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企业文化 > 员工思想 >

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5-02-21 07:55:5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

文章标题: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

摘要:

企业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主体,那么,职工理应成为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践主体,最大限度唤起全员的创新责任和主体意识,才能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改变企业的未来。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职工实践主体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生

生不息的动力;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召唤。特别是自主创新,关乎中华民族命运和企业兴衰。既然企业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主体,那么,职工理应成为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践主体,最大限度唤起全员的创新责任和主体意识,才能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改变企业的未来。

激发职工的创新思维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谈到自主创新,有这样两个真实的故事。18世纪,织工哈格里沃斯有一次与妻吵架,踢翻纺车,产生灵感,改进纺车,效率提高到原来的100倍。这一纺纱机,被命名为“珍妮纺织机”,由此带来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时至21世纪,虽只有初一文化程度的杭州工务段普通养路工戴利民,却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完成技术革新项目20项,提出了一套30号道岔的养护标准和作业方法,在上海铁路局推广应用,填补了国内大号码道岔养修标准的空白。一个是国外的普通纺纱工,一个是中国铁路的养路工,从职务上看起来都很寻常,似乎与发明创造无缘,但他们的创新思维却令专家刮目相看。说明自主创新并不是个别专家的专利,职工群众潜在的创新智慧是无止境的,是一座急待开发的富矿。其实,自主创新并不神秘,而是来自于人们创新的思维和实践。因为创新思维并非科学家或科研人员才有,而是每个人都可以迸发的思维火花,它无时不有,无孔不入地渗透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只要善于挖掘,就可以产生让人惊叹的创新成果。据报道说,宁波市下辖的慈溪市去年50家规模企业的1110多项技术发明革新中,有近80%是“首席工人”创造的成果。而“首席工人”的桂冠,有七成被农民工摘取。“首席工人”已成为该地企业创新发明的主力军。可见,只要有心,创新会无处不在,思维是创新的不竭源泉,丰富的生产实践是创新的肥沃土壤;职工群众并不是创新的门外汉,而是自主创新战略的实践主体;职工群众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一旦激发出来,就会成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一种力量。因此,如何以人的创造力为本,把职工视为一种创新资源去开发,注重他们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点燃创新的火花,凝聚创新的合力,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创新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职工创新实践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群体的智慧和思维能力的竞争,特别是体现在全员创新能力的较量。实践证明,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是高新技术产业,集体贡献的知识和智慧越重要,因为新产业技术含量高,涉及到的知识面广而且复杂,只有依靠全体职工的共同投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产品的含金量,应对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特别是重大创新项目,是个环环相扣的系统链,既要有国家投入力量,更需要产、学、研协同作战;既需要专业科研技术团队,更需要掌握操作新技术的操作工人,绝非少数专业人员能够独立承担的,更不是一个科研部门就能够独立完成的。我国第一颗自行研制的原子弹上天和“神六”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就是群体思维创新的成功实践;三峡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靠的就是所有建设者那种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精神;海尔集团正是坚持走全员创新之路,以创新文化为动力,把每个员工都作为创新的单元(sbu),“在市场否定你之前先自己否定自己”,才取得了今日的辉煌,实现了创世界名牌的目标。众所周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之所以取得重大成果,正是几代青藏铁路建议者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坚持自主创新战略的结晶。铁路是个大联动机,运输链环环相扣。要实现链条有序高效运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依靠系统的配合,依靠全体职工的齐心协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产品的含金量。也就是说,尽管创新智慧来自于少数人,但要形成共识,变成群体实践,变成现实生产力,变成有价值的产品,那就不单靠个别研发人员的孤军奋战,而是靠全员的共同责任和使命。从此意义上说,无论是组织结构的创新,还是技术手段的创新,市场营销的创新,最终都要落实到广大职工的具体行动上。在跨越式发展道路上,如何把职工培育成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如何开发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前景光明,道路曲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铁路只有与时俱进,以科研人员为核心,以广大职工为主体,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自主创新战略,才能优化科技团队建设,渗透自主创新精神,奠定自主创新实践的群众基础。

