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读书随笔散文(集锦11篇)

发布时间:2024-01-30 15:22:5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1篇《读书随笔散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读书随笔散文》相关的范文。

读书随笔散文(集锦11篇)

篇1:读书随笔散文

读书随笔散文

【在电脑前读书】

打开博客,音乐如水般流淌出来。是《梁祝十奏》,十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经典的曲子,一个哀婉的故事在不同的乐器里反复讲述。如同十个不同的人写一篇同题的文,同样的音乐在不同的乐器里,竟然有不同的韵味。我在音乐边走走停停,一忽儿进去,一忽儿出来,不痴迷,不沉醉。我听音乐,总是这样,专心去听,听不出个所以然;而漫不经心时,却会有那么一两句熟悉的曲调不期然一下子击中平静的心。

书就平摊在电脑桌上,翻开在上次停下来的地方。一支拧开的中性笔静静地卧在书页间,笔冒很随意地躺在书边。或许是上次走得匆忙,或许是根本就没在意这样的小节,笔与笔冒被人为地分开了很久很久。拿起笔,在音乐里接着或许上午或许昨晚或许前周或许月前读停的地方读起来。窗外是猛烈的盛夏,太阳无情地炙烤着一切,但依然有劳碌的市井透过玻璃渗进来。书里是文字奇异的排列组合,先贤圣哲时人巨擘对世事的思索力透纸背,漫漶开来,渐渐将小屋盈满。

有一片浓荫生长起来,它静穆地站立在暑热里,只要有一丝半缕空气的流动,便会张扬地晃动起枝桠,摇曳着树叶,舞蹈成清凉的风。烈日下的旅人远远地望见它,想象着自己坐在树下摇蒲扇饮井水的惬意,步子不由自主地快了起来。远山的飞鸟,正扇动被热汗湿透羽毛的双翅,向这片浓荫靠拢,它早已选中了一棵树,要在高高的枝杈上筑巢做窠,养育后代。突然,响起一声惊雷,下起倾盆大雨,浓荫、旅人、飞鸟消失了,一个生僻字从天而降,横在我的面前。伸笔在这个字下标注一个着重号,打开“汉典”,输入,搜索,读音注释,一目了然。不一会,书的空余处,便会留下我“龙飞凤舞”的字体。

雷过雨停,春光明媚,有一泓山泉欢畅地奔流着。它清亮纯至,细柔娟秀,跳跃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如夏夜璀璨的群星,叮咚的流动声响过静寂的山沟,如雨后田里的蛙鸣。一尾游鱼享受着山泉的清澈与清凉,慢悠悠慢悠悠地游动着,遇到可心的食物猛地一窜,被搅混的泉水一眨眼便又清澈如故。有位农家小孩,花衣素裤,赤脚丫辫,挎着小笆篼,边哼着不知名的歌边在小溪里“搬螃蟹”“捉泥鳅”。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刮起天昏地暗的风来,山泉、游鱼、小孩不见了,一段引文从地底冒出来,挡住了我的去路。还好,有百度,只那么轻轻一下,百度便会找到引文的出处,全文,甚至还有扩展阅读。将那些感兴趣的内容打印出来,裁剪合适,粘贴在书里。于是,在书页之间,便会多出一页甚至几页的文本来。

曾经,喜欢于夜里靠在床上看书,喜欢床的柔软、夜的安宁。床的柔软可以安慰我疲乏的身体,夜的安宁适合与作者神交意会,适合进行很自我的思索。只要手里有支笔,身边有本词典,便不至于呛水被淹,便能够畅游书海。现在,喜欢坐在电脑前读书,喜欢电脑的便捷丰富。便捷的方式,省去了查部首偏旁、翻页码找注释的温吞,丰富的世界,向我展示着天宽地阔的无穷无尽,诱惑着我向大脑存储之外的丰饶世界行进。笔还在,词典却已经省去,只轻轻一点鼠标确认,便能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还能进入天外之天,在远比书海辽阔不知多少的大洋航行。

喜欢在音乐的伴奏下,静静地坐在电脑前读书。愿意就这样一直读下去,不管读懂没有,不管有没有意义。只为这份喜欢,只为读着快乐。

【读书至死】

闲着无事,喜欢读书。每每捧起书,就会想起鲁迅先生的一首小诗:“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虽然鲁迅先生诗里的世相有特定所指,是对他所处时代世事的尖锐嘲讽。但文中那句“无聊才读书”响在耳边,很是特别,觉其矛头所向,便是自己:生活圈子小,交游活动少,上班事不多,下班便回家。无聊地坐在办公室的靠椅上,懒散地窝在客厅的沙发里,网越上越生气,电视节目越看越弱智滑稽,能干什么呢?只有读书!

