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搭石》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9-12 09:59:0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

设计理念:

根据本文特点,我的设计主要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本着使阅读者披文入情,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情感交融,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阅读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爆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善良、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搭石

1、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我们家乡的美景,下面,我们就追随作家刘章的脚步,去他家乡看一看。看看他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请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你再自由的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一想什么是搭石?( 预设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2、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相信字词你一定都解决了,老师这有三道题想考考你们。谁来完成第一题。(课件出示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谴责、人影绰绰、脱鞋挽裤、协调有序)预设: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师:第一题没能难倒大家,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好。加大难度,第二题,(课件出示第二题)选择,指名读、齐读。

师:读的不错,不知会不会写。再来看第三题(课件出示)。指名选择,并提问:“其余错在哪?应怎样写?”

3、师:字词都掌握了,那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了吗?

预设:生1:用平整方正的石头按一定的距离摆成一排,让人在上面走。

生2: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如果学生回答的是自己的理解,就提醒学生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如是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就用课件呈现)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三、再读文本,明确写作目的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搭石就是一些天然石块,摆在小溪中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如果没有这些搭石会怎样?(课件呈现问题)

生:过小溪必须(脱鞋挽裤)

师:从一次次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出什么?

生:麻烦。

师:是啊,很麻烦。而这些普通、平凡石块帮人们解决了问题,所以在作者眼中那些普普通通的搭石——

预设:生1:搭石联结者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生2: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相机板书)

四、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师:是呀,在作者眼中,一排排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在那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中既有看的见得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景美在何处?人又美在哪呢?请大家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生自由朗读、圈划,4分钟左右)

2、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谁来说说你,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

预设:摆搭石

生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从这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能感受到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生2:我感觉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

师:从老人哪些行为可以看出来呢?

生:因为句子中说“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就是说老人无论自己有什么着急的事,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把搭石摆好。所以我说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从你的发言中老师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读书认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从老人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看不见的心灵美,你能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描写老人认真搭石的句子么?(指名读)

师: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

生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真好。在这里,除了看到人们过搭石时动作“协调有序”的美,还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课文,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请读读这两个词语。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道,一共踏过了156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从这一行走搭石的人身上,我们听到了音乐美、看到了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尤其注重了朗读的过程。学生读中感悟,领会家乡的景美,学生轻声、自由地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感悟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生3、面对面“让”石图

师:除了这道风景,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美?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这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心灵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生4、背老人“过”石图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很会读书。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了美?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

师:理所当然?说一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理所当然就是天经地义,理应如此的意思。

师: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中的“这”指什么呢?

生:指年轻人背老人过河。

师:那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的家乡只要年轻人遇见老人过搭石,就一定会背老人过去,人人都这么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师:在一个村庄,如果人们把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的话,那你认为,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哪些事会是理所当然的呢?

生:刚才说的那几件事,老人摆搭石,人们过搭石时互相谦让,这些在家乡可能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课文中没有写到的事情呢?想象一下。

生: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刚上学的小孩过搭石肯定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谁家遇到什么困难了,大家一起帮助她,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

(设计意图:此时,给学生提高学习、思考、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体会,达到了语言与情感的共振。)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男孩。

(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一个细心地好小伙,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对岸了,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

生:敬老

师:这份美好情感也是看不见的(心灵美)。

师:也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搭石这道风景中,我看到了老人躬身搭石,你看到了什么呢?(多媒体出示)

生:我看到了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

生:我看到了年轻人伏身背老人过搭石

生:我看到了两人相遇过搭石时互相礼让

师:所以说,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师引读,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四个画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的理解文本人文内涵。)

五、深化总结,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师:是呀,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无怨无悔、默默无语。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所以刘璋爷爷每每回忆起家乡的搭石时,总会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更会由衷地赞叹,(引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她联结者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师: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搭石无语心有情”,搭石对老人说:“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多媒体出示)

搭石对老人说(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搭石对年轻人说( )

搭石对大家说( )

生1:搭石对年轻人说,你们背老人过搭石,谢谢你们!

生2:搭石对大家说,你们这些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

(设计意图:此时,给学生提高学习、思考、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体会,达到了语言与情感的共振。)

3、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啊,就是因为家乡人具有了(指板书)善良,无私,尊老,谦让等这些美好的品质,才会有家乡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我想,这种美,不仅感动着搭石,也感动着你,感动着我。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如:美是把橘子皮扔入垃圾箱内。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生:美是妈妈的微笑

生:美是乘公交车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车

生:美是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

生:美是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生:美是献给老师的一杯热茶

生:美是和同学闹矛盾后彼此握手相视一笑的那一瞬间

师:是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象作者刘章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教学板书:

21 搭石

善良

无私

尊老 家乡的一道风景

谦让

word该篇DOC格式《搭石》教学设计范文,共有600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搭石》教学设计下载
《搭石》教学设计.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