形成有利于职工创新的制度安排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应有

之义。随着铁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铁路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尤其客运专线是高新技术的集成,铁路发展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制度决定机制,机制决定行为。就铁路跨越式发展而言,全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是铁路科技进步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强大基础,但只有实现全员自主创新制度化,才能为自主创新提供动力支持和机制保证。因此,全员创新制度化是

真正倡导全员自主创新的标志,也是成功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丰田公司的成功与他们倡导的员工合理化建议与奖励机制密不可分。海尔集团的成功,源于他们对员工小改小革的制度化肯定,比如对发明创造用员工名字命名,如“晓东扳手”,“云燕镜子”等等。双星集团上至厂长经理,下至机台操作工,工资都与创新挂钩,并将创新的软任务变成184条创新硬指标,规定“一个单位一个月不创新扣罚负责人100元,两个月不创新扣罚200元,3个月不创新待岗”,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对贡献突出的创新员工预以重奖。为此,双星才成为制鞋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铁路自主创新也要制度化管理,优化群众性职工合理化建议与奖励机制,调动职工在自主创新战略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增强可持续创新实力,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保证。当前,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业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最近,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显然,铁路要真正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必须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意识和观念纳入制度保证上,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从而锻造出一种真正符合铁路行业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评价和选拔机制,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使职工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劳动的价值、知识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创新的价值得到充分涌流和完美的展示,进而通过制度化建设形成促进企业长期受益的自主创新机制。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说到底,全员自主创新不仅是如何依靠全体职工办企业的问题,还是检验企业是否尊重人格、尊重知识、尊重职工首创精神的问题,更是企业如何激发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培育自主创新实践主体的大课题。因此,只有从战略高度重视全员自主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化职工,努力提升职工创新素质,使丰富的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才能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这既是自主创新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铁路跨越式发展实践的应有之义。

《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来源于好范文网,欢迎阅读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

第二篇:论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

[摘要] 企业文化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器,学习型企业文化更是保证企业不断自主创新的充分条件。学习型文化以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促进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励团队学习为核心价值观,通过营造弥漫于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来实施企业的变革和创新,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学习型企业文化 自主创新 驱动作用

一、引言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科协“七大”上指出,要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创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更多知名企业和品牌;胡锦涛总书记又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作为国家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来说,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会形成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模式,而这种企业文化模式,对企业自主创新方式的选择、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组织的生态环境出现重大变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组织文化类型,这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形态,通过营造弥漫于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来实施企业的变革和创新,达到企业更好适应环境变化的目的。

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学习型组织文化是在当代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中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学习型文化”的定义,但他将塑造学习型组织的步骤概括为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根据共同愿景理论以及所谓的“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和价值观”等论述,国内学者对企业学习型文化的内涵也作了多方面描述:企业的学习型文化是指企业中客观存在着的支持员工学习、合作和知识共享的软环境。学习型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性延伸和拓展,体现为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学习型企业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既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又重视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旨在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共同价值观,激励自我超越,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可见,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的企业文化,是促进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励团队学习的企业文化,是强调开放、创新、应变的企业文化。

学习型企业文化依存于学习型企业组织,一般包含着个人学习、团队或团队学习、组织学习这三个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学习层次(如图1所示)。个人通过自学、借助技术的

教导和观察,取得技能、洞察力、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团队内部完成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增长;组织通过在组织内部倡导并推动持续改善而获得智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1.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自适应的企业文化。一般地,学习型企业是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的组织,具有自我调节反馈机制。由于这种组织的主体都是学习型的,不仅能够适应环境生存,而且还能够创造性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实现系统自主演化,所以学习型企业文化具有“市场环境适应度高”的特征,其核心价值观就是激励企业的改革人才能够依据社会环境的发展来改革企业。这样,不仅公司的管理层能够密切关注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能够承担改革的风险,而且每个人都是富有创造力的思想者。

2.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创建具有开放性。在学习型文化的环境中,员工们深刻认识到群体互动式的学习效率远远优于单个个体的学习效率,于是,在个人单向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双向学习。这样,学习的基本单位由个人变成团体,知识在整个企业里迅速有效地传播,并产生知识分享价值倍增效应,进而产生比仅在少数人手中能产生更强大的作用。而且,学习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开放的,员工个人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即具有共同愿景)。同时,由于企业鼓励合作、提倡内部团结,员工们为了获取新的技能或技术,可以不断向周围同事学习、交流、沟通和对话,使得整个组织超越了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的层次,达到组织学习的层次。再者,学习型企业组织是一个流线型的、无边界的、扁平状的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促进组织内外的联系、信息流动、相互交融,形成开放性的学习氛围,促进了组织学习。

