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个人文档 > 学生作文作业 >

新概念作文多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22:00:3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新概念作文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新概念作文多篇

新概念作文 篇一

——题记

镜子破了有再合的时候,聪明的我,坚信人倒下了也会有再站起来的时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位诗人轻轻地告诉我。

曾几何时的我,是那么丑陋,那么自卑,花季时期人,个个爱美,爱强,个个论美论强,美丽而又无知,整天与我一起的女生们,最爱欢迎的话题就是“美丽,帅气”。在她们身边的虎背熊腰的我,是如此自卑,每当身边的伙伴们个个都兴高采烈地讨论着“谁怎么样美,谁身材好……”时,只有我,只有我一言不发,恨不得有个缝给我钻进去,有意地逃避。

乐观面对缺陷,我的美,虽然我是那么自卑与丑陋,但是我,还是以乐观的精神去面对眼前的事实,有时候,我问心自问:“我这是怎么了?”始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直到我经过一番自我调解之后,心中的解终于迎刃而解,“虎背熊腰又如何呢?只要我能以乐观心理去对待,身体上的缺陷又算得了什么,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就这样,我站起来了,克服了对身体上缺陷的自卑心理。

14岁的我,是最美丽的,因为克服了艰巨的困难,以“爱伤”到“站起”。

习惯与失败为伍的我,心变得麻木了,一次次的坠落,使我对成功的喜悦不再抱有幻想,独自一个坐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目不转睛地盯着试卷,任凭泪水落在试卷上,发出“咚咚”的声音,这是我心灵在哭泣的声音,一次次的失败,以至于我丢了我最不该丢的东西——信心,我想找回它,无论天涯海角,但它躲得远远的,不愿与我相约一起,走过花季,走过人生,似乎我与成功无缘,当我听到“镜”掉在地上摔得粉碎的声音时,我开始走近绝望子边缘。

但是,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我犹豫了,往事像电影似的在脑海中影:当我被挖苦的时候,是好友向我伸出抚慰的双手,使我的心变得甜甜的,使我懂得什么是友谊;当我被父母数落得落泪时,是弟弟递给柔软的手怕,使我的眼睛亮亮的,使我懂得什么是亲情……让我的心灵找到归宿,我捡起一片片的碎镜,重新拼凑……校园里也就少了一个游手好亲感伤孤苦的身影,又出现了一个勤奋苦学的身影。

14岁那年中中期,痛改前非的我SO勤奋,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能从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成绩名列前茅,每天3/5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与往日的好友渐渐疏远了。

曾几何时形影不离的好友的身影渐渐消失了,虽然我已甩掉了身体上的自卑,学业的自卑,但我仍陷入了隐藏零丁的校园生活,以前的我,身边有着好友,是我自己选择孤独,而现在的我,是在我无意间推动了好友,推动友谊,陷入孤苦,第天最高兴,最快乐的时间只有我在上课,在学习的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给我带来快乐,下课后的我,好像被束缚在一个小空间似的,SO忧郁,身旁的同学们个个牵手欢乐地去娱乐,里面包括我住日的好友,只有我一个人无人陪伴,那时的我,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是一句“出去玩吧!”我都是那么渴望,那么心满意足,那种无奈谁能体会到?

夜晚的我,总是陷入深思中,“难道我是选择学业上的成功而抛弃友谊吗?推动友谊的痛苦难以忍受,学业失败的痛苦也难以忍受,不,我要快乐,我要得到两样,学业和友谊兼得。所以,我要展现出自己美丽——珍惜友谊,欲望。”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减少了学习的时间,便花时间与同学们交流,让她们理解我以前的所作所为,令人欣慰的是,往日的好友都给予我满意的答案,并且答应我要重归于好,成天沉迷于学习上的我不见了,迎接我的一个崭新的我,是一个友谊与学业并重的我,往日我与好友们的欢声重新在校园里回落,增添了一分色彩。

花季的旅途中,满路荆棘,除去了这路的荆棘,那路的荆棘又生了,真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不生,瞧,面临着我的是路尽头的荆棘——任务沉重,现在的我们正处于火热的学习状态,同学们如密树般互相轩邈,争高直指,个个都生活在无销烟的战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进则退,谁分数高,谁就是胜利,每当试卷发下来,有人欢喜有人悲,有人欢笑有人哭泣,形成了战在不同区域的人,作业如果实般落下压在我们的身上,让我累得连气都喘不过来了,坐在教室里的我们,心中充满着对外界美好大自然的渴望,又充满着对成功的渴望,处于矛盾的空间里虽然坐在教室里的人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却寥寥无几,作为其中的一员,看着自己的同学一个个“归隐山林”,放弃对学业成功的渴望,上课无言,下课活跃,为了完成任务,做找袭工作,每天无忧无虑,嬉皮笑脸,我的信念有点摇动了,羡慕他们这样的校园生活,也想要回到从前,但是,我的美丽——坚持不懈,吃苦耐劳,是坚不可摧的,永远闪烁着。

聆听着老师们真诚地鼓励,看着父母期待的眼神,使我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我坚定要做一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缘在破岩中”的人,接受所有的压力,“繁重的作业又算得了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成功就是得接受挑战与挫折,只要我能熬过这一关,眼前的美景近在眼前,阳光总在风雨后”,这话一直在我脑中回荡,最终,坚强的我走过了这一路,满路的荆棘,并没有阻档我光明的前途。

花季的我,身体上的缺陷,我乐观面对,学业上的不足,我克服了,友谊的破碎,我拼凑好了,这一切的一切,使我变得列加美丽,现在,回头看看这美丽的我所走过的长满荆棘而又充满希望的花季,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回味。

新概念作文 篇二

一、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依赖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而自主学习作为当前新课改中极力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笔者发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而概念图的引入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辅助学习的有效工具,为自主学习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捷径。

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面临的是高考,纯粹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每天面对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做不完的作业和试题。尤其进入高三后,长期以来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实行的一直是题海战术,每天考试、死记硬背那些条条块块。虽然高中生本身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有的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和效果仍然得不到提高,而且课堂笔记知识散乱,复习的时候无法理清所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对有些学生来说,学习虽然很努力,但是却很少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有一种能够帮助他们记忆知识、整理学习资料、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而概念图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概念图概述

1.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Concept Map)是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J.D. 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诺瓦克博士认为:“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1]

我国教育学者黎加厚教授认为:所谓“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可以认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图示方法都是“概念图”。[2]

简单地说,概念图就是以节点表示概念,连线和连接词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概念图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概念图已经成为一种教学工具、学习工具、教学评价工具、远程学习工具等。本文仅从学生的角度,探讨概念图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优势。

2.概念图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概念图被当作一种有效的工具而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学科教与学、远程教学系统及网络课程的开发、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等。笔者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概念图”为题名,对2012年以前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检索与统计(如表1)。

表1 概念图及其在教与学领域研究概况

由表1可以看出,与概念图(不包括有机概念图)有关的论文,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总计有784篇,其中,关于教与学方面的论文达488篇,占了62.2%。研究范围触及到教与学的各个层面,在学习上,概念图的应用主要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促进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作为复习时整理知识的工具;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导向;制作概念图对认知方式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工具;交流的有效方法,促进对话和合作;是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相互转化的一座桥梁;学习的测评工具等等。[3]可见,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的有效工具,它的强大功能在学习领域正日益显现出来。

三、概念图应用于中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优势

概念图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它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有巨大帮助。通过使用概念图,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教师的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并和教师积极地对话。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会自动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知识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在学习中更有合作精神。

(2)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出自自发行为,更有创造性。

(3)因为概念图只把相关材料以非常清晰和容易记忆的形式提出来,因此,学生倾向于在考试中获取更好的成绩。

(4)与线性文本不同的是,概念图不仅显示了一些事实,而且把事实之间的关系也列出来,这样就让学生对课题有更深的理解。

四、概念图在中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探讨

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的有效工具,能够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知识、把握知识,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概念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1.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

由于概念图能够清晰地展现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所以,不管学生尤其是自主学习为主的学生在感到需要进行新的学习以前已学到什么,都需要认识到先前的知识对获得新知识的价值。对于自主学习为主的学生来说,概念图有助于明确他们所学的关键概念或命题,也突出了新知识和他已掌握的旧知识之间的联系。[4]具体地讲就是,概念图首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关键概念,并在各个概念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然后用具体的知识或事实充实相应的概念。学生进行的学部分都是在已有的知识中对概念和命题进行归类,学习新知识就是吸收新的概念和命题,修改原来的认知结构。这样新知识就获得了意义,旧知识也因为得到了新的修饰而获得了新的意义,从而使得新旧知识得到整合。

2.辅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学生在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和整理资料时,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1]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通过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3.促进学生高级思维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制作概念图是一种创造活动,它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因为,学生要制作出好的概念图就必须搞清楚哪些是已有概念、哪些是不同概念、不同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且相关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而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在概念水平上思考问题,属于高级思维,因此,绘制概念图有助于这一思维的发展。概念图实际上为这一高级思维搭建了一个“脚手架”,它帮助学生整理资料整合知识形成某主题的已有知识图在已有知识结构中嵌入新概念在头脑记忆系统中固定学习内容修正与完善。[5]

4.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稳定的知觉组织形式和概念归类模式(Heath,1964;Tamir,1985),它是人对所输入的各种信息的一种处理策略。据研究,学生在学习中优先选择的认知方式有记忆(Recall)、规则(Principles)、质疑(Questioning)、应用(Application)。[6]一般认为,优先选择规则(P)进行认知的学生比选择其他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进行有意义学习时更具优势,因为,概念图能形象地展示和说明概念的含义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即概念间的意义联接,而运用概念图策略,学生多采用的是规则(P)的认知方式,即在学习新概念时,总是习惯于去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加以理解和记忆;而在传统学习中,学生采用的主要是记忆(R)为主的认知方式,即总是无数遍地去背诵整个概念,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处理新学的概念。因此,学生如果运用概念图策略进行学习,那么经过不断地训练,其认知方式将会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5.促进交流

因为概念图能够以清晰、简明扼要的形式展示出学生的认知结构,表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所以,学生很容易地利用概念图进行交流。通过与人交流,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从而可以通过进一步学习弥补知识缺陷,促进自己的学习。因而,概念图作为一种认知策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总之,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已经引起教育领域有关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概念图策略虽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知识建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知识、把握知识,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制作概念图,其次,就是需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概念图才会发挥出它应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概念图知识教程.上海教育资源库网.

