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读《特立独行做老师》有感3篇

发布时间:2021-05-05 16:58:2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读《特立独行做老师》有感1

打开《特立独行做教师》开始接触的时候,并不感觉有多大的用处,因为在我自身看来,老师只要规矩本分便可,可是在教学中的一些事件和现实问题,我发现我需要的是有这么一个解决方案和方法。所以说在我看来,《特立独行做老师》是每个老师在职业生涯必须要看的一本书。

梅老师在《特立独行做教师》中告诉我们,教育发展到现在,我们很多人不是不缺教育理论,而恰恰是就缺教育理论,缺真正科学指导下的教育理论,所以我们的教育没有效果,我们对学生付出了初恋般的爱恋,换来的却是学生虐我们千百遍,因此我们教育的实质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尽心尽责的做着效果等于零的事情。

找到了教育无效的根源:就是没有真正的科学指导的理论,梅老师开始剖析教育的本质:不是拯救而是培养——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教育本没有区别,也没有那么深奥,更没有麻烦,教育最基本的目标:让孩子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让孩子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孩子具有自制的能力,这样的目标或许不够高大上,但这恰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当教学课程如雨后新苗争先恐后的出现时,很多学校老师也都开始开始设计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方法很华丽,很高大上,但是确是华而不实。让我们多少老师一度迷失在其中,然而梅老师从科学教育的视角告诉我们,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系统性,没有系统性的教育,任何试图通过一两次活动就想教育、改变学生的做法都是教育的幻想,也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孩子们怎么就没心没肺呢?怎么就没有长性呢?一次教育或一次活动就好了那么一两天,然后怎么就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呢?这就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应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这本书为我们指出的一个鲜明的案列。

《特立独行做教师》告诉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道,要从自己出发,从现实出发。这也就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要在这本书中所要学的。教育的路上少不了荆棘,少不了坎坷,我们如何能在教育路上走的平坦,如何能与学生家长配合协调,这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读《特立独行做老师》有感2

那份沉重之后的释然

杨丽红

此次阅读之前,从来没有哪本教育学专著让我读着会有如此沉重的感觉,梅洪建老师的《特立独行做教师》一书却给了我这种感觉。沉重,沉重,重到无法释怀。不知道这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但是这种感觉在读此书的过程中的的确确就是存在的。

我曾经和孙永芳老师交流了读这本书的沉重感觉,还说了自己阅读之后内心的拥堵,对于做好教师这个职业心里没底的恐慌。孙老师回应说,看到突出重围就好了。我也鼓励自己要继续阅读下去。

可是,还是读得很痛苦,就有几天暂时停止了阅读此书,我想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在这期间,我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对比了一下这两位老师书中的语言特点,自我感觉,于老师的语言更柔和一点,如春风化雨,讲述他成长路上的优秀做法,让人自然地愿意亲近他,并且能够向他学习,自然而然地成长。之所以读梅洪建老师的《特立独行做教师》会很沉重,有一点原因是因为他的语言好犀利啊!他犹如一位外科大夫,很麻利地揭开病人的顽疾,伤者疼得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因为书中好多内容都在提醒我们,曾经绕过的弯路,曾经犯过的错误,如果不自省,会错得更远。

看着梅洪建老师在讲述“有娘的孩子不缺爱”这个章节的时候,我突然有点儿找不着北了。平常我们听的,讲的,做的,不都是要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吗?梅老师一句“有娘的孩子不缺爱”,岂不是在否定大家积累的经验和践行的重点吗?包括我,不也是自诩为“爱孩子的老师”吗?我们该怎么办?“要在理性智慧的前提下,辅以母性来成全孩子的成长。”理性的给予,理性地培养孩子成长,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舞台。自然地联想到《论语》中对于“学而时习之”中“习”字翻译的争议。其中一位教授讲,此“习”应该是“实践”之意,学生学习了一些知识,能够实践之,这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梅老师谈到,我们教师就是要给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让学生主动成长,能在实践所学知识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这比起喊得很高的“以母性来爱孩子”更有促进效果。这一点,我甚是赞同。比如,我们学习了古诗《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学生到了下雪的傍晚,就很潇洒地问老师:“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热奶茶)无?”他询问的时候自信得很,因为他觉得自己引用的正好;学习了《望岳》,我们一起攀登五岩山的时候,孩子们在途中大声自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他的内心一定是豪情万丈的。