3.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股强势的指导力量。学习型企业文化不是脱离于企业组织之外的东西,它来自企业组织的实践过程,所以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强势,首先是表现在它是实践的、行动的,在于它对企业组织修炼的指导;其次是在于它是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相协调的产物,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相同的目标“愿景”;其三是在于它消除了企业及员工个人学习的障

碍,也就扫平了实践学习型企业文化的障碍和阻力;最后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学习型企业的持久创造力。

三、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

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为导向,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开发,并使之商品化的过程。它包括市场机会捕捉与选择,发明的引入与研究开发,设计与试制,批量生产与销售等环节。从企业文化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则可以把技术创新分为技器物(产品)创新、组织和管理创新以及价值观念的创新(更新)。我们所研究的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对主要技术的不断自主研制开发,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内部创新”、“模仿创新”等,大体上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是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发挥作用的。企业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和社交默契刺激了生产资源的交流和综合,因此,促进了技术创新(tsai & ghoshal,1998)。事实上,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选择,本质上是一种受文化驱动的行为。企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它在创新选择中对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认定与把握。本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整合学习理论、创新理论等观点,分析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方式的影响(如图2所示)。

1.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推动功能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学习型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重视员工的创新和挑战性,激励员工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变革。学习型文化氛围下,企业用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在环境变化来临之前就及早行动,通过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来提高工作绩效。基于学习型文化的特征,员工们认为勇于挑战、承担风险、有创造力才是有价值的,所以他们会主动搜集最新信息,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与沟通,倾向于选择简捷方式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学习型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对技术的不断自主研制开发,使它能够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使自已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习型企业文化所确立的使命、战略、目标、愿景,是企业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自主创新的保障和推动力。

2.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励团队学习,用员工们真心拥护的共同愿景凝聚全体员工,使员工们全心奉献于共同愿景。这样,员工之间就会彼此坦诚沟通、真诚相待,大家手心相连,团结互助,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极强烈的向心力。在这种企业文化的氛围中,大家从整体上考虑问题,集体主义精神浓烈,员工们具有极高的归属感、认同感,而且每个员工都有权参与决策和管理,有利于员工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进而激发员工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monge,1998)。这时,企业每选择一个创新项目,所有的员工就会很快地凝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攻关,从而降低组织资源转化的成本和时间,提高组织资源柔性,减少创新失败的可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实现。

3.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培育功能对自主创新的驱动。组织学习和内部交流对组织的自主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组织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直接地影响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

kivimaki甚至认为组织内部交流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创新绩效。强调学习和交流的学习型企业文化为企业培育了一个平等的开放式环境,使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可以坦诚地沟通、相互学习、共享知识,从而有利于扩大已有资源适用范围。首先,组织学习交流的基本目的就是突破原有资源(能力)的限制,打破历史形成的组织惯性和惰性。其次,良好的企业内外部沟通,使企业与外部保持更近的距离,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及其他组织之间不断地进行知识交流,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与其他外界信息,很好地获取自主创新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有效地降低自主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考虑到自主创新行为对企业的重大影响,以及自主创新价值实现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企业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开发,倾向于各种自主创新方式的实施。

四、结语

学习型文化是以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促进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励团队学习为核心价值观,重视员工的创新和挑战性,激励员工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变革,并通过制定作为学习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愿景,为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现提供组织结构和制度保障和推动力。从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功能上看,它是一种能不断激发企业创造力和自主创新行为发生的新型企业文化,在自主创新中对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认知与把握也与其他企业文化模式不同。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企业的文化模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自主创新,所以,要更好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使企业选择的文化模式与其自主创新方式相契合。参考文献:

[1]p.senge: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bantam doubleday deli.1990

