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免费论文 >

生物论文(推荐【多篇】

发布时间:2024-02-19 10:00:1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说明]生物论文(推荐【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生物论文(推荐【多篇】

生物科学专业研究对象有生物科学家根据生物的发展历史、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欢迎参考阅读。

生物生物论文 篇一

1.1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优化

《微生物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易混淆”等缺点,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较多。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的错误方法,造成学生学过就忘、考完就忘的问题,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由于《微生物学》实践性较强,而且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因此,需要在绪论内容讲述方面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虽然个体小,但是其作用却是一点也不小;从日常生活中衣物与食品的发霉现象,到生产中酿酒、制作腐乳等工艺,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类恐慌的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体事例,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在知识讲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结合,融会贯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差异、病毒一步式生长曲线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的对比、微生物分解代谢与微生物的营养之间的关系等。前后知识点系统联系,对比记忆,归纳总结。以提纲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方面既巩固了知识,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一张系统的知识脉络结构网,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知识。

1.2紧跟科学前沿,放眼学科动态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除了系统介绍课本知识外,还应穿插当今科学研究前沿,以充满激情的科学态度向学生展示微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及当前的热门话题。比如: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杂志上的科学文章;在讲授病毒这一章内容时,结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与治疗讲述病毒的特点等。以当今的科技成果和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1.3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以往的理论内容教学就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例如:安排学生提问,让学生提问老师,创造学生参与课堂及师生互动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个人成就感;布置课后问题,组成3-5人的科研小组,让学生在课下积极思考,查阅资料,获得自己的科研成果;开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知识面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4突出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避免与其他课程知识重复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门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的内容。而且这些课程在授课时间安排上不统一,有前有后,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详尽的向学生讲述微生物学的知识但是又避免知识的重复累赘?如何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优化课程讲授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与其他课程的老师互相交流,相互协调授课内容,对于重复的知识点不做过多的赘述,仅作重点提示或简单的复习;其次,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反馈,由于知识学习存在遗忘过程,针对这种情况,如果重复知识内容在不同学期或者学年开课,要注意适当加强复习,以课堂提问及重点提示的形式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对于同学期开设的平行课程,有些重复知识内容仅作简单的带过。如,在微生物遗传育种一章内容中,同学期生物专业开设了《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那么在微生物学讲授过程中,这部分的内容完全可以略过,提示学生此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中有详细的学习。总之,需要授课教师在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联动的关系,既与相关课程的教师经常交流,保证各课程在内容上互为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又要及时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将教学内容有顺序有逻辑有重点的呈现给学生,建立优质课堂教学,既让学生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又突出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特色。

2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由于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微生物实验教学是微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其独特的实验技术在学科的发展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2.1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提高学生动手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创新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至关重要。现阶段关于微生物实验课程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微生物实验课程建设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的锻炼;课程讲授与实验课程课时安排存在着不一致性;实验课时相对较少,实验课教学最容易受到课时及实验室具体条件的限制,对于实验周期长或缺乏仪器无法直接完成的实验,以往只能选择不做。

2.2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作为实验课程建设及改革,应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特色及专业优势,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调整实验方向及实验内容,凸显专业优势;同时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加强以及不同专业优势互补和专业交叉合作。通过微生物实验课程改革及完善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操作规程,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其主)好范文网●www.baihuawen.cn(要内容包括:

(1)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实验课程的建设不单单是实验过程,前期实验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前期实验准备工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也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全面的认识与学习。

(2)实验内容及课时的调整:应结合学生在微生物课程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合理安排。做到先学习理论知识,打牢基础,再培养实验技能,在实验过程中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将理论与实践合理结合。

(3)凸显专业优势与专业交叉:针对各个专业的优势,设计有针对性的专业微生物实验,并设计能够将生物专业、食品专业和烟草专业等各个专业优势合并的大实验课程,增加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成立科研小组,独立开展创新实验。

(4)开展录像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或实验经费的限制,对于暂时不能开展的实验内容不能弃之不做,虽然实际实验条件不能满足,但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实验原理、过程及操作要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对微生物实验课程的优化改革,能极大丰富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与实践能力。力争做到:凸显专业优势及专业互补,避免内容的重复及雷同;鼓励学生独立参与科研课题,拓展视野;通过实验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3结论

生物论文范文 篇二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供教师进行生态观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应紧扣教材进行宣传、讲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生态观。这不仅是素质培养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关系到这一代人以后在生活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师如何紧扣具体教材进行生态观教育?例如

(1)植物绪论中讲到什么是生物?可结合花木丛生的秀丽山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张挂图说明人类生存和发展依靠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2)讲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时应给学生讲明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能源、氧气;植物的根可固土防沙防风等。

