你看如何?我问,你所说的主题是什么?他很惊讶地对我说,这是灵感的东西,我怎么知道主题?我的天,他把灵感当作打摆子发高烧之后的胡说八道了。

真以为写诗歌是神经不正常?所以,我以为,你就是再转世投胎两回,也写不出属于真正诗歌的作品来。

新闻标题也是一样,没有正常的知识积累,我想你是灵感不出什么好东西来。

作标题在操作上说,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记者通讯员写稿件时是主动作标题。

如我们编辑编稿件时,看着稿件不错,但标题不行,坐在那里生憋,临小样出来了,标题还没有指向呢。

这种方法就叫被动。

我想告诉大伙的是,做标题不说才华横溢,也要精气有神,那样中稿率会大幅度提高。

我们知道,各种体裁的标题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种文体表现不同性质的体裁也有区别。

比如说通讯特写的标题,应注意文彩、含蓄的问题,而消息则正相反,单刀直入,快人快语,痛快淋漓,一针见血地点出事件的本质。

同写栽植酒葡萄一事件,如果是写:“田野欲飘葡萄香”,这就是通风特写;如果是写:“我县1600万株酒葡萄苗木移入田园”,这是消息。

一个含蓄,一个直接,风格不同,文体不同。

同是消息,以内容的不同也不尽相同。

体育消息:八一火箭升空,辽宁枪熄火。

社会新闻:出狱再作案,被擒二进宫。

经济消息:打开经济通道,畅亮一路绿灯。

标题制作需要多看报,多思考,多积累,一朝一夕不可能成就大学问,需要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

但有一条当谨记,标题不宜过长,别超过十二个字为好。

别跟着别人的感觉走。

《水浒传》好汉歌一唱,“该出手时就出手”,报纸用臭了,比穿胶鞋的汗脚还臭。

还有一些口语化的标题,你用他也用,让人看了心烦,实不足取。

从理论上说,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

所谓评价,就是说标题高度概括了新闻事件的内容,它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

就是说,它是一条新闻中最简短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最能反映事件本质的、最高度概括的一句话,整篇新闻的内容都在其中呢。

新闻稿件写作心得 篇六

今天,教育局领导安排我来介绍一下信息报道的写作经验,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好的经验。

我想就简略地把自己在信息写作方面的心得体会,分三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领导的重视和同事的支持是写好信息报道的前提。

在我们学校,朱欢乐校长及几位相关领导都非常重视信息宣传工作,把信息宣传作为宣传学校、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来看待,在信息的写作过程中他们也给予了不少指导和帮助。

这充分激发了我对信息写作的热情,并为我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同时,各位同事的鼎立支持,为我收集可靠的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一个人的触觉总是有限的,倘若学校周围的同事都能为你提供好点子、好信息,那做起信息报道就如鱼得水,好的宣传题材就会源源不断,犹如泉涌。

在这个学期开学时,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我们学校新生爆棚的报道,先后在人民网、台州新闻网、《天台报》上发表,有效地宣传了学校的教育发展。

倘若当初这篇报道的写作只停留于表面热闹景象的描述,文章就显得粗浅。

于是,我通过各个渠道,从领导和同事手中挖掘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当我需要各种信息和材料时,他们不厌其烦的反复查找核实,让我深为感动。

第二,富有热情、善于钻研、提升自我是写好信息报道的关键。

信息的写作是一项枯燥而乏味的工作,没有一定的热情是很难做好的。

多年来,我始终对写作充满了兴趣,无论工作、生活怎样紧张,我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爱好。

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我坚持多写搞、多投稿,写作的热情渐渐浓厚。

如今,当我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现在报刊、网站的显眼位置,或是一些有价值、有分量的稿件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称赞时,不仅收获到了写作的快乐,而且感觉到了极大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这也是对自己付出最大的、最好的回报。

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善于钻研。

尤其是做个称职的信息员,就必须通晓各个文种的特点或者结构章法。

其次,还要善写、多写。

写得多了,慢慢就会摸索出“门道”来了。

与此同时,在多写的前提下,还要多读、多看,多学点专业知识,多积累点写作经验,无论对工作,还是对自己都是有益的。

写得多了,看得多了,写作技巧慢慢就摸索出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不仅掌握了信息写作技巧,也探索出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信息宣传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对信息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我努力学习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苦练文字功夫,提高写作能力,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在实践中,积极锻炼自己的信息观察能力,学会在看似平常的事情中发现新闻点,总结出了根据当前形势找信息,根据工作重点发现信息,在各种会议里挖掘信息,从相关文件、总结、经验性材料中寻找信息的规律,以及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信息的与众不同。

第三、写好信息报道,要遵循“实、新、快、精、准”的原则

在信息的写作过程中,应该做到“实、新、快、精、准”,这既是信息写作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信息宣传工作者应当认真遵循的基本原则。

