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3 07:55:3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中国旅游业发展及行政立法情况调研报告

中国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尤其在法制建设上。如何建立健全与社会整体相适应的法制体系,以法治业,以法兴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在此作一阐述。

一、旅游市场现存的问题。

目前旅游市场尚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因而存在许多问题。从宏观上讲,主要是:

1、旅游宏观调控乏力。行政管理部门权威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构。部门所有、各自为政的传统习惯难以改变,局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使市场难以实行统一管理。同时,与管理相应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法律法规、措施未跟上,使形成既无“权力”又无“法力”。

2、现行旅游体制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特别是国营旅游企业,面临着与全国国营企业共同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转换经营机制的问题。

3、旅游业发展到如此规模,但“旅游法”以及与旅游相关的法律,如“饭店法”、“旅游安全法”、“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法”等至今未出台。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日趋成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旅游业发展的许多问题无法确定下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能法定化,旅游的范围、旅游管理职能的划分等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从微观上讲,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旅游市场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损害企业利益,推销假冒伪劣产品,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 服务态度恶劣,故意刁难旅游者,擅自减少服务项目,改变旅游日程;导游不导,擅离职守,造成旅游者人身、财产损失;餐饮质量低劣,不符合卫生标准,甚至出现食物中毒;“黑导”、“黑车”、“黑摄影”扰乱旅游市场秩序;景区商贩尾随兜售,强买强卖,致使景区秩序混乱等。

旅游市场出现的这些问题,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些联系都带有某些法律上的特点,都有可能转化为法律问题。这是因为各个主体都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彼此之间如果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即会引发出法律问题。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宏观调控,实施管理行为时,侵犯了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违法对其造成损害就要承担赔偿责任;旅游企业未向旅游者提供约定的服务标准也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因旅游职工个人原因所造成,企业则要追究个人的法律责任;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进行违法活动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样旅游者人身、财产受到损害也会要求直接责任者担当法律责任等。因此在市场经济下,在法制的国家里,一切问题都有可能转化为法律问题。

二、政府必须对旅游市场进行调控。

旅游业的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旅游业供需总量的平衡,保持旅游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而对旅游市场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为什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还要提出旅游市场调控问题?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旅游业的特性决定的,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依托性极强的行业,它的涉及面之广,覆盖面之大,是其它行业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决定着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只要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市场风吹草动,都会对旅游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旅游供给是由旅游需求所决定的,而旅游需求只能通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收集各种信息,经过综合分析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旅游需求的脉络,指导旅游供给的发展。而旅游业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部门,旅游业内部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行业存在客观比例,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而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时间差,旅游企业及个人掌握的信息不灵,微观决策有一定的被动性和盲目性,一旦决策失误,就可能出现结构失调,浪费了旅游供给,损失了效率,所以单靠市场本身调节不能保持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对旅游业来说,政府调控尤为重要。

2 3 4

2、市场功能有缺陷。例如,有些当事人不付代价便可得到来自外部的经济好处:如兴建道路可以带来附近地价上涨,同时可以使道路附近的旅游企业的地理区位升值,还有旅游饭店及旅游景点建成后,附近的旅游企业也因此受益,出现所谓“搭车”现象;有些旅游企业的活动会造成外部主体的经济及其它方面的损失而得不到补偿,如:娱乐场所对附近居民的干扰情况,旅游景点的开发,可能由于保护措施跟不上,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我国接待的旅游者大多来自发达国家,他们的消费水平高,可能会引起国内一部分居民的模仿和攀比,形成“消费早熟”,最终可能拉动旅游区的物价上涨。这类外部影响一般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得到补偿和纠正。

3、我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分散,且周围环境较差,而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财力有限,只有通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总体考虑,用有限的资金重点地逐步开发,才能形成我国旅游业的“拳头产品”,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旅游市场的这些特点阐明了调控的至关重要。因此只有发挥政府旅游机构的调控作用,才能保证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三、法制是实行调控的根本手段。

综上所述,旅游业实行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如何才能有效地对旅游业实行调控呢?笔者认为法制是实行调控的根本手段,这是因为:

1、调控的模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其核心是对市场的调控,而法制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主要手段(另外两个分别是:监督体系、同业之间监督和企业自律)。

1 ,尽在好范文网范文网。

【第2篇】当前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化进程,全面加强旅游的软、硬件建设[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扩大我县旅游对外知名度,使三百山成为“绿色赣州”的重要品牌,把我县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对照这个目标和要求,深入分析当前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地破解各种难题,扫清旅游业发展中的障碍,才能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大县”、“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东江源三百山生态旅游节,旅游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明显得到提升;三百山风景区、东江源温泉度假区基础配套设施大为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旅游经济社会效益已端倪初现。据统计,20__年我县接待游客12.9万人次,增长1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60万元。可以说,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问题一:缺乏政策扶持,政府主导力度较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至今没有正式出台关于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旅游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二是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投入的经费小,设立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量偏少。三是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目前我县的旅游管理体制不很健全,尤其是三百山风景区的管理权限不明确,管理部门多头等问题比较突出,单靠旅游局协调和组织面上的发展,很难有明显成效。

