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11-12 21:04:1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书籍是孩子的导师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作者:杨梅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龙广镇宁龙希望小学

摘要:吕叔湘先生说: “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说明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孩子们的心理入手,从选择课外读物,营造读书氛围,教给读书方法,开展各种活动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正文: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藉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是光靠课内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重视课外阅读,并为学生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把课内外阅读有意识、有系统地结合起来。兴趣是影响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的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一、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

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引发好奇心。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学生个性特点的读物,小学生

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推荐的读物必须要有阶段性、层次性、多样性。首先,课外书的内容要健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价值,其次,书的深度要适合孩子的阅读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选择阅读不同的读物,强迫孩子看她不懂的书,只能引起她对书的反感;而且挑的课外书一定要有趣味性,可读性。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因为年龄小,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注意力往往比较直观,所以,应当向低年级学生推荐一些以注音插图的童话、儿歌、寓言、科普故事等,推荐的读物最好是以名篇为主,因为,小学生的读书启蒙应当让小学生首先接触的是水平较高,趣味性较强,能引发好奇心的读物。中、高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所增加,再加上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应当比低年级学生上一个层次。可向其推荐儿童小说《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经典作品《西游记》,高尔基《我的大学》,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史记》,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战斗故事《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人文地理书籍 《海底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读完以后,还可以让学生谈谈阅读所得,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所收获。

二、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甘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家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

1、倡导陪读,激发兴趣。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就要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上幼儿园自己会讲一些短小故事时,要是认真听孩子讲故事。这样有家长的参与,孩子更能在阅读中体会到家的温馨和父母的爱,这样就更有效的提高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学习了拼音,认识了一些汉字,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设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先讲一半,在更精彩的部分让孩子自己阅读或阅读完讲来听听。常和孩子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孩子产生共鸣,激发对书的渴望。倾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的快乐,热情地赞扬他、鼓励他。只与他的昨天作纵向比较,不提超出实际的要求,不拿别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2、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的学习环境,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咱们家长必须做的。现在我们的孩子在阅读速度上还不能那么快,需要一个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才能真正理解意思,这就需要家长创造一个安的静的阅读环境。如果在一个吵闹环境中,孩子是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书上的,反而会变得急躁,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把一些课外读物放在孩子经常活动、随手可及的地方,有利于孩子阅读。

(二)学校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另一个场所,首先,创建班级图书超市,丰富学生阅读资源。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超市”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图书超市的创建,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阅读的时机更加方便,加强了彼此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其次,设立“阅读时光段”,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例如,学生吃完中饭到午休前那半个小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所以,我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们看看书,可以坐在教室里,可以坐在走廊上的“快乐书吧”, 让学生自带喜欢的读物在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园地中,各取所需,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经常置身于阅读环境中,耳闻目睹阅读的情景,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教授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知道怎样去读,以保持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要事,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好恶。

毛主席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此可见,写对于读来说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三种简单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法。让学生准备一个“好词佳句摘抄本”,在阅读时将你认为精彩的句段、名言警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评选出优秀奖。写提纲。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将文章的写作要点、框架结构,故事梗概用列提纲的形式写于读书笔记之上。写读后感。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读书方法,要学生读完以后对书中最感兴趣的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几种方法交替使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读书就拿笔的好习惯,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记,有助于集中读书时的注意力,克服读书时的随意性,学生阅读时手脑并用,更能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如能得到教师方法上的指点,无疑是给他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能使他们的阅读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开展读书活动,提升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故事大王比赛、收集春联的比赛、办小报比赛等等。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

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活动之后还可以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而且学得比我们强,首先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1、《文教资料》2014年34期

2、《青少年阅读指南》

3、《精选作文》

4、、《小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03期

5、《新课程教学法》

6、《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让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藉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兴趣是影响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孩子们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的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一、 家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早的老师。

父母们应该站在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的高度,走出“教辅书”的狭窄圈子,把课外阅读看成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要达到某种所谓教育目的的工具或途径。带领孩子走进广阔的书的海洋,博览群书,才能给孩子全面的营养。

1、倡导陪读,激发兴趣。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就要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上幼儿园自己会讲一些短小故事时,要是认真听孩子讲故事。这样有家长的参与,孩子更能在阅读中体会到家的温馨和父母的爱,这样

