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查报告 >

“稻虾共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9-06-25 22:50:4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稻虾共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五丰源种养专业合作社“稻虾共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组织实施。今年将稻渔综合种养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年增加种养面积100万亩,亩产水稻1000斤,亩产值10000元。预计今年我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将达400万亩,计划到2020年全省达到600万亩。

稻渔综合种养是将水稻种植与龙虾、蟹、鱼等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生产模式,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现代绿色循环农业好模式。区老科协近期会同区科协、区农水局对我区焦村镇五丰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稻虾共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产业现状

目前,我区稻渔综合种养刚刚起步,全区面积只有2500多亩,基本都是稻虾共作为主,主要集中在焦村镇、三口镇,其他乡镇只有少量零星养殖,其中,焦村镇五丰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

五丰源种养专业合作社从2017年开始,坚持把小龙虾产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积极推进,稻虾产业呈现规模扩大、效益增长、产销两旺的喜人态势。该合作社今年成功解决了苗种问题,除自用外还对外销售1万多斤龙虾苗,这大大提高了龙虾养殖的成功率,预计可产成虾7万多斤,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一)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五丰源种养专业合作社水资源丰富,地理环境非常适宜连片“稻虾共作”,虾稻产业一年一大变化,三年经历三个阶段性飞跃:2017年为以稻为主套养小龙虾生产“虾稻共作”阶段,生产面积400余亩,小龙虾产量达到4万斤;2018年为“虾稻共作”既注重小龙虾标准化养殖,也注重水稻优质化生产,分别在章村叶家畈和龙源金屋发展“虾稻共作”基地面积1000余亩,当年小龙虾产量5万斤,稻米25万斤;2019年在章村叶家畈片和龙源金屋片基础上,又在陈村陈上大路片流转租赁了田地,发展到1300多亩,预计小龙虾产量7万斤以上。

(二)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在虾稻共作产业发展中,五丰源种养专业合作社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把“稻虾共作”作为主导产业,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近年来,合作社共投入近1000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开挖硬化沟渠,配套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由于山区田块面积小,统一虾沟建设标准为2米宽、1.4米深,虾沟开挖呈“T”型和“U”型,这样基本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开挖的虾沟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

(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陈贞夫妻2016年12月从南京回乡创业发起成立五丰源种养专业合作社,现有171户入社成员。他们利用在外经销龙虾10余年的经验,成片流转或租赁田地,进行稻虾共作。创业初苦于没有技术,起步艰难,他们聘请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现代农业水产(虾蟹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丁凤琴为技术顾问。通过丁老师多次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促进了稻虾共作产业较快发展。生产的优质小龙虾供不应求,销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外地市场,有机稻虾大米销往香港、杭州、南京等地。合作社注册了“西海湖”商标,产品通过了有机认证,现已成为市级龙头企业和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

(四)种养模式科学新颖。合作社对虾稻基地进行全域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流程与生产规范,为稻虾共作、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合作社采取“流转、租赁田地,集中种养”的模式,探索出一条规模发展稻虾共作新路。将章村叶家畈片、龙源金屋片和陈村陈上大路片流转租赁的田地进行了整合,集中实施“稻虾共作”,最大限度地利用沟渠空间,减少建设成本投入,提高稻虾共作土地利用率,保证了连片开发和规模化发展。

(五)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合作社“虾稻共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一是租赁田地的报酬。租赁农户田地租赁期为20年,每年每亩300斤籼稻(折算成当年稻市场价现金支付)。二是工资收入。合作社常年用工都是雇用租赁田地户人员。合作社经济收入增长,按目前种养模式估算,一季虾就有105万元收入。市场销售旺,每亩龙虾和稻米纯收入2890元,远远高于单纯种植稻的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水、电、路、渠设施落后,小田块、小环沟,规模小,不适合机械化作业,节约化、产业化水平低,抵御灾害能力差,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二)虾苗繁育规模不大。苗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合作社虾苗主要靠自繁自育,特别是夏秋季虾苗供给不足,加之苗种受气候、水位和捕捞强度影响,供应极不稳定。

(三)人才需求与生产需要脱节。目前,我区从事稻田养虾的种养户对如何种好稻、养好虾技术需求迫切。而我区从事稻虾综合种养的技术人员很少,特别是有理论、有实践的技术人员更少,合作社找人指导难,雇用技术人员更难。

(四)产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合作社稻虾种养生产数量少、规模小,还未形成能上连市场、下连农户、带动稻虾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企业,基本上还停留在卖龙虾、卖稻米的初级阶段,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产区品牌建设不够。由于现阶段我区“稻虾共作”基本还是分散经营,难成形成合力,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合作,导致还没有有影响力的龙虾品牌,难以形成知名的产业品牌;在虾稻米开发上,企业投入力度还不够,还停留在虾稻米商标注册和有机认证阶段,品牌创建工作进展缓慢。

三、发展对策建议

(一)出台政策扶持,编制发展规划。一是区政府要制定“稻虾共作”扶持政策,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标准化种养户,田间开挖虾沟和水、电、路、渠等投入,通过申报,职能部门验收,达到标准的给予一定的补助,有利于种养户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区主管部门科学编制稻虾产业发展规划。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发展,研究和明确稻虾共作的最适稻田条件,规范发展条件及标准,选择在阳光充足,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水质清澈、排灌方便的地区田块进行稻虾共作,形成“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开发建设”大格局,带动稻虾共作产业大发展。

(二)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区主管部门选择“稻虾共作”发展好的实体建设集生产、科研、教学、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标准我区“稻虾共作”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我区稻虾产业发展。我区虾稻产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走苗种培育和规模化养殖一体化之路,区主管部门要大力扶持建设龙虾苗种生产基地,确保苗种生产能够自给自足,并实现产业化经营。

(三)加快主体培育,强化技术服务。为提高广大农户发展稻虾共作生产积极性,提升种养技术,区主管部门适时举办“稻虾共作”技术培训班,邀请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省现代农业水产(虾蟹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丁凤琴等专家进行授课,培训组织技术骨干、种养大户,促进了我区“稻虾共作”产业发展要通过拓宽融资渠道、项目资金扶持、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扶优扶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真正让现有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作用。

(四)积极招商引资,带动产业发展。引导现有企业扩大生产,建议区有关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现有资源,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实施龙虾和虾稻米精深加工,开发具有我区特色的虾稻产业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使“稻虾共作”产业在种、养、加一体化生产上形成完整的体系。

(五)加强安全监管,唱响生态品牌。打造品牌,实现标准化生产是未来稻虾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建议区有关部门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追溯,引导龙虾养殖户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有机产品认证,注册商标,打造绿色龙虾和生态虾稻米知名品牌,实行品牌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工企业,推进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拓宽小龙虾销售渠道,开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小龙虾交易市场,加强小龙虾系列宣传攻势,举办小龙虾节等活动,提升市场影响力。

word该篇DOC格式“稻虾共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范文,共有317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稻虾共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下载
“稻虾共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