问题二:投融资渠道较窄,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当前,我县旅游投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县是国家开发扶贫重点县,经济基础薄弱,近年来政府对旅游产业方面投入资金相对偏少;二是投资开发主体较为单一,投资开发摸式落后,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目前我县旅游资金的投入依然主要来自政府及少数几家公司,而大量的民间资金却没有得到有效激活,全民投资办旅游的多元投资机制未能建立,投资开发模式落后,市场化动作程度低。

问题三:资金投入较少,开发建设进程慢。由于对旅游业开发建设投入的资金较少,再加之对旅游资源缺乏宏观性、系统化的配置,我县已开发的景区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一是旅游景区开发程度低。目前全县已完全开发成熟的旅游景区点没有,而现已开发的景区也仅开发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且景区内的游览线路过长、景点分布又较为分散,难于调动游客的游览兴致;二是旅游产品种类少。已开发的产品以观光类为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较少,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产品几乎没有,难以适应旅游者多层次的需求;三是旅游景区容量小。全县现已开发的景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景区的容量小,旅游者进出景区只有一条通道,旺季时过分拥挤,给人的感觉比较差,即使是现在重点开发的三百山风景区也是如此;四是旅游景区老化进程加快。由于近年来我县旅游开发进程较为缓慢,再加之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度挖掘,体验项目设计少,游客的参与度低,缺乏新的热点产品牵引客源市场,对游客吸引力度呈下降趋势。

问题四: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从目前来看,我县旅游业涉及的行、游、娱、购、食、宿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交通条件较差。从__县城到各景区以及各景区之间交通网络建设不健全,道路指示系统不完善,远没有达到旅游交通的“舒适、快速、顺畅”的要求;二是娱乐项目不丰富。现有的娱乐项目内容单调、设施简陋、场所分散,而且规模档次都不是很高,缺乏大型娱乐项目,对游客的逗留吸引力不强;三是旅游商品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没有成熟成形的旅游商品,专门进行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还不具备,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也未形成;五是住宿档次和服务水平不高。目前全县具有20__多床床的接待能力,用于旅游接待的不足1200张床,且当前全县仅有一家旅游星级饭店,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问题五:对外影响力不强,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一是缺乏世界级旅游品牌。我县虽然拥有4块国家级旅游品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生态旅游大县),有了一定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但由于缺乏世界级旅游品牌,致使我县旅游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缺乏强有力的后劲支撑;二是旅游对外形象不够鲜明,客源市场较窄。由于缺乏经费,在宣传造势上形式单一,方法滞后,未能形成强劲的舆论攻势,致使我县旅游业的对外形象至今还不够鲜明、生动和突出,游客的主要来源也只仅限于广东、香港及本县周边地区;三是旅游对外宣传缺乏新的炒作热点。由于当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品牌过多,新闻炒作没有很好的切入点和轰动效应,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国家地质公园等品牌我县又还没组织创建和申报,旅游宣传缺乏新的炒作热点;四是客源面临被抢夺的威胁。由于我县是交通“三无”县(无铁路、无国道、无高速公路),省道安定线还在全面拓宽改造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的可进入性,而邻近的县市却不断加大旅游投入与炒做,与我县争夺客源市场。

二、对策措施

对策一:政策扶持,加大引导力度。 在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加强政府主导和扶持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特别是当前我县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的产业来培育,政府在协调管理、扶持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必须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一是建立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利益关系。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县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对一切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管理,统一调配;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对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进行科学统筹,对涉及的相关利益进行合理调整;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大政府对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旅游市场营销的投入,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外来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民办旅游的多元投入机制;三是要进一步确立旅游业产业地位,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接续产业来发展。建议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旅游业列入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将旅游工作纳入对县直各有关单位的目标考核内容,整合力量共同推动旅游发展;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舒适的居住氛围和良好的服务是我县提升旅游吸引力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重要抓手。按照“东江源头,生态之都”和打造“旅游名县”的工作目标,在硬件上通过净化美化市容市貌,把我县建设成为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异、自然山水优美、文化特色浓郁、休闲度假功能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栖居之地;在软件上以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为抓手,科学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对市民的思想言行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增加居民的好客度,形成浓厚的旅游氛围。