就更有效的提高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学习了拼音,认识了一些汉字,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设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先讲一半,在更精彩的部分让孩子自己阅读或阅读完讲来听听。常和孩子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孩子产生共鸣,激发对书的渴望。倾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的快乐,热情地赞扬他、鼓励他。只与他的昨天作纵向比较,不提超出实际的要求,不拿别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2、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的学习环境,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咱们家长必须做的。现在我们的孩子在阅读速度上还不能那么快,需要一个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才能真正理解意思,这就需要家长创造一个安的静的阅读环境。如果在一个吵闹环境中,孩子是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书上的,反而会变得急躁,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3、课外读物的摆放,可以把一些课外读物放在孩子经常活动、随手可及的地方。如在沙发边、茶几上、床头柜、书桌边。这些课外读物摆放在明显的地方,刚开始家长要给予引导,让孩子意识到书就在身边,想看书就有书看,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学校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老师适时点拨和引领。

1、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引发好奇心

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学生个性特点的读物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为他们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据有关调查研究,一般小学低年级对童话故事等比较感兴趣,中高年级转而对战争题材小说和英雄故事很感兴趣,到中学阶段则倾向与爱读历史故事和通俗

科学读物。学龄初期儿童对读物形式的兴趣,依次是:一、连环画,二、有插图的读物,三、单有文字的读物,四、其它类。

2、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要事,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好恶。

阅读的目的和成果都体现在表述之中。如果学生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如口头的、笔头的,就意味着阅读并未完成。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说法都说明读书要动笔墨。读写结合,就是把读书、思考和写作三者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可具体指导学生用下列方法进行读写结合,圈点:在读物中画不同的符号表示阅读的情况;批注:即在书头书边写出简评,或赞成,或疑问,三言两语,要言不烦;摘录: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卡片或笔记本上;读书笔记:将自己读书的体会、收获写下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几种方法交替使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读书就拿笔的好习惯,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记,有助于集中读书时的注意力,克服读书时的随意性,学生阅读时手脑并用,更能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如能得到教师方法上的指点,无疑是给他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能使他们的阅读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3、开展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儿童的表现欲是天生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被肯定。学生通过

一定时间的阅读,积累多了,就需要教师搭建一个平台,为他们创造一个展示的机会,从而增强它们阅读的兴趣,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

五分钟演讲

每天上课前,我安排1个学生上台演讲,交流自己的在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人事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也可介绍一本好书,简述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还可以说一句名言、谚语,或背上一段优美句子等等。这样就极易调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作一个有心人。

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

每周开展一次读书故事会或人物评论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每月开展“读书吉尼斯”评选。如读名著之最、读童话之最、背儿歌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写阅读日记之最、即兴朗读最棒等项目。每期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红花少年”“读书之星”等。每学年评出“书香家庭”。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而有细致的工作。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陶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书香浸润我们的心灵,滋润着我们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我们人生和目标。

第三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石发喜地址:灵川县青狮潭镇西岭小学邮编:电话:

541209 13014858504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石静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石静,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

退却了。可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以"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三、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

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14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第四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曾根成

地址:灵川县青狮潭镇西岭小学

邮编:541209

电话:15878306108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道德教育与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共性。正确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长期坚持,教学渗透德育,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机渗透德育(请你继续关注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我的体会是:

一、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结合社会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通过数学应用题:“小强家去年收入5000元,支出2500元,估计今年收入比去年高25%,支出比去年低10%,求今年的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这是一道有关收入,支出的知识问题,这时教育学生:小强家去年和今年都有结余,并且今年比去年还多,说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胜似一年。从这里可以看出党的政策的英明,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致富天地。

学生思想认识提高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努力学好数学,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较大的贡献。

二、用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处理教材和数学中的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

唯物辩证法主张来源于实践并回到实践。它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他们的积极性相当高,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会

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对学生的今后成长必定起到一定影响。

三、通过数学训练和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数学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许多同学则会“置之不理”,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这时要结合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这对今后干什么事都有很大帮助。具备了这些品质,将来才能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四、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的良好作风。

数学作业和练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数学中经常打交道的是数字和图形,数字不能有一点错,图形要力求完美,符合要求,这些要求都要促使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认真仔细,干工作要有条有理,对计算结果要负责任。通过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今后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结合数学教学为内容,并切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忽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牵强附会地进行,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削弱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结合传统的教育特点,将各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紧密结合,趋利避害,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更全面地实现素质教育,培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第五篇: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探究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风格 板书设计 精神面貌

