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

中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初探2篇

发布时间:2021-10-16 10:58:2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中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初探1

靖远四中马振坤

近年来,有关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成果逐渐的涌现,从中学阅读教学的发展脉络来看,群文阅读教学与20世纪初期兴起的单元教学具有相似性,同时又与当前盛行的专题教学具有同质性,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样态,群文阅读教学在纠正不良的阅读教学惯性,突破单篇阅读教学局限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群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本质上而言,很多问题都源于对群文阅读教学相关学理的理解不够深入,今天我们基地成员在一起做一初步的探讨。其实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早已呈现出被动性和封闭性的特征,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降低了学生对同类和相关文档的思考理解能力,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贯彻落实则可以改变这一局面,他不仅可以扩展阅读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了课内阅读,还可以实现课内课外的联系,便于学生掌握多元阅读方法,语文老师利用群文阅读的教育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能,满足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群文阅读教学因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成为语文教育的热点议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有关全文阅读最基本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当然要围绕我们教材去直观理解,我对群文阅读的了解也很粗浅,只是在2019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群文阅读培训,自此对群文阅读产生了较浓的兴趣,闲暇之余也看了些他们成功的课例,课堂实录,专家论坛。在上学期也大胆尝试了一节送教课。在教学中,我也曾经做过一些尝试,但是还是没有迈开步子,因为我自己还是感觉很不成熟,所以如有不妥敬请谅解,因为我们在这一块走的比较慢,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成为我们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引领者。

一、群文阅读的内涵及特征

群文阅读主要指将一个阅读目标作为核心,选取多篇文章开展阅读,在阅读活动当中由师生共同阅读文本,探究话题,分享阅读体验,沟通阅读中获得的感受,碰撞思维,最终提高阅读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来看,群文阅读的过程是自主探究与合作探讨的过程,其最重要的目的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及表达不同观点的平台,保证师生之间建构良性互动的关系。群文阅读是如今初中语文阅读改革的一次尝试,更是彻底打破过去教育模式的束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案,在建构高质量语文阅读课堂和培养学生阅读素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群文阅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开放性。群文阅读话题本身是开放的,同时其整体的阅读教学结构也具有开放性特征。师生在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当中,能够有效发挥创造力,展示各自的思维与风格。在课堂讨论当中,学生获得的阅读理解内容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教师也不按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注重肯定学生不同的意见与看法,只要学生能够说出恰当的根据与理由,就都是可取的。由此可见,群文阅读可以打破以往阅读教学当中的诸多束缚,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中锻炼能力,完善素养。第二,主体性。群文阅读要求学生担当阅读的主体,要求教师主动积极地指导学生参与到群文阅读活动当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与思考空间,最终让师生进行紧密的互动沟通,发掘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特的观点和看法,深化对群文阅读主题以及阅读篇章的理解。第三,整体性。整体性是群文阅读最大的特征,这是因为群文把原本零散的一篇篇文章整合成了拥有内在关联的系列文本,因而可以在培养学生整合思维方面发挥极大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指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思考与解决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建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当前,“读”已然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群文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尽情畅游的阅读海洋,使学生高效学习,快乐阅读。第二,群文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开拓学生的阅读眼界,极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强化对文章的把握,从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第三,群文阅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长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具备关联性以及丰富性的群文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进行阅读熏陶,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语感,推动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保证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第四,群文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在如今这个碎片化时代,学生的阅读活动常常是随意无序的,而具备结构化特征的群文阅读则能够让学生学会筛选与整合信息,把原本分散杂乱的内容依照逻辑整合起来,建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学生整合思维和思辨性思维的进步。

三、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一)凝炼主题,紧密聚合

群文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是选择文章,这是因为群文阅读涉及的文章并不是一篇文章,而是多篇文章的一个聚合体,因而这要求教师探究如何能更好地将多篇文章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始终把握正确的阅读和学习方向。一种有效的文章凝聚方法是利用主题的相似、相关对文章进行聚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重按主题对文章进行分类,因此可以降低教师处理教材以及选取篇章的难度。

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前,首先需要对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挖掘主题内涵,确定通过主题性的群文阅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春》这篇文章时,教师不能让学生简单阅读,而要把这篇文章与《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风雨》这几篇文章联合起来进行阅读。这几篇文章都有季节贯穿其中,而且都进行了景色以及情感的描绘,利用这样的群文阅读组合,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景色的感悟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春夏秋冬的变化中深化对文章主题的认识,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结构呈现,有机整合