对策二: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旅游资金投入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全县对旅游资金方面的投入极为有限,景区开发建设进程明显偏慢。因此,必须把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旅游资金投入作为当前和今后全县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来抓。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县域外的资金。精心编制好《__县旅游招商手册》,用最好的项目,提供最好的服务,实行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景区景点开发,兴建旅游宾馆饭店、开办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二是要向上级发改委和旅游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要根据政策的变化,适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跑“部”进“厅”,申报各类项目,争取项目配套资金,以支持__县旅游业的发展。三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激活民间资本,引导部分资金投资旅游业宾馆建设、旅游景点景区开发、旅行社经营等,掀起社会投资办旅游的高潮;四是积极地争取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成熟时机可考虑用景区门票收入作抵押的办法争取金融信贷,筹集必要急需的资金投资旅游业,支持旅游景区做大做强;五是与海轩投资公司协商,在服从规划和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依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打破现行的投资开发经营模式,鼓励更多外资企业投资开发经营三百山旅游资源,加快开发和利用好三百山这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对策三:整体推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良好的服务功能,是吸引游客树立良好旅游形象的关键所在。我县对旅游形象至今不够鲜明、生动,没有赢得游客的良好口碑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景区特别是三百山风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因此,完善旅游配套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是树立我县对外良好旅游形象的根本所在。对此,要依照旅游业发展自身的内在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工作:行走方面:一是要依照“舒适、便捷、顺畅”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在定南、信丰进入我县旅游景区的道路上设立旅游交通标识标牌的设立,实现无障碍旅游;二要开通并加密节假日县城至三百山风景区过桥垄、东风湖的公交车,方便游客特别是散客能顺畅进入旅游景区;三是要加快县城到三百山风景区公路建设,重点是要加快县内省道343路面的拓宽改造工程,提高公路路面等级,确保旅行畅通。游览方面:一是要加快三百山东风湖景区的开发,开通东风湖至知音泉的“黄金旅游线路”,彻底解决当前旅游景区容量小和走回头路的问题,丰富“寻宗探源游”线路的看点;二是突出“东江源温泉”旅游品牌建设,加快工程进度,争取在2年左右的时间把东江源东江源温泉度假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上乘,特色鲜明的温泉度假休闲的乐园;三是要扬优成势,利用我县果业面积广、景色壮观的特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使之成为我县特色旅游的一部分,从而不断丰富特色旅游内容。当前可重点利用距三百山风景区近,又易于线路安排和游客行走的三百山仙人峰脐橙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四是要学习借鉴龙南关西围屋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客家围屋东生围管理体制,完善围屋利益收入分配机制,大力发展客家风情游。购娱方面:在县城和三百山镇虎岗村分别开辟旅游商贸特色街区,对街区的装饰风格、经营内容、经营秩序进行指导和规范,并给以相应的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降低准入门槛、市场推广等。进一步可考虑发展美食一条街、娱乐一条街、购物一条街,建立健全旅游产业链条,真正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旅游的带动效应。食宿方面:要依照“山上游,山下住”的原则,在三百山风景区附近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和特色星级农家饭店。一是重点要加快东江源温泉度假区餐饮区建设及三百山热泉河酒店四星级旅游饭店的申报,以提高宾馆饭店接待档次;二是要在鼓励民资投资宾招设施建设,利用民资在三百山风景区周边的虎岗村和符山村兴建一批集“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钓农家鱼”于一体的特色星级农家旅馆,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对策四:强化旅游营销,拓宽客源市场。旅游营销是开拓市场、挖掘客源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我县游客接待人数来徘徊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旅游的对外营销工作力度不深,面度不广。因此,强化营销是我县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经济优势转变的必由之路。一是要继续加大旅游品牌创建力度。通过创建江西旅游强县、中国旅游强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不断扩大__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二是组建专职旅游网站。建立专门的东江源三百山旅游网站,为大众提供详实的__旅游情况介绍,为潜在的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资讯服务,挖掘潜在的客源市场;三是要利用三百山与粤、港地区源头源尾的特殊联系,切实加强与东江源流域特别是粤港地区旅游界知名人士、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适时邀请粤港地区旅游界知名人士、新闻媒体前来我县进行旅游采风,报道__的景

点景区、旅游企业、旅游活动和旅游人物,进一步提升我县在粤港地区知名度;四是要积极组织各大旅行社到我县考察、踩线、洽谈业务,并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第三者销售行为,努力提高__旅游的知晓度;五是要依托东江源头的品牌优势,加大与粤港等地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合作力度,大力推介“东江寻宗探源”、“温泉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等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高这三条旅游线路在粤港甚至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第3篇】关于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策应××中心城“三大战役”的推进,市委党校20xx年第一期市直科干班在赴××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异地培训、考察的具体情况,对打好××旅游升温作了一些探讨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逐步由粗放开发期走向发展期,由事业接待型走向经济产业型,以建立重点旅游区域,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各项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旅游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1、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初步确立。20xx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首次突破百万人大关,接待国内游客383.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2.65亿元,占全市gdp的5.33%。旅游业在增加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全市国民经济众多产业中,旅游业的产业形象鲜明确立。用支柱产业的一般标准衡量,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2、旅游产业加速升温。作为打响旅游升温战的今年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38.55万人次,同比增长75.5%,其中接待一日游客人和过夜旅游者分别为24.73万人次和13.8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0.5%和67.3%,人均花费分别为333.82元/人和414.33元/人;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132.1%。××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7.91万人次,门票收入分别达到208万元。