[2]马庆喜王丽萍等:试论企业学习型文化的建设模式[j].商业研究.2014,(2):79~81

[3]宋俊超:浅析企业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建[j].前沿.2014,(1):227~228

[4]孙建华:浅议企业学习型企业文化[j].甘肃农业.2014,(4):87~89

[5]王林雪:基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管理创新[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4,(2):26~31

[6]远德玉马世绕:企业技术创新概说[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7]陈凡张明国:解析技术——“技术 - 社会 - 文化”的互动[j].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8]tsai w., &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 the role intrafirm net work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mal.1998,41(4):464~476

[9]monge:peter communication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in globalization[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utumn 1998,vol 48 issue 4, p142

[10]kivimaki mika, lansisalmi hannakaisa, communication as a determinant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j].r&d management jan,2014 vol 30 issue 1, p3 <br

第三篇: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xxx有限公司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已成为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市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道路,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影响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中小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自主创新技术力量薄弱,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难。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不仅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不够平衡,而且人才外流现象也比较严重。企业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无疑会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中小企业平均科技经费投入低于国有、外资企业,技术上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仍处于较小的范围和规模,资金投入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

3、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重视还不够。大量中小企业未设置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缺乏更新换代的主导技术产品和创新发展战略。企业发明专利大部分仅限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自主创新发明专利、原创技术较少,自主开发能力较弱。

4、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基础服务设施不健全、不完善。中小企业缺少良好的创新环境,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检测、技术转移、技术支持等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既要抓占企业总数1%的大企业和不到10%的科技型企业,更重要的是提升数量最大的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制定激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政策。

2、健全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专业化、

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和引导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方法。积极宣传有关政策措施,及时反馈政策实施情况,充分反映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发展技术贸易。

3、鼓励产学研联合。整合科技资源,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或成果转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途经。

4、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此,建议市政府并有关职能部门重视并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提供与法律法规相符的社会化服务,包括财政与政策性金融支持,以鼓励和发展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增强济宁经济实力。

第四篇:论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关系

题目 论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关系

摘要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量,其对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在企业管理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每次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都伴随着文化的大发展,文化是科技进步的先导,对于企业来说,若想谋求发展,稳定和谐的内部结构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永远离不开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不仅可以让企业内部以一种和谐的氛围团结奋进,更会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

关键词 企业文化创新 技术自主创新 文化氛围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自主技术创新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大批企业早已着手实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甚至有的已经取得了许多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了整体竞争实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一开始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不能进行持续技术创新,创新缺乏动力机制,生命力脆弱。这固然和企业科研能力、资金状况、设备先进程度等硬件有关,但是,从根源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企业缺乏一种鼓励企业进行长效持久技术创新的软件,即创新文化。

一、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从科学技术哲学史的角度看创新型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都伴随着创新型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科技创新是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方能生存。古希腊曾经出现过极为繁荣的科学文化,其直接原因是当时出新了许多学派,各派之间自由争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探索的深化。形成这种学派林立、自由探索、自由争鸣的局面的重要条件是古希腊特有的人文传统。近代科学肇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歌颂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桎梏。17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之所以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是因为17世纪、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有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为牛顿、胡克、波义耳等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并提出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优越环境。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这与法国启蒙运动和科学精神传播有关。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盛世”,其中心从法国转向了德国。德国的科学发展得益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横扫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传播,也得益于歌德、希勒等人领导的浪漫主义运动。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与创新互动的结果。美国开放性的移民文化为各种文化观念的撞击创造了条件;人们在竞争、迁徙中形成了实用主义思想观念,导致了更加注重策略、看重效果的行为模式。因此,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便转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的经济、科技等都摇摇领先于其他国家。

2.创新型文化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先导

创新型文化是鼓励创新、倡导变革、敢于进取、甘冒风险、勇于挑战的那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类型,其意义也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型文化是具有长期的、多样化、创造性的强风险意识等特点的,并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文化。所谓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创新文化能引发几十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公司内创造、发展和建立价值观和态度,能够唤