很多文章从表面上看非常简单,但事实上却有较为复杂的结构与脉络。要想在群文阅读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质量,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文章的脉络结构,借助不同要素之间的优化来深化阅读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把握群文阅读教学规律,在指导过程中呈现文章结构,使群文有机组合,产生更加显著的阅读效应。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为确保学生深层次地理解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的写作特点及通过写作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把学生已学过的鲁迅的其他文章组合起来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与《孔乙己》这几篇文章均是鲁迅的代表作,同时在文章结构的安排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教师可结合创作时间让学生阅读这几篇文章,接下来进行文章结构的对比,这能使学生在对照当中掌握鲁迅创作文章时思想上的变化,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加强对文章结构的认知。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全面阅读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关注文章的结构,在群文阅读当中收获新知。

(三)整体设计,横向联合

做好文章组合是保证群文阅读顺利实施的首要步骤,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掌握在群文阅读当中获取信息的方法,真正将群文阅读变成学生学习的助手,促进学生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的培养。考虑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当中要把侧重点放在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上。具体来说,教师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提升阅读教学设计的质量。整体性的阅读教学设计与群文阅读高度契合,也可以引起学生横向性的联合思考。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为了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充分挖掘、提炼并整合信息,教师可以积极引入《敬畏自然》《大雁归来》等文章,鼓励学生利用对比阅读的方法,研究和整合其中的重要信息,学会评价和鉴赏文章。《大自然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学习物候现象,了解说明文写作;《敬畏自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获知议论文写作方面的技巧方法;《大雁归来》可以让学生感受生物生息,了解散文的体裁,掌握散文的隐形脉络结构特征,获得多个方面的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设计活动,密切贴合

群文阅读要求拥有一个开放性的阅读环境,倡导将阅读课堂打造成为具备探究性、讨论性以及思考性的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需求,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紧密贴合群文阅读要求的阅读活动,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针对一组文本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不过在活动设计当中一定要避免喧宾夺主和流于形式,要保证活动贴合群文阅读的内在需要。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效训练学生的朗读、诵读、跳读、精读、泛读、分角色读等能力;可以组织多样化的阅读学习活动,如角色扮演活动、游戏活动、设计思维导图活动等;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阅读讨论活动,如同桌讨论、小组合作讨论、师生共同讨论、全班集体讨论等;可以有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如幻灯片、多媒体来辅助活动的开展。

(五)课内课外,有效结合

群文阅读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多篇文章的共同阅读,深化对阅读主题的把握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在群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只从课内获取相关阅读文本,这样虽然能够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眼界。所以,教师要善于从课外选取相关文章,让群文阅读以点射状的方式推进,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拓展阅读的平台,鼓励学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同时也可以将群文阅读引向深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应该注意的是,教师从课外选取阅读文本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层次、能力,如果阅读难度过大,会让学生丧失阅读积极性,最终影响群文阅读的成效。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由于本文是一篇经典说明文,而且几乎包含说明文的所有知识点,所以教师在选取课外的阅读篇章时就应小心谨慎,要确保学生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文章时可以接触到更多说明文的知识与方法,顺利突破说明文阅读难题。为此,教师可以选取《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生命科学的奇葩》等经典说明文作为群文阅读材料。

(六).精巧点拨,构建思想

初二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难把握情绪,情感的一年。而统编教材实时地将《诗经》里的三首诗编排入书,这给我们给了一个很好的实施青春期学生教育机会,而且这三首诗非常适合群文阅适时构建学生思想框架。同时让迷茫中的学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这四首诗犹如大海航行中望见了灯塔,让惊恐不安的男孩儿女孩儿懂得了什么是爱情,也让家长不再为此苦恼,不再视早恋为洪水猛兽,不会再遮遮掩掩避而不谈。现在许多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青春期的引导,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学生和家长越来越疏远,乃至学生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最后迷失了自己,也丢掉了美好。这几首诗将文学与生活,爱情与做人做到了完美的结合,给了学生一个爱情的框架,让我们教师和家长也明白了,爱情是美好的东西,对学生要正确引导,而不是围堵甚至打压。

《关雎》和《蒹葭》都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在这两首诗里先引导学生探讨,体会男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变化?从爱慕——思念——想象,也就是从焦虑惆怅——失望,郁闷——遗憾怀念。那是怎样一个男孩儿呢?《关雎》中的君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求之不得。《蒹葭》中的男子也不容易,追寻之路也很难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且跻,且右也就是漫长,高而陡,曲折越走越难走,而这个男子却选择了坚持。所以,君子之爱的第一个特点应该是执着,不怕困难。