3、××旅游核心地位凸显。在“十一五”规划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定位为“江南生态休闲城市”,实施××旅游升温战,是把××建成“赣西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之措。××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景区核心面积80平方公里,属武功山东北端的山麓部分,是以“奇峰险壑、温泉飞瀑、珍稀动植物和禅宗文化”为主要特色,集“生态游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游”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20xx中国光彩事业××行暨××森林温泉旅游节,温泉搭台、光彩联姻、经贸唱戏,签约项目28个,合同资金25.8亿元。今年2月,我市响亮地提出:以××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温泉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决定》,明确了××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举措和组织领导,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全面实施“13566”计划,××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五一”黄金周,××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7.91万人次,门票收入分别达到208万元。

二、促进旅游升温的几点思考

今年,我市对××旅游提出了五年的明确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认为,要重点围绕旅游的“三大特性”解决好“三看问题”,即围绕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可留住性,解决好能看、好看和耐看的问题。可进入、可观赏和可留住是好的景区(点)应该具备的三大特征,也是游客到景区实现旅游行为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规划和精心打造,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可看性和可留性,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和接待力。

首先要把握旅游的可进入性,实现配套设施建设的飞跃,解决“能看”的问题。交通是发展旅游的重要问题,一个地方再好,如果交通不便、游客进不去就不行。近年来,随着沪瑞高速的通车,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完成,××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武吉高速、宜安公路的动工,××机场的筹建,都将有力地促进景区点开发。但还远远好范文网范文网不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好的景区点仍存在中路途远、路况差等情况。游客赶路的时间比观景的时间长得多。这些道路崎岖,让游客无法完全舒适地享受旅途的快乐。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也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道路改造,目前,进入××潭下景区的温潭公路拓宽改造虽已完成,并已开通××—温汤—××公交线路,但沿途个别非风景区管辖乡镇的公路两旁的村镇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这一视觉反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区的整体印象。因此,把握旅游的可进入性,解决“能看”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性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骨干路网、乡村公路建设、交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景区公路建设,增加公路通达深度,提高公路等级;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小城镇的电水气配套,加强与旅游相关的生态环保工程建设。

其次要把握旅游的可观赏性,实现景区(点)打造的飞跃,解决“好看”的问题。这是初始阶段发展旅游的根本。××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址有486处、名山名胜有54处,但这些景区点还处于简单、粗糙开发状态,景区点“散、小、弱、差、浅”,无法形成全市旅游的核 心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创新思维,深化改革,切实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和体制,提升景区市场化经营水平,不断更新发展思路,强化景区的融资能力。目前,××境内的旅游线路的策划安排还是个薄弱环节,必须集中全社会智力、财力打造旅游精品系列,旅游线路的策划,无论是在我市的旅游发展规划,还是在各级政府的旅游发展工作中都曾提及,譬如:以××、三爪仑、天柱峰为主的生态游,以铜鼓、万载为主的红好范文网范文网色游,以樟树、丰城为主的古文化游,以宝峰寺、百丈寺为主的宗教文化游,以奉新、宜丰、高安为主的名人文化游,以及××中心城的体育文化游等等,但这些线路的安排至今还停留在设想层面,××各大旅行社此类线路的安排甚至还是个空白。因此,如何精心选择、择优开发、不断拓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风景区作为旅游升温战的主战场,一方面,要“核心辐射”,以其为核心拓展市内线路,另一方面,要“远拓近联”,在积极对接市外周边市场的同时,与××中心城有效对接,这对于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至关重要,不久前,“××城区文化名胜一日游”线路的出炉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其三是把握旅游的可留住性,实现内涵发掘利用的飞跃,解决“耐看”问题。这是旅游发展到一定时期,实现旅游经济高位越升的唯一出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想把“过路游”变成“目的游”,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和旅游产出,不仅需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山美水美景形成“亮度”,还要发掘美景的文化内涵,增加“厚度”,让游客可以去玩味、去探究,提高旅游单位绩效。旅游业发展初始阶段,旅游经济靠拼景区点的多少和游客的数量,但发展到一定时期,旅游经济就靠拼景区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拼旅游单位绩效,发掘景区点文化内涵成了旅游经济实现高位越升的唯一出路。如何在发掘历史、丰富内涵等方面找准切入点?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山东蓬莱以海洋文化和神仙文化为核心,把两大特色文化渗透进景区,其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温泉文体、禅宗文化、农耕文化作为××特有的、人无我有的资源,要全力包装,提高旅游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打造月亮文化作为创造性的举措,既富开拓性,更具挑战性,项目设计、景点设置都必须细致、精巧,否则,无中生有便可能适得其反。

【第4篇】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xx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中国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国大型会展的资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里,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对上争取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帮助协调联系,以取得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加强政府各部门、各县区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打造我市的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档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及论坛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照展会项目目录,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优势,力争展览门类更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占主导地位的会展品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上,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结合我市在产业、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以此增强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我市分别评出了诸如“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等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应有重点地支持和提升这批品牌展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专业企业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软件跛足”的尴尬,但其迅速反应,将“10100工程”(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提上议事日程,目的都是为了建起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在会展企业方面,合肥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着力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础的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动作用,鼓励会展龙头企业多办展、办大展,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策划,使我市的会展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议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编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141”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构建面向2022年的合肥旅游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面向全国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评选产生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准确判断旅游发展大趋势,摆脱面临的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周边竞争白热化“三化”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的突破问题。