起涉及到公司效率与职能发展进步方面的观点和变化,并且使这种观点与变化得到接受和支持,即使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会引起与常规和传统行为一种冲突。创新文化是以一种初始方式,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满足创新思想数量最大化的需要而培育的一种行为模式。创新文化是组织内一种奖励创新和鼓励冒险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激励和奖赏杰出工作者,对于快速变化的环境突然出现的危机和突发情况作出迅速反应由此可见,创新文化是一种宏观战略层面的变革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塑造都离不开组织自上而下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而创新型文化一旦形成,就要求组织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创新思考。组织的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时,必须将创新作为一切战略的中心和出发点。创新文化还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创新其实是一种知识的创造和运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体员工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知识,而员工的知识受控于员工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只有在员工自觉自愿情况下进行知识分享,创新讨论,思想碰撞,创新行为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它还是快速响应的适应性文化,企业外部环境多样性及易变性的特点决定了企业赖以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创新性地分析这种变化,找出这种变化对于组织既有模式的影响,并快速制定策略响应这种变化,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速的速率达到组织与环境的新协调。创新文化还是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文化,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性思想则是创新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创新意味着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意味着失败的可能,因此,创新文化更应注重对于创新失败的理解与对待,注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鼓励和激励,容忍创新的失败,这样将有助于保持员工的创新热情,使员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发掘他们的创新思维,以获得创新的成功。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

ibm董事长沃森曾经说过:“一个企业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取得何等成就,主要取决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这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结构、革新和时机选择等重要的多。”由此可见,文化在组织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组织元素无法取代的。文化并不是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而是隶属于企业的软环境,它和隶属于组织硬环境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组织元素。因而,人们往往看不到,也不注重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但是,这种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著名学者傅家骥认为有三个,即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陈劲认为主要有:企业家精神、研究与发展体系、科学教育与技术培训、与政府的合作。邢以群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还有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纵观这些因素,我们归纳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科研管理。而文化显然对这三者产生显著性、决定性影响。故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可以通过这三个因素传递。

1.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家精神来影响技术创新

自熊彼特首次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企业家创新精神以来,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就一直在丰富和完善着。继他之后,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长期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上的创新”。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作为企业成功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企业家的观念对技术创新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家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实施,使之成为企业的一种规范化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则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组织者、推动者。因而,以技术创新精神哺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最适宜的土壤。

2.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源来影响技术创新

在任何企业,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的企业员工队伍都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基本力量。他们如何看待技术创新的价值,有无技术创新的动力,在技术创新的风险和种种困难面前如何

应付,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否广泛持久开展的关键。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科研人员难免会顾虑重重。而创新的文化氛围则可以消除或减弱科研人员的这种心理压力,使他们竭力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科研项目。没有企业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员工是不会主动积极地投身与风险较大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倡导创新型文化,实质是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开发人力资源,是广大员工意识到创新是时代的主流,是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的关键,也是每个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借以证明自己能力,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的主要机会。

3.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科研管理来影响技术创新

科研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可缺少的制度保障。企业文化是通过导向和整合作用于科研管理的。文化的性质决定了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态度。保守性文化使得人们害怕变革,对创新持反对态度,相反,创新型文化使得大家理解创新,支持创新。良性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形成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的处事态度,通过内部整合减少或消除由于个体性差异而带来的喜爱技术创新能力和模式方面产生的摩擦。

结论 企业技术上的创新与企业文化上的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战略,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角度看,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的道路不同,会影响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进程,种类……若企业成功的进行了企业文化的创新,那么势必也会对企业技术的自主创新产生巨大推力,甚至超过物质条件所能带来的最大影响,收获意外之喜。

参考文献:

[1]钟敏:创新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j].经济师,2014(12)

[2]谢红英:改善心智模式、打造“文化型企业”[j].商场现代化,2014(4)

[3]夏彬:企业自主创新文化氛围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4月

[4]陈蓉蓉: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文化创新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4月

[5]柯涛:创新型国家视野下的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1月

第五篇:关于坚持自主创新的思考

关于坚持自主创新的思考

中关村科技园区起源于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7年底,温家宝同志领导的中央联合调查组总结了中关村的经验并提出建立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议。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成立。199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请示,并明确要求把中关村园区建设成为“一区三基地”,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14年,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要求并且出台了支持做强中关村的八条政策措施。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中关村科技园区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园区综合竞争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天,我想从中关村的探索和实践出发,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关于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关于中关村创新的内涵