(3)在讲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到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4)动物教材中海洋鱼类一节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困境:近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破坏已经比较严重。由于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沿海、近海海洋生物物种减少,渔业资源衰退,质量下降。

(5)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内容中,让学生探讨“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生物教师,应不断挖掘教材中涉及的环保内容,进行扩充,适时的渗透环保意识,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剖析我国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以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著称于世。我国土地面积约等于40个英国,17个法国,26个日本,位居世界第三。然而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亩。为了生活,我们与植物争夺地皮,与动物争夺食物,使我国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为了生存大力发展工业,使淡水、海水污染,使土壤、大气污染。结果,当今地球雨林正以每年175公里的速度消失,40多种鱼类因污染和过度捕捞濒临灭绝,每年约有2.8亿人沦为生活在空气混浊的城市。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人们在深受自然生态破坏带来的苦难之后认识到:只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环境保护日趋注重,1992年我国就出席了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把每年6月5日定为环保日,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以一定主题宣传人与自然。通过对环境现状的分析和环境保护的措施介绍,使学生懂得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样一个环境,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关于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决心和举措。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们周围环境现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调查生活周围生态环境,在调查基础上,撰写“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或在学校内设立“环境宣传专栏”。通过这些活动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思考。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实际确定“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主题,确定调查的地点、时间、要求,让学生实地调查,把调查结果和调查中自己的认识、体会以“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形式书写出来。调查中可以请家长参与,一方面帮助学生完成调查,另一方面达到环境保护宣传目的。例如在耿马县,可对糖厂等进行调查,了解污染物、污染源对水质、土壤、植被、农业的破坏和影响,并访问环境保护局,了解我县主要环境问题,防污措施及执行情况,从而写出有据有理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在小论文和调查报告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呼吁全县人民重视环境保护。通过环保主题的各种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接受生态观教育中,热爱我们的大自然,在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生态意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生物论文 篇三

1.1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教师态度的转变。探究性学习的关键离不开教师态度的转变,只有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思想的转变才能引导学生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所以探究性学习是对教师态度和角色转变的一大挑战。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共同探讨研究。

1.2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探究性学习需要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可以开展一些生物实验,以实验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行设计研究课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积极搜索资料,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置身其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3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的思路随问题而展开,进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进入学习活动,并发表不同观点。

1.4合作共赢。所谓探讨,即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探讨性学习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彼此交流,合理分工,扬长避短,从而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达成共识,使小组成员之间增强凝聚力,互帮互助,增长经验,共同提升。

2.探究性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显著作用,但怎样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才是重点。笔者结合新课标及自身教学体会,得出如下策略。

2.1平等互利。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拓展性等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平等交流,让学生拓展思维思考问题。切勿用教师的“权威性”影响和禁锢学生的思维。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方能真正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忌讳答案的正确与否,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2.2循循善诱,巧设问。提出问题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问题的吸引力和巧妙度对学生的探索欲望、好奇程度和专注度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备课,还需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大家思考问题,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享受思考、乐于挑战,产生学习兴趣。

2.3善用实验。初中生物教学可以尽量多应用实验教学。改善实验条件,积极拓展课外实验。实验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开展部分课外实验,并让学生组队,自主设计实验,制订方案,研究探讨问题。通过做实验,观察现象,让学生发现问题。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学习的印象,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活生生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结语

生物学论文 篇四

在豫南地区,假蜜环菌分布普遍,主要生于阔叶林及茶树板栗间作林山坡背阴处,每年6月份至7月份发生较多。生长基质为板栗、麻栎(Quercusacutissima)等阔叶树近地表枯桩或树根。林内温度20.7~30.6℃,相对湿度77.5%~87.2%,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呈酸性,pH=4.86~5.28。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或茶树与板栗间作林。阔叶林优势树种为麻栎、白栎(Q.fabri)、槲栎(Q.aliena)、化香(Platy-caryastrobilacea)等,灌木主要为牡荆(Vitexnegundovar.cannabifolia)、卫矛(Euonymusalatus)、多花蔷薇(Rosamultiflora)等,草本层优势种为梓木草(Bu-glossoideszollingeri)、贯众(Rhizomacyrtomii)等。间作林下有菝葜(Smilaxchina)、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白蔹(Ampelopsisjaponica)、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等草本植物。