6、建议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7、加快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

【第5篇】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旅游业是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的新兴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xxxx市作为中国朝鲜族文化的发源地和吉林省重要的边境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成为旅游城市的条件。面对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深入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培育塑造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研究旅游发展思路,将发展旅游业作为xxxx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xxxx4年,为进一步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发展,xxxx市成立了xxxx民俗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下一步实现旅游强市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扩展旅游线路。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xxxx市研究设计了一日游线路方案,并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组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目前正在编制《xx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边境旅游方面,通过外事途径与朝方积极沟通,开通了会宁1日游、清津2日游、七宝山4日游等线路。其中,会宁1日游线路的交通方式采取中方旅游客车直接运行至会宁市,从而成为吉林省辖区内除珲春-罗先以外第一个开通国际旅游客运班线的边境县市。

(三)加强景区建设。近年来,xxxx市紧紧抓住地域、民俗、文化、历史等优势,不断加大景区建设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尹东柱故居、三合望江阁扩建完工,东盛涌镇仁化村海兰江民俗园正式对外开放,旅游服务中心项目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同时,xxxx市不断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步伐,xxxx年以来,大成中学展览馆、琵岩山一松亭景区、xxxx地名起源之井泉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马蹄山旅游度假区、尹东柱故居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使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更加规范和标准化。

(四)强化宣传推介。近年来,xxxx市通过成功举办5届苹果梨花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各界朋友来xxxx市旅游观光,投资洽谈,欣赏苹果梨花特色景观,领略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同时,还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站等多种形式,加大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xxxx年至xxxx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59.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45亿元。

(五)加强行业管理。xxxx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力度,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xxxx市组建了旅游大队,通过提高标准化服务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建立旅游安全长效机制等有力措施,切实保障了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和环境的不断改善。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xxxx市旅游业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软环境、硬环境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一)旅游体制机制不健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xxxx市的旅游业发展刚刚起步,相比旅游业发达城市,相关政策还不完善,特别是扶持政策缺乏力度。投融资平台尚未搭建,旅游业发展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另外,xxxx市旅游资源虽然拥有区位、历史、文化优势,但招商引资力度还不够,旅游项目数量不多。

(二)旅游基础设施薄弱。xxxx市虽有不少旅游景点,但星级景点少,缺乏真正留得住人、留得下消费的,旅游收入缺乏支撑点。同时,现有住宿设施规模有限、缺乏特色,接待环境与服务质量一般;餐饮行业开发不足,缺乏高档次的就餐环境和设施;旅游购物设施数量少、档次低,品牌开发宣传的力度也较小。

(三)旅游服务和推介水平不高。目前,xxxx市缺乏外联能力强的旅行社,旅游线路开发层次低,旅游活动不丰富。近年来举办的梨花节、松茸节、啤酒节等旅游文化活动缺乏国内外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另外,全市大多数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行业培训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软环境建设、企业的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三、相关建议

旅游业是低碳产业、无烟工业,是传统服务业中的主打产业。它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综合性的支柱产业。我们要紧紧抓住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深入实施的有利机遇,因势利导,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xxxx市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深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旅游业以其游客的广泛性,消费的多层次性逐渐成为县域经济中具有相当活力和生机的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城市软实力建设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资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城市人文气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软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我们要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理念,真正认识到旅游业是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抓旅游业也是抓经济发展,抓旅游业也是抓城市软实力建设。

(二)加快旅游规划设计步伐。规划作为开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旅游业布局、发展速度和效益。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把其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都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要加快推进《xx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编制步伐,重点打造和推介以xxxx地名起源之井泉、三合百年故居、龙山朝鲜族民俗文化村、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朝鲜族民俗文化广场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游,以尹东柱故居、大成中学旧址、琵岩山一松亭、间岛日本总领事馆遗址、瑞甸书塾旧址、明东学校、三一三反日义士陵、十五万日元夺取事件旧址、朱德海故居址、韩乐然展馆、百年沧桑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游,以赴朝旅游、三合望江阁、汗王山城遗址、清水山城遗址、船口山城遗址、养参峰山城遗址为重点的边境休闲游,以马蹄山旅游度假区、万亩果园、东方熊乐园、东盛涌镇海兰江民俗园、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生态乡村游等多条旅游线路,逐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分区和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规划为着力点,各级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协调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