看到“反教育的‘精细化管理’”这个标题,我就马上喜欢了,迅速翻开去读。好有共鸣!管理班级,不在于你制定多少张细则,多少个加分扣分的条条框框,而在于学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说实话,在这个章节中,我犹如做了一道证明题,不要天天用0.5分或者1分来约束学生,让孩子们做什么事情都战战兢兢,缩手缩脚,每天只是想着自己千万不要犯错误,千万不要被扣分,哪还有胆量敢发展思维,释放青春?就像有位名家说的,当一个教学单位需要用严格的考勤制度来约束教师的时候,这也是这个单位教学下降的时候。班级管理套用这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

梅老师提出的反精细化,让我觉得自己曾经的做法还是不错的。以前,我校在交流班级管理心得的时候,很多班主任都会把自己的班规班级很自豪地读给大家,领导也是大加褒奖。而我,从来都没有在这方面发过言,因为我的班级里面很少贴上满满当当的制度,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管班策略,让学生以“值日班长制”来进行自律和他律,并且通过多项主题鲜明的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像“生日祝福”“爱心小屋交流”“励志演讲”“系列小练笔:××学科,想说爱你很容易”“让班级因为我的存在更加优秀”“我爱小树苗”等等。

谨记一段话:做了班主任掌握了班级话语权的你,就更有责然合理使用你的话语权,而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给学校造成灾难,给学生造成伤害,对未来犯下罪孽!

不要做别人思想的传话筒。学习了很多名家的理论,为什么我们还是一脸的茫然,因为我们缺少了自己的辨析和思考。拿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适合自己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跟在名家后面亦步亦趋。梅老师强调的每个人的个性,一定是基于本土情况的一些智慧型理解。反思一下,我们曾经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管理班级后,大家纷纷模仿他,班内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能有事做。但是为什么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呢?因为有些时候,我们只是模仿了别人的形式,真正的思想精髓并没有吃透,只在表层上做功夫,怎么能行?我们只是给学生封了一个官做做,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否真正调动了起来,还是要深入思考一下子的啊!

学生的基础不是托词。这一个章节很有震撼力,它正好与我们现在带的这一届学生有很多相符的地方。

这届学生源于诸多因素,进校时尖子生较少,七八年级的时候又因为各种师资的原因,各学科成绩参差不齐。结果一联考,大家瞬间受打击了,曾经觉得基础较差,没想到的是差距拉得这么大!很多人都挺郁闷,这也是人之常情吧,谁会看着孩子有差距而无动于衷?除了现在我们自我规划之外,大家还是会找一找学生的原因。越找越沮丧,有些教师把这种情绪带到了课堂中,影响到了自己的教学效果。正好读到梅老师《特立独行做教师》的第一辑的第五章节“基础不是你的托辞”,很受启发。之后,我把梅老师的一些思想分享给了大家:“如果这是一块地,是一块贫瘠的地,你一味地抱怨它的贫瘠却不去耕种,只能让自己在叹息中饿死。”“无论教师教哪个学段,当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学生交给你的时候,孩子就把一段生命交给了你,这个孩子就是你事业的支撑点,就是你职业的着力点。你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在你的手里尽可能地绽放,尽可能好地绽放。”尽己所能,做好本职工作。基础,是个可怕的词。教师,不应是推卸责任的人,因为——你就是你的基础,没有借口。

我们的励志够不够?身陷传销,梅老师反思之后得到的启发:传销组织之所以能够让很多人义无反顾地跟着他们向前走,是因为三点,一是定准一个目标:发财;二是励志密度很大:一天三遍;三是洗脑培训时间长:坚持一个月左右。那我们可不可以这么做呢?想起来我们鹤高的学生,还有大家传说中的衡水中学,学生每天都要大声励志一番,然后再开始紧张有序的学习。虽然没有亲眼所见的,但是我相信这一定是有效果的。因为,人的自我励志是成长最重要的事情。