中关村的创新是全方位的,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而其他三方面的创新是围绕和支撑技术创新而创造的环境。制度创新是指,通过投融资、企业产权、知识产权、人才资源、信用、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改革和试点工作,创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和制度。组织创新是指,通过发起设立、运作机制、职能定位和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创新,塑造激励创新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型的企业组织、产业组织、社会组织和行政组织。文化创新是要通过思想观念的变革和先进文化的交融,为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关于中关村创新的力量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历程中,始终有三支创新大军,这就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中关村进行创新的优势特色资源,是中关村进行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支撑。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有31所大学和113家科研院所,这样高密度、高水平的科技资源在中关村地域聚集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大学、科研院所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承担着知识创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功能。没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园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园。企业既是市场的主体,又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的历史时期,要突出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只有产业界才具有管理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市场化这个复杂过程的技能和能力。在中关村,围绕自主创新进行优势资源的整合和配置的着力点就在于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中关村在芯片、软件、疫苗等许多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无一不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而实现的。“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的发明专利约占北京地区总数的三分之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累计已经达到9项。“非典”灭活疫苗和人用禽流感疫苗、星光多媒体芯片、龙芯cpu、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爱国者数码消费产品、英纳高温超导线材等一批高端技术和产品脱颖而出。中关村平均每100家高科技企业中就有13家参与了各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三、关于中关村创新的目的

自主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灵魂,是中关村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当大家都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都在高喊要自主创新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时候仍要正确认识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的关系。创新并不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最终目的。建设国家高新区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这就是说不仅要“发展高科技”,更要“实现产业化”。这个问题实质上要讲的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以招商引资为主,一种是以自主创新为主。通过招商引资形成的产业形态一般是制造业,而自主创新所形成的产业形态是研发和高技术服务业。我们认为,这两种模式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都需要,但是中关村必须走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道路。因此,当全国各地处在长时间、大规模进行招商引资的时候,中关村却在做着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产学研、大力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民族品牌的艰苦探索;同时,就在“中国制造”的标签贴满全球的时候,中关村率先提出了“中国创造”。

可以说,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成果才能转化为商品、转化为财富。所以我们提出的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这个目的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创新必须创业;二是每一个高科技的gdp都是“绿色”的,越多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中关村科技园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了快速发展,对北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6400家,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800亿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率达到27.7%,占全国高新区总量的七分之一左右;实现增加值954.9亿元,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已达45%,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兴起。

四、关于中关村的制度创新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体制改革的产物,同时也是制度创新的先行者。中关村的“二次创业”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从“一次创业”时的冲破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转到率先建立起支撑自主创新的市场经济的四大制度:投融资制度、产权激励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和信用制度。我们认为这四大制度既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支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在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过程中,制度创新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各级立法机关和政府部门,要在解除旧的制度规则束缚和新的制度供给上发挥突出的作用,要积极引导和促进各方面力量的创新创业行为,为“技术创造财富”搭建平台和制度通道。

近年来,中关村发挥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在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法制建设、工商登记注册、经济统计、投融资、信用、知识产权、股权激励、中介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试点工作。

在投融资方面,成立了担保机构和技术产权交易所,设立了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由

中国证监会、科技部和北京市共同领导的“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的试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实施。依据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颁布的《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精神,率先开展了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试点工作。园区共有上市公司79家,占北京市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13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超过中国大陆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流动资金贷款解决方案,包括专门为高成长企业服务的“瞪羚计划”以及“留学人员企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软件出口企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等,累计已为企业提供了百亿元的贷款担保。

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企业信用促进会,大力推广信用产品和信用中介服务,成为国家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信用促进会会员近600家,使用信用报告及征信报告1000多份。

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市政府共同建立了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实施“专利引擎计划”,遴选了一批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专利试点和企业知识产权扶持工作。

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中关村留学人员创办的高科技企业超过3000家,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9倍,在高新技术企业从业的留学人员达到7000多人。留学归国人员到中关村创业形成高潮,已成为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生力量。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开展了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和院所转制企业的股权激励试点工作。