(三)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当前xxxx市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扶持。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对待和扶持。要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扶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业由部门单一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形成通力合作、整体联动的格局,共同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力度。旅游业是一个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极强的经济产业。要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投入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大招商,争取大支持,带来大投入,换来大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旅游开发的档次和品位。我们要充分利用梨花节、松茸节等现有节庆活动平台,持续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提升旅游品牌效应。按照争取上级支持、吸引外来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的思路,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各类资本、企业依法投资xxxx市的旅游产业。要不断推动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跨地区、跨行业之间的联合,培育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带动全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五)加紧旅游景区升级步伐。要不断完善现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景区星级创建工作,具体要做到景区道路基本畅通、旅游交通指示牌和旅游标识基本完善、景区卫生间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满足游客需要、旅游安全和资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旅游商品方面,要充分利用松茸、苹果梨等地方特色产品,培育和塑造具有民俗、文化创意的品牌。同时,要加快发展有特色、高档次的旅游宾馆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整体旅游服务水平,展示xxxx市的良好形象,使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有收获。

【第6篇】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我们抽调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对内听取汇报、座谈走访、实地察看,对外赴仙居、缙云、文成、武义、天台、安徽xx县等景区参观学习,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楠溪江旅游业进行剖析。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与问题

楠溪江风景区总面积670.76 km2(原面积625 km2),8大景区,475个景点,已开发并对外开放景区5个、景点200余个;村镇居民点307个,人口约30万余人(2022年统计数据)。1988年国务院批准楠溪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2年楠溪江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22年楠溪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楠溪江园区。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75.8万人次,门票收入719.5万元(其中楠溪江风景旅游管理局的门票收入为350多万元)。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经过20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假日旅游发展较快,自我比较取得长足进展。

(一)发展旅游业已形成共识。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山区经济的增长点。先后提出了“沿溪绿色旅游风光带”,“文化楠溪江”,“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打造旅游名县”等战略举措,保护楠溪江、开发楠溪江、利用楠溪江,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真正使楠溪江惠及永嘉90万人民,造福子孙后代,已经成为全县人民迫切的愿望。

(二)楠溪江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多年来,我县通过举办楠溪江旅游节,组织旅游产品推介会,发行楠溪江邮票,制作楠溪江风光专辑,邀请文学作家进行采风,举办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楠溪江园区揭碑仪式等多种形式的宣传。目前,楠溪江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影响逐年扩大。

(三)风景资源得以较好保护。永嘉历届县委、县府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楠溪江的政策措施,开展了“蓝天、碧水、绿地”、“保护楠溪江母亲河”、建设生态县等活动,有效地保护了风景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旅游产品渐趋多样化。楠溪江的旅游产品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假日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石桅岩和龙湾潭为中心的生态山水游、以岩头为中心的古村文化民俗漂流游、以大若岩为中心的宗教游、以黄南林坑为中心的山地民居游、以五尺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业、宾馆服务业也有所发展,旅游产品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综观楠溪江风景名胜区20年的发展历程,虽有进展,但很缓慢,特别是开发水平、游客流量、经济收入与同类景区相比差距较大,旅游产业发展与国家级景区地位不很相称。

(一)旅游经济收入增长缓慢。楠溪江2022年客流量为75.8万人次,门票收入仅为719.5万元,而同于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天台山2022年客流量为368万人次,门票收入2818万元;神仙居景区于2022年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2年客流量为215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160万元。

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以2022年的统计数据作比较,已开发的每平方公里,楠溪江门票收入为5.07万元,而神仙居门票收入为36万元,天台山为56.36万元,可见,楠溪江仍养在深闺,其国色天姿完全没有显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景区投入严重不足。楠溪江景区670.76平方公里,其中已开发141.8平方公里,1998年―2022年县财政累计投入3700多万元,且点多面广,景区分散,景区设施简陋、陈旧,绝大多数景区的“山仍是那座山、水仍是那样的水”,依然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人工改造润色的几乎没有。加上旅游软环境等因素,对游客吸引力不强,来了一次,就不想再来,看了苍坡,就不想观芙蓉。而天台山、神仙居、百丈t等景区,集中财力,大投入、大开发,年年有个样,三五年就大变样,景区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优良,游客进得来、玩得好、留得住。

(三)景区开发步履维艰。楠溪江戴了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皇冠”,开发建设本应蓬勃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但事与愿违,由于国家级景区,项目立项审批、投融资等处处受限制。政府是吃饭财政,无力投资;民间资金又受政策限制,坚冰难破;民营企业主望尘却步,高墙无法逾越。800里悠悠楠溪江,500来个景点,20年弹指挥去,仍然是三岩(石桅岩、狮子岩、大若岩)、二村(芙蓉、苍坡)、二洞(陶公洞、龙瀑仙洞)、二园(龙湾潭、四海山森林公园)、一街(岩头丽水街),年年老模样。而同为国家级的神仙居景区,xx县采取“只干不说、先干后说”的办法,巧妙地规避政策法规风险,突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高压线”限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打造旅游精品,7个景区,已成功开发6个。xx县政府注资1000多万元,成立仙都开发有限公司,实行滚动良性循环发展,同时为支持和鼓励各种主体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县政府每年安排80万元作为贴息奖金。文成、武义等县把景点周边经营性旅游服务设施,进行包装推向市场,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开发建设。安徽xx县十大景区(2个世保,2个国保)中有九个是引进民营企业开发,2022年,xx县旅游门票收入达4850万元。其中xx县世界文化遗产一宏村,由中坤集团买断30年经营权,门票从1997年承包时的17万元跃升到2022年的2000多万元。