受启发之后,我们班也选择了够励志的名言,印发给学生,让大家每天选读两条。请他们在思想放松的时候,在想要积极上进的时候,就读上一遍,每天不少于三遍。人,还是需要在思想上进行激励的,由外化的激励变成内在的动力。想起了李嘉诚先生的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学生内在动力强大之后,他们的上进心会更强烈一点。

沉重之后,开始释然。我要真诚地感谢梅洪建老师,感谢他的《特立独行做教师》一书,让我得以自省,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很多不足,也让我明确了调整之后应该有的正确路径,我觉得,我又一次得到了提升。现在,我要继续向前走了!

读《特立独行做老师》有感3

近段时间在读梅洪建老师的《特立独行做教师》一书,书读一半,停读数次,一方面原因是个人读书特点使然——蜗牛速度,另一方面,读完后反复琢磨思考,怎样做一名“特立独行的教师”?

《特立独行做教师》共三辑:第一辑:教育0之殇,第二辑:从0到1的辨证,第三辑:带上自己做教师,三辑只读了三分之一。在自序里梅老师谈到写这本书的初衷,谈到他对当前教育的思考,梅老师说,当前教育面临着无数思维困境,最大的障碍在于少有人具有独立之精神,虽然独立之精神整天被我们挂在嘴边,但还是有意无意地被“权威”“前辈”“习惯”等笼罩着,我们往往走在意识中正确却在实践上鲜有建树的路上,这种意识左右了教师的思维,做什么事瞻前顾后,畏畏缩缩,当然也就不会有新的发现和发展。梅老师在第一辑里试图剖析教育病相的过程中,在每个读者朋友心灵上根植“做自己”的思想,在这一辑里梅老师谈到了班本课程“闲谈班本课程”使我印象深刻。

自参加新教育活动以来,晨诵、午读、生日送诗、情景送诗、节日送诗等等,我都以为是在进行班本课程的研发,这样的课程花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也挤压了学生们本来不多的自由空间,曾多少次制作课件到深夜,多少次搜集资料到天明,多少次准备一个活动反复推敲……这样的付出,累着快乐着,因为我自认为这些班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可是,梅老师却说,这样的班本课程只是把活动当作了课程,是没有系统的碎玉乱珠。那么什么是课程?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比教学更大的空间。它是教学的客观存在依据,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如果说教学是前台,那么课程就是后台。它并不包括教学所有的客观制约因素,也就是课程不是简单的师生参与的活动。梅老师举了一个所谓的节日课程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班本课程:以清明节为例,老师首先结合介子推或者其他典故说说清明的来源与文化价值;然后给学生介绍寒食和清明的区别时,顺带介绍寒食的风俗和清明的活动,接着会找来有关清明的诗歌让孩子们背诵或者来一场朗诵比赛……

这样的课程只是对人的心理表层做的单一次的调节而已,无法影响到人内在心理的稳定结构。梅洪建老师如是说,因为这样的课程只是“这一次”的活动,没有将清明的文化活动延续下去,至少延续到可以让孩子形成习惯的第21天,它连课程的最基本的特征——系统性就不具备,诸如此类的所谓“班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没有促进作用的课程自然是没有价值的课程,那么真正的“班本课程”是什么样子的?梅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课程主题:我的节日,具体而言就是让班里的每个孩子自己设定一个独特的属于自己的节日,设立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尊重,都有那么一个日子是自己的舞台。设立过程:让每个孩子说说所设立节日的名称和目的;每个孩子设计详细的实施方案;主题整合后,孩子们根据自己所处月份,选取具体的日子;开展节日时方案由节日发起人制定,但具体活动由全体同学和老师配合完成,梅老师这样的设计有两点原则:节日整合是对孩子成长进行系统化的培育,活动的开展是让每个人都得到尊重,是以孩子的发展为核心。

总之,所谓班本课程,即由孩子发起的,教师参与组织的,为孩子成长服务的,具备了这四个要素就是真真正正的班本课程!

word该篇DOC格式读《特立独行做老师》有感3篇范文,共有498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读《特立独行做老师》有感3篇下载
读《特立独行做老师》有感3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