[2] 与黎加厚教授谈概念图.齐伟的博客.

[3] 张丽萍,吴淑花,何琪.我国概念图研究概览[J].现代教育技术, 2007,(5):34-35.

[4] 约瑟夫·D·诺瓦克,D·鲍勃·高温著,方展画主译.学会学习[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6:21-22.

新概念作文 篇三

——题记

舞台上灯光四射,焕发出耀眼的光芒,舞台上她万人瞩目,跳动着属于自己的舞蹈,跳动着属于自己的梦……翩翩起舞,婀娜多姿。顿时,台下传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她触摸到了自己的梦想登上了这舞台,她流下了觉悟的泪水但更多的则是辛酸……

她——单一语,相貌平平,舞蹈天赋一般但凭着自己对舞蹈那份执著的热爱跟姐姐单一茜,一个长相清秀,有着很好舞蹈水平的女孩,一起进入了芭蕾舞学院,可以说单一语和单一茜是截然不同的,虽然她是一对姐妹,好比她们两个是两朵花,单一茜一朵“焕发光芒的花”而单一语是一朵“暗然失色的花”。在她们父母眼里单一茜尽给他们争光,而单一语尽给他们丢面子。

她们俩都有共同的梦想——登上国际芭蕾舞演出台,但是单一语总是觉得她与这个梦想的距离似乎太遥远了。因为单一语记性不是很好,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单一语在进入这所学院之前没接受过任何舞蹈培训,因为进入这所学院的学生之前至少应接受舞蹈最基本的训练,而单一语只是受单一茜的影响,可单一语对舞蹈的热爱并不比单一茜少。

可以肯定的是单一语在这个学院中常受到别人的嘲讽和挖苦。

也许是单一语不幸的开端 ,一样的蓝天,一样的白天。老师正教着一个复杂而难学的动作,要求她们把这动作练得十分熟练,待会她要一一抽察。单一语依然在练着,可是显得很笨拙的感觉。轮到抽察单一茜了,不仅熟练地完成这个动作而且每个细节都十分到位,老师高兴地说:“你真得非常棒!”周围发出一阵掌声。轮到一语了,她感觉到她的心跳加速,可是她非常生疏,一个动作下来只有一个细节的地方做对。老师勃然大怒,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学生!练了好几次就是学不会!同学们便议论开“真怀疑她们是不是一个妈生的呢!”“……”单一语惭愧地低下了头,她的脸火般滚烫,好似刚从火中烤出来……

夜色摇晃树影,在河边小径的石凳坐着一个女孩,望着那被光粼粼的河水,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一个女孩来到她身旁说:“你怎么流泪了?”“哦,只是沙子吹进了眼睛里了。”一语当你失败一百次时请你第一百零一次爬起,说完单一茜匆匆走了,单一语耳边回荡着单一茜的那句话“当你失败一百次时请你第一百零一次爬起!”

单一语整个人似乎都变了,变得更专注了,可老天总喜欢戏弄他人。

单一语的舞蹈测试并没有通过,她更加的被老师们否定了。单一语很想放弃心想:我再努力也没有用了,单一语跑在校园的路上,天空下起了雨,落下的仿佛是单一语无助的泪。这时单一茜跑过她身旁说了句“今晚在舞蹈室等我”便跑开了。

月色朦胧,闪着几点亮光,单一语轻轻地推开了舞蹈室的大门只见一个女孩在微弱的灯光下飘盈着,那么优美,那么动人,单一语看得入迷了,觉得单一茜就是一只白天鹅而她只是一只丑小鸭只有羡慕的份。

一茜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拉着单一语冰冷的手说:“去放飞你的梦想吧!你会更美丽!”单一语没有说可以从眼神中看出她对梦想的渴望。

以后都可以看到当月亮悄悄爬上夜空时,舞蹈室中一个女孩在不停地练着舞蹈,汗水浸湿了她的衣服可她并不在乎,另一个女孩在旁边指导着。

日子是织布机上的布,一片片滑下又一片片接上。日子也如蝶,每天从墙上飘落,幻化成粉,弥漫在每一个鲜嫩而生动的角落。

12月的末梢连着1月初的开端,长长的一年,积满厚厚记忆,即将在黎明破晓之际轻轻地沉到心底。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努力,单一语今日不同往日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她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赞同。她现在的水平和姐姐不相上下了。在半个月后,她的梦想就要到来了,今天学校要进行综合选拔。

在选择现场人山人海,单一语没看见姐姐的身影,忽然有个气喘吁吁的女生把纸条塞在她的手中,她展开一看:一语,对不起,我不参加比赛。去放飞你的美丽吧!加油!

手中的纸条滑落而下……

单一语站在舞台上手中拿着麦克风说:“我的梦想还很远,我会一直追逐下去的!我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如果黑夜不黑暗美梦又何必何往破晓会是坚持的人最后获得的奖赏,如果黑夜太黑暗我们就闭上眼看希望若不熄灭就会亮成心中的星光。

新概念作文 篇四

张扬,是青春的个性,活力,是青春的财富,快乐,是青春的风采。

清晨的校园一片寂静,晶莹的露珠在柔嫩的花瓣上闪耀着别人无法理解的光芒,远处不时传业鸟儿动听的鸣叫,红扑扑的太阳正伸着懒腰吞吞地爬上天的边际。

虽然告别了童年的芳草地,但是我们又冯进了青春的舞曲境地。

“叮铃铃”的课铃声将我们带进了宽敞的教室里,沙沙的名字声扬起了宽敞的教室里,沙沙的名字声扬起了一阵阵淡淡的墨香,汗水湿润了那微颦的眉头和快速移动的手臂,“砰砰”的撞击声将我们领进喧闹的球场,热情四溢的少年们在这儿向着梦想奔跑着,追随着,防佛球声永无止境……

是青春让我自信

流星划破寂静的夜空,水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青春的我像一只刚刚学飞的雏鹰,面对外面的世界既向往又害怕,常常想展开“翅膀”飞向高空,常常又因为害怕而萎萎缩缩,面对已经“高高在上”的其他雏鹰,既羡慕又自卑,是青春,是它告诉我:青春就是自信,是它使青春的我抬头挺胸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挫折。

是青春给了我活力。

在小路边熙熙攘攘,在操场上奔奔跑跑,我的朝气我的活力感染着每一朵小花每一棵小草,它们在为我的活力微笑,它们在为我的朝气绽放,我可以拍着胸脯为自己的活力而骄傲,是青春,是它告诉我:青春就是张扬,推开夜天窗,对流星许愿,给我们一双翅膀,我们就能勇敢飞翔,能够接受梦幻的太阳。

是青春教会了我坚强

哭哭啼啼是小时候的我,现在的我不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哭闹,坦然地面对外来的困难与委屈,因为我的肩膀已不再小,可以挑起外来的压力,是青春,是它告诉我青春就是坚强,既然困难已经来临,我又何不既来之则安之,让这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没有值得我流泪,值得我哭泣的人不会让我流泪,坚强才是我真正的翅膀。

是青春赋予我多愁善感

不经意的一个微笑让我心动,无意识的一个动作使我伤心,青春的我就是这样多愁善感。年幼轻狂的我总是把寂寞挂在嘴边,却从来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寂寞,因为我有爱我的父母,朋友与老师,是青春,是它告诉我:青春就是淡淡的忧愁,因为多愁善感而有了一颗善良,感恩的心。

青春,一个充满朝气蓬勃的词,有眷宛如七彩长虹般的缤纷绚烂,好似金玉的灿烂辉煌,更有着神秘的梦幻色彩青春,也是一杯用岁月酝酿出来的琼浆玉液,细细品尝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有酸有甜还有辣。

青春,让我们充满朝气与活力,让我们情窦初开,洒脱不羁。

汗!青春的营养物质,青天因汗水浸泡而显得丰盈饱满;泪,青春的溶剂,青春被溶解而稀释,稀释的青春被溶剂,分解得只剩下一副刚强不屈的身躯。

青春期的我志比天高,像春天一样富有生机和活力;青春期的我豪迈洒脱,像夏天一样热情奔放;青春期的我,不知为什么变得如此多愁善感,像秋日的丝雨一样深沉忧郁;青春期的我,有了冬天的冷峻与沉稳。

青春是两颗连在一起的心,是友情,青春的友谊是无私的,纯结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它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以后,仍然令人如此怀念,有人说:撇开友情就无法淡青春,也许吧,因为友情是点缀青春最美丽的花朵,缕缕雨丝轻轻掠过花儿,留下浅浅的吻痕。滴滴友情的细雨落入我的心田,种下淡淡的友谊,有一天,在梦里上帝对我说:“前世的500次回眸眸得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你相信吗?”“我相信!”我傻傻地问上帝,“那我们的相遇叫呢,那该需要前世的多少次牵手呢?”上帝没有回答我,他沉默,醒来,我轻轻地对自己说:珍惜今世我们的相遇吧!