在法制建设方面,按照“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的市场经济法治原则制定并实施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全国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自然人与外商合资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都出现在园区。目前,企业注册不核定经营范围等改革措施已经推广到北京市和全国。

五、关于中关村的组织创新

通过发起设立、运作机制、职能定位和治理结构等多方面的创新,中关村着力发展产学研联合体、产业联盟、技术联盟、行业协会等新型产业组织,不断塑造和完善既有创新动力又有创新活力的组织形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历程中,中关村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也在组织形式、职能定位。运行机制、人员构成等方面发生着重要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中关村重点发展了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创新型组织。

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中关村企业组成了td-scdma、龙芯、闪联、新材料、scdma、下一代互联网、文化创意等十多个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开始从单个企业的独立创新走向了外部的联合创新,并向产业集群升级。

活跃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协会组织达到27家,企业会员达到一万家。中关村的协会组织在发起设立上,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和服务产业发展需求;在职能定位上,开始从交流和培训等初级职能向产业研究、行业管理和参与政府决策的高级职能转变;在内部管理上,实现了政社分开、企业自主决策和专业人员管理。协会组织在各自行业中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影

响力不断增强。

通过地方立法,在全国率先试点了不核定经营范围、有限合伙制等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一站式”办公的政府管理模式,建立了企业家参与决策和管理的中关村企业家咨询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没有行政许可和管理职能的服务型、促进型政府组织,始终是按照“调研、策划、协调。督办、服务”的职能定位来推进中关村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六、关于中关村的文化创新

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中关村二十多年来最深刻的变化之一。中关村已经初步形成了“科学民主、与时俱进”的理念、“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中关村,涌现出了联想、方正、用友、神州数码、同方、曙光、龙芯、汉王、中星微、科兴、华旗、百度等一大批以“自主创新、民族品牌、产业报国”为己任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中关村企业发起成立了“v815”民族品牌联盟和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表达了产业报国的豪情壮志。以柳传志、王文京、邓中翰、冯军、尹卫东、陈卫等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关村科技企业家,把“科技报国”的理想、“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依靠科技创造财富。

中关村现已成为我国(请您支持:WWw.hAoWORd.cOM)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成为首都吸收大批归国留学人员和高素质人才就业的重要区域。五年来,平均每个工作日有2家留学人员企业注册成立。每年诞生新企业2014家左右,接纳应届大学毕业生1万人。

七、中关村自主创新当前仍然面临的问题

(一)存在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对中关村能否实现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的自信心和耐心不够。

(二)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实现程度不够,包括在财政投入、重大产业化项目确定、科研项目立项、评奖、政府服务等方面。

(三)机制体制方面仍然存在制约自主创新的深层次问题。包括:资本市场不完备,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没有全面形成;知识产权创造、使用和保护的有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产权明晰、激励有效的企业产权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新型产学研结合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等等

八、关于中关村“十一五”时期发展的设想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二次创业”的新阶段,国家高新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从“招商引资”的发展模式转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发展道路,率先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中关村是在“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老“四自”原则基础上起步的,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中关村要坚持“两自三化”,即:“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市场化、法制

化。国际化”。

按照全国和北京科技大会精神,贯彻国务院和北京市关于做强中关村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我们制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政府构建优化发展环境为原则,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园区科教、智力和文化等资源密集的优势,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积极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发展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做强中关村,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奠定基础。

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方针是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四个突破”,即:把园区发展与国家重大技术战略实施结合起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若干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上,以及抢占技术与产业制高点上取得突破。把园区发展与国家重大制度创新的试点工作结合起来,在先行开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大制度创新试点上,以及建设新型产学研创新体系上取得突破。把园区发展与首都经济发展和奥运带动战略结合起来,在首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和为2014年北京奥运会提供高技术产品和高技术服务上取得突破。把园区发展与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发挥中关村龙头地位作用,在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上取得突破。

主要的发展目标是:到2014年,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万亿元,比2014年翻一番;园区增加值相当于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4年的14%提高到20%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现有4%的基础上增加2-3个百分点。力争在软件、集成电路、移动通信、计算机与网络、光电显示、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文化创意等细分技术领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把首都率先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word该篇DOC格式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精选多篇)范文,共有1892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精选多篇)下载
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精选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