所谓实,就是采写的稿件内容必须客观真实,能准确反映工作中的热点、亮点,以及一些值得推广的好的做法、经验,做到真实、可靠。

而不是虚假的、编造的,或是半真半假的、似是而非的。

这就要求采写人员必须生动具体地记录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

所谓新,就是采写的稿件内容,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新事物,并且新鲜感人,富有新意。

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独特的视角和眼光挖掘、提炼新闻点,力求与众不同。

如果把老生常谈、众所周知且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上报,就会丢失信息的价值。

所以,采写过程中,一定要在“新”字上做文章。

所谓快,就是对于刚刚发生的信息素材,要快速采访,快速撰文,快速发稿。

切忌拖拖拉拉,贻误时间。

力争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消息和最好的内容告诉给读者,同样的内容谁快谁就有可能先录用。

所谓精,就是信息报道要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写作手法上,不拘一格,敢于突破,彰显个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标题要精炼,用词要精益求精,因为它是信息的眼睛,是文章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让人一看就知道信息的主要内容,让编辑的第一感觉良好。

所谓准,就是对采写的稿件内容,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尤其是新闻事件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姓名等等,一定要了解清楚,表述准确。

对于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内容,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核实,核实,再核实,直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是我个人在信息写作方面的心得体会,因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民生新闻稿件写作 篇七

车祸、吵架、垃圾、甚至小三,很多时候,打开电视,在无数个民生新闻栏目中,看到最多的似乎就是这些话题。

那个“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深情美好年代似乎已经走远,一些曾经创下过收视神话的民生栏目如今已销声匿迹,更多还在支撑着的民生新闻栏目却只能每天津津乐道着车祸、吵架、垃圾等这些所谓的能吸引观众眼球的“热点”新闻。

从最开始的遍地开花、收视率节节攀升,到现在沦为很多电视台的鸡肋栏目,民生新闻到底怎么了?一地鸡毛的民生新闻栏目路在何方?

探索民生新闻栏目的出路,弄清楚观众的需求是第一要素。

我国正处于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历史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历史阶段下,电视观众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他们的目光已不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方面,而是更渴望精神领域的需求,渴望个体人格被尊重。

说通俗点,就是渴望得到更多的话语权,渴望第一时间了解新闻背后的真相,关注更多的社会问题。

他们甚至会和媒体一样,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人文关怀,去关注一些素不相识的人的命运,关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发展前行的大问题。

电视观众的这些心理诉求,对民生新闻栏目来说,既是挑战,更是出路,也是民生新闻栏目改革的必然因素。

这就要求民生新闻栏目目光投向更广阔更高远,摆脱目前为片面追求收视率而不惜以低俗庸俗的内容迎合部分观众低级趣味的尴尬局面,更加有为地去关注国计民生,从而增强栏目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分配不公、市民权益遭受侵害、官员腐、行业风气不正等社会问题及矛盾的产生,激发了社会不同群体对于公众问题的关心,强化了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

不论是公众意识的加强,还是社会公共领域的扩大,都会带来公民言论自由程度加大与公共事务渴望强烈的伴随效应。

这些成为中国目前步入大民生不可多得的条件,也为民生新闻栏目从小民生走向大民生提供了可行的舆论氛围。

大民生新闻目前仍处于发展之中。

专家们对大民生新闻的诠释是:“不仅反映了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公众的关注焦点以及代表全社会价值取向的信息解读。”这就要求,民生新闻栏目需要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通达民意、引导热点、加强舆论监督等方面更进一步完善自己。

比如,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问题。

这种新闻看似很大,但实际上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报道这样的新闻,绝对比车祸、吵架、垃圾等新闻更能引起观众的重视。

由这个问题大家联想到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联想到二手烟对人们的伤害,联想到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是否可信,联想到汽车的减排等诸多问题。

民生新闻栏目把目光放得高远一点,新闻的信息和价值也就与众不同了。

从小民生向大民生的转变,要求抓住“民生”的内涵和存在意义,选择新的报道立场、表达方式、报道目的甚至新的新闻理念。

从新闻栏目角度来看,笔者以为要想抓住大民生的精髓,关键是抓住两点:

一是学会深挖,学会思考。

新闻报道要向深度发展,要求记者不是简单地完成新闻的五要素,不是只负责给观众呈现表象,而是要去追根问底,穷尽能力去寻找原因,甚至要学会对比。

这就要求记者学会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如何把握尺度、掌握好角度、拿捏好分寸都是学问。

