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书笔记 >

教师读书笔记《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

发布时间:2020-09-27 05:02:1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读书笔记

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就是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就是《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书中精选了100多篇关于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情感美文,读了后给我很多的启示。

读了《被爱感动的世界》这一美文。给我的触动很大。文中的梁老师是一位细心、耐心、有爱心,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的老师。梁老师面对口吃的“我”,耐心地听我结结巴巴地读完课文,并郑重地说“本有几个容易读错的字,但是xx同学却读对了,真是不错!”有了梁老师的鼓励,才成就了现在的“我”。从这个小故事中看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扬或肯定,特别是孩子。老师、同伴的肯定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要多鼓励孩子,耐心地教给他们知识与本领,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就如我班的歆歆小朋友,小班的时候,美术课总是不爱上,因为她每次都是选一种颜色,而且都是深色,如:黑色、棕色等。在本子上胡乱地画,经常把本子画得很脏很脏,小朋友看到了总会说:“你画得真难看,脏死了。”听到同伴对她的评价,她很伤心,对画画更没有兴趣了。

我发现她每次上美术课都是无精打采的,还经常交上来的是白纸,上面什么也不画。我问她:“你为什么不画呀?”她低着头说:“我不会画,画得不好看,小朋友会取笑我的。”听了她的话,我意识到,只有给她鼓励,让她对自己有信心。于是,我对她说:“歆歆,和老师一起画好吗?”她勉强答应了。于是我让歆歆选一些漂亮的颜色,跟着我一步一步地画,在我的指导下,歆歆的画画好了。我连忙把她的画展示给小朋友看。小朋友看了歆歆的画都说画得真好,真漂亮。

得到了老师、同伴的肯定,歆歆对画画感兴趣了,上课不再无精打采了,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她能大胆地选用漂亮的颜色作画。她的画越来越漂亮,还经常得到老师、小朋友的表扬。笑脸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第二篇:《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读后感

《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读后感

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曹乃丰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大家相互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将我假期读书的感悟和大家汇报一下,《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读后感。假期我读了这本《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放幻灯片),本书共有这十辑内容,(放幻灯片不读)(主题分别是:他们告诉我什么叫老师;爱,总是差那么一点点;高山觅流水;她那么看过我;大地之语;与你偶遇在孤单的旅程;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忘记一粒沙子的温柔;让我们每天再做一次小孩;真味人生至平淡。)精选了100多篇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情感美文,并将这些珍贵的情感与教师生涯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类比。书里面的小故事像是一个个和我倾诉说话的好朋友,朴实语言中有深厚的爱,让我的心灵不断地净化着,给了我富有灵性的启迪与感悟。当我跟随昔日老师的足迹,走上神圣的讲台,那些曾影响了我一生的智慧,滋润过我年少心灵的清泉,又该如何经由我的手,传递给同样渴盼精神指引的孩子?而当我握住他们的手,一段温暖相伴的旅程,又当如何明亮地开启?静心阅读这本书,我从这一段段纯真的师生情谊中,寻找到了所想要的答案。书中“被爱改变的世界”一文记录了一所知名重点中学搞的一个活动。从本校德高望重的梁老师所教的学生当中,挑选出50位目前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弟子,要他们回忆中学生活中发生在梁老师身上最难忘记的一件事。(放幻灯片)梁老师面对口吃的我,有耐心的听我读完结结巴巴课文,并郑重地说“本有几个容易读错的字,但是姜杉禹同学却读对了,真是不错!”我不敢想象,如果梁老师没有让我读下去,如果他没有表扬我,今天我会是什么样子,读后感《《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读后感》。 ——姜杉禹高二那个冬天的晚上,刚刚下过雪,楼梯很滑,灯光也很暗。晚自习后,我们和梁老师一起下楼,他走在前面,却故意把手电筒的光亮往后倾斜,尽量落在我们脚底下。出来后,他站在丁字路口上,又用手电筒的光亮,一直把我们送到宿舍楼门口。那一束光亮,至今还温暖着我。——刘梦梅……(放幻灯片)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学生们所反映的大多是一些生活细节。这些细节看起来琐碎、微小而又平常,然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显得温暖、贴心而又刻骨铭心。也许,在学生们的心灵天平上,老师对自己的关怀、接纳、欣赏以及尊重,才是最最重要的。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在这片土地上要获得丰收,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只有教师自然真诚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读完此书后“震后的一堂课”让我感触最深。(放幻灯片)这是汶川地震的第三天,铃声响后,大家却是等了许久,始终不见讲台上的于丹开口说话。诧异之时,她终于抬起头来,很慢很慢地说:“上课之前,一直有学生问我,在临近学期末的这节课上,是否,该讲一讲考试的类型,而我想说的是,考试,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如果你们在看一看那些瞬间便被压在楼下的孩子,看一看那些此刻缺衣少食的灾民,看一看那一双双无助惶恐的眼睛,你们怎么还能够在这里苦心琢磨,我是否会出多么刁钻古怪的题目,难为你们?难道我们当下的教育,就从来没有给过你们,在灾难来临时,应有的怜悯之心么……”于丹老师一句句的责问,让我对我的这份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好知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教育是情感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放幻灯片)只有教师本身的心灵纯净,才能给予学生最深层次的滋养和最有力的引导。在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而更多地应该是让他们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总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在教育中情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持心灵的纯净,用人世间珍贵的情感不断滋养自己的心灵。最后我想用一段书中的话结束我的演讲:(放幻灯片)讲台人生,如果有色彩的话,应是黑白相间的,白的粉笔,黑的黑板。这样的人生,有时像旧时的电影,素朴、安静,并有胶片所带来的颗粒的质感。它被校园的松柏簇拥着,寂淡、质朴,趋向于黑白的山水画,平淡中,显出真的人生底色。能够有幸,一生为师,应当心怀感恩。我的汇报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读书滋润心灵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书籍的力量都是不可小觑的。古今中外,只有书籍,才能承载起几千年不变地人类的智慧和经验。文学大师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记得一位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虽然我读的书籍并不多,对书籍有着深切的感情,有时候,一本好书就是良师益友,在寂寞时,书会给我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向光明的前程迈进。因此,读书,能润泽人的心灵人生。