喜欢窗明几净的房子,再热再冷都喜欢大大地开着窗户,让阳光与寒风穿窗而入,让一年四季风霜雨雪在窗户里舞蹈、变幻、茁壮。喜欢在窗边养几株四季绿意盎然的植物,喜欢绿色点缀的窗户,喜欢在这样的窗户下读书。因为这些喜欢,美国人约翰森说的“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格外令我沉醉。望着自己书房里满满当当的一屋子书柜,手指划过书柜里排列整齐挤挤挨挨的书,即使在漆黑的夜晚,窗外风雨如晦,也觉自己的屋宇下华灯璀璨,色彩斑斓。陶醉在这一摞摞书,一篇篇文,一行行字营造的“气场”里,不知不觉便身心激荡,无法言说无法捕捉的温柔温馨湿润包裹着自己。这时,还能干什么呢?只有看书!

读书,将自己埋在书里。窗外的市井渐渐远遁,人生的烦闷悄悄消隐,书里的新鲜新奇新异幽幽变幻,千年化为一瞬,亘古稍纵即逝,一切皆成可能。墨香文韵薰风扑面,时间淡入字里行间。一个半天,一个夜晚,不知不觉过去。合上书,长长地打个哈欠,慢慢地伸个懒腰,回味咀嚼着刚才书里的一切,感觉得到视野的满足与大脑的充盈,一丝惬意快慰升腾起来,弥漫开来,将自己淹没,觉得这样的无聊也还有点意味。于是,一下子记起高尔基说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和他为了注解自己阶梯说的补充“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动物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来,陶醉里,以为自己又登上了“一级小阶梯”,又多“脱离动物而上升到人类”了一点点。

但过几天,回想自己刚看过的书,鲜活的字句,生动的场景,书所营造的我喜欢的一切杳无踪迹,不留半点印痕。沉溺在深深的失望与痛苦里,才明白刘向所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之精准。读书,固然是件好事,但只有“善读之”,才“可以医愚”。象我这样,漫无目的,一味瞎读,明显属于不善读之列,岂能治愚。怪不得,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依然愚纯如故,耽于一己之见,囿于个性之思,世事难洞明,人情不练达,完全一付书呆模样。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盼望着自己能象培根所说那样:明智、聪慧、周密、深刻、庄重、善辩,成就自己独特的性格。但不懂诗,对数字特别不敏感,对举凡带着“学”字这等深奥的东西,都脑力不逮,无法企及,勉强能读懂一点点历史,一点点书写细民感慨的文字,离培根所说相去甚远,失之千里。想想:既然如此,读书,于我何益?

矛盾里,张潮对读书富有读意的解说漫过来:“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一个场景清晰浮现在眼前:朗月夜,庭院中,绿树丛,一个人峨冠博带,长袖轻飘,须髯微拂,手持书卷,望月吟咏。其酣醉之态,潇洒之情,沉溺之势,飘逸之姿,分明就是“谪仙”再世。读书,竟能如此洒脱曼妙,超凡脱俗,还用得去研究有益无益,何需斤斤于记得住记不住。只要愿读书,在读书,能读书,便是一种美好的姿态,便是一场丰盈的盛宴,便是人生最为神妙的存在。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想:闻道,固喜;不闻道,亦读书至死。

【开卷心惊】

读一本名为《江南文化札记》的书,书中多写明未清初的江南文人文事、文气文运。虽然许多内容都脱胎于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但却依然能体味到烟笼雾锁、典雅温润、才情四溢的江南。