青春是光,美丽却易飘零,假如不去呵护,在来不及美丽时,就会凋谢枯萎,青春是雨,朦胧却不多情,假如不去把握,就会变成眼泪,在伤心时破碎,青春是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假如不去拘留,就会在不经决间消逝,无情地飘走无踪。

人生就是一张白纸,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只画笔,未来就靠我们的双手去绘画出来,因此我们应该用五彩缤纷的画笔,却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新概念作文 篇五

[关键词]汉语新文学 新文学传统 汉语 汉语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9)01-0138-10

汉语文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积累,其中新文学的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建构、开拓与发展,亦以其不断扩大的规模与日益充实的内蕴,成为文学研究学术格局中颇为活跃及颇具潜力的学科。不过这一学科从概念而言尚缺少有力的学术整合:明明都是以区别于传统文言作品的汉语各体新文学写作为内涵,却被习惯性地分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等不同领域,各自凸显的乃是某种时代属性或空域属性,汉语新文学整体遭到了人为的切割且被切割得有些纷乱、错杂。“汉语新文学”的概念整合不仅能够在相关学科的设置上克服上述纷乱、错杂并奏繁就简之效,而且有利于相关学术领域学术规范性的建设。汉语新文学研究者即使面对一些并不科学并不规范的学科概念也常常习惯于保持默认姿态,轻易放弃了汉语新文学名实关系的思索与论辩,其结果往往导致学科的纷乱与学术的失范;缺少明确、稳定和科学的学术内涵和外延的支撑,相应学科的学术规范性便会受到频繁的干扰。根据学术范畴的一般原理,学术活动乃由“构成性规则”和“范导性规则”所规范,而“构成性规则”是基础,也是核心。[1] (P76) 汉语新文学研究领域被长期分割成上述明显缺乏学术整合且相互之间夹缠含混的学科板块,正是其“构成性规则”相对紊乱的体现;而其“构成性规则”的紊乱直接导致“范导性规则”的薄弱,学科的规范性建设因而显得任重道远。

以好范文网为主体语言写作的现代文学,从其诞生之时就被先驱者命名为“新文学”,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建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新文学“名学”传统的恢复。新文学的命名体现着先驱者对所倡导和建设的文学性质、形态,特别是其所必然体现的新的文学传统的深刻认知与准确把握,从而构成了汉语新文学概念坚实的学术基础。这一学术基础中的语言因素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卓越的凸现,虽然它在后来的学术论辩中遭到了不应有的忽略,但现代文学和现代语言理论都聚焦于以语言界定文学的学术必然性,这使得汉语新文学概念取得了相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等约定俗成概念的某种理论优势。各种文学史写作和文学研究的学术实践亦表明,这样的理论优势正在逐步得到学术现实的承认。

一、“新文学”作为概念内核的历史依据

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基本内核当然是“新文学”。至少在文学革命先驱者和新文学基本建设者的印象与习惯中,“新文学”比后来俗称也是通称的“现代文学”更易于接受,因为“新文学”概念全面地包含着与传统文言即所谓“旧文学”相对的白话写作,以及作为文学革命的积极成果这两层含义,而不是像后来的通称“现代文学”那样偏重于凸显其时代属性。同时,新文学概念反映出新文学家建构新文学传统的全部命意,而新的文学传统才是新文学全部根性与特征的典型体现。于是,以“新文学”统称区别于传统文言的所有汉语写作,具有深刻而充分的历史依据。

新文学一语的使用,或与梁启超时代的新文体、新小说诸说有密切的联系,但作为一种文学概念,则在文学革命运动中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新文学”作为术语,当始见于1917年2月1日陈独秀致陈丹崖信,在这封信的开头,陈独秀便对陈丹崖来书“详示对于新文学之意见”表示欢迎。新文学概念的正式使用则始于三个月之后,胡适于1917年5月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以历史譬喻的方式将“新文学”作为好范文网学和作为文学革命成果这两层含义表述得相当明确:“古文家又盛称韩柳,不知韩柳在当时皆为文学革命之人……其时白话之文未兴,姑韩柳之文在当日皆为‘新文学’。”[2] (P34) 作为好范文网运动的发难者和文学革命的始作俑者之一,胡适对“新文学”的这两层含义深有心得,在此后“提倡新文学”的一年时间内,他一直盼望着“有一种真有价值,真有生气,真可算作文学的新文学”来取代桐城派的古文、《文选》派的文学、江西派的诗、梦窗派的词以及《聊斋志异》派的小说等陈腐的旧文学。[3] (P59) 此后,人们虽然不再像胡适那样强调文学语言的白话化以及文学革命的轰轰烈烈,但新文学概念逐渐为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新文学倡导者和实践者所一致认同并沿用成习。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是这一历史性认同的集中体现,而在此之前,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新文学”已经作为学科名称出现在大学课堂,至少,朱自清在清华大学,周作人在辅仁大学都曾分别讲授过“中国新文学研究”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① 此后“中国新文学”的概念一直被沿用不辍,即使在“中国现代文学”等概念后来居上并大有取而代之之势时,新文学概念仍被证明有其悠久的学术生命力。

从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现代文学”或“中国现代文学”概念逐渐露出了取代“新文学”概念的端倪,至50年代形成大势气候。这种将主题词由“新”到“现代”的转变,除了特定气候下的国体与时代因素的政治考量外,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也相当关键。刚刚开始运作这样的概念更替之时,“中国新文学”概念也刚刚得到了普遍的学术确认,一些研究者便从反思乃至批判新文学的角度提出“现代中国文学”的概念以示另辟蹊径,这方面最初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乃是钱基博出版于1933年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这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先行态。钱基博不满于新文学,不无偏执地将新文学视为“胡适之所以哗众取荣誉,得大名者”,[4](P472) 因而自然不同意将“民国纪元以后”的文学概称之为“新文学”,而是认定新文学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成就还是这一时期的“古文学”,它们都属于“现代文学家”的创作与操作。这样的概念把握虽然基于一种偏见,却较之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正统概念更显得健全与科学,因为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概念沿用者基本上都没有将现代历史时期的“古文学”视为自己的当然研究对象,直到近些年在黄修己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有限的几部文学史专著中,才部分地体现出类似的自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30年代初期钱基博等人想到用“现代文学”概念冲击“新文学”,并不是先知先觉地意识到“现代文学”概念在此后的文学学科发展中更具优势,而是体现了对那个时代特别流行的“现代”一词的敏感与呼应。那时正是中国在战乱频仍的短暂间隙中向世界现代化潮流大规模开放的辉煌时刻,特别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都市文化生活直逼西方摩登时代的前沿风气,“现代”及其译音词“摩登”势已成为时代文化的关键术语,“现代文学”作为一个流行概念以取代“新文学”一度已成必行之势。那时《现代》成为最具影响的文学刊物之一,而富有象征意味的是,《现代》的前身乃是《新文艺》。《新文艺》改为《现代》,作为关键词的“新”为“现代”所取代,正喻示着“新文学”概念将让位于“现代文学”。虽然研究者仍习惯于沿用“新文学”概念,但“现代文学”作为学术概念和学科名称早已隐然成势。据称,杨振声在燕京大学开设的有关课程便称“现代文学”。[5]

新文学概念强调的是与旧文学的相对性,较多地融入了传统因素的考量,所揭示的仍然是文学的内部关系;而现代文学概念关注的是时代因素,无论是从政治内涵还是从摩登涵义来考察,都是将文学的外部关系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相比之下,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以及相应的学术含量都不如新文学概念。新文学倡导者无论如何偏激地反对旧文学,都是在价值观念上承载了旧文学传统的巨大压力,因而迫切地追求新的文学传统,铸成新文学,以求得解放与超脱。他们深知旧文学具有丰厚的文学传统,文学革命运动于旧文学所反对的,其实不是所有的文学家及其文学作品,而是其所体现的文学传统,即陈独秀所谓“陈陈相因”的文学“形体”,以及“目光不越帝王权贵,神仙鬼怪,及其个人之穷通利达”的文学“内容”;于是,在斥责贵族文学、古典文学与山林文学之余,并不回避对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柳、元、白以及“盖代文豪若马东篱,若施耐庵,若曹雪芹诸人”的称颂与赞赏。[6] 同样,胡适反对代表过去时代的旧文学,也不过是因为旧文学所体现的“古典主义”传统“当废”,[7] 这并不影响他提倡整理国故。周作人、沈雁冰等在组建文学研究会时立意将建设新文学与整理旧文学联系起来,在改革《小说月报》时也承认给“旧有文学”以一席之地,以肯定其“对于将来亦有几分之贡献”,都说明他们对于旧文学传统的价值承担。对于新文学倡导者和建设者而言,旧文学传统力量是那样地巨大而沉重,一般性地注入时代性因素难以形成克服乃至抵御的力量,于是,文学的“现代”内涵远没有文学的“新”传统的铸成更有力度也更加重要,这便是新文学作为概念远胜于现代文学的深层原理。

因此,作为新文学概念的“新”并不是像人们一般性地理解的那样,体现着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等等,这种浅表层面的“新”确实可以用诸如“现代”或“当代”等时间概念来替代;新文学概念之“新”乃是吁求着新的文学传统的建立,尽管这种新文学传统在不同的新文学家的表述中有差异:在胡适的表述中常有“真文学”与“活文学”之称,在周作人的表述中则为“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在陈独秀、沈雁冰的表述中似成“写实文学”之类,在鲁迅和文学研究会的表述中常是“为人生的文学”。这些都是先驱者试图建立新文学传统以摆脱旧文学传统的思想印痕。新文学家们在提倡新文学、抨击旧文学的同时,每每对新文学创作的成果多有不满,同时对传统的经典文学充满敬意,但他们之所以能在这样的心态下坚持新文学的方向,其奥秘乃在于对新文学传统的自信与坚持:惟有从新的传统的角度才能使得新文学家充满着面对旧文学的信心和勇气,任何别的因素,包括时代性因素都无法赋予他们这样的信心与勇气。尽管胡适一贯倡言“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进化理论,正像他一贯力倡“好范文网学之为文学之正宗”,[8] 但他们却并不十分强调“真文学”、“活文学”的时代因素,更不认同“人的文学”或“平民文学”的摩登色彩,相反,他们主张普通的抒情写世文学,表现人生之一般的文学,而不是成色十足地体现时代因素的文学,因而,新文学概念比现代文学概念更具有历史的合理性,更能体现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更具有文学理论的学术厚度。