俗话说得好: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有书在手,苦闷的时候,书会告诉你:每次苦难都是一次淬火,只有敢于在火焰上修炼,才能百炼成钢;空虚的时候,有书在手,书会告诉你: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不再呻吟连连、怨天忧人,必能见到雨后彩虹;空闲的时候,有书在手,书会告诉你:怎样用闲暇采集知识,用书籍来改变平庸;快乐的时候,有书在手,书会告诉你:珍惜眼下就是幸福,美好生活也许平凡,平凡也可以一样灿烂。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诱惑,一个人变俗、变愚、变坏太容易,只有读书才是自我拯救、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最佳途径。因此,读书是心灵感悟的过程,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能消除孤独。生活上的孤单可以忍受,但是,最痛苦的莫过于精神的孤独。学习上没有一个可以求助的人,这种滋味和体验,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读书能够满足人的归属感,让人融入社会圈子,减少孤独感。因此,只要有书相伴,就能照亮人生航线的灯塔,就能引导人生到达彼岸的航标,就能滋润人生枯燥的雨露,就是人生孤寂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读书一生,就能为忙碌和孤独提供一份难得的宁静和充实,就能伴随人生度过艰苦的岁月。失意时,书是良师,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书籍最大的优点是不嫌贫爱富,只要你选择了它,它就永远是你的忠实朋友,读书人与书同行,日子永远不会孤独。 读书可以填补幸福日子里的浅薄,可以过滤人生中的浮躁,能够点缀贫瘠日子里清瘦,可以温暖寂寞中的寒冷,可以洗掉愚昧的灰暗,可以割去自满的骄傲,可以让目光变得远见,读书可以让人自知自明,可以知己知彼,更好地认识社会环境,可以锻造骨骼的坚强,可以将梦想点亮…….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把人间万象把世界一切化作了文字,读书让人从文字回归世界,不断扩大认知。行就是适应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知行间存在或近或远的距离,读书让心灵走在知行间,逐步走向知行合一。读书滋润心灵,从而更好地阅读生活社会这本大书

读书能怡情悦性。记得培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古人说过:读而孜孜不倦,持之一恒,可育德行,可导人生。读书养性,不仅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在工作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且读书更能提高写作与分析能力,写文章就有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第四篇:《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中心在暑假里推荐给我们阅读的一本书,作者是美国知名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由北京师范大学吴国珍、余巍等学者翻译,是“大夏书系·教师教育精品译丛”之一。

其实,几年前就留意过这本书,怎奈粗粗一览感觉生涩,终究没有勇气看下去。这次一方面是出于“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肖主任对本书的无比推崇,终于带着勇气,兼带着些许的好奇,开展了阅读之旅。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给经典著作下了几个定义,其中两个,我觉得很到位。他说,经典著作就是你初读的时候就觉得像是重读的书。你有重温的感觉,好像你曾经读过,为什么呢?因为它谈的问题是你关心的问题,是你自己灵魂中的问题,你对这问题是熟悉的。他又说,经典著作是你在重读的时候好像是初读一样的书。无论你读多少遍,你都有新鲜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独特而开放的,它的独特之处在你的眼前不断展现,不断和你交流,和你对话。