江南,在我这里一直都是阴性的,是帘外芭蕉三两窠的温馨,是鬓云欲度香腮雪的娇艳,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婉,是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悲切。江南,缺乏阳刚之气,缺乏金戈铁马大散关的雄壮,缺乏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缺乏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高歌,缺乏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勇猛。但,我却是喜欢江南的,并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生长的地域划入江南的范围,用江南特有的细腻柔软装点自己的人生与文字。

这些,都不是我想说的。我要说的,与江南无关,与江南的属性无关,但它却是一种类似于江南的细腻情绪。这种情绪,深藏于心已久,多次涌上喉头。我一直想将其掩埋在内心深处,但它却不依不饶地撕扯我的神经,要喷薄而出。

读《文化江南札记》,惊叹于它的引诗引文之多。很多文,几乎被引诗引文占据了大半篇幅。有的文,甚至就是一篇引文的翻译与转述。读过一些古典作品,从诗经开始,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话本、历代笔记、各朝历史,虽读得一鳞半爪,却都有涉猎。曾经引以自豪的就是:翻开一本书,看到文中的引诗引文,自己能略知一二。而读《文化江南札记》,看里面的引诗引文,却一头雾水。那些人,那些事,多半知道。但他们的诗作、文字,却陌生得很。开始以为,这是偶然,但越读越心惊:从头到尾,几乎引诗引文的百分之八九十,我以前都没接触过。

第一遍读完,觉得意犹未尽,再次从头读来。这次,只要能查到的引诗引文,我全在网上查出来,打印裁剪好,粘帖在书中相应的地方。读完,这本并不厚重的书,增加了将近一半的份量。而读那些引诗引文的全文,成了我再读它的重要课程。有时,还从引诗引文延伸到更广阔的作者领域,找出他们的代表作甚至文集来读。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书里的世界如此广博、丰厚、充盈,岂是我能读尽读懂的?曾经有的那么一点自信,一下子飞到九霄去外。我心跳加速,呼吸急迫,面色赤红,满脑空白:原来,在醇美的国学面前,自己与一个文盲没什么区别!

这种感觉令我很多天萎靡不振,提不起看书的劲:既然,再看多少,也是无知,不如不看。当我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终于从《文化江南札记》带给我的羞愧里醒过来,随手翻开《乐府诗选》时,又被一记闷棍打得晕头转向。

汉魏六朝乐府诗,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虽多为民歌,从诗歌艺术的角度考察,或许并非全是佳作,但诗里却有最原初的人性人情的最自然流露。翻开《乐府诗选》,这些诗都似曾相识。认真回忆,原来,这些诗,在读中师和中师毕业的最初几年里,我大多诵读默背过。现在读来,记忆里残存的内容东一句西一句地冒出来,前言不搭后语,一诗扯到另诗,错杂混淆,难分彼此。这样的记忆,有与没有,似乎没有区别。读这些诗,心惊不已:年轻时读过,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来读,又有何益?

从《乐府诗选》想到自己最近一直读着的《诗经》。每天夜深人静之时,便翻开《诗经》,踱入先秦。每篇,我都要读好几遍,一句一句地弄懂意思,默记在心。第二天读后面几篇时,一定要回头去读前面读过的。我希望用这样的方法,将书上的《诗经》转化为自己的《诗经》。但读过去,读过来,现在已经快读完了,但自己的《诗经》却依然只是以前记忆里的那几首。翻开《诗经》,茫然无措:既然读了也记不清,还是不读吧!

这样的感觉,不仅仅在读古典作品时有,也不仅仅是理解与记忆方面的。翻开任何一本书,都惊心不已。因为,任何一本书里,都有我不懂的内容。我越是想弄清楚它,它就越让我弄不清楚。它引来更多的不清楚,纠缠我,迷惑我,羞辱我,让我明白:这样一个虽然敏感却无才情的人,怎可与江南有爪葛,怎能关注江南的阴柔之美,怎配喜欢神圣的文字?