所以,民生栏目由小民生向大民生迈进,不仅仅是观念上的一次洗礼,对于整个团队,业务上也是一个考验。

尤其是针对那些有着舆论监督性质的深度报道、进行“建言式”监督,在报道中既要做到既不火上浇油,又能促进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本身就是矛盾密布,何况现在的中国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生新闻栏目也要成长,学会用自己独立的思考来看待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

这也是由小民生迈向大民生的必经之路。

二是学会从枯燥的时政信息内分析出有价值的新闻点。

传统的时政新闻给人的感觉是枯燥乏味的,好像是跟老百姓没什么关系的。

虽然感觉上观众都不喜欢看时政新闻,但实际上时政新闻中经常会传递出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是观众必不可少的需求。

从小民生迈向大民生,是民生新闻栏目自身领域的延展,是新闻媒体成长的提升,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这样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脚踏实地地按照新闻规律前行。

新闻稿件写作心得 篇八

我从20**年开始从事新闻写作,几篇稿件在吴忠日报发表后,被扁担沟镇党委任命为党委秘书,从此走上了一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从事时政新闻写作的道路。

多年来,由于自己从来不写社会新闻、不写花边新闻、不写短讯,新闻写作工作也得到了新闻、宣传部门、各级领导认可,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优秀特约记者,新闻稿件《扁担沟镇“四大怪”》被自治区新闻协会、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宁夏好新闻三等奖。

这些年新闻写作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写新闻。

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一名行政机关干部,不是特约记者,更不是专业记者,所以,我写新闻稿件的素材就是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安排、总结,平时出台的党委文件、会议纪要等,围绕这些内容,在机关里找宣传点,在各村队找介入点,在镇村干部中找过渡点,在党员群众中找落脚点,把死搬硬套的文件、材料等写成活灵活现的新闻稿件,把干部群众的认可度变为新闻的深度,让自己的新闻稿在各级机关、农村、社区中生根发芽,提高稿件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二是投入足够的激情写新闻。

工作是谋生的手段,事业是人生的追求。

多年来,我始终把新闻写作当做自己的一份事业,投入了足够的精力和体力,经常夜间写新闻,周六、周天写新闻,有时写一篇新闻稿的代价远远大于稿费和稿件奖励的总和,有时虽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但稿件并不一定能变成铅字,但是,自己从来没有计较过,也没有产生放弃写新闻稿的念头,一直默默坚持到今天。

三是立足于最好写新闻。

始终把工作目标定位于第一,把自己投出的稿件定位于最好。

工作中纵向和单位的同事比成绩,横向和其他单位同一岗位上的同志比名次,平时到机关拿文件、报表、报材料都立足争第一,从不拖单位的后腿;写新闻稿件更是把最充足的时间,最充沛的体力用在新闻写作的刀刃上,力求内容充实、字斟句酌,从不拉夫凑数、东拼西凑,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确保投出的稿件充分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四是树立赶超的目标写新闻。

始终对部门、乡镇通讯员在吴忠日报上刊登的稿件比较关注,看谁刊登的稿件写作水平高,看谁刊登的稿件社会影响大,看谁刊登的稿件干部群众比较关注,确定自己赶超的目标,向他们学习,向老通讯员请教过,学习他们深厚的写作功底;和自己同龄写新闻的同志交流过,学习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年轻的同志网谈过,学习他们扎实的工作基础;同专业记者研讨过,学习他们的理论知识。

每天向专业网站、报纸学习1至2个小时,使自己始终处于新闻写作的兴奋状态。

五是围绕实事写新闻。

围绕上级正在和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基层的落实和反映情况,围绕进村入户和专门采访中发现的新闻事实写稿件,事事由依据,件件有来源,让别人替自己说话,出现问题自己不担责任,在不断写作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锐性,在深入采访中提高自己的新闻观察力,从不放过一次跟随记者学习专业采访的机会,围绕实事写新闻,确保投出的新闻稿是最新的'、真实的实事。

我的第一学历是中专,没有上过高中,现在的文字功底也不尽人意,了解我的人都知道,以前的写作水平非常差,单位上也从来没有与新闻单位签订过协议,没有专门请媒体编辑、记者吃过饭。

我相信,只要大家热衷于新闻写作,每个人都会在新闻战线上取得骄人战绩,作出突出贡献,得到丰厚的回报。

会议新闻稿件写作 篇九

会议类新闻稿写作1

会议类新闻通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

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

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杂。

参与对象很不固定,有的会议纯粹是几名学生的会议,有的是学生干部的座谈会,还有的是党政机关的会议,比较少见的是党会、团代会、教代会之类的牵涉面比较广泛的会议。

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

比如上次有一篇关于EOC学员学习党会精神的通稿,初稿的标题为“我校召开?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会精神座谈会?”,这个标题表述上并没有错误,但对于校内通讯稿来说,这个标题有点名不副实了。