说实话,要读懂这本书,说易不易,说难不难。由于国外作者表达的习惯和方式,文章的一些句子、段落的确有点晦涩,需要你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阅读,有时一个段落、一个章节需要来回反复几遍;但浸入其中,你就经常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历经坎坷,眼前豁然开朗,你的思想与之呼应,你的心灵与之共鸣。这本书,我是漫读加精读,内心一次次被作者所描绘的 “源自心灵的教学”所感动,原来居于头脑中的有点混沌的理念得以梳理,很多地方都似曾相识,亲切感扑面而来,跟随它,逐渐走进少人涉足的领地——“教师自我”。我想,用卡尔维诺的经典标志来衡量这本书,它绝对是堪称经典,只遗憾我与它交臂错过这几年。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这是本书导言中的一段话,多么的震撼人心!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有这种美好的享受?正如作者所言,因为教学是一项充满复杂性的工作,除了学科、学生之外,还存在第三种解释教学复杂性的理由,那就是“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的——三者无一可以忽略。如果教师缺乏一种对生命的爱和对工作的渴望,尤其是对教学工作的渴望,那么再好的教学技术,那也只是一堆没有生命气息的工具而已。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很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也采取了很多的方法和手段,讲座培训、教学观摩、实践反思、写日志做案例,忙忙碌碌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有时候教师是“迫于外在的压力”而做,少了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教学的强烈憧憬。

“我所指的是生物学的基因和生态系统、哲学和神学的隐喻和参照系、文学素材中背叛与宽恕以及爱与失的原型。我所指的是人类学的人为现象和族裔,工程学的原料的限制和潜能,管理学的系统逻辑,音乐和艺术的形状和颜色,历史学的奇特和模式,以及法学领域里难以捉摸的正义观等。”

这个“伟大事物”也许难以定义,但通过这么多的例举我们应该都能理解。当我们都关注于这个“伟大事物”,为这个“伟大事物”深深吸引和着迷时,教育的共同体就会处于最佳、最优的状态。比如,围绕“伟大事物”而产生多元的观点;对一些现象采用多重含义的解释;欢迎有创见性的争论,没有愤怒和偏见;彼此间真诚相待;体验谦卑,心存敬畏,等等。

就我的理解,教育共同体中的“伟大事物”,其实也造就了所有卷入者的共同愿景和目标,大家专注于“伟大事物”这一主体,彼此尊重,坦诚相对,教师既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也不会永远不犯错误。为了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共同体,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优秀的教师与一群五岁的小孩围坐在地板上,一齐读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透过那些孩子的眼睛,几乎可以看见圆圈的中央真的有一只大象!而且以那件伟大事物作为媒介工具,其他的伟大事物也进入房间,例如语言和传达意义的符号。

第五篇:幼儿教师《有吸引力的心灵》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于罗马大学毕业后,在本校附属精神 病院作临床助手,致力于弱智儿童教育的研究,后成为弱智儿童学校的主任教师。没过多久,蒙台梭利又进入罗马大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并创办了第一所 “儿童之家”。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赢得了各国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评价。

本书是根据二战期间,蒙台梭利在印度艾哈迈德巴德授课时的意大利语讲稿而完成的。

第一章 儿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儿童真正的创造力和潜能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今天,我们开始发现这些未经采撷的果实的价值,它们比金子还要珍贵,因为它们属于人类自己的精神世界。

儿童似乎在忠实、准确地根据自然界已经设计好的严格时间表进行语言学习,犹如一个经过严密组织的老式学校。

心理学家们肯定地说,与儿童相比,我们成年人需要60年的艰苦学习才能学会儿童用3年就学会的东西。我们为3岁之前的儿童提供的仅仅是一所房子而不是学 校,他们在这里可以通过环境的熏陶来学习知识,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导。教育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人类自然而然发展的一个过程,是儿童从环境中获取经验得来 的。

如果一个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精神肯定未曾因受到压制而感到情绪低落。因此,所有教育改革必须以人类个性为基础。

如果遵循这一原则,儿童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向我们展示自然的伟大和神奇的尤物。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仅仅需要帮助的人,他会通过自己的天赋喜好 不疲倦地进行学习,并且严格地遵守时间,最终长成了宇宙间最为神奇的作品——人。我们作为老师只能像奴仆伺候主人一样协助这一进程顺利进行。

第二章 决定一生的教育

教学体制与社会生活相当疏远。教育界就像一个孤岛,里面人们的生活与世隔绝,并且准备终生这样隔绝下去。

儿童的内在力量在适当的帮助和关心之下会使儿童变得更加坚强,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我们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对处于这一成长时期的儿童给予科学的关心和关注。就像保护他们使他们免受身体伤害一样,我们也应当保护他们的心理,使他们的大脑和心灵免受伤害。