世界很美丽,江南亦精彩,而这些美丽与精彩,就蕴藏在字里行间。虽然开卷心惊,茫然虚无,但我依然会打开书,在书里寻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入蓝的江南,寻找属于我自己或许美丽与精彩的世界。

篇2:读书随笔

关于读书随笔600字

曾经有首歌这样的唱到:感谢你给我的光荣,我要对你深深的鞠躬。因为付出的努力有人能懂。感谢你给我的光荣,这个少年曾经多普通,是你让我把梦做到最颠峰。我感谢人生给我憧憬与幻想的机会,但有时人生也会将它粉碎。为期2天的考试,结束了我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和无穷幻想。我曾经很天真的对我的理想打下伏笔,但如今我的后文竟是如此的不堪。所有的我认为的统统出乎我的意料,顿时我的小小世界轰然倒塌。

曾经的我,是不相信挫折的。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坎坷二字。我曾经深深的相信过,我的人生是一条笔直平坦的'大路,纵然有陡崖与山坡,但它们终究也不会阻挡我前行的步伐。可是现如今呢?在我眼前呈现的是遍地荆棘、重重困难。我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不安。请不要断定我是一个意志消沉的人,我只是站在我自己独有的角度,来观察,来审视源自于我自己独有的空间与世界。我从不幻想,也从不相信,命运可以将我打倒,可以主宰我的一切。我相信自己能够扭转乾坤。我不要求其他人唯我独尊,我只要求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独有的风格行事。我很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我也很明白现在该做些什么。我不希望自己按部就班的像钟摆一样穿梭于人群之中。但现实确实如此,不说远了,就谈谈我身边的人吧,哪一个不是被平凡所淹没其中?又有哪一个平凡的人打碎了人生这种无奈的规则。我希望拥有平凡,但是我不希望平凡给我带来我所不希望的。与其平平凡凡的走完全程,还不如轰轰烈烈的精彩一生!我所希望的和我所不希望的迟早都会来。那些未知的,我不敢想象,现实也不允许我如此想象。我想失败,却怕失败后的辛酸让我一蹶不振,从此终生平凡;我想成功,却怕成功后的我从此无法平凡;我想平凡。却怕平凡后的我无法在平凡中崛起。

现在的我,年少,有的是精力,有的是时间,我还有主宰人生的机会,我还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该何去何从。不过那些都是后话了,是将来的我所要幻想的,憧憬的。是将来的我要为之奋斗的。现在的我,应该擦干泪水与无奈,褪去耀眼的光芒,背起重重的行囊,对自己说:是时候上路了,是时候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了。无论任务有多重,无论路途有多遥远,我都要勇往直前、奋不顾生,向前冲!

篇3:读书随笔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手斧男孩》整套书,分别有《手斧男孩》、《冒险河》、《一个人的冬天》、《寻找鹿精灵》和《猎杀布莱恩》五个故事。当我拿起第一本《手斧男孩》时,我发现它竟有如此强大的魅力,让我爱不释手。于是,我就如饥似渴地看了下去。

《手斧男孩》这套书是盖瑞。伯森写的,他于1939年出生于美国的明尼苏达州。他先后当过卡车司机、猎手、弓箭手、导演、演员、歌手、水手、工程师、农夫和教师,多种职业经历造就了他丰富的人生经验。

《手斧男孩》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一个只凭一把手斧在丛林中挣扎着度过54天的勇敢男孩的故事。

这个名叫布莱恩。罗伯逊的13岁男孩,因为父母离异,所以他平时跟妈妈住,每逢寒暑假就坐小型飞机去爸爸那儿。但有一次发生了意外,飞行员突发心脏病去世,布莱恩只能独自驾驶飞机,被迫坠落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大森林里,而此时布莱恩身上唯一的武器就是临走前妈妈给他的一把手斧。

在这里,布莱恩饥寒交迫,不得不以野果当食物,还要提防“吸血鬼”蚊子的进攻。但是,他用手斧制作出了打猎用的弓、箭,制作出了捕鱼用的鱼叉,找到了临时的“家”——石屋,成功地用手斧、燧石、桦树皮生起了火,甚至只凭一己之力学会了打猎。