(四)旅游设施不配套。旅游的基本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吃”―农家乐虽然快速发展,但规模小,档次低,菜肴特色不明显,场所周边环境卫生差,停车拥挤。“住”―芙蓉山庄、麒麟山庄、桅峰山庄新龙门客栈等容量不大、设施陈旧、接待能力差,节假日容纳不了客人,送上门的钱无法赚,平时没有客人,“等米下锅”赚不了钱。“行”―景区交通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每适节假日,随处堵车,许多游客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游”―楠溪江属山水田园风光,民俗古村,景色差异不大,旅游产品同质相似,且景点分散,相距较远,没有串点成线,留不住游客。“购”―景区至今没有特色产品购物店,许多旅客想购买永嘉特色农产品,但不知到哪里买。“娱”―楠溪江白天游山玩水,夜间一片黑灯瞎火,没有一处文化娱乐场所。而xx县拥有星级宾馆16家,客栈180多家,5000多张床铺,购物场所在200平方米以上10多家。安徽xx县有12家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其中在建7家),其地价均按工业标准出让,每个古村落景点都是融观光购物于一体。总之,楠溪江的旅游配套设施与同类景区相比,差距甚远。

(五)宣传促销不到位。楠溪江已开发的景区大部分是官办的,市场主体缺失,干好干坏一个样,只会等待“天上掉馅饼”,没有内在动力。旅游促销政府搭台,没有企业唱戏,宣传效果不佳,没有发挥旅行社主力军的作用。楠溪江客源地长三角――上海、杭州、江苏等地的飞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醒目处宣传楠溪江的巨幅广告牌几乎是空白。楠溪江虽然是国家级景区,但国内外真正了解的人不多,知名度不高。而xx县为宣传神仙居景区,县机关副局以上干部名片由旅游局统一印制,背面是神仙居导游图,并在全国各地媒体做宣传广告,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xx县在主要客源地设立办事处,工作人员由当地旅行社兼任,报酬根据组织游客多少提成,这样既加大了对客源地的宣传力度,又调动旅行社的积极性。安徽xx县利用引资建宾馆促销,一个宾馆就是一个旅游产品促销团队。相比而言,楠溪江景区与周边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景区比较,其市场认知度相对较低。

二、原因与症结

楠溪江景区景点开发缓慢、设施不完善、经济综合效益不佳,固然与景区范围大、景点分散,居民村落多、建设项目审批难、资金共享率低等客观原因有关,但深层次的根源还是墨守成规、思想不解放、开发建设思路问题。究其症结:

(一)景区规划修编贪大。楠溪江景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面积625平方公里,2022年进行规划修编,增加楠溪江源头景区,总面积扩大到670.76平方公里。相反,xx县7大景区,仅申报一个158平方公里的神仙居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对外宣传仍打“国家级”的牌子;xx县百丈t从原来的600多平方公里,通过规划修编缩小到 137.16平方公里,且邀请江西旅游设计院修编,规划切合实际,较好地处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从国家级景区政策缝隙中独辟蹊径,成功探索出一条发展旅游经济的路子。而楠溪江景区一味追求范围大、等级高,结果是皇冠靓丽不管用,孙悟空要了顶“金箍咒”,处处受限制。检验和判别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判别一个规划是否合理科学,就是看能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能否惠及永嘉90万人民群众,能否给老百姓带来福祉。

【第7篇】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重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xx年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xx年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xx年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xx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xx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xx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xx年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xx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xx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xx年和xx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xx年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xx年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xx年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xx年,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xx年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xx年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xx年,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xx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xx年,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xx年,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xx年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中国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国大型会展的资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里,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对上争取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帮助协调联系,以取得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加强政府各部门、各县区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打造我市的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档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及论坛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照展会项目目录,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优势,力争展览门类更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占主导地位的会展品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上,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结合我市在产业、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以此增强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xx年和xx年我市分别评出了诸如“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等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应有重点地支持和提升这批品牌展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专业企业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软件跛足”的尴尬,但其迅速反应,将“10100工程”(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提上议事日程,目的都是为了建起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在会展企业方面,合肥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着力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础的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动作用,鼓励会展龙头企业多办展、办大展,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策划,使我市的会展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议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编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141”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构建面向2022年的合肥旅游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面向全国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评选产生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准确判断旅游发展大趋势,摆脱面临的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周边竞争白热化“三化”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的突破问题。

6、建议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7、加快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

9、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1、作为合肥新十景之一的墨荷园即将对外开放,目前该景点还存在用电难问题,建议尽快协调解决;

2、建议对外地旅游车进入合肥市区的通行证办理手续进行优化;

3、李鸿章故居停车难问题建议抓紧解决;