儿童并不是一个处处需要我们帮助的被动个体,并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空瓶子。恰恰相反,没有儿童就没有成年人,没有儿童就没有人类。

婴儿的语言不是来自于母亲,而来自于婴儿自觉的学习,就像他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各种习惯和传统一样。

父母一旦能够说服自己从这一过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来,甘当这一成长过程的配角,他们的职责就会履行得更好。

儿童也是一个劳动者,他们劳动的目的是长大成人。父母要给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章 成长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0—6岁 它虽完全不同于以后的阶段,但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类型基本保持不变。可分为两个小的时期:0—3岁,成年人无法了解儿童的心理,我们无法直接对儿童施加任何影响。3—6岁,儿童开始变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

第二阶段:6—12岁 这一阶段儿童平静而快乐,在精神和身体上,他都处于一个健康、强壮和非常稳定的时期。在这两个心理阶段之间,身体也有明显变化,换牙就是一例。

第三个阶段: 12—18岁 这一阶段人有相当大的变化,身体也在这一阶段基本长成,18岁之后不会再发生显著的变化。也可分为两个小的阶段:12—15岁,15—18岁。

令人惊异的是,官方教育已从经验上认识到了这些不同的心理类型。大多数国家的儿童6—12岁上小学,12岁以后的中学又分成初中和高中,这并非偶然巧合。

大学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级别,与上面提到的学校教育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却被当作儿童来对待:他们必须坐在那儿听讲,服从教授的要求。年轻人花费了多年时间去听讲,而仅仅听讲并不能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只有实际工作和经验才能使年轻人成熟起来。

今天同过去一样,大学仍然被认为是教学的最高目标,因为在那里读书的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像我一样,许多人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在大学,而在0—6岁这一阶段。因为人类的智慧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心理定型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

儿童是如何学会语言的?我们说:“儿童记住了这些东西”。但是想要记住这些东西必须有记忆力,而儿童却没有。相反,他必须建立起记忆力。在人知道语序影响 语义之前,他必须先学会推理。这种能力也是儿童所缺乏的。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从无到有地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

成年人是通过大脑学习知识的,而儿童则是通过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识。我们的学习过程仅仅是一个接受者而已,知识输入了我们的大脑,我们又把它储存起来,我 们与这些知识却没有建立直接的联系,就像一个花瓶与它里面装的水没有直接联系一样。相反儿童经历了一个转型的过程,知识不仅仅进入了他们的大脑而且促使了 大脑的形成,成了大脑的一部分。儿童通过他们周围的环境建立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称这种心理类型为“有吸收力的心灵”。

教育成了向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帮助的手段,它不再是一个灌输语言和观点的过程了。

第四章 新的途径

与成年人逐步走向死亡不同,儿童正在走向生命和辉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变得愈加强壮和聪明。但年龄增长也有不好的一面,他无法像儿童时期那样完善自己,简单地说,再没有人像以前那样帮助他成长。

我们可以发现成年人有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作为父母的心态,一种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心态。成年人作为父母的心态表现出了人类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感。

如果生存仅仅依靠强壮的身体,那么物种早就消失了。因此,生存和物种延续的主要原因就是成年个体对幼仔的爱。这种爱使父母为不能自卫的幼仔提供保护。

第五章 造物的奇迹

每种动物,每种哺乳动物,包括人这个最为神奇的动物,都是从一个简单的细胞发展而来的,就像许多原始的细胞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本章主要讲胚胎的发展过程,对理解后面的内容有所帮助,但联系不太密切。

第六章 胚胎学与行为

就好像人类的原始生殖细胞里面没有人一样,新生婴儿也似乎没有形成固定的心理个性。人类的心理平台最初仅仅是一个物质的堆砌,一个细胞的组合。这一过程是 由我所称的“有吸收力的心灵”来完成的。在这一平台上,在感觉中心点的周围依次逐渐形成了心理器官。这一过程是如此精密,以至于我们无法重现。

地球表面的自然和谐是由无数生命的共同努力得来的,每种生命都有它们各自的任务。生命不只是为了保持其物种的延续而存在于地球上,它要对所有其他物种负起应有的责任。

因此,儿童不但有创造自我、追求完美的能力,他们的存在必定还有另一种目的,那就是创造和谐,为整个生物群体服务。

儿童负有双重责任,如果我们只考虑其中一个,也就是他们的成长问题,儿童的巨大潜力可能就发挥不出来。

word该篇DOC格式教师读书笔记《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范文,共有864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教师读书笔记《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下载
教师读书笔记《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