在这里,布莱恩先后被满身刚毛的豪猪偷袭,被有强大鹿角的驼鹿的袭击,被臭气熏天的臭鼬屁熏到,被横扫一切的龙卷风卷走好多“家当”……但是,这一切他都挺过来了!布莱恩真正成长了,他明白了两个道理:自怜自哀毫无用处,对任何生物来说进食是最重要的生存方式。

和其它冒险小说一样,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最终获救了,布莱恩获救的情节设计得十分巧妙。

当布莱恩在森林中生存的第54天,他突然想起坠毁的飞机中有个急救包,于是他冒着危险潜入坠毁的飞机里,找到了急救包。打开一看,里面竟有那么多好东西!有食物、果汁,有杯子、锅、勺子,有钓鱼用的鱼线、鱼饵,还有打火机、枪。突然,他发现包里竟有一个应急无线电发报机!布莱恩按了一下,没有反应,估计是摔坏了。这时,一驾小型飞机忽然降落,驾驶员对布莱恩说:“我收到了你发的无线电,我是来接你的。”布莱恩看了看飞行员,清了清嗓子说:“我叫布莱恩。罗伯逊。”于是,他获救了。

看完这本书,我非常敬佩布莱恩。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孤身一人在森林中度过了54天,换做是我,恐怕连5。4天都无法度过。我佩服他的勇气、信心、沉着,佩服他的顽强、机智、聪明,还佩服他超强的生存能力。我经常想,如果我是布莱恩,我能像他一样化险为夷吗?

书中的一句话非常吸引我:

困境之中,一把手斧可以化险为夷。但是,即使没有手斧,还是要有勇气!

读完这本书,我更明白了一个道理:

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磨难,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篇4:读书随笔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14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遇见作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表现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的怎么样”和她很自然地回答我的问题时,我感到乌塔很有礼貌,对人热情,善于交朋友。而我却恰恰相反,不要说见陌生人了,就是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个招呼,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不礼貌,冷冰冰的。

从乌塔14岁就能一个人游欧洲这件事,我联想到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方式。外国的父母会比中国父母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比如: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外国的家长会只说几句鼓励的话,就各忙各的去了。而中国的家长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抱起孩子,亲亲搂搂。

我又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三年级的时候,腾钰含约我到新华书店,我向爸爸妈妈说明情况准备走的时候,却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没有一个大人的陪同,万一出了事咋办?”爷爷也急着说:“就是就是,万一出了事,我就见不到我孙子了,别去了,宝贝!”

不就是新华书店嘛,红绿灯都不过,哪有多远啊!后来,我使出独家绝门秘籍:哭,拼命地哭!但无济于事,书店之行就这样泡汤了。

哎,我和大胆、独立性强的乌塔差的有十万八千里呀!真希望我的爸爸妈妈,所有中国的爸爸妈妈也都好好读读《乌塔》这篇文章。

《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很深,首先我想对家长说:“给孩子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吧!”其次,我想对和我一样大的中国孩子说:“我们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像雏鹰一样在风雨中成长!”最后,我还要对乌塔说:“我一定要向你学习,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在生活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把自己培养成自立、自强的人。”

篇5:读书随笔

在社会上,常听家长们在谈论中国的教育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教育出来的孩子和外国人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或许,就在于这一个小小的不同。《乌塔》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的就是一段中国人与外国小女孩的交谈,读完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明白了很多事情。

一天,王晓洁阿姨在罗马下了车,回到旅馆,看见一名金发小女孩正躺在床上,经过交谈,王阿姨得知这名小女孩名叫乌塔,是德国人,14岁,她准备了三年,自己设计旅游线路和日程表,查询当地警局的电话号码,阅读了很多书籍,就是为了这次的独自一人环游欧洲之旅,王阿姨告诉了乌塔,在中国,家长们舍不得自己的孩子独自一人出远门,更别说是环游一个大洲,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出意外,但乌塔说,她们国家的家长,爱孩子,就会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心愿,她还指出,光从书本和电视上认识世界还不够,要真正到达那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美。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为什么在社会上,经常会有人拿中国家长与外国家长对比。虽然两国的家长都爱孩子,但他们却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爱。比如说乌塔的家人,他们爱乌塔,乌塔想要自己独自一人周游欧洲,他们同意了,爱难道不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完成自己的心愿?这是得过家长的爱。中国家长也爱孩子,他们的爱是关心自己的孩子,对于中国的家长来首,一个人周游欧洲太危险了,万一出了意外怎么办,生命只有一次!