热衷于“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概念建设的人们忽略了“新文学”概念的这种新文学传统命意。对于新文学传统的忽略使得新文学概念在时代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的强调中变得灰暗不堪。如果说以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为标志,上个世纪50年代的研究者还有可能在新文学概念与现代文学概念之间找到徘徊的余地,则“中国当代文学”概念的出现宣告了新文学作为学术和学科概念的历史性地位。中国当代文学最初是以诸如“新中国文学”或“建国以来的文学”来表述,① 内涵上体现出当代中国的某种政治强势,于是在50-60年代之交② 突破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既成格局,将汉语新文学从与传统文学的诸多纠结中擢,完全成了具有时代活力和影响力的批评概念和学科命题。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相整合的概念,一个叫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临时性学术概念和明显拼凑型的学科名称便就此出炉,并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汉语新文学领域最具权威性和最富范导力的概念,其影响正越出中国内地而辐射到港澳台乃至于国外的汉语文化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正式的学术概念,无论是在内部关系还是在外部关系上都失去了概括力度以及延展的张力。就内部关系而言,正如人们早已质言过的,它号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却约定俗成地放弃了对汉语文学以外的中国其他民族语言文学的涵盖,同时在时间意义上也难以达到当年钱基博的认知水平,将这一时段的“古文学”涵括进来。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外部关系来探讨,正如人们尴尬地发现的,尽管台港澳从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范畴内似乎并不能,也似乎从未打算理直气壮地包括台港澳文学的内容。在长期的理解习惯和学术实践中,台港澳文学在被边缘化的同时也似乎已经取得了相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某种特殊性地位,这样的基本事实早已宣告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学科名称的涵盖力受到了人为的限制。至于离散到海外的汉语文学写作,则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更不能为这一学科概念所涵括。没有人怀疑海外汉语文学写作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之间的血肉联系,汉语新文学无论在中国本土还是在海外各地,其实都是一个分割不开的整体,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正式概念,与继之而起的海外华文文学等概念构成合谋契约,人为设限地试图将它们拆卸为不同的板块。这样的学术尴尬只有通过强调新文学一脉相承的新传统来加以克服,任何时代性或地域性的分割与强调最终都必须让位于新文学传统的统驭。③

新文学概念有着深刻而充分的历史依据。它不仅体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对好范文网学的倡导与文学革命的成果这两层基本含义,而且更体现着新文学突破旧文学传统,建构新文学传统的根本诉求和本质命意。新文学家们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致力于建立和发扬新的文学传统,这是整个汉语新文学界的统一的意志行动,也是汉语新文学内在统一的根本依据,这一根本依据最终将中止人为的学科分割,促进汉语新文学作为一个学术整体为历史所接受。近年来“汉语文学”、“20世纪汉语文学”或“中国现代汉语文学”等概念的陆续出现,[9] 体现出学术界从概念上整合这一学术整体的跃跃欲试心理。

二、“汉语”作为中心词的理论意义

汉语新文学的另一中心词自然是作为语言种类的“汉语”。新文学传统当然会通过各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加以承载,可在更沉潜更深入的意义上乃是通过现代汉语得以风格论的呈现。这使得汉语新文学概念在理论上较之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中国新文学概念更具优势。

中国现代文学或中国新文学概念以国家、政体为依据界定文学版图,带着较为强烈的意识形态意味。意识形态因素和政治内涵有助于文学研究者更深刻地认知和更有倾向性地评价一定时代一定区域文学的精神价值,但把握不力也会造成对学术理性的某种负面影响。因此,尽管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可新文学传统强调的语言革新因素甚至思想革命因素远远超过对国家、政体因素的考量。新文学所开辟的新传统以现代汉语(通俗地说便是白话)为基础和基本载体,这就注定了汉语新文学作为学术概念对于国家、政体范畴的某种超越性,决定了它作为学术概念对各个时代各个不同区域的汉语文学所具有的高度涵盖力。

汉语新文学,从理论上说,就是以现代汉语所构成的“言语社团”所创制的文学样态,作为概念,它可以相对于传统的以文言为语言载体的汉语文学,也可以相对于以“政治社团”为依据划定的中国现代文学等等。按照布龙菲尔德的语言学理论,“言语社团”即是指依靠同一种语言相互交往的族群,它显然与“政治社团”(国家之类)并不统一。[10] (P36) 文学是通过语言思维创造,也是通过语言载体呈现出来的艺术形态,无论从其创作活动的内部情形还是从其被接受的外部效应来看,文学的“言语社团”属性总是比其“政治社团”属性更大、更明显、更重要。文学接受的外部实践证明,一般情形下的文学诉诸于接受者的首先不是作者的国籍或作品中的国族意识,而是它借以思维、创造和呈现的语言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个“言语社团”有可能贡献给世界一种独特的然而又是整体的语言风格。由此可见,作为学术概念的一门文学既可以以国家和政治社团为依据进行界定,也可以以“言语社团”为依据加以涵括。汉语新文学概念突出了“汉语”这一“言语社团”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弥补单纯从“政治社团”界定所可能带来的概念狭隘的欠缺。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天然地构成了一个无法用国族分别或政治疏隔加以分割的整体形态,这便是汉语的“言语社团”作为汉语文学“共同体”的划分依据。所有用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无论在祖国内地还是在台湾、香港、澳门等其他政治区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别的国家,所构成的乃是整一的不可分割的“汉语新文学”。汉语在文学表达的韵味、美感及象征意趣上的明显趋近,构成了汉语文学区别于其他语言文学的特色、风貌,这样的文学风格及其审美特性,往往比一般意义上的国度文学或民族风格更能对人类文明的积累作出实质性的和整体性的贡献。有些语言学家明确认为一种语言的总体风格与操用这一语言的民族文化完全一致:“语言风格首先是指某一种语言在世界上全部语言的总体中,它所特有的全部区别特征的总和。这也可以叫做语言的民族风格。”[11] (P110) 人类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需要多种语言形态甚至需要所有语言形态加以体现,在这种巨大丰富性的积累之中,汉语文学客观上必然是以统一的文学方阵出现并区别于别的语种的文学。事实上,就新文学而言,全世界的汉语写作所承续和发扬的都是新文学的伟大传统,这一传统所带来并鲜活地体现的现代汉语巨大的审美表现力和逐渐成熟的表现风格,越来越明显地镶嵌在人类文明的审美记忆之中,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区域的汉语写作者都程度不同地作有贡献并与有荣焉。

总体上和整体上的汉语写作对于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无论被称作“中国气派”还是民族风格,其实都不过是中华文化原型的语言体现。任何种类的文化,特别是通过文学作品体现出来的群体文化,都主要通过语言的表述和写照加以传达;文化有国家的、民族的、社会的等等各类形态,不过最切实的文化形态则是由同一种语言传达出来的“共同体”的兴味与情趣,也即是同一语言形成的文化认同;“语言和文化不仅仅是人们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的表象,而且还恰恰是人们认同的本质要素。”[12] (P270) 而作为人们认同的本质要素的文化,也还是通过语言承载并体现出来的。因此,一个民族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最终回落是在语言方面。中国传统文明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种心态的驱使下经常被理解为或诠释成东亚各民族的共同遗产,但通过汉语表达并成为固定文本的精神文化遗产,则是使用其他语言的任何别的民族都无法强取豪夺的,有了汉语这一硬性的承载,诸如孔子学说这样的灿烂文化传统就不可能被涵括进别的文化系统之中。

汉语新文学在不同的地域可能表现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人生经验,但用以审美地处理这样的环境与经验,并对之作出价值判断的理念依据甚至伦理依据,却是与五四新文学传统紧密相连并在现代汉语中凝结成型的新文化习俗和相应的创造性思维。尽管异域文化和文学对新文化和新文学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可现代汉语及相应的现代汉语思维通过文学创作已经对之进行了无可否认的创造性转化,能够作为特定的精神遗产积淀下来的一定是为现代汉语所经典性、意象化地固定表达的成品。无论是在人物塑造、情节刻画还是在叙事策略和抒情风格上,外国文学影响通过汉语所进行的创造性转化都可能积淀成汉语文学的精神遗产,而不经过这样的语言转化则无法取得这种精神遗产资格。早在80年代初,文学史家唐就对西方文学影响必须与中国人的语言方式相吻合的现象作过精辟论述:“西方思潮和外来形式在同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和艺术趣味相结合时,尤其是同中国人民的语言格调和生活方式相结合时,有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由于不能同中国语言或者中国生活相结合,因而遭到失败的结果,在文学史上是不乏先例的。”关于后者他例举到了李金发食洋不化的象征诗歌以及一些人尝试着引进终归失败的商赖体。[13] (P22-23)

由于语言对文学的性质,以及对不同语言的文学之间相互关系有着如此深刻而鲜明的决定性作用,当一种文学需要作为一门学术乃至一门学科进行界定的时候,理应首先作语言分类,在确定语言类别的前提下再顾及这种文学的其他品性。汉语新文学的首倡者胡适虽然未能证明他十分稔熟于这样的理论,但他当时的言论足以表明,他十分清楚这一类道理。他在文学革命期间最重要的论文之一是《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这篇文章比《文学改良刍议》更加准确地切中了新文学建设的要穴――国语的要素。文章的副标题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相关论述虽未达到问题的“根本解决”的境界,但显然比一般性地提倡好范文网学深刻得多,也本质得多:“我以为我们提倡新文学的人,尽可不必问今日中国有无标准国语……中国将来的新文学用的白话,就是将来中国的标准国语。造中国将来好范文网学的人,就是制定标准国语的人。”[3] (P64) 这实际上首次提出了以国语的白话(也就是现代汉语)构建新文学的汉语新文学本质命题。这是汉语新文学富有活力的品质,也是它与生俱来的使命。对于新文学的语言品质及其与使命的联系,先驱者貌似浅泛的认识却远远比后人所理解或批判的深刻得多。胡适的“国语的文学”观除了坚持文学语言的白话化以外还强调白话语言的普通化,这使得“汉语新文学”概念在语言规范上有了自明性的内蕴。