他们对女孩子爱得深切而热烈,但他们没有去打扰,这是远远的观望那伊人。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在水中沚。多么美好朦胧的情景,从中我们发现了他对女子很尊重。用周东颐《爱莲说》中的话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为什么一开始不敲锣打鼓,到后来是琴瑟友之呢?友是亲近的意思,是使她快乐的意思。男孩儿一直想让对方高兴,求而难得,但一直很尊重对方,想方设法让她开心,那君子之爱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使对方快乐,为对方着想。试问现在的女孩子,如果有人请你吃饭,给你买好吃的,有人为你弹琴鼓瑟,你喜欢哪种方式呢?肯定是高雅的后一种,所以君子之爱的第四个特点是雅趣。君子是在向高雅的方向发展转变,君子之爱不仅愿意付出更愿意改变。让学生要学会书中男主的心胸境界,处事的方式,还有他愿意为爱付出并努力的改变自己,也值得我们的学生学习,现实中多少男孩儿在求而不得的时候,要么怒气冲天,要么拔刀上上,要么毫无底线的卑微跪地乞求爱,这只能让爱情离你越来越远。古人云‘’见贤思齐‘’我们要告诉男同学不畏艰难,行动起来,不断的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在追寻女孩儿的过程中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同样什么样的女子令君子寤寐求之,苦苦追求呢。《关雎》中“窈窕”一词的意思是文静美好,《蒹葭》中伊人也是清新脱俗的,这两点对女子的要求提出的就是文静美好也就是说,淑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第一个标准就是文静美好。

两首诗中女子都在采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这就是采摘挑选的一个过程,有点像挑选男孩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淑女的第二个特征是慎重理智,不轻浮。在伊人身上也有体现,似乎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一直在采荇菜,所以古代淑女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勤劳能能干。关雎中称之为淑女。蒹葭中称之为伊人。课本单元后面还安排了一《子衿》做为课外阅读,我们可以把它也顺手组群,诗中的为抒情主人公也是一个女子。抒情男主人公身着青青子衿,佩戴青青子佩是一个太学生的形象,看来女子的追求是有价值取向的,那是令她骄傲的,这是属于中国女性美的价值取向,这是这首诗里面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冷清的思念,冷色调的孤独与寂寞也是悠悠的思念,最中国的叠词在这首诗里面也运用的非常之好,我们也把他定为是一种最高贵的思念,我们民族所有的情感之中,最热烈的爱情在这首诗里面表达的是如此的矜持,含蓄,如此的高贵,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最美的价值取向。试想在最遥远的3000年前就已经铺就好了。所以有人说诗经是东方的《圣经》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女子不怀春?早在26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不避讳,现在我们更应该大胆的说出来。 把这几首诗很好设计一堂群文阅读课,可以很及时的告诉我们的孩子应该如何正确的面对自己的身体及心理变化,感情萌芽的亦或是没有萌芽的,都清楚今后自己该怎么做。也让他们提前知道爱情需要保障,滋养爱情的要素,爱情中需要责任。我想我们的学生会受益终身。这是提前给他们一个爱情的框架。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一种符合初中生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发展要求的方法,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封闭狭隘的阅读教学模式,实现了从单篇阅读到群文阅读的转化,可以有效实现点射状的阅读,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并灵活掌握多种阅读技巧。同时,群文阅读使语文阅读教学结构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挖掘群文共性来深化对文章主题的认识,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为保证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师要革新教学思想,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为群文阅读的实施提供支持。

中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初探2

彭州中学实验学校 王格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近年国内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其中以教法学法方面的探索居多。关于“用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一时间引起专家学者广泛的讨论,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带着困惑不断摸索。

然而以笔者教授的县级初中为例,教师开展教学实际上是以六册教材为依托,大多数时候按部就班地讲完一篇课文,再讲下一篇课文。除此之外,附带讲解阅读技巧、写作技巧、口语交际等等。这种“用教材教”的方式究竟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有多大帮助呢?用“教材教”何必一百余篇课文篇篇俱到?“群文阅读”这一理念的提出,引起了笔者注意。

关于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各种的文献资料数不胜数。提到群文阅读,却是一个相对新鲜的话题。在网络上,也有不少参与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学者教师共享学习经验和体会,但目前并未有较权威的关于“群文阅读”的释义。

百度百科上指出:“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对此,笔者根据曾参与群文阅读学习培训的经历与教学尝试有如下思考。