两方的家长都有自己的理由,两种表达爱的方式都有各自的好处,但我仍然觉得乌塔家长的爱更加好,我可以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是我生活中真正发生过的:

一天我和老爸去逛街,正走着,我突然想起了妈妈正在打算过年要去哪里过,我想了个点子,想要我一放寒假就马上去北京玩,是一个人。

这个点子刚冒出来马上就被我采纳了,因为这可以让我好不容易有一次锻炼的机会,于是我就想征求老爸的意见:“老爸,我想放寒假自己去北京,住在伯母家行不?”

老爸不愧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当之无愧:“不行,我们不放心,一个人去太危险了!现在这个社会,就是有什么安全隐患!”

我却不认为,一个人去,给自己一次挑战的机会,不是个很好吗?中国与外国人的差距就在这里!

如果爸爸能够换个位置想就好了,就像乌塔的家长一样。

篇6:读书随笔

读书随笔200字大全

《小公主》读书笔记200字

《小公主》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作品,作者刻画了心地善良不怕困苦的小女孩萨拉,面对困难从不低头,使人对她又是同情又是佩服,同时也对明贞小姐那种势利小人作了淋漓尽致的讽刺,

主人公萨拉是一个善良、坚强的小姑娘,即使在遭遇家庭变故变得一贫如洗时,仍然勇敢的面对生活,真诚地对待朋友,无私地帮助别人,像一位真正的公主那样要求自己,最后她不仅收获了真挚的友谊还获得了巨额的遗产。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都要向萨拉学习,遇到任何困难都要积极面对,全心全意的帮助他人,同时也收获自己的幸福。

《江楼》读书笔记200字

长江平平仄仄地

流淌了六百个春秋

钟山起起伏伏地

守望了六百个年头

如今,一砖一瓦,一廊一柱

终于托起了你

盛世华楼!

曾经,是帝王的一个念想

是一支生花的梦笔

载你入《古文观止》

赋予了瑰丽的身世和传奇

未曾诞生即史册流芳

历史上,人世间,你是唯一

当你从六百年的平砥上

灿烂地崛起

如此古老又如此年轻

带着六百年沧桑的期待

六百年厚重的人文底蕴

大江澎湃,多少风流人物远去

石头城焕发新颜,笑看春风

登阅江楼

俯瞰金陵秀色

饱览古城神韵

读一着气宇轩昂的诗

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

《大林和小林》读书笔记200字

这几天我读了《大林和小林》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讲的是,兄弟俩因为父母去世,为了生活出去打工挣钱。不料第一天就被怪物追,兄弟俩只好分开跑,摆脱了怪物。兄弟俩从此分开了,有了两段不同的生活经历。弟弟小林虽然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过得也很贫穷,但是他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火车司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哥哥大林贪图钱财,和包包设下诡计,成为富翁的儿子。从此他为了金钱好吃懒做,最终困死在富翁岛上。

读完《大林和小林》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首先,我们不可以为了金钱放弃一切,也不能让欲望无限制地增长。其次,钱并不是万能的,有了钱也不等于有了健康和幸福。做人要像小林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乐于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不能像大林一样,在优越的生活面前迷失自己,所有的事都让别人代劳,最终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今天的`我们应该把握美好时光,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囚车里的人才》读书笔记200字

读了《囚车里的人才》这篇文章,令我感到了鲍牙叔和小白的大度,鲍牙叔不仅大度而且还很谦虚还很聪明,而管仲却自私自利,光想着让自己的主任当上齐国国军,卑鄙到去杀小白。

当小白当上了国军,就把管仲关在大牢里,当鲍牙叔知道以后就请求齐国国军放了管仲还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式对公子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国国军就是听了鲍牙叔的话才封了管仲为相,以后在管仲的代理下齐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了。