文学研究界不习惯于从语言本体看待新文学的诞生与新文学运动,导致了这样一个严重的历史事实被长期遮蔽:在文学革命的一系列论争之中,“新旧”两派的冲突其实更多地聚焦于废除文言的语言策略而不是开放的和现代性的思想文化观念。首先站出来反对新文学的恰恰是身体力行地倡导文学和文化开放的先驱者严复、林纾,原因就在于此;他们并非质疑新文化倡导者的开放态度和现代意识,而是为了捍卫文言的正统以狙击引车卖浆者流所操之语对文学语言的侵袭。黄侃、刘师培等国故派以及章士钊的甲寅派攻击新文学的要害问题也在于好范文网的提倡。特别是学衡派,在文学上也持有改良之论,其浓重的西学背景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新文学的天敌,正如梅光迪所言“建设新文化之必要,孰不知之?”他们只是觉得文言和白话分别体现一定时期文学体裁的需要,不应偏废文言而独尊白话:“文学体裁不同,而各有所长,不可更代混淆,而有独立并存之价值。岂可尽弃他种体裁,而独尊白话乎?”[14] 至于新文学同路人的一些议论争持,例如任叔永、朱经农等人的商榷意见,也都集中在对废除文言的某种偏激性言论的不满。这些关于汉语新文学语言的论争,在五四时代频度较高,它们不仅对现代汉语作文学表现的合法性的确立提供了主动的或事实上的帮助,而且也为新文学家在不断提高现代汉语表达的艺术性和精熟度提供了或正面或反面的激励与鞭策,从而加速了好范文网学的成熟,提高了汉语新文学的总体水平。关于新文学语言的论争并非走出五四时代便已结束,在20年代末的白话“文学专制”论,20年代与30年代之交的“大众语”讨论,30年代的“拉丁化”运动,30年代与40年代之交的民族形式的探讨,如此等等,牵扯到文学语言的争讼一直断断续续,若隐若现。即使似乎早已尘埃落定的文白之争,便是到了近些年也常有风生水起之兆。这些都足以说明,新文学从诞生到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凝结着汉语语言的若干关键问题,新文学进化的每一个关键时段,其突出的矛盾都会通过语言问题彰显出来响。汉语新文学发展至今,其在总体的文学表达和文学意象的创造方面所积累的每一个成就,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与不同时段不同内容的汉语语言问题在不同层面上的解决有直接关系。

汉语新文学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水平,特别是语言表现能力的发展程度,在各个区域都会大致持平,体现出共同的时代风貌。这样的现象可以归结为不同区域汉语新文学的相互影响,但更深刻的原因应归结为现代汉语的内在基质及其生长、成熟和发展频率的作用。后一种因素可以用来解释这样的文学史实:即便是大陆与台湾经历了30年的彼此阻隔,当两岸文学可以彼此交流的时候,人们也还是能够不无惊讶地发现,虽然一些术语和表述习惯有了距离,但文学描写、文学表现的语言仍然是彼此相通,且基本处在同一个发展水平上。近些年两岸的汉语新诗都充斥着后现代的鼓噪,看看那些后现代的诗,汉语语言策略和语言秩序确实发生了某种变异,但这变异的趋向与幅度,无论在祖国大陆还是台港澳抑或是海外的华人世界,都相当接近。这便是汉语新文学整体性发展的一般情形与基本规律。

汉语新文学超越于国家和区域的整体性发展,需要学术界在重新认知汉语与新文学之间紧密关系的前提下,突破现有的各种以政治疆域为基本范畴的概念体系,建构或还原到以语言为本位的概念体系,实事求是地承认并使用“汉语新文学”的学术概念和学科名称。这一概念准确、全面地反映了汉语新文学整体发展的基本状貌,弥平了由政治板块、政治疏隔和地域分布带来的各种人为裂痕与人造鸿沟,在内涵与外延明确统一的学术前提下建构起和谐、整一、协调发展的汉语新文学学科,使得这一学科能够超越政治板块和地域分割,挣脱各种政治变数的制约,在未来的学术研究领域获得科学而稳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新文学研究者在新文学史的研究中注意到弥平国家和区域分别,整一性地把握汉语文学的学术趋势。即就文学批评史而言,“90年代以来,近、现、当代三个时期断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史逐渐多起来;在地域上也有台湾、香港的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出版。而近几年来,更提出了撰写整体的、综合的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的要求,也就是说,这种文学理论批评史应该是着眼于文学现代化的全过程,将近、现、当代拉通,又涵盖着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地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文学理论批评史。”[15] (P86)“整个民族”乃是一种习惯性的说法,按照新文学研究者的基本构成说,应为“整个汉民族”更确切;而说到整个汉民族,则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旅居国外的华人,因此最可靠的整合概念还是应以汉语言为中心,“汉语新文学”的概念在类似的学术吁求中呼之欲出。

三、学术实践的价值与趋势

“汉语新文学”作为学术概念有着充分而深刻的历史依据,有着鲜明而强烈的理论意义,其作为学科概念,也体现着相当的现实趋势和实践价值。

这样的学术实践价值仍然首先体现在汉语之于新文学的本体意义上。在实践意义上,汉语对于中国文学家以及海外的华裔文学家来说就是文学的归宿,就是精神的家园,在特定的语境下,人们这种对于母语的文学情感甚至会冲淡、覆盖或代替原本应该十分敏感的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上个世纪50年代,周策纵等在美国纽约的中国留学生组织了白马文艺社,在汉语新文学写作方面显得尤其活跃,胡适对此倍加赞赏,称“白马社是中国的第三文艺中心”。① 另外两个中心则是在中国大陆与台湾。胡适当然不会真的将在美国发生的文学现象算作“中国的文艺”,而且还是中心意义上的中国文学,他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白马社是那个时代汉语新文学写作的第三个中心,足以同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文学界并列。当他将这样的意思表述为“白马社是中国的第三文艺中心”时,他的心目中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明确的国体概念,而只是汉语文化和文学的另指。对于身处海外的华裔文学家而言,当去国怀乡之思只能在异国异乡遥远地、凄楚地述说,由于地理的阻隔和国族的区分,客观上无法在中国文学大家族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时,其惟一的安慰便是,他们的作品毕竟还是汉语文学世界里的一个部分。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聂华苓那句“汉语就是我的家”① 才分外显得那么真挚、真切和真实。

并不单是汉语新文学所涵盖的文学现象适合于从语种的范围加以定义,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学,以及被中国学者习惯上笼而统之地称为外国文学的几乎所有文学现象,其实都适用于从语种而不是从国别进行定义,而且事实证明这种立足于语言范围的定义总是比立足于国族范畴的定义更科学,更准确,也更富有张力。鲁迅在厦门大学讲授过《中国文学史略》并编有讲义,到中山大学后旋即改题为《古代汉文学史纲要》,这里应该包含着从汉语语言角度命名中国文学史的卓越开创之功。中国古代文学资深学者程千帆与他的学生程章灿前些年合作撰著了一部别致新颖的文学史专著,对于学术概念的“一名之立”特别重视,不惜“旬日踌躇”的程氏,在数以百计的《中国文学史》阵脚中终能别立一帜,以“汉语文学史”为中心概念,将这本专著命名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16] 强调文学汉语范畴的“汉文学史”或“汉语文学史”概念比强调国族意识的“中国文学史”概念显然更准确,更科学,也更恰如其分,它谦逊而又实在地表明自己研究的不过是以汉语写作的古代文学史,而不能涉及中国历史上和中国范围内的其他民族语言的文学。当然,汉语文学史有可能部分地超出中国文学史的范畴,早在林传甲、黄人等还没有撰著《中国文学史》之前,德国学人、日本学者已经著有多部《支那文学史》之类的著作,连韩国学人都有类似的著作先后问世。日、韩学者的此类著述没有从汉语角度定义中国文学史,可能含有一定的文化防御成分,因为传统的日本、韩国文学有相当部分属于汉语文学,在他们有些人的心目中,本国语言文学是在与汉语文学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确实有韩国人就是以“汉文文学/国文文学的斗争史”来写作一部本国的文学史。②

在中国文学研究者特别是其中的文学教授心目中,世界各国的文学史都以国别史加以区分,如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法国文学、俄国文学等等。其实,这其间的情形特别复杂,类似的命名往往还是以语种辨别为多,例如英语文学、法语文学、俄语文学等等,因为以语种划定文学品类,才能厘清各种文学的传统,才能体现各种文学的整体风貌。一般理解的英语文学包括英国文学,也包括美国文学、加拿大文学和澳大利亚文学,以及一些英属殖民地的文学。在中国人的翻译和理解中,英语文学常常与英国文学相混淆,随之这其间的复杂性更显得恍惚迷离。例如中文翻译的美国约翰・阿尔伯特・梅西的《文学史纲》,在讲述英语文学的第14章所列的有关参考书目书名翻译就是如此,与英语文学或英国文学相关的书籍有:圣特博雷的《英语文学史精编》,高尔兰兹等参加的《剑桥英国文学史》,亨利・莫雷的《英语文学初编》,泰纳主编的《英国文学史》,F.瑞兰的《英语文学编年史》,斯托福特・布洛克的《英语文学》,此外,作者特别提到,“与《剑桥英国文学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理查德・加内特和爱德蒙・格斯主编的《英语文学史图解》”,“另外一部如百科全书似,比较有价值的书就是B.E.K.谭・宾克和J.J.朱塞朗德主编的《英语世界文学史》”。③ 在这种混乱迷离之中应能看出作者和译者为准确地区分作为国别史的“英国文学史”和作为语种类别的“英语文学史”所作的艰辛努力,更应看到,所列举到的这一类专书以“英语文学”作为中心概念的占到3/4,可见人们更习惯于使用“英语文学”而不是“英国文学”的概念。其实英语概念“English Literature”在更多语境下更妥当的翻译应是“英语文学”而不是“英国文学”,它常常包括美国文学等其他国家的英语写作。查尔斯・米尔斯・盖雷编著的《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原书名是“Classic Myth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in Art”,译者注意到这里的“English Literature”不单是“英国文学”,于是翻译为“英美文学”,[17] 殊不知这样还是不能涵盖书中的内容,应摈弃国别考量而进入语种界定,译为“英语文学”便顺理成章。同样的道理,“法语文学”、“俄语文学”这样的概念一般情形下都将比“法国文学”、“俄国文学”具有更大的涵盖力和更明确的内涵指向。有些跨国语种的文学从来就无法用国别史来定义,如金克木著《梵语文学史》,[18] 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吠陀语、巴利语使用地区的文学现象,涉及佛教、耆那教、印度教、婆罗门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其所包容的内涵根本无法以其中一两个国度的文学来定义。