2假蜜环菌的子实体形态

假蜜环菌子实体棕褐色,丛生或单生于林内地表枯桩或根上。丛生者,每丛具子实体19~42个,丛质量18.39~42.15g。子实体株高5.3~13.2cm,平均8.9cm。株质量1.83~10.03g,平均4.11g。子实体由菌柄和菌盖构成,菌盖下为菌褶,无菌环和菌托,菌盖中部表面具褐色鳞片(图1A)。菌盖肉质,菌肉白色,菌褶污白色,或浅褐色,长短不等,宽0.3~0.7cm,略延生于菌柄上。菌盖直径2.4~7.3cm,平均4.6cm。菌柄纤维质,柱状,向下渐粗,中部松软或中空。柄长6.3~1.5cm,粗0.4~0.9cm(图1B~C)。孢子印白色(图1D)。

3假蜜环菌的显微形态特征

显微观察,菌盖鳞片由黄褐色菌丝蜜集交织形成,菌丝具隔、具分枝,其细胞壁有明显环状内凸增厚现象。菌丝粗5.24~10.35μm,平均8.28μm(图1E)。菌盖菌肉菌丝无色透明,具隔、具分枝,无锁状联合现象。菌丝粗丝不匀,相互交织呈网状,菌丝直径4.74~11.51μm,平均8.14μm(图1F)。菌柄菌丝纵向紧密平行排列,菌丝亦无色透明,具隔、具分枝,无锁状联合。菌丝粗6.87~11.76μm,平均9.37μm(图1G)。显微镜观测,菌褶厚383.07~499.54μm,平均449.33μm。菌褶中间为菌髓,两侧为子实层。菌髓菌丝行排列,无色透明,具隔、具分枝,无锁状联合。菌髓菌丝8.49~16.84μm,平均11.91μm。子实层由担子、幼担子和担孢子组成。子实层厚45.93~51.51μm,平均48.49μm(图1H~I)。担子及幼担子呈棒状,无色透明,顶端圆钝,向下渐狭,端部具小梗4个,小梗长4.33~7.19μm,平均5.73μm。成熟担子每小梗顶端具一枚担孢子。担子大小为(40.96~41.36)μm×(7.46~8.51)μm(图1J)。担孢子宽卵形,无色透明,光滑,内有油球或颗粒状物,大小为(4.91~6.13)μm×(6.77~9.31)μm(图1K)。

4假蜜环菌的培养特征

在供试的2种培养基上,假蜜环菌菌落的形态有明显差异。在PSA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稀疏绒毛状,气生菌丝明显,有些菌丝形成菌丝束(图2A、E),菌丝生长速度平均为0.58mm•d-1,菌落在黑暗处发较弱荧光,菌落背面棕褐色,说明菌丝能产生棕褐素。PSA综合培养基上,菌落为致密白色细绒毛状,气生菌丝不明显,后期在菌落中部形成棕灰色菌皮(图2B),菌丝生长速度平均为0.63mm•d-1,菌落在暗处发较强的荧光,菌落背面亦为棕褐色,菌丝可产生棕褐素(图2C);显微观察,菌丝在2种培养基上也有一定差异。在PSA培养基条件下,气生菌丝无色或棕色,多弯曲,具隔且多分枝,菌丝直径2.73~4.30μm,平均3.68μm(图2D)。基内菌丝呈无色透明节节状,有隔、具分枝,菌丝直径3.08~3.90μm,平均3.48μm(图2F)。在PSA综合培养基条件下,气生菌丝无色透明,具隔、具分枝,菌丝直径2.31~3.72μm,平均2.92μm(图2G)。基内菌丝无色透明,隔膜明显,分枝密集,细胞内多液泡,菌丝直径3.19~4.85μm,平均3.68μm(图2H)。菌皮由菌丝及泡囊组成,菌丝淡棕色,具隔、具分枝,表面粗糙有大量疣状突出物。菌皮菌丝直径3.20~3.74μm,平均3.56μm,泡囊状细胞大小为(6.31~8.88)μm×(5.01~8.13)μm(图2I~J)。