一、教材整合是群文阅读的一种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它为不系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相对系统的教学依据,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这是教材的确定性。但是教材的不确定性更决定了教师绝不能匍匐在教材面前,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具有整合教材的义务和责任。教材提供的是一个范本、一个思路和一种参考,或者说,因为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教材仅仅只是教学的一个起点和一个跳板。教什么,是由课程目标规定了的;但怎么教,却是无法限定的。现在大部分教师都停留在单篇课文的梳理和评点上,很少有专著和具体的教案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和梳理。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站在语文教学大纲的高度,统领教材,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等,从宏观上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

整合就是将各体系中的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打破原有各要素的封闭围墙,疏通各要素之间的扭结,以整体大于部分,以重组大于整体,产生重组效应,发挥更大的功能。在对教材整合时,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任务要具体,要便于理解和操作,使教有所依,学有其法。群文阅读在当下课堂展开的初步尝试便是有效利用教材,敢于打破教材常规,将教材按一定方式整合。

笔者曾尝试进行过小范围的教材整合教学,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有系统地阐释了要讲解的内容,并且在以往的单篇课文的教学基础上上升了主题高度,收到一定实效。

以《杜甫诗三首》的教学为例,本课编入了《望岳》《春望》《石壕吏》三首诗歌,可以一一讲解其中名句、思想内涵,但不免平淡而毫无新意。因此在备课时,笔者仔细研读了三首诗歌,分析了三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最后找到了一条贯穿这三首诗的内部线索,即杜甫诗风的形成轨迹——从这三首不同时期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人在青年时期、壮年时期以及年迈时的不同心境。《望岳》写于“开元盛世”,诗人当时二十四五岁,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露出他慷慨豪迈的胸怀;《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初,诗人被困长安,心系国家命运、家人安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他伤痛心酸的写照;而《石壕吏》则用叙事的形式直接写了安史之乱中官吏的残暴和平民的悲苦,寄予了杜甫对百姓深深的怜悯与牵挂之情。另外,在课堂上再向学生介绍八下的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生更能对杜甫垂垂老矣仍心系天下的情怀有深入了解。一代“诗圣”的形象赫然在立,以此来讲《杜甫诗三首》,不仅带领学生体会诗歌本身的魅力,也让学生对杜甫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成长的感悟,对人生波折起伏的思考,可谓一举多得。

不仅是一个单元的课文可以进行整合,跨年级的教材也值得教师细细研读,探索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群文阅读可以从较为简短的课文着手,两篇文章也可以构成一个“群”。比如说八年级上册的《答谢中书书》与八年级下册的《与朱元思书》之间有许多可比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这两篇课文进行类比教学。笔者曾经在讲授《与朱元思书》这一课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这两篇短文之间的异同,结果学生的表现让人惊喜——他们合作找到30多条两文的共同点,10多条有价值的不同点。其中包括对“书”这种文体的阐释,对写景角度的分析,对作者所处社会环境的分析,对作品表达的作者心境等等方面的分析。可以说,学生的探索超过我本身的预期,不仅带学生回顾了旧知识,还将旧知识翻新重组,与新知识建立了“亲密”联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自我探索的乐趣,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对这两篇短文肯定记忆犹新。因而,只要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多下功夫,勤加思考,一定会让“老树”长出“新芽”,群文阅读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二、群文阅读的有效开展要有适宜的“群规”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把一组文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在一起,探讨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那么,怎样组成“文章群”,组群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怎样去挑选文章组成群文阅读的素材?教师应在展开教学前将这些问题一一击破,制定系统的“群规”,让自己的教学有章可循,让学生的学习有法可依。笔者在教学摸索中有如下拙见。

物以类聚,文章“合群”才可成群。群文阅读的“群”在于我们以什么原则归类文章。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围绕着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思考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说,将《走一步,再走一步》和《最后一课》纳入群文阅读课题中,探讨的重心是心理描写的方式方法。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可依对比分析,加深印象。又比如说,整合单元内容,将《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组成群,可以探究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还比如说,将《出师表》《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组群,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谋士的说话艺术。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笔者曾在小说教学中注意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小说主题的联系,关注到小说中“小人物”的价值,因此尝试按照“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为原则,整合了三篇课外阅读文章做群文阅读的素材。

附:群文阅读《小人物 大世界》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择选的课外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认识小说中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2、体会作品中的“小人物”与“大世界”内涵。

教学重难点:

学习小说鉴赏的方法之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研讨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小说知识引入新课主题。

“在之前的小说学习中,我们通过《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形象,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趋炎附势的社会;我们通过《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看到了一个嫌贫爱富、亲情淡漠的社会。可见,小说中的人物,折射出了一个大的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用这种方法,来探讨几篇小说的主题。”

二、新授

(一)文本初探

发放阅读材料《雕花烟斗》《病人》《翻浆的心》(课外),学生阅读后探讨每篇小说的主题。

参考:

《雕花烟斗》:地位高低决定情感疏离的冷漠社会

《病人》:自私、冷漠、颠倒是非的病态扭曲社会

《翻浆的心》:缺乏信任的社会

(二)人物分析

1、分析人物形象特征,探究小说是如何通过人物对他人的态度来揭示主题的。

《雕花烟斗》:老范  唐先生

《病人》“她”、戴眼镜的女士、“另一个人”

《翻浆的心》“我”、司机、青年

学生成立四人小组,任意选择一篇文章,抓住文章细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组内交流形成结论后,全班交流展示。

三、总结

人物不大,世界不小;

事情虽小;启迪不少。

读小人物生活故事,悟大世界人生哲学。

当然,群文阅读教学的推进应该循序渐进。第一阶段我们可以考虑将单元内的课文组群,第二阶段可以考虑跨单元课文组群,其后跨年级课文组群,另外教师有意识地引入课外文章与课文结合,更能凸显群文阅读的价值。总之,教师是群文阅读得以开展的先导,必须率先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切不可胡乱组群,不伦不类。

三、群文阅读的有效开展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在各种阅读方式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我们更应头脑清晰地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学方式。既然我们将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入日常的教学,就要考虑群文阅读的价值何在,最终指向是否对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有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与处理好如下几种关系。

(一)单文与群文的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群文阅读是建立在单文阅读的基础之上。在开展群文阅读之前,必然需要我们对独立的文章做深入的解读,进而分析一组文章的内在联系,探索组群的意义:组群,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从这一组文章的学习获取何种能力?没有对单篇文章的深入学习,就无法制定群文阅读得以展开的“群规”。因此,单篇文章的学习是教学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只有立足于单篇课文,才能寻找到有深入探讨价值的亮点,进而寻找有此共性的文章组群,以此达到巩固知识点或加深某种认识的目的。另外,单文的学习可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分析,而群文阅读难以一一覆盖教学要点,因此,绝不能用群文阅读代替单文的学习。

(二)广度与深度的关系

乍一看群文阅读的兴起是顺势而生,满足人们“快餐式”的阅读需要,给读者提供有内在联系的文章阅读,快速阅读之后强行塞给读者某种共识,即群文“组群的原则”。学生往往在群文阅读中走向一种误区——三五篇文章组成群阅读之后,只探索了文章之间的共性,却忽视了单篇文章本身的其他亮点。例如将郑正铎的《猫》、巴金的《小狗包弟》、杨绛的《老王》组群,可以探讨“要善于并敢于解剖自己内心”这一主题,但是这三篇精美的文章各自又不仅是主题动人,还应注意作家的语言风格、写作背景等等。因此,群文阅读不是仅关注广度,给了学生更多的阅读素材,而实际是对阅读深度的更高要求。群文阅读的意义在于就某个要点做更深入的探究,加深认识和理解,而不在于仅仅见识某篇文章与某篇文章存在共性或者差异。

(三)速度与效度的关系

其实,在“群文阅读”的理念还未深入人心之时,一线的语文老师早有这方面的大胆尝试,例如将辛弃疾与苏轼的豪放词加以比较分析,将写“月”的诗歌进行罗列,总结“月”这一意象与思乡情感之间的关系。然而,当初一线教师的实践或许是短时的、偶然的,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如今,“群文阅读”的理念引起教坛语文人的关注,我们也在不断探索群文阅读的价值,就必须告别盲目,告别偶尔的尝试,我们需要认真思索群文阅读推进的速度与效度的关系。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能力需要,考虑群文阅读指导之下考虑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让群文阅读序列化,让师生明确各个学段需要培养何种阅读能力,有针对性地整合课文,整合课内外文章是确保群文阅读取得实际成效的前提。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的引入,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变以往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然而对当下基础教育一线的老师而言,这一理念依旧是新鲜事物,我们期待有更多可学习的机会,期待能在科学的指导之下将群文阅读的精神践行下去。

word该篇DOC格式中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初探2篇范文,共有1062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初探2篇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初探2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