以语种定义文学作为一种学术事实,也是一种学术趋势,体现着一种人们乐意承认的学术成果。面对这样的学术事实、学术趋势与学术成果,汉语文学理所当然地应与英语文学、法语文学、俄语文学、德语文学……相并列,从而取得历史的与世界的文学视野和巨大涵盖力;从汉语文学内部的发展势态以及创作者的时代差异和研究者的学术分工等实际情况出发,又十分有必要在相对于汉语文学的总体概念意义上定义出汉语新文学,它拥有相对于传统汉语文学的新风貌和新传统,并负有整合汉语世界新文学写作和运作的时代使命。不仅学术实践可以证明,学科建设的实践也已证明,以语种定位并弱化了政治意识的概念并不会产生任何负面效应: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中文本科专业被定名为“汉语言文学”并应用了几十年,其所显示的准确性、科学性从未受到过任何质疑。“汉语新文学”作为分支学科的名称,纳入“汉语言文学”的学科序列之中应显得更加协调与吻合。

汉语新文学作为学术概念和学科名称的确立或运用,简洁明快地克服了原先各种概念和名称的混乱、夹缠和模糊,为这门学术和学科的未来发展争取了更多的理论空间。当然,这一概念的运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用医学术语说可能有若干“预后”问题,不过这些“预后”问题仍可以通过对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而逐个解决。

一个特别敏感的问题或许是,汉语新文学概念似乎削弱了中国本土文学的中心地位。但全面而科学的汉语新文学研究将会冲破这种想当然的妄测。汉语新文学概念无论是在学术主题还是在学术科目甚至是在学科意义上确立,并不应遮蔽或替代各个政治实体的文学板块的研究和历史脉络的研究,也就是说,将共时态的汉语新文学整合为一体化进行研究,并不影响更不应阻止对各个条块的汉语新文学作任何国别的、区域的研究,正像约翰・阿尔伯特・梅西的《文学史纲》号称是“世界文学”(the World’s Literature)的故事,可他还是必须分列成英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史、德国文学史等等板块进行分别阐述,尽管看得出来他并不十分愿意这样做。当研究者将中国新文学置于国际性的汉语新文学这一全视锦屏之上时,会更加清楚地发现,中国新文学相对于其他离散的汉语新文学,其传统辐射力、现实影响力及由此形成的中心地位将更加突出。

从汉语语言的角度定义新文学的概念,并且从文学理论到文学实践论证汉语之于新文学建立与发展的主导性价值,是否会重蹈“语言决定论”的覆辙?这是汉语新文学概念运用之际可能会遭遇到的质疑。表面上看起来,由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和美国语言学家萨比尔等倡导的语言影响和决定思维的语言决定论,[19] 违反了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人类思维的基本命题,但对于每个社会成员个体而言,他的语言不也是社会存在的一种体现?因此,“语言决定论”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未必就是唯心主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汉语新文学概念确认并注重汉语语言对于新文学概念的某种决定性,由此框定汉语新文学基本的内涵与外延,这只是概念建构过程中的学术论证和理论陈述,并不是对汉语新文学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与规定;在承认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前提下,汉语新文学的研究大可以沿着任何学术路数慨然前行,完全不必一定眷顾其中的语言因素。汉语新文学概念旨在拓展这门学术的研究路径,由此概念抽绎出任何更觉限制的学术规定性,都可能是对它的一种误解。

总之,汉语新文学概念的讨论,所涉及的乃是汉语新文学传统的确认,汉语新文学语言本体的认定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范畴与学科空间的拓展。这一概念吻合于新文学倡导和文学革命的历史形态,反映出新文学家建构新文学传统的全部命意,而新的文学传统才是新文学全部根性与特征的典型体现。汉语新文学概念突出了“汉语”这一“言语社团”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弥补单纯从“政治社团”界定所可能带来的概念狭隘的欠缺。以汉语语种定义文学已成为一种学术趋势,这一学术趋势使得汉语文学理所当然地与英语文学、法语文学、俄语文学、德语文学取得了相当的学术地位,而从汉语文学内部的发展势态以及创作者的时代差异和研究者的学术分工等实际情况出发,汉语新文学又在相对于汉语文学的总体概念意义上被定义出来;它拥有相对于传统汉语文学的新风貌和新传统,并负有整合汉语世界新文学写作和运作的时代使命。当然,汉语新文学只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包括台港澳文学)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诸多整合性概念当中的一个,它带着明显的理论优势,同时也显露出一些难以圆转的理论缺陷,包括上文提及的“语言决定论”的某种嫌疑。整合汉语新文学学术和学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学术任务,需要在更加扎实的学术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理论,寻求新的有效的路径。

注:

①均有讲义为证。朱氏讲义后人整理为《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1982年刊载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艺论丛》第14辑;周氏讲义仍以《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为题,1932年由人文书店发行。

①这样的表述不时地出现在一些重要文章和专著之中,如邵荃麟《文学十年历程》,《文艺报》1959年第18期;茅盾《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人民日报》1959年10月7日;还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组编著的《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作家出版社,1960年,等等。

②一般认为以如下二部集体编著为标志: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史稿》,科学出版社,1962年;山东大学中文系编写组《1949-1959中国当代文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

③其实,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大多早已经意识到“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合法”概念的不合理,其相关的文学史著述往往一直处在左冲右突试图寻求概念突破的努力之中。一个最有说服力的现象是:较全方位地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与课程方面的专书,例如文学史及各种资料集,在陈飞主编的《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所提供的目录中可搜得184部,其中以“现当代文学”为中心概念设计题名的仅为4部,其他,以“新文学”为中心概念的22部,以“现代文学”为中心概念的93部,以“当代文学”为中心概念的53部,即使是以“20世纪”或“百年文学”为中心概念的也有12部,在数量和比例上也远远高过以最为流行和最为正式的“现当代文学”作中心概念的专书。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提供的资料并不完全,且有不少明显的错误,例如,王宁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文学史》是对国际上“新”的文学史理论的系统译介,与《中国文学专史》所应收列的“新文学”书目并无紧密的联系,但编者也误将之收入书目之中。见陈飞主编《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大象出版社,2004年,第2092-2106页。

①据周策纵回忆,见王润华《被遗忘的五四:周策纵的海外新诗运动》,《文与哲》(高雄)2007年第10期。

①转引自饶子《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04页。

②参见[韩]柳浚弼《东亚视角的可能性――中日本国文学史叙述的产生、特点及其历史脉络之比较》,《新文学》第3辑,大象出版社,2005年,第81页,注释1。

③[美]约翰・阿尔伯特・梅西《文学史纲》,原书名为A Story of the World’s Literature,1924年出版。中文译者孙吉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45-346页。

[参考文献]

[1]杨玉圣,张保生主编。 学术规范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胡适。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A]. 胡适文集(3)[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胡适。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A]. 胡适文集(3)[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钱基博。 现代中国文学史[M]. 长沙:岳麓书社,1986.

[5]萧乾。 我的副业是沟通土洋[J]. 新文学史料,1992,(1).

[6]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J]. 新青年,第2卷第6号。

[7]胡适。 寄陈独秀[J]. 新青年,第2卷第2号。

[8]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J]. 新青年,第2卷第5号。

[9]朱寿桐。 另起新概念:试说“汉语文学”[J]. 东南学术,2004,(2);黄万华。 中国和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曹万生主编。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李开。 现代结构主义的一颗明星――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导引[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11]王希杰。 语言风格和民族文化[A]. 程祥徽、黎运汉编。 语言风格论集[C].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2]Ross Poole. National Identity and Citizenship[A]. Identities: Race, Class, Gender and Nationality[C]. edited by Linda Martin Alcoff and Eduardo Mendieta.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3.

[13]唐。 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轮廓[A]. 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14]梅光迪。 评提倡新文化者[J]. 学衡,第1期。

[15]黄曼君。 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16]程千帆,程章灿。 程氏汉语文学通史[M]. 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17][美]查尔斯・米尔斯・盖雷。 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M]. 北塔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新概念作文 篇六

项斯微说:有一种烦恼是莫名其妙的。

这句话在我身上不准。因为我有成千上万的烦恼都是莫名其妙的。比如我常常担心下辈子我要是变成一条金鱼那我的尾巴是很长很漂亮还是很短很难看;比如我还会担心高考的时候我会不会突然把背得滚瓜烂熟的公式给忘了;比如我还担心要是明天没有太阳,那么面对悠长悠长而又寂寞的黑夜,我应该去逢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郁的姑娘,还是应该好好睡觉。

我可以像滔滔黄河水一样连绵不绝地“比如”下去,可是席慕容告诉我不能浪费青春,所以我适可而止。

黄河也有断流的日子。

嗯成都的夜/黑不黑/有没有青城的寺庙黑/有没有青石板路黑/嗯我问你嗯/是我的长发黑/还是我的思念黑

我在榕树下看小引的诗,结果看到了这样一首山歌一样的“黑”诗,我想告诉小引:成都的夜,非常黑。

我从成都飞来上海,飞机离地升空,整个城市在我脚下星星点点闪烁不已,每盏灯火就是一个家,里面有我们追求的小幸福。

我头顶的是星空,脚下也是星空。美丽的是幻觉。

安妮宝贝说:夜幕降临,我的指尖开始蠢蠢欲动。我是个很爱崇拜别人的人,所以我也试着在晚上写文章,结果我也养成了一个不怎么好的习惯,凌晨时分在电脑键盘上不断key in, key in.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我想我就可以写很长一篇文章,可以赚很大一笔稿费了。那我看中很久的那支羽毛球拍就可以买了。

我是个很爱假如的人,我最常做的一个“假如”就是:假如时光倒流三年。

假如时光倒流三年我想我不会上这个应该被诅咒的高中。我会随便挑所中专然后随便挑个专业然后轰轰烈烈地生活,并且义无反顾。我会像北大那个特疯狂的学生一样做好“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准备。我会写很多的稿子,然后交给我所熟悉的编辑。我会学会弹钢琴,让自己的十指变得无比灵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从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角度扭曲自己的双手来使用左手定则,右手定则。

可爱因斯坦告诉我:你的假设失败。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这好像也不太可能。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那明天的黑夜会有多么庞大?