5讨论

通过系统调查,假蜜环菌在豫南地区分布普遍,每年6月份至7月份菌体多丛生于山坡背阴面茶园间作林或阔叶树林内近地表树桩根部。子实体呈棕褐色,主要由菌柄和菌盖组成,无菌托和菌环。一般多个子实体着生在一起,形态美观,香味浓,且发生量大,易采集,作为食用菌和药用菌具有优良的商品性状,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需要深入研究与开发。本研究观察的假蜜环菌子实体颜色、株高、质地、菌褶着生方式、孢子印及孢子形态等特征与前人报道[1]187无明显差异。据贺新生等[4]报道,假蜜环菌适合的碳源、氮源的选择都比较狭窄,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麦芽糖;适合的氮源是酵母浸膏、蛋白胨。该菌在蔗糖、乳糖、纤维素、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碳酸铵中无菌丝索出现。本研究中,供试菌株在以蔗糖为碳源的2种培养基上培养均未见菌索产生,此结果与上述研究相同。但前人未对假蜜环菌子实体鳞片及菌落菌皮显微结构进行研究。本研究发现,菌盖鳞片由黄褐色菌丝密集交织形成,其细胞壁有明显环状内凸增厚现象。菌落菌皮由菌丝及泡囊组成,菌丝淡棕色,表面粗糙有大量疣状突出物。这些特征为首次记载。细胞壁环状增厚可增加菌盖表皮鳞片的机械强度,菌丝表面粗糙可使菌皮菌丝与泡囊结合更致密。同一菌株假蜜环菌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其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以及菌丝显微特征均有差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筛选假蜜环菌菌株最佳培养基质条件,为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据报道,假蜜环菌菌丝发酵培养可产生多糖、多肽、亮菌素、亮菌乙素等有效成分]。本试验菌株是否产生上述物质,在何种条件下大量产生这些有效成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生物学术论文 篇五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生物技术类药品开发已是各国政府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生物技术制药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日前我国生物技术。药用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水平,各种生物医药市场或进入临床试验。

1.1生物科学领域的农业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不同的是,农业领域。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脚步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取得的成绩也是最大的。人们运用相关生物技术有效的增加粮食作物产量,还有些病虫害防止。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了21世纪以来,基因组学的研究又推进一系列突破生物技术进人更加迅猛发展的新阶段,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已经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强大动力小才这么部门间因作物也已经大规模推广应用抗虫方向相同,抗疾病,抗除草剂的部门间因棉花玉米、大豆、油菜等。进人大规模商业化阶段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传统植物育种科学结合的男人。新兴的分子育种学。检查生物科学技术部门间因克隆领域的应用,几年前,一个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人很有兴趣,许多人持反对意见,这项技术是部门间因复制技术。该技术是最近几年,由于生物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还开始了。下面,我们马上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的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基础研究和开发水平总体上同国外相比,差距仍在三年,利用部门间的因有线生物反应器表达多种疫苗、药物技术在小断体人类细胞的多种优良种牛成功率的研究现在正迅速增加。

1.2生物科学技术在转基因克隆方面的应用

前几年,有一项技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有很多人很感兴趣,也有很多人持相反的意见,这项技术就是转基因克隆技术。该项技术近些年啦,因为生物科学技术的融入,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动物生物反应器基础研究与开发水平在总体上同国外相比仍有三年的差距,但利用转基因羊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多种疫苗和药物的技术正在小断完善体细胞克隆多种优良种牛的研究成功率正在迅速提高。

2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成果。

2.1浅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基于基因的技术,该项技术正式因为基于基因,因此可以有效的,根本的改善一些生物的本质。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基因工程主要基因克隆是指定任何基因组基因克隆化。基因工程在农业、畜牧业、酿造业、制药业、水产业等力量已经因为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对基因工程人遇难船上的更复杂的、和人际关系?。生物的基因组的各种生物的认识的人和改造,有差异时,从基因组上找到真正的原因,生物学因为我地分子生物学和生命科学时代。

2.2浅析,细胞综合技术及应用实例

人的身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每种细胞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细胞大的研究价值。同其他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细胞综合技术快速纯合新品种的方法和技术。特别是和杂交,远缘杂交、辐射等新技术结合,说明我们自21世纪以来,生物科学已经发生的原始细胞生命的起源、生命进化的新物种的形成与改造等重大理论问题上有很大的发展,人类的生物本质的认识,对遇难船没有大的提高,改造理论和实践上对生物的影响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3规模浅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人类基因组计划,但许多年前,当时的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因此还计划及时得到了。最近几年,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终于得到了这个计划。中国科学院遗传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心和北南电力动力中心一起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的连续测量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遗传图、物理图像、复印地图制作比人体基因组研究小只具有理论意义。其次,许多研究文献的能力的生物技术实现工业化、商业化过程。中都需要整合经济学、伦理学、法律、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环境对他的评价、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通过对应的生物科技应用中形成的技术。挑战当然同时也需要中国科学管理部门及高等教育机构相互配合。

3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社会的许多方面。下面,我们的生物技术促进多学科的融合,促进生物技术方面的技术多起床。先说生物技术实现了多学科的集成。人类生命科学实验探究的孟德尔著名的豌豆实验后的细胞杂交技术开发小细胞核及细胞质结合形成理想的供体细胞特征杂种全同胞这一切都说明生物科学技术学多学科知识的发展。是的,集成在一起,生物科学技术的基础。

4结语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生物论文(推荐【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生物论文(推荐【多篇】范文,共有1000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生物论文(推荐【多篇】下载
生物论文(推荐【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