这个座谈会是校团委、校学生会组织召开的学生干部座谈会,虽然很重要,但用“我校召开”似乎还不准确。

后来,我建议改成“校学生会举行?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会精神座谈会?”,我还是斟酌再三,因为未能体现校团委的作用。

最后,领导的意见是修改成“EOC世纪精英学校举行?学习第六次党会精神座谈会?”,因为EOC是校团委、校学生会举办的活动,以此为主语,就很好地突出了这两者,又使标题不会言过其实。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

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

比如“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座谈会”,这是会议的全称,漏掉一个字都不行。

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是如此,新闻中就应该这样体现,这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

而举办的地点则要写清楚明白,比如“我校旗山校区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要写明、写全,不能为图省事而去掉“大学生”,虽然大家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地方,但是作为在正式的文体中,交代清楚是必须的。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

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我校副校长xxxx”是常规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长”。

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

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像高校的会议,往往会邀请一些校外的领导出席,只要这些领导是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那么,校外领导就必须放在最前面,体现基本的礼仪。

如“省残联理事长陈震、副理事长李继新,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林轩春,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方大川,我校副校长游小波,学工部(处)、校团委、校办、文学院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交流会。”但是,有时候,领导的排序不仅要按照级别,也要考虑到领导的资历问题。

例如,同样是副校长,为什么有的副校长一定要放在前面,而有的放在后面,这是因为各位副校长的资历不同,有的副校长职称较高,有的副校长任期较久,甚至有的副校长比较年长,这些都是领导排序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一点更具典型的是学院领导的排序。

在不同学院的新闻稿,同一职位的领导排序却不一样。

例如,有的学院副院长在党委副书记之前,而有的学院的副院长却在党委副书记之后,按照我们平常的经验,副院长一般排在党委副书记之后,但是在学院中,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往往比副院长年轻许多,甚至有一部分的党委副书记还是副院长的学生,所以,这一类情况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

但我们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

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

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就能把领导的讲话的精髓囊括了。

比如领导的致辞,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其次是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最后是对与会的人员,一般是青年学生提出一些希望。

再比如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

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

6、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全场掌声不断”等。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

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则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

有时候,最后一段也可以不写意义,而是例举与会人员对该会议的反映,从他们的口中更能真切地体现会议的意义,如《海西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中的。最后一段写道:“与会大学生表示,将在这些志愿者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进。”与会人员的反响比起空谈意义又是来得显得有说服力。

会议新闻稿件写作 篇十

怎样写好会议新闻稿

其实对于普通的“会议”,新闻性不在于会议本身,而是会议中能够作为新闻点的一个部分。

读者不会在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个政府部门或者公司开了什么会,他们在乎的是,会议中有哪项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相关,而新闻稿中只要突出这项内容即可,其余没有新闻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省略掉。

会议往往包含了很多不同主体的内容,如果全面反映,文章就完全不像新闻稿,不具有新闻价值;而且写作时很容易受到会议用语的影响,出现套话,与公文无异,稿件不具备可读性、易读性。

记者的工作就是“翻译”,所要做的就是在冗长的会议中找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点,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成新闻稿。

会议、尤其是政府部门的会议,之前会给记者发一份通稿,内容基本就是会议上领导发言的讲稿,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记者们会领完材料就离开——用好通稿,对于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而言,我认为是有益的。

如果仅仅是“硬新闻”,不需要重点处理,可以草草了事的话,通稿的内容含量也算足够了。

可惜通稿中往往不会出现细节,不会出现生动的事例,新闻不是公文,公文式的语言,干巴巴的数据,不足以支撑一篇好的新闻稿。

即使记者有生花妙笔,也要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而没有采访,也就没有事实的获得。

事实上,通稿仅仅提供的是线索,我认为,对新闻负责任的记者在写稿前,必须采访。

可以在浏览通稿时,凭借新闻敏感抓住自己需要的线索,然后在会议间隙或利用其他时间进行采访,以获取进一步的信息,说不定可以挖出一条大新闻,至少也可以保证同样一个会议的报道血肉丰满,做出新意。

(会议类报道最忌讳大段领导发言的生搬硬套,容易写的生涩枯燥。

报道应该传递会议的主旨,可以引用部分精彩的,读者感兴趣的直接或间接引语。

还可以对听众进行采访) 写会议新闻稿应该注意些什么? 领导名字要注意。

不能漏掉名字和职称 分清官职轻重 先宾后己 会议不要使用主观想法。

必须符合事实 一般会议稿写好会议的内容 目的 存在的问题 结果 意义(改善) 简单明确且表达完整就可以。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闻消息稿件写作(通用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新闻消息稿件写作(通用多篇)范文,共有1452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新闻消息稿件写作(通用多篇)下载
新闻消息稿件写作(通用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