安静的夜里我习惯一个人躺在床上,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我可以看到城市间隐隐浮动的霓虹,可以看到大朵大朵的云散发着清凉的气息飘过黑蓝的天壁。

所有的声音都退得很远,只剩下无边无际膨胀的漆黑。而这种漆黑要么让我疼痛,要么让我热血沸腾。而这种状态很是歇斯底里我是知道的。

在让我疼痛的夜晚,已经沉淀的往事又会被搅动起来,一个一个排成队从我心里爬过,所过之处一片喧嚣。而当一切骤然退去的时候,心上搁浅下来的东西会让我唏嘘。

而在让我热血沸腾的晚上,我总是在电脑上疯狂地打字,一直打到黑了,然后倒在床上筋疲力尽,然后幸福地抽筋。

我想我是个疯狂的人。

上帝要把一个人毁掉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上帝为什么还不把我毁掉?

还有还有,世界末日的前一天太阳不会升起,可后天又不是世界末日,那么为什么明天的太阳还没有升起?

我想上帝他老人家一定在专心致志地修他的手指甲。

有个笨蛋曾煽情地说:“噢,朋友,假如明天没有太阳,请别忧愁,因为你还有月亮。”

说什么屁话!太阳都没了哪儿来的月亮啊?

我想我骨子里还是喜欢阳光的,只是偶尔依赖于黑夜的保护色。就正如我曾经以为自己骨子里是个聒噪的人只是偶尔莫名其妙地安静,后来朋友告诉我,其实你骨子里是个安静的人只是偶尔莫名其妙地聒噪。

我想我是喜欢阳光的。我总是在有空的时候就搬把沙滩椅坐到阳台上,在如水一样流淌的阳光里翻我的牛津英文词典,看那些一条一条很长的词条。对面阳台上的那个梳着细长辫子的女生也总是在阳光里努力地背单词。她背单词的时候很认真,像我初中的同桌小溪,小溪也是梳两条细长的辫子,但她的样子我却记不起来了。况且我手边也没有一块橡皮什么的供我回忆起同桌的她。

我的初中时光被遗忘在某年某月的某个黄昏。

某个一去不再回来的暖色夕阳。

是悲哀啊是悲哀,不管我把拳头握得再紧,闪亮的时光照样从指缝中流走,不费吹灰之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你走你的独木桥,我唱我的夕阳调。谁的孤独,像一把刀,杀了我的外婆桥,杀了我的念奴娇。

杜拉斯说,人一开始回忆,就已经开始变老了。

我在努力地回忆,或者说,我在努力地变老。

我有个朋友叫前世,网络上的,我们最开始认识是因为他想把我的几篇文章弄到他的网站去,他很负责地发E-MAIL过来给我说一声。

前世是个诗人,他说他就是不希望有阳光的,他说,他前世就是黑夜里开在黑色沼泽里的黑色曼陀罗,暗香涌动。

我问他我前世是什么,他说你是钟上面的一枚针,一边孤独地原地转圈,一边看时光一去不返,而你无能为力。

前世总是这么一针见血地刺伤我,很多时候我都是马上关掉电脑,然后喝上一大杯开水,告诉自己别怕别怕,今晚好好睡,今晚好好睡,可大脑总是坚持苏醒。

诗人说:在黑夜中坚持苏醒的人代表着人类最后的坚守,可这种人往往容易最先死掉。

黑夜有时令我恐慌,我希望明天还是阳光普照。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说的这句很像病句一样的话其实很有道理。

我在故乡以外的城市看着街上灯笼越来越多,我真的很想回家。

太阳的光芒一天淡似一天,我有点担心会不会哪一天它就转身消失不见了。

日历越撕越薄,而我文档里存的文字却越来越多。文档里有我各种各样美丽的幻觉,像是个美丽的垃圾场。当我飞来上海的前一天,当我整理我的文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小乞丐。

我写了八个小节,这是个吉祥的数字。

我知道明天没有太阳那是假的。

可是我看到头顶脚下的星空,我写的文章,我的羽毛球拍,我的牛津字典,我的同桌小溪,对面阳台的女生,越来越薄的日历,这些统统都是真的。

而现在我想回家过年,我想快点快点,回家。

新概念作文 篇七

美,什么最美?是一次次为梦所付出的努力,对梦积极的态度,还是尽力地打拼之后所感到的神采飞扬,活力十足的感觉,是你,是我,是他对于一个人的感觉。

因为有梦,我就会变得更加的精神,更加的美丽——

梦之一

时间:2008年8月8日

地点:北京

身份:记者

事情:

“北京奥运万岁!”远远的就传来大家的欢呼声。

“大家好,在这里北京奥运的现场,我是温州的日报的记者。”带着激动的心,随着潮流,顺便采访一些人,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老奶奶,你高兴吗?”我挤过一群年轻人,找到了这位衣着艳丽的老奶奶。

“高兴,很高兴!”她连连点头。

刹那间,老奶奶就随流飘逝了。

“气球,快看好多的气球呀?”茫茫人海它们也是一大亮点。

挤进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人在那里卖。

“你好,请问能回答一个问题吗?”

“好的。”他笑了笑。

“这两天生意一定很好吧!”我开玩笑地问。

“不是,不是为生意,我等一下会把这气球放上天空,让它们给北京的上空多添点色彩……”看他衣着朴素,既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接着,我又被——

能在这个神圣的,光辉的日子里知道大家的心声,让大家知道每个人的感言,我感觉自已好厉害,对生活充满希望。

一阵风吹来——好凉爽,好惬意!

因为我有梦,并为之努力,所以我美丽。

梦之二

时间:2020年9月10日

地点:学校

身份:老师

事情:

“上课,同学们好!”与往常一样,我夹着备课本,满脸笑容地站在讲台上。

拿一支粉笔,正转声,黑板上写着六个大字“老师,您辛苦了!”

顿时,我很想流泪,但强忍着问:“大家知道教师节用英语怎么说吗?”

说着,便在黑板上写了“teacher’s day”

粉笔灰,随风飞舞,我的心也——

“大家跟我念……”

……

能在这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感到自豪的日子里,播撒着一粒粒希望的种子,给每一个人,我感觉自己好伟大,对生活充满信心。

一束光照进来,好温暖,好实在!

因为我有梦,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所以我美丽。

梦之三

时间:2090年3月20日

地点:太空

身份:游客

事情:

努力了这么多年,积极奋斗了这么多年,也该享受享受了。

万物皆有变,年迈的我,在我生日这天,带着孙子,孙女去太空游一圈儿。

“奶奶,奶奶,你小时候时候也来这里玩吗?”小孙子嚷着问我。

“哪能呀。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才有机会来玩。”我笑着摇了摇头。

“以后呀,你们可能住这儿了。”我拄着拐杖下了火箭。

“真的吗,真的吗!那我们以后会好好孝顺您的。”他们围着我,异口同声地说。

“哈哈……”

他们在太空上玩滑梯,捉迷藏,笑得那么美,那么甜,我的心也跟他们去了。

能在这个——(我出生的日子)里给后辈们带来一丝丝的快乐,让他们幸福,我感觉自己好快乐,对生活充满自信。

一颗流星划过——好轻松,好自在。

因为我有梦,并为之尽力打拼,所以我美丽美。

新概念作文 篇八

飘着棉絮的蓝天下,一颗入秋的梧桐,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空阔,洋洋洒洒地飘散着,落叶对繁枝的不舍。他静静的靠坐,那被秋脱去繁华的外壳,食指与中指的僵持,让风去贪婪地吸食一缕烟的没落。

他喜欢天空的颜色,喜欢让风打乱头发的那一刻,喜欢看着落叶归根的默默。因为,他的性格是忧郁的蓝色,他眼前的世界被乱发分割,他总觉得落叶的逝去美过流星的陨落……

二 他

他不敢想象自己忍受了16年的可爱形象——平头。于是,在高二时,背着长辈的百般阻挠,留起了“似周又非周”(周杰伦)的酷酷头发,他觉得,发梢截开的世界,颓废却很潇洒,但他又不会像流氓痞子一样弄得“花红柳绿”、“卷曲360”,他只会时不时的去挽挽头发,于是,他的同学总会时不时去逗逗他,而他也很配合地念出那些经典台词:“你污辱我,不~可以,因为你轻视了我的人格;你想摸我头发,更不

~可以,因为你弄乱了我的发型!”接着便是一阵大笑。他觉得,人总要时不时地自恋一下,就像阿Q认为要时不时地坐一下牢,人生才能完美一样。

他有个外号,“老胖”,可实际上,他并不胖,也许只是由于他的朋友都太瘦了,才显得他胖,而每当一双双“罪恶”的手伸向他肚皮,并夹杂着那不太雅观的外号时,他总回蹦出那句,“我不胖!我只是比较丰满!!!”于是,大家一齐作“呕吐+喷饭+狂倒”状!便又是一阵嬉闹。

他很任性,那种可以让人接受的任性。他会叫同寝室的人半夜起来拿毛巾、关电扇、拾被褥,并用“凶凶”的口气说,“你不做,就不和你好了~”此法总会在“对视——嘟嘴”后奏效。

他的同窗好友,总是令他难以割舍。

三 他的多愁

他不觉得“多愁”只属于少女,它同样属于伟岸的男子汉。当然,不是那种西施般的病态愁眉,更不是因为看韩剧而浪费木材的欧巴桑的廉价眼泪。

他的愁云,总是在黑夜来临……

他对生死的冥想挤过眉,他对战争的杀戳切过齿,他为爱情的忠贞流过泪。当他的心情指数只满两格时,他总会一个人,走向黑色的夜。他觉得,黑色可以吞噬喧闹,尽管释放了寂寞,却只有那种黑色的沉淀,才平静得了那颗颤动的心,因为可以有一方黑色的净士,令他自由地吞吐……

他说:

也许只有哭到微笑才算痛快可我没有理由让泪水滂沱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去拆

在这黑暗中诗化的悲哀 有冷风将它覆盖

摇头无奈——一枝繁花的凋落是无声的对白却有绿菌等待

入林寻花的期待只得一行青苔却寻不来不遥远的感慨

原来一切都会成为黑色的原来……。

信誓旦旦给了承诺 两鬓斑斑 留给了我

黑色的墨在黑色的夜 焚香化作白色的顽抗在飘散

上梢的琥珀却不会停留遥看

它的衰落

时间也会差错让沧海被自己淹没

当岁月成为蹉跎

黑色便成了白色……

每次在黑夜中走回教室,总会有几张纸条,静静地躲在桌角,他知道,那是他的红颜知己给他的开导和解脱。在他一边惊叹“信息时代的快速”和适应瞳孔的收缩之时,无数的感动便已将惆怅赶走,只剩下一拂微笑和对适才的多愁暗暗羞愧。

他把所有的字条保留着一盒、两盒……

他的红颜知己,总是令他汗颜满额。

他的善感

他是医盲。

但他知道难受,终于一天,他起床,两脸夹“难受”极了,肿得只能用“那种”动物形容,所以,只能请假去医院。于是,验血、打针、打针……他不怕那根东西肉里的刺痛,可他害怕看见那根针一半皮下,一半还潇潇洒洒地留在外头,你一动,那搅动血浆的感觉,真不好受。4天,在医院忙来忙去,课落下了,没关系,他是高手;可脸上的肿,却“雷打不退”!“告别”学校“许久”,有些令他茫茫然了起来……

第五天早晨,他睁开眼,两行温乎乎的东西从眼角滑下,停在耳窝中打转,热乎乎的,并且痒痒的,怎么了?他回想……

那个梦!