篇7:读书随笔

我出生在高邮湖畔,著名作家汪曾祺是我童年的偶像。少年时代的我是一个读书迷,十分喜爱读书。如今我作为一名乡镇农家书屋的管理员,读书的机会就更多了。

我国著名学者杨绛与钱钟书都是有名的“读书种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他们的精神支柱。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我更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对于读书另有高论。他声称,一册好书,能够引诱他走遍全世界。他是为求知而读书的,读一本书就了解了世界的一个方面。可以想象,苏格拉底不是像杨绛那样优雅地读书的,可以想象出他的挑剔,他的如饥似渴,他的求知的贪婪,还有他的目光的锐利。而金圣叹那句“雪夜闭户读禁书”的情景就更大相径庭了。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名喟。吴县人。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他是一个探险家,是一个猎奇者,那种神秘的氛围和意味,那种不为外人知道的秘密,或许只有这位伟大的批评注述家才能享受的了。

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读书是没有快乐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读书更是全然没有风雅境界和心境了,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家里大大的房子,宽阔的`书架,上面像垒积木一样垒满了精装的经典书籍,但不是为了读,而是为了显示学问的。其实,这实在是对书的亵渎。书是用来读的,现在做了装潢用品,岂不是书籍的悲哀?

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林语堂(1895——1967),福建省龙西(漳州)县人,谱名“和乐”。曾获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学位、美国哈福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是一位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旅游家、发明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黄山谷,即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在皖东,有一个令我十分敬仰的老者,他叫夏锡生。我是他老人家的常客,他的写作室、卧室主要家当就是书。他一生喜爱读书,也写了不少文章,目前已经出了二十部文集。他经常谈读书的感想,向我传经送宝。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知道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知道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等等,等等,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总而言之,读书带来了许多。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篇8:读书随笔

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说的有理,但我认为这只是指“认识”,除此之外,我们仍需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然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楚人赵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可谓是熟读各类兵书典籍,在兵事上可谓“夸夸其谈”,可当他第一次主持战争是,却以大败告终,为楚国灭亡埋下祸根。由此可见,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终不如行万里路重要啊。

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篇9:读书随笔

这几天我读了《大林和小林》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讲的是,兄弟俩因为父母去世,为了生活出去打工挣钱。不料第一天就被怪物追,兄弟俩只好分开跑,摆脱了怪物。兄弟俩从此分开了,有了两段不同的生活经历。弟弟小林虽然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过得也很贫穷,但是他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火车司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哥哥大林贪图钱财,和包包设下诡计,成为富翁的儿子。从此他为了金钱好吃懒做,最终困死在富翁岛上。

读完《大林和小林》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首先,我们不可以为了金钱放弃一切,也不能让欲望无限制地增长。其次,钱并不是万能的,有了钱也不等于有了健康和幸福。做人要像小林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乐于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不能像大林一样,在优越的生活面前迷失自己,所有的事都让别人代劳,最终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今天的我们应该把握美好时光,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篇10:读书随笔

《小公主》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作品,作者刻画了心地善良不怕困苦的小女孩萨拉,面对困难从不低头,使人对她又是同情又是佩服,同时也对明贞小姐那种势利小人作了淋漓尽致的讽刺。

主人公萨拉是一个善良、坚强的.小姑娘,即使在遭遇家庭变故变得一贫如洗时,仍然勇敢的面对生活,真诚地对待朋友,无私地帮助别人,像一位真正的公主那样要求自己,最后她不仅收获了真挚的友谊还获得了巨额的遗产。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都要向萨拉学习,遇到任何困难都要积极面对,全心全意的帮助他人,同时也收获自己的幸福。

篇11:读书随笔

读了《囚车里的人才》这篇文章,令我感到了鲍牙叔和小白的大度,鲍牙叔不仅大度而且还很谦虚还很聪明,而管仲却自私自利,光想着让自己的主任当上齐国国军,卑鄙到去杀小白。

当小白当上了国军,就把管仲关在大牢里,当鲍牙叔知道以后就请求齐国国军放了管仲还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式对公子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国国军就是听了鲍牙叔的话才封了管仲为相,以后在管仲的代理下齐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了。

word该篇DOC格式读书随笔散文(集锦11篇)范文,共有1199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读书随笔散文(集锦11篇)下载
读书随笔散文(集锦11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