4、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和推动我市部分高校向社会与游人开放工作。

【第8篇】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研究旅游发展思路,将发展旅游业作为xxxx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xxxx4年,为进一步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发展,xxxx市成立了xxxx民俗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下一步实现旅游强市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扩展旅游线路。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xxxx市研究设计了一日游线路方案,并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组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目前正在编制《xx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边境旅游方面,通过外事途径与朝方积极沟通,开通了会宁1日游、清津2日游、七宝山4日游等线路。其中,会宁1日游线路的交通方式采取中方旅游客车直接运行至会宁市,从而成为吉林省辖区内除珲春-罗先以外第一个开通国际旅游客运班线的边境县市。

(三)加强景区建设。近年来,xxxx市紧紧抓住地域、民俗、文化、历史等优势,不断加大景区建设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尹东柱故居、三合望江阁扩建完工,东盛涌镇仁化村海兰江民俗园正式对外开放,旅游服务中心项目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同时,xxxx市不断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步伐,xxxx年以来,大成中学展览馆、琵岩山一松亭景区、xxxx地名起源之井泉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马蹄山旅游度假区、尹东柱故居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使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更加规范和标准化。

(四)强化宣传推介。近年来,xxxx市通过成功举办5届苹果梨花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各界朋友来xxxx市旅游观光,投资洽谈,欣赏苹果梨花特色景观,领略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同时,还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站等多种形式,加大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xxxx年至xxxx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59.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45亿元。

(五)加强行业管理。xxxx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力度,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xxxx市组建了旅游监察大队,通过提高标准化服务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建立旅游安全长效机制等有力措施,切实保障了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和环境的不断改善。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xxxx市旅游业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软环境、硬环境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一)旅游体制机制不健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xxxx市的旅游业发展刚刚起步,相比旅游业发达城市,相关政策还不完善,特别是扶持政策缺乏力度。投融资平台尚未搭建,旅游业发展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另外,xxxx市旅游资源虽然拥有区位、历史、文化优势,但招商引资力度还不够,旅游项目数量不多。

(二)旅游基础设施薄弱。xxxx市虽有不少旅游景点,但景点少,缺乏真正留得住人、留得下消费的,旅游收入缺乏支撑点。同时,现有住宿设施规模有限、缺乏特色,接待环境与服务质量一般;餐饮行业开发不足,缺乏高档次的就餐环境和设施;旅游购物设施数量少、档次低,品牌开发宣传的力度也较小。

(三)旅游服务和推介水平不高。目前,xxxx市缺乏外联能力强的旅行社,旅游线路开发层次低,旅游活动不丰富。近年来举办的梨花节、松茸节、啤酒节等旅游文化活动缺乏国内外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另外,全市大多数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行业培训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软环境建设、企业的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三、相关建议

旅游业是低碳产业、无烟工业,是传统服务业中的主打产业。它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综合性的支柱产业。我们要紧紧抓住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深入实施的有利机遇,因势利导,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xxxx市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深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旅游业以其游客的广泛性,消费的多层次性逐渐成为县域经济中具有相当活力和生机的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城市软实力建设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资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城市人文气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软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我们要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理念,真正认识到旅游业是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抓旅游业也是抓经济发展,抓旅游业也是抓城市软实力建设。

(二)加快旅游规划设计步伐。规划作为开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旅游业布局、发展速度和效益。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把其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都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要加快推进《xx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编制步伐,重点打造和推介以xxxx地名起源之井泉、三合百年故居、龙山朝鲜族民俗文化村、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朝鲜族民俗文化广场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游,以尹东柱故居、大成中学旧址、琵岩山一松亭、间岛日本总领事馆遗址、瑞甸书塾旧址、明东学校、三一三反日义士陵、十五万日元夺取事件旧址、朱德海故居址、韩乐然展馆、百年沧桑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游,以赴朝旅游、三合望江阁、汗王山城遗址、清水山城遗址、船口山城遗址、养参峰山城遗址为重点的边境休闲游,以马蹄山旅游度假区、万亩果园、东方熊乐园、东盛涌镇海兰江民俗园、天佛指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生态乡村游等多条旅游线路,逐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分区和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规划为着力点,各级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协调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

(三)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当前xxxx市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扶持。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对待和扶持。要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扶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业由部门单一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形成通力合作、整体联动的格局,共同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力度。旅游业是一个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极强的经济产业。要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投入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大招商,争取大支持,带来大投入,换来大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旅游开发的档次和品位。我们要充分利用梨花节、松茸节等现有节庆活动平台,持续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提升旅游品牌效应。按照争取上级支持、吸引外来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的思路,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各类资本、企业依法投资xxxx市的旅游产业。要不断推动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跨地区、跨行业之间的联合,培育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带动全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五)加紧旅游景区升级步伐。要不断完善现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景区创建工作,具体要做到景区道路基本畅通、旅游交通指示牌和旅游标识基本完善、景区卫生间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满足游客需要、旅游安全和资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旅游商品方面,要充分利用松茸、苹果梨等地方特色产品,培育和塑造具有民俗、文化创意的品牌。同时,要加快发展有特色、高档次的旅游宾馆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整体旅游服务水平,展示xxxx市的良好形象,使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有收获。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多篇范文,共有3807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多篇下载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