对了,他在第4天的晚上,梦见自己早已坐在教室,同大家一起学习了,但不知哪来的几个老师,硬生生地闯进,要将他隔离开来,于是,他挣扎,他们拉;他哭泣,他们拖;他央求,他们抬……

很无知,很可笑的一个梦,那“离别镜头”仿佛与“新白娘子传奇”里的法海与白蛇存有几分相似,“‘老师’是‘法海’,同学是‘许仙’,我是‘白娘……’,呸呸,什么乱七八糟的。”他想。

泪水还在耳窝里打转,只不过冰凉了下来。

那何必哭呢?奇怪,他想把那埋藏在心底的“潜意识”重新挖掘出来,隔离……分开……不情愿……哭泣……分离……难过……伤心……

分离——痛苦!

蓦地,他发现自己对同窗竟有这样一份情谊,他一直以为,朋友,只是在你旅途上的一个个过客,偶尔给你微笑,抑或给你一个灵犀般的启示,终究,他们都会轻盈离开,而后,再去寻求另一些过客。

原来,他错了。

耳窝里的晶莹,早已干涸,留下两行湿湿的轨迹,没有蒸发……

他这一生,流过无数次泪,但只有两次,是那么的珍贵。

初中,是让他难以忘却的时段,当中考结束,他如愿地考上省一级重点中学后,面对的是一个暑假的抑郁。他在一个烈日横行的午后,骑上车,回到那间熟悉却空荡的教室,仿佛怀念已故老人的悲伤般,静静地,搬起一把椅子,放在最后一排的桌子上,小心地坐上去。

很空,很静,很祥和;很虚,很冷,很寂寞。

回忆将一个个知己放回了座位,一个不落,鼻子很酸,眼睛很湿。他觉得,世界上最美的三个字,不是情人的“我爱你”,不是母亲的“宝宝乖”,而只是平凡简单的“在一起”。他懊恼时光的匆匆,他还没来得及数清每个同窗脸上的黑痣,还没看清每个老师额头上的皱纹,还没走过校园的每个角落。而这,在那张毕业照的“咔嚓”之后,已成奢望。他爱那个“家”,他想永远的回放那三年的每一刻……

啜气,像孩子一样,用手背擦拭眼窝,在教室的那个角落,留下一汪带不走的苦涩……

耳窝里又浪漾着温乎乎的热泪,顺着那行轨迹,不过,是那样的不能停遏……

那封尘已久的感动,再次让他动容。他不知他这一生的第三次珍泪会不会等到一年后在这样一个教室落下,为了那一张张更难忘却的笑靥……

他的班级,总是令他为之颤动。

五 最美的风景

他觉得,那一路沿途的风景

最美的

不是晨曦的蓬勃,不是骄阳的烈火,不是红日西下的萧瑟

也不是雨燕飞过眼睑的惊愕,不是鲤鱼入水溅起忐忑,不是鸿雁成行南飞的雄壮离歌,更不是一片白色衬托下万籁的寂寞。

最美的

是那一双双手与你紧握;是一张张画面定格,点缀在你的那条银河;是那一声欢笑,一抹憾泪,在一个个暖春盛夏,无私地陪你走过……

六 后记

一棵梧桐一场萧瑟一抹黄昏一片寂寞

一杆笔轻盈滑落

他说

他写下了

在那条臻志之途上

最美的

新概念作文 篇九

【关键词】作文;新概念;写作教学;反思

一、新概念作文内涵探析

新概念作文提倡“二新一真”——即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它主张写作应鼓励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反对照搬照套旧模式老框框;写作不应过多地受题材限制,应当写中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提倡有真情实感,反对说套话假话。这些主张,都切中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的弊端。比如说,为文矫情的现象在前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就比较严重。不少考生为了得高分,不惜让父母姐妹暂时“死”一回,以求得一个“艰难困苦”的生活学习环境,使自己能在这样的逆境中“锤炼”成坚韧的品格。因此可以说,《萌芽》杂志推出的这一“新概念作文”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征,体现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育人目标,有助于“面向新世纪,培养新人才”。

当然,“新概念作文”有它自身的特点,从事中学写作教学的教师且不可照搬照抄。

首先是它的宗旨,仅为“培养文学新人”。也就是说,它仅仅是为了替国家替社会发现和培养极少数几个文学尖子,使之能成为明天的作家、诗人。这与我们语文写作教学提高最广大的中学生写作水平的目标有很大距离。

其次,它进行的仅仅是专业性比赛,写作不受任何限制,提倡完全自由发挥,字数多达五千。这与我们平时进行的基础性训练、选拔性考试的写作教学,无论是目标还是方式都完全不同。

中学写作教学当然不排除培养写作专门人才,但中学写作教学更有个发展(素质)功能与选拔功能(应试)并重的问题。也就是说,既要培养写作人才,更要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能运用语文写作这一工具,去为掌握其他科学知识服务。日常的教学活动既要考虑作文综合性特点,又要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不能不根据训练的要求对作文的内容、形式、字数、时间作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全国统一考试,为了制定统一的、规范的、可以计量的评分标准,这种限制要更严一些。总之,新概念作文应当与现行考纲相一致。

二、新概念作文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反思

新概念作文的提出,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写作教学,确实是一次极大挑战。当前,我们的老师对传统写作教学的利弊得失确实值得深刻反思:对其“二新一真”的写作要求,不妨借鉴、学习。

(一)新思维方面——兹有的立意

作文的写作,它体现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更要求从中反映出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即其对事物的观察是否具有深刻性、独创性。受前些年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考场材料作文的立意浅显明了,不需要考生自行提炼,因此平时的写作训练,老师也淡化对材料作文立意的训练。其实多出一些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种立意的题目,这对训练和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考很有好处。

前卫的观念。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有新的思想,死抱住传统并非好事。比如有些老师经常让学生做《有钱就有幸福》的作文,却不敢让他们谈《有钱就有幸福》的道理。可以出题《小草精神可赞》,却不敢出《小草精神可叹》……这样的例子很多,这说明我们许多老师的观念确实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笔者曾让学生做过《有钱就有幸福》的作文,学生照样说得很在理,并没有宣扬什么“金钱万能论”。

丰富的想象。“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高尔基语)照理说,青少年是最爱想象也是最善想象的群体,他们风华正茂,才情横溢,完全可以凭借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搜奇探奥,在写作的大舞台上表演许许多多瑰丽奇特的话剧。而事实上,现今的中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束缚,不敢想也不会想;定势思维、惯性思维甚至僵化思维完全扼杀了他们这个年龄本应具备的丰富想象力。中学写作教学要想出现欣欣向荣、繁荣兴盛的新局面,唯有重新激活这种想象力。可喜的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此已有共识,并在去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有所体现。

广博的知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学生全面素质的体现;没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无法写出内容丰满厚实的好文章来。《新概念大赛作品选》中那些获奖作文,之所以能写得那么大气那么漂亮,除小作者挥洒自如的文笔外,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宽泛的知识底蕴(包括政治、史地、文体、高科技等),是同样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

(二)新表达方面——文体的多样性

平时的写作训练,抑或应试作文,文体都限得很死,要么只能写记叙文,要么只能写议论文,不让学生越雷池半步。善写记叙文的,面对议论文题目会无所作为;善写议论文的,面对记叙文题目也会表现平平。这是很不公平的。一个学生不可能任何文体都写得好。一题多体,一题任体,淡化文体便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机会。

1谋篇的灵活性

文无定法,不少语文教师尽管也懂得这个道理,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写作时却常常要求学生按死框框构思,以收立竿见影之效。应鼓励学生面对文题巧妙切入,努力去寻找新颖别致的视角;布局不仅科学合理,而且富有独创性。

2语言的生动性

这是“新表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只有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真切地表达观点,扣动读者心弦。而现状是学生在作文中语言如同某些领导干部的总结汇报,满篇套话空话,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很少有几句新鲜独到、属于自己的话。其实这也是个文风问题,同志当年在期间就批评过了,可惜时至今日仍在犯这个毛病。

论据的独特性。一篇好的文章,尤其议论文,除了立论正确,论证充分外,好的论据绝对不可或缺。所谓“好”,是指典型、新鲜,人家没有援引过的,你用了,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现状是学生举例老是沿用旧例,动辄张海迪、陈景润……缺乏新意。

(三)真体验方面——以真为美

一是提倡亲历亲为,反对为文造情,说假话骗人;二是做到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验生活;三是全新感觉;四是健康格调。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足够的灵活度和自由度,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空间,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应教学和考试的新概念作文。具体说来,它应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生活化,个性化,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便于学生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有冲突,有争议,有潜藏的内涵,能激起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波澜,便于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三,可联想,可引申,可想象,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尽可能多地发挥余地。

第四,淡化文体要求,可以任选体裁或混用体裁,减少作文体式对学生的束缚。

总之,把“新概念作文”引入中学写作教学,是适应21世纪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是提高大多数中学生写作素质的需要,是为国家培养和选拔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需要。

【作者简介】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概念作文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新概念作文多篇范文,共有3411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新概念作文多篇下载
新概念作文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