为人师表

【论文摘要】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却有一个艰苦而又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有风格教学阶段。

引言

语文教学风格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语文教学风格现象及其规律。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是基于对客观存在的语文教学现象这种客观事实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风格现象作充分的感知和理性的深刻剖析,让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血肉、灵气和魅力,透过语文教学风格现象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本质,把握语文教学风格的规律性,认识清楚语文教学风格的风骨、灵魂和精神。

1、 模仿性教学阶段

作为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对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模仿较多,创造较少。新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往往比较茫然,对于课程的结构,教材的解读、学生纪律的调控和课的推进状态的把握都掌握不好,在这些时候,模

仿成了新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法宝。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是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盘照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性的实施课堂教学,拿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

模拟、借鉴别人的成功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乃至举手投足,一招一式,无不打上他人教学影响的烙印。对绝大多数初出茅庐、刚走上教育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起初多少会感到迷惘、困惑,没有一个模仿过程,单凭自己苦思冥想、困惑,那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模仿他人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对此日本学者曾以作诗为比喻,说“作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偷是不成诗的。只有偷得巧妙,且偷与创作融为一体才能产生更美的诗”。

2、 独立性教学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模仿别人的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取舍、扬弃和改造、加工,开始逐渐进入佳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独立地、灵活自如地安排和处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学业的检查与评定等)。随着教师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作为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

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一些细节的把握。在这个阶段中,感受到自己最喜欢也最愿意琢磨如何上课。用怎样的导入形式,用哪些方法突破重难点,用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怎样的言语刺激学生,与学生互动,怎样组织一个又一个比较流畅的教学环节可以不露痕迹。这些教学技法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挑战摆在眼前,我们的教学技艺在探索中不断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有规律、有特点的教学倾向。至此,别人教学影响的影子逐渐消失,自己的东西多了起来。独立性,标志着教学风格个性化的开端,孕育着创造性教学的萌芽。

独立性教学阶段,是走向创造性教学的必经阶段,这一个阶段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性教学便不会悬置在虚空之中。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们毕竟不会永远满足于常规性独立教学,而会产生“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追求。我国著名作家王蒙曾多次谈到:“我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寻找我自己,在茫茫的生活海洋、时间和空间的海洋、文学与艺术的海洋之中,寻找我的位置,我的支持点,我的主题,我的题材,我的形式和风格。”

3、 创造性教学阶段

在独立性教学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摸索和实践,语文教师创造性灵感不断地在教学中喷涌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在这个阶段,教师全身心投入,呕心沥血,殚思竭虑,真是艰苦备尝,而又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其中,既有挫折和苦闷(如总是不尽如人意,不能为

别人理解和支持等),更有成功的喜悦,领略到创造性成果的幸福和欢乐!到了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逐渐进入个性化阶段,日趋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创造性阶段,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单单在教学技艺上付出辛劳,或许更多的是站在理念的高度去设计教学,衡量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技法的教学,它的人文性、审美性,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具有很深的课程内涵的,因此在创造性阶段更要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创造性上有所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性阶段是形成教学风格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普通一线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阶段。

4 、有风格教学阶段

在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地完美结合,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的课带有明显的、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或

规整。所有成功的名师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盲从、勤钻研,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获得教学艺术的享受!此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教学艺术特征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其教学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且处处闪耀着创造的光芒。此时的教学艺术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得到同仁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的认同和赞赏。

这些语文教学风格形成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既不能躐等,更不能颠倒。当然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各个人是不一样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都需要教师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离不开主客观条件(如领导的谅解、支持和同事、学生的配合等),其中主观条件(如锐意创新、坚韧不拔等)又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模仿成分逐渐减少,创造成份逐渐增加,创造更高的阶段,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5 、结束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集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于一体,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带有教书育人的综合导向性、传道授业的职能目的性、说文解字的艺术欣赏性、言谈表意的深刻性、师表风范的强烈示范性、情感激发的直接感染性以及理解教材的独创再现性。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教学风格的认识与追求[j].人民教育,2014(20).

[2]李瑞华.基于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课件的策略和风格[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1).

[3]马方环.语文教师与其教学风格[j].济宁师专学报,2014(3)

psz小编推荐访问其他范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素质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老师教育教学论文

word该篇DOC格式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共有1385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下载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